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匡庐晓发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昔读远公传,今闻东林钟。
名山自万古,我辈此游踪。
幽寺苍苍晓,朝阳雪满
拨云开眼界,下有最高峰。
宿匡庐雪夜霁登绝顶观日出云海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把烛幽僧起,松房枕席清。
夜中初日出,天半一峰明。
性定钟无尽,心虚雪有声。
纱窗见百里,岭上有人耕。
白鹿升仙台明太祖周颠仙筑微时与仙同丐常受仙恩及为帝寻之不得自制碑文祭匡山而谢之今碑完好在佛手崖左俗名御碑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搔首万峰顶,天风响客衣。
仙踪常缥缈,帝语尚依稀。
绝壁戴苍雪,飞泉划翠微。
袖中携片石,犹得带云归。
蒋心馀携子游庐山图为令嗣师退孝廉丙辰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八
我昔游庐山,孤行少伴侣。
但铿拄杖声,遥答塔铃语。
今朝读君庐山诗,乃知先我探其阻。
高才胜境两相值,磁石吸针钟应杵。
山灵不放君空回,君亦不肯虚此来。
胸中万斛泉遂涌,欲与石梁瀑布争喧豗。
况复鹤鸣有子和,登高作赋非凡材。
或疑二儿舁陶令,篮舆閒赴近局杯。
不然坡公石钟泊,与迈同步凌崔嵬。
快哉此游足千古,海绵万顷天为开。
惜我曩时鞭独控,先后十年成各梦。
若使同看九叠屏,也应唤作三游洞
曾闻元白夷陵,文酒流连旬日共。
事往空思写木莲道山人已骑白凤。
天为徐凝藏恶诗,不使与君相伯仲。
一幅生绡想故人,履綦陈迹泪沾巾。
慰君幸有斜川集,能写匡庐面目真。
嘉定甲戌正月金部郎分阃东淮正当金虏弃巢南奔之时人不愿往以君命不敢辞首尾五年而不得代戊寅腊月少蓬召而病且衰矣自知不堪世用决意南归舟次豫章三疏丐闲而不得请幡然东下舣棹南康重湖阁夜梦人告之曰死于庐山之下觉而识其事并以小诗谢山神1219年 南宋 · 崔与之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赣州市重湖阁
来到庐山日日阴,斜风细雨乱云深。
移舟夜壑人閒世,荷锸春郊物外心。
要把封疆安社稷,谁教轩冕换山林。
殷勤招隐知深意,五老朝来露玉簪。
庐山 元 · 卢琦
 押词韵第十七部
向闻庐山名,未一见颜色。
宦游过江州,始领崔嵬壁。
九叠插天青,五老生云白。
中有飞流泉,直下三千尺。
下瞰鄱阳湖,湖波渺无极。
鸥鹭点点轻,雁鹜飞飞疾。
分帆南北间,浩渺殊倾仄。
羡羡同舟公,济济天上客。
眷言欲往游,仕途阻程隔。
瞻言发清咏,峰云漫漫白。
缅怀远公林,矫首陶令宅。
愿兹一览观,于以慰畴昔。
复得诛束,结屋依泉石。
去去卒未能,吟望三叹息。
庐山1117年10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二、《卢溪文集》卷三四、《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一上、《名山胜概记》卷二四、《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四一、《庐山志》卷一四、同治《九江府志》卷四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江出蜀东,会于浔阳,云涛雪浪,相撞击而下,是为九江
九江之上有巨山崛起,名甲天下,自外望之巍然高而大,与他山未有以异也。
环视其中,磅礴郁积,岩壁怪伟,琳宫佛屋,钩绵秀绝,愈入愈奇而不可穷,乃实有以甲天下者也。
予往年偕计吏数取道山趾,望其巅欲跻焉,探天地,观造化,擘出怪谲。
及其至也,不遇霜飙雨雹,炎熇赤日,则阴霾宿祲,滃然出于洞穴之中,欲冲射人,与夫虺蜴蛇虎之群,磨牙泽吻而垂涎,鸟道苔境之所颠坠,颓崖断石之所覆压,有足以褫魄而夺气。
凡遇是数者不可人意,虽好游者不果力跻,而寄目以偿所愿焉。
政和七年十月七日,道遇武阳聂名世,自圆通同宿东林,观虎溪、莲池。
明日,登罗汉阁,上白公草堂,至上方五杉阁,冯高而望,九十六峰隐见天末,不可名状,而香炉一峰尤胜绝,草堂正坐其下,宜昔时隐者之所喜盘旋于此也。
过西林,履平地五里许,至资圣庵。
资圣而上,渐峻拔,非数十步辄一休,不可疾至。
历三茅亭,乃至锦绣谷,闻春时异葩怪卉,层出杂见,相错如锦绣然。
锦绣谷不半里,至天池吉祥寺,去平地二十里矣。
是夜礼文殊于瑞光亭,拜未起,而灯光璨发于栏楯之外,大小几百馀灯,明灭合散不常。
僧指示曰:「此圣灯也」。
予不能致诘,窃意名山蕴灵,必有神物欲示其异以惊众而然耶?
抑草木竹石之自有光怪而为此耶?
或谓唐会昌中僧藏金像于锦绣谷,恐其祥光腾溢而出,此说几近欤。
寺有贮云庵,又在绝危,峦顶峭发,壁立数百千仞,吐云气而薄星辰者,皆出乎衽席之近。
明日离庵中,由山北下三里至佛手岩,岩下清凉莹彻可丈馀,水溅溅鸣其中,有石龙首浮于泉上,诡状若欲奔动,视之毛发为寒。
岩西半里,登相光亭,观掷笔峰,坐禅台竹林遗趾。
山中人传数有僧见竹林宝刹于此,转眄失之,故今号竹林化寺。
复从岩东北下三里至宝林,即唐大林寺白乐天尝序此地,实羌庐间第一境。
人迹罕至,古今识游者镵刻未泯也。
寺三里,道傍有饮牛池,池一里至峰顶庵,视香炉峰反在其下。
东有文殊、四望二台,老松一株,极丑怪,偃于四望台之上,若张盖然。
坐其下以观浮图之屋,穹堂奥殿,负崖架空,矗在天半,绀碧照耀,环山而四出。
九江波涛雪色,砰摆振撼,合而东去者,皆在乎履舄之下。
彷徉注视,目不得瞬,而千万状之变态,亦不可得而穷也。
于是下峰顶十里,至普照寺,而宝兴、石盆、护国三庵居峰顶普照之间。
又下,至广严寺,游连枝亭,复投宿东林,观壁间记游者甚众,不过径上天池、佛手岩而止。
吾二人自谓几览遍山北好处,因回视江南,地雄富内,坦夷数千里,气状清淑。
而兹山巉突于江滨,若造物者喜设宏壮,屏捍于此土,使江南清淑之气蜿蟺储育,至是碍而不得西。
尝产而为幽兰、瑞香、芝英、竹箭之美,与夫三脊之、千寻之名材,希世异物,为瑞太平之时,未能独当奇也。
尚有魁豪不世出之士,埋光铲采于其间,而求之复无有,岂明天子在上,皆已出而仕者也?
陶令十八贤者一溺于此,遂终身不出,盖当时挈治世具不得设张,即思自放于山谷之间,而进退卒以不污,后世不敢少訾焉。
白乐天浔阳,慕渊明之为人,乐之而不去,是皆人与山相得于一时者也。
厥后当宗闵权势震赫时,终不附离为进取计,气节自高,岂无待而然耶?
予与名世冒风埃走数千里,忘其悲忧感慨、羁旅戚戚不已之怀,而骤得天地怪奇伟丽之观,则兹游所得,时人亦叵测云。
既游,遂录以记之。
庐山杂诗 其十一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隔山人樵木,白云滃涧户。
但闻流泉声,不见泉流处(坐佛手崖看云从下起。)
庐山杂诗 其十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洞口山田绿,连峰烟雨昏。
牧童归弄笛,吹过百花村(山村避雨小憩,有花竹之美。)
庐山杂诗 其十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遇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悬崖逢孤僧,云深问前路。
知我山中来,衣上青松(羊肠关四五尺,绝处木桥通焉。行人缘壁上下,侧身相让,望之如在天半。)
庐山杂诗 其十四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峰峦看不尽,处处是泉声。
我亦出山去,谁怜万古情(天池飞瀑为北山诸泉之源,水色莹澈,朗吟「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之句,不觉失声空山。)
庐山杂诗 其十五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幽鸟响千山,门掩深松绿。
飞泉过其门,细雨鸣花竹莲花洞万氏有别业,地殊胜。)
庐山杂诗 其十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一径挂青冥,万转落平地。
回望来时路,白云千嶂闭(出莲洞,溪桥山势陡落,庐山尽此矣。)
庐山杂诗 其一 入山诗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辛酉二月四日,余自南昌告归,至浔阳遂游匡庐初五入山,江岸暖甚,岭上则积雪皑皑。日暮至牯牛岭,宿胡氏家,真面目在星子南康两县,此为庐山之背。游凡二日,所至处各纪以诗。初八侵晓出山,大雪,光景奇胜,比至半岭,则桃李满谷,细雨而已。最高处距地四千六百尺,故气候顿异如此,惜山寒衣薄,未能遍历诸峰。山中幽筑,多贵人别业,十室九空,盖犹未能忘情天下耳。余买山无赀,不如归去,所得者锦囊盛满,亦足自豪。窃比摩诘诗中有画,归遗细君,作卧游之偕隐焉。
近山行更远,积雪堆青天。
不到山深处,谁知万顷田(自浔阳匡庐,似甚近,乃至莲花洞,二十五里,再至牯牛岭,直上十八里。舆夫健腰脚,登涉岭谷如平地。)
庐山杂诗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纸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朝行庐山下,暮宿庐山里。
入山不见山,四面白云起(晚至牯岭,下视皆云,不辨郡县。)
庐山杂诗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羊肠蟠藤竹,前路拨云开。
回首云复合,知从何处来(自莲花洞以上,峭壁陡起,细径一线,直上云霄者十八里。绝涧千尺,飞鸟在下,不敢俯视。)
庐山杂诗 其四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石梁跨飞瀑,涧雪落纷纷。
坐久归来晚,一身都是云双剑峰观瀑,晚归牯岭。)
庐山杂诗 其五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御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樵夫翠微来,我上翠微去。
四围皆峰峦,来去都无处(蓬花洞为入庐山谷口,四围皆翠嶂,形似莲花,故名。峰际细径如缕,再至老莲花洞,烟云杳蔼,庐山咫尺矣。)
匡庐残雪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
积雪云重重,匡庐千万峰。
暮来生彩翠,寒照苍山
庐山杂诗 其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职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左江而右湖,日落天如侧。
我当朝旭看,云霞千万色香炉峰看落日,气象万千,太白诗境恐不足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