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共城山水 其一 明 · 李濂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共城西北苏门山,烟霞满目春昼閒。
东风杖藜恣幽赏,暂依泉涧聆潺湲。
君不见孙登台几千尺,巉岩上有仙人迹。
天空不闻鸾凤音,石壁孤云为谁白。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共城山水 其二 明 · 李濂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百泉泉水天下无,平地涌出千斛珠。
源泉在左信斯咏,清辉摇影涵蓬壶。
君不见古来名士邵与许,卜居傍泉此宁处。
考槃求志心所安,落日怀贤重延伫。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啸台 北宋 · 苏轼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高士隐苏岭,平台留至今。
峰峦相掩映,松柏共阴森。
自是甘潜迹,谁言竟陆沉。
喜观三绝易,时鼓一弦琴。
作炭人能识,投河怒不侵。
常年居土窟,素志乐山林。
阮籍闻长啸,嵇康愧夙心。
谷岩悉响应,鸾凤同声音。
信是江沱咏,诚非泽畔吟
我来重游览,清气逼尘襟。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宋尚书礼 清 · 严遂成
 出处:明史杂咏卷二
北河地洼九十尺,南河百十有六尺。
地至南曜势中高,其名为水脊。
阻隘两头扼其嗌。
引汶使入助水流,建瓴而下不可留。
留之以闸闸用石,层层蓄水水乃积。
沽头南,临清北。
舟如枕席上渡师,全以水力替人力。
忆昔阳武起丁夫,卫辉递运劳费多。
此湖铲凿贯地脉,一气混合江淮河。
尾闾于海无停波,宋公之功民咏歌。
安民山,安山湖,会通自元明则无。
创此议者潘叔正佐治配食金周并。
独不念筑戴村筑冈城,水乃分为二道行。
何人车过酹杯酒,汶上老人怀白英
按:会通河自安民山引汶绝济,凿自至元中,岸狭水浅,至洪武,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复淤,用潘叔正言,命金纯、周长同礼浚治。然大关键在筑冈城、戴村坝遏汶流,汇诸泉入南曜湖,分二道,南至沽头,北至临清,各设闸以道淮达卫。盖南曜湖固水脊,所谓载之高地以济运,遂罢阳武卫辉陆运之役,劳费省功甚大。建此策者,固汶上老人白英也,今、周配食宋公潘赐衣钞,独无一语及,是遗之也)
淇县武公 明 · 余子俊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昔闻淇澳水,今过武公乡。
清远灵沙静,幽深草树荒。
筼筜常梦藻未登堂。
睿圣名千古,高风耿不忘。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邵公桥记政和元年十二月 北宋 · 郑滂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
西北一望,青嶂迤逦。
拱太行而屹立者,苏门诸山也。
苏门之麓,有水出焉,喷涌汪洋,南过云门。
合寺庄水东逝者,御水也。
御水经新乡城北,水清而涟,以渔以溉,浸润无穷。
平时水浅,横木可蹈,夏秋之交,诸山水集则汇为洪涛巨浸,行人断绝。
即有操舟河浒,而一叶之细,仅渡牛马。
或累数月然后舆梁方成,民固已告病矣。
前为政者,狃习故常,棓木构梁,苟为近利,奸蠹随以虐民。
梁仅岁辄坏,坏则复取于民,费无虑数千缗;
而吏胥劳扰,莫宁厥居。
此固人所共悯,拯之无术也。
阳羡邵君,儒林之英,来宰兹邑,思以必能有志于民,然后无愧于长吏
讲求利病,尽得要领。
于是以石易木,躬为经营;
复听讼于此,以董兴作。
功起于政和元年辛卯三月十四日丙子
几成矣,会水至役止。
是年秋八月三十日庚申毕诸事。
十月初八日丁酉,率僚佐落成之,一时咸鼓舞焉,其度地也,取故址增其长一百四十尺,阔二十有一尺。
捣其虚石,而上下皆实,以禦怒涨,屹如山麓。
析五门以行水,两傍十六尺,积至中为十八尺;
高二十尺有奇,积五寸,中独侈一尺为容舟地。
刊石含刃,拶如贯鱼,肋若隐轮。
锢金铁,翼槛楯。
其水射故碛,厮二股以东流,乃复合南,薄于城隈之小防,势偪滋甚。
惧日月之寖远也,不便于城岸,以薪刍辟而斸去潬土,为持久虑,所以息民之害,为往来之利者,殆非一朝夕矣。
方桥之初营也,议者咸谓水中不可以图挶;
或曰:埽而堰之,功可致也。
筹其费颇大,大则民益劳。
于是有献计者,不用骈椿列箔贮以限水,挽龙骨车以迁水,水已涸,土立焉。
费不加于前,功克施于后。
民虽至愚,咸知其利我也,宁不欣然以出力,以取成绩?
而鞭朴之威,曾不一施,其情可知也。
昔者南楚之井号曰韩公,贾令之贤,又有生子以名之者。
桥名邵公,则推其有志于民,而相与成名。
有不可强者,人之情,古今一也。
虽然,民心知其可德而不能口宣于词,徒使是惠政异时传于途之人,途之人莫知其谁何,于是属予摭其实而勒诸琬琰,道民德邵公之意,觊万一以垂不朽焉。
政和元年辛卯岁十二月
按:乾隆《卫辉府志》卷四五,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重修滑州公府大厅记天禧二年 宋 · 赵世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
公府大厅,乃有唐开元中李邕任滑帅时所建。
去岁以秋霖大澍,瓦木多摧圮。
至于春初,洪河水落,后卒罢归,揆日鸠工,重议脩建。
于梁之上得墨记,亦邕之词而手自书也。
其词云:「大厦中搆,山圪云斗。
黄河畎浍,太行培塿。
整庶宣风,缉戎备寇。
镇宁一方,光辅元后」。
明皇《送李邕赴镇诗》,又有大历中御制《送霍国公令狐彰诗》,洎大中年邕之令孙种亦持节兹土者,陈述盛事之诗,悉勒诸贞石。
或存彼坏垣,或得于粪壤,再命刻饬,词藻如新。
各安于厅之四壁,冀垂之不朽耳。
夫列土之制,莫大乎藩阃也;
宣化之地,莫先乎厅事也。
且滑台临白马之律,乃汉家东郡,通苍龙之阙,为皇朝北门。
世长权牧于兹,荐经岁序,爰稽必葺之义,聿崇可久之规。
不劳民,不踰月,而厥功告毕,以新易旧,小有可观。
厅之后仍创东西二阁,以延使车。
厅之中树大屏,命东川布衣白居实绘之以竹鹤。
居实丹青之妙,亦一时之绝者也。
厅之左右挟别开二室,左则致贾耽相公遗像之龛,右则安杜宗本太尉刻经之石。
总而言之,颇谓宏矣。
此则守诏条,亲政事,奉宾客,肃礼容之所也,岂徒取壮观于郡署而已哉!
后之来者临是郡,登是厅,无因循乎茍完,而日就颓弊焉耳。
直书其事,用纪岁月云。
时宋天禧二年岁次戊午仲春下浣日记。
按:正德《大名府志》卷五,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又见乾隆《卫辉府》卷四五,民国《重修滑县》卷五。
七贤堂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石坛高树映寒藤,閒有沙鸥静有僧。
总爱山阳竹林好,七贤来了更谁曾。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梅溪 其一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竹边斜出两三枝,月底风前总恁宜。
小苑清香无处著,多因勾引玉泉诗。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梅溪 其二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湛然垂老不愁贫,得与梅溪作主人。
问讯冰华无恙否,香魂应也长精神。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梅溪 其三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寄诗甫问平安,彼此天涯耐岁寒。
笔力尽衰思意退,算来犹自胜居官。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梅溪 其四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溪边酌酒欢无尽,花底横琴兴亦奇。
独乐清欢人不识,个中惟有湛然知。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梅溪 其一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溪畔亭台半劫灰,冰香可惜为谁开。
而今已有人为主,折取疏枝寄我来。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梅溪 其二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素餐十稔我胡然,潦倒而今欲避贤。
寄与梅溪且宁耐,求归更待两三年。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源怀 元初 · 陈祐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功名场上日奔忙,北去南来十五霜。
海岳厚恩惭未报,莼鲈佳兴偶难忘。
一身自觉妨贤路,万事宜收入醉乡。
尘土满缨思一濯,苏门山下有沧浪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水帘洞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秋云不捲水晶寒,芝草年深湿未乾。
翠壁悬冰鸣剑佩,朱丝穿露织琅玕。
夕阳倒影鲛绡薄,春雨添流瀑布宽。
我欲寻真问丹诀,凭谁传简借青鸾。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箕子(庙在汲郡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五、古今图书集成
刳剔忠良诧肉林,当年愁绝父师心。
道传未害奴为辱,俗古方知化独深。
上念圣汤思自献,下逢周武是知音。
野烟无地寻遗庙,空咏芃芃麦秀吟。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白茅寺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八、古今图书集成
为爱西山欲遍经,春风吹马上崚嶒。
千章古木偎崖寺,一点清光守障灯。
石䃖题名留故事,松阴移榻对残僧。
婆娑最乐双泉水,润入高峰露气凝。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汲城怀古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九、古今图书集成
尚父荒草满扉,五城犹在阵图围。
飞梁水落横霜濑,石马门空半夕晖。
竹简有光陵寝破,山川今是昔人非。
临风笑煞安釐事,甘著虚名博祸机。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
香泉寺 其一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巃嵷悲台倚寺西,空山犹在旧禅扉。
老猿吁月苍烟外,曾伴山僧夜半归。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卫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