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王忠孝明末清初 1593 — 1666
全台诗
王忠孝(1593~1666)字长孺号愧两福建惠安人
明崇祯元年 (1628)进士,担任户部主事,由于个性耿介,任官尽职,不徇私包庇,因而得罪宦官邓希诏,先后两次遭构陷,入狱长达廿八月。
后虽有多次平反机会,但均未能复职。
崇祯十七(顺治元年‧1644)年甲申之变后,他曾投入福王幕下,为反清复明奔走数年。
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十月,清师攻下厦门、金门两岛。
忠孝知事无可为,乃应郑成功之邀,与好友辜朝荐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三月东渡澎湖,四月移居台湾
忠孝留台期间,颇受郑氏父子礼遇,与宁靖王沈光文徐孚远诸遗老时相过从,于旅台之第四年病逝台湾,享年七十四岁。
王忠孝生平诗作无多,据《惠安王忠孝公全集》一书,自卷九迄卷十一,所载诗作不过九十五题,约百馀首。
王忠孝诗的内容,主要以反映明清鼎革之际的时代动乱为主,可纳入明代遗民文学的传统来观察
  目前可见王忠孝作品,最齐全者为台湾省文献会于1994年排印出版的《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根据书前〈点校说明〉,该书乃据王忠孝后裔所辑之未刊本,原有十二卷,而台湾省文献会之刊印本,仅保存传志类中的〈王忠孝传〉、〈王氏谱氏〉二文为附卷,故今刊印本,共分十一卷,另有附卷一卷。
另外,江苏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王忠孝公集》(福建丛书第二辑之八),由福建师大教授宝川根据上述抄本重新整理,并以福建师大抄本为底本刊印。
以下所录即以方宝川编校的《王忠孝公集》为底本,参考台湾省文献会出版之《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廖振富撰)
顾湄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字伊人
惠安程新子,新与顾梦麟善,梦麟无子,以予嗣。
诸生
陈瑚弟子。
工诗古文。
黄与坚等称娄东十子。
顺治末,为奏销案所累,乃不求进取。
曾应徐乾学聘,助之校刊《通志堂经解》。
有《水乡集》。
陈福明末清初 ? — 16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6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榆林人字箕演
顺治初武举应募,授守备。
康熙初,从攻郝摇旗李来亨等,升重庆总兵,调宁夏
三藩乱时,率兵讨王辅臣,至惠安,兵变,被刺死。
江日升
全台诗
江日升(?
~?
),本名林敬夫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解元,父林兆麟
然而作者在《台湾外记》卷一中却云自己父亲名字是「江美鳌」,曾随明将郑彩在长江护卫南明弘光帝康熙十六年(1677)降清,其后往广东连平州任职。
今据《广东通志》卷五十九职官所载,并无「江美鳌」,却有「林兆麟」任职连平州督标中营副将
因而陈大道以为林兆麟在明郑旗下抗清时,改名为「江美鳌」,降清后恢复本名,而作者自幼随父亲姓「江」,纵使日后父亲恢复「林」姓,但他惯用「江日升」名字,以此姓名写作,参加科举。
然则据方豪的考證,认为江日升原姓林,字敬夫,林兆麟他的生父,惠安前型人;而江美鳌其寄父或后父,同安高浦所人,因姓江,遂改名日升字东旭
在此二说并列以为参考。
  江氏著有《台湾外记》,以明末清初郑氏四代五主的历史发展为核心,起自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郑克塽降附清朝,凡六十三间事,依年编次,并于文字叙述中不时利用附注、附记、按语的方式补充说明。
江日升在其自序云:「闽人说闽事,以应纂修国史者采择焉」、「就其始末,广搜辑成」,说明他想替历史留下记录,作为修史者参考资料的写作动机。
书中或由作者耳闻目睹,或多方徵考文献,可说记载晚明郑氏家族最详细的作品。
台湾外记》的版本甚多,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台湾文献丛刊」版的《台湾外记》十卷,方豪根据七种版本合校而来。
此处所据为吴晓玲藏求无不获斋原刊影印,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参考周明初〈前言〉(《台湾外记》,上海古籍出版)。
〗,今收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小说集成》中第四一六 ~ 四一七册。
(余美玲撰)
吴玉麟
全台诗
吴玉麟(?
~?
),字协书号素村福建侯官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
历任龙溪惠安同安等县教谕
嘉庆二年(1797),调凤山,悉心造士。
有《素村小草》十二卷。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施懿琳撰)
姚观
维基
姚观号盥斋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进士出身
嘉庆六年,登进士,授福建宁德县知县
惠安,复回宁德县知县
因政绩升任永春直隶州知州,署兴化府知府
道光七年,署泉州府知府十一月卸事。
罗大佑晚清 1846 — 1888
维基
罗大佑(1846年—1889年)清朝官员,号谷臣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人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进士
福建以知县即用,历任建安惠安永安晋江闽县知县
罗大佑光绪十四年(1888年)接替程起鹗,于台湾担任台南府知府
管辖约今台湾南部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全境及高雄市部份区域。
该区域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也是当时台湾岛之汉人集中地所在之一。
翌年,卒于任。
清追赠太仆寺正卿
当地人民感其德,专建八角纪念亭一座,名“罗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