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常州己亥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七
皇亭下树石幽异,偕玉山前辈往游。又遇吕万庭(俣孙,行五,尧仙之弟)叔侄,因藉草快酌,辄成长句。
赤日下照炎波汹,将泊未泊人意勇。
望见高亭一丈碑,竹石回环尽森竦。
拾级直上无坡陀,屦声静悄缘菭
危石绕成三折路,晚花开剩半池荷。
翛然忽有清风起,吹堕骄阳落江水。
高松大柏尽声闻,瑶岛瀛洲疑尺咫。
自从衔诏辞金阙,苦被炎歊灼毛骨。
篷窗废书空望云,舵尾避镫愁看月。
何期半日得清安,眼中乍见江天宽。
鸥飞桥外得閒意,蝉翳林间生昼寒。
翩翩况接通家秀,存逮友朋询祖旧。
相忘狂啸入烟霞,似共幽居在岩岫。
亭前藉草尽百觞,四人清影同商羊。
酒醒更读碑上字,巾裾肃若怀先皇。
老民不识朝廷意,望见碑亭辄垂泪。
艳说当年驻翠华,恩高如天厚如地。
岂知圣主坐深宫,志事正与先皇同。
蠲租赐复非常事,但愿吾年岁岁丰。
池荷盛开而天旱殊甚感叹作诗乙未 清 · 赵翼
 押屑韵 出处:瓯北集卷二十二
去春始浚池,种藕四五节。
及秋始放花,花少未忍折。
今年夏苦旱,弗暇觅清悦。
经旬不出门,坐怕赤日烈。
园丁忽来报,满池炫红缬。
惊喜出意外,速命一壶挈。
上奉白头亲,提携到子侄。
爰循曲池步,亭亭果成列。
或吐萼已满,或含苞未裂。
高或众花上,特出自雄杰。
低或叶底藏,半面时漏泄。
居然千红妆,艳我眼光热。
僮奴强解事,潜向溪毛撷。
担头解悬鸡,岸隙搜巨鳖。
虽无丝竹赏,庶以快餔醊。
却望四野中,农夫汗流血。
翻车如渴蛇,欲吸长河竭。
已看浜港断,阳湖亦涸辙。
对此心如焚,当食还复噎。
得非书生命,乐事必陷缺。
何当沛甘霖,一救倒悬切。
馀沥到我池,濯花愈娟洁。
去岁袁子才武夷归以胜游誇于余不觉见猎心喜适制府钦斋李公以兵事入闽过常州邀余偕往遂襆被从行先以诗报武夷 清 · 赵翼
 押麌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一
故人誇武夷,使我勇欲贾。
忽逢旌麾过,邀我游闽土。
嗜欲开必先,黄色上眉宇。
遂作蝇附骥,路指江郎浦。
人间好山水,郁久奇必吐。
湖湘灵均,巴蜀咏杜甫
岭外韩柳苏,发泄亦十五。
独兹瓯越地,寂寞自太古。
人地每相待,此事默有主。
或者生面开,俟我作初祖。
所惭才思弱,难抉秘灵府。
维时方军兴,航海破螳斧。
好扫鸡毛笔,速揎人皮鼓。
事定早蜡屐,幔亭访仙羽。
一笑古锦囊,中有宾云谱。
浦中丞昔守吾常今来抚三吴枉驾过存修及门礼荣及老夫多矣长句赋赠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七
画舸油幢喧水驿,长官负弩吏执戟
满城士女动欢声,来迓中丞新使节。
中丞昔日守常州,召伯棠阴处处留。
廿年再到头还黑,五马今看换八驺。
特达主知三锡命,总因扬历丰裁正。
露辋行流春雨膏,星符下肃秋霜令。
三移晋旆两滇藩,操履无疵风力定。
遂膺节钺莅江天,黄霸重来过颍川
骖筱儿童俱壮齿,攀辕父老尚华颠。
此是宦游得意事,去思碑在自来看。
开府官高量逾扩,胸纳全吴已绰绰。
风气今殊旧见闻,挽回特布新条约。
仁心清节驰先声,早识群黎得所托。
野老幽居少送迎,感公高谊枉干旌。
荣光照到桑榆暖,暮景飞腾倍有情。
寒家衣食计粗足,敢向陆庄问荒熟。
公今手抚百万民,江北江南尽待育。
但期广厦千万间,遍覆穷櫩安且燠。
腐儒已在焘庇中,安乐窝成眠坦腹。
便如乡置郑康成,不用肝分闵仲叔
午节后二日方慕云明府招同刘檀桥中允庄迂甫赞善洪稚存编修蒋立庵杨星园太守龚稼堂州牧蒋莹溪别驾陈春山大令泛舟看竞渡即事甲子 清 · 赵翼
 押虞韵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六
常州龙船天下无,今年腻雨愁沾濡。
天怜措大作豪举,云端忽翥黄金乌。
主人发兴大召客,十千高价雇舳舻。
长鱼大肉咄嗟办,水晶之盘白玉壶
客来大半双鬓皓,最少亦已苍髯须。
俄看三龙蜿蜒到,震天铙镯轰前驱。
龙身幻出锦鳞甲,金支翠羽红珊瑚。
楼台都摄宝光内,化作贝阙烟模糊。
游船坌集竞追逐,奋力似欲争骊珠。
千艘万舸无一罅,辟道莫敢麾蝥弧。
洛浦佳人帘影闪,扶风豪士酒气粗。
老颠亦复风景裂,醉倒不倩旁观扶。
昔人一乐动千古,采石仙李黄楼苏。
杜牧水嬉亦儿戏,竟共屈子传江湖。
吾侪此会颇酣纵,不知可亦传画图。
孙衣月检讨武进(时以词臣建言,自请为武进县,被谪。) 其二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二十五
疾俗真成病,疏狂敢望恩。
义难忘蔀屋,官反薄金门。
词赋收吾党,江湖念至尊。
他年宣室召,忼慨更堪论。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内有四楠木柱,皆万年物,亦焚,最可惜)丙寅 清 · 赵翼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八
常州城外古巽宫,宫楼岿过佛殿崇。
殿高九丈楼十丈,忽然火光照城中。
是时八月旁死魄,丽谯更鼓才鼕鼕。
乍惊朝旸何太早,又疑晚霞岂在东。
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祝融
籧篨片火倏透顶,却又倒爇重檐重。
遂成洪炉鞴炽炭,跃冶靡不归销镕。
千层瓴甓落遍地,万株欂栌飞满空。
家家煖思凉露坐,处处热逼熏笼烘。
地高燄烈远有耀,十里以内皆鲜红。
四十三龙救不得(救火具名水龙,城内外四十三龙齐到),掣水五丈力已穷。
下方犹疑照天烛,其势竟欲烧苍穹。
幸而直上不旁及,招提得保五百弓。
不然诸佛众菩萨,头焦额烂逃何从。
楼钟大于五石瓠,火中色似赤堇铜。
拉然一堕成死铁,哑无声不震耳聋。
最可惜者四楠柱,被焚香滃毗岚风。
大五十围长百尺,何论汉柏秦时
此是盘古以前树,生于混沌长洪濛。
当年永乐神木厂,得一已誇神运功。
海幢寺中亦一干广东海幢寺亦有一柯最钜),独木难以作栋隆。
可知奇材世所罕,章亥亦恐寻无踪。
擎天拄地乃有四,薄海内外何由逢。
兹实吾乡一大宝,虞琯夏璜价敢同。
层楼一炬细事耳,岂知中有太古恫。
万千年物一朝烬,想是劫数应告终。
长成何艰摧何易,使我凭吊心忡忡。
同游山前道院访晋陵道士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閒思羽客约诗人,觅遍幽窗到竹阴
天近地严扃宝笈,道通仙隐得清琴。
因成行去凭虚望,不见归来何许寻。
珍重同游先写句,薰风城市有山林。
孙衣月检讨武进(时以词臣建言,自请为武进县,被谪。) 其一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二十五
抗疏原非职,艰难独此衷。
危言成石画,直性耻雷同。
俞咈恩皆重,行藏道不穷。
看君拂衣去,浩荡五湖中。
恽次山中丞常州(君家居石桥。)乙丑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七
菊花初黄霜未白,风叶渐闻鸣策策。
阳湖中丞系怀想,闻道诘朝挂帆席。
忆昔一麾鼎州,朗江清清碑在口。
荣褰绣幰绾藩条,骤拥双旌天宠厚。
神明精悍包万夫,安良戢莠如追逋。
外虽严峻内温煦,吏所震慄民欢愉。
尺籍差池来吏责,共时贤豪同太息。
正宜巨壑轩祥鳞,乍有颠风羁迅翼。
词垣夙托文字契,屡倾怀抱论时事。
一官落拓我何用,稽古勋名君可寄。
精彊自恃不啬约,万绪躬亲严橐籥。
每闻减餐失寝寐,苦劝节劳宜洒落。
肝鬲偶滞连伏,颇疏酒碗亲药瓯。
旬日不见成瘦鹤,土思正好随閒鸥。
翩然遽买湘中棹,日听沿湘颂郇召。
东山再起公论宜,南浦怀人私恋绕。
我游甫自吴越归,城郭犹是人民稀。
石桥老屋傥无恙,万家苍赤知何依。
拂巾且作江湖长,桑梓归来恭敬广。
勉佐中兴筹鞠谋,系邦国民周九两。
送北涧常州住院 宋 · 吴惟信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一生玉雪照人间,古意因君唤得还。
丹凤未应栖恶木,白云又见出空山。
吟分柳色春风暖,船载梅花月夜闲。
从此共谁歌大雅,羁孤寒影欲追攀(同上书册五页三八○五)
杨少铭军门时与郭军门由海道援闽乙丑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七
常州城边贼势靡,大将忽惊中枪子。
洞胸达背不知死,尚能步出二三里。
时有戈登助摩垒,谓彼国医能疗此。
敷以膏浆动刀匕,吐出胸中恶血水,剂量三月复厥始。
后来转战气益砥,连城报捷奏功伟。
只今驻师黄浦涘,邂逅老猿谈无底。
袒胸示我伤可指,其规如钱痕尚紫。
令我惊怜又叹喜,此福将来难度揆。
异哉三十岁方绮,出师统队十年矣。
腹中甲兵有文理,非可赳赳武夫比。
蜀中将种推杨氏,如君磊落更奇士。
指日投戈讲书史,定掌封圻整纲纪。
国家中兴由积累,天生豪杰并时起。
海路几千视犹咫,楼船疾渡不停晷。
寄声吾乡郭子美,同埽贼氛闽境敉,今日杨郭昔郭李。
麟阁图形两少年,猿叟书勋簪笔俟。
窦偫 唐 · 褚藏言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府君讳偫
字丹列
家世所传。
载于首序。
府君由弱冠不乐进士之科。
便于著书。
耕垦坟籍。
既孤。
以蔬素自适。
著书于毗陵之西偏。
给长兄之俸。
而与诸季安于膝下者十稔。
洎再罹内艰。
殆尽而复前者数四。
厥后郡守给事中京兆韦公夏卿知公。
以为江左文雅。
无出其右。
贞元十年诏徵天下隐居丘园不求闻达之士。
韦公遂荐焉。
桂山处士刘明素同表。
公之言云。
受天清气。
与道逍遥。
时人以为孔北海祢衡之文。
不之过也。
其时天下慰荐九人。
公独不除授。
其后韦公移牧吴郡
又以公所著记名臣疏三十四卷进入。
皆寝而不报。
人皆异之。
公自以为通塞系于命。
静而俟之。
厥后韦公入为天官侍郎
京兆命。
中谢之日。
德宗与之绪言。
韦进曰。
臣忝居达官。
而窃负其位。
上曰。
卿有何负。
奏曰。
臣守毗陵日。
处士窦偫
于时独蒙不录。
后臣在苏州
又进窦偫所著名臣疏。
又蒙不答。
臣以为以人而废。
在臣则当然。
则屈。
上乃惊曰。
卿之知人。
固无疑。
卒不问者。
宰执之失也。
便宣即令召对。
贞元十八年也。
公即日起于衡泌。
白衣召见。
上谓公曰。
夏卿知卿。
卿有何蕴蓄。
得以尽言。
公从容对曰。
臣无蕴蓄。
第读书俟时。
夫蕴蓄者。
迹在近班。
进有所不纳。
谏有所不听。
臣即蕴蓄。
如臣处于草茅。
但仰元化而已。
实无蕴蓄。
上甚奇其对。
便宣令付中书
即除谏官
释褐授右拾遗
居无何。
秘监张公荐和蕃。
请公为判官
因改侍御史
其后有故不行。
请复本列。
上不许。
遂守侍御史
俄兼领杂务。
德宗晏驾。
膳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
出为唐州刺史
司空于公镇汉南
奏公为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中丞
加金紫。
居无何。
吏部郎中
御史中丞
以举职太过。
出为黔州观察使
后以十洞扰乱。
准诏用兵剪伐。
事平。
公坐贬开州刺史
亦既周岁。
容管经略使
宪宗以公守官无隐。
思欲大用。
因急诏追入。
中途遘疾。
终于衡州旅馆。
享年五十。
左散骑常侍
公有子曰谦馀审馀。
偕孝敬相率。
审馀应进士
公天授和粹。
亮直孤峻。
著书俟用。
隐于衡泌。
未尝以名利枉其所守。
时论以公有公辅之望。
卒无所伸。
文集散落。
未暇编录。
七言送沈景休常州 北宋 · 沈遘
 押庚韵
叠鼓翻波汴流响,双旌照地秋日晴。
兰陵使君下斋舸,都门送客冠盖倾。
使君去从金马署,颜朱发漆意气横。
十年(原作侍,据四库本改)困囊,千骑乞得专名城(四库本作城名)
城居虽小地乃大,物众力薄俗喜争。
惠穷迁暴各有术,从来治者难其平(原作乎,据四库本改)
使君才勇固自许,一州讵足烦神明。
从容谈笑期月尔,坐听道路传能声。
教行民服已无事,乘时豫乐与众并。
惠山荆溪两秀绝,丹毂画隼当春行。
还有歌诗写高兴,宾客谁许从唱赓。
阳湖杨西河进士以诗见赠赋谢二章兼以留别 其一 清 · 王文治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七
毗陵多老宿,师友卅年中。
籍甚杨夫子,相逢鄂渚东。
论交情最切,谈艺气尤雄。
少日长安道,清樽惜未同。
阳湖杨西河进士以诗见赠赋谢二章兼以留别 其二 清 · 王文治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七
新诗吟向我,字字锦为心。
谫学无能役,相知有独深。
江城曾弄笛,汉水旧横琴。
明日飞鸿去,谁听空外音。
寿昌县胡氏墓志铭崇宁二年十一月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浮沚集》卷七
某之从祖叔父名况,崇宁元年奉议郎信州铅山县事,十月庚辰丧其夫人寿昌县
明年,使来告曰:「吾将以崇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乙酉,葬寿昌常州江阴来春乡道泰之原。
属汝铭」。
某谨按,寿昌君姓胡氏,世为毗陵望族。
曾祖讳某,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沂国公
祖讳某,太常寺奉礼郎
父讳某,早世,弗及仕。
胡氏自文恭公起家,尝以其兄之子归吾从祖祖父校理
既又以其兄子之子归铅山,于是遂为世姻,而寿昌校理之夫人以姑侄为姑妇。
凡吾周氏之族,皆曰铅山夫人之贤,似吾校理夫人之贤。
盖其为胡氏也,保傅之训教者相若也;
为周氏也,姑妇之诏听者相若也。
故以其所以为女事者为妇事,而周氏之为妇道者皆曰是为妇足法。
以其所以为妇事者为母事,而周氏之为母道者皆曰是为母足法也。
呜呼!
女子之行,不出于阃,拟人之善,莫如其亲。
是所以书也,所以信也。
寿昌盖以夫登朝,封为邑君,享年五十有七。
生男子五人某,皆举进士
女子三人:长适晋陵胡璿,次适高沙李材,次许嫁姑苏徐孝广。
孙女一人。
铭曰:
生有训,归有诏。
妇是则,母是效。
惟寿禄,彼覆焘。
订来者,视丰报。
谢人投书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六、《西溪文集》卷八
某叩头:辱书及文编,辞高义丰,读之跫然
虽在荒疚,犹知为况之过,而无足以当,甚愧也。
晋陵固多贤士大夫,某既皆得交之,而闻足下之名尤高,独未得窥颜色,听辞义,而为鄙陋之恨者,盖非一日矣。
今乃得所示文甚厚,虽浅薄不能胜识一二,然亦有以知足下有自强不息之志,能养其气至于充实,发而为文章,无内馁不足之患。
如足下所示者,古人何足道也?
某固不肖,无足以赞左右。
四方有馀师,如足下之言而欲有求于我者,过矣!
过矣!
承摄事旁邑,春暄无恙,来使立取报以归,呼书吏不至,自书不谨,勿怪。
常州知郡兵部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六、《西溪文集》卷九
比者奉承中诏,出守东藩。
拿舟在途,指日过郡。
方引观于盛德,幸开慰于鄙心。
亟枉华笺,实将高谊。
爱存良厚,佩服莫胜。
更迟晤言,并申感素。
咸淳毗陵志序咸淳四年正月 南宋 · 史能之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一、《咸淳毗陵志》卷首、《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二二、康熙《武进县志》卷三三、康熙《常州府志》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三一
毗陵有志旧矣。
淳祐辛丑,余尉武进,时宋公慈为守,相与言,病其略也,俾乡之大夫士增益之,计书成且有日。
越三十年,余承朝命长此州,取而阅之,则犹故也。
嘻,岂职守之遵绌不常,而郡事之轇轕靡暇,是以久而莫之续邪?
抑有待而然邪?
夫《周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以辨地物,以诏地求」,盖将使来者有考也,而可忽诸!
毗陵自晋改邑为郡,至唐易郡为州
代更五季,民窳于兵。
宋奠九󶽭,江南既平,郡始入职方氏
一马渡江之后,钱唐为天子行在所,繇是与苏、湖、秀均号右扶。
《寰宇记》所谓「人性吉直,黎庶淳逊」,其所从来古矣。
今山川映发,民物殷蕃,谨固封圻,为国之屏,壤地非小弱也,而郡志弗续,非阙欤?
乃命同僚之材识与郡士之博习者,网罗见闻,收拾放失,又取宋公未竟之书于常簿季公之家,讹者正,略者备,觖者补,盖阅旬月而后成。
虽然,余岂掠美者哉?
事患不为,为而无不成。
余之续之,所以成前人之志,而广异日之传云尔。
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
咸淳四祀月正元日四明史能之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