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承诏堂 宋 · 冯尧民
 押纸韵
名因南山出,迹为南山止。
少室价自高,大劳招不起。
君恩动林壑,古道变闾里。
(《安岳集》卷一二引作庭)下松桂栽,清阴从此始宋冯山安岳集》卷三)
巽岩先生墓刻 南宋 · 李壁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一
公讳字仁甫一字子真
其先宗室右武卫大将军偲,武氏之祸,窜眉丹棱,子孙因家焉,距公十有七世矣。
大王讳夔
王考讳夙,赠奉直大夫
考讳中,左朝奉大夫,赠宣奉大夫
硕人史氏。
公生于政和五年四月丙辰
绍兴七年进士第,调华阳县主簿
嘉州军事推官,未赴。
丁宣奉忧,服除,调雅州军事推官,改宣教郎、知双流县
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知荣州,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丁太硕人忧,服除,召赴行在,入尚书兵部郎中
以触宣奉讳,改行员外郎国史院编修官,转礼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权起居舍人起居郎直显谟阁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秘书少监,赴阙供职,改直宝文阁主管潼川府路安抚司公事、知泸州、召赴行在,升秘阁脩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召赴行在,除秘书监、兼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权尚书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侍讲
礼部侍郎,兼工部侍郎
御史论公子垕发策不当,黜,并出公常德府
逾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天子初行明堂礼,推恩首建议者,加敷文阁待制,寻除知遂宁府
召赴行在,拜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
三上章请老,除敷文阁学士致仕。
淳熙十一年二月五日薨于行在所,享年七十。
累官至通奉大夫,爵丹棱县开国伯
遗奏上闻,天子哀其忠,赠光禄大夫,特命临安府营办葬事,又出内帑金帛赐其家,寻敕滨江漕臣护其丧归葬
明年七月二十八日,葬于丹棱县龙鹄山巽岩之阳。
公娶同邑杨氏,封硕人
子十三人:男曰谦;
曰垕,奉议郎秘书省著作郎
曰𡉙,前知成都府郫县事;
曰塾,承务郎
曰垡;
曰壁,承奉郎,前主管尚书工部架阁文字;
曰𡌴,承务郎
女曰均,适朝奉郎、新知果州曹执同;
曰埙,适朝奉郎、前知普州祖庆
曰坛,适迪功郎汉州州学教授任阜;
曰典,适河东进士薛纯颖;
曰增,适从政郎荣州州学教授张伸;
曰堪,适迪功郎凤州两当县主簿勾龙宗愈。
谦、垕、塾、垡、典及颖皆先公殁,阜后公一年亦亡。
孙男七人:曰镗,曰钖,曰銶,曰锵,曰鋂,曰镳。
孙女二人:曰真,曰从。
高亮杰特,硕大刚毅,人望之凛然,而内甚夷旷。
其学洞究古今,会道约理,晦明巨细,交贯旁达。
其临事如衡陈权设,圭不可欺,四方学者宗仰敬畏,终莫测所至。
其在朝廷,正色侃侃,守经据古,务以格君心、存旧章、畏天变、爱民力、裁恩倖、峻风节为言,不择祸福利害,以为趋舍避就,挺立不挠,邪枉惮焉。
其任外服,纲张目举,仁行威振,强暴者戢,柔懦者立,贪沓者化,兴利除弊,率为后法。
方公少年,遭王国多难,慨然有志驰驱,值权臣力主和议,务以术消阏天下忠义敢为之气,公窃愤之,终其世不与通,陆沉远方凡三十年,始登天朝。
时宰附会,规挑兵端,公又力争之,以为自治未至,何以谋人?
至摈居外,犹恳恳弗已。
晚再侍帷幄,察时论浸弛,虑成玩愒晏安之渐,则劝上以无怠初志,益懋远图。
迹公所学,考功素论,则公之盛心何如也!
然严气正性,不肯纤芥徇时,以故屹屹难合,迄大不施。
独为天子所尊礼,至称之曰「有国之师表」也,洎将用公,而公亡矣。
呜呼!
用舍污隆之数,实关诸天,岂人力哉!
诸孤不令,何足以识公大致!
念葬日薄矣,较德瑑辞,厥艰其人,敬忍死泣血,先用温文正公法,书世次官簿终始,以掩诸幽。
其论次之详,则见诸家传云。
宋 · 冯叔豹
 押覃韵
仙家鳞古,小市鹿梨甘(过崇龛寨题希夷先生宅)
按:《舆地纪胜》卷一五八《潼川府路·普州
贾浪仙 宋 · 费德厚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仙游谪下可能禁,多少名山助苦吟。
千古断碑犹有恨,推敲无字到于今(以上《舆地纪胜》卷一五八《潼川府路·普州》)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 唐 · 刘轲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偫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寖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衲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检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检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允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三藏讳元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须眉。魁岸沈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从高祖神尧晋阳。俄又入。学摄论毗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初中国学者。多以实相性空。通贯偫说。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鱼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罗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汇。各有攸处。曾未暇也。大遍乃兴言曰。佛理圆极。片言支说。未足师决。固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俾跛眇儿视履。必使解行如函盖。始可为具人矣。且法显智严何人也。犹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梦法师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贞观三年。忽海中苏迷卢山遽凌波而入。乃见石莲波外承足山。险不可上。试踊身腾踔。飒然飙举。升中四望。廓澈无际。而自占曰。我西行决矣。至凉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师还京。法师乃宵遁。渡瓠芦河。出玉门。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自尔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贵臣以驼马迓法师于白力城。王与太妃及统师大臣等尊以师礼。王亲跪于座侧。俾法师蹑肩而上。资赠甚厚。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以廿四封书。通屈支等廿四国。献花缯五百疋于可汗。称法师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其所历诸国。为其王礼重。多此类也。自尔支提梵刹神奇灵迹。往往而有。法师皆沥诚尽敬。耳目所得。孕成多闻。与夫世称博物者。何相万耶。详载如传。惟至中印度𨚗烂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𨚗。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金人之说。伫尔久矣。遂馆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日供担步罗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称是。其尊敬如此。法师既名流五印。三学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师号法师摩诃天。小乘师号解脱天。乃白大法藏请留之。法师曰。师等岂不欲支𨚗之人开佛慧眼耶。不数日。东印度王拘摩迎法师。戒日王闻法师在拘摩处。遣使谓拘摩曰。急送支𨚗僧来。拘摩曰。我头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诸国。乃怒曰。尔言头可得。可将头来。拘摩惧。乃严象军二万。船三万。与法师同溯殑伽河。筑行宫于河北。拘摩自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𨚗僧何不来。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见法师。接足尽敬。且曰。弟子闻支𨚗国有秦王破阵乐。乃问秦王是何人。法师谈太宗应天顺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为支𨚗主。因令法师出制恶见论。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请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门婆罗门等。兼十八国王。观支𨚗法师之论。凡十八日。无敢当其锋者。戒日知法师无留意。厚以象马橐装饯法师。又以素謺印书使达官送法师。所经诸国。兵卫达汉境。法师却次于阗。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还。太宗特降天使迎劳。仍制于阗等道送法师燉煌于流沙。鄯部于沮沫。时帝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梁国公元龄备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颁诸寺帐舆花幡。送经于宏福。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陈列法师西域所得经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夹。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马负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倾都士女。夹道鳞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几俱𦙁矣。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对于仪鸾殿。因广问雪岭已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诸掌。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符坚称道安为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帝将征法师请于嵩之少林翻译。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穆太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禅院。可就翻译。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师方开贝叶。廿年秋七月。法师进新译经论。仍请制经序。并进奉敕撰西域记十二卷。太宗美法师风仪。又有公辅才。俾法师裼缁褐袭金紫。法师因以五义褒扬圣德。乞不夺其志。遂问瑜伽十七地义。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佛经。犹噡天望海。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师愿力。亦朕与公等宿殖所会。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笔自写。太宗居庆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师。命宏文馆学士上官仪对偫寮读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又制述圣记及菩萨藏经后序。太宗因问功德何最。法师对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残毁。缁伍殆绝。太宗自此敕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请法师为慈恩上座。仍造翻经院。备仪礼自宏福迎法师太宗皇太子后宫等。于福门执香炉。目而送之。至寺门。敕赵公中书令褚引入。于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百戏于庭而还。廿三年夏四月。法师随驾于翠微宫。谈赏终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风殿。高宗即位法师还慈恩。专务翻译。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高宗恐功大难成。改用砖塔。有七级。凡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中宗孝和皇帝也。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及满月。法师进金字般若心经及道具等。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法师与佛光王发于驾前。既到馆。于积翠宫终译发智婆沙。法师早丧所天。因扈从还访故里。得张氏姊。问茔垄已平矣。乃捧遗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给。备丧礼。尽饰终之道。洛下道俗赴者万馀人。释氏荣之。三年正月。驾还西京。敕法师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师先朝所重。礼敬弥厚。中使旁午。朝臣慰问及锡赉无虚日。法师随得随散。中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译犹未备。众译焉。法师以功大恐难就。乃玉华宫翻译。四年十月法师如玉华。馆于肃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总廿万偈。法师汲汲然常恐不得卒业。每厉译徒。必当人百其心。至龙朔三年方绝笔。法师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谓门人曰。吾所事毕矣。吾瞑目后。可以蘧蒢为亲身物。门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发此言。法师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门人元一大浮图倒。法师曰。此吾灭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纶。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𦙁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又造素像十俱𦙁供养悲敬上油各万人。烧百千灯。赎数万生。乃与寺众辞。三称慈尊。愿生内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闻法师疾作。御医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哀恸。为之罢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窦师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柩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四月十四日葬于浐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馀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伤圣情也。法师长七尺。眉目若画。直视不顾。端严若神。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虽滕澄什康会竺护之流。无等级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经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来。
入自圣胎,出于凤堆。
大业之季,龙潜于并。
孺子谒帝,与兄偕行。
神尧奇之,善果度之。
不为人臣,必为人师。
师法未足,自洛徂蜀。
学无常师,鸟必择木。
迹穷夷夏,更讨身毒。
寺入烂陁,师遇尸罗。
王逢戒日,论得瑜伽。
瑜伽师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数,玺抽圣绪。
我握其枢,赤幡仍竖。
名高曲女,归我真主。
主当文皇,臣当蔡梁。
天下贞观,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护是付。
付得其人,经纶彬彬。
梵语华言,胡汉相宣。
台臣笔受,御膝前席。
积翠飞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扬于王庭,百辟流咏。
三藏慰喜,灵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无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脱屣玉华,升神睹史。
发棺开殓,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气清。
修塔者谁,林公是营。
门人令捡,实尸其事。
铭勒塔旁,捡真法子。
病中吟成数绝。送安岳尹太守(晰)。兼简金都事(浩)斯文 其一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十○第二十三
春风五马疾如催,百里分忧仗俊才。
多病未能参祖席,荒诗一首当三杯。
病中吟成数绝。送安岳尹太守(晰)。兼简金都事(浩)斯文 其二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十○第二十三
牛山如黛翠千重,更有华亭接笔峰。
莫说关西故人少,相逢亚吏醉千钟。
病中吟成数绝。送安岳尹太守(晰)。兼简金都事(浩)斯文 其三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十○第二十三
繁华云物说黄州,我昔重登广远楼。
颇识安山邻咫尺,青娥皓齿更风流。
相思怨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十四○第十二
时吾友有奉使黄州者。始宠安岳妓。后情钟平壤妓。安岳见摈。不胜悽怨。语予恳至。遂作相思怨。令安岳寄呈奉使。以资戏噱。
相思怨相思怨,始何恩深终何浅。
始君爱我心,沧海深复深。
一朝妖狐自西至,变作君心薄于纸。
安得上方斩马剑,磔尽妖狐鼎中染。
君心复如春酒醇,鸳鸯和气还津津。
相思怨怨不浅,谓予不信。
上有白日与苍穹,臂上守宫今政红。
奉谢杨同府惠笺 明 · 陈昌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
九龙煖吐沈香水,洗出金盆雪花纸。
半点纤尘不敢污,分明只隔珠宫里。
冯夷南来骑大鹏,倒握雷斧驱雷丁。
夜深偷入娑竭窟,琤琤斲碎玻瓈冰。
初疑鲛绡脱机杼,又疑白茧离霜杵。
一幅开来一幅新,压倒寻常千万楮。
东倭玉版不足称,西蜀薛涛空有名。
连城重价人莫识,千金抵换犹嫌轻。
伊昔黄门蔡伦造,鱼网麻头尽称好。
尔来八万四千秋,流落人间为至宝。
至宝原来不易逢,君侯得自波斯中。
一朝分赐到茅屋,阴崖便觉春融融。
从此光芒动星斗,欃枪乱落旄头吼。
欲脩五凤文明楼,不是公输运斤手。
况今作者多如云,腾蛟起凤何纷纷。
长杨献赋总班马,去去好策凌烟勋。
既无五色锦绣段,又无一双青玉案
负侯之德良亦深,一度开缄一汗颜。
愿侯早晚登三台,大展济世经纶才。
熙熙玉烛调春台,一瓢甘雨从天来。
四海消炎埃,千年泰运重重开。
解瑜墓碑记 北宋 · 汝孝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九
太庙斋郎解君讳瑜,字忠叔姓系原本,烂然史牒,此不复具。
九世祖琬,魏州人也,仕则天朝,有禦戎安边之效,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子孙蕃息,遂家长安
高祖达,随僖宗幸蜀,因家于昌州
曾祖昌逵,志度恢廓,智思深远,占田万顷,优为素封之业。
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有馀则散,义声洽闻。
宋定蜀,艺祖召署昌逵楚州马步副虞候,固辞不就,非其好也。
祖廷翰,隐居不仕。
父靖,多学术,工笔札。
家赀亿万,豪冠两蜀,刚义寡合,施与不妄。
志意相得,百金不吝,趣当乖忤,一毫半菽弗与也,有古游侠尚气之风焉。
忠叔即靖之第三子也,生而秀异,长而俊敏,开帖暂阅,永能记诵,下笔立就,郁有文彩。
治生计有机数,注措规画,出于众意之外。
断棋完鞠,动皆有法。
竹头木屑,举无弃物。
性复恺悌,笃于孝爱。
父尝为乡豪搆陷,谪居白帝,忠叔时年尚未冠,泣血奔走京辇,号诉于有力者,大弃财贿,以雪其冤。
卒得父全终于牖下,忠叔之力也。
进士举不遂,偕计,乃入赀求仕,授太庙斋郎
方图效官奋迹,以希卜式、黄霸之用,不幸天夺其寿,卒然遘疾,以嘉祐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于家,享年三十有七。
忠叔娶普州冯氏,生一女,曰佛娘,钟爱尤笃。
疾亟,会亲属议立犹子为嗣,曰三师伯俊,族人谓忠叔真能以义割爱也。
忠叔殁后,复生一子,曰五师,议者谓天不绝忠叔之嗣也,以其笃于承祀之计也。
天从人欲,岂诬也哉!
嘉祐庚子岁十二月二十八日,葬于大足县顺化里。
铭曰:
学而进,荣名不振;
赀而官,降年弗延。
才耶命耶,莫叩其端。
郁郁佳城,萧萧古原。
归全于父母,流庆于子孙。
按:《民国重修大足县志》卷一,民国三十四年排印本。
普州 宋 · 王灼
 押尤韵
宁可钝如槌,不可曲如钩
毛铢夸争夺,所丧乃山丘。
向谁巧相中,机阱险且幽。
十年弹指顷,死骨埋荒陬。
细看天定后,人力岂易谋。
一洗谤书毒,近乡仍典州。
惟此诗书窟,俗比鲁与邹。
老手亦何事,坐啸群吏休。
政成有异等,时至或封侯。
期公如铁山,屹立千万秋。
古挚墓铭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1154年12月 宋 · 王灼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七、《永乐大典》卷一○八八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君讳挚,字通老古公亶父后,世为济州钜野人
朝奉郎、知峡州夷陵县尧卿之子,朝请大夫致仕冕之孙,赠朝请郎仲信之曾孙。
君少孤,政和初算学登第,授承信郎,调龙州清水县
麻仓金窟发,主者私献,祈勿举,君比退,以实闻。
关中乱,大盗史彬河池窥蜀,部刺史檄君筑山塞作保聚计。
王𤫉驻兵兴元君度必梗于𤫉,徒扰邑民无益也,力陈不可,坐慢令对移监本州市易务
邑父老诉请还任,从之。
官满,又借留三年。
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罢去,为邛州火井县
弓兵统制刘锜集诸尉习射,君挟一矢发中的。
成都府兵马都监,建言创药局惠民,至今不废。
石泉军沙知寨、监嘉州洪雅县酒税、成都九县巡检、邛雅州都巡检、邛之思安兵马都监,皆有称。
四川宣抚使郑公刚中干办官,郑去,奏为成都府等路第三正将
四川制置使李公璆奏知威州,未赴也。
初有旨,罢行僧道度牒,宣抚帑籍中馀在数百,郑靳之,作曩案牍付君变易,充边费。
御史劾郑诸过,诏江州起狱,君牵连就逮,狱具,夺修武、从义、秉义郎三官,勒停特除名。
绍兴二十四年九月戊辰卒,官叙秉义郎
娶张氏,职方员外郎器之女。
男曰邦材,承信郎合州广安军同巡检
曰邦宁,习进士举
女适承信郎、监普州商税务赵师圣
孙男各一人。
十二月丙子,葬于遂宁府小溪县成乡慈观山东岗。
君健敏解事,和易多可,以故势人每荐用,而所至宾客充凑。
尝董修成都谯门,掘出片石,款刻云:「五五二十五,五五复重数。
与君相见时,更待二十五」。
君曰:「吾既半百,岂寿当尔耶」?
至是乃信。
铭曰:
孕气之初,数随与俱。
寿过老传,先示厥符。
孰荣孰枯,孰避孰趋?
君其置恨,归此泉区。
宋尚书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新知湖州文公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百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七、乾隆《潼川府志》卷四、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二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新知湖州文公以疾卒于陈州之宾馆,享年六十有二。
其孤朝光奉其柩以归,以元祐九年二月五日葬于梓州永泰新兴乡新兴里。
前此,状公行事始卒来求铭。
公,百禄所畏者,且同年进士也,不可辞,故书。
公讳同,字与可
其先文翁庐江人,为守,子孙因家焉。
至立,徙巴之临江,学谯周,门人推为颜子。
其后又徙梓州永泰新兴乡新兴里。
曾祖彦明、祖廷蕴、考昌翰皆儒服不仕,考公以公赠尚书都官郎中
妣李氏,仁寿县太君
公幼志于学,不群,乡人异之。
都官公尝诲之曰:「吾世为德,汝其起家乎!
将高吾门,于吾庐之东偏以待汝,宜勉之」!
公时年十三,俛而对曰:「谨奉教」。
自是昼悉力家事,夕常读书达旦,遂博通经史诸子,无所不究,未冠能文。
庆历中,今太师潞公守成都,誉公所贽文,以示府学,学者一时称慕之,再举乡书第一。
皇祐元年登科第五,调邛州军事判官,更摄蒲江大邑
绳治豪放,或辨折欺伪,然后敦学政,劝邑之子弟,召其长者与语名教,使归谕里人。
再调静难军节度判官,秩满改太常丞
嘉祐四年召试馆职判尚书职方兼编校史馆书籍
以亲老,请通判邛州
未几,丁都官忧,服除归馆,又以亲老,请通判汉州,迁太常博士
明堂覃恩,迁尚书祠部员外郎,赐五品服,知普州
丁仁寿忧,服除,熙宁三年知太常礼院编修大宗正司条贯。
执政欲兴事功,多所更釐创造,附丽者众,根排异论,公独远之。
及与陈荐等议宗室袭封事,执据典礼,坐非是,夺一官,再请乡郡,以太常博士陵州
州廨徒倚于培塿之间,土风习庞,守长至者或鄙易之。
公访民疾苦,得城中群不逞主名,常以夕时凌轹途巷,良民暮即阖户不敢出。
及是,率以事收至庭,峻绳之,且戒毋复乱吾治。
后郡民庆吊相往来,虽篝火宵行,无复扰者。
上元嬉游,野民扶老携?
趋城市,数习宴然。
父老相庆曰:「不图吾乡今日安居行乐近比都会也」!
贵平男子依假灵惠,以鬼道惑人,远近走集,争投货财,将大侈丛祠。
公闻之,乃移尉捕其首,黥而徙之,馀置不问,以其材新甲仗库。
尝使谕尉曰:「西山之隈,居者数家,有盗匿焉,亟捕之」。
尉果擒盗,乡人神之。
兴元府
汉中沃腴,俗饶财寡文,未有第进士者。
公先治庠序,择行艺之秀者使掌之,风谕境内,使民遣子弟就学,暇日躬往阅视而诲导之,于是风俗寖改,向学为多。
有盗杂居阛阓,公使捕诘之,叩头伏,发其藏,皆穿窬所得,未之易也。
士民每春出游观,常苦秦陇恶少从褒斜间道往来剽窃,吏不能禁,公严治之、盗不敢犯。
城固之上原、巴城民顽,逋租不以时入,人苦乡徭,代输破产,公督励之,革其弊,既复旧秩。
度支、司封员外郎,徙知洋州
兴势环境皆山谷,民以为产,使者方行榷法,岁课四十馀万斤。
商旅不通,山民及其孥荷担趣郡,者往返千里,公条奏其不便。
茶场岁额有曰纲外者,有司新其法,止通商于蜀,出他路者禁之。
然蜀产郡居多,商无由通,于是纲外山积。
使者又督主吏必尽易之,腐败者偿纳,人为忧惴。
公又奏论其不可,皆不报。
司方辇致解盐就易于郡,冀以阜本而尽榷民间食盐。
商旅不行,官盐复不继,于是民苦食淡。
公又言:「臣州榷茶虽久,其间措置未有衷比,又尽榷解盐,官自出卖,不许商贩。
虽利归公上,而民不便之。
宜预为津调,娖然有备,则法行之后售之,民间涓涓不绝。
若一日弗继,则人无以食」。
诏为弛禁,舆诵欢然。
代还,判登闻鼓院
数月,乞郡东南,除知湖州
神宗召见延问,公条对有绪,建言二事,一曰:「洋与秦、凤壤错比,往时凶盗剽掠境上,人不得安,急则逃匿山谷。
恐一旦啸聚呼白地,剑外当小警。
请置吏于五丈原,否则骆谷,与华阳镇相援,以禦绝诸偷」。
二曰:「远民诣登闻鼓院投诉无虚日,间有判然易以敕律辨者,官司不为区处,第援旧牍抑却之。
冤民废农桑,走数千里,抱书立鼓下,非朝廷为民设官意。
请凡讼诉滞枉,或不为决,致诣阙得直者,重其坐,使吏知恤职,民无嗟蹙」。
上然之。
公资廉,方家居,不问资产。
所至尤恤民事,民有不便,如己纳之阱中,必为出之而后已。
退而斋居一室,书史图画,罗列左右,弹琴著文,寒暑不废。
事亲孝,未尝违去晨暮,恬于远官,以便甘旨者十有馀年。
不趣时好,不避权仇,修其在己,而不求其在人者,安义与命,盖超然自得。
平居以言诲诸子而自践之者,其大旨如此。
故凡与之游,皆名节文行之士显用于今者,而公独不与焉,命也夫!
司马温公常遗书曰:「与可襟韵潇洒,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光心服者非特词翰而已」。
公博学,虽星经、地理、方药、音律靡不究,古篆行草皆能精之。
好水石松竹,每佳赏幽趣,乐而忘返,发于逸思,形于笔妙,摸写四物,颇臻其极,士大夫多宝之。
其殁于宛丘也,梁洋之民悲思焉。
娶卫氏,追封旌德县君
再娶李氏,封永知县君
子男五人:朝光为彭州军事判官,葆光举进士,垂光、务光及幼未名者三人皆早亡。
女二人:长亡,次适进士张元弼
孙男七人,机、楫皆业进士,馀悉幼。
女四人。
平生所为文五十卷。
铭曰:
蹈直方而不诎兮不负其君,乐吾土而徜徉兮不遗其亲。
处单邈而怀国兮,恤一物之不伸。
琢至宝而不售兮,韫吾椟而晦珍。
令有否而胶戾兮,诚激烈而傥陈。
善则择于太上兮,不忘于梁洋之民。
刍豢牢醴之不吾嗜兮,甘吾之
黼黻貂冠之不吾好兮,服吾之文。
道渺莽兮东南游,漠然命兮逝宛丘
魂万里兮返故州,从先垄兮植新楸
垂令名其不朽兮,盖不特王褒相如之俦。
按:《丹渊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策师南游过三峡见予求施以诗会余忧悲苦恼无意赋咏姑借为喻送行则无一字不著题此本分事不妨大亲切也策将安取绍兴十四年十二月一日 南宋 · 冯时行
策骨寒瘦枯梅枝梅花开时徵我诗。
我诗悲瘁作无意,借梅代我陈其词。
云最先得春意,桃花乱搀作佛事。
千年冷落空自知,今日相看合何似。
迦叶眼睛谁不有,先觉我当为上首。
世界识春光,南枝待入瞿昙手。
润州金山使君祠堂记熙宁四年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长兴集》卷二二、《金山志》卷一七、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四
江南为国时,升、扬、润宫室邑闾,环江相望。
金山能尽有三州山川之盛观。
衣冠往还,非东府西川贵人大族,则诸侯之重客也。
其旧势馀泽,至本朝为之借资出力者尚未衰也。
庆历中钱使君因其徒以罪相讼,诉于有司,击去其主者,而表以为禅院,使吴僧瑞新居之。
其徒度其势不能复得所欲,一夕,火其居。
比东方明,一山尽赭。
既至,因其残破,一切刮去故迹,隤高培下,穹山大谷,一日皆变化隳残。
人始莫不怪之,已而为广堂复殿,翼然临无穷之大江
菑巨石梁鱼鳖之宅,朝江而暮庐,殆于必完矣。
死,复中废为讲舍。
久之,鞠使君复召禅者达观、圆通代居之。
或卒或去,至宜觉师相因十馀年,斤斧之声相闻,而昔之言金山之盛者,今复过之矣。
予少时自金陵润州,初望见金山才若凫雁,渺渺浮沈江波中,顺流张帆,不半日至其下。
予犹记其室庐略皆卤莽,非若今之严焕也。
未三十年而废兴且三四,然每废辄复加壮。
虽任之在其主者,而能使之兴,且在二使君也。
熙宁四年宝觉师为二使君之祠于山中,而求予文以记其说,曰:「二人之才能,皆为润人之所思,不独寺之所赖者如此云」。
钱使君名彦远,官终祠部员外郎
鞠使君名真卿,今为太常丞集贤校理、知普州
宝觉南漳道人务周也。
张吉甫墓铭绍兴十三年十一月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九、《󲦙云文集》卷四
宋绍兴十一年岁在辛酉八月初二日南平张吉甫年六十八,卒于正寝,将以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日,葬光宅里实合市之东瀛山下。
其子宿五百里抵恭之乐碛,丐铭于其友冯某甚力。
某阅其行实当得铭,又与宿初相识京师,定交迄今二十年,铭不当辞。
公讳商,吉甫其字也。
曾祖某,祖某,父某。
其先本长安,唐末宦,乱不能自还,居普州龙归镇
祖徙怀化军
熙宁间南平军怀化废,今为南平人
公性至孝,始生而父已卒,皇祖妣、皇妣在堂四十馀年,公事养尽力。
皇妣常疾病,公年未冠,割股膳以进,病愈。
事著闻,郡县旌异。
有姊孀而贫,公迎之敬事于家,事大小必请,终其身。
乡党朋友急难,公赴之惟恐后。
亲族之贫不能嫁娶,死不能葬,公任之凡百馀家。
所居三溪之南三十里,有大溪当行冲。
溪出两山间,至是为石梁,益湍急,不能五十步,斩为崖,悬注而下。
涨,行人绝悍流,力不能与水争,一跌立碎崖下者,不知其几何人。
公捐百金,顿为石桥,涉者如遇枕席,利无穷也。
呜呼!
今世大夫士食天子廪稍、职民氓,顾偃蹇傲嬉,民瘠瘵不加省,甚者蠹败椓伤以为利。
公在畎亩,而得施一乡,茍利人,虽大有所费,捐不顾惜,其贤何如也!
公读书务通大义,方伎小说,古今词章,多记诵。
宾客,客至饮酒弈棋,阅月不视家事。
静重绝臧否,待人虽稚孺加谨敬。
娶冯氏,生二子,长曰宏,次曰宿。
一女,适进士瞿洵武。
宏与瞿氏女皆先公卒,宿中绍兴五年武举第,今为承节郎
孙男七人,、桴、𣏣、枢、楫、杞、栝,楫后公一年卒。
女孙二人。
初二子之生也,公慨然曰:「商水簪绅,落穷荒,堕废先业,幸有子。
贤否在所始,起坠绪、续前光者,顾不在兹欤」?
又曰:「出入六艺之文,泓然深邃,发于事业者,则时之选。
决机应敌,定封侯之业不旋踵,亦吾之好也」。
乃命宏曰「惟汝文」,命宿曰「惟汝武」。
又曰:「前人声勋在简册,汝之学肖古人,则踰今人有成矣」。
宏长为名进士,三冠选举,不幸蚤死。
宿官东吴,会金人归我河南,朝廷应之。
事剧费大,且疑信未定,有司多择果敢有术略者自从,而宿在选。
然施设未著,其必有待未艾也。
率要二子,略如公之志云。
铭曰:
爵弗及,以仁则尊;
寿有止,以子则存。
室之幽,而昭以斯文。
死而无憾者,其孰如君乎!
宗室故赠同州观察使冯翊侯墓志铭(奉敕撰 熙宁八年十月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五、《长兴集》卷二七
君讳叔藻,字景文普州防禦使克继之子,武信军节度使、循国公承庆之孙,高密郡王德恭之曾孙。
景祐五年,以宗子补右内率府副率,历右监门卫率、右千牛卫将军右监门卫右武卫大将军嘉州刺史右羽林大将军陵州团练使
州废,更祁州团练使
熙宁七年二月辛巳以疾卒,赠同州观察使冯翊侯。
君柔友,善与人居,所居必得英欢。
通乐律,喜为歌诗,有集十卷传其家。
陵州废,君方疾,喟然叹曰:「吾弟叔蕃为集州,州废而吾之弟卒。
吾其死于是乎」!
后数日果卒。
夫人向氏,永乐县
子男四人,曰动之、葵之,皆卒;
释之,右监门率府率
禄之,三班奉职
二女子未嫁。
熙宁八年十月己酉归葬汝州梁县秦悼王之兆。
铭曰:
宜寿考,孰靳其与。
匪延斯延,不既有子。
下宅维居,汝坟之墟。
炳铭幽墟,万世其初。
潞州潞城县三池东圣母仙乡之碑建中靖国元年正月 北宋 · 张孝先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六
粤以天地盖载,神明照临,韫济于廊州媚景,潜通于沙界风光。
有信而雷风迅烈,无私而云雨飞沈。
出没向壶中天地,威灵在物外仙乡。
助玄风荡荡,护帝境明明。
□桑田后,毛吞巨海;
现神通时,纳须弥。
鳌宫自在,鲸浪□□。
权大道之枢机,占长生之真际。
于有上党郡潞州潞城县三池里东,古老云号圣母之仙乡,有宫庭耸丽,存□□幽奇。
金凤台高,闲于卫骑;
海仙殿奥,列于云兵。
此是□□□未遇□卫公投有之所,得圣母重赐之筵,驾祥云□太虚之天,兴雷雨涤中华之国。
故有东须严丽,洪涛下隐,革藏乾坤。
彼土中现洞天淳柄,东枕于九朝;
马喊圣景,控大赵之桑田,著太虚之日月。
西观盖井,葛仙公炼药之宫,广□帝聚金之地。
南临没虎之境,此焉终南山灵公学业之洞。
围棋客归,洞天岁远,烂柯仙拖,乡故年深。
北望灵台秀峪,白鹿险山,有八山共荐于灵宫,汎二浪永敷于圣地。
韫化无穷,施恩旷劫,寖泽长兴于九域,风雷每荐于遐方。
巍巍未测,荡荡难量。
丹霄住九霞之宫,灵府隐八宝之殿。
《语》云钻之太厚,仰之弥高。
于有民□求伟风部添恩立匪□赞重于圣母尊□者也。
于有圣母仙乡,众心跻跻,旅意彬彬。
掌明珠于智海,藏美玉在玄山。
使乃谨会住下,乡党中一盖遵依鈱贿,尤以弥丰。
命良工再修北殿,创起舞楼,并东廊绘饰,和西位严华。
盖门楼耸碧,束□□盘花□以得琉璃翠雅,楹栱希奇,愿尊神降祐者也。
阴阳秖在于壶中,云雨长兴于境内。
故有图经具载,圣日照临。
千千年为宫商之院,万万春作锦绣之郊。
圣母者,授天符震雨,朝玉帝奔雷,黄帝书□,地气上腾为云,天气下降作雨,灵之必掌焉。
轩渠渺渺,𣷽蓬莱长寿之仙乡;
天浪依依,涤蛟舍延龄之圣会。
上游挂月□□长拥旌幢,远看桑田列角徵深层侍卫,神之富贵。
洞天有秀浪城池,山色列玉京世界。
击剑动险谷之龙蛇,抚琴送太虚之日月。
□日与舜日齐照,海云共尧云等布。
莲花香里,龙蛇展天子之书;
绿水声中,鸳鸯启股肱之暮。
牧牛于桃林之野,归马于华山之阳。
休兵四海,倒戟三边。
宋岁次庚辰元符三年十二月十五有日,立贞珉纪之矣。
无何乡,赴会长新;
于桑田国,佳名永□。
物华冠韩甸之雄藩,人义控漳川之瑞景。
时逢盛德,运偶清平,修神宫周备,乃庆赞俱圆。
人间之千载,灵府之半春。
握红霄造化,标大地升沈。
化现在于一时,馨香美于千古。
又为词曰:
海藏涛深,洞天搆葺。
□□危峨,□金丽熠。
殿庑再严,绘画新立。
威美长春,恩沾遐邑。
圣母于兹,卫公到彼。
□□灵宫,雷惊天地。
电影盘空,葫倾甘味。
大夏丰登,弥年茂翠。
舜日重轮,尧云万叠。
永助寰区,乐业。
清世文繁,皇风武接。
四海俱清,千春罢猎。
双屐移云,六铢拂月。
笑傲莲城,怡情宝阙。
瑶圃长登,蓬莱镇歇。
电转云飞,鸾迎凤悦。
寰翠烟山,中兴祠。
丝竹无穷,香云佳妙。
遍搆七珍,永铺八宝。
今立贞珉,遐崇圣道。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日,县尉刘唐锡、主簿刘宗和,州防禦推官知县事晁明之。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未编号。
魏德源普慈二首 其二 南宋 · 李流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东梓名州最普州,蟆颐相望气横秋。
青衿胄子迎高朕,竹马儿童识细侯
只有爱民心尚在,可能忧国泪空流。
摩挲疲瘵无多事,绿野家家剑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