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请叙郑小同 曹魏 · 华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臣闻励俗宣化,莫先于表善;
班禄叙爵,莫美于显能,是以楚人思子文之治,复命其胤;
汉室嘉江公之德,用显其世。
伏见故汉大司农北海郑玄,当时之学,名冠华夏,为世儒宗。
文皇帝旌录先贤,拜适孙小同以为郎中,长假在家。
小同年逾三十,少有令质,学综六经,行著乡邑
海岱之人,莫不嘉其自然,美其气量,迹其所履。
有质直不渝之性。
然而恪恭静默,色养其亲,不治可见之美,不竞人间之名。
斯诚清时所宜式叙,前后明诏所斟酌而求也。
臣老病委顿,无益视听,谨具以闻(《魏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名臣奏》)
自叙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初平之元,董卓杀主(《御览》九十三作《弑帝》,五百九十二作「弑主」。)鸩后,荡覆王室。
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
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
遂迁大驾,西都长安
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
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御览》作「能」。今案《文纪》注所引正作「能」。)骑射矣。
以时之多难(「难」字依《御览》九十三加。),故每征,余常从。
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
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
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
逐禽辄十里,驰射常驰射常(《艺文类聚》七十四作「出」,《御览》七百四十六无「驰」字,作「射常出」。)百步,日多体健(《御览》九十三作「日夕体倦」。),心每不厌。
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北堂书钞》十作「貉」。)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
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御览》五百九十二有「馀」字。)
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
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喜笑曰:「乃尔」!
余曰:「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
若若夫(「夫」字依《御览》九十三加。)驰平原,赴丰草,要(《御览》七百四十六作「逐」。)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御览》七百四十六作「斯乃妙尔」。)」。
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拊手曰「善」。
余又(《初学记》九作「幼」,当误。)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
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
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御览》五百九十三有「甚」字。)精熟。
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初学记》有「酒」字。),宿闻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
酒酣耳热,方食芋蔗(《艺文类聚》八十七作「干蔗」,《御览》七百十、又九百七十四作「甘蔗」。今案︰《文纪》注作「芊」,误。),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意不平,求更为之。
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
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果寻前,余却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
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
一坐尽欢。
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
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
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
余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
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文纪》注作「每每」,仿依《御览》九十三、五百九十二删一「每」字。)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
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
《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
至若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下,以付后之良史(「所著」下三十四字依《御览》九十三加。《三国志‧魏文纪》注。)
时事议 曹魏 · 夏侯玄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一
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铨衡专于台阁,上之分也;
孝行存乎闾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
夫欲清教审选,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
何者?
上过其分,则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势驰惊之路开;
下逾其叙,则恐天爵之外通,而机权之门多矣。
夫天爵下通,是庶人议柄也;
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来,有年载矣。
缅缅纷纷,未闻整齐。
岂非分叙参错,各失其要之所由哉?
若令中正但考行伦辈伦辈当行均,斯可官矣。
何者?
夫孝行著于家门,岂不忠恪于在官乎?
仁恕称于九族,岂不达于为政乎?
义断行于乡党,岂不堪于事任乎?
三者之类,取于中正,虽不处其官名,斯任官可知矣。
行有大小,比有高下,则所任之流,亦焕然明别矣。
奚必使中正铨衡之机于下,而执机柄者有所委仗于上?
上下交侵,以生纷错哉。
台阁临下,考功校否
众职之属,各有官长。
旦夕相考,莫究于此。
闾阎之议,以意裁处,而使匠宰失位,众人驱骇
欲风俗清静,其可得乎?
天台县远,众所绝意。
所得至者,更在侧近。
孰不修饰以要所求?
所求有路,则修己家门者,已不如自达于乡党矣。
自达乡党者,已不如自求之于州邦矣。
苟开之有路,而患其饰真离本,虽复严责中正,督以刑罚,犹无益也。
岂若使各帅其分,官长则各以其属能否献之台阁
台阁则据官长能否之第,参以乡闾德行之次,拟其伦比,勿使偏颇。
中正则唯考其行迹,别其高下,审定辈类,勿使升降。
台阁总之,如其所简,或有参错,则其责负自在有司。
官长所第,中正辈拟,比随次率而用之。
如其不称,责负在外。
然则内外相参,得失有所,互相形检,孰能相饰?
斯则人心定而事理得,庶可以静风俗而审官才矣。
古之建官,所以济育群生,统理民物也。
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
司牧之主,欲一而专。
一则官任定而上下安,专则职业修而事不烦。
夫事简业修,上下相安,而不治者,未之有也。
王建万国,虽其详未可得而究,然分疆画界,各守土境,则非重累羁绊之体也。
下考殷周五等之叙,徒有小大贵贱之差,亦无君官臣民而有二统互相牵制者也。
夫官统不一,则职业不修;
职业不修,则事何得而简?
事之不简,则民何得而静?
民之不静,则邪恶并兴,而奸伪滋长矣。
先王达其如此,故专其职司,而一其统业。
始自秦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奸以待下,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
畏督监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
宰牧相累,监察相司。
人怀异心,上下殊务。
汉承其绪,莫能匡改。
魏室之隆,日不暇及。
五等之典,虽难卒复,可粗立仪准,以一治制。
今之长吏,皆君吏民。
横重以郡守,累以刺史
若郡所摄,唯在大较,则与州同,无为再重,宜省郡守,但任刺史
史职存,则监察不废。
郡吏万数,还亲农业,以省烦费,丰财殖谷,一也。
大县之才,皆堪郡守,是非之讼,每生意异,顺从则安,直己则争。
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
顺从乃安,此琴瑟一声也,荡而除之,则官省事简,二也。
又干郡之吏,职监诸县营护党亲,乡邑旧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顿,民之困弊,咎生于此。
若皆并合,则乱原自塞,三也。
今承衰弊,民人凋落,贤才鲜少,任事者寡,郡县良吏,往往非一。
郡受县成,其剧在下。
而吏之上选,郡当先足。
此为亲民之吏,专得底下,吏者民命,而常顽鄙
今如并之,吏多选清良者造职,大化宣流,民物获宁,四也。
制使万户之县,名之郡守
五千以上,名之都尉
千户以下,令长如故。
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所牧亦增,此进才效功之叙也。
经制一定,则官才有次,治功齐明,五也。
若省郡守,县皆径达,事不拥隔,官无留滞。
三代之风,虽未可必,简一之化,庶几可致便民省费,在于此矣。
文质之更用,犹四时之迭兴也。
王者体天理物,必因弊而济通之。
时弥质则文之以礼,时泰侈则救之以质。
今承百王之末,秦汉余流,世俗弥文,宜大改之,以易民望。
今科制自公列侯以下,位从大将军以上,皆得服绫锦、罗绮、纨素、金银、饰镂之物,自是以下,杂彩之服,通于贱人。
虽上下等级,各示有差,然朝臣之制,已得侔至尊矣;
玄黄之采,已得通于下矣。
欲使市不鬻华丽之色,商不通难得之货,工不作雕刻之物,不可得也。
是故宜大理其本,准度古法文质之宜,取其中则,以为礼度,车舆服章,皆从质朴,禁除末俗华丽之事,使干朝之家,有位之室,不复有锦绮之饰,无兼采之服、纤巧之物。
自上以下,至于朴素之差,示有等级而已,勿使过一二之觉。
若夫功德之赐,上恩所特加,皆表之有司,然后服用之。
夫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
朴素之教,兴于本朝。
则弥侈之心自消于下矣(《魏志·夏侯玄传》,太傅司马宣王问以时事,议以为。)
请除九品用土断疏 西晋 · 卫瓘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
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人知名不可虚求,故还脩其身。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斯则乡举里选者,先王之令典也。
自兹以降,此法陵迟。
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是为劝励,犹有乡论馀风。
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人弃德而忽道业,争多少于锥刀之末,伤损风俗,其弊不细。
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如此,则同乡邻伍,皆为邑里,郡县之宰,即以居长,尽除中正九品之制,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
然则下敬其上,人安其教,俗与政俱清,化与法并济。
人知善否之教,不在交游,即华竞自息,各求于己矣。
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晋书·卫瓘传》。太康中太尉汝南王亮上疏。)
夏侯称夏侯荣 西晋 · 夏侯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九
字叔权
自孺子而好合聚童儿,为之渠帅,戏必为军旅战陈之事,有违者辄严以鞭捶,众莫敢逆。
渊阴奇之,使读《项羽传》及兵书,不肯。
曰:「能则自为耳。
安能学人」?
年十六,渊与之田,见奔虎,驱马逐之,禁之不可,一箭而倒,名闻太祖
太祖把其手喜曰:「我得汝矣」。
文帝为布衣之交,每宴会,气陵一坐,辩士不能屈。
世之高明者多从之游。
年十八卒。
字幼权,幼聪惠,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文帝闻而请焉。
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
帝深奇之。
汉中之败,荣年十三,左右提之走,不肯,曰:「君亲在难,焉所逃死」?
乃奋剑而战,遂没阵(《魏志·夏侯渊传》注引此语)
上怀帝疏 西晋 · 山简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臣以为自古兴替,实在官人;
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
《书》言「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唐虞之盛,元恺登庸;
周室之隆,济济多士
秦汉已来,风雅渐丧。
至于后汉女君临朝,尊官大位,出于阿保,斯乱之始也。
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
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
然后君臣名节,古今遗典,可得而言。
自初平之元,讫于建安之末,三十年中,万姓流散,死亡略尽,斯乱之极也。
世祖武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魏,泰始之初,躬亲万机,佐命之臣,咸皆率职。
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始于太极东堂听政,评尚书奏事,多论刑狱,不论选举。
臣以为不先所难,而辨其所易。
陛下初临万国,人思尽诚,每于听政之日,命公卿大臣先议选举,各言所见后进隽才、乡邑尤异、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随缺先叙。
是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义也(《晋书·山简传》)
乞收葬诸葛恪 孙吴 · 臧均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三
臣闻震雷电激,不崇一朝,大风冲发,希有极日,然犹继以云雨,因以润物,是则天地之威,不可经日浃辰;
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
臣以狂愚,不知忌讳,敢冒破灭之罪,以邀风雨之会。
伏念故太傅诸葛恪得承祖考风流之烈,伯叔诸父,遭汉祚尽,九州鼎立,分托三方,并履忠勤,熙隆世业。
爰及于,生长王国,陶育圣化,致名英伟,服事累纪,祸心未萌,先帝委以之任,属以万机之事。
素性刚愎,矜己陵人,不能敬守神器,穆静邦内,兴功暴师,未期三出,虚耗士民,空竭府藏,专擅国宪,废易由意,假刑劫众,大小屏息。
侍中武卫将军都乡侯俱受先帝属托之诏,见其奸虐,日月滋甚,将恐荡摇宇宙,倾危社稷,奋其威怒,精贯昊天,计虑先于神明,智勇百于荆、聂,躬持白刃,枭殿堂,勋超朱虚,功越东牟
国之元害,一朝大除,驰首徇示,六军喜踊,日月增光,风尘不动,斯实宗庙之神灵,天人之同验也。
父子三首县市积日,观者数万,詈声成风。
国之大刑,无所不震,长老孩幼,无不毕见。
人情之于品物,乐极则哀生,见贵盛,世莫与贰,身处台辅,中间历年,今之诛夷,无异禽兽,观讫情反,能不憯然!
且已死之人,与土壤同域,凿掘斫刺,无所复加。
愿圣朝稽则乾坤,怒不极旬,使其乡邑若故吏民,收以士伍之服,惠以三寸之棺。
项籍受殡葬之施,韩信获收敛之恩,斯则汉高发神明之誉也。
惟陛下敦三王之仁,垂哀矜之心,使国泽加于辜戮之骸,复受不已之恩,于以扬声遐方,沮劝天下,岂不弘哉!
栾布矫命彭越,臣窃恨之,不先请主上,而专名以肆情,其得不诛,实为幸耳。
今臣不敢章宣愚情,以露天恩,谨伏手书,冒昧陈闻,乞圣朝哀察(《吴志·诸葛恪传》)
上表言养兄子率为后咸和五年 东晋 · 于氏
 出处:全晋文
妾昔初奉醮归于贺氏,胤嗣不殖。
母兄群从以妾犯七出,数告贺氏,求妾还。
妾姑薄氏,过见矜悯,无子归之天命,婚姻之好,义无绝离,故使夫乔多立侧媵。
乔仲兄群哀妾之身,恕妾之志,数谓亲属曰:“于新妇不幸无子,若群陶新妇生前男,以后当以一子与之”。
陶氏既产澄、馥二男,其后子辉在孕,群即白薄:“若所育是男,以乞新妇”。
妾敬诺拜赐,先为衣服,以待其生。
辉生之日,洗浴断脐,妾即取还,服药下乳以乳之。
陶氏时取孩抱,群恒诃止。
婢使有言其本末者,群辄责之。
诚欲使子一情以亲妾,而绝本恩于所生。
辉百馀日,无命不育。
妾诚自悲伤,为之憔悴。
姑长上下,益见矜怜。
群续复以子率,重见镇抚,妾所以讫心尽力,皆如养辉。
故率至于有识,不自知非妾之子也。
率生过周,而乔妾张始生子纂。
于时群尚平存,不以为疑。
原薄及群以率赐妾之意,非惟以续乔之嗣,乃以存妾之身,妾所以得终奉烝尝于贺氏,缘守群信言也。
率年六岁,纂年五岁,群始丧亡。
其后言语漏泄,而率渐自嫌为非妾所生。
率既,与妾九族内外修姑姨之亲而白谈者,或以乔既有纂,其率不得久安而妾子,若不去,则是与为人后。
去年,率即归还陶氏。
乔时寝疾,曰:“吾母、兄平生之所共议也。
陌上游谈之士,遽能深明礼情?
当与公私共论正之”。
寻遂丧亡。
率既年小,未究大义,动于游言,无以自处。
妾亦妇人,不达典仪,唯以闻于先姑,谓妾养率以为己子,非所谓人后也。
妾受命不天,婴此茕独,少讫心力,老而见弃,曾无蜾蠃式谷之报,妇人之情,能无怨结?
谨备论其所不解六条,其所疑十事如左:
夫礼所谓为人后者,非养子之谓,而世之不深案礼文,恒令此二事以相疑乱,处断所以大谬也。
凡言后者,非并时之称,明死乃至丧,生不先养。
今乃以生为人子,乱于死为人后,此妾一不解也。
今谈者以乔自有纂,不嫌率还本也。
原此失礼为后之意,《传》曰:“为人后者孰后?
大宗也”。
今乔上非大宗,率不为父后,何系于有纂与无纂乎?
此妾二不解也。
夫以支子后大宗者,为亲属既讫,无以序昭穆,列亲疏,故系之以宗,使百代不迁,故有立后之制。
今以兄弟之子,而比之族人之子后大宗,此妾三不解也。
凡为后者,降其本亲一等,以成人之性,奉父母之命,而出身于彼,岂不异婴孩之质,受成长于人,不识所生,惟识所养者乎?
鄙谚有之曰:“黄鸡生卵,乌鸡伏之;
但知为乌鸡之子,不知为黄鸡之儿”。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今以义合之后,比成育之子,此妾四不解也。
《礼传》曰:为人后者为所后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
若子者,义比于子而恩非子也。
故曰为后者异于为子也。
今乃以为后之公义,夺育养之至恩,此妾五不解也。
与为人后者,自谓大宗无后,族人又既已选支子为之嗣矣。
今人之中,或复重为之后,后人者不二之也,自非徇爵,则必贪财,其举不主于仁义,故尤之也。
非谓如率为嫡长先定,庶少后生,而当以为讥。
此妾六不解也。
妾又闻父母之于子,生与养其恩相半,岂包胞之气重,而长养之功轻?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故服三年”。
《诗》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凡此所叹,皆养功也。
螟蛉之体,化于蜾蠃
班氏之族,乳虎纪焉。
由此观之,哺乳之义,参于造化也。
今率虽受四体于陶氏,而成发肤于妾身。
推燥居湿,分肌损气,二十馀年,已至成人,岂言在名称之间,而忘成育之功?
此妾一疑也。
夫人道之亲,父子、兄弟、夫妻,皆一体也。
其义,父子,首足也;
兄弟,四体也;
夫妻,判合也。
夫唯一体之亲,故曰兄弟之子犹己子,故以相字也。
今更以一体之亲,拟族人之疏;
长养之实,比出后之名:此妾二疑也。
夫子之于父母,其情一也。
而有以父之尊,厌母之亲;
以父之故,断母之恩;
以父之命,替母之礼;
其义安取?
盖取尊父命也。
凡嫡庶不分,惟群所立,是君命制于臣也。
慈母如母,生死弗怠,是父命之行于子也。
妾之母率,尊命则由群之成言,本义则乔之犹子,计恩则妾之怀抱。
三者若此,而今弃之,此妾三疑也。
诸葛亮无子,取兄瑾子乔为子,乔本字仲慎,及有子瞻,以乔为嫡,故改字伯松,不以有瞻而遣乔也。
盖以兄弟之子犹己子也。
陈寿云:“乔卒之后,诸葛恪被诛,绝嗣,既自有后,遣乔子攀还嗣瑾祀”。
明恪不绝嗣,则攀不得还。
近代之纯贤,瑾正达之士,其兄弟行事如此,必不陷子弟于不义,而犯非礼于百代。
此妾四疑也。
《春秋传》曰:“陈女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言为己子,取而字之。
《传》又曰“为人后者为之子”,往而承之也。
取而字之者,母也;
往而承之者,子也。
在母,母之仁也。
蜾蠃之育螟蛉
在子,子之义也。
则成人之后大宗也。
苟能别以为己子与为后之子不同文也,则可与求礼情矣。
以义相况,则宗犹父也,父犹母也。
庄姜可得子戴妫之子,系之于夫也;
兄弟之子可以为子,系之于祖也。
名例如此,而论者弗寻,此妾五疑也。
董仲舒命代纯儒,汉朝每有疑议,未尝不遣使者访问,以片言而折中焉。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弃弃儿乙养之以为子。
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
甲当何论”?
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
《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
诏不当坐。
夫异姓不相后,礼之明禁,以仲舒之博学,岂暗其义哉!
盖知有后者不鞠养,鞠养者非后,而世人不别,此妾六疑也。
又一事曰: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
甲因酒色谓乙曰:“汝是吾子”。
乙怒,杖甲二十。
甲以乙本是其子,不胜其忿,自告县官
仲舒断之曰:“甲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于义已绝矣!
虽杖甲,不应坐”。
夫拾儿路旁,断以父子之律,加杖所生,附于不坐之条,其为予夺,不亦明乎!
今说者不达养子之义,唯乱称为人后,此妾七疑也。
汉代秦嘉早亡,其妻徐淑乞子而养之。
亡后,子还所生。
朝廷通儒移其乡邑,录所养子,还继秦氏之祀。
异姓尚不为嫌,况兄弟之子!
此妾八疑也。
吴朝周逸,博达古今。
逸本左氏之子,为周氏所养,周氏又自有子,时人不达者亦讥逸。
逸敷陈古今,故卒不复本姓,识学者咸谓为当矣。
此妾九疑也。
为人后者止服所后,而为本父服周,一也;
女子适人降所生,二也;
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三也;
诸侯之庶子,不得服其母,四也;
庶子为王,不敢服其母,五也。
凡此五者,非致人情,《礼》称以义断恩,节文立焉。
率情行者,戎狄之道也。
患世人未能错综礼文,表里仁义,乱于大伦,故汉哀,以诸侯嗣天子,各还尊其私亲,以为得周公严父之义,而不知其大悖国典。
夫未名之子,死而不哭;
既名之后,哭而不服;
三殇之差,及至齐斩:所禀所受,其体一也,而长幼异制,等级若此。
又今世人生子,往往有杀而不举者,君子不受不慈之责,有司不行杀子之刑,六亲不制五服之哀,宾客不修吊问之礼,岂不以其蠢尔初载,未夷于人乎?
生而杀之如此,生而弃之,受成长于他人,则追名曰“本吾子也”,乃全责以父子之恩,自同长养之功,此妾十疑也(《通典》六十九)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
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君臣父子,非礼不立;
防邪止奸,非礼不禁;
和国崇婚,非礼不定;
逊悌乡邑,非礼不通;
师徒朋友,非礼不敬;
吊丧问疾,非礼不行。
昔先贤垂范,永以为轨,则丧祭之仪,世务之急,是以信行之机,旦夕之要。
今世浮游,或轻或重,或深或浅,不谐法则,以致讥论(《释藏叔》四。)
上疏陈五违 东晋 · 许荣
 出处:全晋文
台府局吏,直卫武官及仆隶婢儿取母之姓者,本臧获之徒,无乡邑品第,皆得命议,用为郡守县令,并带职在内,委事于小吏手中;
僧尼乳母,竞进亲党,又受货赂,辄临官领众。
无卫霍之才,而比方古人,为患一也。
臣闻佛者清远玄虚之神,以五诫为教,绝酒不淫。
而今之奉者,秽慢阿尼,酒色是耽,其违二矣。
夫致人于死,未必手刃害之。
若政教不均,暴滥无罪,必夭天命,其违三矣。
盗者未必躬窃人财,江乙母失布,罪由令尹
今禁令不明,劫盗公行,其违四矣。
在上化下,必信为本。
昔年下书,敕使尽规,而众议兼集,无所采用,其违五矣。
尼僧成群,依傍法服。
五诫粗法,尚不能遵,况精妙乎?
而流惑之徒,竞加敬事,又侵渔百姓,取财为惠,亦未合布施之道也(《晋书·会稽王道子传》)
白马 曹魏 · 曹植
白马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改课诏太延元年十二月 北魏 · 拓跋焘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操持六柄,王者所以统摄;
平政理讼,公卿之所司存;
劝农平赋,宰民之所专急;
尽力三时,黔首之所克济。
各修其分,谓之有序,今更不然,何以为治?
越职侵局,有紊纲纪;
上无定令,民知何从?
自今以后,亡匿避难,羁旅他乡,皆当归还旧居,不问前罪。
民相杀害,牧守依法平决,不听私辄报者,诛及宗族;
邻伍相助,与同罪。
州郡县不得妄遣吏卒,烦扰民庶。
若有发调,县宰乡邑三老,计赀定课,裒多益寡九品混通,不得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太守覆检能否,核其殿最,列言属州。
刺史明考优劣,抑退奸吏,升进贞良,岁尽举课上台。
牧守治民之任,当宣扬恩化,奉顺宪典,与国同忧。
直道正身,肃居官次,不亦善乎(《魏书·太武纪》上)
上疏论选举天监中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七
顷自汉代,本无士、庶之别,自非仕宦,不至京师,罢公卿牧守,并还乡里。
小人瞻仰,以成风俗。
且黉校棋布,传经授受,皆学优而仕,始自乡邑
本于小吏干佐,方至文学功曹,积以岁月,乃得察举。
人才秀异,始为公府所辟,迁为牧守,入作台司,汉之得人,于斯为盛,今之士人,并聚京邑,其有守士不迁,非直愚贱,且当今士人繁多,略以万计。
常患官少人多,无地以处。
秀才自别是一种任官,非若汉代取人之例也。
假使秀才对五问可称,孝廉答一策能过,此乃雕虫小道,非关理功得失。
以此求才,徒虚语耳(《通典》十六)
桓帝功德颂碑 北魏 · 卫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轩辕之苗裔。
言:桓、穆二帝,驰名域外,九译宗焉。
治国御众,威禁大行。
声著华裔,齐光纯灵。
智深谋远,穷幽极明。
治则清断,沉浮得情。
仁如春阳,威若秋零。
强不陵弱,隐恤孤茕。
道教仁行,化而不刑。
国无奸盗,路有颂声。
自西讫东,变化无形。
威武所向,下无交兵。
南壹王室,北服丁零。
招谕六狄,咸来归诚。
超前绝后,致此有成。
奉承晋皇,捍御边疆。
王室多难,天网弛纲。
豪心远济,靡离其殃。
岁剪逆命,奸盗豺狼。
永安元年岁次甲子
奸党犹逆,东西狼跱
敢逼天王,兵甲屡起。
怙众肆暴,虐用将士。
邺洛构隙,弃亲求疏。
乃招异类,屠各匈奴
刘渊奸贼,结党同呼。
敢击并土,杀害无辜。
残破狼籍,城邑丘墟。
交刃千里,长蛇塞涂。
晋道应天,言展良谟。
使持节平北将军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东赢公司马腾,才神绝世,规略超远。
时逢多难,惧损皇祀。
欲引兵驾,猃狁孔炽。
造设权策,济难奇思。
欲招外救,朝臣莫应。
高算独断,决谋盟意。
爰命外国,引军内备。
简贤选士,命兹良使。
参军壶伦、牙门中行嘉、义阳亭侯卫谟、协义亭侯卫鞬等驰奉檄书,至晋阳城」。
又称桓、穆二帝,「心在宸极。
辅相二卫,对扬毗翼。
操展文谋,雄奋武烈
承命会议,咨论奋发。
昔桓文匡佐,功著周室。
显名载籍,列赏备物。
大众回动,熙同灵集。
兴军百万,期不经日。
兄弟齐契,决胜庙算。
鼓噪南征,平夷险难」。
又云二帝列镇,「言若合符。
引接款密,信义不渝。
会盟汾东,铭篆丹书。
永世奉承,慎终如初。
契誓命将,精锐先驱。
南救涅县,东解寿阳
窘迫之邑,幽而复光。
太原西河乐平上党,遽遭寇暴,白骨交横。
羯贼肆虐,六郡凋伤。
群恶相应,图及华堂。
旌旗轻指,羯党破丧。
遣骑十万,前临淇漳。
邺遂振溃,凶逆奔亡。
军据州南,曜锋太行。
翼卫内外,镇静四方。
志在竭力,奉戴天王
忠恕用晖,外动亦攘。
于是曜武,振旅而旋。
长路匪夷,出入经年。
毫毛不犯,百姓称传。
周览载籍,自古及今。
未闻外域,奔救内患。
弃家忧国,以危易安。
惟公远略,临难能权。
应天顺人,恩德素宣。
和戎静朔,危邦复存」。
又云非桓天挺,忠孝自然。
孰能超常,不为异端。
回动大众,感公之言。
功济方州,勋烈光延。
升平之日,纳贡充蕃。
凭瞻銮盖,步趾三川。
有德无禄,大命不延。
年三十有九,以永兴二年六月二十四寝疾薨殂。
背弃华殿,云中名都。
国失惠主,哀感欷歔。
悲痛烦冤,载号载呼。
举国崩绝,攀援靡诉。
远近齐轨,奔赴梓庐。
人百其身,盈塞门涂。
高山其颓,茂林凋枯。
仰诉造化,痛延悲夫」。
又云桓帝「忠于晋室,骏奔长衢。
隆冬凄凄,四出行诛。
蒙犯霜雪,疹入脉肤。
用致薨殒,不永桑榆。
以死勤事,经勋同模。
垂名金石,载美晋书。
平北哀悼,祭以丰厨。
考行论勋,谥曰义烈
功施于人,祀典所说」。
又云桓帝经济,「存亡继绝。
荒服是赖,祚存不辍。
金龟箫鼓,轺盖殊制。
反及二代,莫与同列。
并域嘉叹,北国感荣。
各竭其心,思扬休名。
刊石纪功,图像存形。
靡辍享祀,飨以牺牲。
永垂于后,没有馀灵。
长存不朽,延于亿龄」。
其颂又称:桓帝「金坚玉刚。
应期顺会,王有北方。
行能济国武平四荒。
无思不服,区域大康。
世路纷纠,运遭播扬。
羯胡因衅,敢害并土。
哀痛下民,死亡失所。
率众百万,平夷险阻。
存亡继绝,一州蒙祜。
功烈桓桓,龙文虎武。
朱邑小善,遗爱桐乡
勋攘大患,六郡无(缺)悉之来,由功而存。
刊石勒铭,垂示后昆(《魏书·卫操传》:桓帝崩,立碑于大邗城南,以颂功德云云。时晋光熙元年秋也。皇兴初雍州别驾雁门荣于大邗掘得此碑,文虽非丽,事宜载焉,故录传。)」。
南郊大赦诏太清元年五月辛酉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四
天行弥纶,覆焘之功博,乾道变化,资始之德成
朕沐浴斋宫,虔恭上帝,祗事槱燎,高熛太一,大礼克遂,感庆兼怀,思与亿兆,同其福惠
可大赦天下,尤穷者无出即年租调,清议禁锢,并皆宥释,所讨逋叛,巧籍隐年,暗丁匿口,开恩百日,各令自首,不问往罪,流移他乡,听复宅业,蠲课五年。
孝弟力田,赐爵一级,居局治事,赏劳二年,可班下远近,博采英异。
德茂州闾,道行乡邑
或独行特立,不求闻达,咸使言上,以时招聘(《梁书·武帝纪》下)
求贤才诏九月 南朝宋 · 刘准
 出处:全宋文卷十
昔圣王既没,淳风已衰,龟书永湮,龙图长秘。
故三代之末,德刑相扰,世沦物竞,道陂人谀。
然犹正士比毂,奇才接轸。
朕袭运金枢,纂灵瑶极,负扆巡政,日晏忘疲,永言兴替,望古盈虑。
夏典载,犹传缃帙,汉魏馀文,布在方册。
故元封兴茂才之制,地节创独行之品。
振维务本,存乎得人。
今可宣下州郡,搜扬幽仄,摽采乡邑,随名荐上。
朕将亲览,甄其茂异。
野无,永激遐芬(宋书顺帝。)
徐勉 南梁 · 伏挺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
昔士德怀顾,恋兴数日,辅嗣思友,情劳一旬,故知深心所系,贵贱一也。
况复恩隆世亲,义重知己,道庇生人,德弘覆盖,而朝野悬隔,山川邈殊,虽咳唾时沾,而颜色不觏,东山之叹,岂云旋复?
西风可怀,孰能无思?
加以静居廓处,顾影莫酬,秋风四起,园林易色,凉野寂寞,寒虫吟叫,怀抱不可直置,情虑不能无托,时因吟咏,动辄盈篇,杨生沈郁,且犹覆盎,惠子五车,弥多舛驳,一日聊呈小文,不期过赏,还逮隆渥,累牍兼翰,纸缛字磨,诵复无已,徒恨许与过当,有伤准的。
子建不欲妄赞,陈琳恐见嗤哂后代,今之过奢馀论,将不有累清谈。
挺窜迹草莱,事绝闻见,藉以讴谣,得之舆牧,仰承有事砭石,仍成简通,娱肠悦耳,稍从摈落,宴处荣观,务在涤除,绮罗丝竹,二列顿遣,方丈员案,三杯仅存,故以道变区中,情冲域外,操彼弦诵,贲兹观损,追留侯却粒,念韩卿之辞荣,眷想东都,属怀南岳,钻仰来贶,有符下风,虽云幸甚,然则未喻。
虽复帝道康宁,走马行却,由庚得所,寅亮有归,悠悠之人,展氏犹且攘袂,浩浩白水,宁叟方欲褰裳,是知君子拯物,义非徇己,思与赤松子游,谁其克遂,愿驱之仁寿,绥此多福,虽则不言,四时行矣。
然后黔首有庇,荐绅靡夺,白驹不在空谷,屠羊豫蒙其赉,岂不休哉!
岂不休哉,昔杜真自闭深室,郎宗绝迹幽野,难矣,诚非所希。
井丹高洁,相如慢世,尚复游涉权门,雍容乡邑,常谓此道为泰,每窃慕之。
方念拥帚延思,以陈侍者,请至农隙,无待邀求。
挺诚好属文,不会今世,不能促节局步,以应流俗,事等昌菹,谬彼偏嗜,是用不羞固陋,无惮龙门,昔敬通之赏景卿孟公之知仲蔚,止乎通人,犹称盛美,况在时宗,弥为未易。
近以蒲椠勿用,签素多阙,聊效东方,献书丞相,须得善写,更请润诃,傥逢子侯,比复削牍(《梁书·伏挺传》。)
立医馆诏 北魏 · 元恪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
朕乘乾御历,年周一纪,而道谢击壤,教惭刑厝。
至于下民之茕鳏疾苦,心常悯之,此而不恤,岂为民父母之意也。
可敕太常于闲敞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居处。
严敕医署,分师疗治,考其能否,而行赏罚。
虽龄数有期,修短分定,然三疾不同,或赖针石,庶秦扁之言,理验今日。
又经方浩博,流传处广,应病投药,卒难穷究。
更令有司,集诸医工,寻篇推简,务存精要,取三十馀卷,以班九服,郡县备写,布下乡邑,使知救患之术耳(《魏书·宣武纪》)
姜纂造老君像铭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北齐文卷九
齐天统元年岁乙酉九月庚辰朔八日丁亥,界官姜纂为亡息元略敬造石像一躯。
夫灵晖西没,至理东迁,图尽神明,像穷变现,道遥业峻,因藉报远。
清信士姜元,志隆邦国,仁越州闾,衡巷仰风,乡邑誉望,早洞玄源,夙达空旨。
而石火电焰,倏忽从化摧落岫,雕夏霜,宝散暗泉,玉碎黄壤。
父纂情慕东门,心凭冥福,特为亡敬造老群像壹躯,左右二侍,圣相真容,妙绝婆娑。
雕檀刻削,波斯恧奇;
镌金镂石,优填惭巧。
神光照烂,遍满阎浮,香气氛氲,充塞世界。
业盛飞行,事苻踊出,以此胜因,追资亡
直登净境,独步空虚,逍遥天服,飞出六尘,遨游慧体,长超八难
弹指则遍侍十方,合掌则历奉众圣。
过去尊卑,见存眷属,亡生净乡,现获妙果,当来龙华,愿升初唱,皇家庆隆,泽洽边地,三途楚毒,俱辞苦海,六道四生,感蒙胜福,壹切有形,同成正觉(碑拓本)
度关山 南北朝 · 戴皓
昔听陇头吟。平居已流涕。
今上关山望。长安树如
千里非乡邑四海皆兄弟
军中大体自相褒。其间得意各分曹。
博陵轻侠皆无位。幽州重气本多豪。
马衔苜蓿叶。剑莹鸊鹈膏。
初征心未习。复值雁飞入。
山头看月近。草上知风急。
笛喝曲难成。笳繁响还涩。
武帝初承平。东伐复西征。
蓟门海作堑。榆塞冰为城。
催令四校出。倚望三边平。
箭服朝来动。刀环临阵鸣。
将军一百战。都护五千兵。
且决雄雌前利。谁道功名身后事。
丈夫意气本自然。来时辞第已闻天。
但令此身与命在。不持烽火照甘泉(○文苑英华百九十八。《乐府诗集》二十七。《诗纪》九十三。又《类聚》四十二引涕、、弟、征、平、然、天、泉八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