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元氏县田租诏十月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丰、沛、济阳,受命所由,加恩报德,适其宜也。
今永平之政,百姓怨结,而吏人求复,令人愧笑
重逆此县之拳拳,其复元氏县田租更赋六岁,劳赐县掾史及门阑走卒(《后汉·明帝纪》)
放免元氏家口诏十二月甲午 北周 · 宇文毓
 出处:全后周文卷一
善人之后,犹累世获宥,况魏氏以德让代终,岂容不加隐恤?
元氏子女自坐赵贵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周书·明帝纪》)
元氏县庞君清德碑 唐 · 邵混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四
我国家再誓山河。重悬日月。
明罚敕法。覈名实之故典。
考绩宣力。甄象魏之旧章。
皇道焕炳而时承。帝载缉熙而日用。
德惟善政。政在养人。
若令长子男。铜章墨绶
而尤善最者。可屈指而知。
宣父中都太公灌邑
童恢责兽。卓茂迁蝗
男女别途。鬼神息暴。
以今方古。君何让焉。
君姓庞氏。名履温
字若水南安人也。
其先齐逢伯陵之裔。曾祖卿恽。
元勋佐命。功臣第壹等左武侯大将军
封邾国公食实封四百户。
赠幽平燕易妫檀等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谥曰肃
历数虽改。云雷屯。
披荆棘者冯吴。佐元功者萧邓。
将盟带砺。画象云台
图兼卫霍之容。仕遂汉光之愿。
畴庸赏懋。食邑论封。
祖同福。并州大都督府司马饶州刺史左卫将军安北都护
外揆望殷。衔珠寄重。
匪亲不拜。匪贤勿居。
皂盖南临。寻振乔卿之誉。
红旌北卷。式标郑吉之能。
考承训。通事舍人郑州司马赞善大夫率更令将作少监
辞令抑扬。纶凤述旨。
题舆叶咏。展骥治中。
洪洞方樟。允供于邦造。
激扬少海。赞裕于摇山。
纯德天资。大材灵降。
龙章凤彩。凝脂点漆。
出忠入孝。游艺依仁。
荒芜四壁。寥廓千丈。
代陪丰沛。亲预葭莩。
翼鳞翰之□□风云之会。汉表有外戚恩泽。
周诗有申伯渭阳。起家补昭文生。
从勋阀也。长安二年明经擢第。
宣州参军。寻授莫州司功参军事。
秩满。丁二亲忧。
痛瘁茔枝。哀酸邻社。
往而不返。杖而后行。
(示衰)禫一年。甫从常调。
开元十九年春会府。遂拜公为此县令
鲁子皋之为政。礼变郕人。
汉原涉之举能。威行谷口。
庶矣富矣。又何加焉。
导之齐之。非君莫可。
君有善政者七。风雹咸下于属城。
树稼独滋于元氏。其政一也。
顷以阳光暂亢。阴液乖旬。
苗虑螣兴。人或狼顾。
公罄奠圭币。稽颡坛场。
俄而油云四周。膏雨百里。
其政二也。辟土菑畬。
用丁分地。劝东作而播稼。
课西成之铚敛。躬临树艺。
亲载酒醪。故使农服田。
得其实。其政三也。
询知疾苦。所患虚丁。
抚状上陈。应时申削。
籍无□税。人获息肩。
其政四也。修职奉符
不为进越。下有郁滞。
必掣肘谕言。每课田租。
时临调赋。宽为限约。
曾无再输。其政五也。
此地俗多懻忮。跕躧弹弦。
素曰难持。更承宽弛。
公整其衔策。谪其权豪。
辄去害群。悛心敛迹。
其政六也。先县馆宅湫漏。
与百姓杂居。公薄责人佣。
先抽已俸。虽难与虑始。
而可以乐成。其政七也。
是以廉平称职。西河知鲁卫之风。
清俭当官。南土变之俗。
可大可久。是谓贤人之德。
惟几惟深。以成天下之务。
公仪如绘画。神若转规。
声以闻于震雷。用无待于周月。
惠如春露。吏人不能窥喜温之容。
洁若冬冰。货殖不能动首阳之行。
蓄霜钟于绛府。有感必通。
栖月镜于元台。触形皆照。
邑老谢虔祐等。并乡庭积善。
掾吏安排。行义以达其道。
隐居以求其志。相与族谈城府。
错立康庄。怀德匪舒。
宣风技痒。或叫帝阍而抒美。
或邀使驾而论功。众志恳诚。
如寒附火。于是图徽翠琬。
托懿金声。其词曰。
清风汎滥兮其来溥。茂宰驰能兮超
鸡犬相闻兮人安堵。一同仰之兮如父母。
听讴谣兮询疾苦。踰属城兮光赵部。
赵部遗风兮多懻忮。君子为之屏奸伪。
化浇浮兮勖以义。邑尊三兮市无二。
政胜残兮仍博施。如水火兮时不匮。
刊石镌金兮远传懿。直为循良兮守名器。
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 中唐 · 韦应物
 押先韵
日暮游清池,疏林罗(一作笼)高天。
馀绿飘霜露,夕气变风烟。
水门架危阁,竹亭列广筵。
一展私姻礼,屡叹芳樽前。
感往在兹会,伤离属颓年。
明晨复云去,且愿此流连。
次韵和中书李舍人元氏道宗奉宗兄弟之什1000年 北宋 · 杨亿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二难文彩少人过,落笔寻常只患多。
兔苑暂游冲霰雪,龙门曾上困风波。
一囊负米犹为客,百步穿杨待决科。
更得词臣赠诗句,机云入洛拟如何。
池州贵池县主簿沈君夫人元氏墓志铭治平二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夫人姓元氏,钱塘人
祖讳德昭,事吴越国王钱氏,宋兴,赠太保
考讳好文,尚书比部员外郎,赠某官。
吴兴沈氏,其舅为尚书屯田郎中讳某
其夫为池州贵池县主簿讳播
夫人在父母家,内外上下、亲疏长幼皆宜之。
年十有七而嫁,既嫁,如在父母家时。
贵池君早世,无兄弟,太夫人春秋高,诸子尚幼。
夫人年三十馀,于羁旅单独之中,阖门事姑,能尽其孝。
教养诸子,至其后皆为成材,能世其先人。
方其忧戚艰厄之时,人恐其不能堪,夫人既奋厉经理,以保有其家,又退能自安,不乱其志,是人之所难,而其后世之不可以无述者也。
夫人年七十,以治平二年某月某日卒,卒之若干日,葬真州扬子县甘泉三城北山之原。
子男四人皆进士:曰伯庄,未仕;
季长越州司法参军
叔通秘书省著作佐郎
曰次通,试将作监主簿
贵池君于先人为同年友,而诸子又与余游,故为铭。
铭曰:
元出于危,于东得姓。
有保有郎,重世之盛。
允淑夫人,集享家庆。
来嫔沈宗,作德
处平不盈,在险能正。
姑曰微妇,余老谁据。
子曰微母,余幼谁怙。
自振单弱,卒持艰急。
老肆而安,幼强以立。
实保沈宗,自替而昌。
有烈如此,何愧烝尝。
后世原美,孰可无述?
刻辞幽宫,庶几不没(《元丰类稿》卷四五。又见《曾文定公集》卷一五,道光仪徵县志》卷八。)
危:《读书记》、顾校本、傅校本注疑作「魏」;
章校本作「魏」。
元氏县重建庙学记元祐五年 北宋 · 曹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一、《常山贞石志》卷一二
士敝于俗学,为日之久,先皇帝念之,故有乐育之道,作成之方,皆出于教养之美意。
天下之士始不流于浅近之习,而自弃者日寡,小以成小,大以成大,随所造而已。
熙宁初,大建太学京都,亦以待方来之学者。
开馆至数千楹,又厚其廪食之赐,羁旅之士,其至如归,而居有馀安矣。
遴择教官,使亦专经,责以讲事,可以发明先王道德之遗意。
而承学之徒,亦知自穷于性命之理,转相传导以自幸。
设三舍以为之劝,须其问学之精,考其行能之实,为之升迁之序。
学者患乎无材,而不患乎无所取。
是以誉髦之彦渐渍夫日就月将之间者,几于唐虞之盛,有向于成周之隆矣。
于是又诏郡邑皆置学舍,立宣圣之庙焉。
虽遐陬边徼,不以远而有所遗,不以小而有所废。
以谓土地虽异宜,风化虽异习,出于人心者未始不同。
且以有生之身,索于性分之内,良知良能,善所固有,在因其固有而达之,要使四方万里之外,人人无不同之学,仁博恩洽矣。
由是学者莫不欣戴德泽,知盛时之为难遇。
鼓之而有声者应,舞之而有形者随。
老师宿儒,无容肆其迂诞不根之言,稍乡于理义之域。
然而州县之吏,往往不能奉承旨意,一切苟且,入于因循,失于建立者众,间有文具而已者。
不知夫古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于以考其有德行道艺者宾兴之。
则学校之设,亦治世之先务也。
元氏之有学,始营于田君照邻,在县之西北隅
观其作室之制,与夫庙貌之饰,究之以礼,陋而不典,是以其道郁而不发。
岁月浸久,弊坏穷蹙,遂使先圣之居索然秽寂,而无尊奉之敬,学者从可知。
故间有有意于从学者,无受教之地,则虽抱至美之质,有入道之资,亦将茅塞废弛,而不能自振于荒殆之中,良可嗟惜。
邑民病此,故有欲共工出力,作而新之,且未及。
今上即位,学由天纵,圣德日跻,慨然思有以继述成就神考之志。
呜呼,以先帝之聪明睿智,神文圣武,创法立制,经万世而不可易者何?
特学校而已哉。
虽威神在天,馀光炳耀,与日月而并明。
天子方且敬仰其隆功休烈,固难以形容万一,而显扬钦慕,无有穷期。
则群臣百执事正当谨承三圣之所以然者,直不可以私意自任。
恣谬悠之谈,关于流俗之论,作为异端横议,如欲有所戾焉者,又不可不知也。
今邑人承议郎郑士宗殿直裴士廉因众人之所愿,又请以己之私钱助夫不足之用,择地之异而迁之。
长廊复屋,广殿重庐,宏壮而不华,显敞而不丽,工不旬而告毕。
行且择夫有道者主之,以教诲后学,使各知修进以取名当世。
又将见高车大盖,焕乎衣冠之盛,里人皆曰吾乡之人也,吾乡之人也,得不伟欤!
其来盖自学校始。
今略其兴立之初,而话其落成之日,实元祐庚午仲秋初吉
右朝请郎知县事护军赐绯鱼袋曹景记并自书丹。
元氏县社坛图并省牒政和元年 北宋 · 折可规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常山贞石志》卷一二
真定府元氏县崇修社坛
政和元年四月十五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左右司状,准尚书省□送下朝散郎权发遣提举江南东路常平等事臣沈延嗣奏:「准尚书户部符,唯大观四年闰八月五日尚书省牒:『敕门下:朕抚有四海,子临兆民,唯恐政有未中,一夫不获,苟可利物,知无不为。
而日者漕计之司有不能体朕爱民之意,负民之直,恬不知恤,多至累万,远或数年。
朕览之恻然,亟命偿给。
尚虞四□万里之远,民之疾苦,政之利害,若斯之类,不能遍察。
且朕所以寄耳目之任者,不在诸路之监司乎?
然虑习苟且之风,怀顾望之志,尚仍旧弊,缄默不言。
熟视民隐,不以介意。
致下情壅于上达,德泽难于下究,无以佐朕广览兼听、厚下恤民之诚。
自今诸路事有弗便于民者,监司各具事状实封以闻。
傥能究心开陈,多所裨益,当加奖擢,用劝公忠。
其或苟且不恤,顾望不言,达于听闻,必予惩艾。
其实封奏状直进御前,诸处不得开拆。
仰于封题上分明声说,故兹诏示,想宜知悉』者。
臣闻《传》曰:『民为贵,社稷次之』。
而社者,五土之神;
稷者,五谷之长。
谷非土不生,民非谷不食。
故土地人民,有国之大本,而祭祀社稷之礼,讵可忽耶?
是故古者建国定都,必以社稷为先。
其坛壝等级之数,牲牢献酌之仪,祭祀之时,斋戒之洁,莫不有□焉。
当周之时,有封人以设其壝,宗伯以掌其礼。
则祈之,则报之。
然后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民无饥饿之苦,国无凶荒之变。
卜世之多,卜年之久,岂不韪欤!
恭惟皇帝陛下尧仁天覆,舜孝日闻。
恭天地之祈,严祭祀之奉。
昨降诏旨,崇修祭祀社稷之制,令州监司同行检察,仰见上契天心,下恤黎庶,诚为万世之休,元元之幸也。
其如四方万里之远,有司行法之殊,其间有不能尽承德意之美,推行教化之源。
臣所寒心,不敢隐默。
一、昨臣任湖北转运判官,尝巡历辖下州县,其社稷坛壝,大率皆不如法。
即以严加修治。
□监江东,所至必先点检,未皆应法,已按令式为图,遍行修置。
窃虑天下州县因习旧规,有不如法者,伏望圣慈特诏有司,按式作图,镂板颁下。
仍于坛壝之外,别为大墙围之,外建一门,常加封锁,以绝秽迹。
被受之日,限一月了当。
仍于斋厅立石刊刻,增立法制。
守令上之三日,躬诣社坛,按图修治
监司随分定州县检视,岁终具所历去处申奏,有不如令者,按罪来上,以大不恭论。
臣今画到图子一本,随状进呈,乞付有司增损颁行。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内降黄贴子:「祭祀之所,理宜清洁,犹当约束,不得侵展民居,接便科率搔扰。
但以系省钱收买物料,科差官工修葺,无官工□方听和雇。
贵在严密完整,不必增广华侈」。
左右司看详:「上件所陈,除以『大不恭论』难议施行外,馀欲依内降黄帖子内约束指挥并臣僚所陈施行申闻事」。
四月十四日,奉圣旨,依左右司所申,仍先次施行。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真定府元氏县邑众等敬造尊胜石幢赞(并序建隆四年四月 宋 · 王圯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
述夫大慈广运,遍沙界以无穷;
直教恒光,佛石劫而靡尽(下缺约二十四五字。)
崇夫释因,萃为世福。
因不崇,何以萃(缺约六字)可□□因□□因成□报之道昭(下缺)
聚沙(缺约五字)幢之果冀□□□□□□□王风。
苟无所兴,曷以致敬?
则我恒阳剧邑,曰元氏焉,本于县西北故城是也。
自隋初移建于斯,乃汉明帝降圣(缺约十七字)(缺约八字)繁山川□□恒为门之险要。
□□□□之山(缺约二十字)为先□□过。
我圣上御宇之四载也,华夷无事,宇宙廓清,凡居戴履之乡,尽咏之化。
恩均赤子,念及疲民。
内则命台辅以经邦,外则委县侯而分阃。
则我府主侍中□□□明寄,控压□门,运经文纬武之谋,布□□康时之化。
复遇巡检洺州太傅,仰承帝命,巡警数州。
河朔无侵掠之虞,遐迩有慑威之惧。
农桑无□废(缺约五字)
吾皇覆育之恩,君人抚安之惠,每于抡选,别挂宸衷,爰命相庭,慎求良宰。
今我县□长员外,惟□斯任矣。
下车之后,布政日新,凋弊悉除,室家相庆,尚淹展骥,荐委驱鸡
镇主仆射,夙著勋声,迥推忠节,□赞甘棠之化,委□细柳之权。
判官评事,却芳名,谢香国,暂鸾栖以淹望,即鹏翥以高翔。
然有邑会□□□□州司马彭城刘公,高门盛当路,名□蕴重洪。
惟□□□□□邑首皇甫押衙等,素扬时誉,宿植善因,遇圣事以皆兴,慕良缘而每切。
乃相谓曰:「幸遇逢明代,各□用苏,满□宣乐业之谣,四境绝防寇之患,得不崇于妙果,上答鸿恩」?
乃结邑众王行及等所集净财,持建最胜宝幢一□□乃众(缺约廿字)营□命良工□□琰,尽追琢镌雕之妙,睹峞峨耸峭之功。
势戛青霄,莲擎金地。
刊贝多之秘典,永庆人天;
光无量之良因,恒资国祚。
建隆四年,岁次大渊献,四月八日立于寺之中庭。
时也瑞彩凝空,慈云覆润,观者如堵,集士庶(缺约廿一二字)相□睹奇绝功。
当寺徵乎始置,乃大魏时末移县之所建也,迄今七百馀祀耳。
基构广袤,殿宇丽严。
摇古木之清风,□经寒暑;
俨金容于满月,久荫城隍。
兼自腾并寺院之时,以古昔奉敕之兴建,寻(下约缺廿七八字)谈高感□方之信□罢颐望重。
今以圣缘□就,庶绩已成,苟无述焉,何旌悠久?
鄙不材,见命属词,惭亏一字之褒,罔究三乘之妙,聊编实录,乃作赞云:
释梵之先,莫可称焉。
理分不二,被妙(缺约廿八字)爰有邑众,喜遇明时。
上感德化,普及蒸黎。
烟尘自息,风雨不迷。
歌恩颂政,众恳陈规
是于箫寺,欲结良因。
乃命匠巧,旁□贞珉。
雕镌秘典,□列圣真
宝幢高耸,戛汉偃云。
冀将妙果,恒奉嘉祥。
雄藩永固,凤阙遐昌。
□□□□,齐日月光。
万人瞻仰,福阴无疆。
寺主之德,法门英髦。
共集圣事,罔单劬劳。
启菩提路,破烦恼刀。
同登彼岸,法海滔滔。
众功美绩,今已周圆。
永光玉篆,长播金言。
赞称数邑,虔奉千门。
擎空踊地,不崩不褰。
登仕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前永平县晁,西山巡检都指挥使、推诚翊戴功臣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使持节洺州诸军事洺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太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郭进朝散郎试大理评事、守海州□□县令龚□□,郓州观察判官鲁咸□,前摄□州别驾刘□,朝散大夫检校尚书户部员外郎、行令兼殿中侍御史孔璘,随使押衙、镇使兼知税王迪承务郎、守主簿鲁咸一承务郎、守县尉司徒諴,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殿中侍御史云骑尉、副镇兼知□张□咸,节度衙前虞候、充知城处谦,城隍都维那、前渠州司马刘鹄,副维那、前摄武州长史皇甫瑶,前镇使靳令遵,前深州军事衙推张筠洺州元从押衙、亲都、前镇使刘密,前高邑镇使、勾当酒曲王从正,前镇判官王延翰洺州元从押衙勾当酒曲段希琏,押衙门玫、前摄赵州别驾赵胤,乡贡三《礼》范潜、张立王师太、张益、霍琼、田彦符、王、曹君庆、王昌嗣、毕王隐延嗣、顼□、刘廷嗣、田处□、杨知柔、胡贵、刘恕赵万、段审、赵庠、毕忠、田超、董赟、安召、焦俨、许珣、王文遇、郑、高进、姚演、伊延嗣、董殷、王温、王集、宋斌、□李贺、刘祚、刘琼、董前,名摄冀州长史
按:《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二,希古楼刊本。
程子充少监家藏二诗遗墨(前一诗,程御史临终遗其子端甫诗也,后一诗,元遗山女初适端甫时送别诗也。端甫子充之父,元氏子充之母,翰苑诸公题述遍矣)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教子惟欲谄,嫁女惟欲官。
床屏触头乃翁怒,文书衔袖媒姥谩。
痴人一笑可绝倒,古训相传良独难。
大夫有愧程监察,上谷敢望元遗山
易箦微言尚典刑,出门别语重丁宁。
子无橐装与宝剑,女无绣褥与金屏。
各赠骊珠五十六,藏在肺腑为深铭。
梓乔俯仰俱莫及,冰玉清润尤相形。
水衡使者直而温,遗山宅相监察孙。
禔身务学承先志,范世传家示格言。
正大去今八十年,流风遗俗犹有存。
谁能题诗墓柏下,使两仙翁起九原
哭楮谷元氏郡君 其一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绝句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二
贞良淑质元无蹉,妇德母仪谁敢加。
举案齐眉难再见,伯鸾情意常如何。
哭楮谷元氏郡君 其二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绝句 押翰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二
今朝天日无光明,薤露歌残人欲散。
兰玉门庭欠我兄,一番长叹又长叹(家兄曾为婿世故云)
杨兄鹤洲购赠元氏赞皇石刻有汉篆三公碑甚奇喜极复求沈君愚溪觅之 清 · 黄易
 押词韵第四部
古人不可见,古迹亦有数。
灵奇秘幽邈,难致空怀慕。
杨兄元氏来,古物欣所聚
启箧见百幅,如涉山阴路。
墨翠开春岩,字明点烟鹭。
坛山强弩张,白石神虎步。
封龙残字四,亦得褚欧趣。
最奇三公碑,琳琅汉玉箸。
虫蚀二百字,瘦蛟蟠老树。
疏密任意为,篆隶体兼具。
或屈玉折刀,或悬针垂露。
或疾若风行,或郁若云布。
辨文知冯君,祷降甘雨屡。
绝类五凤砖,证字亦有鲁。
欧赵录不同,或未身亲遇。
我见诚奇缘,狂喜不能语。
平生嗜古癖,于此得饱饫。
汉代六名山,元氏碑尤著。
便欲策杖探,羁栖苦难赴。
官阁休文,神交托心素。
遥结岁寒盟,可同金石固。
驰求三百番,疗我烟霞痼
步发途中饯春(永春元氏庄。在步发村。) 清末民国初 · 金允植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云养集卷之一湿游漫吟
花须无赖柳腰低,一霎东风漾碧溪。
镇日行行无觅处,山禽相向尽情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