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汉南春882年3月 唐 · 薛能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引用典故:浮云蔽日
独寻春色上高台,三月皇州驾未回。
几处松筠烧后死,谁家桃李乱中开。
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
自古浮云蔽白日,洗天风雨几时来。
同镇阳李先辈临川拟岘台 元 · 王东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五十一
楚塞萧条客复来,已无秋渚藕花开。
西风旷野孤城出,落日空江白浪回。
山似襄阳非故国,地连吴会有高台。
南游万里频回首,潦倒徒伤贾傅才。
三贤祠成皆晓村之力诗酒游宴足继前辈风流洵虎邱佳话也再作诗以谂后人 其一 戊午 清 · 赵翼
 押尤韵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
平山维扬,多景屹润州
昔人宦游地,每托胜迹留。
任君守吴郡,三年惠恺流。
缅怀前贤踪,历历在虎邱。
买园为筑祠,荒度妙运筹。
位置杜白苏,恰有堂阁楼。
似昔造园时,预为三公谋。
祠成景殊绝,亭馆清且幽。
为是手营搆,公馀屡来游。
士女不避路,花木欣停驺。
岂惟表前贤,直可当菟裘
庾楼江州咏,习池襄阳讴。
行当擅此胜,名区占千秋。
与寿父帖 宋 · 吴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二、《三希堂法帖》第一七册
比匆匆附书,谅只在下旬可到。
途中收十月三日手笔并诗,深以为慰。
示喻已悉。
襄州之行非所惮也,不谓以常式辞免,就降改命,辞难避事,何以自文?
不知阅古之意如何,今必有定论矣。
十九日京西界,交割安抚司职事,廿日方得改差劄子,已具辞免,且在郢州境上伺候回降。
若省劄更迟数日,则已到襄阳
去襄只二百馀里,江陵亦然。
岁晚,客里进退不能,势须等候月十日方见次第。
地远,往返动是许时,远宦非便,殆此类也。
旅中灯下作此,言不尽意。
馀希加爱,不宣。
十月廿日上寿父判寺寺簿贤弟。
焦山题名绍熙二年九月 宋 · 吴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二
延陵吴居父解组襄阳汝阴孟子开、临邛叔度皆一时秩满,联舟东下,泊紫金山
越三日来浮玉观新建飞仙亭,又三日绝江而南。
绍熙辛亥季秋丙寅题。
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四。又见《三希堂法帖》第一七册,《石渠宝笈三编》第三函第三册。
次韵曾英发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泮水桥边不记年,后来谁复敢争先。
襄阳耆旧今无在,江左风流寂不传。
穷巷闭门佳客至,新诗照壁夜光悬。
未应晚节嗟流滞,三子青袍慰眼前。
杨守敬故居(园名邻苏,在黄冈城中东北隅守敬字惺吾,以书名,鼎革后卒。园今易主矣。陈波僦居之,老合抱犹存,春日发花,往访波。)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二
灯火雪满屋,山人夜读书。
红梅今合抱,不见子孙居。
犬吠夕花里,涧芳清雨馀。
襄阳耆旧少,郑重孟家庐。
攻守论绍兴十年 宋 · 黄成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
爰自维扬失守,翠华南渡,南北之形,于是乎判。
吾之不能北讨,犹贼不能南来,其势然也。
方今天下有自守之形,无出攻之形。
况夷狄兼燕、两河、齐、秦之地,而用之奇谋秘计,出鬼入神,邈不可测。
刘豫禅中国之势,拥天子之权,制政者凡十年矣。
彼一旦废逐之,不降阶序。
运十年之齐,而合之燕云;
驱万乘之主,不翅孤豚。
然陕右河南诸叛视豫之废,非不知祸次及其身,然莫敢谁何者,其用国有谋,盖可见也。
君侯自视吾之用国,与夷狄之用国孰愈?
其贤者在位,其能者在职,其上下之情通,其号令一,其赏罚信,其政事修举。
凡是数者,吾有弗逮也,而兵力形势又居其下。
重以沿边四军,一进一退,首前尾却。
挟此三不韪,吾特进讨焉尔,是乌能与夷狄角哉?
故曰,厥今天下有自守之形,无出攻之形。
君侯所以用荆襄者,亦出攻乎,亦为自守计乎?
某愚不肖,窃料君侯之兵决不可以独进,而自守之策亦未有得。
持十数万之众,进不能以攻,退不能以守,直为此懔懔,何也?
今攻既不可议矣,请言守之策。
荆襄二道,天下之冲也。
其要害之地有三焉:曰武昌,曰襄阳,曰江陵
武昌足以控淮西,然不若襄阳兼淮汉汝颍而制之也。
襄阳足以控淮汉汝颍,然不若江陵兼汉沔吴蜀而制之也。
故其地形最强者惟江陵,其次惟襄阳,又其次惟武昌,大抵上流为重。
方今君侯大屯在武昌,而分戍襄阳
江陵襄阳之蔽也,曾不置兵焉。
武昌、戍襄阳者是也,而空江陵者非也。
是何也?
夷狄不南下即已,就使南下,其名若寇吴者、寇蜀者,而精兵劲骑萃于汉上,数道并进,使吾莫知适救。
多以马载粮,粮尽而马继之,必将屠我襄阳
武昌敕兵日夜倍道,凡五六日乃至襄阳城下,胜负之势未可知也。
不幸而少却,则襄阳亡矣。
襄阳亡,敌固无急乎武昌,背荆门,趋江陵,如蹈无人之境,而江陵亡矣。
并夷门,取利、归,兼巴陵,置重兵于襄阳、于江陵,而江淮汉上流之地尽入贼矣。
江淮汉上流之地尽入贼,而吴蜀可忧矣。
今尚庶几其不至是者,恃襄阳之有兵也。
襄阳之兵之可以必守者,恃武昌之有兵也。
兵志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襄阳隐然为吾蜀之蔽,其去武昌盖七百里,是大援乃在七百里外,非所以示敌之不可攻也。
君侯留一二亲信守武昌,而亲以兵开府江陵,为襄阳重者,策之上也。
若犹未也,宜分万人,五千屯江陵,五千屯荆门
荆门襄阳后拒,江陵荆门后拒。
襄阳有急,荆门之兵出于襄阳江陵之兵出于荆门
贼今日至,而援兵明日接于城下矣,故可使夫敌人不得轻出以犯我。
重荆门江陵之屯,所以重襄阳也;
重襄阳,则江陵安;
江陵安则吴蜀举安武昌无忧也。
惟是三镇更相掎角,君侯诚分屯焉,居无事,三镇鼎足而峙,武昌且可无汉沔之忧,得以控蕲黄,援合肥
自古取吴取蜀多由江陵,主上捐全楚之地畀付君侯,固为其能保庇之,以重我吴蜀也。
今攻守之策两废不讲,贼并襄阳,入江陵,是直坐吾腹中尔,四肢当何所用力哉?
天下有投机之会,有持久之计。
某前所谓汉唐之创业与其中兴,其成功之日,甚者不出二年,此投机之会也。
今中兴以来十有四年矣,中原尺寸之土未闻有入职方者,而贼势视靖康炽甚,则彼此务为持久之也。
襄阳特立于外,而武昌乃七百里外,疲于奔命,此岂左右吴蜀持久至计邪?
诚使襄阳后拒有荆门荆门后拒有江陵,贼虽旦暮至,吾不七百里疲于奔命,故可以持久。
重过虎邱题三贤祠 清 · 赵翼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一
虎邱祠前贤,其论自我创。
三年复来过,雄丽果殊状。
酒楼低翠峦,画舸隘晴浪。
裾屐纷往来,沸声日夜壮。
遂使久湮迹,顿豁心目旷。
三诗人千秋,一土阜万丈。
却笑建议初,本意标所尚。
庶几邹湛名,得附岘山上。
庸知传世难,非可门户傍。
试问众游人,已把老夫忘。
用晦至自原易所寻补襄阳 明 · 唐伯元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旅夜清尊复此回,了无一句笑颜开。
况从古越诸山过,曾见新安小范来。
举世更谁能我友,无人识子佐王才。
若将治郡论黄霸,异日功名未可猜。
蛮夷司长安守仁赴省乡试以盆水贮文石见遗诗以答之 清 · 邹一桂
长官思南来,遗我以文石
洁盆贮清水,片片明空碧。
匀圆自天成,章质分黑白。
或若龟贝文,或若蝌蚪迹。
或若鱼子簇,或若冰花裂。
一若浮图形,高标跨百尺;
又若焦尾琴,徽轸俱刻画。
其馀悉变态,云水生波折。
讶兹山泽间,造物出精液。
怪石并铅松,岱亩修贡职。
球琳琅玕姿,雍产非易获。
黔地类天灶,林箐多荒僻。
丹砂蔚磷青,雄魄光血赤。
宝藏虽未开,间气时一辟。
思南牂牁,地久归版籍。
圣朝广文教,边士奋重译。
抱璞岂珷玞,怀贞等圭璧。
忆昨来校试,炎夏方赤日。
买舟采琼瑶,未雨艰别择。
今得尉佗赠,庶慰襄阳癖。
长官本青衿,挟策思奋翮。
明珠非暗投,厚意足珍惜。
勺水安足辞,介石自夙昔。
石固不能言,水清并无质。
书此酬长官,并以示黔客。
明经先世省墓序(二)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三、《梅岩文集》卷三
熊持登诗曰:「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惟有两三辰」。
白香山诗曰:「风吹旷野纸钱飞,潇潇暮雨人归去」。
此皆省墓而作也。
襄阳有选人刘其姓者,入京师,逢一举人,语言相得,藉草同饮。
举人因赋诗曰:「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
明年刘归襄阳,寻访举人,惟殡宫存焉,乃知墓无子孙省拜,故九京有灵,而其诗如此。
借此观之,省墓之礼非特子孙之所当行,而亦祖宗之所深望也。
子孙立志不坚,持登、香山之句不作,则祖宗魂灵如在,宁不动「空对梨花」之句乎?
此句一作,为子孙者何若?
吾门其勉之。
谨序。
省墓之行,展孝敬也,盖墓者祖宗体魄所藏,魂灵所居。
古人去家必上冢,四时必登墓,今惟正首相率省墓,已从简矣。
冠者皆行,冠则成人,成人则知祖之当尊、墓之当省也。
今圆冠方屦,人则人矣,岁首省墓,大欠整齐,是人也岂独无孝敬之天哉!
夫乡邻者,出入相友者也,岁首必冠带而沿其门。
亲戚者,骨肉相关者也,岁首必涉远而踵其门。
神祠佛宇者,祸福之不爽也,岁首必执香信而俯伏其门。
至于祖宗,乃吾身之所自出。
吾受其肢体之遗,吾藉其衣冠之荫,有堂构者承其堂构,有箕裘者习其箕裘。
其待子孙尝欲福之,而未始祸之也。
穷未达,贫未裕,岂祖宗之咎哉?
今岁首乐去者三之一,勉彊不容不去者半之。
养安不去,吝费不去,奔香逐臭而不去者间亦有之。
是何待祖宗反不若待乡邻、待亲戚、待神庙之厚哉?
省墓亦有不可拘者:年逾六十者不可拘,有不测之祸者不可拘,有不时之疾者不可拘,宦游于外者不可拘。
外此决所当去。
冢累累,殡宫戚戚,弃置不顾,其与睨视而颡不泚者何异哉!
东莱云:「今日之为人子,异日之为人父;
后乎兄者为弟,而前乎弟者为兄。
吾不肯为兄父之拜,则吾亦不得夫子弟之拜」。
然则今日不拜祖宗坟墓者,恐他日子孙亦如之。
于戏,此固理之必至者。
况乎人知尊祖,然后知敬宗
惟同拜某墓也,则知某为叔,某为侄,皆与某同出某墓者也。
又同拜某墓也,则知某为兄,某为弟,又与某同出某墓者也。
然则拜扫无非骨肉亲也,非泛然同族比也。
尊卑之分,悠然不渝,纵有少嫌,风休冰释,岂忍下詈上,卑犯尊,相欺相凌,相戕相贼,相窥相弄也哉?
吾故谓省墓者孝敬之天所由寓,而亦名分所赖以纲维者也,同门者试想之。
己卯正月上元日,因整簿而书,幸毋以次焱之言为赘。
谢除知襄阳府 宋 · 吴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上
四品缀班,滥次西清之对;
十连谋帅,误分北顾之忧。
揆日临民,望风祗命。
中谢。)伏念臣才非适用,生偶逢时。
星使驱驰,丝毫无补,月卿超躐,命薄奚堪?
寿皇四牡拊劳之恩,姑使内朝而通籍;
值圣主六龙奋飞之会,故惭从列以偷安。
讵谓鸿私,付之剧任?
眷言岘首,为今国藩。
大将重兵之分屯,长江平陆之冲要。
羊祜之名德,唯能怀敌,故能安边;
孔明之奇才,不先谋人,每先治己。
得人若此,制阃不难。
畀以非宜,受之实惧。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刚健中正,文思聪明。
地辟天开,圣人作而万物睹;
风行雷厉,元首起而百工熙。
至求疆埸之臣,尤重藩宣之寄。
顾如臣者,早受眷知。
方闻命而即行,拟控辞而不可。
威颜咫尺,临遣甚优,训诰温纯,丁宁曲尽。
臣敢不博询民隐,耆定戎昭
齐其政不易其宜,当布《周南》之风化;
备其虞谨守其一,务绥禹甸之山川。
题良上人所藏天锡先生青山白云图 元 · 祖瑛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选元诗卷三十四
今人作事每师古,摹仿太甚复可嗤。
要于法外出新意,变化臭腐为神奇。
襄阳画法妙前代,千金一纸争购之。
郭公丹青有能名,亦复爱之如渴饥。
今观此幅殆逼真,气骨老苍无俗姿。
青峰碧涧在烟雾,令人益重幽人期。
沃州天姥见彷佛,支公寺前秋鹤飞。
桥危霜滑笋舆小,忆得前度曾攀跻。
郭公久矣閟泉壤,此幻不灭留赍咨。
前身太白无乃是,句法酷似金山诗。
岘山怀古 明末清初 · 王鸣雷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断桥斜日出云津,访古登临感慨频。
鹦鹉不吟梁浦月,铜鞮空唱岘山春。
雍台树色西连楚,樊口桃花北向秦。
下马便寻羊叔子,看碑几度欲沾巾(以上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七)
按:史洪权整理
衡岳德观(并引) 其一 1149年 宋 · 王庭圭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
峰头乌帽翠云裘,三百年来无此流。
馀论更容平子否,犹胜湛辈岘山游。
和答龙田石川诗韵见赠二首 其二 明 · 孙承恩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斯文宦邸笑言亲,每说吴兴想像真。
千古岘山青泼黛,四时苕水碧纡绅。
篇章妙发风云思,岁月聊需道义身。
有约石川子践,金焦我是第三巡(予游金焦昔已二次矣并后为三)
瀛桥乐章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五、《梅岩文集》卷二
伏以地雄槃谷,伟哉源之深而流之长;
桥侈步瀛,免尔深则厉而浅则揭。
落日青龙低卧水,秋风乌鹊起填河。
不愁平地风波,赖有擎天柱石。
一乡之利,百贾所栖。
恭惟材大栋梁,望隆椿桂。
稽诸家世,盖文定之有寅、宏;
论其文章,则老泉之与轼、辙。
谨取予于一介,能毁誉之两忘。
义重轸饥,仁形拯溺。
慨中市之略彴,已逐奔溪;
将下流之盘涡,宁免病涉。
自捐鹅眼,一力鸠工。
鲸鲵背,螮蝀腰,直通南北东西路;
黄金壁,丹砂柱,好赏风花雪月天。
榱桷如飞,楯槛似画。
盘旋十顷玻瓈水,约束两行杨柳堤。
望而见者诵昌黎之诗,非舡非阁;
游乎上者哦坡翁之句,若堂若闺。
行者歌,负者休,不怕淋头之雨;
往者过,来者续,聿多人迹之霜。
且取前辈步瀛之名,爰励后生拾芥之志。
是知津矣,可谓仁乎。
载惟合席之贤,亶是济川之彦。
十八学士行从文馆之游,三百英雄即豫琼林之宴。
群贤至,少长集,未饶曲水流觞
太守醉,宾客欢,自有酿泉为酒。
今之日,红蓼苍洲飞白鹭,绿槐高柳叫玄蝉。
水可濯缨,风平振袂。
唤取琉璃簟,卧吞琥珀钟。
待听襄阳小儿,争唱铜堤之曲;
却请茂林赋客,浓题驷马之书。
共誇文鹢清游,可吝䌽虹佳句?
诗曰:
跨海虹霓浸不收,植楹鲵背耸于楼。
直通两岸东西路,横截一溪上下流。
罗学士唐天子,管领英雄张状头。
醉墨淋漓题柱上,与君从此步瀛洲。
西涧藏师竟赴千像寺斋孤游涧中竟日有作 清 · 李锴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滞理由拘士,遂令真意亡。
拂衣僧竟去,拄杖客何妨。
秋水飞空白,孤云无定方。
至人吾岂敢,耆旧在襄阳
文选楼淳熙十年 南宋 · 陈琪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二、同治《襄阳县志》卷一、《湖北金石志》卷一二
淳熙九年夏六月,诏前礼部侍郎齐公镇襄阳
明年,教条既定,氓俗知劝,边鄙不耸,民恬以嬉。
公于是搜访古先哲人遗风轶迹隐而未著者,以寓游观,得梁昭明高斋故址于谯门直西古城上。
按图经:昭明尝聚才士刘孝威、庾肩吾辈凡十人著《文选》,号「高斋学士」。
《南史》载昭明襄阳,五岁读五经,悉通讽诵,高斋之号,或者基于是欤。
后人即其址为斋,岁久挠腐,摧于蓬藋,公命撤而新之。
斋虚而明,高而安,心舒目朗,周览无碍。
其西为楚山,蟺蜒扶舆,而环翠屏,旁出数峰,苍然秀色,远与天际。
浮以清江,飘以白云,纤秾去来,瞬息百态。
其南则鹿门、岘首,肩随踵接,横阑几席,若将俯而有之。
凡樵夫牧儿,步上下山,皆可指数于烟霞杳霭之中。
近而里阁楼观,万瓦如鳞。
方春草木摇飏,杂以丹碧,市城雉堞,回环璀璨,凿凿照人。
凭虚而望者,不临流,不适野,而得大观。
虽古今盛衰兴废或者不同,而山川高下之吞吐,烟云朝夕之变化,阅千载如一日者固有焉。
昭明所以饰为斋宇,以处其徒,廓其见,辑其书,而公为之激昂慷慨,尚友昔人,挹其风于既颓也。
始公以人物议论被上眷知,入为监察御史,疏十事讥切时病,当上意,迁太常少卿,日趋经筵,益陈治道。
上以公所学为有用,不数月而三迁其官。
公于斯文,诚有大过人者,犹惓惓于《文选》何哉?
李善嗜《文选》之学,积其注为六十卷。
李德裕家独不置《文选》,诮其书为不根。
好恶所在,二者俱失之偏。
惟公忘言于觖择,而涉取其精华,发为斯世之用,公盖得其全者欤!
其斋而表出之,昭明之遗,繇公而不泯矣。
公名庆胄,字子馀青社人云。
按:乾隆《襄阳府志》卷三二。乾隆二十五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