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古挚墓铭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1154年12月 宋 · 王灼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七、《永乐大典》卷一○八八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君讳挚,字通老古公亶父后,世为济州钜野人
朝奉郎、知峡州夷陵县尧卿之子,朝请大夫致仕冕之孙,赠朝请郎仲信之曾孙。
君少孤,政和初算学登第,授承信郎,调龙州清水县
麻仓金窟发,主者私献,祈勿举,君比退,以实闻。
关中乱,大盗史彬河池窥蜀,部刺史檄君筑山塞作保聚计。
王𤫉驻兵兴元君度必梗于𤫉,徒扰邑民无益也,力陈不可,坐慢令对移监本州市易务
邑父老诉请还任,从之。
官满,又借留三年。
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罢去,为邛州火井县
弓兵统制刘锜集诸尉习射,君挟一矢发中的。
成都府兵马都监,建言创药局惠民,至今不废。
石泉军沙知寨、监嘉州洪雅县酒税、成都九县巡检、邛雅州都巡检、邛之思安兵马都监,皆有称。
四川宣抚使郑公刚中干办官,郑去,奏为成都府等路第三正将
四川制置使李公璆奏知威州,未赴也。
初有旨,罢行僧道度牒,宣抚帑籍中馀在数百,郑靳之,作曩案牍付君变易,充边费。
御史劾郑诸过,诏江州起狱,君牵连就逮,狱具,夺修武、从义、秉义郎三官,勒停特除名。
绍兴二十四年九月戊辰卒,官叙秉义郎
娶张氏,职方员外郎器之女。
男曰邦材,承信郎合州广安军同巡检
曰邦宁,习进士举
女适承信郎、监普州商税务赵师圣
孙男各一人。
十二月丙子,葬于遂宁府小溪县成乡慈观山东岗。
君健敏解事,和易多可,以故势人每荐用,而所至宾客充凑。
尝董修成都谯门,掘出片石,款刻云:「五五二十五,五五复重数。
与君相见时,更待二十五」。
君曰:「吾既半百,岂寿当尔耶」?
至是乃信。
铭曰:
孕气之初,数随与俱。
寿过老传,先示厥符。
孰荣孰枯,孰避孰趋?
君其置恨,归此泉区。
通奉大夫宝文阁待制潼川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提举潼川府渠州怀安广安军马巡检盗贼公事延陵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吴总依前官特授尚书工部侍郎实封如故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五、《后乐集》卷二
朕规恢远业,遴简从臣,肆畴勋阀之贤,茂著师垣之绩。
兹峻跻于起部,爰申锡于赞书
具官某识造几微,才兼文武。
际风云之会,入陪鸳鹭之行。
逮历试于节麾,亦备宣于劳效。
眷而诸父,首佐中兴,力控捍于西邮,志殄亡于北敌。
保百年梁益之险,皆一门兄弟之功。
嘉乃后昆,克济世美
惟其有而是似,朕亦念之不忘。
矧吾延阁之华联,久缀内朝之近侍,趣加驲召,俾正橐班。
器械咸精其能,方饬修于戎备;
谋猷入告于后,其务罄于忠规。
可。
降授敷文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潼川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提举潼川府渠州怀安广安军马巡检盗贼公事小溪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杨辅依前官特授知成都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成都府路兵马都钤辖兼本路安抚使封如故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五、《后乐集》卷二
朕总揽群才,注怀旧德,当馈而为之太息,侧席以迟其来归。
惟北顾之未宁,念西邮之尤急。
任方面者专于控御,既属我枢机之臣;
护根本者要在抚绥,宜咨于笔橐之望。
并加隆委,靡限彝章。
具官某端厚足以镇浮,刚方足以立懦,恬澹无欲,素高难进易退之风;
从容有常,可谓特立独行之士。
入从则忠言劘上,出藩则专利及人。
岿然故国之灵光,独殿当今之诸老。
虽朕渴闻于辰告,顾时方重于坤维,勿烦制阃之劳,特领牧民之寄。
东西惟命,足宽旰食之忧;
富贵何心,岂羡昼游之乐。
利害熟则罢行甚易,威信著则设施不劳。
少须最绩之闻,嗣对延登之宠。
可。
资政殿学士通奉大夫兴化军府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使利州东路安抚使马步都总管蜀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费士寅依前官特授知潼川军府兼管内劝农使提举潼川府渠州怀安军广安军马巡检盗贼公事封食实封如故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五、《后乐集》卷二
良翰以筹边,允藉弼谐之望;
择奥区而易镇,式隆体貌之恩。
密联乡部之荣,均号坤维之重。
载嘉旧德,用畅明纶。
具官某雅量镇浮,通才周变。
渊乎似道,器涵金玉之纯;
立不易方,材挺栋梁之任。
自翱翔于禁路,遂晋躐于政涂。
夙夜竭节以尽公,协赞万几之务;
帷幄运筹而决胜,坐折千里之冲。
久殚王室之勤,旋曳汉中之组。
甫临阃制,坐息边萌。
爰奖殊庸,就更钜屏。
西秦之险隘,屹若长城;
抚东梓之沃饶,恢然馀刃。
昭予注想,为尔相攸,暂烦卧护之行,亟奏偃藩之最。
噫,高屋建瓴水之势,朕方务于外攘;
庶民臻田里之安,尔尚修于内治。
眷惟哲辅,奚徯训词。
可。
无为长老月公塔铭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澹斋集》卷一六
临济之传至五祖演公,如河出昆崙,放乎中国,沃日荡空,其浸益大。
有大弟子曰圆悟勤,道愈光显,能师天人。
其所證可,皆龙象杰特,若佛性泰、大慧杲,固已焯焯表著,而平日执巾盂、操杖锡,旦暮乎其侧,微言密旨,得于耳目之所染濡,去而闻于时者尚多有之。
今无为山无为禅院主持僧道月者,盖其一也。
坐昭觉道场,自卿公穹严无不折势貌尊事,而衲子得一容足地,略觇颜色,亦自谓祇林鹫峰,亲授记莂。
师是时已为其侍者,则亦固可见矣。
甘氏,汉州德阳人
,老书生,终右修职郎广安军录事参军
少有奇志,乐空寂,不喜服儒衣。
年十三,依县之东山龙居院僧自乐祝发。
既授具戒,往见正法明,咨决大事,明器之,与语未契。
圆悟归自东吴,遂往从焉。
其始至也,自以未越户限,已豁然省,圆悟印之,自是以心法相付。
未几,圆悟即世,卷包南下,尽行诸方,遇名德老衲,皆刮眦相视,曰:「是法窟中来龙种凤雏也」。
不自厌,更从其掊击,而其豁然者,卒无以异也。
久之西还,挂锡昭觉。
太师萧公振命主保福,地杂贾区烦秽中,居之如在山林。
越五年,谢去,再住长松,未阅朔,会有无为之招。
无为为刹望西南,人争得之,席一夕虚,凡青赤之服者辄涎流波道,独以太王公刚中迫出之。
予时尉灵泉,得檄日一再,皆督予礼遣之者。
时师方领徒丐食旁县,故逗留不乐去。
山中之逆者至,彷徨近境,弥旬无所归。
予譬晓谆数,乃强行。
居七年而寺赫然其最,巨丽瑰壮,若客阁、阿罗汉阁尤雄一山。
师则曰:「彼岂我事哉!
使吾师慧命不断如系,吾当任斯责,彼岂吾事哉」!
乾道三年春得脾疾,七月六日忽索笔书四句偈,端坐而化,寿六十五,腊四十七。
荼毗得舍利数十,分其骨一葬冠鳌山下,一葬龙居之受业院。
度弟子法然等凡十六人。
儒家子,喜读书,有侠气,遇急难勇往不顾,党类道未振,孳孳掖起之。
间出一二偈章,清圆可爱。
大丞相国张公数贻书奖叹,且常祝其为山中留也。
性刚不可屈,在保福时,有连墙拓其巢,几侵寺之半,人谓是额额不可与校,毅然升堂,鸣鼓数之即去。
茶使许公尹摄府事,闻之,亟追还,归以地,而谪侵者。
后数年,邑之吏假牛车于寺,寺厌苦却之,吏恚笞主寺僧,曰:「彼何罪?
逐我可哉」!
遂径去,不复返,帅王公愈高之,故长松、无为皆公特招。
住山有方略,而禁戒严峭,人心服之。
丈室所须,皆取诸褚中,一钱不以累常住。
夜漏尽三鼓犹履声跫然,燎香行道未休,故其徒相视亦不敢惰以嬉。
自号栗蓬庵主,盖志其所得云。
予于里人,丁丑秋始识之于保福,倾盖相契,往往语以佛法大意。
有贵公解《金刚经》,尝举而问之,笑曰:「是钳锤不妙,吾恐使人之不能脱然也」。
予始试吏,年壮褊心,遇触辄不堪。
曰:「子有朗彻灵明者,待之有馀矣」。
予每愧叹其言。
既葬,法然行五百里,持甘君镇所次状来请铭曰:「师之遗意」。
予不敢辞,因按状并以所亲闻见者足之,而为之铭。
铭曰:
阇黎三昧何者是,栗棘全吞不遗滓。
堂堂大用谁抵当,水为逆流山卓峙。
住山非住去非去,老木十围蜩甲蜕。
魔强法羸臂相紾,翳途冲冲颡应泚。
转陶家轮幻佛界,有妙庄严尚其细。
不知其人视其演公之孙勤之子。
宋故扬武翊运功臣太师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一、《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
建炎三年冬,金人合诸种数万骑,绝淮溯江,鼓行而南,如践无人之境。
一时将吏望风逃散,窜伏草莽閒,无一人敢婴其锋者。
当是时,太师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咸安王韩公,以两浙西路制置使提孤军驻扬子焦山,募海舶百馀艘,具糗粮,治器械,进泊金山下。
连舻相衔为圜阵,东向邀其归路。
植一帜,书姓名表其上。
金人望见,大笑曰:「此吾机上肉耳」。
平旦,拥千舟噪而前。
先是,公命工锻铁相联为长绠,贯一大钩,遍授诸军之伉健彊有力者。
比合战,分蛮舶为两道出其背,每缒一缏,则曳一舟而入。
大酋立万马江上,锐为救,孰视躁扰,莫能进一步。
曾不逾时,掩获数百舟几尽,遂大败,闭壁不敢复出。
已乃并治城西南隅,凿一大渠,亘三千里,欲潜师度建康,而地势高仰,潮不应。
一日,乘南风,纵火千馀筏抗吾师,破巨浪,冒百死趋瓜洲渡
公曰:「穷寇勿追」。
纵使去,于是录俘囚,束之,沈江中,金帛尽分麾下;
赆遣吾人之被系执者,书妇女州里姓氏,揭诸道,以访其家。
然后献捷行在所
是后,两淮交兵,伏尸流血,千有馀里,而虏人卒不能饮一马于江者,繄公扬子一战之捷也。
公讳世忠字良臣绥德人
年十八,始隶延安府兵籍。
剽悍过绝人,不用鞭辔,骑生马驹,挽彊驰射,勇冠军中。
家贫无生产业,嗜酒豪纵,不治绳检,间从人贳贷,累券千数。
遇出战,则跃一马先登,捕首虏驰还,得金币偿之,率以为常。
尝从统制官党万战银州,方解鞍顿舍,而贼骑出间道,直捣其营,万狂顾不知所为。
公袒裼持一戈,率其徒战却之。
万兵来援,殿而还。
又尝遥见一酋,金甲朱旗,护兵,意得甚,公驰一骑刺杀之。
后谍知为贵将驸马郎君兀謻者。
大帅张深表其功状上之朝,而宣抚使童贯怒不先己,黜其功不录。
宣和初,妖人方腊起青溪,不旬朝,众数万,破衢、婺、杭、睦、歙五州,江淮大震。
徽宗诏诸将发兵捕诛,时公隶统制官王禀
行次浙河,别将王渊驻兵在焉。
公扣马而进曰:「公领骑兵,而战非其地,奈何」?
矍然问曰:「汝为谁」?
答曰:「韩世忠也」。
善其言,移屯据便地。
翌日,纵骑搏贼,公率所部突其旁,贼惊奔,追杀无噍类。
喜甚,饮公酒,悉举饮器授之。
会禀卒,遂从不去。
方腊授首,例补承节郎
河朔山东群盗蜂起,大者攻犯城邑,小者延蔓岩谷,多者万计,少者千百为聚。
魏博则有杨天王之流,青、徐、沂、密如高托山等,至不可胜数。
公方从王渊招捕于两河之间,而捉杀制置使梁方平又请公自副,除山东之盗,公皆次第讨平之。
以功,累迁武节大夫
靖康末,金人围太原枢密使会诸道兵赴援,而张师正统胜捷一军,号精锐
尚书李弥大素不知兵,欲诛一二裨佐,立威以彊军政。
太原不守,师正遁归,弥大斩以徇众。
反侧汹汹,又不时抚定。
一夕溃去,所过焚掠,官军莫能抗。
圣皇帝诏公讨捕,公晨夜兼驰至宿迁,单骑扣其营,大言曰:「我辈山西良家子,好勇尚气,岂肯作贼?
此李公缪妄,使若等求活于草閒耳」。
众素伏公勇,相视慨然,投戈免胄,请从公自归。
公杖马箠护之而还。
渊圣召见嘉奖,面赐袍带,正受单州团练使
今天子以兵马大元帅驻军济州,群臣劝进,公偕诸将陪扈至南京
上即位,进嘉州防禦使御营平寇将军
再幸维扬,又负櫜鞬以从。
建炎二年统制官苗傅、刘正彦扈隆祐太后驻跸临安府
明年春,乘舆亦自维扬至。
、正彦辄起异图,拥众伏阙,杀枢密大臣,与中军统制吴湛通为囊橐,裒凶聚慝,视君父无如也。
于是观文殿大学士特进张公浚,以礼部侍郎御营参赞军事檄召诸将除君侧之恶。
公时以所统军承宣使,自淮阳海道来,舟次平江境上,檄书适至,公读之,怒发冲冠,椎床大呼,雪涕誓师,共除凶逆。
人人感厉,争先请行,遂偕丞相张公、故太师张公俊、故少保吕颐浩,合兵倍道而进。
苗傅弟翊伏赤心军伺击于临平山下,公曰:「乳臭儿敢尔耶」!
一战驱之,直抵北关,而、正彦已拔栅宵遁矣。
越日,公入见曰:「主辱臣死,臣誓不与之俱生,请缚二凶以快中外之愤」。
上壮其言,酌巨觥劳遣。
公即日就道,至建州浦城追及之。
等阵而待,正彦突一骑拒战,其锋剽甚。
公手格正彦,禽之,吏士欢奋,亦就缚,卒槛二凶以献如言。
上亲御翰墨,书「忠勇」二大字赐公,制除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两镇节度使
四年,金山捷书至,除检校少师,改武威感德军节度使。
制曰:「兵要害,邀击其归,大振军声,杀伤过当。
犬羊震叠,知国有人」。
至今天下诵之。
金人退舍,群盗尚猖獗如故时,范汝为据建州曹成、马友、李横众数万,转掠湖南北,而刘忠者,冠白毡笠自表,最彊盛。
上面命公副参知政事孟公庾福建江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
公次建安城而阵,汝为虽不敢出一甲,而婴城固守,弥月不下。
公周视城堞,一日,伺其怠,梯而上,将士随之,尽夷其党,而建州平。
遂卷甲循江西路入湖南
公语其下曰:「成等乌合无斗志,非汝为比。
迫之则并力,玩之则生奸,一谕以招抚,一戒以剿除,俾自择已」。
后其徒更相猜贰,倒戈相诛,或畔散,或伏降。
惟白毡笠者,负山阻水,旅拒自如,欲老我师。
公曰:「忠作贼耳,欲何待」?
一夕,部勒诸军,分数道并进,忠大穷,驰小舟跳出。
有顷,徒中持忠首至,湖道亦平。
旋师建康,是岁建炎四年也。
淮南东路宣抚使
宣和末,金人犯京师,议者皆谓:彊胡不量彼己,昧死一来,忽见天子宫阙、苑囿、城池之大,愗愗然莫相知,而五路之师日至,间其疑惧,压以重兵,而与之讲,庶几景德澶渊之盟,足以为德。
无何,劫寨一跌,始有轻视中原之意。
积五六年,举国大入,超邑越都,通行无所累。
南至潭湘,东暨吴粤,皆罹其毒。
诸将按兵坐视莫与校,惟公自负其能,独与虏角,何其壮也!
北方之俗善骑,壮士健马被铁衣数重,上下山阪如飞,矢刃不能伤,故常以骑兵取胜。
公在建康,蒐东南恶少年敢死士为一军,教以击刺战射之法,号「背嵬军」,如古羽林、佽飞、射声、越骑之俦,履锋镝,蹈水火,无不一当百。
于是胡马牧淮楚间,公至天长之大仪,与之遇。
虏酋孛堇挞也拥铁骑奔突而前,背嵬者人持一长柄巨斧,堵而进,上揕其胸,下捎其马足,百遇百克,人马俱毙。
又自出新意,创「剋敌弓」,斗力雄劲,可洞犀象,七札,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虏大震骇,若有鬼神。
捕获千人长、万人长,铠甲器械甚众。
又转战至高邮,卒擒挞也等,具舟载俘获献之朝。
至是,胡人一再败衄,稍知沮畏,虽时时小入盗边,无复跳梁不制之患矣。
少师、横海武宁武安军镇节度使
公生长兵閒,习知戎事,而天资拳勇,未尝以一毫挫于人;
临机制胜,一出于意造,故能以少击众。
刘豫聚兵泗上,公戍山阳与之对垒,屡战破之。
尝乘胜逐北,踰淮泗并符离,径淮阳宿迁
亟召北军四面而至,围之数重。
公按甲不动,俄麾其众曰:「视吾马首所乡」。
奋戈一跃,已溃围而出,不遗一镞,按辔而旋。
公曰:「虏易与耳」。
益治兵赴利,进攻淮扬。
虏酋挞里孛堇者,骁勇盖众,独出跳战,不胜而逃。
马太师亦号勇将,欲乘两虎相毙之势,奋迅而出,亦重伤败去。
退而太息曰:「名不虚得矣」。
师旋,斩捕首虏过当,封英国公
会虏主遣完颜乌陵孛堇来聘,请以太上皇梓宫、皇太后銮驾来归,除前事,复故约,上曰:「诚如书,吾能忍诟以从」。
使驲五反,岁行两周,而和戎之议定,两地宴然解兵彻警。
公自山阳造朝,拜枢密使,貂冠赤舄,入侍帷幄,极人臣之道。
阅数月,思避时柄,上书解机务,不许。
章累上,且曰:「臣蒙国厚恩,誓捐躯战场,效一死以报。
今以非材承辅枢极,进陪国论,实怀危溢之惧。
所冀天慈,俾解将相之官,以祠官奉朝请
日望清光,不胜区区至愿」。
上不能夺,加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咸安郡王,恩礼褒崇,度越前比。
公受命已,杜门谢客,绝口不论兵。
时跨一驴,从二三童奴负几杖,操酒壶,为西湖山水之游,解衣藉草,命酒独酌,兴尽而返。
平时将佐部曲,皆莫见其面。
以二十一年八月四日薨于私第之正寝,享年六十三。
方公被疾,上饬太医驰视,问劳之使相属于道。
疾益侵,始用公请,册拜太师致仕。
讣闻,不视朝,赗赙加等,遣中贵人护丧事,赠通义郡,官其亲属九人。
呜呼!
靖康建炎,戎狄内讧,天下多故,公起行间,忠愤感发,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建阳之役,手擒二叛;
金山之战,酋渠奔命,仅以身免。
然后驱攘群盗,四封之内埽荡无馀。
方是时也,诸宿将便屯江左,公独留戍山阳
孤垒块然,旁无蚍蜉蚁子之援;
蔽遮江淮,屹然如金城汤池之固。
中兴之烈,公为第一。
主上英武,所以驾驭诸将,虽隆名显号,极其尊荣,而干戈鈇钺,亦未尝有所私贷,故岳飞、范琼辈皆以跋扈赐死。
惟公进而许国,杖一剑戡除大憝,为社稷之臣;
退释兵柄,以功名富贵始终。
官一品,为公师,持三镇戎节,累封大国,进爵称王,赐号「扬武翊运功臣」,食邑一万三千七百户,实封五千九百户
泽流子孙,书勋竹帛,追配前哲,可谓贤也已!
曾祖则,赠太师国公
祖广,赠太师国公
考庆,赠太师国公
元配秦国夫人梁氏,今配魏国夫人氏。
四男子:彦直左朝请大夫、行光禄寺丞,兼权尚书屯田员外郎
彦朴,右奉议郎直显谟阁
彦质,右奉议郎直徽猷阁
彦古,右通直郎直徽猷阁、充两浙西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八女:右朝散郎通判饶州曹沾,左迪功郎、充广安军教授冯用休,左迪功郎、充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万修左迪功郎、新授福州怀安县主簿刘苢,左迪功郎、新授婺州东阳县尉胡南逢右承事郎、充秘阁修撰张子仁,其婿也;
二人奉道为黄冠。
孙男四人:梃,右宣议郎、直秘阁
杕,右宣议郎、直秘阁
格,右承事郎
栩,右承奉郎
公御军严而有恩,纪律修明,不以赏罚佐喜怒;
藜羹糗饭与众均,士以故乐为用;
摧锋陷坚,百战不殆,威名凛然,天下想见其风采。
太母行殿归次国门,将相大臣班迎道上,太母坐帷中,顾左右曰:「韩某孰是?
虏中皆知其名」。
既而嘉叹久之。
间遇朝谒,传呼道涂,老幼夹路,倚舂释担,聚观太息。
上所赐诏皆亲札,云章宝墨,奎壁之光粲然,集而录之,为若干卷,锦囊玉轴,子孙世守之,为希代之宝。
公病且革,故时将吏问疾卧内,公曰:「某历事三朝,大小百馀战,冒白刃,中流矢,未尝退衄,瘢疻尚存」。
发衣视之,举体皆是。
「赖天之灵,得全首领卧家箦而没,诸君尚哀其死耶」?
彦直等以其年十月庚午,举公之柩,合祔于平江府吴县胥台灵岩山秦国夫人之墓。
于是寺丞过余请铭。
某曰:「太师咸安,中兴名将,盍奏乞本朝有名位、能文章名公卿大夫功德者为之辞,以诏后世?
以罪斥,辞不敢」。
距今七年,韩氏书谒无虚月,请益坚。
会余蒙恩除罪籍,遂不辞,乃即平日所见,志其大者,而系以铭。
铭曰:
炎正中否,有来天骄。
牂羊之首,坟犬为妖。
万骑控弦,鼓行而至。
诸将按兵,拱手坐视。
暨暨韩公山西
赤心许国,谊不营躬。
群枭噪欢,伏阙称乱。
奋梃一呼,奉头鼠窜。
手格二叛,槛载而归。
磔之东市,封为鲸鲵。
胡马饮江,千艘北渡。
公挺一身,塞其归路。
犬羊胆落,江水为丹。
电埽霆驱,威憺八蛮。
移屯楚甸,坐镇千里。
长城隐然,彊寇气死。
释兵十万,归居庙堂。
玉带金鱼,异姓之王。
麒麟图象,中兴第一。
巍巍堂堂,莫与公匹。
国恩粗报,哿矣归休。
奉身而退,以老菟裘
大雅君子,明哲是保。
一马二童,担夫争道。
乌乎逝矣,生虽有终。
与宋亡极,惟公之功。
阖阊之西,灵山之麓,有坟岿然,过者必肃。
广惠仓 南宋 · 廖唐英
 押阳韵
屡丰多黍稌,先备富仓箱。
岂但三年蓄,优为万室藏。
君恩何以报,努力事耕桑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六五《潼州府路·广安军》。《舆地纪胜》:本军有广惠仓,贮米三万石。知军廖唐英创三十敖,作诗三十字以记之。)
广安朱义从为渝上霜台之客母夫人年八十馀极其孝养一日有三白鹭翔集中庭不去义从作翔鹭亭识其事缙云子为赋此诗 南宋 · 冯时行
 押词韵第三部
振振鹭,鹭于飞。
白华遗音咏洁白,故此翔鹭呈鲜仪。
萱堂八十癯仙姿,无心更出风絮词。
夜入佛观灯耿耿,晨翻贝叶多发丝。
郎君风标晋人上,芙蕖照映清涟漪。
晨昏定省履声细,鹭兮飞跃随彩衣。
吾闻击石百兽舞,又闻上世巢可窥。
余生眼明见异事,感今怀昔为此诗。
王提刑(二)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七、《嵩山集》卷三○
某闻之左蜀郡县,循习不振久矣。
今得玉节临之,几于旷然大变其俗。
由是广安得去向来大有槩量之害,民受赐多矣,安得此赐均之天下乎?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八十四 南宋 · 释绍昙
 押词韵第四部
飘蓬四十馀年,梦绕晶然山路。
才见广安军人,便忆破庵师祖。
摵破碎沙盆,打动虾蟆鼓。
惊落蛟龙虎兕威,知音不在频频举(谢龙首座相访,天童来)
制置侍郎阁学台座俯从乡论营求胜地改建贡闱严严翼翼实称朝廷所以宾兴贤能之意父老观者莫不称叹今工已告成命客饮之正获与焉谨赋诗三章以纪盛事词鄙意拙亦各言志傥蒙采察曷胜荣幸 其二 南宋 · 度正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殿角西头辟礼闱,峥嵘栋宇更巍巍。
碧鸡金马连环绕,云顶峨眉耸翠围。
(自注:阆州。)(自注:成都。)(自注:潼川眉州。)(自注:广安。)应并驾,龙(自注:昌期。)(自注:察。)(自注:侍讲。)(自注:曩三。)亦横飞(自注:四公皆隐士。)
东都行复充乡赋,却望秦关入帝畿。
方等寺经藏记 五代 · 沈彬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始画八卦。
造书契。
由是文籍生焉。
而以三坟五典载其前。
以鸟官云纪纪其后。
周文王于羑里而演易。
孔宣父于东鲁以删诗。
以明古今国家之所为。
显君臣父子之所作。
由是吾道逐世而盛。
斯文得口而行。
则四夷慕中夏礼教而来。
圣典缘中土敬信而到。
始则周昭王知佛生于中国。
后则汉明帝梦佛见于寝时。
由绪于今。
史册斯在。
司马迁录古老之语入于正史
郭景纯采谣俗之志而以为书。
尚勤万代博古之贤。
讨寻懿行。
忙六合□□□馀之学。
探赜异闻。
而又周柱史以道德为经。
本无为而自化。
以清净而自正。
体虚无而通元言。
杳冥中而有精。
以无欲而观妙。
上助皇王之大化。
次归纯朴于舆人。
其中华之教。
有斯史籍。
备之载矣。
而后以西方释氏之教。
爰到同化人。
仅二千馀年。
以诸佛之大说因缘。
救众生之渐深苦恼。
以方便之言譬喻。
以化度之力慈悲。
若非调御丈夫。
广长舌相
或在给孤园内。
或于耆阇崛山。
集大众则此界他地俱来。
说大乘则小法邪见顿悟。
名为法宝。
志于佛言。
以五百四函总三乘十二分教。
兼此经文赞诵。
付诸国王大臣
约僧以斋戒精勤。
化俗无骄奢放逸。
复以先朝白马。
尝负真诠。
梵本既来。
翻译相继。
求诸闻见。
异代同归。
有土皆行。
无君不敬。
于以传真偈于神州海岛。
启金文于朝磬暮香。
万方生死之徒。
动念者报应堪验。
六道轮回之类。
归心者超拔无疑。
感空王之化诱多门。
使偫生之归向有路。
大和五年六月
则有管内都监长讲律大德宏机尊宿律大德延寿与都劝首韦广安罗环等。
共为议焉。
乃曰。
尘世大空。
浮生一梦。
论古人则伤心坟冢。
看浮俗则弹指风灯。
以为言有四夷。
难生中国。
上以天人福尽。
暂来作富贵英豪。
奚知凡世罪多。
又去入畜生饿鬼。
验诸佛而既无诳语。
修诸善而忍不同心。
乃召居县邑之信仁。
住寺院之上德。
散请化缘之士。
遐招书写之人。
一境共缘。
十年告毕。
喜经论入众函而俱满。
念工匠装宝藏以共成。
以金仙居于中心。
以风铎鸣诸四角。
言胜绝则如地涌出。
观元妙则自天降来。
若使共为护持。
则牢度大神现宝珠于头上。
更以同为赞叹。
信相菩萨鸣金鼓于梦中。
功德此圆。
僧俗相贺。
莫不松门白昼。
牖良宵。
梵音引读于金文。
灯焰延开于宝帙。
遂使开禅毳客
入探贝叶之元
停口轮师。
来味莲花之妙。
是以一句一偈。
闻之者涕泪堪垂。
若女若男。
信受者欢喜皆大。
状渴鹿而口临福海
如穷子而手入宝山
使刚强者不烦王法而和柔。
令罪业者不经地狱而解脱。
噫。
人生须臾岁月。
倏忽死生。
既贪身衒聪明。
共好心先警悟。
悭贪作而贫穷是报。
人我起而嗔恚复生。
手来而空手俱来。
身去而空身共去。
是人眼见。
举世心迷。
预修此日桥梁。
何止一生福利。
睹斯胜作。
善莫大焉。
八十馀生。
三教在念。
今幸睹□家再造。
礼教重新。
先唐允圣于江南
帝储休于域内。
崇君臣忠敬之道。
修寝庙配享之严。
睹虚空之吉祥云。
清泰之再中瑞。
以远到者。
人自蛮船虏帐。
以求货者。
物乃蚌宝蛟绡。
化被八方。
庆流万福。
寰区有是。
士庶幸焉。
时乃扫阵云。
波澄鲸海。
莲清净而朝涵玉露。
偃蹇而夜喝金风。
雁有翼以辞寒。
僧无心而入妙。
幸于是日。
聊以述焉。
时唐保大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并叙) 其十二 1267年正月 南宋至元初 · 周密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喜看回仗自青城,十里东风五色云。
露布西来天一笑,舆图新复广安军(自注:是日广安之捷适至。)
南浦西山题名 北宋 · 胡壬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
政和三年八月,余被檄过南浦权郡事,林□、张彦忠邀余至西山,遍历诸寺,徘徊终日。
郑圃刘持正、安陆德孚广安何直道、涪陵冉钦叔同游。
十一日汝海胡壬文叔题。
后十日仙井圣邻自恭南还司,同彦忠、德孚、文叔来游。
按:《万邑西南山石刻记》卷上,台湾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
蚤晴发广安军晚宿萍池村庄 南宋 · 范成大
 押词韵第十五部
夜雨洗烦蒸,晓风荐清穆
云头隤铁山,日脚迸金瀑
暑涂一日凉,远客万事足。
羁人正奔波,观者何陆续。
翠盖立严妆,青裙行跣足。
俗陋介南徼,物华入东蜀。
竹萌苦已青,荔子酸犹绿。
修芦密成篱,直柏森似纛。
泥乾马蹄路坦亭堠速。
暮投何人庄,窗户暗修竹。
治边议咸平三年四月 北宋 · 何承矩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宋会要辑稿》兵二七之一三(第八册第七二五三页)、《太平治迹统类》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二、《宋史纪事本末》卷二一、《宋元通鉴》卷一○、《续通典》卷一、《续资治通鉴》卷二二、嘉靖《河间府志》卷一六
契丹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
以驰骋为容仪,以弋猎为耕钓。
栉风沐雨,不以为劳;
露宿草行,不以为苦。
复恃骑战之利,故频年犯塞。
臣闻兵有三阵:日月风云,天阵也;
山陵水泉,地阵也;
兵车士卒,人阵也。
今用地阵而设险,以水泉而作固,建设陂塘,绵亘沧海,纵有敌骑,安能折冲?
昨者契丹犯边,高阳一路,东负海,西抵顺安,士庶安居,即屯田之利也。
顺安西至西山,地虽数军,路才百里,纵有丘陵冈阜,亦多川渎泉源,因而广之,制为塘埭,自可息边患矣。
今缘边守将多非其才,不悦诗书,不习礼乐,不守疆界,制御无方,动误国家,虽提貔虎之师,莫遏犬羊之众。
臣按兵法,凡用兵之道,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此料敌制胜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否则必败。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也。
伏望慎择疆吏,出牧边民,厚之以奉禄,使悦其心;
借之以威权,使严其令。
然后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为战守之备。
修仁立德,布政行惠,广安辑之道。
训士卒,辟田畴,劝农耕,畜刍粟,以备凶年。
完长戟,修劲弩,谨烽燧,缮保戍,以防外患。
来则禦之,去则备之,如此则边城按堵矣。
臣又闻古之明王,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齐桓、晋文皆募兵以服邻敌。
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有胆勇者聚为一卒,乐进战效力以显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赴远轻足善斗者聚为一卒。
此三者兵之练锐,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
况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
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
以蛮夷伐蛮夷,中国之形也。
陈汤西域而郅支灭,常惠乌孙而边部宁。
且聚胆勇、乐战、轻足之徒,古称良策,请试行之。
且边鄙之人,多负壮勇,识外邦之情伪,知山川之形胜。
望于边郡置营召募,不须品度人才,止求少壮有武艺者万人。
契丹有警,令智勇将统而用之,必显成功,乃中国之长算也。
按:《宋史》卷二七三本传。
四川通判阙归堂劄子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周文忠公奏议》卷一一
臣备员政路,凡有所见,只合榻前陈述,或恐辩说再三,有失事体,又念每蒙圣训,不敢雷同泯默。
臣前日面奏臣寮既论远方郡守须令入对,不若随除授时早赐处分。
盖缘见今有乞郡者,将来必援旧制,只据所居州军保明例入文字与免奏事,则所降指挥复成虚文矣。
臣又曾面奏,缘四川无堂除通判阙,凡签判知县往往得郡,今见有乞广安军者。
与其超躐如此,殆不若以通判数阙归堂之为愈也。
二事更乞圣裁,特赐详酌,取进止。
骨肉闻已至广安而连日有雨甚念之戏成绝句 宋 · 郑刚中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行人未到雨潇潇,最苦酴醾叶尽飘。
风雨不遮春去路,障泥空滞马蹄骄(自注:马惜障泥,或遇雨不肯行。)
广安(昱)挽诗 其一 南宋 · 魏了翁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蚤志周程学,期窥孔孟心。
人知行马贵,我爱隙驹阴。
秋树檠苍干,霜空耸翠岑。
一生迂事业,造物作知音。
广安(昱)挽诗 其二 南宋 · 魏了翁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星陨南昌日,枭鸣蜀道时。
孝诚移地轴,忠泪洒天涯。
尽己皇它恤,求仁不复疑。
卫公精爽在,足尉九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