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同年赵季成武冈军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收科同日上蓬瀛,独我胡为憔悴生。
晚节见君乘五马,前驱夹道拥千兵。
行间(四库本作闻)峒窟烟霞静,卧听边城鼓角声。
入境旌旗应动色,更看蛮户带刀迎。
武冈 元 · 陈秀民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家居犹旅食,儿子复南征。
娄县千江隔,都梁百日行。
雁书天外远,马角梦中生。
食禄非吾愿,何时复旧耕。
乙巳二月湘长沙湘阴武冈为先高祖金门公旧治遗爱在民至今父老犹能言之时先曾祖秋舫公官京朝常忽忽不乐明发之怀形诸篇什舟夜不寐感怀先德梦中得「长歌明发篇浩叹京国年」十字醒成之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押词韵第七部
岳岳我先祖,慕亲厌华轩。
清冷玉堂梦,夜夜苍梧烟。
长歌明发篇,浩叹京国年。
耿耿永不寐,四世泽未湮。
浮天屈原水,浩荡孤舟前。
小子来何暮,落日空苍然。
言采泽下,还复上修门
千春白云望,不昧舟夜魂。
孙朝散大夫前知武冈军墓志铭嘉定十二年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后乐集》卷一八
德章与余同六世祖,而属曾孙行。
嘉定壬申,余帅湖南德章时守武冈
余谂于朝,乞更以他郡。
德章慨然曰:「吾仕四十年,官箴惟谨,未尝苟进。
今老矣,无能为也,盍以祠去」?
有旨参西浙议幕
瓜问至,力申祠请。
德章平日清简强健如壮年,余觊其复用也。
既退处,绝意荣利,如是者六年。
俄末疾以卒,实嘉定己卯二月某日也。
其孤将以是年某月某日葬湖州归安广德鸡鸣山,前期以书来乞铭。
呜呼,德章而止于斯耶!
德章才气刚直,晚得一郡,不究于用,若尼于余,乃遂其高,是可尚也已。
德章名藻,世为嘉兴华亭人
曾大父某,朝散大夫
大父某,通直郎太仆寺丞
考某,承务郎致仕,累赠朝议大夫
妣周氏,继丁氏,赠恭人
淳熙乙未德章进士第,调临安府富阳县簿
以亲老,改授仁和便就养。
仁和今畿邑,仕者趋竞成风,率简忽吏事。
德章矫时弊,足不迹公卿之门,勾稽版籍,井井有序。
京尹王公佐性严重,独敬畏之。
秩满,授常州无锡丞。
丁朝议忧,再调饶之馀干丞。
常平仓岁久,渔蠹特甚,或劝发摘,以求知上官
德章曰:「暴人之恶,扬己之能,吾不为也」。
卒为补偿。
宰数侵之,未尝几微见颜面。
宰旋以事忤宪台,督责峻急。
德章从容为辨数,讫免于戾。
丞相赵公汝愚闻之,称其伟器。
荐书及格,改宣教郎,知太平州繁昌县。
甫四月,以恭人丁氏忧罢。
寻知处之丽水
丽水严邑,素号难治,且寓公鼎贵,县有政辄掣其肘。
德章处以安静,邑人宜之。
参政何公澹、同知叶公翥、郡将胡公澄章交公车,何公每曰:「事举无扰,政成不苛,足见儒者绪馀之效」。
黄公何相继出守,亦曰:「口不言而民自化,庭不令而事自集,真汉史所谓循良者」。
开禧边尘骤兴,淮民转徙京口,毋虑数十万。
德章适倅是邦,奉诏赈贷,乃度地以居来者,躬覈户口多寡而颁之,吏无容奸,流人安集。
郡将沈公作宾参赞督府,列其劳上之,特进一秩。
敌逼仪真,我师退焚瓜州,老弱惊溃。
章检校所部戎器,修坏完缺,创盖防江寨宇七百楹,招刺效用千数,为捍禦计,民以案堵。
方权奸用事,姻旧布满中外,长吏畏避,莫敢举职。
德章武冈陛辞入对,首乞养监司郡守风采,仍请拨降籴本于所在积谷,皆切时务,上嘉纳焉。
在郡平易便民,不为赫赫名,民至今怀之。
使得摅其抱负,当以事业见于世。
呜呼惜哉!
德章天禀纯正,不喜阿附。
方筮仕,里人钱公良臣居政路,盖公经贰版曹,期相推挽。
德章力辞而去。
丽水寓公在周行者合辞荐之时宰,复以不能媚事权门,安于平进。
暨归自武冈,朝绅或移书,勉以当路多己知,且将用公。
德章曰:「非我志也」。
盖其静退之操始终弗渝,故老而益坚。
至莅官以廉,处乡以和,轻财重谊,如恐不及,平时退然有所不为,及利物济人,勇往不惮,盖非特为吾家令子弟,亦一时名胜所嘉与也。
积官朝散大夫,春秋七十有八。
娶沈氏,封宜人,先二年卒。
子社,迪功郎安丰军六安县,好学守家法。
长女适宣教郎、知宁国府太平县李权,次适迪功郎道州江华县沈𠟡,幼适进士刘应龙
孙一人。
铭曰:
世之降兮,廉耻道亡。
德章兮,谨于自将。
位虽不究兮,于宗有光。
尚尔嗣人兮,庶方来之显扬。
武冈军奎文阁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
臣恭惟国家自龙图天章而下,十有一阁,是为西清邃密之宇。
祖宗焕乎文章,经纬天地,圣子神孙受书藏之,罔敢失坠,以作镇于上都
自州县及士大夫,家有御书,得建阁,所以严人心而尊君亲,有所本矣。
都梁书阁旧在军学明伦堂后。
景定甲子,大府寺丞杨巽来牧兹土,相夫子庙门狭隘弗称,视其阁,地方丈,不足改为,乃议撤门,为阁五间,严大其事,庑用积馀。
学职臣唐日宣纲纪鸠工,斩木陶塼,不二市贾。
经始于明年仲冬,五阅月而成,民不知役。
湖南提刑王亚夫书「奎文阁」三字表其额。
金碧丹雘,俨然宸章,七十二峰烟云变化,与轮奂相直,而都梁称伟观矣。
仁宗皇帝制书州县立学,而泮宫遍天下,时都梁犹隶邵阳
崇宁建为军,昉有学。
高宗皇帝宣昭文化,常亲御翰墨,布之方国。
黔山巫水,衣被润色,而阁附焉。
顾百年间,因陋就简,迄今始克章大尊显,焜耀耳目。
《传》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非有所待也耶?
始臣陛辞,再疏言,郡风土虽民徭杂处,而好礼尚义,尊朝廷则一。
先皇亹亹开布玉音:「卿为朕布宽大之德」。
顿首奉命。
洎涖事,彰善瘅恶,植之风声,申以孝弟,式和民则。
然后劝学兴礼,革正道本,对扬王休,庶答轩墀丁宁之意。
若所以铺张圣藻,使人观感动悟,敬君尊上,油然天至,固孝忠之道,而奉若临遣之一事也。
都梁在《禹贡》为荒服外,至唐中世,犹烦天子下铜兽符诞告威命。
惟我有国,渗漉天泽,踰三百年。
今则习气质厚,文物兴起,投牒赴贡岁,寖增广,虽洞窟林麓,人去其陋,遣子就学,咸知趋向,彬彬儒风,进侔中州
然后知圣宋以仁化成天下,大哉洋洋,尽掩古昔。
方今主上大兴尧舜孔子之道,奠丽陈教,风厉四方。
《诗》云:「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今生为宋民,车同轨,书同文,天飞渊跃,无间远迩。
都梁之士必有感道怀和,自奋拔于文明之世者矣。
臣待罪山林,臣郡博士臣饶庚龙等状来,愿纪厥成。
臣尝隶尚书笺奏,使臣执笔,扬励天朝风化之懿,其奚宜辞?
矧是阁巍然炳然,与宋无极,臣附名其间,万有千年俾勿坏,臣之荣也。
咸淳二年六月(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一六,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又见雍正湖广通志》卷一○六。)
庑:右引作「广」。
送表弟王曰俞之武冈州岷王府一首 明 · 黄省曾
 押尤韵
吾闻,渺在都梁州。
子行往探之,啼猿引仙舟。
吴门一片月,巳挂潇湘秋。
英王得贤幕,扬裾凤凰楼
访古金城山,衔杯紫芳洲。
若有王乔兴,丹砂应可求。
措置梅山武冈猺人奏熙宁六年五月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五
权发遣荆湖南路转运副使蔡煜元奏梅山利害及措置梅山武冈猺人,得主客万四千八百九户,丁七万九千八十九口,田二十六万四百三十六亩,起税租及修筑武阳、关硖城寨,其提点刑狱孙颀权发遣提点刑狱朱初平管勾常平司乔执中、知潭州潘凤并协力同议。
陈梅岑之任武冈学博 其二 清 · 朱景英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才话燕台别,何堪又送行。
书徵秦博士,门迓鲁诸生
我已拌归卧,君还事远征。
一官虽勉就,含意各分明。
武冈向敏衡无加庄 南宋至元初 · 王义山
恭惟陈简斋,与鹤山魏公。
堂堂二先生,后学之所宗。
遗迹所到处,百世犹高风。
武冈有向氏,乃祖家诗礼。
简斋曾来访,鹤山亦踵至。
二先生来时,草木亦光贲。
主人跼蹐迎,出门见大宾
大带束深衣,整容而肃襟。
揖客坐上坐,樽酒与细论。
向氏家本儒,苦无黄金籯。
惟有无加庄,留以遗子孙。
此庄不在田,非谓三百囷。
庄者敬之谓,为学之入门。
乃祖燕后人,有书便不贫。
能令二先生,肯来共斯文。
向来吾南昌,隐者苏云卿
魏公令地主,而来访一民。
匹夫道义重,王侯失其尊。
古人不傲士,此风今犹存。
陈梅岑长钧之任武冈学博 清 · 朱景英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台湾诗醇
莫厌清贫甚,儒林幸又君。
几人陈古义,吾道在斯文。
珍重青毡席,淋漓白练裙
从来饶笔墨,况对乱峰云(廖振富、施懿琳编校)
乾会节进银状武冈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二、《陵阳先生集》卷八
弥月不迟,于赫一人之有庆;
任土作贡,丕昭万国之来朝。
上件银品列于金,英生于石。
地不爱宝,式彰万亿年之休;
天用降康,诞受九五福之寿。
武冈靖安寨申省状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二、《陵阳先生集》卷八
本军虽为僻垒,然西通融、,北控沅、靖,南连全、永,家与溪洞相联。
旧来节次于要害去处,置立堡寨,控扼防把,无虑十五六,而后徭省各安。
武冈一邑,虽地无溪洞,而紫阳乡都分最阔,去军县且二百馀里,其俗顽犷,又与永、邵接境,往往恶少之所出没,乃无巡寨以为弹压。
戊辰,妖寇相梃啸聚,无所控制,几至猖獗。
本军随宜招捕,仰赖圣朝威德,随得弭宁。
事定之馀,傥又不知防守,非所以惩前事而毖后患也。
某虽侥倖替去,然不敢不为此邦长久之虑。
昨差官相度,下育渡乃紫阳乡要害之地,遂行创立寨屋三十馀间,及寨官、衙守等,皆是本军自行措办,一毫不以扰民,并已齐备了毕。
今来欲以靖安寨为名,招刺寨军一百人驻扎防守。
见将标钉到已断妖贼周千四等及其馀妖徒田产,尽行籍入本寨,充养军之费。
或尚支用不敷,在本军随时那融应付。
某契勘得本官旧有武阳监押一员并同管辖一员,阙官岁久。
欲乞公朝敷奏,将上件二阙省罢,特置知靖安寨兼巡检一员,专任武冈县紫阳、长溪两乡防把之责;
仍下吏部作阙,许经任人差注,或从本军选辟一名。
庶几此寨既建,可以联接声势,禁伏奸暴,千里均拜安靖之福,实为利便。
武冈送交代物劄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五、《陵阳先生集》卷二一
三年上最,一节趣还。
卧辙攀辕,愁绝紫阳之父老;
持囊簪笔,即为碧落之从臣。
甫入脩门,峻跻华贯。
某叠联雅好,倍切庆悰。
属行色之俶装,辄菲仪而将意。
依依嫪恋,盖不胜折柳之情;
谨谨护持,当共爱憩棠之苃。
武冈消息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梧溪集卷一
万里南荒瘴未消,桄榔椰叶啸鸱枭。
石头饮羽终疑虎,蛋(一作蜑)种称臣尚姓猫。
金铸甲衣悬丑地,黄封乳酒下青霄。
三军再(一作戴)天王德,拟奏铙歌协舜韶。
大成殿祝文武冈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七、《陵阳先生集》卷二二
某以诸生试郡,始见学宫,示有先也。
越三日,再至于庭。
惟仁之一字,其在圣门,未可骤语。
若乃节用爱人,居敬行简,则某也敢不夙夜从事,勉焉孳孳,求以无悖于圣,无戾于居者?
宫墙如见,尚鉴厥衷。
王良医武冈 明 · 皇甫汸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皇甫司勋集卷十九
白发微官在,沧江别路长。
看星趋翼轸,问水过沅湘。
采药身千里,闻猿泪几行。
惟应鸿宝诀,犹得事淮王
武刚君传1120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三、《梁溪集》卷一五五
武刚君姓金氏,名辟疆,其先楚人也。
七世祖镤居于越之耶溪,闻欧冶子者通于天地阴阳、五行变化之理,得铸人术,因往见之,欧冶子熟视镤曰:「子之质美矣,尝试以吾术治之,当为国器」。
乃留与居。
汰去粗悍,萃其精英,旬锻月鍊,磨砻而淬砺之,文彩艳发,其才气天下无双
欧冶子抚之曰:「子所谓铁中铮铮者。
孔子尝铸颜渊矣,吾今铸子,合则成体,散则成章,变化不测,其犹龙乎」?
因号曰「龙渊子」。
以荐于楚王,楚王悦之,出入起居,必以自随,威镇海内,名闻诸侯。
于是晋、郑兴师以伐楚,曰必以龙渊子为质乃罢兵。
王与之登城,以麾晋、郑之师,伏尸十万,流血千里,楚之所以霸诸侯者,龙渊之力为多。
亲属散居四方,时时窃借其名以行。
战国时,尤宠任之。
其族子有游越者,以策干越王勾践勾践将封之以三乡及千户之都二,以示薛烛薛烛曰:「此国宝也,三乡二都,何足以当之」!
其贵重如此。
有游赵者,头胡缦缨,短后之衣,以术干赵孝文王
孝文王好之,终日与之相对,至忘食寝,国事皆废。
于是庄周为陈其祖之功德,举之无上,按之无下,运之无旁,足以决胜天下,而头胡缦缨,短后之衣,其术特庶人之所好,不足多也。
王悟,乃疏之,遂废不用。
而当时游侠之士,荆轲、聂政之徒,往往私从之游,然皆其术之下焉者也。
武刚辟疆者起于楚、汉之间,挺挺有祖风烈。
辟疆之为人,明锐劲正,遇事立断。
其学长于天文、地理、阴阳、刑法、兵家战斗之说。
性刚果,不喜人之为柔佞者,见有祸乱奸宄,必欲削平之而后已。
其志气凛如严霜秋水,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以故乱臣贼子奸邪见之胆破股慄,不敢仰视。
其与人交,惟有德者阴卫助之,久而无斁;
茍非其人,舍去弗顾。
秦始皇帝既灭六国,焚《诗》、《书》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兵。
武刚君遁逃山泽间,与一时布衣豪俊游,其耿耿自若也。
项籍少年时尝从君学,不成,去,其叔父梁怒之,曰:「君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盖不知君者也。
高祖微时雅与君善,尝俱行丰西大泽中,有大蛇当径,前行者还报,高祖被酒曰:「壮士何畏」!
乃与君俱前斩蛇,所谓白帝子者。
遂起兵攻秦,既入关,降秦王子婴,复与项籍争天下,战荥阳成皋间,武刚君未尝不在左右,出入卧内,甚见宠任。
其后韩信、陈平、黥布闻之,皆亡楚,仗君以归汉,以故高祖项籍垓下,遂即帝位。
第功君居第一,在萧何、曹参右,封之峡中,号武刚君,赐丹书铁券,藉以锦绣,藏之金匮石室,使世世袭之。
又取武库为君第,与秦人传国于汉者公玉玺待遇略等。
国有大事,则召君及玺,班于殿庭,以示褒宠。
其子孙往往劲直明敏,淬锋歛锷,以节义自持,能世其家。
成帝时,有仕于尚方者。
丞相张禹师位特进,甚尊重,然阿附王氏,不忠帝室。
平陵男子朱云廷对曰:「大臣尸禄素餐,愿与尚方金某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成帝不能用,其后王氏果篡汉。
由是世益重其家声。
历汉至魏、晋,虽异代,犹见礼遇不衰。
至晋太康中,回禄氏作乱,劫武库,焚荡武刚君之第,因以失国,而君之远族干将显于世焉。
干将者,与其妻莫耶氏得神仙幻化之术,隐于豫章丰城狱中,怀材抱德,气应于斗牛之间。
张华与望气者雷焕识之,推其分野,俾往搜访,果得干将与莫耶氏,而斗牛之间气灭。
私匿莫耶氏,而以干将归华,且曰:「是有术,终当化去」。
知其匿莫耶氏也,亦曰:「久当复合」。
遇祸,干将果先化去。
焕之子携莫耶氏过延平津,因跃入水,遣没人视之,有二龙盘结,风涛汹涌,雷电晦冥,因不复见。
乎,其得神仙幻化之术,而华、焕之言验云。
太史氏曰:古者五行物立,其官金姓,盖出于少昊氏。
其族散居五方,而刚柔利钝,性亦不同。
武刚君之得性,其北方之强者欤。
观其为人明利果断,不凝滞于物,劲正之气毅然见于色,其亦锻鍊淬砺之力欤。
卒能佐汉以兴,传国数百载,可谓盛矣。
予来延平,感干将、莫耶氏之事,考诸传记,嘉武刚君之烈,采其行事大略著于篇。
武冈军沅溪书舍记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二、《须溪集》卷四
道莫迂于天,小之为生成次第,大之为晦明消长,又大之为升降变化。
常五合六聚,积数世百年之久,东海而生一人焉,西海而生一人焉,及其得志当世,如跂而待,跂而遇,不间远近,隔今古,分彼此。
吾道犹是已,夫子存,不大信于天下,朝出而晨门讥,暮归而笑,盖伥然四方之野,莫知所从适,甚或削伐见异极矣。
然易世而门人尊,异代而远孙相,更千万古而南面,与天地并。
今为其徒者曾何足以望游、夏,而俨然为人师,用家国道,小不合为进退,荣公论,大不幸为贬斥,比死节,辙迹所至,遂为后来所追慕爱惜,附著不衰,而其生也已若此矣。
此则夫子之所未尝遇也。
如过江前陈简斋,近年魏鹤山,皆以逐客道沅溪祠,沅溪祠而不自已,又因为书舍教人。
士教益广,则书舍亦益广。
今为书舍高下相望,奉夫子俎豆终焉,此吾所以闻风而感,为之极晦明升降,道盛衰之故,壹不敢以书生之好德者贤于古人,而必以古人之当日者适为书生地。
呜呼,不苟然也。
吾道之植于生民以来,其渐如此。
武冈本骚楚之国,有向氏自芷沅徙居沅溪,沅溪之老人曰林下翁遇濂溪,垂髫学焉,晚犹及见靖康之乱。
简斋过之,相与言濂溪旧事,日相得,因爱其山水,卜翁邻,屡赋诗。
去去又百年,而鹤山来,翁之孙曰大雅翁者,事之如简斋,而鹤山亦愿留简斋处。
乡人为之合二先生姓称其圃,今为祠若学。
古今名谤相长,在宇宙如丹青,失之彼,得之此,当时以为罪,而后世以为荣。
是非之在人心,如天何言?
非《春秋》揭焉褒贬扬抑,则其耸慕或不至若此,而乱贼之惧者亦鲜。
山林过客,名字不足以相及,而祸败常相寻。
故有破家而同传,亦有以戈逐为知几。
况过江盗起,人自救不暇,顾从容流落,主宾啸咏,各不忍舍,代有隐德,又避堂下榻,讲学论道,如大父谈诗时,气象愈佳。
政复名节何与人事,而卷卷如好好色,来者犹喜谈也。
楚芳不竞,近年无过客,亦无向氏,卒泯泯至此,上下风流文雅、典刑志操,安得不登临远想,俯吊仰叹。
斯文比古先愈降,名士至后来愈高。
宋三百年,更三四党祸,本无严刑峻法,然犹所过在亡,亲友路断,更名他师,因致名位。
今其所保安在,乃与子孙氏族弃之掩鼻,而远方识面,托为新交,有耀无穷。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未必非昔之君子不容于世者有以感发而惩创之也,则客之出于涂者,不犹愈于昔耶?
然向氏之嗣有人,而鹤山之后无客,此固咸淳书舍所为作者。
文章已矣,名节无所用矣,独学问私淑,正人心,承先圣,孟子所谓豪杰之士者尚其在此。
王通氏有无不可知,他时闻有赞王业、兴礼乐,又如舂陵见称道统,推论师友渐摩所自,比于生贤之意,成物之功,由之而不知,利之而不庸,盖小莫能破,而大莫能载矣。
向氏敏衡者求余记,岁晏风霜,独行千数百里归而刻诸石。
何向氏之多文物与!
而迂亦未有已也。
武冈邸舍开户见云山感而有作 清 · 郭嵩焘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南村旧有云山作,一揽云烟万壑哀。
今日风流诸老尽,名山几席待谁来。
晓窗涧壑通微径,晴日松篁拱废台。
揽胜怀人终古意,不辞相对日千杯。
武冈权叔家有陈魏祠堂合祀简斋鹤山惟两公世异事殊实难牵合诸公既极推引复徵予言 南宋至元初 · 陈杰
 押词韵第一部
简斋以诗冠两都,鹤山以文擅江东
兹溪僻在万山底,辽绝安能来两公。
或撞天关忤九虎,或走穷海随六龙。
畏途迂车一笑粲,远谪信杖双音跫。
谁其主者林下叟(自注:句指陈简斋。),又谁嗣之大雅翁(自注:句指魏鹤山。)
诗题田家足浑朴(自注:见陈诗。),帖送石刻何舂容(自注:《送学记》)
百年向氏两奇遇,千载江山真发矇。
到今窗户有佳色,尚想林壑生清风。
恭惟人物一代几,伊洛既竭岷峨空。
艰虞各行天下半,名数况复参枢崇。
高吟大册照寰宇,如此过化良亦匆。
泥上指爪东西鸿,精神如水行地中。
偶然流落亦安计,牵合推引惊盲聋。
二公德业吾岂敢,浅陋最识诗文工。
平生此两大家数,秤较力量能无同。
创闻合祀适有契,一瓣聊借歌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