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辟雍崇宁三年十一月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七
朕嘉在昔善天下之俗,劝功乐事,尊君亲上,莫不受成于学,命乡论秀,比其德行而兴其贤能,崇德黜恶,人有成材。
逮至后世,士失所养,家殊俗异,未之有革。
惟我神考若稽先王,建置学校,罢黜诗赋,训释六艺,首善于京师矣。
朕追述先志,夙兴夜寐,罔敢坠失,思与有德有造之士共承之。
遂诏所司推原熙丰三舍之令,播告之修,诞弥率土,即国之郊作辟雍,废科举以复里选之制,非圣贤之书与元祐术学,悉禁毋习。
乃涓月之良,临雍视学,延见多士,縻以好爵,朕心庶几焉。
传不云乎:以善养人者服天下。
朕之迪士至矣。
其丕应徯志,以从上之欲,则将一道德,同风俗,追成周之隆,以骏惠我神考,岂不韪欤!
辟雍
四日
按:乾隆《无为州志》卷二一,乾隆八年刻本。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三十 南宋 · 释崇岳
 押元韵
只个长行粥饭僧,江南江北震乾坤。
而今又却随他去,讨甚杨岐八世孙(辞众)
按:以上辑自同上书普严《无为军冶父山实际禅院语录》
无为吉老墓表大观元年九月1107年5月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宿迁市
神农有熊氏,咸以救民为道,上圣神灵,生而知之,简易无文。
后世圣贤相师,或口授,若心得,其至也,虽千年若合符契。
故孔氏谓「安知来者之不如今」,又曰「圣人有所不能知」。
夫阴阳储精,神而明之,可不妙哉!
无为章氏迪字吉老,洞精医书,而得针刺术于《素问》《内经》之间,以其道救人者。
寿至七十九,莫不视肤透膜,随针病已,华俞氏不能过也。
又以其道授子济,济誓救三千人,因不复针,又以父道付子权
吾闻士大夫多道济、权起病如神,逮得守符,亲所尝试。
会济请以吾友周元章撰埋志,不复多得,愿表墓道,遂直书其事。
吾不及识君,观其子孙廉介自守,不以艺取人,知君隐施。
夫行符药,除病救人,除害物者,上清有录,许氏旌阳鸡犬亦仙去。
后之人勿替其志,来拜墓下,读吾文者勉之。
按:《宝晋英光集补遗》。又见《米襄阳遗集》卷一,《金石续编》卷一七,《绩语堂碑录》,乾隆《无为州志》卷二三,嘉庆《庐州府志》卷五,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一二,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一四,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七七○。
再论蔡京之罪并辞免知无为军元符三年九月 北宋 · 陈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九、一三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孤远不肖,误蒙拔擢。
窃谓陛下既开言路,以防壅蔽,臣职在献替,义当如何?
乃不能慎默,辄贡不根之言。
陛下原其用心止为忧国,虽行贬黜,寻复改命。
臣蝼蚁之身,将何以上报圣主涵容之私乎?
臣昨者自闻隔对已后,曾将上殿劄子具状缴进,为言绍圣中亲写奏劄,乞诛灭刘挚等家族,赖哲宗仁圣,不行其请;
自谓有究治平反之功,欲归过于哲宗。
又言,自谓当元丰末命,带开封府刽子携剑入内,欲斩王圭,以沮宣仁怀异之谋。
自言己有社稷之功,而使宣仁大谤终未辨明。
又言,因不得为执政,与章惇睽绝,今乃欺陛下与睽绝者为国事也。
又言,为弟卞执政无状,自来不相往来,以欺陛下。
又言,欲独擅史局,妄有奏请,以致《哲宗实录》不差正官修撰,轻一朝大典,违祖宗故事。
又言,所荐引,得美官、在要路者不下数百千人,其间多有才智艺能之士。
在朝廷,则此数百千人者皆指为蔡氏之党;
去朝廷,则此数百千人者皆为朝廷之用。
然则广收人才,消合朋党,唯在去而已。
又言,关通交结,其势益牢,广布腹心,羽翼成就,愚弄朝廷,有同儿戏。
陛下若不早悟,渐成孤立,后虽悔之,亦无及矣。
臣上件劄子所言,在既责扬州粮料院以前。
陛下若以臣言为是,则当如臣所请,按之罪,明正典刑,然后改差遣以示听纳;
若以臣言为非,同是臣事发更为,其罪益大,重加贬窜,乃得允当。
桀骜自肆,无所畏惮,而臣章屡上,未蒙降出,则是陛下不以臣言为信矣。
不信其言而轻于改命,传之天下,人必骇惑,其为初政之累,莫大于此。
久在朝廷,专以轻君罔上为能,以植党任奸为术。
挟继述之说,为自便之计,稍违其意,则以不孝不忠之名胁持上下,决欲取胜而后已。
主威不行,士论忧恐。
不出,必为心腹之患,宗社安危,未可知也,臣一身迁贬危辱,何足道哉!
按:此奏《历代名臣奏议》亦误作任伯雨上。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二九:元符三年九月丁亥,诏新添差监扬州粮料院陈瓘无为军。时已出国门,即于门外露章辞免」,以下即引此奏。可知为陈瓘之露章奏。
王维辋川图襄城伯李公赋 明 · 陈琏
开元进士王摩诘,文艺当时妙无匹。
诸王礼待若师友,赋咏相酬有裴迪
大开别业蓝田间,终南溪壑相回环。
千寻瀑布飞寒练,万叠层峦拥翠鬟。
古木藤萝垂鹿栅,濯濯驯麋意间适。
琅玕萧森竹里馆,苔钱堆积宫槐陌。
南坨北坨归眺望,胜槩咸誇辋口庄。
人家几簇依林麓,辋水百道通桥梁。
往来半是烟霞侣,路绕羊肠知几许。
辛夷花残昨夜风,茱萸叶长连朝雨。
孟城坳前景最幽,携琴策蹇从嬉游。
偏爱奚童知养鹤,更说有谁能饭牛。
斤竹岭头天气暖,华子冈莎草短。
芰荷香近临湖亭,松桧阴连文杏馆。
攲湖风来生碧波,捕鱼艇子轻如梭。
泥深古涧青芹老,水落长滩白石多。
波光微茫兼柳浪,落日轻烟起渔唱。
何人危坐把纶竿,有客清谈倚书舫。
辋川胜景十有馀,百年之后成荒墟。
空留陈迹在人世,谩有芳名传画图。
襄城李公能鉴画,犀轴牙签满高架。
独爱斯图笔法精,购之更不论其价。
我来谛观诗兴浓,此身如在蓝田中。
华堂泚笔为公赋,飘飘神思起鸿濛。
按:襄城伯李公近出所藏王维辋川图》,属予题按。辋川在蓝田县,乃维之别业也。若攲湖、柳浪、华子冈、竹里馆、茱萸沜、辛夷坞,盖见于史传者。它若南坨、北坨、辋水、鹿栅、辋口庄、孟城坳、宫槐陌、斤竹岭、临湖亭、文杏馆、白石滩,则见于图中者。通十有七景,号为奇胜尝与裴迪游其中,赋咏相酬为乐。维素工画,当时论之,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斯图位置甚工,笔法精妙,其维真迹耶?抑后人为之也?惜无印识可考为谁尔。予颇嗜画,观之不忍舍,因赋长歌一篇,以叙其景,复书此以见公精于鉴识,且识予之喜也。
代挽戴将军安澜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此役自马援南征而后,足令铜柱增光,天声扬大汉威灵,古有名将,今有名将;
问谁挫虾夷西犯之锋,直向铁关鏖战,热血为神州挥洒,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戴死于镇南关抗倭之役,其战处曰铁关。
时间:1942年5月26日
戴安(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
马援南征:(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曾南征交趾
铜柱:铜制之柱。 出自《史记·孝武纪》元狩四年:“其后则又作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此处事本《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将楼船大小二千馀艘,战士二万馀人,进击九真贼征侧馀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馀人,峤南悉平。·李贤注引《广州记》曰:「交址,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天声扬大汉威灵:汉班固《封燕然山铭》:“下以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天声比喻盛大的声威。威灵,谓显赫的声威。《汉书·叙传下》柔远能迩,燀耀威灵。史迪威评价戴安澜: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虾夷:为北海道的古称。而虾夷人则是是古代日本的族群之一。此处代指日本
铁关:见【作者原注】,戴死于镇南关抗倭之役,其战处曰铁关。戴安澜实际逝于缅甸北部的邦的克钦山寨,非镇南关,此处与史实不符。
笺:
1. 个人以为此联熔古铸今,以烈写哀,超迈绝伦,可为全篇之冠。
2. 蒋介石戴安澜联: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春日寄怀阿嫂二首 其二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江韵
谁家玉笛换新腔,小阁怀人意未降1。
览景卷帘添别恨2,无言镇日3盼归艭4。
霜凝枫叶红千树,香逗梅花白一窗5。
为问6绿轩轩畔月7,几时相照影双双8?
注:(1) 意未降:意未减。 (2) 别恨:离别之愁。唐高适《送柴司户刘卿判官之岭外》:“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 (3) 镇日:整日。 (4) 归艭:归舟。这里代指石绣云。尧治临湖,木船可直达村头。 (5) 逗:透露,透过。见第17首注。 (6) 为问:犹问。见第75首注。 (7) 绿轩:即过绿轩,是费墨娟婚前经常与阿嫂石绣云一起游玩的地方。见第14首注。 (8) 相照:相看。
车中口占简无为县 当代 · 潘乐乐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孤怀举世竟谁论,来向弥天暮色昏。
呼起龙蛇惊大泽,一车风带乱云奔。
按:附: 口占复潘兄乐乐无为县)马春
雨悴秋声懒复论,何妨近午作黄昏。 山川郁勃终无恙,会有惊雷大泽奔。
咏秋雾次乐乐韵 (庐江县)张本应
不露真容莫与论,相邻底事又昏昏。 朦胧哪似庄生,曾逐秋风作犬奔。
剑门姜伯约(2008.5)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一阁摩天万劫尘,残碑冷落掩荒榛。
剧怜孱主终衔璧,难挽颓阳独怆神。
谋泄长嗟家破碎,祚移空负胆轮囷。
凭君莫诩雄关险,说到阴平泪满巾。
注:《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五年率众出汉。侯和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协比,而阴欲废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六年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遝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遝中为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甫至汉寿亦舍阴平而退。适与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声畅华,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乔,能喻斯好。”不答书,列营守险。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而邓艾阴平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绵竹后主请降于前据成都等初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或闻欲南入建宁。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厚待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既构邓艾槛车征,因将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发,杀妻子皆伏诛。
古人评姜维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声畅华,远近莫不归名”、“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曹奂:“所恃赖,唯而已。”
郤正:“姜伯约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孙盛《晋阳秋》:“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降阶之善也”、“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人于今伤之。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
裴松之:“盛之讥,又为不当。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与诸将列营守险,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若回军救内,则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不能奋节绵竹,拥卫主,非其理也。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手,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闇哉!”
《傅子》:“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
《世语》:“时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右。”
干宝《搜神记》:“姜维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华阳国志》:“姜维才非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为成禽。禽以讫,复还拒,则存亡,未可量也。远至五城,使轻进,径及成都,兵分家灭,己自招之。然以钟会之略,称为子房姜维陷之,莫至克捷。筹苄相应,优劣惜哉!”
郭冲四事》:“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人皆贺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于是人咸知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难曰: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
《三国志·姜维传》:“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放翁剑门城北回望剑关诸峰青入云汉感亡事慨然有赋》:“自昔英雄有屈伸,危机变化亦逡巡。阴平穷寇非难禦,如此江山坐付人。”
附紫箫兄和诗:《步梅云先生韵题姜伯约紫箫》
每因旧事认前尘,漠漠荒云覆古
千载犹难消劫数,孤臣已自黯风神。
是非休论阴平折,成败何关汉室囷。
回首烽烟萧瑟里,潸然泪雨湿青巾。
再录几首吊姜维诗如下:
1、江怀庭剑门平襄侯祠》:“潇潇风雨剑门伯约祠堂亘古留。生尚设谋诛邓艾,死当为吏杀周。中原有土都归,左袒无人复为刘。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
2、李调元姜维墓》:“平襄怒气凛生祠,犹见灵风日满旗。百战自能撑巨敌,三分谁使坠巫师。沓中种麦馀残垄,关上披榛觅断碑。斫石投戈定何处,荒山绝涧水凘凘。”
3、庄学和剑阁平襄候祠》:“沓中岂是为身谋,保障成都第一筹。不畏裹毡来邓艾嗔衔壁出周。军皆斫地完齐烬,敌竟呼天执楚囚。大胆何尝无远略,阴平曾表护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