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红楼 清 · 孙原湘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闻声睹影尽聪明,心似荷珠滴滴倾。
新月痕留眉际澹,幽兰香自骨中生。
呼为才子名俱艳,供作观音画不成。
隔着红楼亲下拜,可怜情重觉身轻。
附:原作
楼际秋光分外明,帘波袅娜带风倾。未甘绿鬓随时改,辛苦黄花太瘦生。搦管比人偏缓就,买丝绣佛喜初成。朝来亲把炉香爇,烟篆萦衣一缕轻。
白鹿洞书院揭示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四八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
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
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慎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
诸君其亦念之哉!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四。又见《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一,《性理群书句解》卷二,《读书分年日程》卷首,《庐山纪事》卷七,康熙衢州府志》卷二四,康熙西江志》卷二○三,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五,《白鹿书院志》卷二,同治《德阳县志》卷一五,《庐山志》卷八,光绪《凤县》卷二,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四。
寿许社长君武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有白麟奇木雄文,昔号神童,今称佛士;
正紫蟹黄花令节,筹添海屋,觞侑宾筵。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许君武(1905——1988)名昌威号筠庐宝名青阁湖南湘乡人,生于北京1924年北平中国大学英文系毕业后,任河北省政府机要秘书等职。翌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学成归国,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中央政校教授等职。1930年后致力于新闻工作。先后担任多家报纸总编总主笔。抗战爆发后,他任南京文化新闻界抗敌后援会常委会主席。抗战胜利后当选“首都记者公会”常务理事1949年台湾。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台北政大、清华大学等校教授。后任台湾国防研究院中将副教育长。1958年返国受于右任之邀任监察院参事一九六三年六月,组织中国佛教访问团,先后赴香港、泰国、印度新加坡等地访问,宣扬佛法,受到热烈欢迎。1988年元月在台北无疾而终,享年84岁。著有《论“中国之命运”》《中国新闻学大纲》《国父与〈三十三年之梦}》等,另有《双青阁诗词集》尚待出版。
君武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为研究委员,成氏先后任研究委员,副所长。成氏有诗《送筠庐赴菲讲学》《过筠庐新居晚与贤伉俪同赴南郊观阮园盆景》《读君武教授韵篁夫人人日联句,因赠》,并有骈文《<许筠庐珠婚征诗启》。
白麟奇木:指汉代终军白麟奇木对》一文。武帝看了认为不同寻常,因此改年号为元狩。几个月以后,地及匈奴名王有率众来归降汉朝的当时人们都认为终军说中了。
紫蟹黄花令节:指秋天;苏轼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兼寄孙巨源二首》红叶黄花正乱,白鱼紫蟹君须忆。
侑:助,佐助。
笺:送庐赴菲讲学:
击楫心何壮,乘桴道未微;天教鹏再徙,人与燕双飞;桃李清芬远,蓬莱旧侣稀;收京容载笔,携手看同归。
杨沧白先生八旬冥诞纪念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阻嘉陵衣带水,未接麈谭,谁知冥诞招魂,翻遣望京隔南斗;
元佑党人碑,永彰鸿烈,即论清吟拔俗,也应名世继东坡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杨沧白(1881——1942)名庶堪号邠斋天隐阁四川巴县(今重庆巴南区)人。在袁世凯窃权时,杨沧白重庆组建“讨袁军”,失利后,于1913年底远走日本,旋觐见孙中山并为其器重而引为肱股。后全力协助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先后曾任四川省长、财政部长、大元帅府秘书长广东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抗战爆发后,拒绝汪伪政权利诱,抛妻别子转归重庆参加抗战。终因不满蒋氏独裁而归隐。他在重庆办新学、创新刊,传播进步思想。杨学贯东西,其诗词、文章、书法物鉴赏,均可自成一家。著有《天隐阁诗集》《邠斋文存》及英文著作《译雅》。杨逝世后举国哀悼,按国葬礼仪,张群等显要乘舟泊木洞后亲送其灵柩于重庆东泉安葬。1943年7月19日,国民政府在杨沧白事业发源之地重庆府学堂旧址,建立了“杨沧白杨纪念堂”,并将其所在的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以纪念这位辛亥革命的功臣
嘉陵: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衣带水: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麈谭:执麈尾而清谈。亦泛指闲居谈论。典出《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
翻遣望京隔南斗: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此处反用,指南望故都。
元佑党人碑:元佑党籍碑,宋代摩崖石刻,现存二块,均在广西。一在今广西桂林市七星山瑶光峰下的龙隐岩北宋徽宗时蔡京专权,把元佑元符间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将姓名刻石颁布天下,后徽宗下诏毁其碑。现存碑刻为南宋庆元四年(1198)梁律据家藏旧本重刻。碑距地丈余,额有蔡京手书“元佑党籍”四字。久经风雨侵蚀,文字已模糊不清,但尚可辨认。另一块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真仙岩宋嘉定四年(1211)沈炜重刻。
鸿烈:大功业。《汉书·扬雄传下》:“《典》《谟》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名世: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解释为名显于世。
笺:王闿运集杜句赠谢龙伯联:
独共南山守中国;
每依北斗望京华。
登楼怨 秋兴次清人顾蒹堂韵(2007.10) 当代 · 熊盛元
 押尤韵
露华千里白,任梦云轻绕,笛外高楼。
落木寒蝉,醉边魂也惊秋。
强携古恨荒江畔,渺苍烟、豁我吟眸。
共何人,小艇穿波,抱月中流。
俊游,重料理,待寻仙瑶圃,拾叶香沟。
莽莽关河,冥鸿影为谁留?
孤怀寄与蒹葭浦,对西风、又动清愁。
漫沿洄,离合神光,都萃滩头。
附:(一)顾翰《登楼怨》
范阳城楼,西风乍凉,落叶如雨,不禁有王粲依人之感,归度此曲,以写旅怀。
乱山围古堞,向暮蝉声里,独自登楼。叶叶西风,故园无此凉秋。几丛远树牛毛细,有烟痕、绿剪双眸。更凄然,似水斜阳,并入寒流。
旧游,空记省,在幽篁仙岭,落木邗沟。渺渺平沙,天涯底事勾留?多年戍垒销兵火,听哀笳、尚带边愁。最无聊,城角孤花,相见回头。
(二)诸家赐和
登楼怨秋兴和晦窗用蒹堂匀 蛰堪
弄窗凉雨急,正断鸿声杳,碧暗重楼。砌咽残蛩,更谁能解吟秋。小园藓径今何处,恐凄迷、绿惹凝眸。叹香丛,几许霜寒,换却风流。
胜游,凭认取,奈探芳人远,不识宫沟。检点青囊,前痕枉自尘留。无心斗酒黄花圃,怕黄花、带恨将愁。梦阑时,斜月穿帘,还到床头。
登楼怨次韵晦窗先生秋兴 浦江第一哨
俊怀留古朴,况袖云星旅,月正临楼。碧落天穹,壮吟词里千秋。影孤甫念星何淡,隐垆边、叶且遮眸。向年华,忍与平涛,喜作狂流。
夜游,休自恼,醒菩提乡里,霹雳园沟。冷冷西风,秋花怎不难留?书来记往青霜远,忘人间、不住轻愁。信无由,凉薄尘缘,长梦肩头。
登楼怨·江望勉和 可可
暮天鸿影急,又断笺无字,掠过江楼。雪垂波,替人先此听秋。朵云晚去开蟾镜,有相思,不语星眸。更销凝,点点山枫,乱拓空流。
梦游,虚步里,已搴烟兰浦踏月沟。宛转追寻,清歌枕畔难留。心弦醉写骚魂谱,倩西风,拭泪吹愁。甚牵情,明灭珠灯,移傍桥头。
登楼怨秋兴次清人蒹堂和晦窗兄 青凤
冻烟生海国,护翠蟾圆小,薄映层楼。垒石残丛,澹然云水成秋。黯弹古泪人何在,掩红绡、恰称清眸。怕孤蓬,遣与西风,掷与江流。
浪游。休忘了,算分灯疏牖,挟瑟长沟。忍换新凉,从来梦好难留。天香袖底凭吹远,病怀深、更恁多愁。对千山,依旧灵襟,还伫城头。
登楼怨出游蒙陕,一路童山涸河,甚感荒凉。及归,蛰师命填此阙,是以完题 停云
戍云开野陌,望怨鸿无语,掠过崇楼。一曲平沙,夜阑吹满荒秋。绮怀骋梦西风外,尽凄凉,蹙损双眸。恨天心,缱绻幽波,未识东流。
倦游。浑忘了、渐题红初泻,密约盈沟。窅窅寒芒,凭谁解佩相留?惊镳万里捎林莽,甚而今,废褪闲愁。定何时,摇月青青,重绽眉头?
登楼怨步和晦窗先生秋兴病中有感 烟云了了
玉箫音已绝,正秀帘轻卷,独立西楼霜风,倩谁题冷清秋?几声远雁情怀黯,恼黄花,又惹双眸。料吟边,缱绻幽思,瘦尽风流。
倦游,魂梦里,剩飘零孤影,寂寞荒沟。检点红笺,相思锦字空留。难消病索今生绕,叹今生,怕赋离愁。欲休休,沉石青峰,偏到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