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政和新修经史證类备用本草序 北宋 · 曹孝忠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九
成周六典,列医师天官,聚毒药以共医事。
盖虽治道绪馀,仁民爱物之意寓焉,圣人有不能后也。
国朝阐神农书康济斯民,嘉祐中两命儒臣图经补注,训义剖治亦已详矣。
而重熙累洽,文物滋盛,士之闻见益广,视前世书,犹可缉熙而赓续者。
唐慎微,近以医术称。
因《本草》旧经,衍以證类,医方之外,旁摭经史,至仙经道书,下逮百家之说,兼收并录,其义明,其理博,览之者可以洞达。
臣因侍燕閒,亲奉玉音,以谓此书实可垂,乃诏节使臣杨戬总工刊写,继又命臣校正而润色之。
臣仰惟睿圣当天,慈仁在宥,诞振《三坟》,跻民寿域,肇设学校,俾革俗弊。
复诏天下进以奇方善术,将为《圣经》以幸天下万世。
臣以匪才,叨列是职,兢临渊谷。
而《證类本草》,诚为治病之总括,又得以釐而正之,荣幸深矣。
奉明诏,钦帅官联,朝夕讲究,删繁缉紊,务底厥理。
诸有援引误谬,则断以经传;
字画鄙俚,则正以字说。
馀或讹戾殽互,缮录之不当者,又复随笔刊正,无虑数千,遂完然为成书。
凡六十馀万言,请目以《政和新修经史證类备用本草》云。
政和六年九月一日中卫大夫康州防禦使勾当龙德宫、总辖修建明堂所、医药提举、入内医官、编类圣经、提举太医学曹孝忠谨序。
按:《證类本草》卷首,四部丛刊初编本。又见民国崇庆县志》卷一一,《中国医籍考》卷一○。
由水坪宿寻甸与额观文明府夜话 清 · 严遂成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十一
满林霜果落缤纷,二月花红正夕曛。
山与云依相慰藉,水因石阻得声闻。
兵锋险道窥南户,戍火严城驻北军。
容易时清君坐啸,当年滇蜀此平分(东、昭二府,昔隶于蜀州,固滇北户也,乌蒙出没,战守时闻,至雍正九年始定。)
注:东昭二府昔隶于蜀州固滇北户也乌蒙出没战守时闻至雍正九年始定。
其十五 北宋 · 张商英
 押先韵
四时积雪瞻岷岭,三派飞泉出洞天龙门院
按: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二《崇庆府
日本杂事诗 其六十九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西条书记考文篇,曾入琳琅甲乙编。
道学儒林寻列传,东方君子国多贤。
注: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著于《四库·五经总义类》目中,颇称许之。芸台相国校勘五经,所称足利本,即此也。物徂徕云:“昔在邃古,吾东方国冥冥乎 罔知觉。有王仁氏而后民始识字,有吉备氏而后经艺始传,有菅原氏而后文史可诵,有惺窝氏而后人人知称天语圣。四君子者,虽世尸祝乎学宫可也。”盖日本之 学,源于魏,盛于唐,中衰于宋、元,复兴于明季,以至今日。自原肃始为程、朱学(肃,字敛夫号惺窝,播磨人)。师其说者凡百五十人,尤著者,曰:林信 胜(一名忠字子信号罗山西京人)、林春胜(一名恕字之道号鹅峰。信胜子)、林信笃(一名戆字直民号凤冈,春胜子)、林衡字德铨号述斋, 本岩村城主,嗣林氏,为信胜八世孙)、木下贞干字直夫号锦里西京人)、新井君美字在中号白石,江户人)、室直清(字师礼号鸠巢,江户人)、柴 野邦彦字彦辅号栗山,赞岐人)、那波觚(字道圆号活所,播磨人)、山崎嘉(字敬义号暗闲斋西京人)、浅见安正(字纲斋,近江人)、德川光国(字 子龙号常山,水户藩主)、安积觉(字子光号澹泊斋,世仕水户藩)、贝原笃信(字子诚号益轩,世仕筑前藩)、中井积善(字子庆号竹山,大坂人)、佐 坦(字大道,号惟一斋,江户人)、尾孝肇(字志尹号二洲,伊豫人)、古贺朴(字纯风号精里,世仕佐贺藩)、古贺煜(号侗庵,朴子)、赖襄(字子 成,号山阳外史,安艺人)。为阳明之学者凡六人,中江原为之首(原,字惟命号藤树,近江人)。其徒之善者,曰熊泽伯继字了介号蕃山西京人),又有 伊维桢字源佐号仁斋西京人),不甚喜宋儒,而讲学自树一帜。其徒七十人,尤者曰伊藤长允(字元藏号东涯维桢子)。物茂卿(获生氏,名双松,以 字行号徂徕,江户人)之学,由《史》、《》而上求经典,学识颇富近伊,而指斥宋儒空谈则过之。门徒六十四人,尤者曰:太宰纯(字德夫号春台,信浓 人)、服部元乔(字子迁号南郭西京人)、龟井鲁(字道载号南冥,筑前人)、帆足万里(字鹏卿号愚亭,世仕日出城主)。更有古学家专治、唐注疏, 共六十人,尤者曰:细井德民(字世馨号平洲,尾张人)、中井积德(字处寂号履轩,大坂人)、田一正(字子定号幽谷,水户人)、田彪(字斌卿,号 东湖,一正子)、会泽安(字伯民号正志斋,水户人)、崎复(字明复号慊堂,肥后人)、安井衡(字仲平号息轩,世仕饫肥城主)、盐谷世宏(字毅侯号宕阴,江户人)。说经之书,自《七经》、《孟子》考文外,有《论语解》、《四书古义》(伊维桢著)、《论语徵》、《大学解》、《中庸解》(物茂卿 著)、《论语古训》(太宰纯著)、《大学新疏》、《周易广义》、《论语广义》(新井君美著)、《学庸解》、《论语乡党翼解》(中江原著)、《朱易衍义》、 《孟子要略》、《孝经刊误附考》(山崎嘉著)、《易诗书仪礼戴记春秋语孟绎解》(皆川愿著)、《九经谈》(太田元贞著)、《七经雕题》(中井积德著)、 《冢注四书》(家田虎著)、《论语大疏》、《孟子精蕴》、《周易象》(太田元贞著)、《四书辑疏》(安部井聚著)、《论语语由述志》(龟井鲁著)、《论 语辑说》、《左传辑释》(安井衡著)、《善身堂一家言》)(龟田兴著)。备志之以劝好学。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五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徂徕》而外有《山阳》,余子文章亦擅场。
南驾越裳高丽,六鳌晓策耀扶桑。
注:物茂卿之《徂徕集》,赖子成之《山阳文诗》,国人无不知其名,三百年来古文家之领袖也。以余所见,盐谷世宏、安井衡、斋谦(字有终号北堂,伊势 人)、古贺朴,实卓然能成一家言。余外则林孺(字长孺号鹤梁,江户人)、紫野邦彦、尾孝肇、室直清、太宰纯、服部元乔、山县孝孺(字次公号周南,长 门人)、中井积善、中井积德、木下贞干新井君美、安焕图(字东壁号东野,野州人)、佐坦、安积信(字思顺号艮斋,陆奥人)、柴野允升字应登号碧海邦彦子)、古贺煜、田彪、伊维桢、伊藤长允、中江原遐年(字昌三号尺五堂西京人)、熊泽伯继安积觉、山崎嘉、汤浅元桢字之祥号常山,备溪人)、皆川愿(字伯恭号淇园西京人)、赖维宽(字千秋号春水,襄父)、贝原笃信、龟井鲁、叶元之(字子元号芸阁西京人)、龙公美 (字君玉号草卢,山城人)、细井德民、斋馨(字予德号竹堂)、长野确(字孟确号丰山,伊豫人)、森大雅(字纯风号宏庵,江户人)、泽辅(字 元发,赞岐人)、广濑谦(字吉甫号旭庄,丰后人)、筱崎弼(字承弼号小竹,浪华人)、坂井华(字公实号虎山,安艺人)、野田逸(字子明号笛浦,丹 后人)、青山延字孑世号拙斋,水户人)、青山延光(卿伯卿号佩弦斋,延干子)、中村和(字□匚,水户人)、贯名苞(字君茂号海屋,阿渡人)、摩 鸠宏(字子毅号松南西京人)、崎复、太田元贞字公干号锦城,加贺人)、太田墩(字叔复号晴轩,元贞子)、朝川鼎(字五鼎号善庵,江户人)、 龟田兴字公龙号鹏斋,上野人)、山本信有(字喜六号北山,江户人)、秦鼎(字士铉号沧浪,尾张人)、春田鬻(字九皋号真庵,□□人)、苏我章 (字子明号耐轩,江户人)、大桥顺(字顺藏号讷庵,江户人)、佐久间启(字子明号象山,信浓人)闻皆以文名世。余所交诸友,亦多能手。盖东人天性善 属文,使如物茂卿之言,以汉音顺读之,诚不难攀跻中土,高丽安南何论焉。
刘夫人墓志 南宋 · 周洪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九四
夫人刘氏,世为晋原人
父与贤,母张氏。
年十八归于予。
不幸生于遗腹,孑然孤立。
夫人为余勤苦起家,而乐于为善。
岁辛巳绍兴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以疾卒,享年五十一。
二子:釜、鉴。
釜尝与计偕。
二女:长适乡贡进士王楠,次适左迪功郎王燉。
适燉者后八年夫人卒。
一人,仲
孙女四人,外孙男女六人。
岁己丑乾道五年葬于夹江乡清远里,去祖茔之西里许,亥山癸穴,自庚入申,朝丙,出得日在十二月望
燉状其行,釜、鉴将谒铭于当代闻人,姑记岁月于掩圹之石。
予亦虚圹于其旁,庶不负同穴之义云
龟阜老人周洪书。
按:民国崇庆县志》卷一一,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庚寅孟冬将赴崇州放翁《忆唐安》韵2010-11-11 当代 · 熊盛元
 押词韵第十五部
魂梦夜驰蜀中罨画池摇鸭头绿。
恍闻放翁驴背吟,神思飞处天马速。
折尽官廨市桥,烧残东阁外烛。
底事忽生异代悲,负手悄立阑干曲。
伫望空际雁影遥,翻怜世间尘网束。
欲溯流光探江源,月下自倚青青
醉呼终古幽魄起,重翻稗乘作实录。
千秋名位非所望,来寻唐安处士屋。
按:【注】崇州古名江源唐安蜀州,有“蜀中之”之称。罨画池又名东湖,“东湖夜月”、“市桥官柳”、“东阁红梅”乃其地胜景。

【附】
放翁《忆唐安
南郑还初,朝衫与鬓犹争绿。逢春饮酒似长鲸,醉里千篇风雨速。唐安池馆夜宴频,潋潋玉船摇画烛。红索琵琶金缕花,百六十弦弹法曲。曲终却看舞霓裳,袅袅宫腰细如束。明朝解酲不用酒,起寻百亩东湖。归寂寞时自笑,纵有诗情谁省录。今年二顷似可谋,去斸云根结茅屋。
少陵《和裴迪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动诗兴,还如何逊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相堂 南宋 · 阎苍舒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
古之文武之道备于一身,而其盛出于一门。
若三代之英,居则坐庙堂,出则专征伐。
春秋之世,谋帅御职者,皆其卿大夫,而伊、周、方、召,自其父子至于孙曾,皆以此道传其家而居其位,何其盛哉!
由汉以来,文武分为二道,而将相列为两官,其能兼资并美,固代不乏人。
推其渊源流衍,出于一门,名教有光,毫发无恨者,抑又难矣。
是故以功名相付者,谓之世济,以富贵相承者,谓之世禄。
、许、史,重侯累相,穷富极贵,不足以为世重轻;
而六龙三凤之流,联飞并骛,垂芳于无穷。
宋受天命,神祖圣宗,深仁厚泽,涵育灌浸,历四朝而至于嘉祐治平之间,风俗之美,人材之盛极矣。
其间光明硕大,雄杰俊伟,以德业闻者,固不可胜纪。
若其兼资文武,出入将相,如富、韩、范、欧形于庆历之诗者,可谓艰哉。
求之吾阆中陈氏亦其一也。
陈氏世有闻人,自秦国公省华始仕于朝,为左谏议大夫,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一〕、太师尚书令,其积功累德,盖有自来。
至公之三子,后先举进士仲居甲科,伯、季皆为第一,由是名震天下。
尧叟姿貌彊力,奏对明辨,久典机密,靡不淹究,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尧佐历事太宗、真宗,辅相仁宗,为人刚毅笃实,好古博学,居官无小大,所至必闻。
虽为丁晋公所忌害,终不能屈。
出入中外,以至于相。
尧咨性豪善射,在内官学士,补外辄居要藩,终于武信军节度使
三子已贵时,秦公尚无恙,每宾客至其家,皆列侍左右,客不安,求去,公曰:「此儿子辈耳」。
故天下中皆以陈公教子为法,以陈氏世家为荣。
伯、季年皆踰六十,独仲年八十二。
父子兄弟仕皆同朝,内外孙曾合一百一十人,而仕于朝皆以材称,可谓盛矣。
如伯、仲、季未第时,肄业于乡之锦屏,常从其父访处士陈抟终南山曰:「三子皆将相,然仲子,伯、季不逮也」。
后果如其言。
淳熙十五年临安吴昭夫以朝使来守是邦,其游刃肯綮之间,易呻吟为欢声,变阴噎为和气,令脩于坐啸之时,人自化服于千里之外。
乃以暇日登临兹山,感故家乔木之荫,拟前世三槐之贵,爰作新堂于书岩之上,庶几仰止高山之意。
伻来请名,余取陈处士之言,榜以「将相」而大书之。
既揭额矣,来请记,余以病倦荒落,敬谢不能,而书来益谨。
稽之国史,考之家传,访之图牒而彊记之,俾陈氏遗芳愈久而愈新焉。
昔晋初渡江,王导卜其家世,郭璞筮之曰:「淮流绝,王氏灭」。
当时以淮流无绝比王之盛。
度越六朝,及于陈氏亡之年,淮水实竭,曩时人物扫地而尽。
袁天罡题铭屏山云:「此山磨灭,英灵乃绝」。
若与淮水谶略同。
淮水有可竭之时,而阆山无可磨之理,故知此方人物,其出未艾,不独陈氏云。
按:《蜀藻幽胜录》卷三,巴蜀书社影印明刻本。又见《全蜀艺文志》卷三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道光保宁府志》卷五六,同治《南部县志》卷二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一,民国崇庆县志》文徵·县人文。
送别阿嫂(1) 其二 二首(集句)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送客逢春可自由1,心随湖水共悠悠2。
可能相别还相忆3,一夕横塘似旧游4。
注:(1) 唐杜甫《和裴迪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动诗兴,还如何逊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可自由:意思是说,你可以任意地不在乎我、不想起我吗? (2) 唐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3) 唐戴叔伦《寄司空曙》:“细雨柴门生远愁,向来诗句若为酬。林花落处频中酒,海燕飞时独倚楼。北郭晚晴山更远,南塘春尽水争流。可能相别还相忆,莫遣杨花笑白头。”可能:也许。 (4) 唐温庭筠《池塘七夕》:“月出西南露气秋,绮罗河汉在斜沟。杨家绣作鸳鸯幔,张氏金为翡翠钩。香烛有花妨宿燕,画屏无睡待牵牛。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渡江云 其三 送辛子,叠春柳词韵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麻韵
七天人又别,诗心一路,秋色吊虫沙(去年之战。)
将穿翠去,古镇三江隋塔日西斜。
仙山秀立,照铜河、绿到天涯。
回望否、题襟夜馆,清过梵王家。

金笳。
哀弦蜀国,弹铗并州,问高生鞍马蕴华。)
应写遍风流秦七,流水栖鸦。
龙头名士多于鲫,几人吹、玉琯昭华,吟寄我,江城五月梅花
案:戊午(一九一八)秋,辛圣传到荣县,相约游峨眉,以家人病,住七日而别,途径犍为三江镇乐山崇庆。)
双瑞莲 李哲生思纯辛圣传楷,赋才清发,天下之好也,合照小相,休庵云:国士无双而有双矣。用赞是辞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十二部
风神如此秀。
合双玉名龛,双柑携酒。
供作双仙,一代才人低首。
比似云龙韩孟,认不出卢前王后
丝缕缕,甚时花下,佳人双绣。

我欲照影恒河,奈壮不如人,衰颜今皱。
黄金铸像,拾得寒山谁偶。
二妙春兰秋菊,可念到万青否。
开笑口
待定岁寒三友。
案:年来崇庆辛圣传成都李思纯执贽问学,门人中后起之俊。词以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