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江宁县建学记景定四年 南宋 · 杨巽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六、《景定建康志》卷三○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三代之学莫备于周,周之制,自比闾族党以达州乡国都,莫不有学。
学莫不有师。
凡属民读法、乡饮、乡射以至于六德、六行、五礼、六乐,无非教以人伦,使有亲有义,有序有别有信,各得以尽其分焉。
民化俗成,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者,此也。
世降而秦坏田制,燔诗书,周家法度历汉唐不能复。
天开我宋,仪式刑三代之典,建国君民以教学为先。
建隆三年诏修学,乾兴元年兖州立学,皇祐四年藩镇立学,庆历四年州县皆立学。
县有学,实成周党庠术序之遗意。
江宁金陵附邑也,为江左望。
黉宇尚缺典,正朔欸谒,春秋奠祀,令佐率邑子附拜于郡庠,自庆历抵于今二百年矣。
假宫就师,熟视焉而莫之问。
番阳王君镗来长是邑,簿书期会之外,慨然以兴学自任。
莅官以来,凡可以撙节者,铢积寸累,是经是营。
及值主学置官,有师无学,非所以称上旨。
遂度地于县之北,鸠工市材,夙夜展力,士以此感奋,不劝而相。
留守文昌姚公闻而壮之,出金谷以溃于成。
皋如也,殿邃也,明伦堂旷如也。
廊翼为二,斋列为四,宿直有庐,前庑有位,像设礼器,靡不备严,士于是可以藏脩游息矣。
然则群居而教,不可无养也。
官无公田,不可经久也。
又得田若干亩,归于学,以继廪粟。
王君崇化善俗,恳恳焉为学校计者,不以代去而少衰。
继自今游于斯者,岂直弄笔以为名位计哉!
子职当共也,臣道当尽也,友当取端也,夫妇之道当知仪刑也,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明之斯尽之,行之斯至之。
果能此道,尚庶几国家建学立师之意。
若夫务记览,工词章,而曰吾之学止于是,非王君所望于二三子。
景定四年月日,奉议郎、宣差充沿江制置使主管机宜文字杨巽记。
承议郎、特添差沿江制置使主管机宜文字杨同祖书,朝散郎、差充沿江制置使参议官赵时橐篆盖,宣教郎、知建康府江宁县主管劝农营田公事王镗立。
世功保蜀忠德碑 宋 · 高文虎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二、《陇右金石录》宋下、宣统《甘肃新通志》卷九二
庆元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殿前副都指挥使臣曦奏事殿中,泣而言曰:「臣祖父璘际遇高宗皇帝中兴,陈力西陲,赖国威灵,克保全蜀。
孝宗皇帝亲洒奎翰赐之『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
先臣挺获事三朝,备宣忠力。
岁在辛巳,逆虏渝盟,瓦亭、德顺至于治平、东山、巩城之勋,频有战捷,虏卒畏遁,蜀赖以安。
而提兵中外,世守西边者三十馀载,不幸奄弃明世,五年于兹。
今隧碑未立,惧无以宣焯前美,敢百拜昧死请」。
上感怀祖烈,□□慈训,维时际会之臣,思极褒表。
乃顾谓曦曰:「惟汝父为国勋臣,固当有以旌宠之」。
既取禁暴定众、布德执义之谥旨曰「武穆」,又亲御翰墨,以「世功保蜀忠德」名其碑,而诏臣文虎曰:「汝以西掖直北门,其为之铭」。
臣拜手奉诏。
仰维高宗皇帝以明谟赳断、大略雄材,受命于天,中兴复古,总揽文武,信威百夷。
四方英豪以忠义奋,酬功申誓,带砺山河,如高祖白马之盟。
孝宗皇帝圣武聪文、神谋勇智,膺尧之禅,付托得人,内修外攘,志在殄虏,元勋宿将,驾驭有经,激节厉忠,天下风动,如孝宣麒阁之象。
太上皇帝以广渊浚哲、睿德英图嗣缵庆基,增光燕冀,上策至治,居安思危,选将训兵,以饬远备,植模垂范,砥砺方来,如明帝云台之登。
公时于是或以忠勇而建勋,或以智谋而广略,或以精虑而植墓,凡所著宣,可传攸久。
故其克敌骋谋,用继乃父,勋劳事业,并耀一时,非世功之大欤!
保境筹边,兵弭民靖,惠爱仁和,洽于坤维,非保蜀之至欤!
抗诚厉衷,报国卫上,笃有大节,侈于君亲,非忠德之全欤!
皇帝当馈以思,拊髀以叹,光洒奎画,揭之丰碑,以一门父子之功,被两朝褒表之异,视诸勋门特盛矣。
臣按太尉定江军节度使、累赠太师卫国公谥武穆吴公挺字仲烈德顺陇干人也。
曾大父遂追封楚国公,累赠太师
大父扆追封鲁国公,累赠太师
父璘,太傅奉国军节度使新安郡追封信王,赠太师谥武顺
妣王氏,吴国夫人
刘氏,庆国夫人
信武顺王第五子,庆国夫人所生也。
王守武阶日,生于守舍。
始生日,目光烱然,顾瞻如成人。
长不好嬉弄,举止凝重,王奇之,曰:「是儿必能绍吾家勋业者」。
就学,通《左氏春秋》,至征伐会盟,究极其旨。
倜傥尚气节,有大志。
以荫补忠训郎
年十七,慨然以功名奋,乃从军,为后部准备将
稍迁中部第一将,提振军马。
会有诏选发西兵,公奉檄部送阙下,高宗召对便殿,问西边形势、兵力与夫战守之宜,且及二父勋业。
公仪度整华,言论激烈,占对如响。
高宗惊喜,顾左右曰:「真名将家儿」!
即日超授右武郎,改差浙西路兵马都监,赐金带。
明年,扈带禁庭,复以金束带赐之。
公妙年以材略辩智,克世其家,起至远方,一见寤合,骤膺显拔,由是名声益彰,无不羡吴氏人门之盛者。
旋以解带恩转右武大夫,特差利州路兵马钤辖,以便定省。
未几,易利州东路御前前军同统制,继移西路前军。
绍兴三十一年,虏亮渝盟,盛兵渭上,信武顺王四川宣抚使总三路兵讨之,将以公摄兴州
公固请曰:「所愿自试军前,乘时以建功业」。
王壮之,即以为中军统制,俾出师经略秦中
初,王师克复秦州,虏大酋合喜孛堇与战,我叛将张中彦引兵欲争据之。
宣抚司檄公偕知文州向起深入探贼,至治平寨遇虏,与战破之。
已而南市城贼来援,战至暮未决。
公视虏气惰,语向曰:「是可以取也」。
乃以裨校领所部牙兵直据城门,众皆莫喻,且惧力不敌。
公曰:「汝第往,无虑,事或不捷,吾与若俱死」。
众感泣,皆殊死战。
公率背嵬骑尽易黄帜,绕出贼后,乘高冲之
虏哗曰:「黄旗军至矣」!
皆错迕惊乱。
进兵袭之,遂大败,横尸蔽野,俘馘甚众,获伪宣武将军安宁,斩阿乌孛堇、萧千户二级。
上功幕府,公推功其下,士益以此多公。
宣抚司引嫌,亦乞不第赏。
朝廷知公异勋,擢荣州刺史,旋拜熙河路经略安抚使
三十二年,公被檄同都统制姚仲率东西两路兵攻德顺城,金人左都监拥师由张义堡驻摧沙,会平凉援兵亦至,大酋合喜继遣万户背奴孛堇等益精甲来,至凤翔与之合。
贼怙众自骄,营六盘,公独率兵趋瓦亭,虏望公陈军肃整,铠甲戈鋋耀日,气已夺,号我军曰天兵
公冒矢石,摧锋陷坚,士皆奋死力。
虏窘不支,尽舍骑,操短兵斗。
公麾别将旁出,悉夺其马,虏大奔溃。
我师追北,蹀血三十馀里,斩馘万计,军装器仗,委弃山积,及生缚千户耶律九斤孛堇,他戎酋二百三十七人。
当是时,虏几只轮不返,公威名大震。
秦陇捷书闻,上嘉叹再三。
虏惩前衄,将益兵求胜,悉趋德顺,会信武顺王单骑自秦州昼夜疾驰来视师,预据要为壁,力治夹河战地,处我师于利,而致敌于不利也。
迟一日,虏援兵果大至,合城中兵皆集,未明,布满山谷,弥望不绝。
公先以数百骑尝虏,虏驰之不为动,徐虏致所治战地。
贼鼓震天,公率骑士乘利摧坚,莫不一当十,虏折北穷蹙,远走壁。
翌日,将出师,而虏不敢动。
是时天大风雨雪,虏幸休止,而力已穷矣,一夕遁去。
时降帅有觇者曰:「吾自从虏百战,未尝见如此,吴公可为神矣」。
德顺既复,市不易肆,公功尤多。
巩州围久不下,公以选行诸将,或曰巩城小而坚,恐有备难下,盍先其易者?
公曰:「人臣趋事赴功,宁择难易?
况去国远斗,岂问城之坚脆耶!
今日之事,视吾旗所向」。
即日引兵至城下,按视所攻,皆以西北隅陂陀攻。
公曰:「西北虽低而土坚,东南并河,多沙砾,善圮;
况以少众分攻坚城,城得下乎」?
诸将皆服,曰:「非所及也」。
于是尽徙攻具,齐集东南隅
公谈笑应变,创为攻具,发中巧,自出新意。
不二日,楼橹俱尽,且遣问其酋,酋皆怀猜,无固志。
有雷千户者,飞苛祈降,夜半率其徒数十人,见公罗拜。
公与语,明示大信,示以不疑。
黎明城破,公入城抚定,人安堵如故,全活不可胜计。
虏酋王千户雅不与雷协,以女真千人劫万户,斩西门而遁。
公谍知之,先期设伏,尽歼之城下。
以功特除正任团练使,制有曰:「陷阵攻城,何止一月而三捷;
酬庸锡爵,殆将终岁而九迁」。
皆书实也。
录瓦亭功,为郢州防禦使
六月孝宗皇帝受内禅,信武顺王陕西河东路招讨宣抚使
王度虏志在德顺,至自河池
已而虏果大至,合完颜悉烈等兵十馀万,列阵拒我三日
有酋先引数十骑睥睨东山,王遣公领精骑邀击之。
虏弃曳走壁下,耻不胜,复尽锐索战。
公鏖击,自旦至晡,虏大败退,入壁自守,不敢轻动。
悍酋豁豁万户领兵自凤翔来援,既旦,率万骑猖獗城下,意自溢。
公语诸将曰:「战以气为主,虏远来锐甚,不持其气,而用之无馀,彼竭我盈,破之必矣」。
乃偃旗卧鼓,士皆休息,诸将请战,不答。
日既昃,虏气已惰,令诸军忽鸣鼓,若将率兵趋其营者。
虏大骇,亟走壁,袭击之,虏又败。
公将以轻兵挑虏战,以奇兵捣其虚,令列阵城下调虏,虏益闭守。
王遣公移军筑堡东山
时雨雪大寒,烈肤地冻,不可施畚锸,则烧土而攻之。
公躬役先士卒,连夜堡成,而虏兵大合,极力争之,杀伤虏兵几半,卒不可得,乃遁去。
王还秦州,留公与诸将守。
虏自失三路形胜,粮道梗难,虽合喜亲提河南陕西兵,而屡败屡北,未尝少得志。
东山据其冲,北岭实其背,三路糗峙士马皆我有。
虏日愤恨,盛修攻具,规古轒辒车之制,作大车,下虚上覆,载以四卑轮,内蔽卒五十人。
横错大木,蒙以革,中穴天井,四维植竿,施巨绠为网禦矢石,号憨皮袋,填隍而进,自谓无以破之。
诸将失色,公曰:「是特易与耳」。
棆三大木,蒙以铜铁,名曰将军柱,中道而植之。
车至,碍不得前,亟发机石磔之,车中虏皆毙。
虏愤甚力,欲害柱摧毁,百计不能坏,人皆服公智巧。
公暴露久,一日疾颇剧,咸谋以公归。
公闻矍然起,曰:「吾父子受国重恩,日夜思所报;
况坚敌在前,死吾分耳,敢为身谋乎?
复有言者斩」。
翌日,病良愈,公振军深入,介西北二虏间。
惟与士卒同甘苦,凡故壤藩民以牛酒馈者,悉以食下,而又劳存之不辍,士略无惰志。
上以公功绩显异,拜武昌军承宣使,寻加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依前中军统制
公春秋二十五岁,战多累勋,自致高华,人不以为幸。
朝廷用和议,西师解严。
乾道元年信武顺王入觐行在所安抚司乞以公权兴州,又自奏免熙河路安抚使,诏特升本军都统制
三年,王西还,以太傅宣威四川,遣公奏事阙廷。
孝宗以公久事兵间,多勋劳,抚劳特宠,又问今日所以待虏之策。
公敷奏详悉,志概激切,至漏下十馀刻。
大略以为寓战于和,益修武备,无忘灭虏。
上深然之。
即日拜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节制兴州军马。
中道闻信武顺王薨,衔哀星奔,毁顿骨立,诏起复充金州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知金州、兼均房开达州安抚使马步都总管
公抗章力辞,优诏不允。
时方防秋,公不敢重上忧顾,单骑引道,即之官次,且上章乞终制。
未几,易利州东路总管兴元府驻劄,复力伸前请。
上从之。
服除,召为左卫上将军、依前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武昌军承宣使
初,时相建议置神武中军一军,以五千人为籍,选江上诸军子弟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者,不黥涅,不隶三衙,壹以属御前,上以公为都统制统之。
公力陈其不可,且谓不当轻变祖宗军制。
上不乐,公曰:「臣不敢爱死,与其它日误国事,伏鈇钺,与今日拂圣意,死均也」。
上徐曰:「卿试思之,为朕条奏」。
翌日入对选德殿,公条其如前,诏寝其事。
旋拜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
公既深达戎政,乃大刬宿弊,□将分以刊冗蠹,程伎能以区惰勤,严检汰之条,申私占之令,纪明律修,军中悦服。
公燕见从容,尝力言两淮地势绵袤,为备固不一,然备多则兵分,兵分则势弱,此言兵者流所深讲也。
宜择形势,修城池,储糗粮,如诸葛亮所立围守者,不过数处,皆以重兵据之,凭藉险阻,抚背扼吭,我固有以制敌。
虏万一送死,攻则不克,越我而南又不敢,我乘其弊,以全力破之,鲜不济矣。
又密奏军中事宜不一,上皆嘉纳。
八年,武昌谋帅,上以其地为今重镇,问公:「欲辍卿一行,乎」?
公即日奉命(缺十九字)
蠹弊百出,剔垢锄荒,如治步军司时。
凡冒请刍秣,贸易取赢,私置榷酤,一切□□,发奸摘伏,略无容贷,悉以闻于上。
降诏奖谕,有曰:「卿自膺重任,更革宿弊,杜绝私托,竭忠尽诚」。
又曰:「其益懋勉,毋恤浮言」。
上又轸念西陲,谓非公莫付者,一日诏曰:「卿在荆鄂,军□□□,廉洁自持,朕甚嘉之,今除卿兴州驻劄御前诸军统制,依前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其分朕西顾之忧」。
又赐公宸翰曰:「卿廉洁自持,临事不茍,屡为军帅,莅政严明。
已降麻制,除卿定江军节度使,所以表著公正,率励四方」。
是岁淳熙改元也。
公奉诏感涕,以为天子知之,可谓明见万里矣。
武兴,□□隳弊,十倍武昌,穷日之力,一一釐治之。
族属在籍者,奏徙别路,避亲嫌;
部曲尝薄礼于公者,置不复问。
人服其公而安之。
西边地控全秦,平原浅卑,风埃千里,实骑兵用长之利。
信武顺王时以金缯诱致叠宕诸羌,使之耕牧并塞之田,自是益置互市于宕昌,故多得骏,辛巳之战,西路骑兵甲天下。
张松典榷牧,始奏绝军中互市,听其给拨,故所得皆下驷,数辄不充。
公叹曰:「马者兵之用也,吾宁罢去,不忍一旦误国重事」。
即条奏利害,以谓军中市马,行之三十馀年,有骑兵精强之声,而无岁额侵损之害,不宜更变。
今军□给□非昨时比,祈许岁市匹五百,庶其振。
孝宗锐精内治,□远烛微,惟恐弗及,旨从中出,特许市七百匹。
西陲骑军于是复盛。
签书枢密院事沈复使蜀,朝廷以公威略谋虑,倚以为重,命参赞军事。
公曰:「吾以都统制幕府,得无嫌乎」?
累辞不获命,视事一日,即还军,人以公为知体。
复亦寻罢(缺五字)
始,武兴所部五军合选锋一军凡六,就饷分屯,缭绕以千里,壁垒(缺五字)张,而势不能棉属,幕府出奏,报辄期月;
又伍籍将校,众寡不齐。
公列其事,乞釐为一军,因其将校卒乘,均而析之,使无相远。
自边头至武兴列五军,曰踏白,曰摧锋,曰选锋,曰策选锋,曰游奕。
武兴所驻为前军,为中军
自是而西至巴西,则为左、右、后军。
各□□屯上,易新号,不费一镪,不易一兵,□峦旌旗,先后相望,辕门号令,朝出而夕达矣。
上俞其请。
盖公精思绝人,虑深画远,皆以为无穷计也。
四年,公入觐,中道除兼知兴州,仍趋诣阙。
既对,悉以西边便宜为上历言之,如进人材,绳贪墨,缮原堡,除□器,□□□,广营田,治强盗,旌死节,凡此之类,累至百牍。
上览奏嘉叹,无不行者。
利州西路安抚使,辞,不许。
陛辞之日,所以委注之意尤谆谆也。
公荐更重寄,声望益重,伟然为时虎臣。
及是,尽领信武顺王旧职,人以曹武惠、武穆、王武康、武恭方之。
武兴,益思所以报上者。
皂郊堡为蜀捍蔽,距虏境三里,辛巳间,虏力攻□□□。
和好既成,疆吏惧虏启□,□□弗及。
公于暇时密加营度,为□□□四万二千有畸,时补治之。
常率戍兵趣成之合水寨,为堡者三,声势相接;
又掘地得泉,为井者十有四。
金汤之固,足以瞰秦壤而护蜀门,虽李允则暗拓雄州北城,不是过也。
文州夷数扰塞,多杀掠人民,朝廷时时规画,然利于□市,不尚□□,夷情□□,畔伏不常。
公曰:「蕞尔夷不足顾□军惟□□曲水民兵□器甲弓刀,彼习熟其地,且健捷,便于捕逐。
又其乡邑自知捍护,夷且戢矣」。
又乞增阶州踏白军二百人更戍,从之。
公外申威仁,旁□明信,夷守条歛束,毋敢侵境,自是边方肃然靖乂。
黑山两界人素悍忮,无所臣□□□力□,岁小不登,而□□依啸山谷间,民不得宁者。
东□□忠政(缺六字)简之□,皆拥众立麾帜,私建官称。
公设方略招捕,皆刺为胜兵,否则诛之。
故环、洮、岷、畏公威名,无一人敢盗者。
公撙裁用度,大治戎器,冶铁取材,日以富羡。
为之殳予戈盾、弓矢甲胄、韔韣麾旗,至于钲鼓、毡裳、毛弁、跗注、钩膺之属。
而屋料储□,时久积如丘山,乃度地□亩于东西山之□两□,深沉有(缺六字)护典□惟谨。
观者悚然,叹公之志常在乎虏,宿兵以来所创见也。
十年,上以公整军护塞有劳,进公检校少保
时公子曦以忠谨侍天子左右,至是令赍宸翰褒谕以告,及金器香茶□□。
明□,成州西和岁大祲,公(缺五字)赈民,□檄二州原为备,亟以(缺八字)所能论请诸朝。
计司发所在军储以□。
公选择能吏,指授方策,分道拯救,全活者不资计。
十二年,丁庆国夫人忧,公委节去,护葬同谷
诏起复,上表请终丧;
上以近防秋,优诏不允,不得已还军。
每对□寮曰:「挺不幸□失怙恃,今未死,□一心报国耳」。
闻者(缺十六字)略。
既行之,未尝自以为言,世尤称其忠毖。
蜀有宿师,诸郡士卒廪赐,官籴其三之一,视其费之高下给之,名曰折估。
于是有潼川兴元府、兴、成、阶、西和、阆、绵、剑及其他州总一十七等之贾是畴,随所屯地出入相为乘除,士亦安之。
岁久移屯,而军□之□不易,其旧吏得高(缺十六字)无所诉。
公久知其弊,至是为之釐正,裒多益寡,立为中制。
上大悦,令枢府传旨,有曰:「兹事众久病之,议者多以为言,而未得其策。
今阅来奏,损多益寡,均使酌中,上无费财,下有定数,非忧国恤士,□能如此」?
即降(缺六字)皆得其平。
公所施(缺五字)(缺十二字)和议久,军中自一命以上岁益凋落。
乃诏内外诸军射射铁帘,许补转官资。
公曰:「爵禄励世之具,今操强中坚,较之冒矢石争一旦之命,万不侔」。
尽窒倖路,精求实能,人不可以冒得。
太上皇帝龙飞,熟公□□如礼□□,降御札曰:「卿世□忠劳,任(缺十九字)卒乘,辑睦军政,边防无不修饬。
凡所倚重,如古长城
它日功名之会,岂惟勋在王室,亦增前人之光,恨无官酬卿耳」。
旋降制授太尉,加井赋真食,遣官赐告,又颁御札,以公忠劳稔闻,克绍家世,□□进□□切(缺八字)(缺二十三字)积不治。
公曰:「葺蠹坏,缀断烂,虽督之,无益也」。
乃大裒工饬材,悉创新之。
朝廷方命公下诸郡督治,即上奏分给之六州,无苛扰之烦,而武备以饬。
诏以玺书褒宠。
公驭军虽严,纪律不可犯,独察其有□驭(缺八字)贫窭(缺五字)恻然为(缺十九字)降诸军,时其缓急假贷之,毋得取赢。
上从之。
于是富民不敢以重息要士卒矣,军中赖之。
兴为郡,介嘉陵大江,江纳东北谷二水。
绍熙二年秋七月,霖雨,江大溢,湍怒汹涌,合二谷水汇为一。
夜漏半,水注城中,民庐(缺八字)分遣史(缺三字)拯民,民(缺十九字)居之,水降,井邑尽坏,公为置场,聚材瓦,贱售以纾民,业定而受其偿,贫不能者裨之。
未几,而毕复旧观。
先是,公知水之终为民害也,作二堤西捍城,东捍武库。
堤成,复虑水势洄激下顺政,又躬溯其源委,筑长堤一百三十丈(缺八字)是□□□怒□而州(缺十九字)乎。
又民屋庐据山蚁聚,往往葺茅居之,易致火。
公始诱民易以陶瓦,又疏其衢巷之隘者,亦无火灾。
武兴之民家家有公像,饮食必祝焉。
公虽居无事,日为有事之备,每念高祖用蜀以成丰功,先主用之垂成辄败(缺四字),与不□之分也。
会有□□□备边急务(缺二十字)为言,诏公同结保明来上。
结去官,朝廷以命杨辅,而公条奏其事愈悉。
朝廷即日施行,令仓廪相望,糗粮备足,盖自公发之。
四年春,公感疾,上章丐祠甚力,至夏疾寖作,犹治事不少□。
疾革,无一言及家□。
六月□□薨于州□之(缺二十字)市。
讣闻,天子震悼,特赠少保,赙银绢各千、钱五百万。
薨之前一日,口授幕客草遗表,无非忧国爱君,备边养民,殄歼戎虏之策。
以曦武贵,累赠太师卫国公
公天资隽异,标望峻整,器度智谋,渊深岳峙,莫(缺八字)于□□□□而独(缺二十一字)之,其将校有以文学材术称者,皆屈己以接之,小官贱吏与之均礼。
平居酬应,端恪少怠。
虽席贵显、据重权,公事有檄他司者,必躬自裁定,著名细如芒,惟谨。
先王旧部曲拜于庭者,辄下避之;
及犯法,亦诛治无少贷(缺三十六字)
州兴利除(缺九字)省绝纠率,有古贤牧之行。
故其纪律精明,号令严肃,士有固志,人无怨心,足以宣国威灵,申守备禦者必言西师。
至于固守封陲,申戢寇警,西南万里鸡犬相闻,畀之(缺四十字)著□□德顺□气已慑。
朝廷既从和议,父子奉诏旋军,功沮垂成,识者为之深太息于斯也。
孝宗以英谋远虑图回斯世,未尝一日忘中原,故岁时遣□问,恩光(缺三十九字)自以事及王,亦以吴氏有子矣。
孝宗尝命郭升问事于王,王因奏:「臣第五子挺忠智可任」。
孝宗亦尝曰:「吴挺是朕千百人中亲选出者」。
则公之才可见矣。
属虏守盟,无以究公(缺四十字)诏之曰:「军政刬弊,备形奏陈,每叹究心,宿虑周□」。
又诏之曰:「总戎滋久,罄竭忠劳,师律整暇,军声甚振」。
又曰:「持己甚廉,治军有法」。
又曰:「莅政严明,临事不茍」。
至谓「自被选□,不负拔擢(缺四十一字)」。
间数千里,而祗惕勤劳,如在轩陛。
每入觐上所,孝宗必俾侍禁中,待之如家人;
及其去国,常问赉不绝。
公亦感励图报,职思其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是以孝宗(缺二十八字)者累月。
及归葬,过青泥坂,涂淖陷胫,公扶畀上下,肩足皆胝,路人瞻望欷歔。
娶李氏,右武大夫辉之女,令德淑行,为时阃范,封永嘉郡夫人,追赠卫国夫人,先公二十四年殁。
子五人:旴,朝奉郎、直秘阁(缺十六字),挥(缺六字)绯鱼袋、□知□州。
□已降旨为口今次。
晛,从义郎閤门祗候
晫,成忠郎
孙男一人,孙女一人。
臣既书其事,窃尝观诸周《诗》曰:「王命召虎,来旬来宣。
文武受命,召公维翰。
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美其子之克绍乃父也。
又尝观诸唐雅曰:「皇曰咨愬,□□父(缺十□字)山,维西平有子。
西平有子,惟我有臣」。
美其父之能有是子也。
呜呼!
中兴以来,元勋宿将,威□□风云而依日月,书竹帛而铭旗常者,前后相望。
若乃父子济美功业,一门如周《诗》、唐雅所云者,唯吴氏耳。
昔曦以父资侍公入觐,孝宗顾谓公曰:「卿子能鞍马乎(缺十四字)
敢不闲。
即召对便殿,命驰射禁廷。
上大喜,遂易武阶,拔寘环卫,自是久侍邃近,备承恩渥。
今又以材能智略受知天子,峻列严陛,光前文人。
三世四朝,提国兵柄,是□吴氏光显,亦维我国家(缺八字)(下缺多字)铭曰:
皇矣上帝,享宋之仁。
二百中天,其命维新。
天历所归,既作之君。
人谋咸赞,又生此臣。
如虎啸风,如龙滃云。
于赫厥宗,帝王有真。
明谋雄断,炎正载炘。
总揽文武,扫靖妖氛。
至于功业,父子一门。
再世保蜀,三世总军。
忠德茂盛,人莫能伦。
亦惟吴氏,独勋而勤。
武顺王,允武且洵。
瞻我皇灵,声震陇岷。
王克有嗣,忠勇不群。
济时艰难,父子奋身。
自虏背盟,渭上揉纷。
公独摧坚,六骑迭陈。
虏目黄帜,慑退缩逡。
我大破之,暴尸如棼。
虏愤且耻,拿兵燥瞋。
再攻德顺,进兵瓦亭。
列陈釿釿,霍然惊麇。
两兵交锋,始且及曛。
我又破之,缚酋斩獯。
巩州之围,以威束信。
飞符夜降,如火自焚。
一月三捷,见于褒纶。
孝宗受禅,以武济文。
眷公勋力,有礼有恩。
蠢蠢狂虏,意不克驯。
来窥东山,囊括而吞。
我又破之,喋血川沦。
虏失险要,志挫莫振。
大作战车,如辒如軘。
我用排木,铜铁韬幩。
犁彼轨涂,轻轶乱奔。
虏大惊骇,曰公如神。
我又破之,返无只轮。
虏卒震詟,和议乃申。
公时振旅,内外董屯。
太上皇,继御帝宸。
亦惟礼遇,锡向日勋。
公以忠义,父训所薰。
勇于为国,报时君亲。
扼兵以律,裕士于贫。
甘苦必同,糗给必均。
惟水之害,民壑是濒。
公独障之,挈之沈渊
惟岁之饥,民死相因。
公独全之,置之晏忻。
民之怀爱,士乐抚循。
有备无患,不忘宵晨。
宕昌马政,有骆有骃。
皂郊堡禦,有城有闉。
虽其兵械,铁石角筋。
其太除戎,螽午彪分。
高宗孝宗,赐见大昕。
太上皇,惟训之遵。
当其造朝,访问咨询。
公奏方略,有怀必伸。
宸翰之光,金玉之珍。
三官所赉,宠极缙绅。
致位左棘,福禄蓁蓁。
遽夺英武,孰问昊旻。
皇上践祚,慨思忠纯。
缅瞻仪型,流声垂芬。
繄公有子,王亦有孙。
方提禁旅,肃于阶轩。
公垂烈、世济父勋。
惟公障蜀,保绥厥民。
曰忠曰德,光于前人。
宣猷焯美,被之坚珉。
奎画昭回,光丽三辰。
锡以节惠,犹继彬。
公虽既往,英气懔存。
子孝而忠,武文孔赟。
吁兹铭词,镇彼西坤。
千万年,宋德沄沄。
盘山上方道宗大师遗行碑 唐 · 僧知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师讳道宗俗姓田
唐千牛将军宾庭之后。元和九秋。
师年弱冠。于燕庭金阁寺受戒。
礼志敬寺如琳为师。后至永泰大师所。
与师契合。谓师曰。
蓟门旧里田盘灵山。可搆净居。
师蒙指教。惊喜难名。
太和二年。届盘山峰顶。
多逢兽迹。莫面人踪。
境类虎溪。地蟠龙腹。
师止栖处所。如在四禅。
半斤。稻米数斗。
二年所食。一半犹存。
皎月银河。借为灯烛。
松风石溜。指作笙簧。
息烦焰于尘涂。莹戒珠于岩岫。
曾游绝岳。坠地无伤。
山现莲池。龙降香水。
猛虎每蹲于坐侧。巨蛇长绕于阶前。
一上云岭。两更岁华。
偶因樵采之夫。始见住持之迹。
初传乡里。渐达州邦。
千里风闻。四众云集。
方伯太尉相国清河张公仲武。遥瞻道德。
渴想音徽。专飞简章。
特有招辟。师以松萝誓节。
云水坚怀。三十九年。
不下栖隐。侍中清河张公允伸
大阐释风。远钦道行。
频驰清奉。累降尺书。
命建丰碑。以崇盛德。
于是沙门知宗撰文节度判官梁知至书石。
咸通七年暮春之月。师化缘时毕。
说偈整衣。悄然灵脱。
至咸通九年。茶毗于灵坛。
获舍利数千。塔于寺之东南隅
张孟复达州兵备副使 明 · 杨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西蜀行台持宪节,东川分阃寄儒缨。
云林晓日青羌浦,水国秋风白帝城
潭下蛟龙惊鼓角,门前鸟雀避干旌。
折冲樽俎烟尘静,始信荀卿善议兵。
达州程知郡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四、《嵩山集》卷二二
锡之山川,已惭分土;
送以礼乐,不待临轩。
方怀莫克胜任之忧,岂谓远烦飞书之贺。
某官深识吏道,见称士夫。
盖因三岁大计之时,遂守五相旧游之地。
顷颇闻当途之议,欲使见侧门之朝。
众相与言,不知而作者;
帝果有语,胡为乎来哉?
想置邮之初传,举提封而胥悦。
某方此休舍,劳于应酬。
傥肯顾于迂疏,愿更垂于戒告。
与程达州劄子(一)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二、《嵩山集》卷三八
日日望熊轼,尚未来,极怀向。
辱手示,欣省戒途有日,台候胜常。
贤从子欲参外选,一一如所谕。
某四日暂往视通济堰,往返只数日耳。
敢问双旌何时至郭下乎?
未间千万保啬,前膺表用。
与程达州劄子(二)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二、《嵩山集》卷三八
献岁已数日,伏惟阳和充庭,台候胜常。
未间更祈颐神益寿,进领挽输。
与程达州劄子(三)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二、《嵩山集》卷三八
元日不得贺庐下,又不能致区区之礼,特辱来告,深相赞颂,益增渐悚。
十驺并廪食具久矣,更听后旨也。
与程达州劄子(四)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二、《嵩山集》卷三八
遥想林庐清胜,无复暑气,伏惟台候超然。
未间更以顺令薄滋味为请,以俟增秩。
与程达州劄子(五)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二、《嵩山集》卷三八
某日惧为政不满邦人之望,不省亦有以相规否?
示喻程处约取荫自其本宗,不谓重劳台虑也。
秋凉能枉熊轼见顾乎?
送子嘉兄赴达州司户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七、《嵩山集》卷四七
古之吏也,惟其贤之贵;
今之吏也,不必其贤。
太上强伉,勇于犯,则人惮而忌,谓曰敢为;
其次色柔慢,工言辞,则亦以为才,爱而易亲;
其次凭权而负势,则虽不肖不敢弃;
最下乘招权者,顾金钱因得以市其上。
故凡曰吏云者,必如是然后足任也。
某自度不可为也。
故不乐为吏。
且不幸,生十年而北敌发难。
先君惟国之忧,不忍舍而去。
留佐东道,师败于宁陵,某不能从死,独与兄弟扶携而东。
方乱,市无车驷可假而奔,就有焉,贫不能得。
茕然其幼也,会天雨雪,足涂潦,不能胜,数步一仆,罢曳不能起,相持而恸,更掖之以进。
时又四方所徵兵集梁下者皆散归,剽道上,于是危。
得脱度淮,盖滨九死幸而存,至今常与兄弟言:「已不幸蚤孤,独兄弟在,其可须臾离也?
他日苟不死,当共弃人事,求山川胜绝处,买田筑室,岁时伏腊,斗酒自劳。
閒暇葛巾藜杖,上下山坂,徜徉焉,亦可以老矣。
使得官,则当仕他州,将不得集处如田亩间也」。
以是愈不欲为吏,又经乱来,尤不喜与人别。
每朋友去,亦悒悒作数日恶
今既仕离三四年,乃始得合。
其间或因缘檄召置旁郡,或转徙滋益远,则邈乎其归也,故初与兄弟约不仕。
然家储亡素者,欲弗仕不能也。
于是往即焉,涕泣以诀。
故吾兄子嘉今将往通州,为其郡户曹掾,或曰:「今之位乎上者,志乎功名者也」。
昔人言求田问舍,是陈元龙所讳,而刘先主亦谓斯人也,当卧之百尺楼下。
吾以不乐为吏之心,而从事于志乎功名者,难也。
不然,所谓志乎功名者,其待吏也,非其贤者也,不得以两人比。
吾虽有可以陪辅之者,然非如今之吏云者,其能听吾言?
宜吾之为吏不乐也。
不然,吾何敢然?
今也幸皆有禄,姑可衣缯饭糗,储其馀,他日归,买山焉以隐,庶乎曩志之卒有成也。
邛州墓志铭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嵩山集》卷五二
某昔仕涪州,所趋走州刺史程公之子仔衣大布,戴大帛之冠,手其书一编来见,曰:「哀不能言,执事其视诸书」。
仔去,某取其书读之,以为为善而志常遂者天也,或有不遂者,天所不逮也。
天则以文予人,而使之发扬焉。
仔之父仕至右朝议大夫,不克大显。
其葬也,于是乎有待乎文也。
某闻公之先,盖有讳仁霸者,州论其行义,使摄录事参军
有盗芦菔根,不自意所持刀伤主人,尉几幸赏,以为劫狱。
赇,强搒服之。
录事公咋谓盗:「汝冤,盍自言?
吾为汝直之」。
州竟杀盗。
盗后三十年,昼见请往与尉史对,对已则子孙其昌矣。
至公盖六世,果皆官达而寿,天于公之家抑厚矣,尚怼曰不大显。
第见世有愧于公者,而在高位,顾不求其传,孰能如公之家欤?
不必资于文以发扬也。
虽然,公且葬,不可不具著以告于后之人,知公实大显,又非止于其身,将其后皆然。
公讳敦书,字通叟,其先武昌人
唐广明中讳琦者,从僖宗,遂家于眉州
曾王父讳浚大中大夫,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其配宋氏,京兆郡
王父讳之邵大中大夫显谟阁待制,赠龙图阁直学士,累赠少师
其配史氏,蜀国夫人
父讳唐,宝文阁学士右正议大夫,赠特进
其配杨氏,通义郡夫人
许氏,同安郡夫人
勾氏,安康郡夫人
自其曾王父而来为仁厚,宝文公未尝以徒罪刑人,及公益宽大。
宣和二年,宝文公任为承务郎,始为资阳丞,盐井日征有程,主计者欲征倍程,檄公覈其实。
公曰:「是盈缩无常,今而盈可也,不幸而缩,吾不可奉上官害民」。
列其实,有司为正,民间大叫欢,以喜去。
金堂县税,愈益轻其征。
其初课不登,已而商贾争出其途,课大增。
将去,留其赢于库,不以著籍,曰姑以是备不登可也。
再为江原丞,率其民尽力于堰,仍为均水,约束民不复争。
张魏公宣抚川陕,陈公通判达州,寻遣奏事阙下。
吕丞相欲留为郎尚书省,公曰:「不可不返报」。
既归,州阙太守,兼行太守事。
女真逼安康,其帅王彦以其军来,公谕其民,民曰:「公不欺我」。
争出刍,其军亦喜曰:「微公如何」!
其军,有哗者吾不贷。
终其军去,无敢哗。
涪州,其民旧出地租为公使钱者悉除之。
普州,盐井废,所负不入,系狱者百馀家。
公论其课当除,卒为免其课九十九万一千馀斤,钱五万三千馀缗。
再至涪州,州之人喜且相语:「我公来矣」。
雅州,徼外蛮杀灵关民,提点刑狱司欲徵旁郡兵,公曰:「何至是」!
第召土丁集塞下,徼外蛮意慑不敢动,以无事。
邛州,栏江堰久废,公治之,民溉田增多,岁饷汉中诸军百万,实八十万。
前为守者常先一岁取民输以充赋,民力竭不能输,公上其状,且自劾。
未报,则戚戚以悲;
既闻有议复除,则喜,过于其民之得复除也。
其后卒除十万缗。
而公以乾道三年正月十六日卒,年六十七,民恨公不及见,叹息以泣。
公少渊静无竞,所至为政简便,盖自其家法而然。
其居家,于亲也孝,于兄弟也顺,于族也惠,于士也诚。
尝予之田以资其养,从女之孤者嫁之,内外属贫者赒之。
泸上有族,于杨夫人之丧助沐椁,见必泣。
公所居乡,其乡人爱之;
所居官,其邦人德之。
有子又能教之,以文学进士第
古之君子著于册书,为世所称道盖如此,公讵不大显也耶?
仔以公卒之年十一月壬申,葬于眉山县怀德乡公所卜龙渊之上。
黎恭人之圹,去宝文公墓三里。
公之孝益信也。
恭人左中奉大夫、直秘阁揆之女,生子男二人,俱,右承事郎、前泸州泸川县主簿,致仕卒。
仔,左承直郎,前邛州军事推官
孙男四人,以正、以发,将仕郎
以简、以一,未仕。
孙女五人,长适右迪功郎资州龙水县主簿孙直洵,馀未嫁。
铭曰:
世有施仁,孰识其报?
既炽既昌,于公有考。
公之初祖,慈惠且温。
冤则直之,天大其门。
迄公六世,仕者加多。
为帝守邦,旗纛弓戈。
登于光显,益故常。
实羡于仁,以笃不忘。
公之子孙,是效是似。
继今绵绵,刻示无止。
管领程达州乐语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嵩山集》卷二七
当年三老,盖相继之多贤;
出守一麾,今复还于故里。
考彼耆旧,未之前闻。
老史之在郊墟,终身隐约而不得仕;
大苏之游台阁,皓首怅望而莫克归。
是宜郡县以为荣,遂设钟鼓而相乐。
某官智略开济,才能敏强。
退而居乡,则为大家之贤长者;
出而分土,必作致君之显诸侯。
想行致于超迁,叹久安于閒散。
知郡每怀雅好,况预英游。
谓兹乡人长于伯兄,当先酌酒;
虽无币帛将其厚意,敢废吹笙?
敬卜良辰,难辞径醉。
通判更深永叹,伫庆特招。
虽甚喜惠然而肯来,获同谈宴;
恐无由继此而得见,亟上要津。
某等蚤生乐郊,喜见高会。
明珠之照双璧,不减前辈之风;
新炊而举十觞,愿尽主人之意。
辄陈累句,聊助清欢。
口号:
熊轼传闻昨去州,邦人遮道不能留。
归寻巷陌三老宅,永配声名五相楼。
可惜久居巴峡远,不来相伴习池游。
三春桃李今开尽,绿叶成阴水自流。
巴賨旅寓寄朝中从叔888年 唐末 · 郑谷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渠县
惊秋思浩然,信美向巴天。
独倚临江树,初闻落日蝉。
哀荣悲往事,漂泊念多年。
未便甘休去,吾宗尽见怜。
通川客舍888年 唐末 · 郑谷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引用典故:越客吟
奔走失前计,淹留非本心。
已难消永夜,况复听秋霖。
渐解巴儿语,谁怜客吟
黄花徒满手,白发不胜簪。
户部李郎中与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江寺偶作寄献888年 唐末 · 郑谷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渠县
引用典故:二龙
退居潇洒寄禅关,高挂朝簪净室间。
孤岛虽(一作暂)留双鹤歇,五云争放二龙闲。
轻舟共泛花边水,野屐同登竹外山。
仙署金闺虚位久,夜清应梦近天颜。
邻山县道上1172年1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
微雨晴时出驿门,乱莺啼处过江村。
挽花醉袖沾馀馥,迎日征鞍借小温。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园万里欲招魂。
鬓毛无色心犹壮,藉草悲歌对酒尊。
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 晋 · 李阐
 出处:全晋文
君讳含,字弘都琅邪临沂人
春秋以降,战国以前,贤智比肩,备于载策,昭穆次序,上至颜烛。
汉末丧乱,旧谱沦亡,自青州使君以上,不复详具。
祖钦,给事贞侯,父默,汝阴太守,学素相承,有声邦党。
君幼禀贞粹,长而好古,睦亲之誉,发于羁贯,每读书,见孝友通灵之事,辄悽然改容,以为人神相与,何远之有,但患人心浇伪,自绝于神耳,苟能无以伪杂贞,神其舍诸?
修已立诚,尽欢就养,训行闺门,义达州里,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履之嫌,终始不蹈。
兄畿,患亡更生,君弃绝人事,蓬首屏气,以就唅养者,十有三年,次(阙)繁钦孙老而失明,合药须髯蛇胆,有青衣童子持裹授君,出户化成青鸟飞去。
本州辟不就,镇东琅邪王参军事,过江累迁东阁祭酒朝议谓君,正性端素,学行通深,有命太子中庶子,转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封回车县侯,转侍中吴郡太守,事停还,除侍中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光禄勋,以年逊位,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特赐床帐被褥,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冯怀欲为王导降礼,君不从,曰,王公虽重,故是吾家阿龙。
君是王亲丈人,故呼王小字。
王处明君之外弟,为子允之求君女婚,桓温君夫人从甥也,求君小女婚,君并不许,曰,吾与茂伦江上相得,言及知旧,抆泪叙情。
茂伦曰,唯当结一婚姻耳。
吾岂忘此言?
温负气好名,若其大成,倾危之道,若其(阙)败也,罪及姻党,尔家书生为门,世无富贵,终不为汝树祸。
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阙)
婚嫁不须贪世位家。
时议者以君审裁,将以应军司之选。
君遽告蔡谟曰,非此轻弱所宜尸忝。
羯逆方炽,当保国养民,以俟事会。
想爱人以礼,宜寝此言。
主相闻之,卒不授督统之任,秉君此言,终不唱讨贼之计,在朝正立,不昵权豪,及致仕退居,长子髦解职视膳,中子谦躬率田桑,中外莫不取给,阖门静轨廿馀年,九十三薨,遗命素棺薄敛,吉凶官饰,一无施列,天子嗟悼,诏赐墓田,谥曰靖侯,礼也,停柩在殡,邻家失火,三子抱柩号惶,分同灰烬,焱焰垂及,欻然顿灭。
论曰君平生素行,既感达幽灵,终殡在堂,又获福异,岂神祇保祐,以显淳德乎!
阐托姻颜氏,颇识旧闻,与君二子髦约采集言行,而著此传(《景定建康志》)
王宗卿母夫人袁氏墓志铭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五、《洺水集》卷一四
诗人之称贤母多矣,而未有若鲁人颂僖公之母者,既祝之昌炽,又祝之眉寿,形之诗歌,传之万世。
信矣乎!
僖公为春秋之贤君,成风为当时之贤母也。
若夫人者,真足以匹休俪美于千载之上也与!
夫人有贤子,由宗卿守嘉郡,郡人宝文阁学士叶公适作为《答春诗》,凡百馀言,极言贤守之政与夫慈母之德。
邦人诵之,四方之人传之。
非是母孰生是子,非是子孰慰是母?
人生若是,可以为荣矣,顾不足以上侪《鲁颂》之懿轨哉!
夫人姓袁氏,名妙觉字亡碍新昌人
朝奉郎王君思文今七十七年矣。
初,宗卿棘丞,安车入京,径于剡。
岁方侵,饿者盈道,夫人谕宗卿曰:「邑当赈恤,畏不敢言耳,两邑生灵之命,甚于倒垂,尔可不告之邪」!
宗卿亟以状达州庾司,得万缗济之,夫人停桡钱清,报下乃行。
比就养永嘉也,每闻平反,喜见词色。
适民庐有燎者,夫人炷香露祷,风亟反而熄矣,非精微一念之所彻邪?
嘉定辛巳之岁,皇帝受元符玉玺,宗卿遣其弟梦锡持表来贺,朝廷官之初品,拜命而归,组绶联翩,䌽戏堂下。
夫人曰:「异恩也,平生无遗恨矣」。
生于绍兴辛亥,终于嘉定壬午,年九十二,累恩太安人
子梦庚、梦良,蚤卒;
梦龙,朝奉大夫、直秘阁主管建康府崇禧观;
梦锡迪功郎处州丽水县主簿
进士史必端。
孙节初、泰初将仕郎,巽初、履初、益初、谦初、丰初、鼎初、艮初。
孙女六人。
夫人奉慈氏教,务为送往之具。
及期也却味与药,盥手而逝,非得出世法者邪?
呜呼!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秀质分于天和,善行熏于世习。
晋唐之间,生于谢氏者多词藻,出于郭氏者率骄华,习使然也。
王为名族,代有显人,而朝奉君犹欲大其门,夫人寔能成之。
课诸子诵书,率至夜分,属诸子以师,必于正士。
宗卿竟由进士起家,以直节清名历御史府宗正卿、直中秘书,为良二千石
盖夫人生长诗书之族,其渐源深矣。
呜呼,棣华河鲤,固必原其所自邪!
铭曰:
长潭世累何其厚,良人阅岁七十九,过十而三尤其久。
大儿赤韨凝霜旧,小儿翠蓝新赐绶,妇饔孙卮千钟酒,缙绅欣艳未始有。
早事姑章縰绅漱,晚采涧湘绿釜。
平反一念天方牖,曰孝曰仁宜其祐。
海上鳌峰造天秀,千岁乘鸾祔其右。
锦轴金花来暮昼,如云昌厥后。
翊卫大夫忠州观察使神武左副军统制西京路招抚使襄阳府邓随郢州镇抚使兼知襄阳府李横利州观察使河南府汝郑州镇抚使兼知河南府翟琮武功大夫吉州观察使河南府汝郑镇抚使董先武节大夫贵州刺史閤门宣赞舍人虢陕州镇抚使董震亲卫大夫安州观察使唐州信阳军镇抚使蔡州牛皋武功大夫吉州团练使汝州彭󰝈武义大夫閤门宣赞舍人邓州南阳县界巡绰盗贼牛宝修武郎閤门祗候河阳安抚使王伟武经大夫达州刺史知信阳军赵起武功郎閤门宣赞舍人唐州全武翼郎閤门宣赞舍人邓州南阳县把隘官朱力成抚谕敕书五月六日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七、《北海集》卷一六
李横等:朕淹汩南邦,顾瞻中国。
神都旧宅,犹闻戎马之依凭;
赤子遗民,特困敌人之驱迫。
天终助顺,人果怀归。
肆时镇守之臣,迭效忠勤之绩。
每嘉汝志,实动予衷。
维乱既极以趋安,且恶已盈而将败。
赖汝豪杰,成此功名。
仗大义以连行,要倚辅车之势;
肩一心而戮力,当如手足之亲。
各务协和,更相勉励。
期大复祖宗之宇,以并书社稷之勋。
姑捐尔私,共济国事。
故兹抚谕,想宜知悉。
夏热,汝比好否?
遣书,指不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