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全台诗
王凯泰(1823~1875),初名敦敏,字补帆,宝应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同治九年(1870)以广东布政使迁福建巡抚。光绪元年五月来台。见台湾人民有赌博、吸烟、锢婢等恶习,公馀之暇作歌以化之。因有〈台湾杂咏〉三十二首、〈续咏〉十二首等作,委由幕友何澄保管。十月因病内渡,卒于官,年五十有三,赠太子少保衔,以总督例赐恤,谥文勤。并命于福建省城、台湾府城两地建祠祭祀。光绪七年(1881),何澄将王凯泰旧作、马清枢〈台阳杂兴〉及何澄自作〈台湾杂咏〉合刊出版,称《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合刻》前有〈杨希闵序〉、〈龚显曾序〉等。〈杨希闵序〉谓:「王公诗清华婉约,深得古竹枝之遗;何、马二公诗综练谣俗、经纬风雅。山川之灵异、习尚之俶诡、物产之繁变,举可考而知。」以诗体言,〈台湾杂咏〉、〈续咏〉为七言绝句体,风格清丽。〈台湾杂诗〉多述时事、风物,针砭社会习尚,〈续咏〉则多咏历史、地理。龚显曾〈序〉,便一再提这一点:「凡制度沿革、道里远近、习尚俶诡、民夷纯杂,靡弗讽诗而得,不翅按图以稽。」「诗成自注,格非竟创;事靡不搜,典足参故。」如此呈现风土名物的诗歌,铺陈了诗人亲在「现场」的观察力,语言的叙述力,也留予后人可观的史料,足供参考。蒋师辙著《台游日记》,多引本书诗句,作为举證,可知该书影响力之所在。 《台湾杂咏合刻》有四种版本:一、清光绪七年(1881)杨希闵刊本,在中研院史语所、央图台湾分馆、台湾大学图书馆等处收藏。此本应为何澄当年原刊本;二、伊能嘉矩手抄本,该本作《合刻台湾杂咏诗》,由台湾大学研图特藏伊能文库藏,较杨希闵刊本少了〈龚序〉及题词。三、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于民国四十七年(1958)刊印,与刘家谋《海音诗》合辑,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十八种。此本系根据杨希闵刊本重新编印而成。该本两度重印。首先,大通书局影印出版,列为《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八种(1984)。又,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收入《台湾历史文献丛刊》(1994)。四、台湾中华书局(1971)编印《台湾先贤集》,将《台湾杂咏合刻》收入第三册之中。而连横《台湾诗乘》中亦选录数首。现以央图台分馆为底本,对校其他诸本。(江宝钗、李知灏撰)
白华绛跗阁诗甲集至己集初定本·自序
白华绛跗阁者,先王母建以奉佛者也。阁下植棠梨树一,高出阁甍,下承以紫薇二,皆与阁櫩齐。予四五岁时即从王母识字于阁中,比十岁,好读唐人诗,先君子督课经甚急,不得携诗塾中,皆私置此阁,暇即取读,且仿为之。此盖予学诗之始矣。呜呼!自此汔今,忽忽三十年,家之变凡几,国之变凡几,而予之诗亦凡几变其格。丙午、己酉、壬子、乙卯、己未,凡五次删定其集,而始得此六卷,诗仅四百首,不其难而可感与?平生所作之诗,不啻数千首也,所读之书与所为之业,自经史以及稗说、梵夹、词曲,亦无不涉猎而模仿之也。所学于史为稍通,见于作者,有古文,有骈俪文,有词,有乐府,有杂说杂考杂志,综之为笔记,而己所得意莫如诗。其为诗也,溯汉汔今,数千百家,源流正变,奇耦真伪,无不贯于匈中,亦无不最其长而学之,而所致力莫如杜。呜呼!来者之工,吾不得而穷之矣,往者则历历可指也,以吾絜之,不知其同与?异与?过与?不及与?后世谁为论定吾文者,而并世悠悠之口,又不足恃,则还以吾定吾文而已。夫贵远忽近,中智之士,多不能免,况予之孤特自晦,言貌禄位不足以动人,而又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今年三十有四矣,所得止此,而欲藉是以传,不亦悲乎?
诗自甲辰汔壬戌,分甲、乙、丙、丁、戊、己六卷,都为一集,写定于京师周相国邸中。时贼破乡里,焚阁已一载矣。
后二十五年,为光绪丁亥,颓然老矣。同人多劝手定诗文集,以为身后计。文尚未暇,先定诗集。乃属同邑年家子娄生同轨续写壬戌以后诗,至甲戌,复得四卷,编为《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将以次年戊子属友人持往吴门,觅佳手刻之。未及时而余大病,病甫起而余妇疾作,淹历岁时,至戊子四月之末,遂有臼炊之梦。所积剞劂之资,悉耗于丧病,事复辍矣。去岁庚寅,吾友王子继香由庶常授官编修,乞假归,乃持是集以往,竭束修所得,缮写付刊,写官梓人,皆精其选,雠校之役,皆身任之。王子,余中表景瑗先生之中子也,家世雅故,契谊日竺。其学锐晋迨群,文藻葩流,照映一世,视余之朽驽钝废,不足一哂。而殷殷此覆瓿之文字,惟恐其不传,此非特性情之癖嗜,盖以余之一身葡人世之百艰,其所经者,由家及国,沧海之变故,固亦多矣,存其诗,亦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夫身后之名,本不足恃,况以余之谫劣,其不传于后无疑也,而王子之盛心,则不可以无述。刻既成,聊于前序之后缀而记之。其同时之力欲传余集者,则故尚书潘文勤公、前祭酒王君益吾、故福建知府何竟山(澄)、同年陶仲彝县令(在铭)、曾圣与比部(之撰)、王韬夫水部(彦威),及门樊云门庶常(增祥)、孙子宜孝廉(星华),皆黾勉相率,切于己事,或摘尤杀青,或写副未竟,其古谊乐善,皆后人所当知也,并记之。辛卯七月十三日,越缦老人慈铭再记于京邸轩翠舫。
自光绪乙亥以后,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当次第写出之。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