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开广陵前浦表 南朝宋 · 王弘
 出处:全宋文卷十八
伏闻广陵前浦,历久,近复开除,清源虚邃,含明内鉴,瑞以数致,象以类应。
夫如是者,鸾响凤仪,可停属而须矣(《艺文类聚》九。)
牦牛赋 南朝宋 · 孔宁子
 押语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八
惟兹兽之攸生,亦栖遐而凭阻,遁绵野于岷隅,挹清源于庸渚。
奔逸躅而伦𭷦,载贲首而乱羜,茸长牦之髟不髟思,戾狠情而首鼠。
迈羔羊之如膏,侔蜉蝣之楚楚。
既作表于礼乐,又为容于军旅。
奉藩岳之休明,被戎荒而既序,班琛赂则来庭,超印蒟乎其所(《初学记》二十九。)
冉冉孤生 南朝宋 · 何偃
 押纸韵
流萍依清源,孤鸟宿深沚。
荫干相经萦,风波能终始。
草生有日月,婚年行及纪。
思欲侍衣裳,关山分万里。
徒作春夏期,空望良人轨。
芳色宿昔事,谁见过时美。
凉鸟临秋竟,欢愿亦云已。
岂意倚君恩,坐守零落耳(○《乐府诗集》七十四。《诗纪》五十四。)
谢宣城朓(《诗纪》云。集云调宣城卧疾。) 南梁 · 沈约
 押元韵
王乔飞凫舄东方金马门
从宦非宦侣,避世不(六臣本《文选》作作。《诗纪》同。集注本《文选》作非。《类聚》、文苑同。)避喧。
揆予发皇鉴,短翮屡飞翻。
晨趋朝建礼,晚沐卧郊园。
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荪
神交疲梦寐,路远隔思存
牵拙谬东汜,浮惰西昆
顾循良菲薄,何以俪玙璠。
将随渤澥去,刷羽泛清源(○谢宣城诗集四作答谢宣城。《文选》三十作和谢宣城。《诗纪》七十三。又《类聚》三十一、文苑英华二百四十并引门、喧、翻、园、樽、荪、存七韵。)
永康江诗 南梁 · 沈约
 押灰韵
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
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临睨信永矣,望美暧悠哉。
寄言幽闺妾,罗袖勿空裁(○《类聚》八。文苑英华百六十二。《诗纪》七十四。)
宋书谢灵运传论 南梁 · 沈约
 出处:文选卷五十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
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
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
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自兹以降,情志愈广。
王褒刘向杨班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
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
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
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相如工为形似之言,二班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气质为体,并摽能擅美,独映当时。
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
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
降及元康,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高韵,遗风馀烈,事极江右。
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
驰骋文辞,义殚乎此。
自建武暨于义熙,历载将百,虽比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爰逮宋氏,腾声,灵运兴会摽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若夫敷衽论心,商搉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
两句之中。
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
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张蔡曹王,曾无先觉,,去之弥远。
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
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授王缋、蔡约王师制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六
门下: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始平县五等男缋,华宗冠胄,器质详和;
都官尚书清源素范,体业伦正。
训兹蕃国,佥议攸在。
缋可随郡王师,加散骑常侍,男如故零陵王师,加给事中,主者速施行(《文苑英华》四百五)
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使君之碑(案:碑额如此) 南朝宋 · 爨道庆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四
君讳龙颜,字仕德建宁同乐□□□□□□□□颛顼之玄□才子祝融之《耳少》胤也,清源流而不滞,深根固而不倾,夏后之盛,敷陈五教,勋隆九土,□□□古,功播于万祀。
故乃耀辉西岳,□□楚,子文詺德于春秋,班朗绍纵于季叶。
阳九运否,蝉蜕河东,逍遥中原,班彪删定《汉记》,班固述)脩道训。
爰暨汉末,菜邑于爨,因氏族焉。
姻娅媾于公族,振缨蕃乎王室。
乃祖肃魏,尚书仆射河南尹,位均九列,舒翮中朝,迁运庸蜀,流播南□,树安九世,千柯繁茂,万叶云兴,卿望)摽于四姓,邈冠显于上京,瑛豪继体,于兹而美。
宁、建宁郡太守龙骧将军宁州刺史,考龙骧辅国将军八郡监军宁、建宁二州太守,追谥宁州刺史邛都县侯,金紫累迹,朱黻充庭。
君承尚书之玄孙,监军之令子也。
容貌玮于时伦,贞操超于门友,温良冲挹,在家必闻,本州礼命主簿,不就。
三辟别驾从事史,正式当朝,靖拱端右,仁笃显于朝野,清名扇于遐迩。
义熙十年秀才,除郎中相口西镇辶蛮府行参军,除试守建宁太守,剖符本邦,衣锦昼游,民歌其德,士咏其风。
于是贯伍卿朝本州司马长史,而君素怀慷慨,志存远御,方里口阙,除散骑侍郎,进无炰容,退无愠色,忠诚简于帝心,芳风宣于天邑。
除龙骧将军,试守建宁太守轺车越斧,金章紫绶,棨戟憧㦈,袭封邛都县侯
岁在壬申百六遘衅,州土扰乱,东西二竟,凶竖狼暴,缅成寇场,君收合精锐,五千之众,身伉矢石,彳业碎千计,肃清边颙。
君南中磐石,人情归望,迁本邑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
君姿英雄之高略,敦纯懿之弘度,独步南境,卓尔不群。
子产之在郑,蔑以加焉。
是以声既畅,福隆后嗣者矣。
自非恺悌君子,孰能若斯也哉,旻天不吊,寝疾弥笃,享年六十一,岁在丙戌十二月上旬薨。
黎庶痛悼,蛮长伤怀,天朝远感,追赠中牢之馈也。
故吏建宁(欠)巴郡杜子长等,□哀□德,永慕玄泽,刊石树碑,表尚炰烈,其颂曰:
巍巍灵山,峻高迢遰。
或跃或渊,龙飞紫阙。
邈邈君侯,天姿英哲,缙绅□门,扬名四外,束帛戋)戋,礼聘交会。
优游南境,□□□□,恩沾□裳,抚同方岳。
胜残去杀,悠哉明后。
德重道融,骞骞匪躬。
凤翔京邑,曾□比纵。
如何不吊,遇此繁霜。
良木摧枯,元晖潜藏。
在三感慕,孝友哀伤。
铭迩玄石,千载垂功。
祖已薨背,考忠存铭记,良愿不遂,奄然早终。
嗣孙硕子等,友乎哀感,仰寻□训,永慕高纵,控勒在三,仲秋七月,登山采石,树立元碑,表殊勋于当世,流芳风于千代,故记之。
宁州长子驎宏早终,次弟驎绍,次弟驎暄,次弟驎崇等建树此碑,大明二年岁在戊)戍九月上旬壬子朔,嗣孙硕□□□硕万硕思硕□硕罗硕俗等立,匠碑府主簿益州杜苌子,文建侯爨宁道庆作(碑拓本。案碑在云南陆凉州,有碑阴三列,皆人名,不录。)
夏始和刘潺陵 南齐 · 谢朓
 押缉韵
威仰弛苍郊,龙曜皇隰
春色卷遥甸,炎光丽近邑。
白蘋望已骋,缃荷纷可袭。
徒愿尺波旋,终怜寸景戢。
对窗斜日过,洞幌鲜飙入。
浮云去欲穷,暮鸟飞相及。
柔翰缜芳尘,清源非易揖。
回江难绝济,云谁畅伫立。
良宰勖夜渔,出入事朝汲。
积羽余既裳,更赋子盈粒。
椅梧何必零,归来共栖集(○本集四。广《文选》十。《诗纪》六十。)
请徵谢朏何胤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五
夫穷则独善,达以兼济,虽出处之道,其揆不同,用舍惟时,贤哲是蹈。
前新除侍中太子少傅、前新除散骑常侍太子詹事都亭侯,羽仪世胄,徽猷冠冕,道业德声,康济雅俗。
昔居朝列,素无宦情,宾客,公卿罕预,簪绂未褫,而风尘摆落。
且文宗儒肆,互居其长,清规雅裁,兼擅其美,并达照深识,预睹乱萌,见庸质之如初,知贻厥之无寄,拂衣东山,眇绝尘轨,虽解组昌运,实避昏时,家膺鼎食,而甘兹橡艾,世袭青紫,而安此悬鹑。
自浇风肇扇,用南成俗,淳流素轨,馀烈颇存,谁其激贪,功归有道,康俗振民,朝野一致,虽在江海,而勋同魏阙。
今泰运甫开,贱贫为耻,况乎久蕴瑚琏,暂厌承明,而可得求志海隅,永松子
臣负荷殊重,参赞万机,实赖群才,共成栋干,思挹清源,取镜止水,愚欲屈居僚首,朝夕咨诹,庶足以翼宣寡薄,式是王度,请并补臣府军咨祭酒(《梁书·谢朏传》,高祖京邑,进位相国,表请
酬别江主簿屯骑 南梁 · 吴均
有客告将离,赠言重兰蕙
泛舟当泛济,结交当结
济水有清源桂树多芳根。
毛公朱亥,俱在信陵门。
赵瑟凤凰柱吴醥金罍樽。
我有北山志,留连为报恩。
夫君皆逸翮,抟景复凌鶱。
白云间海树,秋日暗平原。
寒虫鸣趯趯,落叶飞翻翻。
何用赠分首,自有北堂萱(○文苑英华二百六十六。《诗纪》八十一。)
安乐寺律师智称法师 南梁 · 裴子野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法师讳智称河东闻喜人也,俗姓裴氏,挹汾浍之清源,禀河山之秀质,蓄灵因于上叶,感慧性于阎浮,直哉惟清,爰初夙备,温良恭俭,体以得之然而天韵真确,含章隐曜,沈渐人群,莫能测其远迩,盖由径寸之华,韬光浚壑,盈尺之窦,未剖联城,鉴观者罔识其巨丽,逖听者弗得其鸿名,羁束戎旅,俯起阡陌,年登三十,始览众经,退而叹曰:百年倏忽,功名为重,名不常居,功难与毕,且吉凶悔吝,孔书已验,变化起伏,历圣未称,安知峥嵘之外,寥廓之表,笼括幽显,大援无边者哉?
彼有师焉,吾知归矣。
遂乃长揖五忍,敛衽四依,挫锐解纷,于是乎尽。
宋大明中,益部有印禅师者,苦节洞观,郁为帝师,上人闻风自托,一面尽礼,印公言归庸蜀,乃携手同舟,以宋太始元年,出家于玉垒,诚感人天,信贯金石,直心般若,高步道场。
既而敬业承师,就贤辨志,遨游九部,驰骋三乘,摩罗之所宣译,龙王之所韬秘,虽且受持讽诵,然未取以为宗。
尝谓摄心者迹,迹密则心检,弘道行,行察则道存,安上治人,莫先乎礼,闲邪迁善,莫尚乎律,可以驱车火宅,翻飞苦海,瞻三途而勿践,历万却而不衰者,其毗尼之谓欤。
乃简弃枝叶,积思根本,顿辔洗心,以为己任。
于是曳锡踽步,千里游学,拥经持钵,百舍不休,西望荆山,南过澧浦,周流华,博采奇闻,土木形骸,琬琰心识,靡高不仰,无坚不攻,寝之所安,席不及暖,思之所至,食不遑餐,入道三年,从师四讲,教逸功倍,而盛经明,每称道不坠地,人各有美,宣尼之学,何讵常师。
于时冥隐二上人,先辈高流,凤鸣西楚多宝颖律师,洽闻温故,翰起东都,法师之在江陵也,禀冥隐为周旋,爰及还京洛,以颖公为益友,皆权衡殿最,言刈菁叶,舍稊稗而膳梁,会盐梅而成鼎饪,其理练,其旨深,肤受末学,莫能踵武。
泰始六年,初讲十诵于震泽,阐扬事相,咫尺神道,高谈出云汉,精义入无间,八万威仪,怡然理畅,五部章句,涣尔同波。
由是后进知宗,先达改观,晖光令问,于斯藉甚。
法师应不择方,行有馀力,清言终日,而事在其中,立楼云于具区,营筵祚于建业,令不待严,房栊肃静,役不加迅,栋宇骈罗。
自方等来仪,变梵为汉,鸿才矩学,连轴比肩,法华维摩之宗。
往往间出。
涅槃成实之唱,处处聚徒,而律藏宪章,于时最寡,振裘持领,允属当仁。
若夫渊源浩汗,故老之所回惑,峻阻隐复,前修之所解架,皆剖析毫厘。
粉散胶结,钩深致远独悟胸怀,故能使反户之南。
弯弓之北,寻声赴响,万里而至,门人岁益,经纬日新,坐高堂而延四众,转法轮而朝同业者,二十有馀载。
君子谓此道,于是乎中兴,绝庆吊,屏流俗,朱门华屋,靡所经过。
齐竟陵文宣王,顾轻千乘,虚心八解,尝请法师讲于邸寺,既许以降德,或谓宜修宾主,法师笑而答曰:我则未暇。
及正位函文,始交凉燠。
时法筵广置,髦士如林,主誉既驰,客容多猛,发题命篇,疑难锋出,法师应变如响,若不留听,囿辨者土崩,负强者折角,莫不迁延徙靡,亡本失支,观听之流,称为盛集,法师性本刚克,而能悦以待问,发言盈庭,曾无忤色,虚己博约,咸竭厥才,依止疏附,训之如一。
少壮居家,孝于惟友,脱屣四摄,爱著两忘,亲党书介,封而不发,内恕哀蹙,抑而不临,常曰道俗异故,优陀亲承音旨,宁习其言,而忽其教?
烦恼煦濡,萧然顿遣。
法师之于十诵也,始自吴兴,迄于建业,四十有馀讲,撰义记八篇,约言示制,学者传述,以为妙绝古今。
春秋七十有二,齐永元三年迁神干建康县安乐寺,僧尼殷赴,若丧昆姊,谅不言之信,不召之感者云。
若夫居敬行简,喜愠不形于色,知人善诱,甄藻罔遗于时,临财廉,取予义,明允方大,处变不渝,汪汪焉,堂堂焉,渤碣河华,不能充其量,盖净行之仪表,息心之轨则欤。
弟子道进等,感梁木之既摧,恸德音之永閟,俾陈信而有徵,庶流芳而无愧(《广弘明集》三十二。)
官人失序表 北魏 · 元怿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
孝文帝制,出身之人,本以门品,高下有恒,若准资荫,自公卿令仆之子,甲乙丙丁之族,上则散骑秘著,下逮御史长兼,皆条例昭然,无有亏没。
自此或身非三事之子,解褐公府正佐;
地非甲乙之类,而得上宰行僚。
自兹以降,亦多乖舛。
参军事专,非出身之职,今必释褐而居,秘著本为起家之官,今或迁转以至,斯皆仰失先准,有违明令,非所谓式遵遗范,奉顺成规。
此虽官人之失,相循已久,然推其弥漫,抑亦有由。
何者?
信一人之明,当九流之广,必令该鉴氏族,辨照人伦,才识有限,固难审悉。
所以州置中正之官,清定门胄,品藻高卑,四海画一,专尸衡石,任实不轻。
故自置中正以来,暨于太和之日,莫不高拟其人,妙尽兹选,皆须名位重于乡国,才德允于具瞻,然后可以品裁州郡,综核人物。
今之所置,多非其人。
乞明为敕制,使官人选才,备依先旨,无令能否乖方,违方易务;
并革选中正,一依前轨。
清源有归,流序允穆(《通典》十六。孝明帝时清河王怿以官人失序上表。案:今《魏书·孝文五王传》全缺,以《北史》补之,故无此表。《通典》所据,乃魏收原书也。)
吴郡石像碑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四
盖闻轩后之图,载浮河洛;
秦王之璧,更涌沧溟;
昭覃之洲,乘清源而西泛;
蓬莱之岫,逐安流而南徙。
况夫道由慈善,应起灵觉。
是以无方之迹,随机示现;
无缘之力,因物成感。
晋建兴元年癸酉之岁,吴郡娄县界,淞江之下,号曰沪渎
此处有居人,以渔者为业。
挂此詹纶,无甄小魪,布斯九罭,常待六鳖,遥望海中,若二人像。
朝视沈浮,疑诸蜃气
夕复显晦,仁若潜火。
于是谓为海神,即与巫祝,同往祈候。
七盘圆鼓,先奏盛唐之歌;
百味椒浆,屡上东皇之曲。
遂乃风波骇吐,光景晦明,咸起渡河之悲,窃有覆舟之惧,相顾失色,于斯而返。
又有受持,好尚神仙,职在三洞,身带八景,更竭丹款,复共奉迎,尊像沈躯,没而不见,经历旬日,遐迩普闻。
吴县华里朱膺,清信士也,独谓大觉大慈,将宏化迹,乃沐浴清斋,要请同志,与东灵寺帛尼,及胡伎数十人,乘船至沪渎口,顶礼归依,歌呗赞德。
于时微风送棹,景浮波,云舒盖而未移,浪开花而不喷,虽舟子招招,弗能远骛,而灵相峨峨,渐来就浦。
仰睹神像,一名维卫一名迦叶,于是时众踊跃,得未曾有。
复惧金仙之姿,非凡所徙,试就提捧,豁尔胜舟,指燕宫而西归,望葑门而一息,道俗侧塞,人祗协庆。
膺家住近通玄寺,乃孙权为乳母陈氏之所立也,亦一邦之胜地,胥山之神塔,乃迁像于此寺。
武夫数百,咸不能胜。
共怪曰:朱膺、帛尼,二人之力,而能捧持,不觉为异;
今人工甚盛,确乎不移,此必精诚弗能致也。
乃复竭心同时稽颡,然后乃动。
至自舟中,故知据井夜飞,实无以异;
石不能重,有觉凭焉。
后有外国沙门释法开来,称彼国众圣所记,云东方有二石像,及阿育王塔,若能恭往礼觐,灭无量罪,免离三涂,礼已而去。
中大通四年岁在壬子临汝灵侯奉敕更造铜光二枚,其一高九尺,其一高八尺五寸。
铜迈丹阳,耻论刘向之术;
区选攻金,无俟嵇康之锻。
既镌既锼,是磨是铣。
日华如光定,湛似日轮,亦当远照三千;
普瞻色像,遥睹十方,俱闻说法。
岂止惜命小鸟,欣人影中,重罪众生,还逢爱日而已哉。
吴郡僧正慧法师,深修五定,净持七支,于三宝中,尽力宏护,立摩尼之胜殿,制飞行之宝塔。
至于庄严妙色,实有厥徵。
鲁圣云亡,尚追仪于有若;
楚臣殒世,亦托似于优孟
放勋之后,更图长乐之画,文命之君,不□稽命之纻,或传诸往牍,或布在前司,或赞述盈耳,或寿宫虚置。
况远追应身,近规灵迹。
不铭不勒,何以称扬。
乃为铭曰:
巍巍天像,堂堂最胜;
慧日独圆,无生永证。
悯此鱼钩,伤兹螺孕;
乍动慈舟,时延宝乘。
留住待缘,独有传应;
传应伊何,宝兹灵像。
履冰晨游,凌涛夜上;
七众有凭,九垓咸仰。
照此真容,斯俗网;
千轮足起,万字胸书。
身横五分,衣刻三铢;
嗟尔末俗,心王所躯。
颡浮水沫,命役驰驱;
宜宏希向,必尽勤劬。
睹相尘灭,闻声惑祛;
湛然神迹,长处全吴(《苏州府志》,《艺文类聚》七十七。)
送观宁侯葬诗 北周 · 王褒
 押元韵
蒙羽高峻极,淮泗导清源
刑茅广裂地,跗萼盛开蕃。
纷纶彤雘彩,从容琼玉温。
冲飙干,烈火壮曾昆。
畴昔同羁旅,辛苦涉凉暄。
观风方听乐,垂泪遽伤魂。
造舟虚客礼,高闬掩宾垣。
桂树思公子,芳草王孙
今晨向郊郭,犹似背轘辕。
丹旐书空位素帐设虚樽。
楚琴南操绝,韩书旧说存。
西靡伤新树,东陵惜故园。
自怜悲谷影,弥怆玉关门。
馀辉尽天末,夕雾拥山根。
平原看独树,皋亭望列村。
寂寥还盖静,荒茫归路昏。
挽铎已流唱,歌童行自喧。
眷言千载后,谁将游九原(○文苑英华三百五。《诗纪》百十三。又《类聚》三十四引樽、存、园、门、根、村、昏、喧、原九韵。)
摄大乘论序 陈朝 · 释慧恺
 出处:全陈文卷十八
夫至道弘旷,无思不洽,大悲平等,诱进靡穷,德被含生,理非偏漏。
但迷涂易久,沦惑难息,若先谈出世,则疑性莫启,故设教立方,各随性欲。
唐虞之前,图牒简少,姬周已后,经诰弘多,虽复制礼作训,并导之以俗法,而真假妙趣,尚冥然未睹,故迹隐葱岭以西,教秘沧海之外。
自汉室受命,方稍东渐,爰及晋朝,斯风乃盛,梁有天下,弥具兴隆,历千祀其将半,涉七代而迄今,法兰导清源于前,童寿振芳尘于后,安睿骋壮思以发义端,生肇擅玄言以释幽致,虽并策分镳,同澜比派,而深浅竞驰,昭晦相杂。
自兹以降,笃好逾广,莫不异轨同奔,传相祖习,而去取随情,开抑殊轸。
慧恺志惭负橐,勤愧聚萤,谬得齿迹学徒,禀承训义,游寓讲肆,多历年所,名师胜友,备得咨询,但综涉疏浅,钻仰无术,寻波讨源,多所未悟,此盖虑穷于文字,思迷于弘旨,明发兴嗟,负心非一,每欲顺风问道,而未知厥路。
三藏法师,是优禅尼国婆罗门种,姓颇罗堕,名拘罗那他,此土翻译,称曰亲依,识鉴渊旷,风表俊越,天才高桀,神辩闲纵,道气逸群,德音迈俗,少游诸国,历事众师,先习外典,洽通书奥,苞四韦于怀抱,吞六论于胸衿,学穷三藏,贯练五部,研究大乘,备尽深极;
法师既博综坟籍,妙达幽微,每欲振玄宗于他域,启法门于未悟,以身许道,无惮远游,跨万里犹比邻,越四海如咫尺,以梁太清二年方届建业,仍值梁季混淆,横流荐及,法师因此,避地东西,遂使大法拥而不畅,未至九江,及游五岭,凡所翻译,卷轴未多,后适闽越,敷说不少。
法师每怀慷慨,所叹知音者希,故伯牙绝弦卞和璧,良由妙旨之典难辩,盈尺之珍罕别。
法师游方既久,欲旋返旧国,经途所互,遂达番禺
仪同三司广州刺史阳山郡公欧阳頠,睿表岳灵,德洞河府,经文纬武,匡道佐时,康流民于百越,建正法于五岭,钦法师之高行,慕大士之胜轨,奉请为菩萨戒师,恭承尽弟子礼。
恺昔尝受业,已少涤沈蔽,服膺未久,便致暌违,今重奉值,倍怀蹈舞,复欲餐和禀德,访道陈疑,虽殷勤三请,而不蒙允遂,恍然失图,心魂靡托。
衡州刺史阳山世子欧阳纥,风业峻整,威武贞拔,该阅文史,深达治要,崇澜内湛,清辉外溢,饮贤味道,笃信爱奇,躬为请主,兼申礼事。
法师乃欣然受请,许为翻译。
制旨寺主慧智法师,戒行清白,道气宏壮,志业闲赡,触途必举,匡济不穷,轮奂靡息。
征南长史袁敬,德履冲明,志托夷远,徽猷清简,冰齐质,弼谐蕃正,民誉早闻,兼深重佛法,崇情至理,黑白二贤,为经始檀越,辰次昭阳,岁维协洽,月吕姑洗,神纪句芒,于广州制旨寺便就翻译。
法师既妙解声论,善识方言,词有隐而必彰,义无微而不畅,席间函丈,终朝靡息,恺谨笔受,随出随书,一章一句,备尽研核,释义若竟,方乃著文。
然翻译之事殊难,不可存于华绮,若一字参差,则理趣胡越,乃可令质而得义,不可使文而失旨,故今所翻,文质相半,与僧忍等同共禀学,夙夜匪懈,无弃寸阴,即以其年树檀之月,文义俱竟,本论三卷,释论十二卷,义疏八卷,合二十三卷,此论乃是大乘之宗极,正法之秘奥,妙义云兴,清词海溢,深固幽远,二乘由此迷坠,旷壮该含,十地之所宗学,如来灭后将千一百馀年,弥勒菩萨,投适时机,降灵俯接,忘己屈应,为阿僧伽法师,广释大乘中义,阿僧伽者,此言无著法师,得一会道,体二居宗,该玄鉴极,凝神物表,欲敷阐至理,故制造斯论,惟识微言,因兹得显,三性妙趣,由此而彰,冠冕彝伦,舟航有识,本论即无著法师之所造也。
法师次弟婆薮盘豆,此曰天亲,道亚生知,德备藏往,风格峻峙,神气爽发,禀厥兄之雅训,习大乘之弘旨。
无著法师所造诸论,词致渊理,玄趣难晓,将恐后生,复成纰紊,故制释论,以解本文,笼小乘于形内,挫外道于笔端,自斯已后,迄于像季,方等圆教,乃盛宣通。
慧恺不揆虚薄,情虑庸浅,乃欲泛芥舟于巨壑,策骀足于长路,庶累豪成仞,聚爝为明。
有识君子,幸宜寻阅其道,必然无失坠也(《释藏》物六)
左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姚恭公墓志铭 隋 · 虞世基
四言诗 出处:全隋文卷十四
姓姚,讳辩字思辩武威人也。导清源于妫汭,肇崇构于轩丘。世斯五世祖泓,为晋所灭,子孙播越,居于武威。曾祖赞,抚军□军将军武威太守,并以硕量伟才,佐时匡国。父宝,散骑常侍。山川降神象纬,幼而风韵开爽,志节通亮,弓殚百步之奇,剑敌万人之□□气驰名,遂以材官入选。周保定四年,起家宗侍下士天和二年,□□亏胜群帅见囚,公频进奇谋,竟弗能用。乃以舟师先济,朝廷□□统营校。公抚养士卒,劝课农桑,莫不家实食廪,人知礼节。赏。保定五年,从周武帝平定晋州,摧殄高壁。十二月,进屠并州。既□公独为后距,转战不衰,皇舆获安,公之力也。频蒙优赏,以累六年从定相州。以前、后功授大都督,封安养县开国子,邑四检校武候兵事。又命公随上柱国拓拔崇于武陟合战,又于野马相济实繁有徒。公建旆遄征,摄弓言迈,推锋接战,克著奇功。大象户,开皇元年,授上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为一千户,□□所届,即事戎车。公诚勇奋发,义同阃外,屡出奇兵,频摧丑虏。天府凡厥赏赐,散之士卒。二年匈奴复入凉州,诏以公为行军□□前后冲击,昼夜攻围。校尉之井既枯,将军之泉又竭。空有思之□以亡为存,策勋命赏,理在不次。五年,授右武卫骠骑将军霍去病蔑如也。六年,授云州道水军总管。戈船掩渚,巨舰浮川,河涘肃□,匪曰崇墉棋跱,耸堞相望,边柝弗惊,控弦远逝。其年,授使持节,河化若神明。十年检校叠州总管河州刺史,行叠州刺史事。公才略□□□弘政教,安民和众,于是乎在。十二年,转授左武侯将军。寻为凉州边烽寝候。毳幕旃裘,望风敛迹。十六年使持节灵州总管诸军事。□□俗易风移,政成期月。十八年,授原州道行军总管十九年,授环州道总管。公屡总戎律,特精边事,每秋风起塞,胡骑扬尘,折冲之任,非公□□。大业二年,授左武候大将军进爵蔡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大启皇丘钦明,御箓睿圣纂图,特天眷,恩遇隆重,密勿禁候,知无不为。威等同进位大将军、左武候大将军如故。三年,以母忧去官。其年有自天几千毁灭,黾勉王事,杖而后起。四年,以官方草创,授金紫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如故。车驾北巡,诸蕃朝朔,以旧典纠察,整肃军容。乃令公旌门洞张,内外肃然,事严细柳。吐谷浑大保五期尼乐周等率众归附,銮跸西幸,底定浑国。乃以公为郁卑道将军。旗鼓所振,莫不摧殄,俘右光禄大夫左屯卫大将军如故。乃献凯庙廷,礼崇备物,六军之长。车驾南巡江都,以公京师留守,职居爪牙,任惟心膂,出处崇重,朝野荣之。大业七年三月遘疾,十九日薨于京兆郡,春秋六十有六。惟公体量宏达,兴义,造次弗违,虚己推贤,始终同致,加以雄图恢廓,奇略弘远,气有馀勇,莫之与抗。善于御抚,得士卒之心,长于政术,致廉平之美。自入统禁旅,出□□所,夙夜匪懈,简在帝心。至于敬友穆亲,轻财贵义,家禀诚孝,奉以周旋,训不与善,遽此归全。知与不知,莫不流涕。粤以其年十月癸丑朔二十一日葬,有诏:故左屯卫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姚思辩,性理和谨,秉心恭慎,历任式表哀荣,可赠左光禄大夫。又蒙赐物八百段,一千石,谥曰恭公
祀长澜若水,远馥薰风。
时贤继及,世德斯隆。
勤王成务,启霸垂功。
炳灵不已,□□冥照。
落雁穷能,通猿尽妙。
蹶张选勇,期门待诏
职分七萃,官联五营
□□陪卫,出拥高旌。
汜水兵略,常山陈势。
卓牵明谋,沈深节制。
功有必取,算无遗计。
累膺恩宠,显赫身名。
执恭履顺,守满持盈。
方陪纪岳,遽掩佳城。
游魂不归,逝川春秋递代,徽猷永远(《金薤琳琅》八,又赵魏重摹拓本)
元奘三藏法师 唐 · 释慧立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七
观夫夜星宵月。
继西日之明。
三江九河。
助东溟之大。
相资之道。
在物既然。
传袭之风。
于人岂异。
法王潜耀之后。
阿难结集已来。
岁越千年。
时逾十代。
圣贤间出。
英睿递生。
各韫图□俱苞上智。
负荷遗法。
控御天人。
道制风飙。
神倾海岳。
或舒指而流膏液。
或异室而朗奇光。
或连尸以伏天魔。
或一对而迥时主。
或愿通法于边刹。
冒浪波于崄涂。
或虚已以应物。
求裹粮而行死地。
终令元津溢瀁。
惠济无疆。
既益传灯。
实符付嘱。
考之前册。
可不然哉。
清源不穷。
今复遇法师嗣承之矣。
惟法师星象降灵。
山岳腾气。
才过东箭。
誉美南金。
雅操不偫。
坚芳独拔。
以四生为已任。
建正法为身事。
巍巍乎似嵩华之负穹苍。
皎皎焉若琅玕之映澄海。
而聪机俊骨。
发于自然。
味道轻荣。
率由天性。
至夫多识洽闻之奥。
冠恒肇而逾高。
详元造微之功。
跨生融而更远。
滔滔乎。
蔼蔼乎。
绍隆之器也。
神之将使像化重光于颓季之期。
故诞兹明德者矣。
法师以往。
今古大德。
阐扬经论。
虽复俱依圣教。
而引据不同。
诤论纷然。
其来自久。
至如黎耶是报非报。
化人有心无心。
和合怖数之徒。
闻熏灭不灭等百有馀科。
三藏四含之涅槃。
大小两宗之钳键。
先贤之所不决。
今哲之所共疑。
法师亦踌躇此文。
怏怏斯旨。
慨然叹曰。
此地经论。
盖法门枝叶。
未是根源。
诸师虽各起异端。
而情疑莫遣。
终须括囊大本。
取定于祗洹耳。
由是壮志发怀。
驰心遐外。
贞观三年秋八月
立誓束装。
拂衣而去。
到中天竺那烂陀寺。
大法师名尸罗跋陀
此曰戒贤。
其人体居二宗。
神鉴奥远。
博闲三藏
善四韦陀。
于十七地论。
最为精熟。
以此论该冠众经。
亦遍常宣讲。
元是弥勒菩萨所造。
即摄大乘之根系。
法师发轫之所祈者。
十六大国靡不归宗禀。
义学之徒。
恒有万计。
法师既往修造。
一面尽欢。
以为相遇之晚。
于是服膺听受。
兼咨决所疑。
一遍便覆。
无所遗忘。
譬濛汜之纳偫流。
若孟潴之吞云梦
彼师嗟怪。
叹未曾有之。
若斯人者。
闻名尚难。
岂谓此时共谈元耳。
法师从是声振葱岭
名流入国。
彼诸先达英俊闻之。
皆宿构重关。
共来难诘。
雁行鱼贯。
毂驾肩随。
其并论之词。
云屯雨至。
法师从容辨释。
皆入其室。
操其戈。
取其矛。
击其盾。
莫不人人丧辄。
解颐虔伏。
称为此公天纵之才。
难酬对也。
戒日王等见之报喜。
皆肘步呜足。
倾珍供养。
罢席之后。
更觉梵书。
并馀经论。
自如来一代所说。
耆山方等之教。
鹿苑半字之文。
爰至后圣马鸣龙树。
无著天亲。
诸所制作。
及灰山住等。
十八异执之宗。
五部殊途之致。
并收罗研究。
达其旨。
得其文。
并佛处世之迹。
如泥洹坚固之林。
降魔菩提之树。
迦路崇高之塔。
那揭留影之山。
皆躬伸礼敬。
备睹灵奇。
亦无遗矣。
法师心期既满。
学览复周。
将旋本土。
遂缮写小乘法教六百馀部。
请像七躯。
舍利百有馀粒。
以今十九年春正月廿五日
还至长安
道俗奔迎。
倾都罢市。
是时也。
烟收雾卷。
景丽风清。
宝帐盈衢。
花幢埯日。
庆云垂彩于天表。
郁郁纷纷。
庶士咏赞于通庄。
轰轰隐隐。
邪风于焉顿戢。
慧日赫以重明。
虽不逢世尊从忍利之下阎。
此亦足为千载之休美也。
法师此行经途数万。
备历艰危。
至如涸阴冱寒之山。
飞涛激浪之壑。
厉毒黑风之气。
狻猊貙豻之偫。
法显失侣之乡。
智严遗伴之地。
班超之所不践。
章亥之所不游。
法师子尔孤征。
坦然无梗。
扇唐风于八河之外。
扬国化于五竺之间。
使乎遐域侯王。
驰心辇毂。
远方酋长。
系仰天衢。
法师不世之功。
抑亦圣朝运昌感通之力也。
皇帝握龙图而纂历。
应赤服以君临。
戮鲸豕以济偫生。
荡云霓而光日月。
正四维之绝柱。
沧海横流
重立乾坤。
再施镕造。
九功包于虞夏。
七德冠于曹刘。
海晏河清
时和岁阜。
远无不顺。
迩无不安。
天成地平。
人庆神悦。
加以重明丽正。
三善之义克隆。
宰辅忠勤。
良哉之歌斯允。
既而功穷原载。
德感上元
紫芝含秀于玉阶。
华果结英于朱阁。
又如西州石瑞。
松县琨符。
纪圣主千年之期。
储君嗣承之业。
凤毛才子之句。
上果佛日之文。
历万古而不闻。
当我皇而始出。
岂非明灵辅德。
元天福眷者焉。
加复游心真际。
城堑五乘。
追思鹫岭之容。
伫想提河之说。
故使遗形绀发。
焕彩来仪。
胜典高僧
相辉而至。
慈云布于六合。
法鼓震于三千。
天花将景风共飞。
翠雾与香烟同馥。
于是溺俗沈流之士。
望彼岸而有期。
清虚蹈元之宾。
顾三空而非远。
所谓司南启路。
而众惑知方。
商飙袭林。
而偫籁自响。
法师盛德也如彼。
逢时也如此。
岂同雅澄怀道。
遇二石之凶残。
安什传经。
值符姚之伪历。
校之深浅。
即行潦之类江湖。
比之明暗。
乃朝阳之与萤曜矣。
昔钟玦既至。
魏文章赋以赞扬。
神雀斯呈。
贾逵献颂而论异。
在禽物之微贱。
古人犹且咏歌。
法师不朽之神功。
栋梁之大业。
岂可缄默于明时。
而无称述者也。
立学愧往贤。
德非先达。
直以同沾像化。
叨厕末尘。
欣慕之怀。
迫于恒品。
所以力课庸愚。
辄申斯传。
其清微令望之美。
绝后光前之踪。
别当分诸鸿笔。
非此所能覼缕也。
冀明鉴君子。
收意而不哂焉。
赞曰。
生灵绝。
大圣迁神。
其能绍继。
唯乎哲人。
马鸣先唱。
提婆后申。
如日斯隐。
朗月方陈。
穆矣法师
谅为贞士。
迥秀天人。
不羁尘滓。
穷元之奥。
究儒之理。
洁若明珠。
芬同蕙芷。
悼经之阙。
疑义之错。
委命询求。
陵危践壑。
恢恢器宇。
赳赳诚恪。
振美西州
归功东土。
属逢有道。
时惟我皇。
重悬玉镜。
再理珠囊。
三乘既阐。
十地兼扬。
俾夫慧日。
幽而更光。
曰余庸眇。
幸参尘末。
长自蓬门。
靡雕靡括。
高山斯仰。
清流是渴。
愿得攀依。
比之藤葛。
洛州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铜瑞像碑703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盖闻法体凝寂。离形相之区。
道心元微。同虚空之德。
不可以名言说。不可以去来取。
洎矣无系。修焉似存。
潜辉匿端。而迹漏三界。
灭识掩智。而行该万法。
契存于希夷之表。机动于忽恍之中。
谈其空则不尽有为。索其朕则复归无物。
非天下之至妙。其孰能与于此乎。
权智无方。说三应物。
真乘寂住。抱一湛然。
天等人。宁累于我净。
见病示惨。未亏于常乐
故能蒙尘于八邦(疑)之路。含垢于五浊之津。
入其轮回。尔乃度脱生死。
共其迷复。然后舟航颠倒。
抚神机而独化。携弱丧而同归。
大悲所薰。其利博矣。
元德所被。可胜言哉。
及道随盈虚。教迁正象。
犹嘱累于句偈。尚堤防于修习。
是以四依弟子。深演护持之功。
行法师。大宏供养之事。
爪甲傥尽。悉成菩提。
心口能存。俱离烦恼。
法云上际于兜率。慧日傍临于震旦。
鲁人将圣。神契闇托于西方。
汉主圣明。灵仪夜飞于东国。
屈伸变化。其不可思议之致欤。
皇帝以六龙乘时。三兽演法。
道品于掌握。接圣期于旦暮。
弹压海际。弥纶沙境。
赤县为休祥之宅。苍生沐仁寿之赐。
瑶函玉检。荅宇宙之隆平。
宝网珠幢。迎天人之胜福。
丕业以不宰成务。深慈以无缘致功。
固已合上帝之元符。开中天之宝藏。
岂徒穷数尽妙。越契踰绳而已哉。
太子左卫上柱国相王。八卦乾男。
五行帝子。金相玉质
凤毛龙翰。幼承宠异。
列俎豆于南郊。长懋徽音。
奉粢盛于东陆。孝友隆其三善。
温良登其四行。贵而思降。
体易象之流谦。冲而不盈。
怀道家之日损。每推大宗之重。
深让元良之德。攀紫庭而抗疏。
惧隔照临。仰元昊而申虔。
庶通诚感。冀因十善之力。
遂回九皋之听。跪辞银版。
蹇裳下天地之宫。拜受玉璜。
备物坐侯王之国。裂山河于大郡。
黑社生光。属匕鬯于元昆。
黄离遐阻。欣跗萼之有序。
庆宗社之弥隆。载荷今恩。
永垂曩誓。乃发愿造释迦牟尼佛尊像一躯。
大菩萨弟子神王各二身。方撤东山之府。
且模西竺之容。皇嘉乃诚。
用锡休命。制度广轮之法。
咸顺私心。琢磨镕范之资。
尽令官给。于是乎百工献技。
九牧输琛。瑞雀栖炉。
仙人练火。观秘影于龙窟。
得真形于鹫山。一轮千辐之伟姿。
七满八圆之殊相。青毛绀发。
莲目睟容。珠缨大士
登护法之筵。金杵神王
夹降魔之座。罄昆岑之瑶碧。
穷蜀道之丹青。黼缋周施。
庄严具足。煜兮似金山之出海(疑)
毗首天近。惭其雕刻。
灵仪始毕。宝饰才终。
眉宇之间。忽呈异彩。
圆同植璧。炯若悬珠。
合身相之千光。连面门之五色。
官司骇视而愕立。远近争途而交赴。
回两宫之轩骑。动七贵之舆轮。
稍积旬时。愈益朗明。
神变无象。真筌隐乎密微。
感通有途。妙契存乎咫尺。
自非圣灵合德。忠孝因心。
何以发金鞍之殊祉。玉毫之秘相者哉。
西域金身。既迁于胜妙之塔。
南宫画像。亦送于清源之台。
揆卜因安。有自来矣。
聿求胜壤。用迁斯刹。
有司制礼具音乐。洛州供车乘。
内出神幡香舆。送至道场。
于是士女云趋。衣冠翕集。
二龙洒道。千马随轩。
幡花经铁锁之桥。赞㖵下金绳之路。
前后遵从。梧宫竹苑之球琳。
左右奉持。圃蔗园之龙象。
烟霞将嚣尘混色。鼓钟与蠡贝齐音。
围绕周旋。达于净境。
既安象设。仍建斋筵。
亲屈万乘之尊。俯从八关之会。
日月天子。来侍威仪。
星辰大夫。预陪文物。
携麒麟之贵戚。入鹦鹉之仙台。
嘉树低阴。祥莲接步。
以牺帝龙颜之相。谒象王螺髻之容。
对奉二尊。忽疑释迦之让座。
详观两圣。更似多宝之分台。
于时人天尽室。法俗倾都。
众有稻叶之多。地无针锋之隙。
并睎玉镜。咸仰珠轮。
莫不注目虔心。稽首礼足。
庆薝卜之还嗅。悦优昙之更开。
咸讶难思。得未曾有。
尔乃宝坊四敞。银关双辟。
地如龟甲。山似龙鳞。
羽骑衔枚。列万队而清警。
天龙按部。总八神而环卫
威容俨其既肃。中外寂而无哗。
然后借座灯王。请饭香士。
大乘法匠。开不住之宗。
耆儒礼官。献无遮之式。
倾中藏之宝货。移太官之玉厨。
衣钵分行。簪裾联事。
流三川之水。未足方油渠酪池。
兴二室之荣。不能媲香烟花雨。
大乐惊于宝刹。高幢入于梵宫。
诵经则上界遥闻。弹指则下方俱动。
用慈悲而行喜舍。以清净而为功德。
初中之布施。宁比其多。
南北之虚空。未量其果。
方见如来种智。化成大宝之基。
菩萨慧明。利建维成之业。
宁止百千闻法。咸蒙离垢。
亿万同会。俱證无生。
惟抱义含仁。顾言慎德。
文章冠代。礼乐在躬。
之周亲。践曹史之名行。
诗书探四学之奥。篆籀殚六文之功。
资宽和之性。不伐不矜。
秉夷澹之心。无荣无欲。
用能体道悟法。遣荣去羡。
让其天下。高名动于万方。
得其环中。妙果深于大度。
解末俗之常爱。蹈真空之远迹。
胜上之业。所以崇奉君亲。
谦撝之风。所以率先黎献。
行可以激贪止竞。诚可以运神感灵。
即事论功。因今揆昔。
则南吴去国。心未阶于绍隆
东海称藩。福不登于资敬。
岂足以梗概风范。参差轨辙。
栒邑以尘劳树绩。犹勤雕戈。
卫臣以陪隶收功。尚铭彝鼎。
矧乃调御轮□之功。亦君王去就之事。
津涯共沧溟将广。名节与嵩岱齐高
形舞咏而被笙镛。固其宜矣。
书版图而镂金石。夫何愧焉。
爰命下臣。式旌高躅。
庶山飞海竭。将地轴而无倾。
火劫风灾。共金坚而不朽。
重宣此义。敢作铭曰。
心行之表。虚空之际。
有物混成。是名真谛。
非生非灭。不巨不细。
去失其方。来无所系。
潜通鉴揆。阖发机神。
大慜流俗。权开应身。
非邪作正。导法为轮。
蛰户逢煦。迷途得津。
天籥含声。衢樽称物。
酌焉不匮。动而愈出。
说果明因。谈因證实。
波旬回首。尼楗顿膝。
应变开凿。随方汲引。
德洞幽深。化绵区畛。
洽恩洎缘。停报斯尽。
石室韬光。金河辍轸。
慈舟已谢。慧炬俄沈。
色相俱睹。希夷莫寻。
蒸哉睿圣。皇矣君临。
更维象法。还开佛音。
有美亲贤。于嗟檀舍。
让踰断发。诚均捧马。
脱屣青宫。分茅黑社。
道轶方外。义高天下。
将追宿契。且树良缘。
乃隆皇造。爰抽国泉。
观形兜率。取法优填。
大冶神化。灵仪自然。
异相纷纭。殊姿掩蔼。
黼缋丹雘。庄严金贝。
面似月轮。顶如天盖。
十位傍拱。四神来会。
真契何远。心诚则通。
文玉洁。额理金融。
色动天印。辉含帝弓。
不资睿德。孰显神功。
象设既安。斋场乃辟。
玉舆回轸。琼柯侍席。
仗拥曲钩。筵罗飞锡。
海引千供。霞张万帟。
人天鼓舞。龙象徘徊。
云散华盖。烟为宝台(阙十六字)
嘉愿克诚。洪因无乏。
百灵卫善。千祥护法。
眇眇三思。悠悠万劫。
永固彝器。长隆宝叶。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三十一 698年 唐初 · 陈子昂
 押元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箕山节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高节湘水清源
唯应白鸥鸟,可为(一作与)洗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