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甘肃省定西市首阳山”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晋夷则镜铭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三
惟晋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时,于首阳山白龙潭,铸成此镜。
千年万(一作后,一作在)(《博异记》:「天宝中金陵陈仲躬住洛阳清化里,宅有井,善溺人。一日,水顿竭,见一女子,自称敬元颖,饰铅粉,衣绯绿,令其淘井,得古铜镜。夜复见元颖云:某本师旷所铸十二镜之第七者,其背有二十八字,皆科斗书于鼻,题曰夷则之镜。」按唐人小说,自不足据,其铭与周时辞例不合,且于鼻题曰「夷则之镜」,语尤可疑。唐镜始为大鼻,前此未有也。今姑录之。)
采薇歌 先秦 · 无名氏
《史记》曰: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乃饿且死而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适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史记》伯夷列传。《诗纪前集》一。又《书钞》百六、《御览》五百七十并引、非、归三韵。○逯案。《吕氏春秋》诚廉篇云。昔周之将兴也。伯夷叔齐相谓曰:昔者神农氏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今周见殷之僻乱也。而遽为之正与治。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今天下暗。周德衰矣。不若避之以洁吾行。至首阳之下而饿焉。其曰神农氏。曰以乱易暴。曰周德衰。与此歌相出入。则此歌之出殆在秦之末年也。)
首阳山 其一 东汉 · 杜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首阳之孤岭,形势窟其槃曲
面河源而抗岩,陇堆隈而相属。
长松落落,卉木(《天台赋》注作「卉草」)蒙蒙,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
高岫带乎岩侧,洞房隐于云中。
忽吾睹兮二老,时采以从容。
于是乎乃讯其所求,问其所修:「州域乡党,亲戚匹俦,何务何乐,而并兹游矣」?
其二老乃答余曰:「吾殷之遗民也。
厥胤孤竹,作蕃北湄,少名叔齐,长曰伯夷
西伯昌之善教,育年艾于胡耇,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余寿。
而天命之不常,伊事变而无方,昌伏事而毕命子忽遘其不祥。
乃兴师于牧野,遂干戈以伐商。
乃弃之而来游,誓不步于其乡。
余闭口而不食,并卒命于山傍(《艺文类聚》七)」。
首阳山 其二 东汉 · 杜笃
 押删韵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九折巍山罪而多艰(《文选·天台山赋》注)
敕祷雨阳嘉元年二月庚申 东汉 · 汉顺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
郡国二千石各祷名山岳读,遣大夫、诸者诣嵩高首阳山,并祠河、洛,请雨(《后汉·顺帝纪》)
终制黄初三年冬十月,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礼,国君即位为椑,椑音扶历反。
存不忘亡也。
松之按:礼,天子诸侯之棺,各有重数;棺之亲身者曰椑。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吕氏春秋:尧葬于谷林,通树之;舜葬于纪,市廛不变其肆;禹葬会稽,不变人徒。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季孙以玙璠敛,孔子历级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不臣,以为弃君于恶。汉文帝之不发,霸陵无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霸陵之完,功在释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是释之忠以利君,明帝爱以害亲也。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鉴华元、乐明帝之戒,存于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文选》注作「体」。)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霍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涧西,前又以表其处矣。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閒,不足为远。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三国志‧魏文帝纪》。案:陈寿但出篇名,不言《典论》。据《文选‧七哀诗》注引《典论》曰︰「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堀,至乃烧取玉匣金缕,体骨并尽。」知《终制》是《典论》之一篇也。)
步出夏门行(《诗纪》云。一曰陇西行。○逯案。《宋书》有此一曰注。) 曹魏 · 曹睿
步出夏门。东登首阳山
嗟哉仲尼称贤。
君子退让。小人争先。
惟斯二子。于今称传。
林钟受谢。节改时迁。
日月不居。谁得久存。
善哉殊复善。弦歌乐情。
商风夕起。悲彼秋蝉。
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乃眷西顾。云雾相连。
丹霞蔽日。彩虹带天。
弱水潺潺。叶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鸣其间。
善哉殊复善。悲鸣在其间。
朝游清泠。日暮嗟归。
䠞迫日暮。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卒逢风雨。树折枝摧。
雄来惊雌。雌独愁栖。
夜失群侣。悲鸣徘徊。
芃芃荆棘。葛生绵绵。
感彼风人。惆怅自怜。
月盈则冲。华不再繁。
古来之说。嗟哉一言(䠞迫下为趋。乐府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七。广《文选》十三。又《乐府诗集》三十六瑟调曲善哉行题注引情一韵。○逯案。《诗纪》于此篇后。曾据选诗外编补出本辞一篇。并注云。右一曲疑是前篇本辞。见选诗外编。今按乐府增六句云云。《诗纪》此说非是。选诗外编本不足据。又《诗纪》所附本辞。其中夹杂魏武魏文之作。何得称为本辞。今删去该篇。并说明于此。)
首阳山 曹魏 · 阮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四
正元元年秋,余尚为中郎,在大将军府,独往南墙下,北望首阳山,作赋曰:
在兹年之末岁兮,端旬首而重阴。
风𤧑回以曲至兮,雨旋转而纤襟。
蟋蟀鸣乎东房兮,鹈鴂号乎西林,时将暮而无俦兮,虑凄怆而感心。
沙衣而出门兮,缨委绝而靡寻。
步徙倚以遥思兮,喟叹息而微吟。
将修饰而欲往兮,众齿差齿差而笑人。
静寂寞而独立兮,亮孤植而靡因。
怀分索之情一兮,秽群伪之射真。
信可实而弗离兮,宁高举而自傧。
聊仰首以广頫兮,瞻首阳之罔岑。
丛茂以倾倚兮,纷萧爽而扬音。
下崎岖而无薄兮,上洞彻而无依。
凤翔过而不集兮,鸣枭群而并栖。
飏遥逝而远去兮,二老穷而来归。
实囚轧而处斯兮,焉暇豫而敢诽。
嘉粟屏而不存兮,故甘死而采薇。
彼背殷而从昌兮,投危败而弗迟;
此进而不合兮,又何称乎仁义?
肆寿夭而弗豫兮,竞毁誉以为度。
察前载之是云兮,何美论之足慕。
苟道求之在细兮,焉子诞而多辞?
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
托言于,其思长,其旨远。
笑道论 其二 造立天地一 北周 · 甄鸾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
太上老君造立天地初记》称:《老子》以周幽王德衰,欲西度关,与尹喜期,三年后于长安市青羊肝中相见。
老子乃生皇后腹中。
至期,喜见有卖青羊肝者,因访见。
老子从母怀中起,头鬓皓首,身长丈六,戴天冠,捉金杖,将尹喜化胡,隐首阳山,紫云覆之。
胡王疑妖,镬煮而不熟。
老君大瞋,考杀胡王七子,及国人一分并死。
王方伏,令国人受化,髡头不妻,受二百五十戒,作吾形像,香火礼拜。
老子遂变形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头为昆仑山,发为星宿,骨为龙,肉为兽,肠为蛇,腹为海,指为五岳,毛为草木,心为华盖,乃至两肾合为真要父母。
臣鸾笑曰:《汉书》云长安本名咸阳汉祖定天下,将都雒邑,因娄敬之谏,乃叹曰:「朕当长安于此」。
因尔名之。
周幽王未有,何得老了预知长安,与尹喜期乎?
又案《三天正法混沌经》云:混沌之始,清气为天,浊气为地,便有七曜万像之形,其来久矣。
岂有化胡之后,老子变为日月山川之类乎?
若尔者,是则幽王之前,天地未生万物,云何道经有三皇五帝三王乎?
然则天地起自幽王矣。
又《造天地记》云:「昆仑山高四千八百里,上有玉京山、大罗山,各高四千八百里,三山合则高一万四千四百里」。
又《广说品》云:「天地相去万万五千里,计紫微宫在五亿重天之上」。
是则高于昆仑山数百里。
而老群友心为华盖,肝为青帝宫,脾为紫微宫,头为昆仑山。
不知老君何罪,倒竖于地,头在下,肝在上。
以颠倒故,见亦倒乎?
长安为度关之年,幽王为开辟之岁,将以化物,讵可承乎?
请停诸陵每日奠祭疏 唐 · 彭景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一
谨按三礼正文。无诸陵日祭之事。
惟著宗庙月祭之礼。故祭法云。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
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
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
一坛一墠。曰考庙
王考庙。曰皇考庙
显考庙。曰祖考庙
月祭之。远庙为祧。
有二祧。享尝乃止。
去祧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则此礼典明文。义可求矣。
又按礼论。谯周祭志云。
天子之庙。始祖及高祖曾祖祖考。
皆每月朔加荐。以象平生朔食也。
谓之月祭。二祧之庙无月祭
谯周所著。与古礼义相附。
近亦无日祭之文。今诸陵月祭
有朔望并诸节日科。则古礼殷事之义矣。
诸节日犹古荐新之义矣。故郑元注礼记云。
殷事月朔月半。荐新之奠也。
又注仪礼云。月朔月半。
犹平常之朝夕也。大祥之后。
即四时焉。此则古者祭皆在庙。
近代以来。始分月朔月半及诸节日。
于陵寝。在庙惟四时正享。
及腊为五享。前所奏定。
并依古礼正文。不旁求外传。
故祭义云。祭不欲数。
数则烦。烦则不敬。
考据经史无日祭。惟汉七庙议。
京师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于陵旁立庙。
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
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
至元帝时贡禹以为太烦。
奏请罢郡国庙。丞相元成等议。
七庙之外。寝园皆无复修。
奏可。议者亦以不欲祭数。
数则黩。宜复古礼。
时祭于庙。丞相匡衡亦奏七庙迭毁之义。
帝从之。又数改。
刘歆以为礼去事有杀。引春秋外传云。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
祖祢则日祭。高曾则月祀。
二祧则时享。坛墠岁贡
后汉陵寝致祭。无明文以言。
魏氏三祖及晋。皆不祭于墓。
故晋书云。魏文帝黄初元年
自作终制。立寿陵。
无封树。无寝殿。
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明见。
礼不墓祭。欲存亡不黩也。
明帝尊奉之。晋宣帝预于首阳山为土藏。
不坟不树。敛以时服。
不设明器。景文皆奉成命。
无所加焉。景帝后依宣帝故事。
自魏三祖以下。不于陵致祭
并附于古礼。至于江左
亦不崇园寝。及宋齐梁陈。
其祭并无闻。今参详。
以为三礼者。不刊之书。
悬诸日月。外传所记。
不与经合。不合依凭。
国家率由旧章。讨论典礼。
谟事作范。垂裕将来。
择善而行。依经为允。
其诸陵日祭。请准礼停。
首阳山夷齐庙 盛唐 · 李颀
 押歌韵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
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
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
我来入遗庙,时候微清(一作辨淳)和。
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
石崖向(一作门正)西豁,引领望黄河
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
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杂曲歌辞 其三 行路难三首(一作行路难三首 三)744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乘潮 上蔡苍鹰 首阳 张翰 投湘 华亭鹤 李斯
有耳莫洗颍川(高士传:「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藏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曰:『向闻贪言,负吾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有口莫食首阳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索隐:「也。」)
含光混世贵无名(无名:老子:「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子胥伍子胥。春秋楚人。名员,父奢,兄尚,为平王所杀,子胥奔吴,仕行人,佐吴王阖庐伐楚,五战而入楚都。时平王已卒,子胥掘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阖庐伐越,伤指卒,子夫差立,伐越,大破之。越王句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谏不听。其后屡请谋越,亦不纳。太宰嚭得越贿,谗之,夫差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子胥谓其舍人曰:『抉吾眼悬诸吴东门,以观越人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后九年,越果灭吴。○吴越春秋:「吴王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囊也)之器,投之于江中。」国语。吴语:「申胥将死,曰:『而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屈原投湘水屈原战国楚人,名平别号灵均,博闻强记,明于治乱,仕楚为三闾大夫。怀王重其才,靳尚辈谮而疏之,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冀王感悟。襄王时复用谗,谪江南,原作渔父诸篇以见志,寻自沉汨罗而死。)
陆机才多(集作雄才)岂自保陆机吴郡人字士衡。服膺儒术,词藻宏丽。祖逊,父抗,世仕。吴亡,闭门勤学,作辩亡论二篇,以述吴之兴亡,及其祖若父之功绩。太康末,与弟云俱入,造太常张华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后事成都王颖,受命讨长沙王乂,拜大将军,授河北大都督。军败被谮,使收曰:「华亭鹤唳,可复闻乎?」遂遇害。有陆平原集。)李斯税驾苦不早李斯上蔡人。尝从荀卿学。始皇既定天下,丞相,定郡县之制,下禁书令,变籀文为小篆。始皇崩,赵高计,矫诏杀扶苏二世二世立,赵高用事,与互忌,乃诬子由通盗,腰斩咸阳市,夷三族。○太平御览:「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考今本史记李斯传中,无臂苍鹰字,而太白诗中屡用其事,当另有所本。)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一作真)达士(集作生)秋风忽忆江东张翰:晋书卷九二张翰传:「齐王囧辟为大司马曹掾时秉权,‥‥‥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744年8月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
五代祖柔。
吏部尚书容城侯
大父元懿。
渭南
父元哲。
庐州慎县
维天宝三载五月五日
修文馆学士著作郎京兆杜府君讳某之继室范阳县太君卢氏卒于陈留郡之私第。
春秋六十有九。
呜呼。
以其载八月旬有一日。
发引归葬于河南之偃师
是月三十日庚申
将入著作之大茔。
在县首阳之东原。
太君用甲之穴。
礼也。
坟南去大道百二十步。
奇三尺。
北去首阳山二里。
凡涂车刍灵设熬置铭之名物。
加庶人一等
盖遵俭素之遗意。
茔内西北去府君墓二十四步。
则壬甲可知矣。
遣奠之祭毕。
一二家相进曰。
斯至止。
将欲启府君之墓门。
安灵于其右。
岂廞饰未具。
时不练欤。
前夫人薛氏之合葬也。
太君令之。
诸子受之。
流俗难之。
太君易之。
今兹顺壬取甲。
又遗意焉。
呜呼孝哉。
孤子登。
号如婴儿
视无人色。
且左右仆妾。
洎厮役之贱。
皆蓬首灰心。
呜呼流涕。
宁或一哀所感。
片善不忘而已哉。
实惟太君积德以常。
临下以恕。
如地之厚。
纵天之和。
运阴教之名数。
秉女仪之标格。
呜呼。
得非太公之后。
必齐之姜乎。
薛氏所生子。
适曰某。
朝议大夫兖州司马
次曰升。
幼卒。
报复父雠。
国史有传。
次曰专。
开封
先是不禄。
息女长适钜鹿魏上瑜。
蜀县
次适河东裴荣期
济王府录事
次适范阳卢正均。
平阳郡司仓参军
呜呼。
三家之女。
又皆前卒。
而某等夙遭内艰。
有长自太君之手者。
至于婚姻之礼。
则尽是太君主之。
慈恩穆如。
人或不知者。
咸以为卢氏之腹生也。
然则某等亦不无平津孝谨之名于当世矣。
登即太君所生。
前任武康
二女。
曰适京兆王佑。
硖石
曰适会稽贺撝。
常熟主簿
其往也。
既哭成位。
有若冢妇同郡卢氏介妇荥阳郑氏钜鹿魏氏京兆王氏。
女通诸孙子三十人。
内宗外宗
寖以疏阔者。
或元纁玉帛。
自他日互有所至。
若以为杜氏之葬。
近于而可观。
而家人亦不敢以时年。
式志之金石。
铭曰。
太君之子。
朝仪所尊。
贵因长子。
泽就私门。
亳邑之都。
终天之地。
享年不永。
殁而犹视。
诗三百三首 其八 唐 · 寒山
 押药韵
庄子说送终(一作死),天地为棺椁。
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
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
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
监察御史裴府君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四
呜呼。
有唐河东府君之墓。
公讳某字某。
伯益之苗裔。
秦封晋。
史牒详之。
元魏河北太守万虎。
兄弟三人。
时称三虎
并仕于魏。
魏都河洛。
在天地之中。
故裴氏始有中眷之号。
公则万虎八代孙也。
曾祖某。
冀州都督府长史
祖某。
温州乐城县
父某。
蔡州司田参军
初命左领军卫仓曹参军
商州刺史李佐戎事。
同官县
李侯移镇桂林
统师南服。
表公为监察御史
介澄察之政。
至今二府思李公之美。
繄公是赖。
使罢。
閒于洛阳
不幸遇疾。
贞元六年秋八月庚申终于立德里之第。
享年四十有五。
明年辛卯
葬于首阳山之阳。
龟筮与人三者皆吉。
有子四人。
男曰绰曰约。
长方龀。
幼能言。
女子孟少绰季少约。
母弟
洪州南昌县尉
充本道廉使从事
讣之未及河南
夫人穆氏。
秘书监新安公之季女。
惟是一日二日洎踰月之事。
实弱妻主之。
吾闻之。
生也全其道。
没也全其素。
是之谓君子。
公性充天醇。
气与道冥。
行本忠恕。
文以礼乐。
可不谓全其道乎。
遘疠弥年。
待变弥月。
疾能销公之体。
而不能灭公之和。
命能夭公之生。
而不能汩公之正。
可不谓全其数乎。
表之以君子。
言之者无愧。
铭曰。
寿不与仁相会。
贵不与才相期。
福不与善相报。
命不与事相随。
何四者之乖刺。
而不并集于斯。
已矣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访陶公旧宅816年2月 唐 · 白居易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余夙慕陶渊明为人,往岁渭上閒居,尝有效陶体诗十六首。今游庐山,经柴桑,过栗里,思其人,访其宅,不能默默,又题此诗云。
引用典故:夷齐 琴无弦
垢尘不污玉,灵凤(一作龟)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各一身,穷饿未为(一作能)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徵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一作参)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一作在)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左拾遗时作) 其一 806年7月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让朝(“不改”二句: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后,仍沿用贞元年号。八月庚子,立太子李纯为帝,自称太上皇辛丑,方改元永贞顺宗退位,实迫于无奈,元稹于此有所讳饰。)
讴歌同戴启(“讴歌”句:夏禹晚年,把治国天下之大权交给自己的儿子启。数年之后,启治理国家甚有政绩,深受人民拥戴,在夏禹死后就继承了王位。贞元二十一年七月顺宗之子李纯皇太子勾当军国政事,次月顺宗内禅,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遏密共思尧(遏密:指皇帝崩后停止举乐。《尚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孔传:“遏,绝;密,静。”孔颖达疏:“四海之人,蛮夷戎狄,皆绝静八音而不复作乐。”此处指居皇帝丧期间。)
雨露施恩广,梯航会葬遥(梯航:梯山航海之省,谓长途跋涉。)
号弓那独切号弓:《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首阳山之铜,铸鼎荆山下。鼎成,有龙迎黄帝上天,后宫从之者七十馀人。小臣不得上,攀其龙髯,髯拔,坠黄帝弓,抱弓持髯而泣。此因指顺宗崩殂。),曾感昔年招(昔年招:元稹元和元年中制举,此次制举乃据永贞元年二月顺宗所下诏书举行,故举人为先朝所徵。)
阳城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阳城驿
引用典故:不事周 无儿悲邓攸 改词曹 鸟哭杨震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道州:指阳城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元和郡县图志·道州》:“秦属长沙郡……贞观八年改为道州。”)
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曾、闵:曾参闵损之并称。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事亲至孝闻。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少为继母所苦,冬月衣芦花。其父知之,欲出继母,劝阻之。孔子曾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事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既孤善兄弟(孤:父母双亡。《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
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
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栖迟”句:《新唐书·阳城传》:“徙陕州夏县,世为宦族。”《元和郡县图志·陕州》:“夏县,望,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安邑县地……后魏孝文帝十八年改为夏县,因夏禹所都为名……乾元三年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邑人无苟媮
里中竞长短(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始自周代,其制不一。唐时百户为里。《旧唐书·食货上》:“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公短:被阳城认为错误,或被阳城批评。)
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公亦”二句:《后汉书·独行传》载,太原王烈以义行称名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乞不令王彦方之字)知之。”闻,使遗布一端以激之。)
问公何能(一作德)尔,忠信先自修。
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翕习:《文选·左思蜀都赋〉》:“藏镪巨万,釽摫兼呈,亦以财雄,翕习边城。”吕延济注:“翕习,威盛貌。”),冠盖若云浮(冠盖:指官员之冠服与车乘。冠,礼帽。盖,车盖。此指仕宦荣显。)
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
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一作数万)(波荐:原作“数万”,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
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一作呈天)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琳球(束帛:捆为一束之五匹帛,古代作为聘问、馈赠之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汉郑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贾公彦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藉: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之垫物。琳球:参卷1《桐花》注。)
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辀(驷马:驾一车之四马。驷马高车为尊贵者之所乘。辀:小车上之独辕,此泛指可坐乘之小车。此类车供年长官高德隆者乘用,属特殊礼遇。)
公方伯夷(一作云自挺)操,事殷不事周(“公方”二句:方伯夷,原作“云自挺”,据蜀本、卢本、全诗、钱校改。伯夷商孤竹君之长子,名允,后投西伯。西伯死,武王伐纣,其与叔齐叩马而谏。亡,二人逃入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事详《史记·伯夷列传》。)
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
来为谏大夫谏大夫:即谏议大夫正四品下,掌谏诤议论,侍从顾问,为清望之官。),朝夕侍冕旒(冕旒:古代天子及士大夫以上之礼冠,顶有冕版称延,前有下垂之玉串称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后专指皇帝之冠,此借指皇帝。)
希夷惇薄俗(希夷: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惇:劝勉。),密勿献良筹(密勿:机密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卷一《密勿》:“(《金壶二集》)又云:刘向传注:密勿,犹黾勉也。班固《典引》:前圣皋、夔、衡、旦,密勿之辅。注:密勿,犹黾勉也。《汉书》引诗:黾勉从事,改作密勿从事。……后人沿袭,遂作秘密解矣。”)
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瘳:病愈。《说文·疒部》:“瘳,疾愈也。”徐锴系传:“忽愈若抽去之也。”)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
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
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旰:原作“旴”,据蜀本、杨本、类苑、全诗改。《说文·日部》:“旰,晚也。”),春深仍敝裘。
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一作油油)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
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齿牙属为猾(“齿牙”句:《国语·晋语一》:“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交捽。”韦昭注:“猾,弄也……骨在口中,齿牙弄之,以象谗口之为害也。”又,“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禾黍暗生蟊(蟊:吃苗根之害虫。《尔雅·释虫》:“食根,蟊。”)
岂无司言司言者:指谏议大夫司谏诤之官吏。),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司搏者:指御史台等属官。司搏,伺机捕捉。《周礼·秋官·士师》:“以比追胥之事。”汉郑玄注:“胥,读如宿偦之偦。偦,谓司搏盗贼也。”孙诒让正义:“司搏,与‘伺捕’同。汉人多以‘司’为‘伺’,以‘搏’为‘捕’,《小司徒》注作‘伺捕’。”),利柄扼其(一作如)(其:原作“如”,据全诗、文粹、钱校及前文改。鞲:同“鞲”,革制臂套,射箭、架鹰时套在左臂或套于两臂,束衣袖以便操作,妇女时亦用作装饰。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诗之一:“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仇兆鳌注:“鞲,捍臂也,以皮为之。”)
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辩:通“辨”,分别。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辩,叚借为辨。”薰莸:香草与臭草,比喻善与恶。《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草。”)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
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燎:见卷1《赛神》注。)
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延英殿:唐代宫殿名,在延英门内。《唐六典·尚书·工部》:“(大明宫宣政(殿)之左曰东上閤,右曰西上閤,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叩閤仍叩头。
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
降官司成司成署:国子监之别称。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国子监司成馆,咸亨元年复旧。《新唐书·阳城传》:“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坐是下迁国子司业。”),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
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尤(尤:通尤,过失,罪过。《说文·言部》:“尤,罪也。”)
喉舌坐成木(“喉舌”句:谓讽谏者存避祸之心,闭口不言,有如木偶。),鹰鹯化为鸠(“鹰鹯”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鹰鹯,比喻忠勇之士,而化为鸠,则变为无所作为之懦夫矣。)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冠豸”句:冠豸,即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服。冠猴,沐猴而冠之略,谓猴戴人冠,徒具人形,而无其实。比喻徒居其位而不谋其政者。)
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诗人”句:谓视之为同类、知己。《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
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决:通诀,告别。《史记·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司马贞索隐:“决者,别也。”)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粮与糇:食粮,乾粮。糇,乾粮。《广韵·侯韵》:“糇,乾食。”)
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
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闽瓯:闽,古种族名,生活于今浙江省南部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瓯,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后为温州之别称。)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
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
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岂得”句:谓阳城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教化为先。鼓桴:鼓槌。)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
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
杨震(“有鸟”句: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年五十始仕于州郡,官至司徒太尉,终以忠遭忌,免官自尽。传说死时有大鸟飞临丧典,悲鸣落泪。事详《后汉书·杨震传》。)无儿悲邓攸(“无儿”句:邓攸字伯道永嘉中石勒所俘,后南逃江南,步行,担其子及侄,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嗣。时人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事详《晋书·良吏传·邓攸》。)
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汨罗洲:在今湖南汨罗市。《元和郡县图志·岳州·湘阴县》:“汨水,东北自洪州建昌县流入,西经玉笥山,又西经罗国故城为屈潭,即屈原怀沙自沉之所,又西流入于湘水。”)
(一作祠)羊祜(“辞曹”句:辞,原作“祠”,据卢本、《晋书·羊祜传》及白居易《和阳城驿》改。羊祜荆州,抚士卒,惠百姓,且立身清俭,家无馀财。卒,襄阳百姓为之立碑建庙。荆人尊之,避其名讳,屋室皆以门为称,户曹改为辞曹。事详《晋书·羊祜传》。阳城道州,有惠于百姓,百姓感戴,以“阳”名其子。),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玄元教:即道教。唐初追崇老子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道教以老子为教祖,故云。),日月冥九幽(九幽:极深暗之处,即九泉之下。)
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一作阴)(“幽阴”二句:谓蔽贤者,将永沉日月照临不到之深渊,世世为幽界之囚徒。阴,全诗、文粹、钱校作“翳”。)
首阳 唐 · 张祜
五言绝句 押元韵
首阳山下路,孤竹节长存。
为问无心草,如何庇本根。
题诗壁上 唐 · 冯友仁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呼号三谏信言难,义利分明一念间。
莫谓求名沽世誉,清风千古首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