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徐溥明 1428 — 1499
维基
徐溥(1429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直隶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
景泰甲戌榜眼及第,历仕四朝,弘治初年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徐溥生于宣德四年(1429年),自幼天资聪颖,每日将黄豆、黑豆分装两瓶以自省。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应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会试第五十五名,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宪宗时,迁太常卿翰林院学士
成化十五年(1479年)礼部左侍郎,又改吏部左侍郎
孝宗时,晋升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旋进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弘治五年刘吉罢免,徐溥内阁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
徐溥为政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其他内阁成员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力辅政。
当时,钦天监革职监正李华昌国公张峦择葬地,中旨复官。
徐溥等称不宜赏赐内臣
弘治八年太皇太后崇王来朝,等与尚书倪岳谏劝阻事,明孝宗批准。
之后亦上疏劝阻进军安南
同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
之后因年七十岁,请求退休,不予批准。
后诏风雨寒暑免朝参。
弘治十一年皇太子出閤,加少师太子太师,进华盖殿大学士
以目疾乞归。
帝眷留,久之才批准,恩赉有加。
弘治十二年(1499年)卒,谥文靖,赠太师
徐溥天性凝重有度,在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
他人有过错,均为之掩覆,并屡次调解大狱及逮系言官。
明孝宗多采纳其言。
人称“四朝大学士”。
曾拥有《清明上河图》。
杨荣明 1439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馀姚人字时秀
成化八年进士
官工曹,理中河,以擅执寿宁侯家人,逮诏狱,著有风节。
善诗能画,尤工墨竹
尝写一枝于徐州公署壁间,后孙大章官刑部侍郎,摹勒于石。
高铨明 1443 — 15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扬州府江都人字宗选
成化五年进士
弘治中,官巡抚时,请将赵瑄、张鹤龄等所夺民田还之于民。
南京工部右侍郎,应天饥,条上荒政八事,奉命赈济,全活甚多。
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历官所至,持大体,著政绩。
张峦明 1445 — 14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5—1492 【介绍】: 河间府兴济人字来瞻号秀峰
诸生
孝宗敬皇后之父。
弘治元年督府同知四年封寿宁伯,立皇太子,进为寿宁侯
贵盛后仍能礼贤下士。
罗玘明 1447 — 1519
维基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是明朝中叶政治人物和学者,成化丁未进士
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见陈学霖《宋明史论丛》(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85页「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
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
罗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罗网、罗坦、罗经、罗纯)排行第二
罗玘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
年少时,他入国子监
祭酒丘浚试其文章,结果令人甚为叹服。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罗玘中式顺天乡试解元。
次年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进侍读黄佐翰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筵恩赉〉)第966页:「正德元年〔1506〕,开筵,赐宴及白金䌽币有差。
知经筵事者,太师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常少卿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侍读毛澄左春坊左谕德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侍讲蒋冕侍读罗玘,修撰石宝也。」。。
他从此更加钻研古文,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
另外,罗玘为人严谨,勤政务实,勇于直言正谏,所以为世人敬畏。
弘治九年(1496年)武冈知州刘逊被岷王膺鉟诬陷下狱。
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前来进谏,同囚于狱中。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州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諌下锦衣卫狱」。
于是,罗玘进言应以宽容态度去处理国家事务。
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广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杀身亡。
他遗下一书记述群臣与其交往之事。
明孝宗阅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党羽。
罗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李广的遗书去治大臣罪,否则延祸无辜。
他建议只要密加查访就可以迫使确实牵涉在内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责他们,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
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却遭寿宁侯张鹤龄诬陷下狱。
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
及后罗玘升为侍读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286:「罗玘传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李梦阳下狱,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
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正德元年(1506年)罗玘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时正值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
但朝政多有微言。
罗玘虽然为李东阳所推荐,反而能弃私交而不毁大义。
他修书予李氏,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
不久,他升为太常寺卿
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当时宦官刘瑾明武宗享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
朝臣亦上疏劝谏,言辞激切。
明武宗不纳谏,罗玘因此而常常忧虑国事。
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绩,托病辞官归隐,从此潜心学问。
他于《红梅》一诗曾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
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
」另外,罗玘辞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苛捐杂税而深感不安。
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图谋叛逆,他因素仰罗玘名声,便派人送来厚礼以结交罗玘
罗玘坚拒不受,避居金溪深山。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发动叛乱。
罗玘虽然抱恙,仍然修书一封声讨宁王,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伐之事。
但是还未成事罗玘便病殁。
其遗体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张公岭项山寺左侧。
以上资料根据罗玘文肃公圭峰罗先生文集》整理而成。
罗玘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
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
王鏊明 1450年8月17日 — 15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0—1524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济之
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
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
闭门读书,远避权势。
本与外戚寿宁侯张峦有连,亦不相往来。
弘治时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
以忧去。
正德初户部尚书文渊大学士,入阁时大权尽归刘瑾初开诚与言,偶见听纳,后专横更甚,祸流搢绅,不能救,乃辞官而去。
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
有《姑苏》、《震泽》、《震泽长语》等。
吴世忠明 1461 — 15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金溪人字懋贞
弘治三年进士
兵科给事中
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制止外戚张鹤龄家与民争地,皆不听。
奉命勘大同边备,还言军官无状、士卒困苦及巡抚刘□等罪,亦不能尽用。
吏科左给事中,擢湖广参议,坐事降山东佥事
正德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引疾归。
毛澄明 1461 — 1523
维基
毛澄(1460年—1523年)字宪清号白斋,晚年更号三江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属江苏昆山市)人。
明朝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毛澄早年丧父,由祖父毛弼抚养,明孝宗弘治六年(1494年)癸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当年祖父正好百岁,双喜临门,地方官建造“人瑞状元坊”。
后授翰林院修撰,预修《明会典》,后在皇帝身边担任讲官
明武宗即位后,晋升左庶子
正德四年(1509年),因刘瑾诬陷,贬为侍读
之后再升侍讲学士学士,掌院事,历任礼部侍郎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六月,拜为礼部尚书
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明武宗南巡之争中,毛澄冒死上疏谏言,在一片反对声中,南巡终于作罢。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猝死“豹房”,死后无子。
毛澄武宗汉武帝一样威服外夷为由,定庙号武宗
不久,毛澄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驸马崔元太监韦霦等至安陆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嘉靖皇帝
朱厚熜想给自己亲生父母立尊号,但毛澄等人坚持“兴献帝不宜加皇号”,抗疏力争,史称“大礼议”。
朱厚璁派太监去见毛澄,向毛澄长跪叩头请求,又赂以重金。
毛澄以老病为由,接连上疏乞归,都被慰留。
嘉靖二年(1523年)春,获准归休,在回太仓途中病逝。
谥文简
徐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永康人字希曾
弘治六年进士
刑科给事中
皇后寿宁侯张鹤龄等恃恩冒荫,中官李广矫命干政,改南京工科,奏罢岁取苏州细密苧布、福建改机、陕西驼绒,民称便。
广副使卒。
吴宗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宁国府宣城人字子旦号石冈
弘治九年进士
寿宁侯张鹤龄倚酒戴帝冠,长随何鼎持大瓜欲击之。
竟下鼎锦衣狱,宗周抗疏救之,帝不纳。
历官临江知府
有《来苏吴氏原泉诗集》。
王云凤明 1465 — 1517
维基
王云凤(1465年—1518年)字应诏号虎谷山西辽州和顺县人
南京户部尚书王佐之子。
成化十九年(1483年)癸卯山西乡试举人二十年(1484年)联捷甲辰科二甲第七十四名进士
二十三年(1487年)礼部主客司主事弘治四年(1491年)祠祭司员外郎九年(1496年)祠祭司郎中,因弹劾太监李广寿宁侯,被下锦衣卫诏狱。
弘治十一年(1498年)三月,贬河南陕州知州,十二年入觐京师,升陕西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学校,十四年副使,奉敕整饬洮河岷州兵备十七年七月考绩,都御史用宁御史季春交荐,乃复改提学副使
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升山东按察使八月丁母忧归。
服阕,以吏部尚书张䌽举荐,依附刘瑾门下。
正德四年(1509年)十一月起复为国子监祭酒,曾去拜会刘瑾刘瑾诧异其胡子茂密,叱曰:何物祭酒,一嘴猪毛耶。
王云凤惶恐跪谢。
后来上章请求以刘瑾所行法例,刻板永著为令,又欲请刘瑾前去太学视察,如唐鱼朝恩故事,被士论所鄙视。
刘瑾倒台后,王云凤科道官员弹劾,正德五年(1510年)九月请求致仕,不被允许,改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十月因弹劾而致仕,回籍养病。
七年八月御史邦珍通政使丁凤都御史石玠等举荐,起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赴任两月后父亲去世而归。
十年二月服阕,八月除职如故,清理浙江福建盐法,十一年正月再次以养病辞职。
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月卒。
何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馀杭人一名文鼎
宦官
弘治初在内廷为长随,上疏请革传奉官。
又奏言寿宁侯张鹤龄兄弟出入宫禁,“大不敬,无人臣礼”。
皇后激帝怒,下锦衣狱。
后命太监李广杖杀。
周彧明 ? — 15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8 【介绍】: 顺天府昌平人
英宗皇后弟。
成化时累官左府都督同知二十一年封长宁伯
寿宁侯张鹤龄经营私利,至聚众相殴,都下震骇。
张龙明 1470 — 1522
维基
张龙(1470年—1522年)字汝言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太医院籍。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顺天乡试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进士,授行人司行人
其善于钻营,与寿宁侯通谱,得以结交宦官、勋戚。
兵科给事中
后来依附权臣刘瑾正德二年(1507年)得升通政司右参议
刘瑾伏诛,张龙滦州知州
随即又认朱宁为父,起嘉兴府同知,迁登州府知府
朝觐入都,再升通政司右通政
嘉靖初年,下狱论死。
贡安甫明 1472 — 15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府江阴人字克仁
弘治九年进士
长垣知县,擢御史
尝疏劾寿宁侯张鹤龄不法。
正德初诸御史上公疏请留刘大夏,由安甫执笔。
刘瑾列为“奸党”,除名为民。
十余年后再起为山东按察佥事,寻归。
维基
贡安甫(1472年—1527年)字克仁号学静直隶江阴(今江苏)人,弘治间进士,官至山东佥事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应天府乡试第七十二名。
弘治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进士,授长垣县知县,升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
曾经弹劾寿宁侯张鹤龄
正德初年(1506年)考功郎杨子器因山陵事下诏狱,贡安甫上疏请救。
兵部尚书刘大夏太监弹劾而告病归,户部侍郎陈清南京工部尚书贡安甫率领御史请求召回刘大夏,罢免陈清
刘瑾知道后,列其为奸党罢免。
贡安甫家居十年,起为山东佥事,仅三个月即称病归乡。
李梦阳明 1473 — 1529
梦阳字献吉庆阳人
弘治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
郎中,以劾张鹤龄系狱。
寻宥出,代韩文草疏劾刘瑾,谪山西布政司经历,复摭他事下狱,得释。
诛,起故官,出为江西提学副使,坐作宸濠《阳春书院记》削籍。
天启中追谥景文
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四库总目》:梦阳才力富健,足以笼罩一时。
横云山人史稿》:弘治时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
梦阳讥其萎弱,倡言必秦、汉,诗必盛唐,与何景明除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十才子
又典景明、祖卿、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
大复》:空同有超代轶俗之见,其高者不能外前人,下者已践近代。
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
空同丙寅间诗为「合」,江西以后诗为「离」。
丙寅间作,叩其音,尚中金石,江西以后之作,辞艰者意反近,意苦者辞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读之,若摇鞞铎耳。
《国宝新编》:李献吉朗畅玉立,傲睨当世。
读书断自汉、魏以上,故其诗文卓尔不群。
晚始泛滥诸家,益济宏博,或失则粗,矫枉之偏,不得不然耳。
王廷相家藏集》:李献吉以恢阔统辩之才,成沈博伟丽之
游精于,割正于六朝,执符于雅谟,参变于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贤、命令当世。
黄省僧《五岳山人集》:先生古赋《骚选》、乐府古诗、汉魏览眺诸篇,逼烦东乐。
近体歌厅,少陵太白,往匠可淩,后哲难继。
明兴以来,一人而已。
升庵》:唐子元荐与馀书论本朝之诗,李、何一出,变而学杜,壮乎伟矣!
然正变云扰,而剽袭雷同;比兴渐微而《风骚》稍远。
《艺苑卮言》:李献古诗如金鳷擘天,神龙戏海;又如韩信用兵,众寡如意,排荡莫测。
国朝习杜者凡数家华容孙宜得杜肉,东郡谢榛得杜貌,华州王维桢得杜筋,闽州郑善夫得杜骨。
然就其所得,亦近似耳。
献吉具体而微。
四溟诗话》:李献吉极苦思,垂成如一二句弗工,即弃之。
田深父见两惜之,献吉曰:「是自家物,终久还来。
」 《国史唯疑》:正德七年、九年黄河连清,李梦阳诗云:「今瑞定于今帝运,世人休拟圣人生。
」盖婉辞也。
至嘉靖改元,始直书其事,为入继大统之祥云:「紫盖复从嘉靖始,黄河先为圣人清。
」 《诗谈》:关中李梦阳崧高之秀,上菁青冥;龙门之派,一泻千里。
独其论黄、陈不香色,而时不免自犯其言。
诗薮》:李献吉文山斗一代,其手辟秦、汉、盛唐之派,可谓达磨西来,独辟禅教。
又如曹溪卓锡,万众皈依。
冯时可元成选集》:空同歌行,纵横开阖,神于青莲;七律雄浑豪丽,深于杜陵
异色绝焰,吾无间然。
张伟谈艺录》:李献吉雄豪壮丽,如长江巨浸,滔滔千里,虽有枯槎败筏,无妨飘荡。
《明诗选》:陈卧子曰:「献吉志意高迈,才气沈雄,有笼罩群俊之怀。
其诗自汉、魏以至关元,各体见长,然峥嵘清壮,不掩本色。
其源盖出于《春风》。
李舒章曰:「献吉以雄厚之思,发清刚之气,如华岳秋高,奇云秀彩,变动不竭。
古诗、乐府纯法汉、瑰,下及阮、谢,无不神合。
近体则专宗少陵,然于合处反见其离,于离处反见其合。
孙枝蔚四杰诗选》:王元美谓律至献吉而大。
其大者若《冬日象山书院》:「人亡故国还祠庙,世异阴崖尚品题。
」《台寺夏日》:「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
」《熊监察至自河西》:「封事几腾天北极,筹边真历地西头。
」《繁台次秦氏韵》:「草绿梁台犹殿阁,花残宋苑只宫墙。
」皆气象高古者也。
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钱牧翁撰列朝诗,大旨在尊西涯,贬李空同李沧溟
又因空同而及大复,因沧溟而及弇州,素垢指瘢,不遗馀力。
夫其驳沧溟古乐府、拟古诗是也,并空同《东山草堂歌》而亦疵之,则妄矣!
所录《空同集》诗,亦多泯其杰作。
黄省曾吴人,以其北学于空同,则摈之,于朱淩溪应登顾东桥璘辈亦然。
子窃非之。
《明诗别裁》:空同五言古宗法陈思康乐,然过于雕刻,未极自然。
七言古雄浑悲壮,纵横变化。
七言近体开合动荡,不拘故方,准之杜陵,几于具体,故当雄视一代。
钱受之诋其模拟剽贼,等于婴儿之学语。
至谓「读书种子从此断绝」,吾不知其为何心也!
马星冀《东泉诗话》:北地七言歌行最为擅场,如《汉京篇》、《去妇词》、《土兵行》,皆有杜陵之风。
起调尤工,其《送李中丞赴镇》:「黄云横天海气恶,前飞鹙鸧后叫鹤。
阴风夜撼医无闾,晓来雪片如手落。
」《送李帅之云中》:「黄风北来云气恶,云州健儿夜吹角。
将军按剑坐待曙,纥干山摇月半落。
」起调相同,亦有辙迹可寻。
田按:空同志壮才雄,目短一世,好掊击人,而受人掊击亦甚。
然究一时才杰,亦不能出其右也。
成、弘之间,茶陵首执文柄,海内才俊,尽归陶铸
空同出而异军特起,台阁坛坫,移于郎署,始犹依违,不欲显然攻之也。
昌谷《峥嵘百年会》诗云:「我师崛起杨与李,力挽一发回千钧。
大贤衣钵岂虚掷,应须尔辈扬其尘。
」至西涯六十寿诗。
则仅「文章班马则,道术孟颇醇」二句颂其文章。
而「绝艺邕斯上,高情颉籀邻。
一挥惊霹雳,只字破风尘。
绚练玉侯宅,苍茫海岳滨。
幽刂光沕窟,巨榜照嶙峋。
星灿将军碣,云垂学士珉。
崖题半吴楚,墨刻遍齐秦」等句,专颂。
扬其书法,轩轾已见微意。
西江放废后,茶陵已殁,乃放言不讳,作《朱淩溪墓志》云:「一时笃古之士,争慕响臻,而执政顾不之喜,恶抑之。
北人朴,耻乏黼黻,以经学自文,曰:后生不务实,即诗到李、杜,亦酒徒耳!
』而柄文者承弊袭常,方工离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
见淩溪等古文词,愈恶抑之曰:『是卖平天冠者。
』凡号称文学士,率不获列于清衔,阴欲困之。
」北人谓刘文靖,柄文者谓茶陵也。
平心而论,茶陵诗文固自可传,而空同复古之功,亦不可没。
从古文人相轻。
由来已然,论者固不必为之左右袒矣。)
刘茝
维基
刘茝,一作刘茜,字惟馨四川承宣布政使重庆府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
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己未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曾弹劾户部尚书掞钟纵容其子受贿、并论外戚庆云侯寿宁侯家人侵牟商利等罪,有直声。
正德元年(1506年)吏部尚书马文升致仕,朝廷推举候选人。
御史王时中反对举荐闵圭刘大夏刘茝则上疏反驳。
当时刘瑾摄政,尽召孝宗老臣归还,并以其党羽替代。
刘茝反对,因忤逆旨意被夺俸三月
当时,刘健谢迁致仕,刘茝刑科给事中吕翀抗章乞留,言语伤及刘瑾,被下诏狱鞫治、廷杖削籍。
刘瑾伏诛,刘茝起用为金华府知府,有治行。
嘉靖初年,改长沙府知府,升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卒于任内。
张鹤鸣明 1551 — 1635
维基
张鹤鸣(1551年—1635年)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河南都司颍川卫军籍,直隶凤阳府颍州(今安徽阜阳市阜南县)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告老还乡后,于李自成兵乱中殉难。
善诗文,有「趵突泉诗」流传至今。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河南乡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式丙戌科会试,因父病驰归,未就殿试。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进士
山东历城知县,值“矿使四处扰民,公力抗陈珰。
”“凡便民兴利之事,鹤鸣无不为之。
”离任后,历城人怀其德,建「仙令祠」祀之。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南京兵部主事,升吏部郎中,留曹管事。
三十一年丁母忧三十四年服除,补礼部祠祭司郎中
三十五年七月山东副使,分守济南道
三十八年三月陕西右参政兵备临巩。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升陕西右布政使,同年八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湖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大破红苗,擒贼首老蜡鸡,威名甚著。
天启元年(1621年),升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赴任中途,召还回朝,佐理兵部事。
同年兵部尚书王象乾出督蓟军务张鹤鸣遂升兵部尚书,视侍郎事。
辽东经略熊廷弼张鹤鸣有隙,遂大力支持辽东巡抚王化贞
熊廷弼请付二十万金为军,张鹤鸣不予,专庇王化贞,边疆事大坏。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廷议熊廷弼王化贞二人去留,张鹤鸣依然主张撤换熊廷弼,专任王化贞
廷议完,王化贞已经放弃广宁驻地逃跑。
张鹤鸣内惭,且惧罪,自愿前往辽东,诏加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
而拖延不行,又逗留十七日,始抵山海关
每日只是下令捕捉间谍,用财物诱惑蒙古炒花、宰赛诸部。
延宕数月后,就告老还乡,由王在晋接任。
归乡后,住颍州古楼北张家胡同。
天启六年(1626年)春魏忠贤当政,张鹤鸣起为南京工部尚书
十二月安邦彦未灭,张鹤鸣先前有平苗功,改偏沅巡抚七年(1627年)兵部尚书总督四川贵州云南湖广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赐尚方剑
同年崇祯帝嗣位后,被弹劾,诏加太子太师致仕还乡。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十一日李自成军攻陷颍州,八十五岁的张鹤鸣被缚倒悬于树,大骂而死,其次子张大壮,与弟张鹤腾张鹤龄皆死,诏令以尚书之礼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