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高邮买舟还江南常州值雨寄鲁元达 元 · 卢琦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万里扁舟偶独还,毗陵城下少盘桓。
天连旷野青山少,雨满空楼白昼閒。
旅邸有人垂顾问,家书何日寄平安。
半生勋业成迂阔,犹自窗前把镜看。
高邮城楼晚望 元 · 卢琦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城上高楼瞰大湖,城头画角晚呜呜。
望中灯火明还灭,天际星河淡欲无。
隔水人家种杨柳,带霜凫雁起菰蒲
短衣疋马非无事,拟向烟波学钓徒。
辛丑冬。伯父有高邮之行。盖为一游枫岳。偿平生宿债。或以暮年微官当寒远役为言。辄赋一律。解伯父之意。谢或人之言 清 · 权万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一
伯父暮年还记马,穷冬何事动征镳。
蓬莱日月群仙窟,桓穆山河万岁桥。
为有一生逋债宿,不辞千里险途遥。
此行拟撰龙兴颂,归被弦歌报圣朝。
高邮得代将之吴门,留别士民八首 其一 清 · 左辉春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匆匆又见及瓜期,驻马长吟有所思。
云出无心终是散,月圆满面定将亏。
好山好水须留恋,秋雨秋风易别离。
今日盂城一杯酒阳关怕听尾声诗。
高邮得代将之吴门,留别士民八首 其二 清 · 左辉春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花雨氤氲掉客船,来时尚记早春天。
南湖绿草空三月,黄叶西风又一年。
司马止宜称吏隐,飞凫何苦学神仙。
诸君莫惜临岐别,香火灵山各有缘。
高邮得代将之吴门,留别士民八首 其三 清 · 左辉春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身如征雁向南飞,不到衡阳不算归。
竹马自然随处好,蒪鲈空说异乡肥。
买田阳羡今无分,久客杭州古亦希。
寄语傅公堤畔桓温要见树成围。
高邮得代将之吴门,留别士民八首 其四 清 · 左辉春
七言律诗 押肴韵
花满城头月满郊,两年踪迹忍轻抛。
官无长技能除莠,壮不如人尚击匏。
为政敢期孚众口,与民从古是同胞。
城乌渐有冰霜苦,彻土须营百尺巢。
高邮得代将之吴门,留别士民八首 其五 清 · 左辉春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障川谁开富民渠,古堰平津语亦虚。
无术哪能苏泽雁,受殃徒见祸池鱼。
难输禹贡中中赋,甘考阳城下下书。
三十六湖湖水阔,苍生何日奠安居?
高邮得代将之吴门,留别士民八首 其六 清 · 左辉春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何处烽烟铁瓮城豺狼当路死求生。
活人只少君臣药,备寇先驱子弟兵。
唳鹤不惊凭众志,屠鲸无力愧书生。
从今莫问沧桑事,击鼓吹幽咏太平。
高邮得代将之吴门,留别士民八首 其七 清 · 左辉春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新开园亭敞柳衙,随身琴鹤书生涯。
月明满苑官无事,草绿闲庭吏不哗。
胜地几人能做主,浮生到处便成家。
刘郎也有重来日,莫斫桃花种菜花。
高邮得代将之吴门,留别士民八首 其八 清 · 左辉春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河梁携手泪潸然,诸老风流别等闲。
诗力尽追元白上,斯人都在绮黄间。
莫伤月落文台冷,但愿珠从甓社还。
占得太湖三万顷,不应无地老香山
高邮州署大堂 清 · 左辉春
对联
百里雷封,只种些潘令桃花,陶公杨柳谢傅甘棠,暑往寒来,荣悴也都关我辈;
一州斗大,此间有秦邦国士,莘老状头,朱卿孝子,风移俗易,方隅原不囿吾民。
高邮州署五马门联 清 · 左辉春
对联
只隔这重门,恐无术周知民隐;
但凭方寸地,愿尔曹共体吾心。
高邮州署大堂后屏门联 清 · 左辉春
对联
花落讼庭闲,三通鼓罢;
草成文告简,一曲琴调。
宿高邮露筋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押职韵
午发淮子口,晚泊露筋北。
舟人指灵祠,欲语辄叹息。
伊昔避乱初,女郎实英特。
行行侍丘嫂,日暮云气黑。
嫂兮宿邻庄,我宁止路侧。
我生虽不辰,秉身贵弗㥾。
草深聚蚊虻,中夜纷鼓翼。
吮血噆人肤,其毒甚沙蜮。
女郎不肯顾,筋露身亦踣。
至今是邦人,庙貌严血食。
惜哉岁月深,姓氏不可识。
维士有百行,维女独四德。
贞洁一以亏,姬姜徒国色。
所以古妇人,送迎不踰阈。
嗟嗟露筋事,可为百世则。
胡然世俗人,所重在倾国。
舟次高邮 清 · 魁玉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才入秦邮浦,征途去正悠。
人家随岸转,淮水抱城流。
古塔凌烟耸,轻帆带雨收。
乡关云树杳,目极使人愁。
高邮阻风 北宋 · 吴则礼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磊磊长蒲穿巨鱼,蟹螯如臂米如珠
端怜不死与饱饭,一噫真成戏老夫。
高邮 清 · 符曾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练影湖光千顷宽,蟹村鱼舍满芦滩。
烟波渺渺天无际,雪色桃花水上看。
高邮君渔钓图 清 · 姚燮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十六
神高天宇玉雕摩,遁迹胡为在涧薖。
甓社勋名辞墨绶,当湖风雨恋青蓑。
王钧许约梅花隐,崔铉曾闻楚客歌。
记放春波门外棹,月斜城溆烟多。
言措置高邮军楚州斗门石䃮函管奏庆元三年六月十一日 宋 · 王宁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一、《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一三九(第六册第五九四三页)
昨者奉旨开浚高邮军楚州盐城县,并修筑一带堤岸,皆已毕工。
今斟酌措置斗门、石䃮通大河港,所以杀水势之冲决,故去水速而所置稀;
函管通小沟港,所以节水势之高下,故去水远而所置密。
盐城县系上流,止有石䃮一座,即无斗门、函管外,高邮、兴化两县共亟管斗门止四座、石䃮止七座,却管亟管四十四座,并系绍兴五年所修置。
内石䃮已是高固,不必移改。
斗门、亟管视新开河底尚有低一尺五寸者,乃是当来修置之初,设为此弊,却欲暗窃运河之水以济其私。
甚失本意。
今斟酌水势,于斗门之外视新开河底以四尺为则甃砌,水若登及四尺,则流而入于斗门
于亟管之外视新开河底以三尺五寸为则甃砌,水若登及三尺五寸,则流而入于亟管。
其制悉彻石䃮而差小焉。
大率水小隘则先放函管,水浸溢则兼放斗门,水大溢则并放石䃮,必次第𦿞泄,及得其平。
尚虑顽民犹有私意,不放水则𦿞泄,辄行毁掘,则为公私之害。
欲乞分委地分巡尉每月一巡视,仍委知县每季一点检,如有毁掘去处,即申本司追断,仍与登时修整。
苟或凭蔽毁有损坏,从本司觉察责罚。
绍熙五年所修亟管不能尽复其旧,是致人户续有陈乞兴修者。
今尽行根刷,旧有亟管未复去处共二十座,并与兴修,均一。
次乞令逐县每年冬收成毕日检举,劝率挑撩无浅淤。
如有怠惰,不从劝率之人,即行惩治,贵得接续不治,成为久远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