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赠秋蓬王相士(兼治齿有效) 南宋 · 何梦桂
秋蓬秋蓬,我不愿爵三公,亦不愿禄万钟
君谟骨相祇如此,休向蓬州问李翁。
迂叟病齿落半空,岂是天食蛙骨虫。
但愿壶中乞方匕,齿发复出还婴童。
漱石清溪歌九曲,饱饭黄精羹杞菊。
长沙刘青岑明府 其一 清 · 王戬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迢递湘江道,维舟指驿亭。
草生两岸绿,天近数峰青
夜雨连云梦,微风过洞庭
舆人诵新政,倾耳若为听。
谢给事中(二)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五、《范忠宣公集》卷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八
琐闼要官,经帷异选,自唯衰晚,猥玷详延。
既辞命以靡从,遂冒恩而居次中谢。)
伏念臣受材迂拙,临事阔疏,祗由门户之相传,得与衣冠而并进。
谬更烦使,寖步清涂。
志敢望于有成,言以狂而无补。
谤虽不免,宠亦继来。
知无后效之可图,每愧先朝之再造。
及陛下重明委照,丽泽旁流,方悉力以乘边,敢萌心于处内。
既升要近,复赐召还。
新政方行,已喜朝闻之道;
旧游如梦,更分夕拜之荣。
俾入讲于金华,将亲承于玉色。
其为幸会,远绝寻常。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圣道生知,孝思善继
绪正朝廷之大体,述成祖考之遗谋。
布政之初,以人为急。
如臣不肖,被眷尤深。
父子遭逢,虽在一门之内;
君臣际会,凡叨四圣之知。
施及衰年,并蒙殊奖。
内惟白首,殆种种以无堪;
顾有赤心,尚惓惓而自奋。
臣无任。
叶焕彬长沙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一
未见思君子,潇湘万里春。
却因慕风节,重复忆君亲(戊戌政变,君反对新政,获罪,几不免。)
天下几名士,吾宗多直臣。
原知同气类,交道已通神(吾宗本湖州叶氏,与君同出宋石林公裔,今已通谱矣。)
宋 · 乐诏
夜深只见灯高下,春尽不知人往还(经藏院)
按:《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利州路·蓬州
送张君归延安 明 · 孙承恩
吾乡杨伯玉先生以直道去国其谪于延安也得人有张君者数以忠言赞不逮洎先生擢守(阙)州取道归宁张君复侍先生行留吾数日而去呜呼去古既远友道日乖而况于相临势分其情尤疏彼其谄谀求合以售其私则有矣孰能如张君之无所利而忠告者耶视去任之上官如过客则有矣孰能如张君之不忍于别而千里相从耶张君庶几古之义士矣因其行赋此为饯
子瞻昔南谪,万里一孤臣。
符生抱忠义,朝夕来相亲。
男儿七尺躯,欲为知己许。
从来燕赵足豪杰,未必今人不如古。
张君亦义士,意气谁得如。
使君直道寡交合,独许子也相嬉娱。
空谷闻足音,重得使君惜。
岂无箴规助新政,亦有慇勤慰岑寂。
一朝使君归,千里仍追从。
驱车发蒲坂,鼓楫游吴东。
昔随使君来,今随使君返。
防身一短剑,迢迢白云远。
吴山亭亭水增波,萧萧落木西风多。
重君高谊惜君别,为君慷慨发浩歌。
送张丈荫泉汉阳司马任 清 · 王文治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六
武昌春柳绿于丝,汉口春波滑似脂。
晓日风帆争利涉,天晴楼阁郁参差。
一麾父老观新政,廿载门生感故知。
记得垂髫黉序末,鳣堂花暖授经时先生昔任敝邑学博。)
乙未大察报二十四句 明 · 饶与龄
 押哿韵
天曹课群吏,秉公宁有我。
炷香矢明神,贤关门钥锁。
稽谋必佥同,咨诹恒虚左。
簸扬并淘汰,先几求当可
譬如护嘉禾,驱蝗畀炎火(指去留言)
又如济巨川,乘桴屏小舸(指降调言)
甄别洞毫芒,封章达青琐。
绅笏同翱翔,轩轾见勤惰。
重瞳见屡回,冕旒明堂坐。
黜陟无颇偏,八霆咸安妥。
以是知治术,赏罚惟信果。
凛凛百臣邻,震辣敢自堕。
贺茂松尹相公右议政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十四○第十二
功名图画上云台,谈笑从容到鼎台。
同榜故人能不贺,圣君新政倚盐梅。
乞依旧差拨保丁教阅备用奏绍兴二十八年十二月 南宋 · 姚仲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续资治通鉴》卷一三二
兴元府洋州诸县,各有以前保丁内选到人材少壮堪出战人,差充义士。
臣已于数内摘拣到三千人,团结队伍,教习武艺,及欲于附近大安军、巴、蓬州差拨保丁,以备般运。
回郭守到任启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三、《鸿庆居士文集》卷一四
悬车久矣,听履跫然。
拥彗膝行,固盍展棠郊之谒;
衔书贽见,又当修梓里之恭。
衰晚卧疴,椎钝废礼;
第闻新政,共激欢悰。
恭惟某官循良慈惠之师,硕大光明之杰。
学稽古谊,识洞几先。
解弦岂胶柱之调,奏刀有破竹之易。
惟凋郡百孔千创呻吟之后,亦下田十年九潦饥馑之馀。
所恃仁贤,扬一扇穆如春之风;
庶几疲癃,服五裤燠若冬之日。
方裁庆牍,已坠珍函。
三过读而增衰病之华,十袭藏而益巾箱之富。
已同千里,共戴苏刺史天;
尚有一廛,更为李将军地。
其为忻幸,曷可敷陈。
送新蓬州程倅 其一 宋末元初 · 吴泳
 押词韵第三部
美人其犹龙,渴饮金泉水。
水狭又飞去,一息蓬池耳。
是时天气清,众绿事盥洗。
遐征溘埃风,长袂蹑螭尾。
天阶甫一尺,民社犹千里。
还须手帝泽,为俗洗疮痏。
馀力裁新诗,或可代封匦。
送新蓬州程倅 其二 宋末元初 · 吴泳
 押词韵第三部
宛宛黄柳丝,锥锥杂花垂。
解织别愁,花能送春归。
思君远行迈,游子心依依。
有弦不解挥,有镜不复治。
岂是真不能,持此欲遗谁。
河梁此时曲,泪为生别滋。
但期如水萍,所寄良不移。
歌一首 北宋 · 谯宝
 押词韵第九部
使君来兮父母鞠我,礼化行兮民无寒饿。
使君去兮不可复留,人意伥伥兮泪双堕(《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利州路·蓬州》 《舆地纪胜》:(吴几复嘉祐五年太守,游衮山,有二父老谯宝黄仁赞拜于庭下,曰乡民被使君之政久矣,今闻还朝,故来相别。且歌之云云。)
与胡己茂舍人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三、《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四
某别去,屡见除书,远外不即赞喜。
新政蒐拔淹滞,如己茂老成持重,推居要津,可为朝廷庆也。
即日秋高,恭惟台候万福。
某蒙恩收召,已解郡绂;
更旬月之閒,乃可至国门,即遂叩谒。
徐丞相(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二、《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四
某疏拙,岂堪治郡?
新政之初,数罟尽除,疲氓方有生意;
而三年之閒,守将四易。
若非少假岁月,宣布宽条,使仁政稍施,邦人未有息肩之期也。
再劾蔡确元祐元年二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九、《忠肃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九
臣闻《周书·君陈》曰:「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
此言人臣之义,有善则称其君,虽谋出于己,亦必曰吾君之德者,上下相成,忠厚之至也。
伏见宰臣蔡确辞位求退,其所上表,无引咎之意,有论功之言。
自陛下临御以来,美政盛事,民所歌颂者皆铺列条叙,以为己功,中外传之,靡不怪笑。
夫收拔耆旧之臣,置诸左右,乃陛下至明独见,以天下公望用之,而乃以为己之所引。
罢去有司渔利剥下苛细之法,而黜逐污吏,乃陛下仁心惠德以苏疲民,而又以为己之所请。
至于申戒边埸,不使生事,分遣使者,求民疾苦,修法令以完先朝之政,包同异以行大公之道,此中外皆知出于陛下圣谋睿虑,实新政之甚善者,而乃一切任之,掠为己事,贪天之功,欺示天下。
其意谓此数者,陛下不能知之,因己请而知之;
陛下不能行之,因己请而行之。
其于轻慢君父,欺罔臣庶,违道干誉,至于如此。
之所引数事者,果曾有所建请乎?
盖不可知也。
在言路,为执政,前后久矣,不言之于先朝,而言之于今日,此何意也?
果有建请,固大臣职尔,如《君陈》之归美于上可也。
而叙于求退之表,又何意也?
夫不言之于先帝,此不忠之罪也。
言之于今日,此取容之计也。
叙之于表,谓我有功,则是阳为求去,实欲陛下疑以为功而留之,因欲求免于公议,此持上罔下之谋也。
古之人进言于上,退则削其槁,不欲使人知善之出于己,所以推远权焰,避掠美干名之议,不知此,则何足以为大臣乎?
无礼不恭,朋邪怀贰,无廉耻之节,昧进退之义。
又自去冬大旱至今,上相,身任其责,其罪恶之著,无补朝廷。
今既逼于公论,不得已而求去,正当痛自咎责,踧踖伛偻,为恳切必退之词,乃大臣去就之体。
誇功扬己,露行行不平之气,为臣如此,不谓之大奸大邪则可乎?
伏望以表并臣此章,付之三省,议之恶,重之窜逐,以正典宪,使天下为人臣者知事上之道。
送兄长赴蓬州职官 南宋 · 李流谦
人家栽花为春忙,我家种柏求苍苍。
生如盖荫百亩,痴红騃紫无残香。
常言直道我家物,箧椟于今藏手泽。
拈来洒涕不忍看,分付伯兄金玉质。
去天一尺古蓬州,线路云端客自愁。
年来在处熬膏火,翻爱此地真瀛洲。
同居患贫别则恶,苦心害性空悽恻。
不及林中反哺乌,日暮归来却同集。
赵子几熙宁四年六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八、《忠肃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四、《宋史》卷一七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
臣伏见五月中,有开封府东明县人户就宰臣私第,或随马披告助役法不便,并升起户等,诣御史台陈诉。
臣寻曾具状及上殿劄子,奏陈利害,陛下令府界提点司体量升降等第因依。
今窃见赵子几别举发到知县贾蕃在任日贷借官钱与手力,因同天节沽市村酒,创置部夫席屋等事,朝廷以其状下本司取勘者,臣窃以为过矣。
朝廷变更役法,意欲均民,民茍以为有利害也,安可禁其所欲言者?
且畿内人户,幸以居近辇毂,故可以自陈,以近推远,以一求万,则天下之情可知也。
然四方之人,限在遐远,上虽有州县而安敢言之?
又有监司提举司之隔阂,其欲赴愬,势固难矣。
今又因畿民有诉,而污刻之人反怒县官,意谓不能禁遏,故捃摭他事,期寘于法。
不意朝廷不辨,付之施行。
臣恐四远人情,必疑朝廷,以谓欲钤天下之口,而职在主民者,必皆视以为戒,争务拘民而禁其言。
然则天下休戚,陛下无时而知矣。
臣伏睹编敕节文:「按察之司,所部官属有犯,不得于官属离任后始行发擿,虽实不复受理。
若犯赃私,虽离任,有人论告,或因事彰露,即依法施行」。
方子几之体量于其县也,已得替离任矣。
子几初求其事于僚佐,又诱而钩之于吏史,借令有赃私耶,则亦不得谓之论告与因事明矣。
法之所不当理,而子几肆志敢为者,子几方以谄伪,怙宠用事,务在力行司农新政,而不复顾陛下之法与陛下之民,但驱使就令,冀自以收功,恐因民不服,挠动其事,是故作威以警众,违法以按吏,欲使畿内他邑与天下官吏畏罪避祸,闭遏其人民,使不得有言以闻于朝廷尔。
司农榜内桩定人户数目使出助钱,遂将县籍下等次第升起者凡一千户,以就足榜内之数。
此其为罪,固不可赦,是以前日圣旨止令体量此事。
臣愿陛下治此罪而已,自馀替后所按,乞依条不问。
盖借今日所以解四方人情之疑,使知陛下不禁民言之意。
臣所以区区论之,冀少补治体,非为计也。
子几领按察之任已久,当平日不闻举擿(〔五〕),乃今挟情违戾敕禁,原心考察,可见险薄,伏请付吏施行。
乞哲宗慎择宰相元祐元年九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七、《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
臣伏见左仆射司马光薨逝,朝野人情,惊悲一词,皆曰:天不遗此老,以大济我国家,而夺之速,此何理也!
臣恭惟陛下以至明至圣首识志,置诸左右,举天下以听之。
亦以大臣直道忘身徇国。
虽奸谋异心,百端排沮,而横身当之,夙夜尽瘁,以死图报。
其纯诚至公足以荐天地而贯神明,真所谓社稷之臣矣!
然而非陛下信任之明、仰成之笃,则亦安能自行其志?
故天下不独美光事君之尽节,而以陛下任贤不贰为难能也。
今光云亡,两宫车驾即日临奠,赙襚之典有加故常,下至󲦤绅善士、闾巷卿野之人,罔不为之哀叹。
而唯是奸邪之党、丑正恶直之徒,颇已相与有窃喜之意。
盖小人从来怏怏不便于新政,藏情匿迹,日夜窥伺,常幸有非意之变,以冀善治之不能成。
今其臆度以谓陛下既失光之助,则前日求治之志,必稍变懈,遂可以弃便投隙,荧惑而动摇,此其所以喜也。
且陛下为政以来,收拔众正,布列上下,制国之法,除民之害,虽节文润色有未齐者,至于大本已定十之八九矣。
惟陛下益加之意,常以辨别邪正、保邦爱民为念,坚守此指,终始如一,而已行之令,持循无变,则治道成矣。
庙堂之上,必有如光之事朝廷者。
臣实惧陛下惮光之后,谓谁助我者,而意稍有间,则邪谋阴计或起而乘之,此臣之所以为私忧而献其说也。
抑臣又有过计之言,盖今上宰虚位,窃惟不日制诏命相矣,此尤不可以不谨。
外论籍籍,谓文彦博必代光之任。
臣固知不然,然于万一之中,不可以不言。
彦博年逾八十,爵位穷极于天下矣。
前日陛下假其威望以为朝廷之重,其官则天下之师,其职则平章军国重事,陛下之礼元老、尊崇优佚,可谓得其体也。
今若任之以为相,三省有职守矣,其成败之责,岂师臣之所宜当?
其繁悉之务,岂老人之所能辨?
殆非所以处彦博也。
彦博于知人非其所长,贤士大夫罕出其门。
近日有所荐论,众皆传之为笑。
若居上相,引用人物每每如此,今日引一二,明日引三四,积而至于百十,常才列于朝路,非小害也!
其人重,其位高,有所荐者,若陛下违其言则伤恩,皆从之则害政,又非所以安彦博也。
臣昨四月中已曾建论此事矣,故今日之命相,实系天下之安危与善政之成败,可不重哉?
伏望陛下详考历选,得其人而任之,以尊庙社,以厌公议。
臣不胜陨越待罪之至,惟陛下赦其愚而察其忠。
〔贴黄〕臣又闻彦博冯京为相,而或传言陛下已遣使诣所矣。
臣得风闻,未审虚实。
向因疾病,遂成昏耗,事多健忘。
更乞圣虑周询详察,命相大事,不可轻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