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战马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苜蓿满秋山,葡萄入汉关。
似闻成大业,未必是天闲。
烽火玉门道,琵琶青海湾。
四郊多战垒,尔骨岂长閒。
武韬 其四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崇侯虎曰:「今周伯昌怀仁而善谋,冠虽弊,礼加之于首;
履虽新,法践之于地,可及其未成而图之」。
商王拘西伯昌于羑里,太公散宜生以金千镒,求天下珍怪物而献之,以免君之罪。
于是散宜生受命而行,得犬戎氏文马,豪毛朱鬣,目如黄金,名鸡斯之乘。
九江之浦得大贝百冯本注云:《诗》作「百朋」,宛怀条涂之山得黄熊,玉女三人,因费仲而献之于商王
大喜,遂免西伯,杀牛而赐之。
文王既出羑里,召周公旦筑为灵台。
患刑轻,乃更为铜柱,以膏涂之,加于然炭之上,使有罪者缘焉,滑跌堕火中,妲己笑以为乐,名曰炮烙之刑(《意林》一,《汉书。儒林。辕固传》,《艺文类聚》八十四,又九十三,又九十五,《文选。南都赋》注,《石阙铭》注,《御览》四百六十七,五百三十四,六百八十四,六百九十七,八百七,九百八,九百四十一,《事类。马赋》注,凡十五条,合录之。案《意林》此条在「争权」后「九差」前,知是《武韬》。又案《淮南子。道应训》:「文王砥德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闻而患之曰:「余夙兴夜寐,与之竞行,则苦心劳形;纵而置之,恐伐余一人。」崇侯虎曰:「周伯昌行仁义而善谋,太子发勇敢而不疑,子旦恭俭而知时,若与之从,则不堪其殃。纵而赦之,身必危亡。冠虽弊,必加于头。及未成,请图之。」屈商乃拘文王于羑里。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玄豹、黄罢、青《豸干》、白虎,文皮千合,以献于,因费仲而通。见而悦之,乃免其身,杀牛而赐之。文王归,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之失也。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乃为炮烙,剖比干,剔孕妇,杀谏者,文王乃遂其谋。」盖本《六韬》为说。又《尚书大传》亦载此事。又案《群书治要》论将《选将》二篇在《武韬》,今本在《龙韬》,与旧不同。)
塞下曲 其二 清 · 董凤三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云挠金距新苍鹘,草耎琼丝老白騧。
春意只今无远近,玉门轻发数枝花。
桑弘羊等请屯田轮台诏征和四年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
轮台西于车师千馀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
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
汉军破城,食至多。
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
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
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甚众。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侯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师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
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
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史二千石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
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馀」。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
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
又曰「北伐行将,于釜山必克」。
卦诸将,贰师最吉。
故朕亲发贰师下釜山,诏之必毋深入。
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
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
缚马者,诅军事也」。
又卜「汉军一将不吉」。
匈奴常言「汉极大。
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
今朕不忍闻。
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
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逢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汉书·西域传》下《渠犁城传》:搜都尉桑弘羊丞相御史奏田轮台,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由是不复出军。又略见《后汉·樊准传》注。)
天山 清 · 岳钟琪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偶立崇望,天山中外分。
玉门千里雪,盐泽一川云。
峭壁遗唐篆,残碑纪汉军
未穷临眺意,大雪集征裙。
钟逊庵以事谪新疆二年赦归遇之于上海为道西陲行役之况兼出玉门道中杂诗见示作出塞曲赠之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五
人生到此玉门关,不是逋臣泪亦潸。
春雪断人行不得,马头万点月支山。
钟逊庵以事谪新疆二年赦归遇之于上海为道西陲行役之况兼出玉门道中杂诗见示作出塞曲赠之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五
忽闻南雁过关头,从此惊魂飞戍楼。
一夜尽从来路去,肃州东下是甘州
钟逊庵以事谪新疆二年赦归遇之于上海为道西陲行役之况兼出玉门道中杂诗见示作出塞曲赠之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五
回日山河易姓名,铜驼再见话更生。
君恩别有终身处,不受风霜骨不清。
九叹 其三 怨思 西汉 · 刘向
惟郁郁之忧毒兮,志坎壈而不违。
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黄昏而长悲。
空宇之孤子兮,哀枯杨之冤雏。
孤雌吟于高墉兮,鸣鸠栖于桑榆
玄猿兮,独偏弃而远放。
征夫劳于周行兮,处妇愤而长望。
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纽帛。
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耀于玉石。
压次而不发兮,思沈抑而不扬。
懿懿而终败兮,名靡散而不彰。
玉门奔骛兮,蹇离尤而干诟
龙逢沈首兮,王子比干之逢醢。
念社稷之几危兮,反为雠而见怨。
思国家之离沮兮,躬获愆而结难。
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反情
恐登阶之逢殆兮,故退伏末庭
孽臣之号咷兮,本朝而不治。
颜色触谏兮,反蒙辜而被疑。
蘼芜与菌若兮,渐藁本于洿渎
芳芷于腐井兮,弃鸡骇于筐簏
棠溪以刜蓬兮,秉干将以割肉。
泽泻以豹鞟兮,破荆和以继筑。
时溷浊犹未清兮,世殽乱犹未察。
欲容与以俟时兮,惧年岁之既晏。
屈节从流兮,心巩巩不夷
宁浮沅而驰骋兮,下江湘以邅回。
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
征夫皇皇其孰依兮。
经营原野杳冥冥兮。
乘骐骋骥舒吾情兮。
归骸旧邦莫谁语兮。
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九叹 其九 远游 西汉 · 刘向
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屡惩艾而不移。
觉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
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淩太清
欲与天地参寿兮,与日月而比荣。
登昆崙而北首兮,悉灵圉而来谒。
选鬼神于太阴兮,登阊阖于玄阙
回朕车俾西引兮,褰虹旗玉门
六龙于三危兮,朝西灵于九滨
结余轸于西山兮,横飞谷以南征。
绝都广以直指兮,历祝融朱冥
枉玉衡于炎火兮,委两馆于咸唐
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
周流览于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驰。
九神回极兮,建虹采招指
鸾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鹪明。
孔鸟飞而送迎兮,腾群鹤于瑶光。
帝宫罗囿兮,升县圃以眩灭
结琼枝以杂佩兮,立长庚以继日。
惊雷以轶骇电兮,缀鬼谷于北辰。
风伯使先驱兮,囚灵玄于虞渊。
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于朔方
颛顼而陈辞兮,考玄冥于空桑。
旋车逝于崇山兮,奏虞舜苍梧
㴉杨舟于会稽兮,就申胥于五湖。
见南之流风兮,殒余躬于沅湘
望旧邦之黯黮兮,时溷浊其犹未央。
怀兰茝之芬芳兮,妒被离而折之。
绛帷以襜襜兮,风邑邑而蔽之。
暾暾西舍兮,阳焱焱而复顾。
聊假日以须臾兮,何骚骚而自故。
叹曰:譬彼蛟龙乘云浮兮。
汎淫澒溶纷若雾兮。
潺湲轇轕雷动电发馺高举兮。
升虚淩冥沛浊浮清入帝宫兮。
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
甘延寿陈汤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六
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损重,群臣皆闵焉。
陛下赫然欲诛之,意未尝有忘。
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悬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
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
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周大夫方叔、吉甫为宣王诛猃狁而百蛮从,其《诗》曰:「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
《易》曰:「有嘉折首,获匪其丑」。
言美诛首恶之人,而诸不顺者皆来从也。
延寿、汤所诛震,虽《易》之折首、《诗》之雷霆不能及也。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司马法》曰「军赏不逾月」,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盖急武功,重用人也。
吉甫之归,周厚赐之,其《诗》曰:「既甫燕喜,多受祉。
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千里之镐犹以为远,况万里之外,其勤至矣!
延寿、汤既未获受祉之报,反屈捐命之功,久挫于刀笔之前,非所以劝有功厉戎士也。
齐桓公前有尊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君子以功覆过而为之讳行事。
师将军李广利损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母鼓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
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馀人。
康居国强于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延寿、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百之。
常惠随欲击之乌孙郑吉迎自来之日逐,犹皆裂土受爵。
故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近事之功则高于安远、长罗,而大功未著,小恶数布,臣窃痛之。
宜以时解县通籍,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汉书·陈汤传》)
甘延寿陈汤封爵议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郅支本亡逃失国,窃号绝域,非真单于(《汉书·陈汤传》:元帝诏公卿议封焉,议者皆以为宜如军法捕斩单于匡衡石显以为。)
甘延寿陈汤矫制罪诏建昭四年正月 西汉 · 汉元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七
匈奴郅支单于背畔礼义,留杀汉使者、吏士,甚逆道理,朕岂忘之哉?
所以优游而不征者,重动师众,劳将率,故隐忍而未有云也。
延寿、汤睹便宜,乘时利,结城郭诸国,擅兴师,矫制而征之。
赖天地宗庙之灵,诛讨郅支单于,斩获其首,及阏氏、贵人、名王以下千数。
虽逾义干法,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臧,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为国除残,兵革之原息,边竟得以安。
然犹不免死亡之患,罪当在于奉宪,朕甚闵之。
其赦延寿、汤罪,勿治(《汉书·陈汤传》)
上疏追讼冯奉世前功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前莎车王杀汉使者,约诸国背畔。
左将军奉世以卫候便宜发兵诛莎车,策定城郭,功施边境。
议者以奉世奉使有指,春秋之义亡遂事,汉家之法有矫制,故不得侯。
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者,亡保康居都护延寿发城郭兵屯田吏士四万馀人以诛斩之,封为列侯
臣愚以为比罪则郅支薄,量敌则莎车众,用师则奉世寡,计胜则奉世为功于边境安,虑败则延寿为祸于国家深。
其违命而擅生事同,延寿割地封,而奉世独不录。
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
疑生无常,惑生不知所从;
亡常则节趋不立,不知所从则百姓无所措手足。
奉世图难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为世使表,独抑厌而不扬,非圣主所以塞疑厉节之意也。
愿下有司议(《汉书·冯奉世传》)
上书言便宜因冤讼陈汤 西汉 · 耿育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六
延寿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
先帝嘉之,仍下明诏,宣著其功,改年垂历,传之无穷,应是南郡献白虎,边陲无警备。
会先帝寝疾,然犹垂意不忘,数使尚书责问丞相,趣立其功。
丞相匡衡排而不予,封延寿汤数百户,此功臣战士所以失望也。
孝成皇帝承建业之基,乘征伐之威,兵革不动,国家无事,而大臣倾邪,谗佞在朝,曾不深惟本末之难,以防未然之戒,欲专主威,排妒有功,使块然被冤,拘囚不能自明,卒以无罪,老弃敦煌,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臣,旋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
至今奉使外蛮者,未尝不陈郅支之诛,以扬汉国之盛。
夫援人之功以惧敌,弃人之身以快谗,岂不痛哉!
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今国家素无文,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假使异世,不及陛下,尚望国家追录其功,封表其墓,以劝后进也。
幸得身当盛世,功曾未久,反听邪臣,鞭逐斥远,使亡逃分窜,死无处所,远览之士,莫不计度,以为功累世不可及,而过人情所有。
尚如此,虽复破绝筋骨,暴露形骸,犹复制于唇舌,为嫉妒之臣所系虏耳。
此臣所以为国家戚戚也(《后汉·陈汤传》)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 唐 · 刘轲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偫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寖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衲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检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检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允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三藏讳元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须眉。魁岸沈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从高祖神尧晋阳。俄又入。学摄论毗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初中国学者。多以实相性空。通贯偫说。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鱼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罗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汇。各有攸处。曾未暇也。大遍乃兴言曰。佛理圆极。片言支说。未足师决。固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俾跛眇儿视履。必使解行如函盖。始可为具人矣。且法显智严何人也。犹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梦法师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贞观三年。忽海中苏迷卢山遽凌波而入。乃见石莲波外承足山。险不可上。试踊身腾踔。飒然飙举。升中四望。廓澈无际。而自占曰。我西行决矣。至凉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师还京。法师乃宵遁。渡瓠芦河。出玉门。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自尔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贵臣以驼马迓法师于白力城。王与太妃及统师大臣等尊以师礼。王亲跪于座侧。俾法师蹑肩而上。资赠甚厚。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以廿四封书。通屈支等廿四国。献花缯五百疋于可汗。称法师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其所历诸国。为其王礼重。多此类也。自尔支提梵刹神奇灵迹。往往而有。法师皆沥诚尽敬。耳目所得。孕成多闻。与夫世称博物者。何相万耶。详载如传。惟至中印度𨚗烂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𨚗。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金人之说。伫尔久矣。遂馆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日供担步罗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称是。其尊敬如此。法师既名流五印。三学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师号法师摩诃天。小乘师号解脱天。乃白大法藏请留之。法师曰。师等岂不欲支𨚗之人开佛慧眼耶。不数日。东印度王拘摩迎法师。戒日王闻法师在拘摩处。遣使谓拘摩曰。急送支𨚗僧来。拘摩曰。我头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诸国。乃怒曰。尔言头可得。可将头来。拘摩惧。乃严象军二万。船三万。与法师同溯殑伽河。筑行宫于河北。拘摩自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𨚗僧何不来。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见法师。接足尽敬。且曰。弟子闻支𨚗国有秦王破阵乐。乃问秦王是何人。法师谈太宗应天顺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为支𨚗主。因令法师出制恶见论。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请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门婆罗门等。兼十八国王。观支𨚗法师之论。凡十八日。无敢当其锋者。戒日知法师无留意。厚以象马橐装饯法师。又以素謺印书使达官送法师。所经诸国。兵卫达汉境。法师却次于阗。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还。太宗特降天使迎劳。仍制于阗等道送法师燉煌于流沙。鄯部于沮沫。时帝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梁国公元龄备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颁诸寺帐舆花幡。送经于宏福。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陈列法师西域所得经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夹。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马负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倾都士女。夹道鳞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几俱𦙁矣。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对于仪鸾殿。因广问雪岭已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诸掌。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符坚称道安为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帝将征法师请于嵩之少林翻译。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穆太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禅院。可就翻译。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师方开贝叶。廿年秋七月。法师进新译经论。仍请制经序。并进奉敕撰西域记十二卷。太宗美法师风仪。又有公辅才。俾法师裼缁褐袭金紫。法师因以五义褒扬圣德。乞不夺其志。遂问瑜伽十七地义。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佛经。犹噡天望海。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师愿力。亦朕与公等宿殖所会。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笔自写。太宗居庆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师。命宏文馆学士上官仪对偫寮读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又制述圣记及菩萨藏经后序。太宗因问功德何最。法师对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残毁。缁伍殆绝。太宗自此敕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请法师为慈恩上座。仍造翻经院。备仪礼自宏福迎法师太宗皇太子后宫等。于福门执香炉。目而送之。至寺门。敕赵公中书令褚引入。于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百戏于庭而还。廿三年夏四月。法师随驾于翠微宫。谈赏终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风殿。高宗即位法师还慈恩。专务翻译。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高宗恐功大难成。改用砖塔。有七级。凡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中宗孝和皇帝也。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及满月。法师进金字般若心经及道具等。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法师与佛光王发于驾前。既到馆。于积翠宫终译发智婆沙。法师早丧所天。因扈从还访故里。得张氏姊。问茔垄已平矣。乃捧遗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给。备丧礼。尽饰终之道。洛下道俗赴者万馀人。释氏荣之。三年正月。驾还西京。敕法师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师先朝所重。礼敬弥厚。中使旁午。朝臣慰问及锡赉无虚日。法师随得随散。中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译犹未备。众译焉。法师以功大恐难就。乃玉华宫翻译。四年十月法师如玉华。馆于肃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总廿万偈。法师汲汲然常恐不得卒业。每厉译徒。必当人百其心。至龙朔三年方绝笔。法师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谓门人曰。吾所事毕矣。吾瞑目后。可以蘧蒢为亲身物。门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发此言。法师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门人元一大浮图倒。法师曰。此吾灭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纶。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𦙁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又造素像十俱𦙁供养悲敬上油各万人。烧百千灯。赎数万生。乃与寺众辞。三称慈尊。愿生内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闻法师疾作。御医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哀恸。为之罢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窦师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柩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四月十四日葬于浐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馀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伤圣情也。法师长七尺。眉目若画。直视不顾。端严若神。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虽滕澄什康会竺护之流。无等级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经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来。
入自圣胎,出于凤堆。
大业之季,龙潜于并。
孺子谒帝,与兄偕行。
神尧奇之,善果度之。
不为人臣,必为人师。
师法未足,自洛徂蜀。
学无常师,鸟必择木。
迹穷夷夏,更讨身毒。
寺入烂陁,师遇尸罗。
王逢戒日,论得瑜伽。
瑜伽师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数,玺抽圣绪。
我握其枢,赤幡仍竖。
名高曲女,归我真主。
主当文皇,臣当蔡梁。
天下贞观,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护是付。
付得其人,经纶彬彬。
梵语华言,胡汉相宣。
台臣笔受,御膝前席。
积翠飞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扬于王庭,百辟流咏。
三藏慰喜,灵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无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脱屣玉华,升神睹史。
发棺开殓,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气清。
修塔者谁,林公是营。
门人令捡,实尸其事。
铭勒塔旁,捡真法子。
张仲老由蜀中航空西游新疆南游昆明近将飞返诗以逆之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朝发昆崙暮百蛮,天鸡啼晓斗牛间。
欲扪帝座通呼吸,已过玉门千万山。
桓子新论:谴非 其二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四
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
或对曰:「郭氏之墟也」。
复问:「郭氏曷为墟」?
曰:「善善而恶恶焉」。
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
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
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
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乃者王翁善天下贤智材能之士,皆征聚而不肯用,使人怀诽谤而怨之。
更始恶诸王假号无义之人,而不能去,令各心恨而仇之。
是以王翁见攻而身死,宫室烧尽;
更始帝诸王假号而出走,令城郭残。
二主皆有善善恶恶之费,故不免于祸难大灾,卒使长安大都坏败为墟。
此大非之行也。
北蛮之先,与中国并,历年兹多,不可记也。
仁者不能以德来,强者不能以力并也。
其性忿鸷,兽聚而鸟散,其强难屈而程难得,是以圣王羁縻而不专制也。
昔周室衰微,夷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线。
于是宣王中兴,仅得复其侵地。
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
汉兴高祖见围于平城吕后时为不轨之言。
文帝时匈奴大入,烽火候骑至雍、甘泉。
景、武之间,兵出数困,卒不能禽制,即与结和亲,然后边甬(疑作「竟」)得安,中国以宁。
其后匈奴内乱,分为单于
甘延寿得承其弊,以深德呼韩邪单于,故肯委质称臣,来入朝见汉家。
汉家得以宣德广之隆而威示四海,莫不率服,历世无寇。
安危尚未可知,而猥复侵刻匈奴,往攻夺其玺绶,而贬损其大臣号位,变易旧常,分单于为十五,是以恨恚大怒,事相攻拒。
王翁不自非悔,及(当作「乃」)遂持屈强无理,多拜将率,调发兵马,运徙粮食财物,以弹(当作「殚」)索天下。
天下愁恨怨苦,因大扰乱,竟不能挫伤一胡虏,徒自穷极竭尽而已。
《书》曰:「天孽可避,自作孽不可活」。
其斯之谓矣。
高帝之见围。
(当作「七」)日不食。
及得免脱,遂无愠色。
诚知其往攻非务,而怨之无益也。
匈奴负于王翁王翁就往侵削扰之,故使事至于斯。
岂所谓「肉自生虫,而人自生祸」者邪?
其为不急,乃剧如此,自作之甚者也(《群书治要》)
潘令席上作军中乐 明 · 郑善夫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少谷集卷四
张筵潘岳,笳鼓竞黄昏。
杨柳生南国,风云动塞垣。
挥戈情可念,击楫气犹存。
汉主白登道,甘心出玉门
李伯时三马图卷 元 · 杨椿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七十五
神龙来自大宛西,腾踏清秋十二蹄。
今日天闲多骏骨,玉门沙远草萋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