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隋朝
僧智琰隋至唐初 564 — 634
释智琰
字明璨
俗姓朱氏
吴郡吴人祖献员外散骑侍郎
父珉陈奉朝请
托质华宗
应生观德。
母氏张夫人
初怀孕日。
梦升通玄寺塔。
登相轮而坐。
远视临虚曾无惧色。
斯乃得道超生之胜兆。
人师无上之奇徵。
是知二曜入怀。
双龙枕膝。
弗能及也。
诞育之后取异侪童。
秀气贞心早形瞻视。
八岁出家。
事通玄璩法师为弟子。
提屦持衣恭侍弗怠。
泻瓶执杓受道弥勤。
年十二。
妙法华经通诵一部。
明悟听察咸谓神童。
乃自惟曰。
翼翼京邑四方是则。
何得久拘坎井乎。
时年十六。
即日出都。
听报恩持法师讲成实论。
聪慧夙成深智开发。
故得条振颖披后来莫二。
持公南上法筵用辍。
因还故里觐省二亲。
仍于本寺开弘经法。
峰堞峻峙辩对如流。
时年十九。
莫不嗟其少秀。
逾年返京从泰皇寺延法师进具。
德瓶仪钵深护戒根。
庄严寺法师
慧重中原名高日下。
乃依而请道研新实。
意得情款功倍由来。
诚骥足之逢善驭也。
陈至德三年
建仁王齐集。
百师百坐。
竞流天口之辩。
千灯七夜。
争折动神之微。
时年二十有二。
以英少之质参诸耆德。
通情则高冲折机。
纵难亦大车柅轴。
皇上欣赏百辟嗟称。
莫不爱其闲典服其敏捷。
每以人世嚣杂。
幽栖清旷。
属陈氏丧鼎。
便事东归削迹武丘。
将三十载。
凭岩面壑。
任三业而闲安。
酌涧披
随四仪而宴处。
虽形隐而名扬。
亦道潜而化洽于是八方归仰四部虔心。
尚书令楚国公杨素
经文纬武。
王佐国均。
乘贵负才。
未尝许物。
行军淮海
闻琰道胜栖山。
鸣铙赴陇倾盖承颜。
五体投诚。
恨接足之晚。
左仆射邳国公苏威
重道爱仁弥赏闲放。
奉使吴越躬造山楹。
睹貌餐音虔拜欣跃。
炀帝居蕃。
惟扬作镇。
大招英彦远集贤明。
琰既道盛名高。
教书爰及。
虑使乎之负罪。
嗟以已之累人。
于是披衣出谷蒙敬厚礼。
因以辞疾得返旧山。
隋文远钦爰降书问。
属炎历有终锋镝腾沸。
四海同弊三吴益甚。
檀越子弟迎出毗坛
首尾十载化行帝部。
大唐统宇咸返旧居。
武德七年
苏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
与内外公私同共奉迎。
还归山寺。
于是禅宾慧侣更复曩时。
龙沼凤林信为怀喜。
然琰自他两化得离俱修。
讲念之馀。
常行法华金光明普贤等忏又诵法华三千馀遍。
感应冥祥神瑞非一。
宵炉未爇自起烟芬。
夕罐才空潜加溢水。
又愿生净土。
造弥陀像。
行三种净业。
修十六妙观。
与州内檀越五百馀人。
每月一集建斋讲观。
胜轮相踵将逾十载
与夫般若台匡俗山阴共誓同期。
何以异也。
后见疾浃旬大渐。
斯及诫训慈切。
众侣哀凉。
贞观八年十月十一日旦
神武丘之东寺
春秋七十一。
其月二十二日
窆于寺之南岭
远近奔驰皂素通集。
花香乱空野哀恸若云雷。
自有送终。
奚复过也。
惟琰幼小矜庄立性端俨。
精诚在操苦节弥勤。
口辞杂味日无再饭。
非义理而不履。
非法言而不谈。
美貌奇姿乃超众表。
墙岸整肃冰雪凛怀。
陈临海王道安法师
厌世出家内外通博。
沙门遍知学优业净。
交游二子。
时号三英。
及屏志林泉永绝人世。
芳风令德蹊径成规。
莫不回旟造山亲传香法。
信法海之朝宗。
释门之栋干矣。
讲涅槃法华维摩各三十遍。
讲观经一百一十遍。
常州弘业沙门法宣曰。
余与法师昔同京县狎道华年。
今接善邻敦交暮齿。
虽攀桂之欢或舛。
折麻之赠不遗。
想清颜之如在。
悲德音之已寂。
愧披文于色丝。
终寄言于贞石。
乃与寺主智峰等。
共树高碑。
在于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