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赠边县尹 其一 南宋 · 何梦桂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君家久富五经储,更有儿孙读祖书。
事究麟经明亥豕,理穷羲易得筌鱼。
枳丛不是栖鸾处,花县来观展骥初。
北道主人今有托,华山应得老骑驴。
北寺暮钟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第四
华山撑立碧芙蓉,寺在烟霞第几重。
三丈半㘅西岭日,一声初动上方钟。
惊回醉客人间梦,羡杀高僧物外踪。
却胜寒山听夜半,摇云度水送高舂。
是日。饯罢领相。申左相权右相。自汉江楼联鞍徐行。佳妓数队。前行歌舞。行至典厩署前街。有以壶酒来慰者。两相于马上。成小酌开欢。抵暮到权兵曹(欢)家。开筵极欢。夜分乃罢。居正终始参末。不胜自幸。明日。吟成近体二首。伏呈两相钧轩左右。以资一笑 其二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八○第七
黑头勋业照麒麟,有暇东山兴已新。
礼乐百年全盛日,风流一代大平春
华山矗矗明银雪,汉水粼粼起玉鳞。
从此不妨为故事,题诗落魄岂无人。
送平安监司同年孝文 其二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八○第七
君为翰苑我花砖,文彩风流少壮年。
当日情亲深骨肉,中间聚散似云烟。
万事百年惭病骨,一杯三叠阻离筵。
从今何处相思梦,浿水华山两渺然。
成川辛使君诗卷。次申左相,朴判书,李提学诗韵 其五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八○第七
东风蓦地花欲然,宦兴羁愁又一年。
老去何曾如特健,困来方欲学蚕眠。
清明寒食连三月,鸭水华山接一天。
假寐邮亭成小睡,九重宫阙五云前。
御史衔命出关谳狱道中看华山有诗 唐 · 韩常侍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野麋蒙象暂如犀,心不惊鸥角骇鸡。
一路好山无伴看,断肠烟景寄猿啼御史出使,不得与人同行,故云无伴)
秋杪长白山 明 · 刘一相
 押迥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长白山色连溟涬,遥天流览将搜并。
左挥沧海浸青齐,右招欲扪华山顶。
潴水风清作镜摇,掩映三峰势如鼎。
紫气黄华郁且芬,玉露深秋好注茗。
朅来彷佛历太清,逍遥六幕游仙迥。
年去年来只此山,领略烟霞神炯炯。
沆瀣堪从肺腑收,幻景茫茫常自醒。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长白山
宿华山 中唐 · 许棠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异境良难测,非仙岂合游。
星辰方满岳,风雨忽移舟。
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
因知休养处,不必在嵩丘
和州挽诗 其一 南宋 · 韩淲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叹息馀光旧,吾翁识此公。
后来持帅阃,勇退有高风。
示疾带湖上,真祠崇道中。
伤心华山路,松柏窆幽宫。
萧县 元 · 梁伯谦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塞上蘼芜绿渐齐,庄浪相送踏春泥。
行人已向今朝别,好鸟何须尽日啼。
杨柳风寒兰水外,玉田烟暖华山西。
白头谁谓知心晚,准拟重来泛旧溪。
夜半闻雨声清甚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雨声催我梦华胥,清气于人便有馀。
惟适之安非素隐,不容何病是閒居。
茶烟未了归真觉,香雾初横切太虚。
却忆华山陈处士,惘然推枕听阶除。
华山 宋 · 杨备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岩屏晚树噪寒鸦,岚翠楼台释子家。
池面镜光功德水,金波影里石莲花
马太尉华山 唐 · 刘沧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引用典故:三径
别开池馆背山阴,近得幽奇物外心。
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溪林。
一庭杨柳春光暖,三径(一作春,一作萝晚翠深。
自是功成闲剑履,西斋长卧对瑶琴。
次韵洪南阳松京怀古 其四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十二○第十五
攻辽奇祸恨难终,王气松山黯黯空。
黄壤英雄骨应白,青编将相面长红。
秦宫鹿失乾坤换,吴苑麋游草树封。
文物衣冠今底处,五云回首华山东。
徐和卿所居潘阆巷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知道逍遥巷里居,彼时此地复何如。
岂无草木稀人迹,那有尘埃污我书。
将鹤清狂应望海,骑驴颠倒想临湖
他年好事流传去,又说徐公旧隐庐(自注:王元之赠潘诗将鹤卖药尝,将鹤倒骑驴。旧有华山图,借湖字。)
高谏议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五
咸通十一年十一月五日
友人孙樵
谨遣家僮犀角雁儿具时羞之奠。
敬祭于故友滁州刺史谏议大夫高公叶卜之灵呜呼。
与君定友。
不谢古人。
为分日牢。
为道日亲。
二十五年。
彼我一身。
人谓我愚。
君谓我贤。
人欲我后。
君欲我先。
我为一善。
君喜见颜。
我为一失。
君愠形言。
意我尚华
布衣禦寒。
意我苟进。
蓑笠当轩。
我蟠浊泥。
君蹑青云。
不以升沈。
堑隔其间。
诲我如兄。
煦我如
我何敢忘。
铭骨书绅。
君之文章。
可动鬼神。
君之器业。
可活生民。
我之赖君。
如倚华山
庶寡我过。
大我门
君牧滁氓。
我从邠军。
方恨绵邈。
凶讣遽闻。
东向恸哭。
痛贯心肝。
三日麻衣。
朝晡忘餐。
百身莫赎。
何裨往魂。
呜呼痛哉。
杵臼死义。
比干死仁。
君殒贼手。
为怨难论。
呜呼痛哉。
君殡乔谷。
我归咸秦
试发旧箧。
君书盈千。
辞旨重重。
墨色如新。
苟非相谏。
即是慰安。
填臆悲来。
泪如迸泉。
呜呼痛哉。
天丧吾友。
吾何望焉。
谁拯湮溺。
孰开顽昏。
呜呼痛哉。
世人结交。
违寒集温。
如我不易。
如君固难。
呜呼痛哉。
敬姜昼哭。
嵇绍幸存。
輤车其东。
归骨洛川
远备醪馔。
告辞柩前。
呜呼哀哉。
尚飨。
王霖秀才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四
太原君足下。
雷赋逾六千言。
推之大易。
参之元象。
其旨甚微。
其辞甚奇。
如观骇涛于重溟。
徒知褫魄眙目
莫得畔岸。
诚谓足下怪于文。
方举降旗。
将大誇朋从间。
且疑子云复生。
无何。
足下继以翼旨及杂题十七篇。
则与雷赋相阔数百里。
足下未到其壸。
则非所敢与知。
既入其域。
设不如意。
亦宜上下铢两
不当如此悬隔。
不知足下以此见尝耶。
抑以背时戾众。
且欲餔粕啜醨。
以苟其合耶。
何自待则浅。
而徇人反深。
鸾凤之音必倾听。
雷霆之声必骇心。
龙章虎皮。
是何等物。
日月五星。
是何等象。
储思必深。
樆词必高。
道人之所不道。
到人之所不到。
趋怪走奇。
中病归正。
以之明道。
则显而微。
以之扬名。
则久而传。
前辈作者正如是。
玉川子月蚀诗。
杨司城华山赋。
韩吏部进学解。
冯常侍清河壁记。
莫不拔地倚天。
句句欲活。
读之如赤手捕长蛇。
不施控骑生马。
急不得暇。
莫可捉搦
又似远人入太兴城
茫然自失。
讵比十家县。
足未及东郭。
目已极西郭耶。
尝得为文真诀于来无择
无择得之于皇甫持正
皇甫持正得之于韩吏部退之
未始与人言及文章。
且惧得罪于时。
今足下有意于此。
而自疑尚多。
其可无言乎。
再拜。
二犯傍妆台 明 · 屠隆
 出处:六十种曲 昙花记 第四十一出
贴小旦:狂风骤雨妒花枝。
拿云只手。
救取两蛾眉。
望子恨蒋帝庙
太乙捡华山祗。
幸仗青霜宝剑降魔事。
又赐绛雪神丹续命丝合前旦
策三首 其二 风俗盛衰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四
今之天下,古之天下也,一何异于古乎?
古之民,今之民也,一何乖于今乎?
岂九重睿圣,不迨尧、舜、禹、汤之隆,而二府登贤,非禹、稷、皋陶之盛耶?
然则十八路之地,数百州之民,仓廪实而礼节或未治,既庶富而教化或未及。
积习之俗,未革于忠厚;
渐渍之风,尚溺于偷薄,将谁责之而可?
百里之县,未得其令也;
千里之郡,未得其守也。
是以主德不宣,恩泽不流,而民之利害壅于上闻也。
则虽吾君吾相相与愿治之勤,窃病下民之未尽知也。
岂非为吏者鄙,不足以推君之治而致之民,则所以治者未必治欤?
呜呼,甚哉!
民之无知,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而风化之所瞻也。
道民之道,可不慎哉?
考自载籍之传,其治道之得失,习俗之美恶,流风遗烈,百姓犹有存者。
太王好仁而邠之人贵恕,僖公好俭而晋之人蓄聚。
燕之人敢于急,召公之遗风也;
朝鲜之人至于有礼,箕子之教也。
长缨鄙好,且变邹俗;
紫衣贱服,犹化齐风。
故圣人之于仁义深矣。
其于教也勤而不怠,缓而不迫,欲民渐习而趋之,至于久安而成俗也。
故三代御俗,有风化,有法制。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污者修,悍者愿,躁者悫。
农莫不以力尽田,贾莫不以察尽财,工莫不以功尽器,士莫不以道尽学。
此风化之至也。
分地以建国,度土以居民。
正井邑,均赋税。
宫室器用各有制,衣服饮食各有度。
此法制之行也。
风化所以动民之心,法制所以定民之志。
法制立而风化行,故廉耻兴而忠厚之俗成。
薰为太平,垂祀八百年,而传三十六王。
后世虽法制之去,而暴君污吏毒民以苛刻。
民有畔心,则思先王之而不忍去;
欲为乱,则思先王之义而不敢作。
盖其所以宥民者深,而礼义之风未衰,廉耻之心未尽也。
后世欲治之主,图所以治天下者,莫不有法制,亦莫不有风化。
然一授非其吏,则刑罚胜而仁义之道不行,故法制坏而风化不宣于下。
国异政,家殊俗。
贾谊所谓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为者此也。
故有偏举之政,有不胜之俗。
得良吏,则敦厚之俗胜矣;
得健吏,则节义之俗胜矣;
得贪吏,则盗窃之俗胜矣;
得酷吏,则忮暴之俗胜矣。
故盗贼所以未息,刑罚所以未省,庸吏扰之也。
欲善俗,莫若择吏。
然良吏之所施设,则各论俗而尚教,奚必同条而共贯哉。
龚遂渤海,首率以俭约。
文翁为蜀,先化以学校。
南阳好商贾,召公富以本业。
颍川好争讼分异,黄霸化以笃厚。
若是皆救民风之失,起不举之教,何必华山之騄耳,然后行远乎。
窃惟今日之盛,岂无若是数人者足以治天下?
而郡县簿书期会为务,而风俗坏败则因循而不为虑。
此所以积习之俗未革为忠厚,渐渍之风尚溺于偷薄,盗贼或未息,刑罚或未省也。
为今之说,莫如除汰圭符,妙简铜墨,以是重其任,至其黜陟亦以是,则何患乎不若三代之盛时哉。
华山 元 · 大圭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六
秋清仙掌净无尘,露洗莲花玉色新。
函谷鸡鸣天下晓,云中犹有醉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