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冯太师集序嘉定八年八月 南宋 · 何德固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三、《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父子传受,古难其兼。
有开于前,后莫之嗣,作者穷矣。
故父作子述,《中庸》以侈周家之盛;
而唐史臣传李德裕,亦首表而出之曰:「元和宰相吉甫之子」。
夫君臣之道,胥贵于缵承者如此,而况斯文乎。
韩昌黎一世儒宗,毫端所向,变化莫测,而得心应手之妙,已不能授其子,他可知也。
司马谈之有迁,刘向之有歆,班彪之有固,父子相承,照耀一世,若可尚矣。
然三家之子,类皆不善用其身,君子或慊焉。
岂文章公器,造物者靳之而不畀人以其全耶?
独吾宋三苏先生之出,掩千古而夺之气。
其文辞浑浩,如长江大河,沛然莫禦,非断港支流之可望。
而其名节峻峙,又如泰山乔岳,岩岩层霄之间,使人耸瞻而不敢议。
父作子述之懿,必如是而后可以无愧也。
彼三家者,溟涬然下风矣哉。
普慈冯公允南,以文名于时,其子澥承之,益大以肆。
今观其父子之作,敷腴典重,不费追琢,自合法度,非有本者畴克尔。
里人君锐阅之,契于心,乃锓诸木,俾德固序其首。
辞不获命,则以其素所感者书焉。
嘉定乙亥中秋日梧溪散人何德固叔坚序。
按:《安岳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自赞碑 北宋 · 陈抟
 出处:全宋文卷一○
一念之善,则天地神祇、祥风和气皆在于此。
一念之恶,则祅星厉鬼、凶荒札瘥皆在于此。
是以君子慎其独。
按:乾隆《潼川府志》卷四,乾隆五十一年刻本。又见道光《安岳县志》卷六。
贾司仓 北宋 · 赵嗣业
 押真韵
抱负如公屈不伸,古来无有达诗人。
声名岂似官资小,才调宁如掾俸贫。
东野旧称涛涌骨,退之曾说胆过身(按:以下当夺二句。)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八《潼川府路·普州
北宋 · 冯宋
 押灰韵
布衣已有回天力,太学翻为御史台(与陈东
按:《舆地纪胜》卷一五八《潼川府路·普州
宋 · 景泰
 押删韵
径通花禅房寂,云卧衣裳昼梦闲(题西山寺乐净轩)
按:《舆地纪胜》卷一五八《潼川府路·普州
其一 南宋 · 喻汝砺
 押有韵
扪膝来为普慈守,先生悬车在林薮(上冯左丞
按:《舆地纪胜》卷一五八《潼川府路·普州
任师中舟中见示 北宋 · 冯山
 押真韵
经年雅音旷不闻,客衣彼此俱红尘。
六月赤日火照地,仙舟舣在支江(宜秋馆本、清钞本、小集作交河滨。
君年四十已显官(宜秋馆本、小集作宦),去去荣路无涯津。
丈夫未死功业在,但使道富何忧贫(自注:师中诗多言贫,故云。)
按:以上《安岳集》卷七
真相寺石观音大观二年二月 北宋 · 冯世雄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一
至道寥廓,肇造万法,不得其门,无自而入。
古有大法王子,三法轮常转,日用裕前。
墙壁瓦砾,与文殊助机;
安坐不动,共普贤讴和。
原其深趣,未尽圆通,必欲得佛上乘,还寂灭性海,唯观音门庭易为受道。
盖一心清净,周遍十方,无古无今,圜證三际,目非观障,意自染尘,鼻舌及身,难穷等妙。
即此闻性,无处不通,梦寐觉眠,了然有在。
群方击鼓,随击俱闻,假使隔垣,是心非灭。
心非灭故,则又何与诸佛如来同一闻法?
十力、四无畏、八万四千陀罗尼门,施及众生,莫非自闻而入,则观音妙智不可思议。
本州信善杨正卿,以厥祖旧愿,造观音石像一尊,择真相崖龛,鸠工集事,阖家随善,共建良缘。
元符己卯创初,大观丁亥告毕,设水陆斋会,开四大部经,饭合郭僧道,崇赞佛乘,远酬祖意。
巍巍圣像,睹即见真,泉石松风,皆谈实相。
俾人人回心觉观,自反其闻,探观音最上之机,到菩提妙湛檀那功行,岂易遽量?
噫!
妙法圆通,斯门第一,最初方便,何假他求?
根不着有,是非就耳,不即不离,无去无来。
意取则六贼竞驰,情解则万缘交搆。
空诸所有,髣髴其源,一念澄虚,真观斯在。
余喜杨生措诚于道,挺出尘累,崇奉法要,求之妙谛,如火中莲,特为书其本末而刊诸石云。
宋大观二年戊子春二月奉议郎通判汉州军州、管勾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借绯冯世雄撰。
按:道光《安岳县志》卷七,道光十六年刻本。又见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二,《宋代蜀文辑存》卷六。
水调歌头(1985—1995年 重庆 当代 · 蔡淑萍
 押词韵第三部
丙寅夏,玉才自塞外返川探亲,函邀赴蓉一面。
青鸟报佳讯,鹏翼已南归。
云霞天半招我,锦里一衔杯。
记得乡音初识,争道巴山旧事,掬泪共沾衣。
大漠朔风劲,情谊似春晖。

江之南,塞之北,久相违。
念君昨日青鬓,今日可添丝?
却喜春回塞上,好试补天身手,绝域种芳菲。
明日送君去,挥手莫嘘唏。
后记:玉才姓文1982年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师进修学院进修时同班同学,四川安岳县人。余得玉才书,欣然自渝赴蓉,并赋此词拟赠之。不料玉才以旅途劳顿,旧疾复发,滞留南部县,未能如期抵蓉,余怅然而返。
宋 · 冯叔豹
 押覃韵
仙家鳞古,小市鹿梨甘(过崇龛寨题希夷先生宅)
按:《舆地纪胜》卷一五八《潼川府路·普州
安岳冯公太师文集序嘉定十二年十二月 南宋 · 刘光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七、《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七、《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五
祠部郎中、赠太师安岳冯公讳山,字允南,文集三十卷。
太师有子讳澥,官尚书左丞、赠资政殿学士字长源,文集四十五卷。
太师卒于绍圣元年左丞薨于绍兴十年
远者百二十有九年,而近者亦八十年矣。
而比岁文集始行于世,又未有序之者。
珠玉藏于山渊,其气终不可得而埋蚀,斯文也夫岂有久晦而不彰者乎!
然士之逢辰,则有幸有不幸。
太师公在熙丰间不能苟合于新法,辟台官,不就,天下高之。
元祐以来,用范醇夫荐,始立朝为郎,而公卒矣。
时有幸不幸,而斯道也、斯文也不与焉。
左丞年二十三,登元丰二年第,名声籍甚。
元祐执政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荐之,进策与论,人交称焉。
后不果试,教授成都蔡元长待之甚厚,及以序送,亦不苟徇也。
太师卒,奔丧京师,三年而皇妣卒,公尝自述其衰绖七年中穷居固守等事。
呜呼,非学而能之乎?
元符上书,论及宫禁,述所见耳,初非有意于希世取爵禄也。
其后主国论者自以私意进退人才,而公遂进用,自郎而卿。
既乞补外,又以奉常召。
俄上疏乞罢湟州西宁之役,以靖患息民,公始得罪矣。
其谪词曰:「顷上书疏,半为邪言。
久怀异心,下比流俗。
遽有羁縻之请,实为捐弃之谋。
嗣武为劳师,以昭功为往失。
动摇国是,疑惑新民。
可送部,与远小监当」。
寻责永州别驾道州安置。
三年而自玉局召为吏部郎
明年丞相张天觉罢政,公坐附丽,又送吏部,为虔化丞。
在外将十年,然后知夔州,复直龙图阁
靖康即位,年六十有七矣,以徽猷阁待制侍读,俄长谏院,而女真已围太原矣。
故曰时有幸不幸也。
公老而达,实逢时之不幸,斯道也,斯文也,言之抑何艰哉!
道与时污隆,文与时高下,公则心知之,故于潼川先生祐甫之卒也,哭之恸而铭之甚哀。
公与杨公皆太师公之所作成也,其言曰:「某与祐甫游垂五十年,自少皆承先训,以文学忠义相期,既而先后得科第。
中年各欲以所学少见于世,而愚不适时,自取大戾。
祐甫虽废而安处乡里,然疾病窘困,不能出门户;
而某流放楚、粤、江、湖之远。
追惟终始,互成叹笑。
祐甫卒,含悲茹愤,言发涕○。
以吾二人平生契义之私,它人所不得与,且所不能知者。
祐甫晚与成都郑少世有阙文。
今之锓木者,大泸周氏子锐也,可谓好事也已。
其邑人景君佐仕于吾州,为周氏子请叙其篇端,以余粗知言云。
嘉定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简池刘光祖序。
按:《冯安岳集》卷首,宋人集乙编本。
慧岩 南宋 · 白麟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七
慧岩者,唐乾元中僧舍也。
岁月深远,莫知其详。
迄今仅四百年,舍宇既颓而岩前石像亦斧凿矣,独山草木,与古无异。
处士赵庆升飘然有山林之志,乃于绍兴辛未创室岩畔,与木石居。
既又凿山骨,刬苔藓,再修石像,饰以丹青,石室帡幪,可庇风雨,释氏风致,焕然于松石之间。
乾元之迹,于是乎不亡矣。
铭曰:
士之履道,若石然。
岁月弗治,莽苍芊绵。
维心与迹,其势若联。
一或弗净,斯罔觉焉。
君子有见,端本澄源。
世务如脱,浩其孤骞。
虚灵精莹,乃复其天。
万事万物,昭吾目前。
藐彼金玉,尘视冕轩。
维此净慧,岑寂有年。
卓哉隐君,脱屣翩翩。
万木蓊翳,一室独悬。
乾元之迹,庶几永传。
风清清,涧水涓涓。
无物无我,是为福田。
按:康熙安岳县志》卷二,康熙六十年刻本。又见《补续全蜀艺文志》卷三七,乾隆《潼川府志》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二。
寿周国民代表开庆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斯人具公瑾英姿,鲲峤联吟,喜亲芝宇;
来岁还汉家旧物,蚕丛揽胜,添醉觞。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周开庆(1904——1992)四川江津人北平师范大学、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毕业.1927年参加《汉口中央日报》,创办《四川晨报》,并历任四川省达县永川县,参加国民党党务、军队政治工作。1947年,周开庆在江津当选为“国大代表”。去台后,任职经济部主任秘书参事和顾问,并在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等处授课。于1960年组建了“四川文献研究社”,创办了《四川文献》月刊,1970年又发起组织了“中国地方文献研究会”和“川康渝文物馆”等,同时创办台北市江津同乡会,出版会刊《江津》,他是首届理事长。晚年致力于巴蜀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保存了一批乡邦文献文物。著有《中国经济政策》、《国父经济学说》、《民国川事纪要》、《四川与辛亥革命》等.编辑有《近代中国经济丛编》、《四川方志丛刊》等。
成氏有诗《赠周开庆兄》。
公瑾英姿:周瑜字公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谨当年,雄姿英发。此处切姓。
鲲峤:鲲峤,鲲岛都是台湾的古代旧称。
联吟:犹联句。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花栏竹架,常闻韵客联吟。”
芝宇:唐元德秀字紫芝,房管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见《新唐书》《本传》。后来书信中因以芝宇为称人容颜的敬词。
旧物:指原有的国土。
蚕丛:相传为蜀王之先祖,教人蚕桑。唐李白《蜀道难》:“蚕丛鱼凫,开国何茫然!”借指地。切周之家乡。
觞:生辰之日称正寿”,寿宴由儿孙承办,称为“觞”。觞为酒器,为寿,“觞”就是寿诞举觞称贺的意思。
笺:赠周开庆兄二首:
轻舟避寇过瞿塘,十载巴渝抵故乡;公瑾当年最英发,戟门秋月夜如霜。
照海繁樱媚晚春灵山邂逅怅兵尘;还都有颂君能说,剩忆峨眉一怆神。
秋怀八首 其四 明 · 李梦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空同集卷二十九、明诗纪事 丁签·卷一
苑西辽后洗妆楼,槛外芳湖静不流。
乱世君臣那在眼,异时松柏自深愁。
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
万古中华还此地,我皇亲为扫神州。
西河诗话》:辽后梳妆台址在太液池东小山上,一名矞花岛,即白塔寺址是也。尝读元时《金台集》,为葛逻禄乃贤所作,中有妆台诗甚佳:「废苑莺花尽,荒台燕麦生。韶华如逝水,粉黛亿倾城。野菊金钿小,秋潭玉镜清。谁怜旧时月?曾向日边明。」自注云:「妆台在昭明观后,金章宗尝与李妃夜坐。上曰:『二人土上坐。』妃应声曰:『一月日边明。』故云。」则知是台本辽时后妃避憩之所,不止萧太后也。李空同《秋怀》诗「苑西辽后洗妆楼」,徒以叶调之故,易「梳妆」为「洗妆」,易「台」为「楼」,遂致土人文士争名是非,且有误指桥南诸阁为沈妆楼者。文笔之不可轻下乃尔!
崇州白塔寺谒果平法师次孔凡老廿年前赠隆莲法师2010-11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水虚涵碧落清,塔尖檐角与云平。
谈空说有经千卷,漱石拈花茗一觥。
劫外初瞻青竹影,座中还忆白鸥盟
他年倘侍莲台侧,不问灵山路几程。
按:【注】白塔寺住持果平法师字本一,曾依上隆莲和尚尼座下增受二部僧戒,承其不弃,赠所著《碧落秋水》一册。因忆一九九零年初春,孔凡老甫从锦城返京,有诗赠隆莲法师曰:“刻烛诗成雪比清,巴山文采盛升平。荷花耀彩红生座,竹叶流香绿满觥。一劫已醒名利梦,四空何有酒诗盟。茫茫烟雨中原路,乞指来程与去程”(《隆莲法师年逾八旬,诗才敏捷,即席步韵和章筵上诗,无任钦佩,因用元韵呈赠》)。当时属而和者,无虑数十家,余亦曾和之云:“幽幽慧剑凛霜清,斫却胸中块垒平。一树菩提香绕殿,四厢月影水流觥。华严真幻期先觉,翰墨情缘缔后盟。明镜高悬尘未染,可能为我指迷程”(《步韵奉和凡章丈原玉并呈隆莲法师》)。岁月不居,忽忽二十载矣,孔老早归道山,师亦已圆寂,我亦垂垂向老,浊尘空扰,净土难求,闻果师开示,弥觉人生不过梦幻泡影而已。义山北青萝》诗云“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调初夜磬,閒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真于我心有戚戚焉。又,《介庵进禅师语录》有“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语,颈联出句盖用此典。
元初童谣 元 · 无名氏
塔儿红,北人来作主人翁
塔儿白,南人是主北为客。
帝京景物略:白塔寺,元初有童谣云云。世祖时塔色燄赤,及我太祖兵起淮阳,塔白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