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飞来寺敬观先公丁卯年诗卷次原韵书后 其一 己酉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三
名山阅诗人,题记如笋束。
妙以文字缘,增益山水福。
兹山我重游,夜气万峰簇。
老僧出古纸,照字有山绿。
中有先迹存,庄诵猝难熟。
缅维我先公,文衡采珠玉。
岭南最先到,珊枝海难蓄。
是年吾九龄,初来自乡谷。
尚记诫儿语,不许出书屋。
岁暮使轺反,不解索绮縠。
跪受端石砚,喜极如新浴。
从兹识字始,恒恐为砚辱。
后来文衡多,典试兼学督。
镜照明不疲,洁霜无酷。
燕齐闽越间,琳琅归采掬。
教泽如江河,饮者皆满腹。
父子同典试,盛极运何促。
从来盛衰理,可畏如旋毂。
因思闽中游,欢嗣廿年躅。
如何粤外使,江山怆吾目。
言言情寓景,字字骨撑肉。
我读不终篇,怆泪强收缩。
使旋趋北堂,书盼鳞卅六。
遗稿见深山,攲篷自写录。
江风吹鹤头(鹤头,船名。),海气侵鸡足。
四十有三年,光阴如转烛。
步虚词 其六 明 · 李达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羊城使者真符,露佩胸前豁落图。
直指扶桑催木帝,及时传语上清都
偕同人出城看花癸丑 清 · 赵翼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六
东风吹出江南,点染桃柳色色新。
好花满路待人看,我不一顾花应嗔。
爰偕素心晓出郭,芒鞋踏草柔如茵。
必具行厨始游赏,此富者事非吾伦。
酒旗招饮随处有,百钱可醉三两人。
下箸何妨鲑菜薄,劝觞岂必蛾眉颦。
谈仙说鬼惊四座,见者或疑吕洞宾
遂令欢场擅措大,长鱼大肉何足云。
坡公岭南食蚝美,此味勿使朝官闻。
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图为林元嵩画,梁药亭有诗。今摹本为吴觐笔)癸丑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六
范公志虞衡,稽生状草木。
岭外物产多,瑰异骇心目。
我昔官其地,吏事困案牍。
但翻城旦书,奚暇尔雅读。
景色失交臂,自笑吏也俗。
何期归田久,粤产翻盈簏。
一帙没骨图,历历见南隩。
诗画两名家,前辈留遗躅。
彷者吴延陵,追摹极繁缛。
开函首螺贝,大小非一族。
斑斓骈百宝,宛委旋九曲。
次第到花鸟,晁采炫丽瞩。
马缨披午风,佛桑映朝旭。
六出栀子花,梵天号薝卜。
红蕉宜绮疏,幽兰称空谷。
荔枝及龙眼,珍可荐奁盝。
赤白两鹦鹉,慧黠过鸲鸲。
罗浮五色雀,合队成锦簇。
麻姑遗仙裙,化蝶如车辐。
鹧鸪啼軥辀,翡翠飞熠煜。
最后蚌吐珠,光摇海波绿。
伴以珊瑚枝,水底燃绛烛。
使我冰雪胸,顿起溪壑欲。
神哉技至此,知费几管秃。
黄筌应汗流,徐熙定心服。
而我抚卷罢,遍翻岭海录。
觉此尚挂漏,试为数更仆。
匝地青簩𥯨,漫山红踯躅
十月开缃梅,四季霏丹粟
伽㑲夜有光,陀利晓逾馥。
椰子酒满杯,桄郎面论斛。
雷柚大如瓜,扶蔗粗于轴。
一节为舟,茄三岁出屋。
有蠹堪贡,偕蚁并鬻。
媚草情必钟,笑花容可掬。
蜜有波罗甜,绵岂班枝燠。
植物既瑰奇,飞走更纷郁。
孔雀彩自炫,鵔鸃力善触。
吉了巧能言,朱来啼似哭。
水犀角在鼻,石羊胆藏足。
果马三尺高,犦牛一峰独。
饥蛟猛取虎,蚺蛇馋吞鹿。
带箭鸟拖尾,吐绶鸡赘肉。
风猩得风活,火鼠入火宿。
下至喘耎伦,种类益繁复。
牡蛎坚筑墙,蛤蜊贱供蔌。
玳瑁缬纹匀,虾蟆锦袄蹙。
禾虫汁可羹,土蛹乳堪漉。
嗜蚬或改名,食蚝矢弗告。
肪嫩柱是瑶,腹腴珧名玉。
西施舌微吐,杨妃乳新浴。
朐䏰紫引长,彭亨白出缩。
蛤蚧脰能鸣,蟾蜍眉有毒。
虎蟹壳杯深,龙虾须杖矗。
嘘气蜃楼幻,驾浪鲎帆速。
蜈蚣皮鞔鼓,陀蚌甲拒镞。
鲸脊高山邱,鳄牙劘人畜。
斯皆南海滨,阳明所孳育。
语非齐谐怪,事可诺皋续。
已入埤雅编,何妨画笥蓄。
曷不增作图,更写百十幅。
吾当再挥毫,倒尽便便腹
显禅师题壁 宋 · 释善暹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不是无心继祖灯,道惭未厕岭南能。
三更月下离岩窦,眷眷无言恋碧层(《宋诗纪事》卷九一引《补续高僧传》)
洛阳秋晚送南海先生西游关中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一
及关怀万古,东望洛阳宫。
河色暮来迥,边声秋更雄。
二陵摇落外,六国有无中。
一著戎衣日,荒哉战伐功。
洛阳秋晚送南海先生西游关中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一
潼关天下险,驻马一沉吟。
此地中原尽,况当秋色深。
车箱落枫叶,驿路苍山林。
想像西巡狩,旌旗过华阴
洛阳秋晚送南海先生西游关中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一
崤函如画里,鞍马向秦州
红叶天风至,寒山水急流。
似闻逢尹喜,他日记青牛。
一宿仙人掌,清诗满驿楼。
张黄门阅边 明 · 唐伯元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万熊罴拥汉官,边城晓月挂旌竿。
螭头暂借回天力,塞外惊传落胆寒。
见说皇威清海甸,更催飞将斩楼兰
归来勒石燕然上,金殿千门立马看。
南海仙人祝辞 先秦 · 南海五仙人
 押微韵
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云云。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
愿此阛阓,永无荒饥(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五《石语·五羊石》)
按:事又见载于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九《杂事上》、明郭棐万历三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七一《杂录上》。
王笑山同年岳阳晚眺图丁巳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
郡国军兴方未已,岭南忽命持衡使。
人才士气宜振兴,奋武尤资文教揆。
归路迂回过洞庭岭南前使未曾经。
奇缘信有诗人福,惊起中洲帝子灵。
赵清之(师楷) 其一 1239年 南宋 · 崔与之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天南□□□重临,遗爱犹存蔽□阴。
鼓角三城新令肃,裤襦万井旧恩深。
养民但积和平福,涖事常持敬简心。
远业设施殊未老,巨川东逝日西沉。
赵清之(师楷) 其二 1239年 南宋 · 崔与之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老来心事向谁论,每见移时话肺肝。
黄甲同登今有几,白头相对古来难。
死生转盼星辰坠,聚散酸心幕(疑当作暮)雨寒。
病里不堪闻楚些,海山望断泪汍澜(明刘天授嘉靖《龙溪县志》卷八)
崖门吊古 明 · 张守谦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行殿荒凉锁瘴烟,乾坤万古见三贤。
间关不惮勤王志,惨淡谁悲救国迁。
无限忠魂依夜月,有时风雨洗胡膻。
空馀波荡崖门水,遗恨前朝逝若川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三○)
按:钟东整理
峡山飞来寺 南宋 · 崔与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万里星槎海上旋,名山今喜得攀援。
猿挥孙恪千年泪,月照维摩半夜禅。
磴长荒苔人迹少,崖攒古树鹊巢悬。
江流上溯曹溪水,时送钟声到寺(光绪《广州府志》卷八九作过洞)(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一七)
贺新郎 寿转运使赵公汝燧1233年 南宋 · 崔与之
 押词韵第八部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雨过云容扫。
使星明、德星高揭,福星旁照。
槐屋犹暄正熟,最是清和景好。
望金节、云间缥缈。
和气如春清似水,漾恩波、沾渥天南道。
晨鹊噪,有佳报。

天家黄纸除书到。
便归来、升华天下,安边养浩。
好是六逢初度日,碧落笙歌会早。
西郡、欢声多少。
人道菊坡新酝美,把一觞、满酌歌难老。
瓜样大,安期
送洪旸岩赴班1230年 南宋 · 崔与之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法吏了繁剧,儒生擅文墨。
世多兼两长,远到须器识。
昔在晋魏公,曾此趋幕职
一逢龚庄敏,期以柱天极。
紫微得夫君,嘉禾乏栽植。
广城底山川,融结此英特。
精神天独饶,醉盎可即。
读书细妍磨,作文工组织。
庭隅立两造,片言分曲直。
疾顽戒已甚,争事退如默。
武库物兼蓄,沧海蠡莫测。
同僚总称好,载路誉声塞。
五羊书筵重,济物多阴德。
荣通付傥来,荐剡岂求得。
薰凉快马耳,汗漫捧鹏翼。
归装可对人,南物毫不殖。
二同羞著我,握手倒巾帻。
幽栖泉石边,喜在文溪侧。
平章诗浩荡,指点棋黑白。
此乐竟何如,满怀拍拍。
咳唾落珠玑,襟期重胶漆。
高诵归去辞,永守兔园册。
焉知暮岁后,苦被功名迫。
终能幡然起,行矣各努力。
长途希树阴,萧邸谨服食。
悬知风月宵,定启山夫忆。
第三次辞免参知政事奏状端平二年八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公崔与之
照对臣昨者两尝具奏,辞免参知政事恩命,奉御笔不允,令学士院降诏。
窃以九重图任,陈力莫能;
一劄颁荣,趣行愈急。
仰服丁宁之训,实深危迫之忧。
情有未孚,言不容默。
伏念臣起自寒远,出际昌期,中外回旋,寘身华近。
年至耄及,久窃休闲。
不图齿发之衰,俾作股肱之助,眷隆数异,邮命交驰,何自而得此耶!
士有怀才抱艺,老死岩穴,而叹不遇时者多矣。
如臣才碌碌以无闻,景翳翳以将入,虽不堪世用,而犹未忍弃捐,可谓末路遭逢之幸。
矢心自励,期报涓埃。
岁月压头,有孤初志。
兹闻命不敢俟驾,而有疾不能造朝。
累疏恳祈,出于真悃,天高莫测,尚閟俞音。
臣一身茕独而畴依,百病侵陵而自苦。
孤根已蠹,残息如丝,头风为菑,积成奇证,发作殆无虚日,或遇风寒,时复眩绝。
加以心疾益深,惊悸自汗,或睡而觉神不附体,恍然久之而后定。
此皆垂亡之证。
今若扶惫贪荣,四千里行役,冲冒跋涉,能免颠踣于道路乎?
况弼亮近臣,实为千一之遇;
血气虽衰,岂无得心?
自非病瘁,大不获已,其敢方命,自取谴诃。
辄不避三渎之诛,披沥控告。
伏望圣慈垂念旧物,特寝误恩,免为赴阙之行,俾遂首丘之愿,就令致仕,以毕余生,实出天地始终生全大赐。
按:奉圣旨,依屡降诏不允,不得更有陈请。
遗表嘉熙三年十一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三、《广东文献》初集卷二、《广州人物传》卷八、民国《增城县志》卷二七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事有万变,而隐乎微;
人惟一心,而攻者众。
出而大小忠良之臣箴规之日少,入而左右佞倖之徒承顺之时多。
倘戒谨之志稍衰,则清明之躬易怠。
盖天下以身而为本,惟圣人以礼而自防。
毋不敬则内敬常存,思无邪则外邪难入。
大书特书,用以自警;
安行勉行,久而有功。
事天则求其对越无愧之心,报亲则思其付托不轻之意。
登延硕彦以辅成王德,惠养黎元以培固邦基。
经筵不徒亲考历代兴衰之故,而为之鉴戒;
言路不徒广求庶政缺失之因,而急于变更。
责己可以弭天灾,正家可以厚风俗。
握君子小人消长之机,而辨之在早;
审中国外夷盛衰之势,而防于未然。
宗庙斋庄之时,洋乎如鬼神之在其上;
宫庭燕款之际,肃然如师傅之在其傍。
故凡兴居食息之间,无非恐惧修省之地。
此则检身之要者,在乎恪意以行之。
上以绵万年基业之传,下以均四海生灵之福。
辞免除宝谟阁学士奏状宝庆二年1226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八、《崔清献公集》卷二、《广东文献》卷二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焕章阁直学士中奉大夫、新除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增城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赐紫金鱼袋崔与之状奏。
伏准省劄,奉圣旨:「除宝谟阁学士,依所乞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任便居住」。
臣均佚琳宫,忽被予祠之宠;
升华奎阁,更叨进职之荣。
异数便蕃,危衷震惕。
伏念臣受材庸下,遭时盛明。
通籍九门,入簉清厢之邃;
分符万里,出临巨屏之雄。
计治罔功,黜幽有典。
公朝用其长而护其短,至末路怜其病而全其归。
陟之文昌六联之峻班,继以元戎十乘之重寄。
恩加顶踵,感至涕洟。
属初政之方新,抚孤踪而欲跃。
骥虽老而伏枥,尚欲加鞭;
鹤已病而乘轩,何堪受甲。
自叹桑榆之景,但倾葵藿之心。
未酬大恩,徒抱遗憾。
辄布投闲之悃,深虞方命之诛。
忱辞既孚,渊听甚迩。
簪履不遗于旧物,丝纶更侈于新除。
祠官得请以为荣,铭心知幸;
学士为真而非据,跼蹐难胜。
傥辞受之或乖,则颠隮之立见。
上件宫祠指挥,臣除已恭禀遥谢祗受讫,所有宝谟阁学士恩命,未敢祗拜。
欲望圣慈收回误恩,庶安愚分,实出天地始终大赐。
按:奉圣旨不允,令学士院降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