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阳光洞记 宋 · 杜时亮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
阳光洞者,宪州天庆观道正阎若进之所居也。观依北山之麓,其最后为三清殿,循三清殿而北上,径路盘纡,约二百步至山□,当峻壁巉□处为洞,凿不三丈有畸,高广寻仞。入洞门面折又为石梯,高丈许,陟之然后达洞之奥,其间设案几、卧榻、文书、香火外,坐可容十许人。正南为牖。从牖下瞰,城市纷纷,而洞间独萧然清静明爽。而若进复善琴,知养生诀,故至者觉身在物表,超然有出方外之意。太庙斋郎刘景和侍大夫公倅宪,暇日过而爱之,许若进刻石以记,久之,未暇也,以诿时亮。时亮不知所以命名之义,以问若进,曰:「尝遇异人焉,曰:『洞何名』?若进曰:『未也』。曰:『吾为若题曰阳光。阳光者,天之日霞也。日有九霞,其二东西使日,而其七在乾、艮、震、巽、离、坤、兑之位。九霞之数,有丹存焉,服之者有升天羽化之功』」。其说高怪,有不可知者,姑存之以俟博物君子。虽然,九霞所在,则吾所未闻,而至于道家服霞以练气,练气以养形,养形以存生,则昔者尝窃闻其略矣。盖道家以神与魂为阳,形与魄为阴,其说以为神魂欲人生,形魄欲人死,故养生者练阳而销阴以求长年。而老子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者,所以教人养生也。九霞者日之精华,而道家所服,以资吾阳气者也。抑又闻之,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者道之物也。故道非即阴阳而可见,亦非离阴阳而可求。而道家又有兼服日精月华之说,然则阳光之为名,殆以其□乎阳也,则其于练阳销阴而服日精之为便欤?大明生于东,转而至于巳午之间,光明正烛是洞,若进于此,将揖其精华,以资吾身形之间,所谓阳气者,因以求长年,命名之义,殆以此乎?非耶?且以予所闻,求道于阴阳,犹未为极致也。道不离乎阴阳,而阴阳不足以尽道,故一阴一阳虽可谓之为道,而至于庄周所云「无为谓」者,则固已尽乎阴阳而有不可谓止此者。然则异人之说,未离乎阴阳,顾所以告若进者止此尔,若进尝亦知之乎?学道者必期乎无为谓,斯至矣;期于无为谓,苟不可以顿进,则亦渐焉。以造而揖阳之精华,以资吾身形之间,所谓阳气者,庶几其渐乎!若进其勉之!由渐以进□不□此以自足者,则吾知若进之于道几矣。
按:康熙《静乐县志》卷九,民国抄本。
菖蒲花辞(冯小怜)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黄花落,菖花开。
劝君续命酒,金琶声若雷。
晋州古城铁瓮裂,大人石点燕攴面。
玉镜高台画眉未,蟠蛇阵前看儿戏。
马上走戎装,祎衣上身何短长。
长风起华桥,日落漳河道。
为君始,为君终,菖花不如美人草。
注:冯淑妃名小怜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穆后从婢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号于后主曰续命周师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自晋阳以皇后衣至帝为按辔命淑妃着之然后去及帝遇害以淑妃赐代王达因作弦断诗曰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隋文帝赐达妃兄李询令着布裙配舂询母逼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