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后稷像赞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
惟天降生,出类异常。
志如巨人,岐嶷轩昂。
务农种树,稼穑备尝。
民皆则效,累世呈祥。
思其文德,克配彼苍。
封之有邰,万福无疆。
苏轼拜赞。
按:《吴氏族谱》,民国二十二年简阳四知路文垂石印社印。
重修白鹤观政和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北宋 · 句轸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七、金石苑、《道家金石略》第三二四页
平泉县郭东门内白鹤观,据凤翅翱翔形势,擅仙客高洁声名。
鼓击而韵远,钟扣而声和。
木茂枝叶扶疏,地灵祷祈应验。
气象轻清,虚凝爽垲。
特其间神象颓然,廊庑断续,草侵庭户,鼠市于昼,良可叹也。
政和四年甲午夏首,轸因展谒,为之怆然,乃集诸道众谕之曰:「若岂为国储祥之地邪,何荒凉寂寥如此之甚也」?
知观张洞微曰:「唯唯」。
轸又谕之曰:「若岂为民祈谷之地邪,何隳坏蠹损如此已甚也」?
张洞微曰:「唯唯」。
轸复语之曰:「食其者,无避其事;
任其责者,不辞其劳。
早为之所,俾勿坏」。
张洞微曰:「敢不从训」。
轸再语之曰:「盛夏非土工之时,食贫艰浮费之用。
因旧补废,改故作新,正自不必劳民费财然后为之」。
张洞微曰:「敢不从训」。
故起工于五月庚辰,落成于六月己巳,用力少而见功多,费用省而成效速。
殿宇斋房,天神貌像,焕然备,怡然成。
轸闻天道以虚无为宗,以清净为本,爱物利民为心,福善祸淫为应,震耀杀戮为权,消息盈虚为度,运行不息,至公无私。
子贡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广成列禦寇曰:「天岂非视高而听卑,难穷而易蹈」。
自古圣贤化天下,训后世,未尝不因天而立教也。
创是观者,毋乃尊天为主,以教寓道,托法于灵坛异迹之地,为一方胜境邪?
不然,水旱可以祈晴雨,人民可以保寿算,如此之应也。
谨志兴修岁,刊之于石而传之不朽,庶几识其末云。
政和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记。
按:民国简阳县志》卷五,民国十六年铅印本。
续题名碑记序绍兴二十七年秋 南宋 · 邓权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二
予到任于绍兴乙亥之春,解绶于丁丑之秋,盖三十阅月。
尝览壁间题名石,始于天圣六年之沈公,终于政和四年之崔公,历历具载,可考而知。
崔之后,迄于绍兴纪元之二十有五,则蔑然无闻于石,甚痛惜之。
于是慨然而言曰:「夫题名者,所以纪到罢之岁月,明去之善不善也。
《春秋》书名于时,考其政绩,盖非小补。
况崔之后,贤钜公为不少矣,尚何废而不记,使一时失于因循相仍也哉」?
或告予曰:「前乎公者虽多,而岁月寖失,莫能考其到罢之详。
而近年自眉山程公偲之后,继之者曰钱、曰赵、曰陈,皆莅政未久。
而公能安其职而美去,岂造物者若有所待耶?
公其附之,以示来者」。
予诺之曰:「仆亲掾垂三载,俯仰无怍,始终帖然,获以善去,皆民之所爱护,而以无事福我也。
虽政术空疏,不足以纪此名于石,然当使来者有可续之绪」。
于是聊书之后云。
右承事郎、知简州平泉县主管辖事、劝农公事邓权序。
按:民国简阳县志》卷二○,民国十六年铅印本。
程公洞题名开禧元年 南宋 · 费士戣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九
开禧改元郡守费士戣别驾君实文学掾文酉中、幕(缺)任松年、周茂良、龙游杨蕃卿,祇率令甲,以二月望日邵农北郊,回憩兹洞。
按:嘉庆《乐山县志》卷一五,嘉庆十七年刻本。
黄鹤楼眺望二首 其二 明 · 张宪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江上层楼敞四筵⑦,仙梯峭级耸吟肩⑧。
北通汉漾来嶓冢⑨,南汇岷沱迤蜀川⑩。
铁笛声中鹦鹉赋⑾,斗牛躔外洞庭天⑿。
清风一棹扬州路⒀,黄鹤归时月正圆。
【校注】 (1)星聚:喻群贤聚集。刘敬叔《异苑》载,东汉陈寔与诸子侄造访荀淑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王勃《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督饷:督粮。明时于各省置督粮道,掌督运漕粮。《明史·职官表》:“督粮道十三,布政司各一员,俱驻省城。”征:《诗·小雅·小宛》:“我日斯迈,而月斯征。”郑玄笺:“迈、征,皆行也。”《楚辞·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息肩:休息。《左传》襄公二年:“郑子驷请息肩于齐。” (3)舆图:疆域。 (4)自:自是,当然是。西川:西来的大江,指长江。 (5)黄鹤句:本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之句。 (6)山高句: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7)敞:开,张。原作“厂”,径改。 (8)峭级:陡峭的阶级。吟肩:诗人之肩。 (9)汉漾:二水名。源出陕西宁强县嶓冢山。初出山时名漾水,东南经沔县沔水,东经褒城县,合褒水,始为汉水。流经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至武汉汉阳长江。《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10)岷沱:《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岷江,源出四川松潘县岷山,经乐山,纳入大渡河,至宜宾并入长江。沱,旧说以为岷江之支流郫江。 (11)鹦鹉赋:即祢衡所作赋。 (12)斗牛:二星宿名。躔:星辰运行的轨迹。汉刘歆《西京杂记》:“躔度运行,阴阳以正。”洞庭:《庄子·天下》:“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成玄英疏:“洞庭之野,天地之间,非太湖洞庭也。” (13)扬州李白黄鹤楼孟浩然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 诗云“督饷南征此息肩”,又云“清风一棹扬州路”,当为督粮江淮路经武昌时作。作者江都人,故有“黄鹤归时月正圆”之句。二诗赞美鹤楼胜景,以德星会聚喻友朋邀约,可见与游者皆为名士。
嘉州程公洞题名嘉定十五年六月 宋 · 张方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二、咸丰《资阳县志》卷四七
程公洞题名云:「程公望白岩院注《易》,苏文公尝携二子过之」。
永嘉陈公谦题曰:「程公洞于清风朝霞之间」。
后十八年,石泐字刓,资中张方祥刑,暇日访古,惟白云洞苍邃可避暑,仍大书刻之。
嘉定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按:嘉庆《乐山县志》卷一五,嘉庆十七年刻本。
刘德修1199年2月23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似闻祠官秩满,不知亦为再请之计否耶?
东方之事,想日闻之。
某竟不免吏议,然已晚矣,正使苟安,亦何足为轻重?
顾未知世道终何如耳。
馀干时有人往来,履常兄弟且如此。
昨得其书,具道所教戒,令人感叹。
但观时势恐未有补,徒促祸耳。
机仲、元善各已为致盛意,皆属道谢。
子宜宜春时得书,其母年高,不肯来就养,甚可念。
子直庐陵后,去之章贡,外邑寓居,亦不甚安。
子寿间亦得书,平父闻亦归江陵,却不得近书也。
季章必已到阆中文叔寓居,不知为况定何如,亦已托君亮附书问讯矣。
东溪志铭高古峻洁,法度深严,而浑然不见刻雕之迹,三复叹仰,以得见为幸。
老先生学行之懿,遂托此文以不朽矣。
间当已就窆,恨不得陪素车之会也。
传之计亦已襄事,其子弟几人?
当能世其学也。
天雄、铁杖、石刻之况,意甚厚,第顾衰懦,有不能堪,重以为愧耳。
今年脚气幸未大作,但耳聩目昏,日以益甚。
旧书不复可读,而顷年整顿《仪礼》一书,私居乏人抄写,学徒又多在远,不能脱稿,深虑一旦无以下见古人。
又恨地远,不得就明者而正之也。
方念久不闻动静,忽阅邸报,有房陵之行,为之怅然,寝食俱废,累日不能自释。
不审彼以何日就道?
自简至房,道里几何?
取道何州?
阅几日而后至?
风土气候不至甚异否?
居处饮食能便安否?
官吏士民颇知相尊敬否?
吾道之穷,一至于此!
然亦久知会有此事,但不谓便在目前耳。
偶有鄂便,托刘公度转致。
此间如有的便,亦望得一字之报,使知动静,少慰远怀,千万之幸。
冯李亦复不容,季章得郡而名见乃弟疏中,恐亦非久安者。
李良仲鸿飞冥冥,使人深羡,第恨不得扣其玄中之趣。
范文叔却幸未见物色,想亦深自晦也。
某足弱气痛,已半年矣。
杖策人扶,仅能略移跬步,而腹胁胀满,不能俯案,观书作字一切皆废,独于长者未敢依例口占耳。
数日又加右臂作痛,写字不成,衰惫至此,无复久存之理。
承教无期,尚冀以时深为世道自爱耳。
某随例纳禄,幸已得请。
中间盖亦少有纷纷,后虽粗定,然犹不免为从之之累,亦可叹也。
尽室游山,大是一段奇事。
衰病穷蹙,不复能出门户矣。
引领高风,徒切叹仰。
李良仲恨未参识,闻其养生颇有奇效,恨不得一扣玄旨。
《参同契》绝无善本,近校得一通,令人刊行方就,尚有纰谬处。
今纳一册,或因书烦为扣之,渠必于此深有得。
恐其有错误,得笔示幸甚也。
屈平以往者不及,来者未闻,而有长生度世之愿,亦是不堪时人之妄作,而欲见其末稍作如何出场耳。
每读至此,未尝不发一大笑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续集》卷六。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卷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某自去冬得气痛足弱之疾,涉春以来,益以箸挛,不能转动。
悬车年及,不敢自草奏,又懒作群公书,只从州府申乞腾上,乃无人肯为作保官者。
近方得黄仲本投名入社,亦不知州郡意如何。
万一未遂,即不免径自申省矣。
机阱冥茫,不容顾避,姑亦听之而已。
去岁数月之间,朋旧凋落,类足关于时运气脉之盛衰,下至布衣之士,亦不能免,令人怆恨,无复生意。
然此岂人力之所能为也哉!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某屏处如昨,近以乡邑不静,挈家入城,扰扰踰月,今且归矣。
间读邸报,幸复联名,而贱迹区区乃先众贤,为不称耳。
侧听久之,未有行遣,势不能免,姑静以俟之耳。
度君周卿来访,志趣不凡。
知尝出入门墙,固应如此。
虽已不敢隐其固陋,然磨砻浸润之功,尚不能无望于终教之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张子真转致去冬十一月十一日所惠书,乃闻涂中患难曲折,为之太息。
吾人运数如此,向来乃欲妄意以扶颠持危为己任,岂不误哉。
比日伏想税驾里门,休息神观久矣。
某辞职终年,幸蒙听许,而诸人睥睨,其势愈急。
前日正则之疏已行,旦夕必当次及矣。
馀干竟以柩还,卜以此十日葬矣。
冤哉痛哉!
闻有为之赋诗,摹印揭之都市而匿其名者,不知亦传到蜀中否?
得其子婿书云,道间渴甚,误服凉剂,遂不能食。
又感风寒,遂至大故。
临行亦甚了了,然向更不死,今必已度岭矣。
前日闻讣,因就其婿家哭之。
闻要路已有切齿者,亦且得行止分明也。
传之云亡,深可伤叹。
文叔竟成之郡否?
平父比亦得书,去住无策,甚可念也。
季章得书,每以丐外为言,而未有闻,恐是求之不力。
王兴之、雷孝友,亦何尝有人苦留之耶?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今春既辞桂林之役,幸复续食祠廪
而自夏初一病,迄今未愈,中间几致委顿者数矣,幸而获免。
然今馀息奄奄,未能复常。
呻吟少间,谩读旧书,姑以□思遗老耳,不足为左右道也。
昨闻诸公于门下数有里言,而群贤亦有汇进之势,作镇夔门,是为东来之兆。
而间者所闻,乃若小异。
虽贤者所居而安,无适不乐,然当典戎干方之任,以蕃卫王室为心,亦岂能恝然于今日之事乎?
相望数千里,无由一见,倾倒此心,引领乡风,浩叹而已。
某所为《大学》、《论》、《孟》说,近有为刻板南康者,后颇复有所刊正。
今内一通,暇日一观,为订其谬,并以质于东溪翁,因风见教,千万幸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相望数千里,既无会面之期,而声问亦不得数往来,每怀道义,驰想亡已。
不审比来为况果何如?
统内军民计自宁谧。
但前此时事传闻多端,想不能不深根本之虑。
今虽小定,然诸公书来,似已便谓无事,未知果便无事否耳。
所幸仁贤萃集,未至空虚,朋来汇征,犹有可望。
如门下者,恐终不得辞此责也。
某多难馀生,近日复有季妇之戚。
长沙除目,未之敢承。
其间盖有小小曲折,非敢决然忘此世也。
因风寓音,不究怀抱,伏纸恨恨。
乡人江泰分教大府,得亲诲范,甚以自幸。
其人明敏,有志于善。
尝为邑宰,以平易恻怛,甚得民和
不幸遭谗,遂至罢免。
窃意高明当自有以察之,收拾教诲,亦或可以备使令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某衰晚废学,守藩亡状,忽蒙收召,已不知所以然,旋被除书,尤非所据。
力辞未获,冒昧以来,则承门下到阙已久,且拜螭坳之命矣。
正人得路,群议交庆,此不待说而委也。
区区只一两日便当入门,对罢方得修敬,诸容面叙,以罄鄙怀。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生平慕用,昨幸为僚,相与倾倒之深,盖同世道之忧而非尔汝之私情也。
别去恰一月矣,每怀德义,乡往不忘。
某扶曳驱驰,幸已税驾。
道间忽拜江陵之命,罪疾如此,岂堪复出?
不免上奏力辞,计必可得。
自此杜门,当日有趣。
但恨虚辱招延,无所裨补,犹不能忘怀于吾君进学之浅深也。
因人往记,目盲愈甚,不能多及。
正远,唯冀以时珍卫,勿忘致君行道之本怀,缉熙光明,以扶庙社,区区至恳!
老先生必且宿留,后便拜状。
子寿千里茂献想时相会。
前幅之云,仆于二三公亦不能无后望。
幸密为言之,勿以语他人也。
远近人材,必更有可与共赞王业者,不知为谁?
亦望并见告也。
文叔行后时得书否?
北关之集风流云散,甚可叹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忽闻去国,深为怅然。
盖有识之士无不同此叹息,而昨日机仲经由,相与仰德,尤不能忘怀也。
今日之势,政使群贤悉力交辅,犹惧不济,顾乃为是以速之耶!
不审能便归蜀耶?
或且宿留江湖间耶?
即今已到何许也?
某前日始拜祠命,不免复辞近职,小赎前日失职之罪耳。
因便寓此,托季章致之。
目昏,不能多作字,要亦无可言者。
但祝眠食之间千万自爱耳。
天若祚宋,彼将如我何哉?
东溪先生久欲寓书,今复未暇,附此致瞻仰意。
文叔郎中前途必相见,亦告为道鄙怀也。
集贤益孤,势难复久,然亦有以自取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两辱惠书,承且暂寓京口,诸况便安,足以为慰。
但比来时□大变,殊骇听闻。
流窜斥逐,下及韦布,近年以来所未有也。
国事至此,是岂细故?
而身远病衰,不能一言以悟主听,愧恨悲痛,不知所言。
伏惟执事爱君忧国,当同此怀也。
比日不审台候何似?
神相正直,起居当益轻健也。
某前月之初□约机仲会于一山寺中,为两日之款,时未有近日事也。
然已不胜忧叹,怀抱抑郁,又感风湿,归来旧疾发动,證候轻于往时,而气体积衰,遂不能当。
药未有效,而传闻愈甚,病势遂进,不可支吾。
今虽未死,然必无复全理。
已上告老之章,只从本州保明,别无陈乞文字。
次第诸公见之,意其已死,必遂其请也。
定叟有人在此,得附此书。
臂痛不能作字,口占亦觉气乏,不得尽所欲言。
自度此生决无再见之期,千万为天下国家厚自爱重,乃所深望。
东溪先生体候何如?
季章书,闻亦不快,深以为念。
文叔已别附书,欲作传之数字,而建康人留此已久,不能复俟。
计时相见,幸为深道此意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昨大病中奉状告诀,今未成行,且复宿留,亦可笑也。
然病亦气衰,终难扶持,未知复有后会之期否耳。
单守人还,奉告之辱,乃闻贤兄东溪先生遽启手足,而令女亦不起疾,为之怛然。
此在德门固为不淑,然前辈沦没,使一方学者失所依归,所系尤不细也。
区区乡慕之久,去冬尚幸一见,虽不及款承教约,然亦足以粗慰平生矣。
溯峡定在何日?
相望益远,非独吾党无以慰离索之怀,未知世事终何所底止耳。
病中痊发狂疾,欲舒愤懑,一诉穹苍。
既复自疑,因以《易》筮之,得《遁》之《家人》,为「遁尾好遁」之占,遂亟焚稿齰舌,然胸中犹勃勃不能已也。
馀干数日前得书,处之甚适,亦甚不易。
只去岁忙乱中得其书,字画言语皆晏然如平日,固已服其有定力矣。
□相恩礼一新,季章超迁甚美,论功第赏,固自有次序耶。
正则请祠竟如何?
相见烦为致鄙意。
此两日来,右臂方能屈伸,未暇奉记也。
向见焦山《瘗鹤铭》侧有谪丹阳曹掾王瓒题诗,诗词甚佳,字亦绝类《鹤铭》,疑出一手。
「瓒」字已阙,但据赵德夫《金石录》云尔。
而《文选》诗中亦有此人名姓,不知便是一人否。
然诗□□□□□□疑耳。
近年乃绝不见,不知今尚存否。
暇日试为访之,属正则摹数本寄及为幸。
某挂冠之请,人尚未还,而小报已不允,势须再请。
但得冷撰旧秩,亦可以已矣,不敢必其悉从也。
定叟人来,因得寓此。
残暑未衰,万万以时自重。
不浸近而愈疏,临风惘惘。
王瓒诗首句云「江外水不冻,今年寒复迟」者是也。
正则已得请,即以属陈安行可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刘德修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
昨闻当有房陵之役,盖尝因便拜状,不审得达几下否?
但一向不闻声问,驰仰不自胜耳。
不审比日台候何似?
窃惟以道自胜,无适不安,神相忠贤,起居万福。
某衰晚疾病,去秋以来,足弱气痞,遂为废人。
然而罪戾至深,几亦不能自脱。
兹幸告休得请,人谓庶几少安,自料则亦未敢保也。
东方事宜计悉闻之,子寿近亦通书,自云颇安。
然士友见之,多云亦觉衰瘁也。
从之遂为古人,尤足伤叹。
于越得书,寄示涪刻,亦能道示众语。
不审比来闲中何以可日?
老来始觉读书有味,所恨来日无多,光阴真可惜也。
建昌陈刚正已旧见吕伯恭称之,实奇士也,不知曾相识否?
因其便人寓以此书,所欲言者,非幅纸可既。
房州山水自佳,向见张巨山集说有微王峡,乃「微卢」之「微」,不知有传记可考否?
因风幸笔示,聊为广异闻耳。
文叔、季章想时通问,闻冯校书极佳士,遽尔殂殒,深可惜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又见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金沙堆 南宋 · 张孝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一
洞庭之野,吞楚七泽,乘秋而霁,天水一色。
登高桅以挂席兮,插余舟之两翼,凌长风以破浪兮,骇掀舞于一叶。
横中流而北望兮,何黄金之突兀?
触白日以腾耀兮,疑波神之汎宅。
舟人告余曰:「此金沙堆也」。
壁立千仞,衡亘百步。
灵鳌之背孤起以自暴兮,弃方丈而不负,涌青城之玉局兮,迟虚皇而来下。
太仓露积以弗校兮,白粲粲而非腐,熬海波以出素兮,莽既多而无数。
胡山十丈之雪,结而不复释兮,吴江八月之潮,来而不复去。
谅非目见而心识兮,虽巧譬其焉喻?
客有叹曰:「墼土为城,隐以金椎,一雨之暴,或倾以摧之。
今此沙也,质轻而性离,得水而走,得风而飞,澶漫乎大漠之北,飘流乎昆丘之西,曷稽天之巨浸兮,独与此而相宜?
廉隅峻以特起兮,若斗之覆而四维,潦尽不为之高兮,春既涨不为之卑。
揭石以拔木兮,蛟鼍驾海而上驰,捲近岸之丘阜兮,若烈火焚乎枯萁。
谓此沙既无有兮,当散入于渺瀰,旦起而视之兮,曾无毫发之或夷。
岂与息壤同生兮,为上帝之所私,将富媪之多藏兮,万宝萃而在兹?
女娲五色之石兮,完天漏之所遗,将神禹治水兮,聚九野之土以补东南之亏?
岂劫火之灰兮,岁既久而莫移,将神龙之攸居兮,百鬼夜筑而守之?
徵至理而莫得兮,愿先生之予思也」。
张子笑之曰:「子来前!
天地之间,何所不有?
远者莫谇,近或可取。
今夫积水为冰,及春而澌,此物之常理也。
然凌人氏乃得而藏之,堲其土,使地气无所泄,厚其覆,使天气不得下。
天且暑矣,于是方谨而献之
夫以一人之私,犹能变易阴阳之度,而况天地之大乎?
沙之积不积,流不流,安所置论?
子行矣」。
按:《于湖居士文集》卷一。又见《南宋文范》卷一,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五。
黄鹤楼 北宋 · 张俞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炼就金丹鹤羽黄,空遗楼阁楚天长。
世间幻事知多少,常使人心日夜忙。
【校注】 《宋史》本传载:张愈乐山水,遇有兴,虽数千里,辄尽室往。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疑,买石载鹤以归”。此诗即为东游时过江夏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