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荆门军景德玉泉禅院唐贤留题诗序碑庆历八年七月 宋 · 张田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湖北金石志》卷八、康熙《安陆府志》卷三一、同治《当阳县志》卷一七、光绪《玉泉寺志》卷三
田少与中州士人遗名者,第天下佳山水处,或道荆门玉泉,升之栖霞、齐之灵岩、台之国清诸寺,以为四绝。
景德中,天子知其地胜异,率诏召择名僧居之,又以年纪表其额。
故结方外之游者,迹或不至,不足为好事。
庆历七年冬,田自武当再谪,且走荆州宁母兄。
荆距玉泉才再宿,心窃幸之,意平昔之慕,今遂适焉。
明年春,始造山。
山之雄迤崛起,上薄气象,长松万株,夹道十里,如六师介胄,申令既定,奋然将作。
高盘孤撑,虎凤轩翥,寺挂岩腹,翠微旁来,危楼横桥,下走清籁。
流径西北玉泉之源,累累明珠,直出数窦,风霁日皎,鉴人毛发。
时无友人,独携二三子留山中,攀幽览胜,下上晦显,或啸天外,却醉水边,回顾身世,使人羞耻。
之明日,道出军下,军守曲台谢公,好古博雅君子也,喜田之游,且曰:「玉泉,予之境土,恨守符未能往前。
使寺僧录唐贤留题,自曲江而下,止近代浮图齐己,才得八篇。
僧云异日诗殊多,第往有大水漂去。
予惜其遂散亡,欲镵石以记其事,子为我序焉」。
敢拜命,因道山之崖略。
八年七月七日,谨序。
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九
夫人编县旧族,章氏之长子也,字曰显章
令仪小心,秉操塞渊,仁孝婉顺,率礼无遗,体季兰之姿,蹈思齐之迹,永初三年,年十有五,爰初来嫁,诞成家道,仰奉慈姑,竭欢致敬,俯诲膝下,化导周悉,至德修于几微,徽音畅于神明,故能参妊姒之功,兼生人之乐,朝路寝,赞蚕宫,光宠有祭,祭服有充,前后奉斯礼者三十馀载。
夫人生五男,长曰整伯齐,次日亿叔韡,次日宁稚威,次曰硕季睿。
伯仲各未加冠,遭厉气同时夭折。
叔让郡孝廉,及季更历州宁举茂才、为议郎,季以高第为侍御史谏议大夫侍中虎贲中郎将陈留太守,皆早即世。
夫人哀悼劬,由是被疾。
遭太夫人忧笃,年七十七,建宁三年薨。
夫人之存也,契阔中馈,婉恋供养,依生奉仁,绍述雅意。
其闰月,祔于太夫人,窀穸于兹地。
魂而有灵,钦明定省,神心欣焉,其实宁之。
元女金盈,追慕永思,憯怛罔极,遂及斯表,镌著坚珉。
颂曰:
悲母氏之不永兮,怀殷恤以摧伤。
惟子道之无穷,惜闻诲之未央。
庶黄考以期颐,胡委我以夙丧。
忧心怛以激切,亦割肝以绝肠。
昔先圣之遗辞,言仁者。
其寿长,嗟母氏之忧患,体恺悌以慈良。
失延年之报祜,独何歧乎穹苍。
日月忽以将暮,抱长结以含愁。
寻修念于在昔。
原疾病之所由,遭元子之弱夭,心伤悴以自忧。
暨叔季之殒终,哀情结以弥绸。
皇姑没而中感,遂大渐兮连流。
疾焰焰而日遘,气微微以长浮。
销精魂以遐翔,曾不可乎援留。
尔乃顺旨于冥冥,继存意于不违。
爰祔灵于皇姑,尚魂魄之有依。
潜幽室之黯漠,惜昭明之景辉。
一往超以未及,倾阻邈其弥迟。
顾新庙以累欷,伏几筵而增悲。
嗟既逝之益远,眇悠悠而不追(本集)
荆门军惠泉李使君舜卿 北宋 · 刘挚
 押词韵第十五部
苍山抱西城,蒙泉发山麓。
一泓养虚净,大石坼岩澳。
源脤潗潗来,星珠沸相续。
何人潴方池,不使声瀑瀑。
四围叠琳琅,百丈荫云木。
波底金莲花,万叶绿绮缛。
畏清无鱼虾,因亦远鸥鹄。
俯视洞五脏,安敢濯两足。
循池隅西南,渐见泄泉滀。
怒声始可听,势如脱桎梏。
涎沫卷飞练,潨鸣射碎玉。
曲折溪路长,幽响远连属。
安得朱丝弦,为写沧浪曲。
派泽山下田,岁常稔麰谷。
憧憧负瓶盎,清入郡人腹。
惠名由此欤,图牒曾不录。
崔碣镵文章,无数不暇读。
亦欲有佳句,恐为惠泉辱。
使君心自清,馆宫泉上宿。
一勺蜕尘轩,岂比樽酒渌。
磅礴壮士气,常为山水伏。
天下几林泉,无金买卜筑。
空兹嚼屠门,野人真碌碌。
宗室故深州防禦使饶阳侯克己妻长宁县君武氏墓志铭(奉敕撰 熙宁八年十月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五、《长兴集》卷二七
夫人,故宗室深州防禦使饶阳侯克己之妻,姓武氏封长宁县君
饶阳侯好学,早卒。
于是夫人之齿尚少,敛其夫之遗稿,櫜之以告其子曰:「此汝父以遗汝者,使儿曹为善人,吾可以无憾矣」。
久之,子叔韶、叔裒皆以经术词业试有司优第,越迁环卫帅,领宗室,以为荣。
未几,诸子相继即世。
夫人皆老矣,抚诸孙劬然有恩。
熙宁八年二月乙丑卒于家,年七十有二。
冬十月己酉归葬于汝州梁县秦悼王之兆。
夫人性刚严。
其归也,其夫以为宜,而舅姑以为有礼。
子男四人,曰叔韶,赠镇东军节度观察留后会稽郡
叔旷,赠右监门卫大将军
叔裒,赠天平军节度观察留后东平郡
其一子早卒。
女五人,其婿曰右班殿直郑从冀,供备库副使李应之,右班殿直永清内殿承制王禹锡右侍禁王伯玉
诸孙男子七,曰化之,右内率府率
命之,赠右屯卫大将军,皆早卒;
检之,右武卫大将军宾州刺史
深之,右监门卫大将军
膍之,右千牛卫将军
致之,右千牛卫将军
肃之右班殿直
曾孙男子六,曰公邵,右千牛卫将军
公餗,右内率府副率
公卨,右监门率府率
公缅,右内率府副率
公著、公彦皆三班奉职
铭曰:
华晔晔者,其本丸丸。
善于何观,观子则然。
孰匪尔有,既臧以寿。
作于新宫,以燕尔后。
长林吴处士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陋轩诗卷二
长林吴处士,白首客江干。
沽酒钱应尽,思家月自看。
久贫亲友薄,多病岁时寒。
双鲤无人寄,何繇劝尔餐。
小桃源 南宋 · 张师夔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策杖西行路曲斜,一溪春水野人家。
武陵胜处今何在,不问桃源问落花(清曹秉让嘉庆《长宁县志》卷一○)
送吴眷西归长林四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微韵 出处:陋轩诗卷四
孟夏雨初霁,海村桑叶肥。
小麦蔪蔪秀,雉来麦上飞。
怅然远游子,顾盼思岩扉。
十年困马足,四体县鹑衣。
世态已阅历,长策莫如归。
檗树无甘荫,冰壑无炎晖。
从来高蹈士,不厌寒与饥。
去去故山中,努力餐蕨薇。
送吴眷西归长林四首 其二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纸韵 出处:陋轩诗卷四
长林何处所,泉洁山秀峙。
暧暧人烟际,灌木四五里。
枝上老鸦多,春来各生子。
子幼含哺劳,子大雄雌恃。
恩勤虽已极,骨肉一巢里。
此时垂白母,望远闾自倚。
行路稍欲稀,夕阳半山紫。
儿也远归来,无米亲亦喜。
送吴眷西归长林四首 其三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阳韵 出处:陋轩诗卷四
老夫贫贱交,强半是君乡。
兵甲阻来往,云峰苦相望。
逢君问所思,十人九人亡。
而翁最知我,墓已拱白杨。
感念平生欢,不觉泪沾裳。
自顾迟暮景,宛如斜日光。
出门道无车,入门瓮无粮。
何时磨镜去,一恸亡友旁。
送吴眷西归长林四首 其四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先韵 出处:陋轩诗卷四
君家草堂前,种禾有山田。
糗糒日不足,何尝无丰年。
况复征赋急,村野正喧阗。
里胥夜捉人,不问愚与贤。
君试耰锄,邻里相往还。
劬劳及农时,刈穫偿租钱。
归来山月下,尽室情依然。
虽无儋石储,庶得高枕眠。
长林偶坐 南宋 · 舒岳祥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乔木超然兀老苍,一坡盘礴转崇冈。
山翁偶坐谈何事,应赏江风一味凉。
夜宿长林明日游仙坛宫 北宋末 · 周紫芝
 押词韵第三部
麻川过(明抄校、金本作通)长林,路转无百里。
积雨断津梁,日乱十六水。
忽从冈阜间,稍得千家市。
凌晨上仙祠,遂作折屐喜。
水流自汪湾,山亦甚雄伟。
小邑颇下临,扰扰屯聚蚁。
一笑相与言,黄冠有仙子。
为言庭前,霜馀烂黄蕊。
采之制颓龄,可以坚发齿。
不须事虚旷,至道亦良迩。
神仙固可学,吐纳乃馀事。
斯言虽甚简,中亦含妙理。
杨贵妃前母通义郡夫人赵氏赠永宁郡夫人前母蕲春郡夫人孙氏赠浔阳郡夫人和政郡夫人张氏赠安康郡夫人 宋 · 虞俦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尊白堂集》卷五
朕惟宗祀明堂,大赉四海。
展如邦媛,宜推锡类之仁;
慰其母心,肆举追荣之典。
某氏出高华之族,归名胜之门;
居循图史之言,动中珩璜之节。
傅芳袭庆,克开女子之祥;
自叶流根,益广寒泉之泽。
疏封大郡,加贲小君。
翟茀以朝,虽生前之不逮;
彤管有炜,尚身后之有光。
齐王囧 西晋 · 王豹
 出处:全晋文
豹闻王臣謇謇,匪躬之故,将以安主定时,保存社稷者也。
是以为人臣而欺其君者,刑罚不足以为诛;
为人主而逆其谏者,灵厉不足以为谥。
伏惟明公虚心下士,开怀纳善,款诚以著,而逆耳之言未入于听。
豹伏思晋政渐缺,始自元康以来,宰相在位,未有一人获终,乃事势使然,未为辄有不善也。
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故复因前倾败之法,寻中间覆车之轨,欲冀长存,非所敢闻。
河间树根于关右,成都盘桓于旧魏,新野大封于江汉,三面贵王,各以方刚强盛,并典戎马,处险害之地。
明公兴义讨逆,功盖天下,圣德光茂,名震当世。
今以难赏之功,挟震主之威,独据京都,专执大权,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
敢以浅见,陈写愚情。
武王伐纣,封建诸侯为二伯,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及至其末,霸国之世,不过数州之地,四海强兵不敢入窥九鼎,所以然者,天下习于所奉故也。
今诚能尊用周法,以成都为北州伯,统河北之王侯,明公南州伯,以摄南土之官长,各因本职,出居其方,树德于外,尽忠于内,岁终率所领而贡于朝,简良才,命贤隽,以为天子百官,则四海长宁,万国幸甚,明公之德当与周召同其至美,危败路塞,社稷可保。
明公思高祖纳娄敬之策,悟张良覆足之谋,远临深之危,保泰山之安。
若合圣思,许可都也(《晋书·忠义王豹传》)
有宋江陵府松滋县簿翟公墓志铭淳熙十三年八月 南宋 · 李纯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三
公之先世,居河南伊阳,为甲族。
靖康初,羯虏南寇,河南尹王公襄,思得望实者以服众。
公之父节度翟公,时以河北第四将奉祠伊阳,王公奏辟本路兵钤以统师徒。
节度公奋发忠义,保护陵寝,誓平叛逆,以名节闻于朝。
天子宠擢,自兵钤升本路制置使,尹河南
公之兄团练公实为左右,招集忠勇,屡挫强虏,战胜之功,多出帷幄之筹。
朝廷嘉之,旌显其军,赐名忠护
节度公既没,被命嗣尹河南
河南盖乡郡,时人歆羡,父子先后相望,屹若长城,捍禦江淮,屏蔽行阙,辅成中兴,忠力居多焉。
团练副帅江西乐豫章山水佳秀,遂因奠居。
公讳高,字仲平
曾大父宗,故潜德不仕。
大父荣,故从义郎
先尹河南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赠奉国军节度使讳进者,公之父也。
后尹河南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江西副帅讳襄者,公之兄也。
公幼而颖悟,天资不凡,适丁时艰,侍父兄出没矢石间,奇谋秘略,密加赞佽,父兄喜之。
尝曰:「此儿可谓吾家之童乌也」。
及长,笃志群书,无不博洽,尤善诗辞,一言只字,雕琢绮丽,逮胸中皆锦绣,读之则脍炙,使人不释卷。
雅性峭直,理非必面折,虽平居谈谑,未尝诩诩强笑语,不肯为时俗文,以侥倖场屋,故屡踬于有司,姑从世赏之命,以节度公之泽,补承信郎
初任九江德安之征榷,力振宿弊,讨论利源,补苴罅漏。
未几,课入十倍,当路称赏,屈剡荐者六七。
历转至成忠郎,任旴江之递辖。
公吏事明敏,智略有馀,酤之与辖,皆不足以烦才刃,盖历阶而升者,不得不尔也。
公之任旴江也,邦大夫之贤,有见知者,事之繁剧,悉以委之。
凡讼之未决,狱之未辨,地有交侵,物有相夺,公悉以智决遣,皆得其诡情,讼者叩头悦服。
及受代,一郡惜其去。
继转忠翊郎,任荆南松滋簿尉
松滋盖公孺人孙氏父母之邑也。
公初拟职兹邑,以孺人久去乡里,得为之省,深所幸也。
故不计地之远近,职之艰易;
未及期而孺人去世,公每念之,则郁郁不怿。
比之官,则松滋于荆为下邑,濒河阻山,纳污藏疾,盗窃为夥,尉实难其人。
公威行如破竹,枹鼓不鸣,民获安枕,司百里者,诚有赖焉。
不幸越,而公之子得相如之疾,公忧隐于心,形于色,惧弗能疗;
继亦感微恙,尤幸曰及瓜不远也。
甫告归,子竟卒于道。
公感怆殊甚,至闾里,治丘垄,缮庐舍,为存没之安。
方念就闲,养痾自适,夫何夙疢复兴,访医市药,靡不周悉,病弗瘳。
一日,呼诸孙区处家务,戒其行善为学,期以异日大其家,且以丘封之薄厚,棺椁衣衾之丰杀,皆欲如所志。
孙咸泣下。
公曰:「有始必有终,自然之道也,奚足悲,惟勿怠吾言耳」。
须臾,命举身跏趺而坐焉。
徐而视之,则暝而逝矣,实淳熙丙午六月十有六日也,享年六十有二。
公该是年庆典,转忠训郎,纶命至,而公没,吁可惜哉!
公生平禀赋刚介,方寸不私,居官临事,惟恐一毫阿意忤物,识性明悟,了达梦幻,所以临变无芥蒂,视死生犹一辙。
孺人孙氏,故朝请郎大理丞致思之女,先公七年卒。
男一人、恂,侍公如松滋,还归卒于道。
女一人,适承信郎张汝翼,先公九年归宁,卒于家。
男孙三人:孟曰抚,将及冠,志举乡选;
仲曰撝,季曰括,皆仅离龆龀。
女孙一人,尚幼。
公顷齐城岗妣永宁郡太夫人郝氏茔之东,筑垣墙,营室宇,为同穴以葬孺人孙氏。
今以没之年八月二十有二日丙申,奉公之柩以葬焉,遵治命也。
前葬,其孙具哀诉,遣介走星渚,丐铭掩诸幽。
纯忠与公为姻旧,知其德为最详,义不可辞,谨叙而铭之。
铭曰:
忠义之志,古今鲜俪。
畴如父兄,步趋一致。
公赞奇谋,见于童稚。
爰自伊洛,生禀英气。
处己以直,辨物以智。
发而为文,胸中锦绮。
推而为治,身外糠秕。
州县之职,顺命而已。
志未得施,尚期有以。
胡为一蹶,颠而不起。
齐城之藏,山灵水异。
似续其昌,何千丽祀。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879年十一 唐末 · 杜荀鹤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和友人寄长林孟明府 唐末 · 杜荀鹤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为政为人渐见心,长才聊屈宰长林。
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寒雨旋疏丛菊艳,晚风时动小松阴
讼庭闲寂公书少,留客看山索酒斟。
志林 其五 诸葛恪不受吕岱 东晋 · 虞喜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三、全晋文 卷八十二
初权病笃,召辅政。
临去,大司马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
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十思,明恪之劣也」。
无以答,当时咸谓之失言。
虞喜曰:夫托以天下至重也。
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
兼二至而管万几,能胜之者鲜矣。
自非采纳群谋,询于刍荛,虚己受人,恒若不足,则功名不成,勋绩莫著。
吕侯国之元耆,智度经远,而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元逊之疏,乃机神不俱者也。
若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陨首殿堂,死凶竖之刃?
世人奇其英辨,造次可亲,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
昔魏人伐人御之,精严垂发,六军云扰,士马擐甲,羽檄交驰,费祎时为元帅,荷国任重,而与来敏围棋,意无厌倦。
临别谓:「君必能办贼者也」。
言其明略内定,貌无忧色,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且蜀为蕞尔之国,而方向大敌,所规所图,惟守与战,何可矜己有馀,晏然无戚?
斯乃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脩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
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故并而载之,可以镜诫于后,永为世鉴(《吴志·诸葛恪传》注)
三国名臣序赞 东晋 · 袁宏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七、文选卷四十七
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明君不能独治,则为臣以佐之。
然则三五迭隆,历世承基,揖让之与干戈,文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
遭离不同,迹有优劣。
至于体分冥固,道契不坠;
风美所扇,训革千载,其揆一也。
故二八升而唐朝盛,伊吕用而汤武宁,三贤进而小白兴,五臣显而重耳霸。
中古凌迟,斯道替矣。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
御圆者不以信诚率众,执方者必以权谋自显。
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
故蘧宁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接舆以之行歌,鲁连以之赴海。
衰世之中,保持名节,君臣相体,若合符
燕昭乐毅,古之流也。
夫未遇伯乐,则千载无一骥。
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之得材,于斯为贵。
高祖虽不以道胜御物,群下得尽其忠;
萧曹虽不以三代事主,百姓不失其业。
静乱庇人,抑亦其次。
夫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
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
是以古之君子,不患弘道难;
遭时难,遭时匪难,遇君难。
故有道无时,孟子所以咨嗟;
有时无君,贾生所以垂泣。
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
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
遇之不能无欣,丧之何能无慨?
古人之言,信有情哉!
余以暇日,常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虽道谢先代,亦异世一时也。
文若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
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
举才不以标鉴,故久之而后显;
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
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
由斯而谈,故以大存名节。
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其亦文若之谓。
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名教有寄乎?
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
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摄其
相与弘道,岂不远哉!
高朗,折而不挠,所以策名魏武,执笏霸朝者,盖以汉主当阳,魏后北面者哉!
若乃一旦进玺,君臣易位,则崔子所不与,魏武所不容。
夫江湖所以济舟,亦所以覆舟;
仁义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
然而先贤玉摧于前,来哲攘袂于后,岂非天怀发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孔明盘桓,俟时而动,遐想管乐,远明风流。
治国以礼,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馀泣。
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
及其临终顾托,受遗作相,刘后授之无疑心,武侯处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贰情,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良可咏矣!
公瑾卓尔,逸志不群。
总角料主,则素契伯符
晚节曜奇,则参分于赤壁
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子布佐策,致延誉之美,辍哭止哀,有翼戴之功。
神情所涉,岂徒蹇愕而已哉!
然而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夫一人之身,所照未异,而用舍之间,俄有不同,况沈迹沟壑,遇与不遇者乎?
诗颂之作,有自来矣。
或以吟咏情性,或以述德显功,虽大旨同归,所托或乖,若夫出处有道,名体不滞,风轨德音,为世作范,不可废也。
故复撰序所怀,以为之赞云。
魏志九人,蜀志四人,吴志七人。
荀彧字文若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荀攸字公达庞统字士元张昭字子布,袁焕字曜卿蒋琬字公琰鲁肃字子敬崔琰字季圭黄权字公衡诸葛瑾字子瑜徐邈字景山陆逊字伯言陈群字长文顾雍字元叹夏侯玄字泰初虞翻字仲翔王经字承宗陈泰字玄伯
火德既微,运缠大过。
洪飙扇海,二溟扬波。
虬虎虽惊,风云未和。
潜鱼择渊,高鸟候柯。
赫赫三雄,并回乾轴。
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凤不及栖,龙不暇伏。
谷无幽兰,岭无亭菊。
英英文若灵鉴洞照
应变知微,探赜赏要
日月在躬,隐之弥曜。
文明映心,钻之愈妙。
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达人兼善,废己存爱
谋解时纷,功济宇内。
始救生人,终明风概。
公达潜朗,思同蓍蔡。
运用无方,动摄群会
爰初发迹,遘此颠沛。
神情玄定,处之弥
愔愔幕里,算无不经。
亹亹通韵,迹不暂停。
虽怀尺璧,顾哂连城
知能拯物,愚足全生。
郎中温雅,器识纯素。
贞而不谅,而能固。
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志成弱冠,道敷岁暮。
仁者必勇,德亦有言。
虽遇履虎,神气恬然。
行不脩饰,名迹无愆。
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哉崔,体正心直。
天骨疏朗墙宇高嶷
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人恶其上,时不容哲。
琅琅先生,雅杖名节。
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运极道消,碎此明月。
景山恢诞,韵与道合。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和而不同,而不杂。
遇醉忘辞,在醒贻荅。
长文通雅,义格终始。
思戴元首,拟伊同耻。
民未知德,惧若在己。
嘉谋肆庭,谠言盈耳。
玉生虽丽,光不踰把。
德积虽微,道映天下。
渊哉泰初,宇量高雅。
器范自然,标准无假。
全身由直,迹洿必伪。
处死匪难,理存则易。
万物波荡,孰任其累?
六合徒广,容身靡寄。
君亲自然,匪由名教。
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知死不挠。
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玄伯刚简,大存名体
志在高构,增堂及陛。
端委虎门,正言弥启。
临危致命,尽其心礼。
堂堂孔明基宇宏邈
器同生民,独禀先觉。
标榜风流,远明管乐
初九龙盘,雅志弥确。
百六道丧,干戈迭用。
苟非命世,孰扫雰雺?
宗子思宁,薄言解控
释褐中林,郁为时栋。
士元弘长,雅性内融。
崇善爱物,观始知终。
丧乱备矣,胜涂未隆。
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绸缪哲后,无妄惟时。
夙夜匪懈,义在缉熙。
三略既陈,霸业已基。
公琰殖根,不忘中正
岂曰摸拟,实在雅性。
亦既羁勒,负荷时命。
推贤恭己,久而可敬。
公衡仲达,秉心渊塞
媚兹一人,临难不惑。
畴昔不造,假翮邻国。
进能徽音,退不失德。
六合纷纭,民心将变。
鸟择高梧,臣须顾󰋕。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
披草求君,定交一面。
桓桓魏武,外托霸迹
志掩衡霍,恃战忘敌。
若人,曜奇赤壁
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子布擅名,遭世方扰。
抚翼桑梓,息肩江表。
王略威夷,吴魏同宝。
遂献宏谟,匡此霸道。
桓王之薨,大业未纯。
把臂托孤,惟贤与亲。
辍哭止哀,临难忘身。
成此南面,寔由老臣。
才为世出,世亦须才。
得而能任,贵在无猜。
昂昂子敬,拔迹草莱。
檐吐奇,乃构云台
子瑜都长,体性纯懿。
谏而不犯,正而不
将命公庭,退忘私位。
岂无鹡鸰,固慎名器。
伯言蹇蹇,以道佐世。
出能勤功,入能献替。
谋宁社稷,解纷挫锐。
正以招疑,忠而获戾。
元叹穆远,神和形检
如彼白圭,质无尘玷。
立上以恒,匡上以渐。
清不增洁,浊不加染。
仲翔高亮,性不和物
好是不群,折而不屈。
屡摧逆鳞,直道受黜
叹过孙阳,放同贾屈。
诜诜众贤,千载一遇
整辔高衢,骧首天路。
仰挹玄流,俯弘时务。
名节殊涂,雅致同趣。
日月丽天,瞻之不坠。
仁义在躬,用之不匮。
尚想重晖,载挹载味。
后生击节,懦夫增气。
淮阳等州军通判堂除诏政和七年六月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六五(第四册第三四五○页)
淮阳军、广济军信阳军高邮军荆门军汉阳军怀安军邵武军复州荣州雅州普州通判堂除,馀令吏部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