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冯澥留题邓园碑跋靖康二年二月 北宋 · 赵沂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一
古之贵书者,不独贵其书,贵其人也。
故先儒□□□□所为□壁断碣皆传数百载,特存其人耳。
使□□李志辈书□与右军父子争衡,犹不足传也,斯言谅哉!
枢密冯公道德文行,事业闻望,自是一代伟人,正所谓其人之可贵者矣。
往岁假道南明,留题邓园,字画俱在。
园今为王氏所有也。
主人希韩欲刊诸石,请题其后。
沂告之曰:是人也,固不待书传;
是书也,尤不因题跋而后见。
言之砥□聱牙□无以谢君,请姑以贵书尤贵其人者推本其意,告世之君子云。
靖康二年二月十五日迪功郎潼川涪城县赵沂谨题。
按:民国三台县》卷二一,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香积山题名 南宋 · 贾宗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四
邑宰资中贾宗亮同乡人□仲虎、魏祖终来游。
下瞰澄江,环绕县治,稠木葱茜,烟火万家。
观览殊胜,置酒阁上,歌少陵之诗,兴尽而反,不知日之既夕矣。
绍熙癸丑南至日。
按:民国三台县志》卷二一,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香积山石壁题名淳熙十二年九月 南宋 · 郭公绪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六二、民国《三台县志》卷二一
淳熙乙巳重阳,宰郭嗣□、尉陈德用、簿张君厚、邑□□子安、白□之、文书之、□□卿、表弟范叔贤讲熙宁登高故事于官阁。
是日也,天宇新霁,山川开明,□□□眺日至俱胜。
予喜造物□人复古之意,相与饮酒乐甚,倚丹枫,望翠壁,歌少陵之章。
客曰,此邑此地以杜诗重,继自今把菊花枝,醉茱萸酒,百年相传为胜赏,则又以大夫重,盖不可不识也,于是乎书。
按:光绪《潼川府志》卷九,光绪二十三年刻本。
曲玉管柳屯田韵,荷花鸳鸯图 现当代 · 吴湖帆
画展蕉心,诗回玉枕,微波隐托辞通久。
莫道春归犹惜,多景悬秋。
几回眸。
暖暖金沙,溶溶蓝水,叶田掩映思珍偶。
借问霓裳缥缈,花浣蘋洲
漫悠悠。

共倚阑干,俯双影、鸳鸯倾盖,可堪锦障迷离,还教绮思延愁。
且嬉游。
恁横塘清浅,指点云情舒卷,月华吞吐,彷佛撩人,拾梦红楼。
螺川合作:调笑三台
连蒂。连蒂。四面开成殊丽。霞腴初醉红螺。翠影翩翻绿波。波绿。波绿。中有鸳鸯双浴。
南唐 · 郭廷谓
 押删韵
魄逐东流水,坟依独坐山(独坐山)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四《潼川府路·潼川府》 《舆地纪胜》:独坐山:在射洪县东三十里,江中有陈拾遗墓。……开宝中梓州刺史郭廷谓以诗哭之,云云。
政事记碑后跋政和五年五月 北宋 · 吕某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三
普慈程公以兼人之资,治吾邑百里之聚。
剸割剖析,游刃恢然。
错节盘根,物迎缕解。
三年于此,吏畏民怀。
害者除,利者兴,敝者以新,蛊者以振。
事有益于民,虽艰必行;
作有挠于法,虽微必去。
以故争讼息衰,奸轨不兴,内外肃然,熙熙无事。
若隐寄之弊,蠹政之尤者,程公灼见本原,惩之以法,剪孽除根,民咸受赐。
是宜乡人刘当可乐为道之,刊以翠琰,俾传无穷。
夫隐寄一事,何足为公政之善?
是不然,避赋调,贼良民,败法乱政,而每难于省察者,举难之善,其易可知。
异时操是以往治一国,宰天下,经营施设,裕然有馀,茂叶殊勋,且将书竹帛,藏王府矣。
蹄涔尺泽,讵可展登舟之志哉?
政和五年五月十五日,邑士吕□谨题。
按:乾隆《潼川府志》卷九,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自赞碑 北宋 · 陈抟
 出处:全宋文卷一○
一念之善,则天地神祇、祥风和气皆在于此。
一念之恶,则祅星厉鬼、凶荒札瘥皆在于此。
是以君子慎其独。
按:乾隆《潼川府志》卷四,乾隆五十一年刻本。又见道光《安岳县志》卷六。
圆觉寺 明 · 林鸣雁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万顷波涵半亩阴,倚栏一笑空人心。
全经看破无文字,月满寒潭风满林。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潼川州
鲜于叔明(题拟) 唐 · 严氏子
 押元韵
三院四人簪白笔,一门三镇拥朱幡。
见《舆地纪胜》卷一五四《潼川军》引《潼川旧记》引《鲜于叔明神道碑》载(按:《旧唐书》卷一二二《李叔明传》谓「大历末,有阆州严氏子上疏」云云,因知此二句诗作者,为大历末人。)
香积山题名熙宁元年九月 北宋 · 牟邴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四、民国《三台县志》卷二一
熙宁元年秋九月重阳日邑宰殿省丞许君申之与仙尉□君璟、乡贡进士牟邴同登高,游宝积寺,观杜子美诗,访官阁故址,因上松径□□泉之□。
□书嵓石以记。
按:光绪《潼川府志》卷九,光绪二十三年刻本。
贾岛 明 · 李东阳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百里桑乾绕帝京,阆仙曾此寄浮生。
葬来诗骨青山瘦,望尽荒原白草平。
无地椒盘供庙祀,有人骢马问村名(时卢侍御复修其墓)
穹碑四尺标题在,词赋风馀万古情。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潼川州
杜曾张沔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
臣窃闻朝廷欲差杜曾判大理寺、张河北路转运使
杜曾详明法令,必能称职。
张沔廉谨精勤,󲦤绅所许,钱谷重难,实所谙练,兼本官自可三司副使发运使之任。
河朔屯师,右武之地,当选人经营一面,为用兵之备。
伏望圣慈委大臣再加铨择,庶免颇有改更。
按:杜曾梓州远回,又河北转运使自有,今来留住判寺,是在京重难职任,乞与别议恩泽。张沔自到陕府,累有人举奏,乞别与差遣
香积寺题刻嘉定七年四月 南宋 · 吕楚老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七、民国《三台县志》卷二
县江之南,有山横翠,连峰叠巘,葱蔚峭峙。
下瞰深流,大类阆中之锦屏。
中有六寺观,曰布金、曰祗陁、曰玉虚、曰东寺、曰南寺、曰香积。
县宰宁川冯公子春下车阅年,吏畏民爱,庭雀可罗。
一日,乘暇率邑丞泸州吕楚老、簿眉山程子廉、尉资中黄良卿、兼监王□、赵冠玉偶游□□,自布金饭罢,同升罗汉殿,望□城,过宿云洞,憩万竹亭,□乌龙井,步松径,造禅房,啜茶观鱼于方□小池,逦迤□春江□□山,诵少陵□□□□□痛饮于官阁,乘月而归。
翌日良卿命书使镌石,以纪胜游,楚老为之。
嘉定七年甲戌孟夏初八日也。
按:乾隆《潼川府志》卷九,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涪城圣贤像碑跋嘉定十三年五月 南宋 · 张埴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
埴窃闻之,世人尝歧视三教为不同。
愚尝谓三教本于一,而吾夫子之教又天地古今(漫灭数字。)氏专穷性命,而弃外形□老氏(漫灭数字。)无为,似异于吾夫子(漫灭数字。)释氏垂戒,犹不以(漫灭数字。)妄语为戒。
夫不杀,仁也;
不淫(漫灭数字。)不饮酒,智也;
不妄言,信也(漫灭数字。),五常之道耶?
老子(漫灭数字。)曰:「俭不敢为天下先」。
又岂不合吾夫子温良恭俭让者耶?
使世之人倘能以佛、老为修身养性之具,而当以吾儒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则夫子之道,万世而下岂不实高而尊欤?
颜渊谓坚高钻仰之不测,孟子谓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之盛,相去百有馀年,言若合符。
君子之伦,焉可诬也!
埴漫尉于此,日诵夫子之言、服行夫子之训久矣。
一日登琴堂,陈大夫出示夫子圣像善本,旁列颜、曾(漫灭数字。)七十二贤,真所罕见,且命刻置县庠,以便后学瞻仰。
愚因喜闻而嘉道,仅用僭书□下,以移盛世之传,俾世人用意于吾道□如用力于缁黄云。
陈大夫(漫灭数字。)生之子,政事文章皆在及行之列,又喜与学者共志焉。
嘉定庚辰端午日邑尉紫岩张埴跋。
按:民国三台县志》卷二一,三台新民印刷公司铅印本。
题邓园碑元符三年三月 北宋 · 冯澥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一
往岁与邑尉鲜于颉彦升、邑人唐占孚先同游。
今十年,彦升、孚先皆死,予亦频罹忧患,发白眼暗矣,而园亦不甚葺,晚春残花,有摇落悽愁之态。
感今怀昔,情不能堪,忍悲书壁,投笔上马。
元符三年三月八日安岳冯澥长源
按:民国绵阳县志》卷九,民国二十一年刻本。又见民国三台县志》卷二一。
父祖家传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九
司马讳寓,字适之,颋八代孙。
善属词赋,尤嗜《左氏春秋》、班固《汉书》,襟局宏放,不喜苛屑。
父为铜山,终于官。
贫不能归葬长安,负骨旅殡成都,筮仕于蜀。
时孟氏政狭小,公心陋之,乃上三书:上言威文任驭豪英,辅尊王室,噬强扶弱,隐令寄政之术;
中述执政大臣无远略,尸禄愒岁之弊;
下言关禁不严,兵革不利,将兵者非其才。
召见给事札,坐之殿庭,出策使对,自朝及夕,问答五返。
蜀主褒赏,翌日敕门下补谏官
执政忌其疏,诬奏,诏遂阁。
御史阿旨,劾以非诋朝廷,授剑州司马
公杖策之官。
剑州刺史贪黩,公数谏,刺史怒,公置手版于戚而去。
遍游名山,遇胜辄留。
至左绵,尤喜其地物爽润,遂葬亲青溪,占数盐泉居焉。
后公寝疾将终,谓协曰:「蜀历将谢,必归火运主,汝亦不大耀于此。
吾乐兹土,尤好青溪山林,况先茔在焉,我死当葬巨柏荫下。
亦尝占,且王乃后」。
遂以袝先兆。
侍郎讳协字表微
免乳失母,幼从司马公口授所诵书,数年皆通熟。
年十五丁父艰,既葬卒制,往成都,以文谒薛戣侍御
薛器异之,授馆门下,曰:「吾馆士多矣,无若苏卿者。
其操行明洁,所学博大,貌相丰下,固当有应」。
它日以女归焉。
薛公女,即河东太夫人也。
广政十八年,公试春官,中首科,解褐掾彭州,迁合州幕职陵州判官
陵守范公趋成都,公领郡事。
王师伐蜀,寇盗抢攘,城陷于贼,吏卒解散,公独儒服坐寝以待。
贼入拜于庭,其渠曰:「公以善及我曹,我曹今能获公族于安处。
某官某吏苛且滥,已赤之矣」。
俄有骑至庭者,贼渠斩之,号曰:「敢有犯苏公者如之」。
自是家人安堵。
王师至,盗散,公出官寺俟命,诏复之。
逾年乞朝,既至,授怀州法曹
在任十年,又为理曹,改河南户曹
雍熙三年中令召入翰林学士,乞移中都以便养,诏授光禄寺丞开封兵曹,召见,赐五品服。
淳化元年卒,优诏赠秘书丞,非常制也。
后以中令贵,赠刑部侍郎
二子:中令易直
中令讳易简字太简侍郎长子,生于导江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太宗便坐临试,移时成文。
上览称善,诏升殿,问乡族,公丰采洒落,音对详典。
太宗曰:「古称秦蜀才子,可抗山东将,宜其败诸生也」。
翌日策名居第一,解褐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就加太子右赞善大夫
召还,授右拾遗知制诰,赐五品服。
雍熙三年,召入翰林学士
淳化三年,有事南郊,充礼仪使
先是圆丘合祭,惟宣祖配,公以为太祖受命造宋,乃弗侑神,上疏引永徽中高祖太宗同配事,诏嘉之,遂为定制。
四年,以翰林学士承旨给事中,遂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罢为礼部侍郎,出典邓州,移陈州,薨。
以子贵,赠特进中书令
子耆,字国老
幼奇伟,王文正公见而奇之。
奏文召试,赐进士及第
累迁大理寺丞
奉使契丹还,迁兵部员外郎工部郎中、直集贤院,充京东河东陕西转运。
舜钦字子美
少以父荫补官,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
丁父忧
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楼店务
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工为文章,以范文正公荐试召,得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祠神用市故纸钱会客,被劾为自盗,除名。
乃携妻子居苏州数年,复得湖州长史
子泌、液、激。
按:《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潼川志》引。
安岳县修学记 宋 · 唐文若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绍兴十三年十月丙戌,有旨符郡国修学校。
于时若郡守唐安何公援被旨,稽首言曰:「呜呼,兹帝王盛策也」!
国朝自庆历以来致意于学,其教养之法备矣,得人之盛,跨越前古。
暨乃者中兴,相臣将臣率用儒术,主上慨然追念致理所从,首及于此,实方今治道所宜先者,天下幸甚。
惟普蕞尔下郡,地僻而俗固。
然自昔缙绅之士接踵而出,其民力穑,士通经。
其名家令姓守家法者若景氏、冯氏,以诸生奋起,为世显人。
故从来及今者率斌斌未艾,其于县教养无负。
惟学居治城南,且山曰龙泉,地望特胜,𡾓峦蜒蜿,一水环绕,雅有泮宫遗制。
岁久颓敝,气象彫落,每春秋祭释,执事者或窘风雨,其于郡国祠制非称。
先是,郡守潼川王公升尝开盐泉以养士,商洛张公宗彦复出公帑以市书,独于营缮未遑也。
今公继领郡事,大惧无以恢张教本而拊慰士望,自始至,亟以闻于部使者,请图之。
及是得旨,部使者从给所费如请。
公即日召属邑令谕所以然状,鸠工庀徒,自五月经始。
凡学之礼殿、书楼、直庐、斋舍、若堂若庑,旧为屋百五十楹,而其倾危者植之,卑下者培之,敝漏者易之。
制即旧而更新,费不踰而工倍。
已乃复斥其馀材,创建大门于学之南,以导迎众山之胜。
界中庭为两序,以备选士之场。
彩绘七十二贤及汉唐名儒,以肃庙貌。
陶髹樽爵笾豆簠簋之器,以丽祀事。
凡饮食器用顷所无者皆具,顷所废者皆复。
于是学之内外闳壮丽密,称邦国首善之地,而追颂庆历以来恩赐,进士复灿然矣。
十月初吉,工徒落成,在泮之游,衣冠咸集,遂相与作而言曰:嗟夫,学为王者事尚矣!
三代而后始废于天下,而其学于人者存也。
党庠遂序,国家治则兴,否则废,郡守贤则兴,否则废,若寒暑然。
「子衿」之诗,「采芹」之颂,所以观政而不病夫学也。
今皇上在位十六年,维新之政,凡所与海内更始者,顷当天下多事,吏部常病官冗,而创置师儒;
大司农岁得旨,而开诏养士;
四方朝觐,阻远入告,而不废选举。
仰维睿意优渥,眷眷吾道,又不特今之营缮起废焉耳。
粤自宣和罢舍选,迄今二十馀年矣,军兴倥偬,日不暇给,独吾郡率先有诣于朝,幸复置学官、育多士,以隆教化,朝廷义而从之,兹非其习俗好尚之有素与?
意者亦幸职司守臣如数君子能遵奉德意,以卒相其成,故兵连世变,果不足以为之病也。
暨成矣,乃遂摭其废兴本末之状与今力役用费之数,具列于庑下,且叙而铭之,庶几为学士劝云。
铭曰:
士孰为学,孔孟其心。
学安所施,尧舜其民。
道出于天,禹锡鲧湮。
唯然而周,咈然而秦。
生民嗷嗷,如物蒙尘。
巍乎大君,天畀斯文。
悯时多艰,礼夷乐屯。
咨尔侯方,剔其荆榛。
有社有民,斯为冠巾。
岂惟民彝,化育是因。
普山右文,泮水明伦。
学宫渠渠,与俗俱新。
不替衣冠,以事一人。
惟天惟君,于以振之
按:嘉靖《潼川志》卷一○,抄本。
梓州中江县新堤记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
县为江所环,因名之。
其源盖出于绵之龙安鹿爬山,初若二带,其深财渐车,至神泉,始与诸谷瀵水会为一。
西至于罗江,南至于阳平,汇东南,复吞旁流,乃浩漾为洪波,浮于县之西郊。
历坤隅,势下颇壮猛。
南注,折而东。
斗且阏,遂㢋击左岸。
土毳善崩,岁岁内蚀,若刳以刃,若扫以帚。
邑人惴恐,弗安厥居。
治平二年春河内廖君子孟为之令。
将解去,尚访遗敝及此,即行视,叹曰:「是将祸于后者,失吾不为,地陂而民鱼有日矣」。
于是料材课工,趣之成。
期补完垫漏,填筑坚垍,以循沿而推轧之。
其夏大雨,泽潦屡集,至此力不胜,乃逶迤让行,复走故道。
积填累涂,隐为金堤,望之岌然,直偃横断。
初,民来观,万首如蚁,朋行旅聚,欢噪踊跃,咏诵令德,老稚一口。
且曰:「秦之冰,唐之兼琼,尝以水利遗蜀民,民至于今神祀之。
今吾廖君殄水害于吾邑,吾邑之人又将何以报之哉!
谨当戒告子孙,即其地以祠,世世不敢忘也」。
君闻之,笑曰:「过矣,此非所以尽吾之所为者,曷足以云尔之德耶」。
贡士贾汝奇等二百人,遝然进而言曰:「夫古之贤者,凡是建立,岂与夫蒙其利者必固徼其所以见思者耶?
盖仁惠浃人,其久愈深,虽欲已之,自不能矣。
窃谓君之懿迹,与古何愧?
当附之金石,以信于万年」。
君又笑曰:「过矣,愚何敢当此?
愿毋言,谨以谢诸君」。
汝奇等退,以图以书,诣余求文,其言具如此。
余受之,曰:「是可纪也」。
乃为论次其所以云。
堤凡大小五,其长共百三十七丈,高一丈,广倍其高;
用人三万,计日四十五。
堤既成,无有一人议之曰不可者。
噫,如君者,贤令矣!
按:《丹渊集》卷二三。又见《全蜀艺文志》卷三三,乾隆《中江县志》卷一,光绪《潼川府志》卷四等。
挽萧监察委员一山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懋修名业,孰与比伦,草檄在柳营,司宪柏台,传经在槐市;
略举生平,公应无憾,同栖有凤侣,趋庭有骥子,鸣世有鸿编。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萧一山(1902——1978)江苏徐州人,中国历史学家,一生专治清史。凭一己之力撰写而成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新式清代通史,文笔流畅,史料详备。梁启超李大钊、朱希祖诸前辈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亲为之序。被誉为“奇人”。1938年,萧一山转任东北大学文学院长,后改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长。随后,大学内徙于四川三台,他被教育部聘为部聘史学科教授。抗战胜利后,他出任北平行辕秘书长,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届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冬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他携眷赴台。自1950年从事修订《清代通史》工作。在台期间,萧一山担任台湾近代史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台湾“中国史学会”监事等职,受聘于各大学讲学。并与张其昀等人共同主持“清史编纂委员会”,集中一批清史学者费时一年,将《清史稿》改编《清史》共8册,约700余万字。1978年,在台湾“清史档案研讨会”期间,萧一山因心脏病突发,于同年7月4日逝世,终年77岁。
比伦:比敌;匹敌。
柳营:汉周亚夫治军严明,曾营于细柳。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后人因称军营为柳营。萧一山曾出任北平行辕秘书长
司宪:本为官署名,即御史台。此处为动词,应为司掌宪法之义。
柏台:此处指监察院。
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
凤侣:比喻美好的情侣。
骥子:比喻英俊的人才。此处为对人子的美称。
笺:上下联三分句自对令人拍案。
文才寺记 北宋 · 张某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
佛寺濒江,曰文才。
传云始基得地于其乡之人,故名之不文寺。
其地东岩坡间□之可室者,不过数十亩,环山□江,万木怪石,□玮且四出,余意天设此以遗后之有为者。
厥初之破岸岩壁,岩就而宇,为装佛像七,其徒且数百。
唐兴咸通八年为州治,官续而重新之,故其徕远,里人皆不而传。
近事昭昭可书,则祥符初,师清远者因其旧墟,洼者增之,隘者辟之,拔荆□秽,树以松桧,而其胜益佳绝。
远师恳恳走朝夕,以浮图之法聚落,久之,材委工□,以是架楼厂殿,延阁蜚树,殆为奇观。
历年至天圣中,工告讫功,则令上人应原师之□于□实有力焉。
余性嗜山水,少苦学关辅,恨不得从而游。
季春□□,窃不料又幸官于乡,还归其庐,而遽往游,向时林泉之美,临观之乐,豁如也。
原师与余旧,一日□以状来告余,捃其实而为之说。
宋嘉祐三年岁次戊戌十□月八日通判张□□记,进士陈方绍书。
按:民国三台县志》卷四,民国二十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