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全宋诗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赞》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为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乾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为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张栻(1133—118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曾任江陵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等职。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为南宋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一代学者宗师,著述甚丰。今存《南轩易说》等。作有《黄鹤楼说》文一篇,对黄鹤楼的各神传说、来源加以评论,论证“盖黄鹤名楼,以山得名也”,使黄鹤楼以山命名有了一个说法。又据王葆心考证,旧有“江汉亭”在“南楼蛇山间,绍兴中南轩先生张栻所建”。
全宋文·卷五七二一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后因避讳改字钦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迁衡阳(今湖南衡阳)。浚子。早年师事胡宏,隆兴元年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居父丧,服除,主讲于城南、岳麓二书院。乾道五年,因刘珙荐,除知严州。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忤时宰,出知袁州。退而家居累年,授徒讲学。淳熙元年,诏除旧职,知静江府、主管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公事。有善政,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除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求退,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与朱熹、吕祖谦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淳熙七年二月卒,年四十八。嘉定中赐谥曰宣,淳祐中从祀孔子庙。著作有《论语解》十卷(存)、《孟子说》七卷(存)、《南轩易说》(存)、《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存)、《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存)等。见朱熹《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九),杨万里《张左司传》及《宋史》卷四二九《张栻传》。
主要活动
- 1163年-1168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
- 1169年-117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州,以补郡临遣,得复见皇上,接连论奏
- 117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尚书吏部员外郎,自严州赴召
- 117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兼权左右司侍立官,奏罢发运使职
- 117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得对经筵
- 1171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左司员外郎,兼侍讲,开经筵,将《葛覃》篇,推广其事以进陈
- 1171年-117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州,以论近习张说,被命出知袁州
- 1174年-1178年,荆湖南路潭州(湖南长沙),知府兼安抚使,除旧职,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
- 1178年-1180年,广南西路静江府(广西桂林),知府,子焯病故,力请出广,遂除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安抚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