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致傅琰书 南齐 · 释玄申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贫道栖荆累稔,年衰疹积,厌毒人喧,所以远托岷界,卜居斯阜。在广阳之东,去城千步。逶迤长亘,连垒叠岭,岭开四涧,亘列五峰,抱郭怀邑,回望三方,负峦背岳,远瞩九流。以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创功覆篑,前冬至此,访承尔日正是陛下龙飞之辰。盖闻道配太极者,嘉瑞自显;德同二仪者,神应必彰。所以河洛炳有周之兆,灵石表大晋之征。伏谓兹山之符验,岂非齐帝之灵应邪?檀越奉国情深,至使运属时征,不能忘心,岂能遗事。辄疏《山赞》一篇,以露愚抱。赞曰:
峨峨齐山,诞自幽冥,潜瑞几昔,帝号乃明。岑戴圣字,兆祚休名,峦根云坦,峰岳霞平。规岩拟刹,度岭缔经,创工之日,龙飞紫庭。道侔二仪,四海均清,终天之祚,岳德表灵(《释藏》驱二,《高僧传》八,又尹八。)。
神仙篇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押齐韵
浮生厌危促(文苑作役。注云。一作促。),名岳共招携。
云轩游紫府,风驷上(文苑作立。注云。一作上。)丹梯。
时见辽东鹤,屡听淮(文苑作和。注云。一作淮。)南鸡。
玉英持作宝,琼实采成蹊。
飞策扬轻电,悬旌耀彩霓。
瑞银光似烛,灵石髓如泥。
寥廓鸾山右,超越(文苑作遥。)凤洲西(文苑云。一作超遥凤渚西。)。
一丸应五色,持此救人(文苑作行。)迷(○文苑英华百九十三。《乐府诗集》六十四。《诗纪》百二十二。)。
弘农清岩曲有磐石可坐宋十一每拂拭待余寄诗赠之 唐 · 田游岩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引用典故:琴嵇 啸阮
信彼称灵石,居然狎遁栖。
裴回承翠巘,斌驳带深溪。
夕阴起层岫,清景半虹霓。
风来应啸阮,波动可琴嵇。
仆也颍阳客,望彼空思齐。
傥见山人至,簪蒿且杖藜。
卫州共城县百门陂碑序 武周 · 张元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
昔者结而为山岳。融而为江海。炎上作苦。实表阳九之德。润下作咸。克明阴八之数。上泄雨露。纯阳流沛之道也。下疏川渎。凝阴润物之理也。是以雨露为长物之本。川渎为润物之宗。故称之以灵长。亦赖之以通济。则知水之为德。其大矣哉。百门陂。案水经出自汲郡共山下。泉流百道。故谓百门。会同于淇。合流于海。鱼盐产利。不可谈悉。尔乃□温夏渔。飞濡漱沫。负偫岩以作固。涵细溜而成广。酌而不竭。挹之弥冲。带苏门以雾杳。望太行而烟接。借如楚国云梦。庐峰太湖。樊邱之隈。小溪抱寒而永注。东海之外。大壑潨流而靡极。亦有昆岭四水。阳山二泉。叙浦见美于郢歌。蓬池久通于汴邑。斯并昭著方册。备经绵世。分派虽众。为利不宏。岂与夫导源迅激。积润潜涌。比魏代之龙号。同汉官之雁名。或以熨升标奇。或以元武为称。仙公卧隐。闻诸抱朴之篇。叔度凝清。出在林宗之论。洎夫洗累荡秽。扬清激浊。所以显乎义也。浴及偫生。滜流万祀。所以昭乎仁也。弱而难胜。即其勇也。变盈流谦。即其智也。以此四德。以利万人。悠悠既凑。滔滔不息。加以背险绝。面形胜。奔流暴洒。层波叠跃。或沷日以收潋。忽因风以作涛。其利也。则商榷畎浍。吐纳疆场。蓄为屯云。泄为行雨。沐时稼以俱就。喜年谷之屡登。其清也。则湛若狐凘。净犹蟾魄。可以洽洗耳之乐。兴濯缨之歌。皎镜不限于冬春。洞澈无隔于深浅。其险也。则仰眄崇岫。俯临遐潭。润壑窈窕而助□葛萝□沈以增峻。其神也。则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惟慌惟忽。若有若无。祯应克著。休祥閒发。无幽不显。有感必通。祠堂满阴。灵石周险。每至元律既谢。韶阳肇开。紫莺娇春。红萼笑日。申祈者焂来忽往。奠祭者烟交雾集。绮罗缛野。远增芳岁之色。泉濑吟吹。闇合云和之音。乐哉盛哉。抑亦旷古之异迹也。县令曹府君讳怀节。仞宇峻邈。德声昭宣。轩轩霞容。湛湛海量。夙明抚字之要。载绾弦歌之秩。虞君莅俗。已创三科。滕令移风。时兼六县。可谓恺悌君子。人之父母者也。丞齐顗。德量冲远。器业通明。抱信以居忠。养真以凝粹。光八顾之清范。韬七州之敏学。主簿程列。刚毅有断。撝谦自牧。尉王表。霜雪其操。芝兰其芳。尉霍南金。不受私谒。闲于公政。顷以西郊失候。南亩思泽。未浃滂沲之润。尚劳云汉之谣。曹君恤人疾苦。伤时稼穑。躬率僚伍。亲祠庙坛。叩头流涕。拜手启祝曰。怀节滥司铜墨。时属炎阳。思与幽冥。实伫灵祐。若商羊起舞。报以牲牢。如川燕不飞。覆其棼橑。于是樽俎具迾。弦歌三请。下湘君于鳞屋。水马吹泉。期太一于蛟馆。云鱼喷浪。俄而景贶昭发。飞甘骤零。实符三□之请。颇叶一旬之验。或时独云郁起。密雨晦飞。又以启晴。应时获霁。岂不以至诚允切。神道遥徵。故得岁阜人和。风行草偃。休咏盈于道路。美声逸于都鄙。虽复江陵灭焰。缑氏祈日。何以加也。其庙有二。古碑篆隶。磨灭不可复睹。乡望前泗州徐城县尉乐处机获嘉公贾粗光古录事隗允张明张福等。或舄弈簪屦。或优游耕凿。击壤食太平之粟。长歌悦文明之代。佥以为百门之利。千载无易。增修旧烈。不亦可乎。犹恐岁光忽变。灵迹无纪。式刊翠炎。将表鸿休。
扈从南出雀鼠谷 唐 · 张说
五言排律 押微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晋阳宫
豫动三灵赞,时巡四海威。
陕(一作硖)关凌曙出,平路半春归。
霍镇迎云罕,汾河送羽旂。
山南柳半密,谷北草全稀。
迟日宜华盖,和风入袷(一作彩)衣。
上林千里近,应见百花飞。
灵石碑 唐 · 张萱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
大唐天宝十五载岁次丙申正月乙卯朔十八日壬申。半江砥石出见于外表。时和而年丰也。君圣而龙凤祥形。臣忠而庶物昭著。虽图记不载。而迹远相传。太守清河张公。自承下车。宣布皇化。邦俗一变。江月双明。自置州郡以来。未之有也。有兹乐事。敢事记云。
桃花 唐 · 元结
押支韵
桃源自有长生路,却是秦皇不得知。
见《全芳备祖前集》卷八「桃花」门(按:《淳熙三山志》卷三十六收元结《赠灵石俱胝诗》云:「万计千谋总不真,虚将文字役心神。俱胝祇念三行咒,自得名超一世人。」元结平生未至闽中。《淳熙三山志》云:「灵石俱胝院,……唐武宗时僧元修始庵于此,诵七俱胝咒治疾祟。」事亦在元结身后。疑此诗为北宋官闽之元绛作。)
唐湖州佛川寺故大师塔铭 唐 · 僧清昼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夫万有朝彻。独立而不改。其妙空乎。洎鸿濛以还。民溺情海。安不幻之迹。丧全真之旨。若识浪不作。幻何有哉。我释迦本师。独开宗极。遽而告灭。降蕴魔也。在而言逝。为狂子也。以八万四千正法。首付饮光。饮光以下二十四圣。降及菩提达摩。继传心教。有七祖焉。第六祖曹溪能公。能公传方岩秉策公。乃永嘉觉荷泽会之同学也。方岩即佛川大师也。大师讳惠明。俗姓陈氏。汉太邱长寔之后。世居颍川。显祖某。永嘉南迁。为司徒掾。陈氏受禅。四代祖仲文有佐命之勋。封丹阳公。祖某。双溪谷熟二县宰。考某。兰陵人也。大师虽世有荣阀。而未尝自称。盖处尘世之馀累矣。先夫人初感之日。如持佛戒。足恶履于荤圃。口不尝于鲜器。神梦髣髴。长闻法音。既而诞焉。年渐及丱。方祈舍俗。大人从之。至受具时。即开元七年也。耳未诱于声戒。眼不瑕于色尘。清行剋终。如鉴寒玉。尝谓人曰。昔者繁刑首作。伯成子高遁焉。吾虽不舍律仪。而恶乎净论纷若。心即心之。法至矣哉。西诣方岩。顿开心地。于戏。冥冥其机。赫赫其师。寂乎大空之渊而不疑。放乎万缘之律而不变。天宝年。将有愿于清凉山。淮汴阻兵。师乃旋策。偶与禅侣。西之宛陵。□文于上石为神明。柰何使我苍生。每被血食。岂知此事。殃尔业耶。神曰。非弟子本意。人自为之。礼忏再三。大师乃授以菩萨戒。神欣然曰。若和尚移寺。弟子愿舍此处。永奉禅居。言毕不见。其后果移寺焉。于祠侧获铜盘之底。篆文是吾师法号。更有异器。略而不书。建中元年春。忽顾左右。愀然而叹曰。夫人生百年。盖一念耳。昧者安知揭日月以趋新哉。吾将往净方。尔曹勉之。于时报年八十四。僧腊五十一。以其年正月十一日有疾。其日庭木春悴。山雨画冥。猛虎绕垣。悲啸而去。十二日奄然长往。二月十二日建塔于佛湘川西山。有慈乌满林。举众惊异。受法门人。自湘淮楚。不远而至。有若孤秉律网。默持心印。惠解比邱即其人也。德与物敷。言随性寝。声采不饰。世谓浑金。惠敏比邱即其人也。外学以文。内修心行。迹不疑圣。机能造微。如知比邱即其人也。菩萨戒弟子刺史卢公幼平颜公真卿独孤公问俗杜公位裴公清。惟彼数公。深于禅者也。谢太傅之通于宗要。殷深源之造于精微。常恐大师之言。将坠于地。顾谓小子志之。予曰。必使睹至人之奥。知地位之极。则未敢闻命。若盛美之迹。人所见闻。何尝敢忘。请退而记之。刻诸灵石。词曰。
青山我庐,白云我曹。
吾师处焉,人遐迹高。
迹高伊何,降心鍊魔。
传教方岩,倾珠竭河。
持而不检,放而不过。
匪云异月,如水与波。
见独超超,證法无两。
生死谁羁,我不可鞅。
若摇空轮,如蹴风响。
何为告灭,亦由狂子。
忽示双桐,空棺只履。
佛去川在,人亡寺留。
使吾旧境,寂寞长秋。
泣露草繁,悲风树满。
此物无心,尽如凄断。
门人千万,昔为法来。
悟者不蹙,常情自哀。
祥花雨坠,灵峰昼开。
真子相顾,全身在哉。
灵石碑 唐 · 王升
押支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
嗣贤宣化兮。匪仁谁当尸之。吾欲息肩兮。物情率我攸宜。气和政洽兮。八风融滋。皇明燀赫兮。万古今时。年丰人康兮。鼓腹于斯。惭四子之咏兮。中和之诗。
灵石铭 唐 · 郭英干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七
此石应圣帝明王。时和年丰则见。晋义熙三年已有记矣。今继故事云。
帝有道兮契无情。天降祉兮石应灵。万国欢兮仰太平。五谷丰兮贺圣明。戢干戈兮罢练兵。晋垂记兮唐勒铭。
灵石颂(并引) 唐 · 杨冕
四言诗 押青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七
天下有道。祥瑞必呈。明王协应。今灵石见于深潭。克表清泰。摄刺史之宏农杨公之坐啸也。顷缘马伯南据州数月。及公下车。阐扬恩信。乃避而去。杨子琳部率一万。公以谈笑慰之。遂感激沿流。封疆乌合之众。砺戈恃险。八年不降。公飞短檄。责之。乃敛衽屈膝而至。于是丘园之士。襁负毕来。六府孔修。百姓鼓腹。因感此石。如晋义熙之春焉。颂曰。
悬崖十仞,盘石且灵。
候时将稳,必见其形。
烟尘已息,巴地初宁。
良牧移风,厥德惟馨。
赠徐希仁石砚别 中唐 · 卢仝
灵山一片不灵石,手斲成器心所惜。
凤鸟不至池不成,蛟龙乾蟠水空滴。
青松火鍊翠烟凝,寒竹风摇远天碧。
今日赠君离别心,此中至浅造化深。
用之可以过圭璧,弃置还为一片石。
题灵石屋山 中唐 · 吕岩
六言诗 押文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南坞数回泉石,西峰几迭烟云。
登携孰以为侣,颜寓李甲萧耘(同前《宋诗纪事》。)。
灵石碑 五代 · 张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夫祯祥应见。事著前闻。期至圣之效徵。为有年之先兆。备传故实。预保时康。武唐大顺已酉岁。以伐叛勤王之忠。忝专城剖竹之寄。时兹石出焉。去夏复领鱼符。再莅巴蜀。值岷涪澄彻。瑞应重睹。内循薄德。宁契殊祥。但荷天休。遂刻贞石。
重修公主圣母庙碑记 北宋 · 郭岫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
盖闻家传孝道,犹得立于义门;国乃昌明,喜合兴于灵庙。即此公主庙者,元基帝子,起自王孙,芝兰住足馨香,松竹故然苍翠。昔自大唐天成二载七月初秋,雨露调匀,稼穑滋茂。当于尖阳山上,石洞崖中,起黑雾濛濛,蝗虫队队。莫不家家忧惧,户户生愁,恐见荒年,怕逢饥馑。遂乃申闻县宰,告白川原,少者无怀生之心,老者抱离乡之恳。当蒙鹰扬军主、灵石县官,聚集群民,虔心祈祷。寻曾得应感,赖公主之灵神也。昨蒙东许村陇西押衙、西许村陇西长史,俱怀信义,能蕴规仪。乡党传四教之人,川原播五常君子。深见堂殿破碎,庙宇凋残,不忍见圣迹荒凉,嗟叹悯灵神寥落,遂乃酾酒造饭,修书遍出乡郊,共谋建造。杪舍资贿,选买良材,拣命班工,克时起立。算无三载,有似撮成,奉羡齐心,皆怀胜事。今者堂殿已就,塑画将终,各抱欣诚,酬愿毕备。其庙也,东隅大岳,西枕长川。听涧水之潺潺,望岭云之绰绰。风韵松而箫韶得听,月上山而玉镜堪观。崖洞幽玄,林亭蓊郁。云游者宜逢仙境,看玩者道似天宫。景置如婺女台前,烟岚胜巫山庙下。岫才非禅象,智昧尅舟,蒙命备文,聊伸赞颂。七言四韵诗曰:
神祇数内最威灵,公主严严先有名。信敬尽闻沾雨露,骄轻多见犯雷霆。曾临无道秦皇灭,也助当今宋帝兴。伏愿阴司高照鉴,好将恩福向乡情。
灵石县尹解九思、县丞王兰。大宋咸平五年月日立。
按:民国《灵石县志》卷一○,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大宋故尚书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赐紫金鱼袋张公墓志铭(并序天禧四年闰十二月) 北宋 · 严儒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
公讳郁,字文炳,其先范阳人也。洪源灵派,分导九河,服冕乘轩,荣冠四贵。遥遥华胄,有自来矣。高祖已上家牒,因五代乱离亡失,故阙其官讳。曾祖爱,赠尚书左丞。祖旻,赠尚书右丞。并历仕晋、汉朝,以清白传家。考正,赠工部尚书,始事周朝,历官践郎署,陈奇策干世宗,称旨进用,迁工部侍郎,尹开封府事。洎皇宋太祖应天启运,询举异人,擢升户部侍郎。亮直耿介,乃当时之伟人也。公即贰卿第三子也。过庭禀训,励行笃学,偶文明之运,应甲乙之科。至太平兴国二年,太宗皇帝御前登上第,解褐授大理评事,假五品服,通判南剑州。良玉既琢,宛成国器;天骥呈才,爰骋逸躅。莅职踰期岁,计使奏其能,就转赞善大夫,移通守于姑熟郡。盖以素负时才,敏于吏干。视事听讼,通于神明;令闻嘉声,浃于朝野。秩满入觐,考绩陟明,转太常丞。俄迁左正言、三司户部推官、锡银章朱绂以旌之。后因上言邦计泉货登耗之利,上信之,遽迁三司盐铁判官。精勤勿懈于位,上遵圣寄;公直不畏强禦,颇有父风。改授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仍赐金紫以贵之。公祗谨君命,振举朝纲。台阁之事未秩者,必按典据而兴举之;表著之位失度者,不避权贵而弹射之。屡陈章奏,皆契宸襟,上嘉叹其称职,转户部郎中,仍旧知杂,出内府钱贰佰万以赉之。倏婴疾苶,伏枕踰旬。特宣尚药,分给御膳,示忧轸于圣怀也。寝疾不瘳,于淳化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终于东京私第,享年四十三。先皇帝闻而震悼久之,命赙赠踰于常等。诸孤以大事未利,权窆于西京永安寺。夫人梁氏,即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周翰之长女也,婉淑宜室,四德具修,累加邑封,先公而殁。生二男二女:长行成,藉资荫累任令录。次子行先,幼而颖悟,美秀有文;至大中祥符八年,御前登进士第,初任坊州军事推官,移任梁山军判官兼通判。长女先适进士牛颖,幼女后适荆南府法曹边易从。次子行先以游宦流离,霜露兴感,于任所沥血,上章告假,归洛襄事,圣旨俞允。即以天禧四年闰十二月二十七日迁先君郎中之灵,同先妣夫人宅于洛阳县平洛乡杜泽村,祔尚书茔之右,从龟筮之吉礼也。呜呼,公风标整峻,识度渊博,寡言慎行,动守礼法,有君子之德也。刚毅忠鲠,进由道义,嫉彼回邪,好是方洁,有直人之风也。至若章疏文论之应用,缘情体物之制作,咸编诸家集,多播在人口,当代为儒宗者许之,亦圣朝文章之士也。惟痛其景命不融,亦古贤多有遗恨。然身虽殁而有称于世,幸且不朽矣。儒顷辱公一顾之称奖,公之次子今为儒之从事,恳请论撰懿烈,不获让,书志而铭曰:
堂堂张公,其仪有则。文学政事,芳猷允塞。畴庸会府,精勤厎绩。糺缪霜台,振扬称职。方隆天眷,俄告疾殛。其如命何,倾朝痛惜。自捐馆舍,未卜窀穸。日月云迈,星霜屡易。贤人有后,庆垂世德。孝子奉先,怀于罔极。迁附考妣,同归封域。爰勒铭于泉扃兮,庶永旌于灵石。
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一。
永福寺藏经记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六八
彦博蒙祖祢之馀庆,被过庭之严训,遭遇圣时,早登科级,骤叨进用,□□藩辅过四十年。庆历中忝爰立□恩,得立家庙四世于西京。又高祖坟在汾州灵石、介休二县,父母坟在西京伊阙县,皆在。有奉坟僧院,各得赐额曰「永福」、「教忠」、「积庆」,得拨放童行。泽及大臣之家,至优至厚,以至子孙,敢不克荷?内介休空王西院、西京资圣院乃因旧院,已各有藏经,惟永福、教忠院近特舍俸赐金帛,各置经一大藏付逐院收掌,逐时看转,以克资荐。本院主首、知事僧精严护持,不得少有损失。
按:嘉庆《介休县志》卷一二,嘉庆二十四年刻本。
赠尚书祠部员外郎文府君墓志铭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文潞公文集》卷一二、乾隆《汾州府志》卷二八、嘉庆《介休县志》卷一二、光绪《山西通志》卷九九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夫水之有原,原出之深者,其流长;人之本祖,祖德之厚者,其嗣昌。噫!原深而德厚者,见之于吾祖祠部府君矣。府君讳锐,字挺之,本姓敬,当晋室,以犯高祖御名,改赐今姓,取文之象也。至圣朝,以避翼祖庙讳,遂不复旧。有妫之裔,迁育于姜,子完之孙,以谥为姓,自时厥后,胄绪益蕃。或占数于平阳,或派居于蒲坂。八代祖、太尉平阳王有大勋力于中宗,载于国书,可以复视。高祖晤,大和中由鸿胪丞辟北都留守判官。曾王父穟时,以明经中第,守汾州参军。未几,留判归老于西河,参军荣侍于膝下。且又嘉是山水,乐其土风,乃自河东县之同果里徙居于是。故府君今为西河介休县人也。王父沼,泽州录事参军。烈考崇远,长兴中守辽州平城簿,与晋高祖有丰沛之旧。天福初,龙兴大夏,凤起晋阳,遂以协赞之功,亟升出宰之任,授代州崞县令,稍迁并州太谷县令。虽幄中之助居多,而绵上之封盖薄。方将偕隐,以保天和,属刘氏偏霸于太原,选用俊贤,縻以要职。而又两宰剧县,载更郡辖,而考终于家。有子二人,其长蚤亡,府君即其次也。始以荫补郊社署丞,寻辟石州军事推官。太平兴国中,武车载驾,王师有征,后主率并民因垒。太宗皇帝霈阳春之泽,封归命之侯,凡刘氏之旧臣,率度材而被用。时府君方以疾退,便于家居,且以颐养为怀,无复出处之意。虽诏书搜访,州司敦遣,竟以疾辞,不克上道。常以杖履浮沉于乡里,颇用文酒燕乐于友朋,故与进士温梦说、诗僧崇果、绍休辈有世外莫逆之契。药喜弗验,坏梁斯及。以至道二年九月三日启手足于晋陵里之第,享年五十有三。府君始娶王氏,故户部郎中丕之女也。生庆善之门,禀柔懿之德,天夺其算,先府君而亡。有子三人:长曰洎,今为司勋员外郎、荆湖南路转运使。次曰淳,郊社斋郎。次曰渊,未仕而亡。有女一人,适史氏。再娶郭氏,有子一人,曰渭。府君以长子之登朝遘庆,凡四追命为尚书祠曹员外郎,夫人追封临沂县太君。洎娶耿氏,有子一人,曰彦博,即府君之嫡孙。天圣五年春登进士甲科,今为殿中丞、知并州榆次县,权倅西河郡事。而耿氏蚤亡,亦以彦博预殿闺之引籍,遘农坛之展礼,得援恩例追封扶风县君。再娶申氏,封永乐县君。有子一人,曰彦若,应进士举。有女二人,长适将作监主簿鞠齐卿,故天章阁待制咏之子也;次适进士成伟,殿中丞元吉之子。府君之次男淳,始娶郭氏、冀氏,皆蚤亡,今娶武氏,有子四人:长曰彦先,次曰彦国,其次皆幼。渭娶王氏。斯皆府君贻谋积德之至厚,故子孙锡美流光之寖昌也。彦博之生也后,不获逮事,捧遗砚以出涕,瞻画像而下榻。尝立侍于父、叔,因习闻于话言。曰:惟府君局量闳深,性资端厚,信行著于乡党,仁爱洽于族姻。希蜀严之沉冥,达羲《易》之素履。善教诸子,俾绍家声。尝曰:「扶阳之门,满籯非宝;刘氏之室,七业俱成。吾素志也,尔曹勉之」。惟以清白传家,不以业产为事。识者以府君为林宗、干木,西河之后出也,所不至者寿尔。府君弃代之年,权窆于里第之西原。今岁在作噩,利即真宅,即以明道二年十月十七日己酉得吉卜于灵石县之孝义原。祖母临沂太君,先葬于介休县之西原,陪祖考之旧封,松槚美茂,不复迁祔,从古礼也(《礼》曰:「铭者称先祖之美,旌孝孙之心也。」庸刻沈础,以识佳城。铭曰:)。
王父之德,柔嘉维则。行有枝叶,信著金石。州党胥化,宗姻是式。跌宕文石,涵泳典籍。美璞中存,含华内蕴。道屈当世,庆流后昆。祠曹追命,密印推恩。绵山南峙,汾流东㳽。吁嗟佳城,兹焉宁止。圆石勒铭,徽音无已。
唐吕州普济寺碑跋(〔贞观二年许敬宗撰〕)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八、《集古录》卷五、《六一题跋》卷五
右《吕州普济寺碑》。吕州者霍邑也,唐高祖义兵起太原,始破宋老生于此。义宁元年,乃以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四县置霍山郡,武德元年更曰吕州,太宗十七年遂废也。
和阎寺丞海云寺 北宋 · 范镇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日金田驩且哗,始因民俗好纷奢。
管弦齐奏喧闻野,莺燕高飞不在花。
雕槛凭时见城郭,回廊行处有烟霞。
方塘灵石从来信,不独当年太守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