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东松僧
东松僧
不知何许人。
机变莫测。
与人语应答如响。
人疑之。
后无不验。
岳武穆
尝提兵过。
问僧何处响涓涓。
僧遽应。
接竹引清泉。
岳云。
春夏尝如此。
僧应。
秋冬亦自然。
岳心奇之。
先是。
种芋
为土墼砌壁涂之。
不使人知。
及岳过请得犒三军。
僧乃挖壁间作羹。
以给殆遍。
岳益奇之。
及进岳面。
置酱面底。
待其索而与之。
谓曰。
好食搅动有酱。
语多隐。
岳心解之不能。
题诗于壁而去。
后及祸。
始悔不从东松僧言。
秦桧以为僧。
尝教岳。
使李吉往杀僧。
僧先知。
题诗云。
急忙收拾破袈裟。
钟鼓楼台莫管他。
袖拂白云归古洞。
杖挑明月到天涯。
可怜松顶新巢鹤。
犹忆篱边旧种花。
好把犬猫随带去。
莫教流落野人家。
以佛像一轴。
置庵西桥。
复题壁云。
李吉从东来。
我向西头走。
不是佛力大。
几乎作场丑。
乃遁入山中。
其庵不一二里。
见诗。
尚欲追之。
及展佛像。
始见为一。
俄乃成千。
错谔不知所为。
赞叹而返。
后于遁所坐化。
所置佛像桥。
为千佛桥。
释道光
道光者。
蕲州永乐寺书经僧也。
数椽山中。
与其兄道舒邻房。
晨香夕灯。
以禅诵为佛事。
出血和墨。
书写一切经。
其衡斜点画。
匀如空中之雨。
整如上濑之鱼。
皆精进力之所成。
且为人纯素
忠于事。
孝于奉亲。
为里闬所敬信。
法眷所追崇。
从之者。
皆肃如也。
寂音尊者
尝过其庵
信宿弥日。
尽获见其所写之经。
无虑十数种。
为之顶戴欢喜。
称其为真比丘
为说以赠之。
有云观其施为。
日夕以与佛菩萨。
语言酬酢。
岂复有世间心耶。
华严曰。
念念不与世间心合。
是大精进。
其以之。
释德普北宋 1025 — 1091年1月2日
禅师名德普
绵州蒲氏子。
少尚气节。
博观有卓识。
富乐山静禅。
师合爪作礼曰。
此吾师也。
静与语奇之。
携归山中。
阴察之。
其作止类老头陀。
静曰。
此子赋性豪纵。
不受控御。
而能折节。
杵臼炊爨间。
以事众为务。
是为希有。
年十八得度受具。
秀出讲席。
解唯识起信论。
两川无敢难诘者。
号义虎
圭峰疏义多臆识。
擿其失处。
诫学者不可信。
老师皆数之。
曰。
圭峰清凉国师所印可。
汝敢雌黄。
蚍蜉撼树之论。
汝今是矣。
叹曰。
学者以名位惑久矣。
清凉圭峰非有四目八臂也。
奈何甘自退屈乎。
佛法其微矣。
此其兆也。
惟胜禅师还自江西
吕大防微仲
龙图阁直学士
出镇成都
执弟子礼。
日夕造谒(或室)。
衣禅者衣。
窃听其议终日。
一不能晓。
归卧看屋梁。
曰。
昔尝业讲有声。
吕公世所谓贤者。
相与詶酢。
敬信如此。
而吾乃不信。
可乎。
然所疑未解。
坐寡闻也。
乃出蜀。
荆州金銮。
夜与一衲。
偶忘其名。
衲见了山情庵主。
普闻其饱参。
问之曰。
经论何负禅宗。
长老多讥呵之耶。
衲曰。
以其是识情义理。
思想边量。
非能发圣得道。
脱有得道发圣者。
皆藉之以为缘耳。
傥不因自悟。
唯经论是仗。
则能读能知。
能见解者。
證圣成道去矣。
宁尚与仆辈。
俯仰耶。
唯以死语是所知障。
故祖师西来也(一本云。
明祖师西来之意也)。
如经言。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汝信之乎。
对曰。
世尊之语。
岂敢不信。
衲曰。
既信矣。
则尚何区区远来乎。
对曰。
禅宗有别传法。
故来耳。
衲笑曰。
是则未信。
非能信也。
曰。
其病安在。
衲曰。
积翠南禅师出世久。
子见之。
不宜后。
见则当使汝疾有廖矣。
即日遂行。
熙宁元年至黄龙。
问。
阿难问迦叶。
世尊付金襕外。
传何法。
迦叶呼阿难。
阿难应诺。
迦叶曰。
倒却门前刹竿著。
意旨如何。
南公曰。
上人出蜀。
曾到玉泉否。
曰曾到。
又问曾挂搭否。
曰。
一夕便发。
南公曰。
智者道场。
关将军打供。
与结缘几时。
何妨。
默然良久。
理前问。
南公俛首。
趋出大惊曰。
两川义虎
不消此老一唾。
八年秋
螺川
待制刘公沆。
请住慧云禅院七年。
迁住禾山十有二年。
元祐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谓左右曰。
诸方尊宿死。
丛林必祭。
吾以为徒虚设。
吾若死。
汝曹当先祭。
乃令从今办祭。
众以其老。
又好戏语。
复曰。
和尚几时迁化。
曰。
汝辈祭绝即行。
于是帏寝堂。
其中。
置祭读文。
跪揖上食。
饮餐自如。
自门弟子。
下及庄力。
日次为之。
至明年元日祭绝。
曰。
明日雪晴乃行。
至时晴忽雪。
雪止安坐。
焚香而化。
阅世六十有七。
坐四十九
全身塔于寺之左。
赞曰。
初云庵自九峰庐山
诸方禅者毕集门下。
杂还多英俊。
而云庵尝敛眉曰。
法道乃今而后。
未可知也。
有问其意。
曰。
先师在黄檗
众不满百。
而明眼辈几半。
今虽三倍当时。
然才一两人耳。
余时年少。
心非其论。
元普禅师
南公晚子也。
而其行已卓绝。
且如此。
则云庵之言。
如百衲帔。
天寒岁晚。
乃见效哉。
释宗杲宋 1089 — 11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63 【介绍】: 僧。
俗姓奚宣城人字昙晦
张商英与之相契,名其庵妙喜
尝参圆悟禅师克勤圆悟将所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使掌记室
以雄辩著名,声震京师
后住径山
因议及朝政遭祸,于高宗绍兴十一年毁衣牒屏居衡阳,移居阳,后遇赦放还。
孝宗赐号大慧禅师
卒谥普觉,塔名宝光。
有《正法眼藏》。
全宋诗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
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
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妙喜,字之曰昙晦,并受荐往建康天宁寺圆悟克勤
克勤主云居席,命居第一座。
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
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
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为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
二十年,移梅州
二十五年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广利禅寺
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
迁江西云门福州洋屿
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
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著有《指源集》(《四明僧诗》),已佚。
有宋释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
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众等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为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为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为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为第五卷。
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皇甫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嘉州夹江人
善医术。
显仁太后苦目疾,国医不能治,有荐
高宗召问:“何以治身?”曰:“心无为则身安,人主无事则天下治
”引治太后目疾立愈。
帝厚赐之,一无所受。
复问以长生久视之术,曰:“先禁诸欲,勿令放逸,丹经万卷,不如守一。
”帝书“清净”以名其庵
全宋诗
皇甫坦字履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夹江(今属四川)人。
道士
善医术,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治瘉显仁太后目疾(《宋史》卷二四三)。
高宗曾书「清静」二字以名其庵,且绘其像禁中。
宋史》卷四六二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