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浑天赋679年6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显庆五年时年十一。待制宏文馆上元三年。始以应制举补校书郎。朝夕灵台之下。备见铜浑之象。寻返初服。卧病丘园。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代之言天体者。未知浑盖孰是。代之言天命者。以为祸福由人。故作浑天赋以辩之。其辞曰。
客有为宣夜之学者。
喟然而言曰。
旁望万里之横山。
而皆青翠。
俯察千仞之深谷。
而皆黝黑。
苍苍在上。
非其正色。
远而望之。
无所至极。
日月载于元气。
所以或中而或昃。
星辰浮于太空。
所以有行而有息。
故知天常安而不动。
地极深而不测。
可以为观象之准绳。
可以作谈天之楷式。
有称周髀之术者。
冁然而笑曰。
阳动而阴静。
天回而地游。
天如倚盖。
地若浮舟
出于卯入于酉而生昼夜。
交于奎合于角而有春秋。
天则西北既倾。
而三光北转。
地则东南不足。
而万水东流。
比于圆首。
前临胸者。
后不能覆背。
方于执炬。
南称明者。
北可以言幽。
此天与而不取。
恶遑遑而更求。
太史公有睟其容。
乃盱衡而告曰。
楚既失之。
齐亦未为得也。
言宣夜者
星辰不可以阔狭有常。
言盖天者。
漏刻不可以春秋各半。
周三径一
远近乖于辰极。
东井南箕。
曲直殊于河汉。
明入于地。
葛稚川所以有辞。
日应于天。
桓君山由其发难。
苏秦之不死。
既莫知其为说。
隶首之重生。
亦不能成其算也。
二客尝亦知浑天之事与。
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原夫杳杳冥冥。
天地之精。
混混沌沌。
阴阳之本。
何太虚之无碍。
俾造化之多端。
南溟玉室之宫。
爰皇是宅。
西极金台之镇。
上帝攸安。
地则方如棋局。
天则圆如弹丸。
天之运也。
一北而物生。
一南而物死。
地之平也。
景短而多暑。
景长而多寒。
太阴当日之冲也。
成其薄蚀。
众星傅月之光也。
因其波澜。
乾坤阖辟
天地成矣。
动静有常。
阴阳行矣。
方以类聚。
物以偫分。
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
部之以三门
张之以八纪
其周天也。
三百六十五度。
其去地也。
九万一千馀里。
日居而月诸。
天行而地止。
载之以气。
浮之以水。
生之育之。
长之畜之。
亭之毒之。
盖之覆之。
天聪明也。
圣人得之。
天垂象也。
圣人则之。
其道也。
不言而信。
其神也。
不怒而威。
验之以衡轴
考之以枢机。
三十五官为偫生之系命。
一十二次当下土之封畿。
中衡外衡。
每不召而自至。
黄道赤道。
亦殊涂而同归。
表里见伏。
圣人于是乎发挥。
分至启闭。
圣人于是乎范围。
可以穷理而尽性。
可以极深而研几。
天有北斗。
杓携龙角。
魁枕参首。
天有北辰。
众星环拱
天帝威神。
尊之以耀魄。
配之以勾陈。
有四辅之上相
三公之近臣。
华盖岩岩。
俯临于帝座。
离宫奕奕。
旁绝于天津。
长垣之百堵。
启阊阖之重闉
文昌拜于大将
大理囚于贵人
泰阶平而君臣穆。
招摇指而天下
东宫析木之津。
寿星之野。
箕为傲客
房为驷马。
天王对于摄提。
皇极临于宦者
左角右角。
两曜之所巡行。
阴间阳间。
五星之所次舍。
后宫掌于燕息。
太子承于冢社
宗人宗正
内外惇叙于邦家。
市楼韨垣。
货殖毕陈于天下。
北宫则灵龟潜匿。
螣蛇伏藏。
瓠瓜宛然而独处。
织女终朝而七襄
渐台而顾步。
御辇道而徜徉。
闻雷霆之隐隐。
听枹鼓之硠硠
南斗主爵禄。
东壁主文章。
须女主布帛。
牵牛主关梁。
羽林之军所以除暴乱。
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
西宫则天潢咸池
五车三柱。
奎为封豕。
参为白虎
胃为天仓
娄为众聚。
旄头之北。
宰制其边陲。
天毕之阴。
蓄泄其云雨。
大陵积尸之肃杀。
参旗九斿之部伍。
樵苏之地。
出入于园苑。
万亿之赀。
填积于仓庾。
南宫则黄龙赋象。
朱鸟成形。
五帝之座。
三光之庭。
伤成于钺。
诛成于锧。
福成于井。
德成于衡。
执法者。
廷尉之曹。
大夫之象。
少微者。
储君之位。
处士之星。
天弧直而狼顾。
军韨晓而鸡鸣。
三川之交。
鹑火通其耀。
七泽之国。
翼轸宇其精。
南河北河
象阙于是乎增峻。
左辖右辖
边荒于是乎自宁。
乃有金之散气。
水之精液。
渭水之横桥。
像昆池之刻石。
岁时占其水旱。
沧溟应其潮汐。
织女之室。
汉家之使可寻。
饮牛之津。
海上之人易觌。
日也者。
众阳之长。
人君之尊。
天鸡晓唱。
灵乌昼踆。
扶桑临于大海。
若木照于昆崙。
太平太蒙。
所以司其出入。
南至北至。
所以节其寒温。
龙山衔烛
不能议其光景。
夸父弃策。
无以方其骏奔。
月也者。
偫阴之纪。
上天之使。
异姓之王。
后之事。
方诸对而明水洽。
重晕匝而边风驶。
裁盈蚌蛤。
则虏骑先侵。
适斗麒麟。
则暗虎潜值
五星者。
木为重华
火为荧惑。
镇居戊己。
斯为土德。
白土西。
辰星主北。
俯察人事。
仰观天则
比参右肩之黄。
如奎大星之黑。
五材所以致用。
七政于焉不忒。
同舍而有四方。
分天而利中国。
赤角犯我城。
黄角地之争。
五星同色。
天下偃兵。
趋前舍为盈。
退后舍为缩。
盈则侯王不宁。
缩则军旅不复。
或向而或背。
或迟而或速。
金火犯之而甚忧。
岁镇居之而有福。
观众星之部署。
历七耀而驱驰。
定天下之文。
所以通其变。
见天下之赜。
所以象其宜。
然后播之以风雨。
威之以霜霰。
或吐雾而蒸云。
或击雷而鞭电。
一旬而太平感。
肤寸而天下遍。
白日为之昼昏。
恒星为之不见。
尔乃重明合璧。
五纬连珠。
青气夜朗。
黄云昼扶。
握天镜。
河图
若曰赐之以福。
此明王圣帝之休符。
至如怪云祅氛。
冬雷夏雪。
日晕长虹。
星流伏鳖。
阴有馀而地动。
阳不足而天裂。
若曰惧之以灾。
此昏主乱君之妖孽。
昔者颛顼之命重黎
司天而司地。
陶唐之分仲叔
宅西而宅东。
其后宋有子韦。
郑有裨灶
魏有石氏。
齐有甘公
唐都之推星。
王朔之候气。
周文之视日。
吴范之占风。
有以见天地之情状。
识阴阳之变通。
诗云谓天盖高。
语云惟天为大。
至高而无上。
至大而无外。
四时行焉。
万物生焉。
偫神莫尊于上帝。
法象莫大于皇天。
灵心不测。
神理难诠。
日何为兮右转。
天何为兮左旋。
盘古何神兮立天地。
巨灵何圣兮造山川。
螟何细兮师旷清耳而不闻。
离娄拭目而无见。
鹏何壮兮搏扶摇而翔九万。
运海水而击三千。
龟与蛇兮异其短长之质。
椿兮殊其大小之年。
钟何鸣兮应霜气。
剑何伏兮动星躔。
列子何方兮御风而有待。
师门何术兮验火而登仙。
鲁阳挥戈兮转于西日。
陶侃折翼兮登乎上元
女何冤兮化精卫
帝何耻兮为杜鹃。
争疆理者有零陵之石。
闻弦歌者有盖山之泉。
若怪神之不语。
夫何述于此篇。
天乙之武也。
焦土而烂石
以唐尧之德也。
襄陵而怀山。
颜回之仁也。
贫居于陋巷。
孔子之圣也。
情希乎执鞭。
冯唐入于郎署也。
两君而未识。
扬雄在于天禄也。
三代而不迁。
桓谭思周于图谶也。
忽焉不乐。
张衡术穷于天地也。
退而归田。
我无为而人自化。
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陈州龙兴寺710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龙兴寺
观夫广大无相者。
虚空也。
四轮倚之而住。
精微无体者。
佛性也。
万法因之以生。
圣人有以见三界成坏。
皆有为壳。
故剖之以戒觜。
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
是无明网。
故决之以定刃。
烁宝光之慧炬。
沛善利之慈舟。
返迷路率于中道。
徛横流登于彼岸。
以言乎真实之要。
总摄一乘。
以言乎天地之閒。
曲成万物。
大矣哉。
道心包举。
等太虚而无际。
法教流通。
弥旷劫而常在。
则有乘如来方便。
出应化门。
大士因缘。
帝王位。
俾庶类咸若。
谓之光宅天下。
令众生修善。
名为庄严佛国。
龙兴寺者。
皇帝即位之岁。
溥天之所置也。
唐祚中微。
周德更盛。
历载十六。
奸臣擅命。
伯明氏有盗国之心。
一阐提有害圣之迹。
皇上操北斗。
东朝
排阊阖。
运扶摇。
张目而叱之。
殷乎若震雷发地。
歘虩翕响。
以克彼二凶。
赫然若太阳升天。
晞熙仰象。
以复我万邦。
返元后传国之玺。
光武登坛之玉。
尊祖继宗。
郊天祀地之礼既洎。
修旧布新。
改物班瑞之典又备。
乃考出世之法。
鼓大雄之事。
入无功用之品。
住不思议之力。
一光所烛。
庶兆为之清凉。
一音所宣。
大千为之震动。
云蒸风靡。
不崇朝而坏衣涌塔遍天下矣。
陈州者。
上古太嗥之虚。
近代淮阳之地。
置守则列为郡。
封王则建为国
本其风俗。
豪侈靡丽旧矣。
翿东门之下。
接袂成帷。
宛邱之上。
袨服成市。
豫州之郊一都会也。
剌史南阳韩府君名琦
其为邦也。
胜残去杀。
圣主之得贤臣。
别驾彭城郡名隆业
从政也。
能肃而恭。
高阳之有才子。
长史南阳张齐贤
儒林之选也。
司马河南云盈。
公族之良也。
士曹从事八人。
录事参军于璆为称首。
六属官人二十五人。
宛邱县崔修已为称首。
或以艺荣。
或以门进。
高车一辙。
美利同人。
礼举刑清。
于是乎在。
因邦甸积稔之蓄。
偶日月再旦之初。
钦若王言。
建立灵寺。
上略其趾。
下务其终。
百工不劝而亟。
庶役不徵而会。
经始如云。
成之不日。
夫其带四郭五衢之陌。
踞重墉阛阓之端。
福地砥平。
长垣云矗。
高门有闶。
大厦斯飞。
连廊曲阁。
交轩对霤。
木磨而不雕。
土涂而不饰。
壮无僭侈。
以约费为功。
俭无偪陋。
以静居为宝。
法王宫殿。
近宝花之城
菩萨伽蓝。
金灯之地。
亦犹是也。
上座处元寺主真度维那守慎等。
戒珠如月。
独洁麒麟之行。
法宝如山。
普闻狮子之吼。
克谐善众。
厎定神居。
甘露饱而满盈。
天香醉而围绕。
于时陈项之老。
褒衣博带
皤皤然相造而诹曰。
久矣吾党之惑也。
倥侗颛蒙。
情嗜横放。
恚爱我业。
聪明不开。
日有忘其生生。
月无觉其灭灭。
一息之漏。
可胜言哉。
而今举足至于道场。
申臂及于净土。
昼则目禅诵之事。
夜则耳钟梵之音。
何悟是生。
晚臻斯乐。
岂不思天子之至仁乎。
恻下人之昏垫。
遹上圣之昭轨。
假有相之途。
诣无生之理。
洒冥泽于巳灭。
蒂元根于未始。
百灵之所归依。
万宇之所欣喜。
非独陈而巳矣。
盖神辟天。
圣开地。
代之祖也。
纂帝宝。
基皇统。
孝之主也。
殄僪狂。
破魔孽。
威无外也。
广正典。
绍度门。
德无大也。
通幽洞明。
兼粗该精。
滂洋而行。
混濩厥成。
一收功而四善举。
一推心而群愿立。
咨如是。
龙兴之化。
曷有量矣。
夫业可大。
而芜没焉不贻于后。
事可尊。
而苞蕴焉不述于代。
臣子之罪也。
敢请图之。
然言语之不到者心识。
心识之不到者真如。
二乘闻之而不见。
十地见之而未了。
而我云何。
能知能说。
窃比六时之鸟。
七宝之树。
是出乎和雅音声。
是赞乎微妙功德。
记其在处。
长者金园
铭其事因。
育王之石柱
其词曰。
圣皇在上。
于昭于天。
唐虽旧邦。
其命维新。
龙兴返政。
灭二暴臣。
少康非儗。
于舜为邻。
王蒸(其一)
于廓元教。
生人户牖。
神化洒心。
小大稽首。
掌擎万域。
潜移仁寿。
三代之前。
盖未曾有。
最上乘哉(其二)
泱泱陈服。
韩侯道之。
奕奕宝坊。
邦人造之。
天龙护持。
贤圣熙熙。
受福维祺。
帝心则怡。
至理兴哉(其三)
吴兢谏议大夫715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
朝议大夫前行尚书水部郎中兼修国史上柱国长垣县开国男吴兢
雅思周密
素风清旷。
著书微婉。
东观是称。
起草闲达。
南宫所重。
宜列谏臣之位。
复膺良史之才。
可守谏议大夫兼修国史
散官勋如故。
主者施行。
晴望长春宫(以登陴起遐望为韵) 盛唐 · 梁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六
云收野迥兮目极千里。空净川长兮纤埃不起。
视河外之离宫。信寰中之特美。
飞重楼之沓秀。缭长垣而层阯。
详巨制与宏模。固一君而万祀。
扼秦晋之襟带。据山河之表里。
谅神功之所营。匪灵光之能拟。
邈矣轇轕。岌乎崚嶒。
华山之赑屃。挟重关之股肱。
文物著明。则可久可大。
制度丰敞。则不骞不崩。
来苏之咏已作。观风之道斯宏。
远树摇晴。挂长虹而欲饮。
祥烟不散。俟吾君之复登。
宫阙多奇。栾栌謺施。
倚万楹以磊砢。洞千门而陆离。
玲珑玉树。则遍澄霁色。
连骞绣槛。则却映斜曦。
设璇题以曜殿。黏赪壤以文陴。
度之以几筵。则有典有则。
约之以轨物。则不高不卑。
当今取实去华。匪俭匪奢。
撙节三代。光宅四遐。
豫顺以游。御六龙而戾止。
声明自溢。奄九有而为家。
且夫书称梓材。易称大壮。
自昔栋宇之作。未有兹宫之状。
夫长者仁寿之宗符。春者发生之所向。
伊嘉名之可伟。乃动植之攸尚。
客有学古之流。乃含毫而一望。
丹元子步天歌 太微宫 唐 · 王希明
上元太微宫,昭昭列象布苍穹。
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
门左皂衣一谒者,以次即是乌三公
三黑九卿公背傍,五黑诸侯卿后行。
四个门西主轩屏,五帝内坐于中正
幸臣太子并从官,乌列帝后从东定。
郎将虎贲居左右,常陈郎位居其后。
常陈七星不相误,郎位陈东一十五。
两面宫垣十星布,左右执法是其数。
宫外明堂布政宫,三个灵台候云雨。
少微四星西南隅,长垣䨥䨥微西居。
北门西外三台,与垣相对无兵灾。
丹元子步天歌 其五 南方七宿 唐 · 王希明
 押阳韵
张,六星似轸在星傍。
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方。
长垣少微虽向上,星数歌在太微傍,天尊一星上黄
五言晚汎灵溪之作 唐 · 王位之
 押养韵
溪水晚澄鲜,虚无含万象。
窥临时见底,胜异如在掌。
鱼□□起伏,灵□犹影响。
心误出人寰,神清资偃仰。
掉舟□□□,聊复惬新赏。
香风袭蕙兰,秋日浮清朗。
如何得真趣,更此缨时网。
坐啸人事闲,悠然思独往。
(见光绪二十二年蒋师辙纂《光绪鹿邑县志》卷十下)(按:此诗见于石刻《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右侧,诗题下署:「□□采访使下都检校官滑州匡城主簿王位之」。诗末有「自书」二字。诗刻后有题名五行:朝散郎临涣县尉李岩□义□奉敕修功德□□□□陈忠盛开□□□□岁次庚辰临涣主簿陈奉璋因题庙内额至此。另详后跋。)
(一作官)大梁却寄(一作康)主人742年 唐 · 岑参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引用典故:沧浪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日梦故山,蕙草(一作芳蕙)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鸧。
四郊阴气(一作氛)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醉题匡城少府厅壁742年 唐 · 岑参
 创作地点: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
妇姑城南风雨妇姑城中人独愁。
愁云遮却望乡处,数日不上西南楼。
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
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
匡城县业修寺 唐 · 段迥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
粤至高者天也。
朗然悬七政之辉。
至广者地也。
宴然澄百川之气。
虽则荡云沃日。
宁浮夜壑之舟。
合璧连珠。
未照无明之域。
岂若一人感梦。
画象南宫。
八脱洪源
传经西土。
变灵威而救苦海。
散法雨以济炎山。
启方便之门。
则三涂并轨。
开有缘之路。
则七戒居心。
思元无测其浅深。
博物莫知其近远。
不生不灭。
其惟释氏乎。
果园者。
寺主希炎都师灵光奉为天皇天后以率土苍生之所立也。
诸色人等之供修焉。
法师夙达元风。
雅通妙觉。
察古今休咎。
听浮图之铃。
蹑寥廓高卑。
德真之锡。
将以登天游雾。
岂徒鸣磬焚香而已哉。
邑人成公滕定赵乾杨药师。
济北名家。
山东英妙。
挺含章之秀气。
万古驰声。
振夏日之严威。
百代垂誉。
长啸之后。
惟若嗣音。
故能疏烦想于心胸。
莹虔诚以恭敬。
悟色空之合迹。
知内外之异门。
欲碎斜山
先挥法刃。
冀落尘网。
愿触惠风。
于是测景瞻星。
崇梵宇
万楹丛像。
绿云上□百丈孤标。
通天秀出。
飞梁偃□拖太虚之彩虹。
疏网参差。
挂高楼之新月。
金晖象驾。
色乱丹霞。
玉映鹤林。
光摇碧雪。
风吟仙铎。
似闻观世之音。
人步香阶。
如到聪尼之国。
尔乃春亭东指。
板筑犹存。
幽郭西瞻。
弦歌如在。
前□横海。
□泛叶舟。
后望大河。
遥分竹箭。
平原坱圠。
嘉树扶疏。
桃李茂盛。
每垂秋实。
竹夹道。
不变春荣。
所谓戡智慧之铁围。
得曹卫之宝势。
于时天宝八载岁次巳丑四月乙未朔十月甲辰
迥筑室清济。
地接祇园。
持法丹经。
心希妙理。
拾百氏之芳润。
美大释之形容。
其词曰。
粤若大雄。
赫然而见。
既号普贤。
仍为正遍。
马寺东营
鹤林西变。
道引佛□门开方便(其一)
尊容俨雅。
大厦宏敞。
宝阁万重。
星楼千丈。
雁塔斜飞。
横檐直上。
日月为光。
滴沥成响(其二)
猗欤妙觉。
彼□先知。
真情有趣。
法体无为。
不可□议。
岂得心非(其三)
东拱春亭。
西邻匡郭。
朵散青莲。
花开红药。
慈云布而龙兴
甘露坠而珠落。
不生不泯。
惟□惟□(其四)
滑州匡城县杨君墓志铭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九
尝读东观汉记。
至杨公四世太尉
咸有清德。
泱泱乎邹鲁之风。
尽在丞相府矣。
百有馀年。
论道王室。
宜哉。
自后卿大夫洎二千石
史不绝书。
以及于公。
公讳灵崱。
字灵崱
宏农华阴人也。
高祖兵部尚书高都公尚希。
尚希生宜州别驾丹川公寿旻。
寿旻生司农少卿徵。
徵生正议大夫汉州金堂县务道。
光昭先君之懿范
其有后于关西乎。
金堂第二子也。
幼以五经上第。
参卿博陵
贰职郿坞。
孙楚长揖。
桓谭不乐。
一录州事。
会稽称之。
再领县尹
自范至匡。
行卫濮。
公易直子谅之心根于始矣。
加以好学。
止于盖棺。
德行孝悌。
温良博爱
故宗族称其仁。
朋友称其信。
乡党称其敬。
盖君子之道欤。
及长从吏。
以宽服人。
官刑不行。
职事益办。
及与之邑。
亦克用乂。
和气充塞于百里。
颂声洋洋乎至今。
其良吏之政欤。
赤绂在股。
下大夫事。
知止足之分。
有终焉之志。
悬车告老。
饰巾待期。
浮云身世。
脱屣轩冕。
先生彭泽
徵士于太邱。
斯达者之流欤。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十日
寝疾于匡城县归休之私第。
春秋七十有三。
属贼臣以山东叛。
乃公殁之明日也。
且告车来甚众。
允子少。
殡故有阙。
在邑南鄙。
于堂西序。
启足牖下。
土周于身。
十年于兹。
百战之所。
折栋馀烬。
荒坟茂草。
柱下史能季武。
公之嘉客。
衮之姻友。
广德元年夏四月
本诣河外。
假道于匡。
访郗公之旧邑。
戴侯于故里。
其年十月一日
合祔少陵原
礼也。
夫人河东县辥氏。
妇道母仪。
六姻取则。
于我归处。
之覃兮。
及公而终。
木已拱矣。
子环在外。
不及主丧
其谁尸之。
曰有三女。
无天何戴。
无地何履。
誓合泉壤。
感通神明。
终还营邱。
竟同防墓。
空悲之孝。
有愧潘郎之词。
铭曰。
夫物芸芸。
各复其根。
事有必至。
理有固然。
少陵古原。
京兆新阡。
城夫人
河东小君。
同居此地。
岂恨重泉
志于方石。
庸有贤人。
唐故东京安国寺和尚塔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一
和尚俗姓权氏。法讳契微。天水略阳人。十代祖安邱敬公翼。为前秦仆射。事备载记。曾祖文诞。皇银青光禄大夫涪常二州刺史荆州都督府长史平凉郡开国公。祖崇本。皇朝散大夫滑州匡城县。与兄户部郎中崇基水部员外郎崇先。皆以文学政事。显名于贞观永徽之际。考同光。皇河南县尉长安县丞翰林详定学士。与伯兄益州成都县无侍仲兄歙梓三州刺史若讷。三人同以大名进士擢第。文章之美。为当时冠首。然其世德钟庆。若后无达者。则有以清净住世故。和尚生而敏悟。超然元觉。年九岁。于荐福寺金刚三藏发心入曼荼罗道场。传持圣印。悟入之速。发于岐嶷。然其德容具举。家族敬异。将必择卿士之良者以嫔之。时勇于出世。至欲刃其肤以自免。翰林府君既捐馆。母兄竟不能抑。遂以初笄之年。被服缁褐。至天宝元年。始受具于福先寺定宾律师。隶东京安国寺。师事苾刍尼无胜。受心门方便之学。以为心实境化。真由妄遣。遣之而真亦随尽。化之而心乃湛然。故外示律仪。内循禅悦。因初心而住实智。离有相而證空法。乃通四部经于宏正大师。尤精楞伽之义。而后住无住證。洗六妄。离二边。遵大道以坦荡。入法流而洄澓。以深惠善诱诲学徒。或权或实。为归为趣。亦犹净名之随机摄导。蜀严以忠孝为言。故中外族姻。遍沐其化。渐渍饶益。可胜道哉。初以广德中随其家南渡。安居于苏州朱明寺。以建中二年九月六日。冥然化灭。报年六十二。经夏四十一。弟子尼惠操。又其兄子也。故探其义味。最为深入。乃率吁缁俗。号捧金身。建塔于东武邱寺之东北冈。从其教也。侄孙德舆。以为宣父有西方圣人之说。东汉有浮图仁祠之教。以其教言之。自菩提达摩七叶至大照祖师。皆以心法秘印。迭相授受。故戒生定。定生惠。得第一义者冲而诣之。呜呼。今其诣之矣。桑门纪述。多不分系绪。今备书者。亦所以无忘先德。故其文也繁。铭曰。
教旨清净,戒珠圆映。
识浪情尘,还源反性。
彼一切见,皆妄想生。
精修密诣,湛尔融明。
示现者何,此身非久。
强为之铭,以焯于后。
再从叔故试大理评事徐州蕲县府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府君讳有方字某天水略阳人也。曾祖崇本。皇朝散大夫滑州匡城县。祖若讷。皇右补阙起居郎歙梓三州刺史。考仿。皇杭州紫溪县。代以儒门四科为家法。故发于文则菁华。施于政则惠和。公承是休德。饰躬践行。得诗之无邪。易之通理。凡五授命。皆以推择。曰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太子通事舍人陈州司法参军亳州司士参军。以大理评事徐州蕲县。满岁南游。遘疾于途。以贞元十六年夏五月。殁于楚州之旅馆。春秋若干。夫人河閒刘氏。乐城公仁轨之元孙也。明智才淑。有子曰长儒。弱冠举进士甲科。文行清修。苴枲其容。水浆不入。以某年某月日。得吉卜于某地。其引也。盖殡也。以舆师繁兴。未遑归窆于东周之大。姑刻圆石。书其略云。公夷通直信。睦姻任恤。位卑而志宏。居约而家肥。有为有守。不疚不跲。其初命再命。宫卫赞谒。虽未居真秩。而四方之嘉招狎至。其后掾二邦。奉六条。受禄不诬。实闻其政。或摄领通邑。或分乘轺车。皆有裕人之仁。急病之义。及理于蕲也。能遂物之宜。不夺人之时。嘉惠善利。洽于千室。犹即墨桐乡之理。无不及也。又尝馈师于回中。从事夷门。皆有功利。称于其府。其去蕲也。西方节将议委以谋猷介僎之重。且谓弓旌之未称也。将以柱后惠文之冠招公。章既上而公大病。斯可叹己。犹子族子。自期及缌。侍疾承讣。奔波涂潦。又以见公夙训慈仁之所逮也。噫嘻。自匡城至公四代。而三为县大夫。皆用循政闻。且以两汉邴曼容陈仲弓为准。故不至丰禄。加以梓州之懿文盛德。排抑于时。道未光大。终于郡节。或者蕃祉必复。其在后裔乎。此宗门所以有望于公之孤之昌大也。既而缄公理命。命以论撰。小子愀然涕洟。而为之铭曰。
恭惟叔父,信厚清厉。
有车翘翘,将事匪懈。
掾吏二部,文而无害。
施化一同,蕲人以乂。
易象视履,谓耆而艾。
奄然不淑,力命相盭。
楚挽虞殡,风烟晦昧。
属词贞珉,宁此厚载。
再从叔故京兆府咸阳县府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府君讳达字某天水略阳人。曾祖崇本。皇朝散大夫滑州匡城县。祖若讷。皇通议大夫歙梓三州刺史。考僎。皇深州安平县令。自十二代祖前秦安邱敬公至四代祖平凉公。皆有勋力。为通侯大吏。自匡城安平。以文采政事。为列城二千石。家法休声。贻于后昆。府君以士行吏理。平端实。大历初调为家令主簿。历同州冯翊县尉河南府登封主簿京兆府咸阳县。居之必闻考绩。得之必由综覈。中外之姻。或据戚里。都侈乡。未尝巧从。以去穷约。且以枉道由径。食浮于人为诫。大率每十岁徙一官。故历三纪。而四受禄。勤官肃事。不诱于长上。循理蹈和。不慑于健羡。其有常欤。其难进欤。贞元十九年岁在癸未秋七月壬戌。感风疾终于新昌里。享年六十。先是夫人南阳张氏。明茂有礼法。亦天夺其寿。府君周缞既除。三月而鞠凶及。悲夫。支子埙等。谋于族属家老。以明年春二月己酉。祔真宅于万年县龙首原。谨书官次。以纳幽穸。铭曰。
幽邱而下,煜煜圭组。
宜昌鄜城,仍代启土。
平凉策勋,梓州懿文。
家牒德风,仪刑荐绅。
时惟叔父,祗服丕矩。
始仕宫卿,乃从左辅
周旋二畿,坦坦安卑。
遵道而行,不竞于时。
修短奄忽兮,呜呼涕洟。
崇冈美槚兮,永识于兹。
睦州桐庐县丞君故夫人天水权氏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夫人姓权氏。天水略阳人。十二代祖翼。前秦仆射安邱敬公。其后至周隋閒。有佐命功。代茅土者三叶。以至曾王父滑州匡城县崇本。王父益州成都县无侍。烈考许州临颍县伋。成都太学进士擢第临颍判入甲科。皆以文学著名。粹行纯气。有以钟下。夫人生而敏异。姿性端明。懿行全识。发于天授。而和敬以事长。慈惠以拊下。窈窕德象。动成仪度。机鉴精辨。而深自晦默。伯仲甥侄等。每有疑理滞义。多所咨访。夫人不得已而后言。言必中伦。诚顺之道。自中形外。外内族姻之中。瞻其仪型。刚戾者顺。不仁者化。以贞元二年三月。归河东君。君为睦州桐庐丞。方谓有鱼轩象服之庆。享偕老宜家之寿。不幸遘疾疠。以其年七月日。终于桐庐之官舍。享年若干。自设帨至于属纩。九族无閒言。终食无违德。宜乎绥福履而介眉寿。备祭服以参茧馆。而迫阨终身。莫申其道。六姻安仰。为善者惑。岂善庆昭报之言妄作耶。将寿夭淹速之度固有所定耶。君奉其丧。以某月日权厝于丹阳县某原窦氏伯娣之茔次。从遗旨也。从父兄子德舆。一二偫从。衔茹永痛。书实录于墓石。铭曰。
采蘩采蘋,列于诗人。
恭惟淑明,与古为邻。
嘉玉粹温,英葐蒀。
凄风夜壑,销铄堙沦。
命不可问兮,从古沄沄。
追琢淑德兮,用识幽坟。
唐故通议大夫梓州诸军事梓州刺史上柱国权公文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
叙曰。
三代之理。
曰忠敬文。
文之为也。
上以端教化。
下以通讽谕。
其大则扬鸿烈而章缉熙。
其细则咏情性以舒愤懑。
自孔门偃商之后。
荀况
宪章六籍。
汉兴
刘向贾谊论时政。
相如子云著赋颂。
或闳侈巨丽。
或博厚遒雅
历代文章。
与时升降。
其或伯仲之閒。
齐名善价。
以德行世其业。
文学大其门。
则又鲜焉。
公讳若讷。
字某
天水略阳人
其先武丁生子。
手文命氏。
在殷周閒。
为诸侯国。
楚灭秦迁。
始居汧陇。
甘泉安邱之明德。
宜昌鄜城之勋力。
胙土启封
三叶弥大。
以至平凉公文
诞生滑州匡城县崇本。
匡城府君第二子。
纯嘏粹气。
积为清和。
文谊内富。
英华外发。
弱冠与伯氏无侍叔氏同光同游太学
连登上第。
由是士林风动。
一时向慕。
言文章者。
实归公门。
永徽开耀之后。
以人文求士应诏
累践甲科。
极天人之际。
陈教理之本。
坚疏古义。
纳忠本朝。
晋州霍邑县四迁至咸阳
右补阙起居郎
中宗时
尝以禁中书籍编脱缪。
诏朝廷文学大官十人绪正之。
而公以秩卑名重。
特居其选。
时拜贶于执事者。
公曰。
此君命也。
又何私焉。
比及已事。
彼皆转职。
独用砥矢之道。
不得居中。
出为蜀州司马
梓州长史彭州别驾
吾道一贯。
虚舟其心。
士师之退黜恬然。
海沂之咏歌日茂。
歙州刺史
桂州都督梓州刺史
用中和清净之政。
化悍戾剽轻之俗。
三郡蔼然。
有邹鲁之风。
方谓入掌典谟训诰之文。
外当十联九牧之寄。
寿违其量。
自古同悲。
以某年月日。
奄捐馆舍。
享年若干。
而伯氏官至成都
叔氏官至长安丞。
皆有盛名。
而无丰禄。
此其所以为善者惑也。
公自布衣时。
许国苏公友善。
彭原上计京师
而许国当轴
道旧欢甚。
歌诗祖饯。
或谂公加敬异数。
且以为孟晋之机。
公曰。
交道旧矣。
岂迁于物。
若然者。
是薄苏公也。
所不忍为。
处之如初。
礼不暂屈。
其持操前定。
皆此类也。
陈伯玉于下辈。
卒成大名
其他所与游者。
皆钜儒宿学。
天下贤士。
公殁后二十馀年。
德舆先人筮仕河朔
始类公之文章为三十卷。
成都府君长安府君各二十卷。
未遑序引。
遇幽陵兵乱。
故其篇皆亡。
德舆既龀而孤。
莫知世德。
逮志学之岁。
距公之下世。
年逾四纪。
咨谋于诸父兄。
故德善行义。
不得其详。
至大历末
方获其文百馀篇。
其学富。
其才雄。
贾生之正。
相如之丽。
大抵以彩错峻拔。
使善否章明为主。
至于吻机楗于动用以□其情。
则栖隐赋归山赋。
体物比事。
极风人之丽则。
则喜雨赋悲秋赋。
俶傥闳达。
以文艺自任。
则诣乐城公奏记吏部侍郎书。
叙家风世德。
以识幽壤。
则司田大夫水部员外二世父墓志。
记时贤循吏。
绩用行实。
则刘冯翊梁万年郑拾遗志铭。
缘情遣词。
写境物而谐律吕。
则寄蜀中旧游诗蜀国吟拟古横吹曲。
其馀表笺启铭赞序述。
合而类之。
列为十卷。
盖于公述作。
三之一也。
幸而异日尽获公之遗文。
则当求主文者为之序录。
今姑举其官命事业。
书于篇第之初。
以自识云。
谨序。
叔父故朝散郎华州司士参军府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洪范叙三德五福之道。而德存乎人。福系乎运。时未光大。则卷而怀之。姑以清行厚德。遗诸子姓而已。公讳隼。字子鸷天水略阳人。十二代祖安邱敬公讳翼。为前秦司徒。代有勋德。以至四代祖平凉公讳文诞。历开府仪同三司涪常二州刺史。曾祖滑州匡城县讳崇本。王父益州成都县讳无侍。烈考许州临颍县讳伋。初平凉之先。三叶开国。匡城以降。世名文行。公缵承茂绪。祗服家法。有大易之鸣谦。中庸之慎独。慥慥其守。孳孳其勤。中立而不易方。夷道而不由径。故克家无玷。干禄有声。天宝末。州里举经明。属幽陵叛涣。计偕中止。解巾试守河西。真拜鄢陵丞。时东郊不开。违难逃禄。艰贞洁白。终出盗泉。朝廷嘉之。除楚州宝应丞。是岁太夫人弃孝养。刺血写大乘微言。毁瘠过礼。既除丧。为亲戚所勉。调补宋州宋城县丞孟尚书某方持郡节。深相推重。每岁考课。居郡中最。大历中福昌丞。贞元初华州司士。尝辟彭城刘公萧国班公之府。皆分事任。实助经费。所至之邦。必闻其政。所奉之主。必加以礼。而又学古不怠。歌诗必类。缘情而不流。体要而无害。故秘书包公谓公内外循理。心正气和。君子以为知言。其道未伸。天夺之算。呜呼。贞元九年四月辛亥。终于富平从事之馆。享年六十一。夫人陈郡殷氏。皇曹州司法丽正殿学士践猷之孙。清河寅之女。故给事中杭州刺史亮。其兄也。今侍御史郴州刺史永。其弟也。生德义之门。袭猗那之庆。自执笲主馈。逮四十年。孝慈柔明。六姻是仰。学备箴诵。言成礼法。公之禄甚薄而家甚肥。中外无閒言。诸孤犹已子。闺门之内。和乐薰如也。既茹未亡之痛。护奉輤车。东旋洛都八月癸丑。遘疾疠终于新安之别墅。享年若干。有男子五人。长曰少成。仕至桐庐。次曰少清。以经术甲科。次曰某曰某。皆以文学裕蛊。禀公之义方。女子五人。长适安福公范。次适常州司仓齐畅。其次未及笄。皆禀夫人之明训。少成等曾未半岁。再集荼蓼。思养于下。如不欲生。衔恤忍哀。竭其诚信。以十月某日。得吉卜于新安方山龙涧原。礼也。小子龀岁而孤。夙承善诱。且惧徽音行实之不传于后。与陵谷之有迁也。谨用论撰。哀而不文。铭曰。
惟叔父。秉直清。
温而文。诚而明。
六试吏。扬令名。
从事。有淑声。
猗夫人。懿纯德
倬妇行。为内则。
乐申申。恭翼翼。
女有家。男述职。
天不佣。降鞠凶。
道未行。祸已钟。
刻金石。识邱封。
德不泯。哀无穷。
太平官九天使者庙碑 唐 · 李玭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伏稽诸大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不测之谓神。惟道也。
生三混成。洞微于变化。
惟神也。得一而妙。
蓄秘于恬冥。钦若太元。
遐徵妙有。运陶甄之极。
不独尊欤。后唐累圣光华。
大明终始。陟曦阳之午。
廓照瑶京。操元命之符。
铭昌鼎算。白云孤峙。
时望嵩邱。紫㤅千龄。
日飞函谷。我开元神武皇帝圆灵受眷。
方舆宠秘。握元珠之妙。
捐可宝之珍。演至道于希。
刊杂法之凝滞。乃圣一也。
于穆祀典。清庙皦皦。
孝友光明。天地冥洽。
乃神二也。剑戟之器。
返于三农。弧矢之威。
神断六合。乃武三也。
察时变者。观乎天文。
人习凡庸。无阶测圣。
乃文四也。故冲精象外。
高视鸿名。昴荐河图
灵朝海若。尧心摄照。
顾言筌于几蘧。轩目司明
屈旌乘于茨隗。所以虞环益地。
夏玉从天。纳殊赆于西王。
展告成于东后。五龙推纪。
梁甫之高曾。八骏巡游。
陋昆墟之辙迹。昭回上转。
山岳下腾。列圣攸居。
通仙福会。文皇质义。
武帝佩图。至道之兴。
其来尚矣。自华封献寿。
圣德祈年。金格传书。
珠鎏味液。公主以天慈入道。
挹化芙蓉。秘监以王子出家。
调芳朮。北方著列仙之籍。
南州希至学之因。圣绪无为。
斯其有作。乃眷群岳。
真君道府。光启祠室。
幽赞神宗。青城庐岳二山者。
佐命群峰之望也。丈人仙箓。
秘谛真君。使者灵司。
孔昭冥察。名书五法。
举亚三魔。滀泄崇峦。
冀弗骞于物阜。寒暑穹谷。
将必顺于人时。开元十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降明旨曰。青城山丈人庙。
庐山使者。宜准五岳真君庙例。
抽德行道士五人。焚修供养。
仍委所管拣择灼然道行者安置。具年名申所由。
敕置庙使内供奉使者真图。建立祠庙。
并章醮行道。设斋使大宏道观法师张平公
粤自秦京。宣猷江服。
焕丹青之节。赐元牡之仪。
驿传光临。云岩皎色。
使持节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独孤祯。重镇柴桑
孚谣枳棘。时观武库。
代服文雄。经始干城
全摹益厉。崇规逸丽。
壮思逾分。朝散大夫长史杨楚玉行司马皇甫楚玉浔阳县魏昌等。
恭惟圣善。式议灵场。
道俗虔精。冥休推异。
爰初筑土。则雨霾烟嶂。
俄顷伫立。而色霁霞标。
宝龟奠臬之辰。金虬驿程之际。
阴濛荐密。黮晦遄交。
注想元空。肃思皇道。
芬芳载洁。章醮翘襟。
六虚窈冥。一夕融朗。
半空之上。忽吐神辉。
缀灼九徼。颎扬千仞。
寮寀率抃。人吏并观。
昔天灵降周。以云门舞奏。
神光烛汉。以太乙登禋。
然北陆气交。南州燠变。
物委霜霰。人嗟冱寒。
使法师恬恳仙庭。凭威国命。
故元冬易煖。朱景敷晖。
畅于幽明。优乎力役。
并利攸往。咸欣子来。
使兹胜郊。遂臻灵域。
赪桂岭。郁翠松岩
召斲郢门。僝材荆岫。
疏峻墄。缭长垣
红壁列钱。丹楹绣础。
三閒四表。炳绘文●8F57。
八维九隅。悬锼镂槛。
虹梁亘欂。风牖承楣。
冽井蕖鲜。芳坛埽。
银铺月晓。瑶簴霜开。
至若圣理全幽。真容罕测。
夫其秘状。远降使司
盖考三仙之图。不于九牧之鼎。
皦姿粉垩。备质光妍。
符彩冥标。侔灵瑞表。
工徒罄想。殊思感通。
斋室盟祠。既优如在。
霓旌霞旆。时飏羽仪。
列冠名山。礼均行潦。
覃薰紫极。供养黄冠。
玉釜常煎。金垆永。
牲牷革享。鸾凤于飞。
露挹神翁。星临婺女。
清吹洞唱。天注匏瓜之津。
水仙宫海曲蓬莱之岛。
龙骧凤翥。飘𦒜净戒之庭。
师子辟邪。趯跃精思之地。
珠幡卫筤。琼盖拥舆。
法供大厨。六时朝念。
真经云帙。万劫精修。
弗剪茅茨。明代久彰于克俭。
经营梓匠。神理邈尊于宠光。
圣渥堂闱。灵栖窟宅。
朅来禔福。不亦宜乎。
冬十有二月。司存式命。
毕钩绳也。元门道士章冲寂等。
挹教五千。齐欢亿兆。
历仙阶而仰止。攀睿算以骧诚。
天使愿奉于雕镌。心存魏阙
法众希凭于苕琬。道在吴岑。
春水桃花。迷源遂远。
幽林杏坞。胜地非遥。
天休。敢述颂曰。
道秘重冥。神幽福庭。
三景运极。五岳栖灵。
其真有物。厥妙无形。
理则恍惚。功惟泰宁
于赫皇极。昭融亭造。
睿握元珠。祥丕大宝。
苍垠集贶。紫云宗道。
致享百神。探因五老。
乃眷崇山。岳灵之秘。
三象浮精。十华仙使。
威畜云雨。神存天地。
法象昭凝。真图炳粹。
幸明德之嘉运。降幽祠之宠章。
扈仙仪兮肃肃。煜瑞彩兮煌煌。
烁琳宫之夕照。拂琪木之神光。
雕辉兮翠辇。玉釜兮调香。
撷五芝于秀崿。搴八桂于飞梁。
龙吟凤舞天路长。青云衣兮白霓裳。
节空歌于瑶磬。臻羽旆于琼浆。
冥激兮福宇。飘眇兮神极。
牵匹水之布流。睨香炉之绮色。
留鹤语于千载。翥鸾装兮一息。
绛河真母将易逢。碧海仙姑淼难测。
恭至道兮三五。奉休符兮万亿。
纪贞石于名山。壮洪规于帝力。
匡城寻薛闵秀才不遇 唐 · 刘沧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音容一别近三年,往事空思意浩然。
匹马东西何处客,孤城杨柳晚来蝉。
路长草色秋山绿,川阔晴光远水连。
不见故人劳梦寐,独吟风月过南燕
解县新城(奉敕撰)883年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中条山
夫披图著象。即亘长垣
裂壤奠居。必扃峻阀。
虽四邻之可恃。在百雉之难窥。
然而事有弛张。得时而后显。
功无巨细。得人而后施。
今见之于解城矣。我皇帝之御宇也。
累圣勤求。登贤致乂。
凿乾缔搆。允归睿作之功。
寿国陶融。必有挺生之佐。
式扶昌运。对越上元
皇帝体睿哲之机。延统和之祚。
高视无外。旁罗不遗。
洪水安澜。格兹穹壤。
明廷委瑞。分映古今。
肃清庙之威灵。竭大臣之忠力。
虽钟灾会。益振英图。
系在知人。念兹活国
内则叶赞。外则方召专征。
克著庙谟。且贞师律。
其有兼膺注意。宜属宏材。
柱石于洪基。感风云于冥数。
盖祥发神授。佑我昌期。
斯人见之于蒲帅司徒王公矣。西爽炳灵。
中条会秀。致用则牢笼三杰。
图功则拟议一匡。受寄股肱。
佥谐梦卜。遇帝车出狩。
天邑缠兵。邓禹则封拜关中
方之未重。寇恂则抚绥河内
比此宁艰。辍外师之稔谋。
导邻藩之叶举。于是使星远降。
诏命始通。瞻日月而惟新。
觉山河之自固。人祇洞感。
军旅益雄。但既逼寇仇。
且当津要。车徒遝至。
竟赴齐盟。戎骏驱
共匡京室。虑风回于原燎。
竭日费于云屯。辑睦允谐。
克赡栋□持广厦。鼎镇厚坤。
始以一城之危。抗移国之盗。
竟以数郡之力。壮勤王之师。
勋复旧都。庆延殊渥。
盛矣哉。传曰。
德刑具举。武之经也。
农战交修。政之本也。
总是数者。方为全美。
此府自大历贞元之隆。郭公浑公继临。
虽博厚粹和。本朝实赖。
而俭德异政。旧史阙然。
洞识古今。兼资文武。
宏以济物。而恕必探情。
明以照奸。而杀惟制乱。
人皆知耻。道不拾遗。
视礼法之率由。信恩威之并济。
犹以为备则无患。志在格言。
安则怀生。命于善教。
是资蔽恶。有待必攻。
晋人之固护河南。齐将之经营汾北。
虽谋非善守。难婴战角之晨。
而利有必争。宜保马头之险。
由是公之初莅镇也。即以此地北绵汾晋。
西逼界秦。造陇而虽贯复关。
压境而匪凭高垒。时当无事。
则鸡犬混并。运属有戎。
则豺狼密迩。浮罂或渡。
萦带是虞。遂刱新规。
骤成坚垒。挟洪荒而作固。
屹断岸以高临。事等振喉。
势同捍首。岂比平原伐陇。
自标威寇之名。斛律侵周。
别建定夷之号。及城陷冯翊
西面益孤。烽举隰州
北军方至。迁延未测。
侦谍相摇。日有风传。
士无人色。赖我关防夹峙。
津戍旁通。杜两岸之金汤。
坚众心之铁石。共增声势。
得以枝梧。既纳款于帅臣
抚安其新附。交获利济。
并致成功。不然。
所恃长川。亦当夺险矣。
而又以解因沃饶之润。置搉货之司。
官帑委输。商徒繁会。
云连里闬。山峙赀财。
弦歌讵称于武城。锦绣惭誇于襄邑
贯天钱而下积。已应星文。
认宝气而旁瞻。非惟剑气。
所患者。素无城守
难固人心。微有警于烟氛。
遽深藏于林鹳。孰惩诲盗。
克让周防。振古所遗。
非公莫集。既总两河之务。
值多事之秋。检吏通商。
机能制用。矫时阜俗
俭以率先。凡立科条。
皆能刻励。五使虽优于兼俸。
一毫不润于私家。用给工徒。
遂兴板筑。精择主将得张郁。
时官聚军雠。市摇物估。
欲因赋役。亦以赈饥。
夫事贵研深。所以见于未兆。
人难虑始。所以乐于视成。
初公密计地宜。且稽农隙。
裁其经纬。授以规绳
吏既克勤。期不愆素。
中和二年冬十月。奏请兴役。
至明年夏六月。凡计工五十万。
城高三丈。周绕九里一百六十步。
隍刳浚洫。堞冠层楼。
外刱犒军之营。内修御敌之具。
观其地萦壮址。云郁平川
拥形势而增严。屏要冲而莫犯。
归师远迹。忘自意于窥觎。
匝境罢扃。亦宁虞于奔窜。
其他缉饰。悉叶机宜。
公旋陟上台。恳辞剧务。
咸欣庇赖。益著咏歌。
遂乞飞章。愿刊殊绩。
以图同庥乐土。见托芜词。
盐使韦雍。检律在公。
巡官王悫。琢磨效用。
与植将及商人等。联状同诣所居。
沥恳至于垂涕。窃惟自古恢扬盛业。
激赞宏图。朝则带砺传盟。
家则盘盂著誓。必资麟笔。
共振鲸钟。虽代积峥嵘。
而声棱悠久。沧溟鳌抃
日观可危。片石螭衔。
云台永峙。将贻终古。
实在斯文。雅非振藻之工。
敢徇披丹之款。榷盐使崔赞。
温恭奉上。感励知催。
勘使王能遵。妙简宸衷。
成王事。并以磨砻已久。
结搆仍崇。靡知跼地之诚。
遽有闻天之请。名微墨客。
短才本谢于徼能。事僭词臣
牢让岂申于恭命。且禁暴曰治。
济众曰仁。以此视其为诚。
足以知其为政。众惟同仰。
暴莫可凌。彼或蔽捍边荒。
缮修保障。犹誇溢美。
显示将来。况数仞耸威。
近函陜右。一方增气。
旁带关河。储国用于无虞。
息人劳于永逸。宠传褒诏。
喜动邻封。方属沈绵。
难辞纪述。与崇墉而并揭。
岂深谷之我迁。式备昭功。
靡惭摭实。铭云。
蒲乃国枢。佥惟天作。
挟魏控秦。佩河冠岳。
蒲屏是雄。勋贤是托。
孰膺帝俞。克振王略。
上哲倚注。元臣激扬。
干霄作镇。跨海为梁。
令无不肃。谋无不臧。
擢彼新垒。屹然巨防。
川广可踰。山高可轹。
曷以善闭。必资全策。
城隍增严。晨惊夕惕。
利害斯睹。天悬壤隔。
解宝近盐。货则兼赢。
车喧咽轧。户侈连甍。
财雄擅响。鼎食提衡。
三河竞凑。六辅皆倾。
内贯通庄。外无固圉。
易戒致戎。书警纳侮。
或骇一呼。难施九拒。
虽有栋榱。谁庇风雨。
传褒命日。诗美维翰。
长空岳耸。厚地云蟠。
俸能兼济。众得怀安
圣衷乃眷。茂迹宜刊。
兆叶人谋。机先神授。
虞于不虞。守其必守。
峻亦不夷。坚亦不朽。
唯此殊功。翊之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