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苏州支硎山报恩寺大和尚碑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我先大师曰佛。嘉言孔硕。大造人天。张无生极宗。悬衡于偫教之表。自第一义谛。皆我之蘧庐也。况儒墨名法道家之流哉。教之斯行。资乎哲匠。今大师即其人也。大师讳道遵。字宗达。吴兴张氏之子。崇勋茂德。世为吴中右族。大师夙负殊操。洁士称之。荣耀不足关其心。声尘未曾触其性。其年二十。诣天竺威大师初受具戒。事报恩兴大师。首宗毗尼。依佛教也。常愀然而叹曰。孔老之学。不明三世。昭昭之业。何异夫适郢而求冥山哉。先大师则不然。观万像无根。我独以无生一心。覆疑山之峻。知四流妄有。我独以不动二字。停倒海之波。室是远而。悟者天隔。昔在汉明永平之际。大教洋溢。霈然而东。与生灵涤心。观天地更始。正士自摩腾以降。持法有如关中者。秉律有如南山者。海内髦士。亟归乎我。如凯风微扬。嘉禾先发。北齐惠文大师传龙树智论一性之教。即我释迦如来九世祖师文殊所乘也。惠文传南岳。南岳传天台。始授一心三观之旨。以十身佛刹微尘数修多罗。如悬帝网。丕出正念。无遗即中。盖如来一斯教之扃鐍也。天下宏经士窥我宗者。不得其门而入。天台去世。教传章安。章安传缙云。缙云传东阳。东阳传左溪。自龙树已还。至天台四祖。事具谏议大夫杜正伦传教记。今大师则亲承左溪。一受心宗。方造其极。物有凋折而苦节不衰。时有晦明而至行不变。法华三昧。渊乎我衷。尝从容谓门人曰。尧舜之民。不必独义。教之至也。教若不至。民何咎焉。吾恐大教未周。偫机未发。陷诸子于邪见之网。吾徒得无过乎。乃欲广写法华经。置道场。辟经院。以烛继景。扬大雄慈声。盖平生之愿与。一之日发其心。二之日规其趾。作不逾序。厥功成焉。居山之福地。于戏。偫峰合沓以就我。当大藏而孤峙。疑天作以待用。此持经之境也。及以清昼山空。杉吹不动。真念凝乎寂寞。经声在乎窅冥。此持经之心也。大历元祀。州将韦公元甫。兵部尚书刘公晏。侍御史王公圆。开州刺史陆公向。殿中侍御史陆公迅。天理评事张公象。境诱真心。共获殊胜。乃相与飞表奏闻。诏书特下。署名曰法华道场。焯哉盛乎。经王之惠。日升于天乎。自江以东。惣一十七所。皆因大师之首置也。举精行大德二十七人。常持法华。报主恩也。大师以无缘慈眼。极观四生。多溺空见。乃铸卢舍那及毗卢遮那像。明智身不有。法体非无。将显古佛證经之由。乃起多宝妙塔。开净土当生之叶。遂作弥陀色身。法华一经。骇声闻得记方等四部。喜广教尽收无垢净光。盖是如来极开方便。迹虽有作。功乃无为。接人天机。使知有殊常之福。又写天台一教。溢乎道场。真诠昭昭。与清景不极。大师有言。佛法寿命。其惟常住乎。常住不存。我法安寄。于是置庄二所。世田为义。俟嘉谷以登。身田是修。期圣禾不绝。非夫大师平等之施。孰能于事理双全哉。物役我慈。日用不足。门人有懈废者。接彼退机。讲法华元义天台正观四分钞文。临坛度人。授心扬律。愿盈乎石室之筹。天宝年。于灵岩道场。行法华三昧。忽观大明。上烛天界。我身正念。俨在光中。异日问天台然公。公曰。知慧光明。从心流出。非精志之所致耶。又于本寺入法华道场。忽睹此身在空中坐。先證者知是大师涤垢之相。不然。则万法有无碍之用哉。其年春秋七十一。僧腊四十六。以兴元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告终于支山本寺。呜呼。象法梁坏。苦流增波。无数人天。从今何怙。初当寺盖公轮公。一夜同梦大殿忽崩。得非法匠将亡之应乎。示疾之日。骄阳久愆。嘉苗若燎。辞世之夕。风号雨暴。天地惨黩。亦我法陵迟之变也。传教门人灵轮法盛道欣。可入如来之室。岂唯宣父之室哉。俾厥鸿猷。张而未弛。奉教门人犹子灵源等。高志警拔。德邻先贤。精细行以检仪。敷大乘以基性。予虽后学。夙聆德声。曷云不骞。贻诸乐石。铭曰。
泓澄吴江。静几于道。清气蓄焉。诞我僧宝。洸洸大师。与道为藩。义天无孛。慈釭不昏。岿然支山。繄公所履。建塔辟院。夷荒而趾。乃基灵峰。灵峰崇崇。乃启秘藏。秘藏彤彤。天色在下。日轮当中。真经无言。至象非象。冥理彻性。不昧不朗。三观一心。如悬帝网。雪山嵯峨。有时而裂。香树偃蹇。有时而折。世相若斯。师何示灭。示灭何之。天泣人悲。高邱漠漠。细雨霏霏。携履西去。相逢是谁。见海未乾。疑山尚阻。嚣嚣魔民。爰得其所。吾师寂寥。空留法语。入室数子。皆宏我经。安公如月。远公如星。恭恭秩秩。释氏仪形。塔影亭亭。长在寒树。天上花落。人间日暮。犹飘苦云。与我为喻。
陪元侍御(一作郎)游支硎山寺 中唐 · 刘长卿
押词韵第三部
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
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
林峦非一状,水石有馀态。
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
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
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
留连南台客,想像西方内。
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天峰院记(元丰六年) 北宋 · 曾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六
阖闾城西二十馀里,山之巅有禅院,祥符诏书赐名天峰。考于图记,所谓报恩山南峰院者是也。记言:晋僧支道林因石室林泉置报恩院,唐之大中改为支山禅院,晋之天福改南峰额。予先世松槚在羊肠山之朝阳,岁时展省,屡过天峰,尝访遗诗旧刻,求其地之所在以参验之。而唐人刘长卿游支硎山寺,皮日休、陆龟蒙宿报恩寺水阁,题支山、南峰,皆为赋诗。宝历以后,州刺史白居易、刘禹锡,亦有报恩寺诗。按长卿至德中尝为监察御史;日休、龟蒙,松陵唱和,出咸通年。又言南峰院额,故相国裴休所书也。休乃大中宰相,于是一时而报恩、支山、南峰三名并存,则知《记》所载大中、天福更名者误也。今山下楞伽院有石刻,言院即报恩遗址。原田中有报恩惠敏律师塔碑,言建塔于寺之西南隅,当八隅泉池之上,中峰兰若之下。碑望楞伽,正在东北,而《记》所谓石室者,亦在楞伽,人犹谓之支遁庵。自庵前西向登山,可数百步,林中一径,入中峰院。自径前南行,其登弥高,又数百步,乃至天峰北僧院。其依一山,而道周有石,盘薄平广,泉流其上,清泚可爱。居易诗云:「净石堪敷坐,清泉可濯巾」。其谓是也。昔庄周言,庖丁之刀,十九年若新发于硎。陆德明释硎,磨石也。余谓此石,其平如砥,支硎之名,宜取诸此。而石文又有如蹄涔者,人谓之马迹石。故禹锡诗云:「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日休、龟蒙与穰嵩起南池联句,亦曰:「翠出牛脰耸,苔深马迹讹」。又曰:「支硎辟亦过」。牛头峰今在天峰之南。此其可考者。禹锡诗又有「泉眼潜通海」之语。与夫松陵诗所言承阁南池,惠敏碑所言八隅泉池,皆已湮没,失其故处,而裴公书额,亦不复见矣。若山下石室,山半石门,天峰之傍,有待月岭,下有碧琳泉,又有放鹤亭,其址犹在。而刘、白、皮、陆之所赋咏,皆不及之。此又不可考者也。昔逸少既谢会稽,安石犹卧东山,遁乃与之从游,自放虚寂之境,而有登临之适,故时人以为高逸。遁之所游多矣,维吴之报恩、越之沃洲最著。沃洲有养马坡、放鹤峰,故此山亦有马迹石、放鹤亭。传言遁常畜马纵鹤,其说皆有理趣,非窘拘于浮屠法者也。遁之没已七百馀年,而事之传于名迹者犹不泯,其为世所慕如此。近岁僧德兴者,始传禅法于天峰,继住持者十来人矣。德兴之始来,茅屋土阶,仅禦风雨,后有文启、慧汀、赞元、维广者,大增葺之。基土架木,上瓦下甓,堂殿庖库,廊庑寮阁,门庭戺街,次第完洁。东有浴室,西有憩庵,佛貌经藏,无不严具。以其治之非一人,积之非一日,而能终始如一,故赖以成就。其财赀则取之州人,非一家也。予尝以职事,获阅书于太史氏,因见景德四年有建言者,曰:「民佞佛费财,宜加禁止」。上曰:「佛教本乎修心,至于禅学,为益滋大」。于是言者不行。盖先王以道治天下,使人心化而不自知。故其盛时,赉独而无思犯礼者,非必士民也。释氏心法之妙,殆不失先王道化之意,乃知前圣后圣,其揆一也,岂虚言哉!斌公长老夙受法于明因禅师,又深通顺观肇论之旨,心地乃达,无所底滞,予之道友也。一日,谓予曰:「天峰自德兴新之,且及百年,愿有所记」。予谓沃洲,居易为之记矣,而报恩寂寥,未有记者,因为考论本末,书以畀之。元丰六年,龙溪曾旼记,吴郡朱长文书(《吴都文粹》卷八。又见《吴都法乘》卷一○,《吴郡志》卷三二,正德《姑苏志》卷二九,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一。)。
「元丰」以下十五字原无,据《吴都法乘》补。
九月七日复游寒泉登南峰有怀龙门云台次玉山韵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陆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支硎山中濯寒泉,洗马池头草若烟。
石拔两关开岝崿,云迷万竹秀联娟。
下方钟鼓长时发,绝顶藤萝且自缘。
东去三江流不尽,浮生如此也须怜。
支硎山十二咏 其一 楞伽院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蒸韵
楞伽开净域,闻自道林兴。
山水清佳处,由来半属僧。
支硎山十二咏 其二 南池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月韵
平池澄晓鉴,虚阁涵秋月。
时有炼形人,闲来照须发。
支硎山十二咏 其三 石室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寒逼禅僧定,凉醒醉客眠。
户枢从不蠹,岁月任推迁。
支硎山十二咏 其四 八隔泉池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凿石破苍苔,青天地底来。
夜深寒月印,疑是晓奁开。
支硎山十二咏 其五 石门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峭壁拥双扉,亭亭夹翠微。
山灵虽解设,不禁白云飞。
支硎山十二咏 其六 寒泉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屑韵
空壑积阴晦,层崖冱冰雪。
下有清冷泉,终年流不歇。
支硎山十二咏 其七 马迹石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侵韵
追风归似铁,留迹向山深。
神力犹诃护,苔痕不敢侵。
支硎山十二咏 其八 南峰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职韵
日出众山窅,月落众山黑。
朝来捲幔看,气势凌秋色。
支硎山十二咏 其九 待月岭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梗韵
诗人一壶酒,待月升东岭。
松壑起涛声,山风吹上影。
支硎山十二咏 其十 碧淋泉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八部
涓涓清涧中,长洗山僧钵。
还将钵盛去,泻向玻瓶滑。
支硎山十二咏 其十一 放鹤亭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微韵
久养笼中鹤,如何却放归。
不知初放日,曾别主人非。
支硎山十二咏 其十二 牛头峰 明 · 谢缙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头角昂藏出,经春卧夕曛。
无人来问喘,嘘气自成云。
支硎山麓逢杨君谦 明 · 沈周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林溪相值夕阳边,迹似无官意有仙。
高笠冒云宜我画,小词磨石信僧镌。
山逢佳处肩随轿,眼落閒时袖出编。
随后担夫亦殊俗,花筐酒榼两头县。
赠支硎山人 明 · 史鉴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西村集卷二
幽人恋坟墓,搆此山泽居。
层峦代屏障,积石当阶除。
飞泉漱琼瑶,灵籁鸣笙竽。
清音度回风,颓响栖芳株。
入耳尽成曲,喈喈良不殊。
临轩睇冥鸿,坐石见游鱼。
飞潜各有适,悠然忘所如。
缅怀放鹤人,不得同交娱。
商歌满天地,如与金石俱。
富贵非吾欲,逍遥真有馀。
为顾崇善题松溪高士图 明 · 吴宽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十六
厨里丹青能变化,昔者恺之真善画。
依然灵物属云孙,仍见生绡堂上挂。
烟雾溟濛晓不开,长松临涧何年栽。
急流喷薄厓石动,白昼歘尔生风雷。
望中秀色参天起,漱涤孤根从涧水。
何物离离径寸茎,自信山苗难在此。
高人独立意如何,想见清晖入腹多。
支硎山下寒泉侧,为忆深林柱杖过。
支硎山再送文交木太守 明 · 朱存理
押先韵
崇岭达深邃,芳漪激寒泉。
言寻支公踪,阅历成千年。
鹤飞远青冥,有亭尚岿然。
草木属孟夏,山水尤清妍。
祖饯此云再,广林启长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