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法堂记 北宋 · 韩固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乾隆《潞安府志》卷二九
黎之地,商家近圻之域也。
壤界□□□化民忻□□少文,流俗之心,乐趋释氏。
开皇五年,粤建兹寺,国赐其额,名曰宝泰,取乎民宝其教而泰宁也。
迄于本朝,俾于更置。
太平兴国三祀,易其寺目,揭为庆安,亦取乎民赖庆而获安也。
天圣三载,县迁白马,官吏既去,地生荆棘,寺之旧址,佛舍残缺。
主僧道球能持苦行,耻其教有可施而居不壮丽,抑教之累也。
于是求丐瓦木,营构栋宇。
高缔堂室,以传法戒,西亘修阁,严妆绘像,寺庭之制,巍然可观。
大夫公素达南宗之学,以慈忍之意为字人之意,得其宜矣。
怜其山刹□庀,僧笃行愿,亦赞治之一端也。
簿尉韩固笔其事,谨不敢避,因纪其实。
宋至和二年岁在乙未三月初吉日记。
按:康熙黎城县志》卷四,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潞祠记 北宋 · 韩固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
愚读《春秋》:宣公十五年「六月癸卯,晋师灭潞氏,以潞子婴儿归」,未尝不废书而作,恶其周道凌弱,而诸侯专行杀伐。
五等之列,始由周之命,而终不由周以灭之,天王之势,不亦衰乎!
噫,潞种虽出于赤狄,奈何子爵奉周命而立,丘明之传又叙潞之五罪,则由其相酆舒而得焉,可以相之罪而灭潞之国哉?
其抑强扶弱之体也安在?
乃知晋人杀酆舒则可也,荀林父灭潞则非也。
深人韩固为尉于黎,游黎之东南十五里,有潞子旧祠。
其山则曰潞祠,盖山之名因庙而得也。
昔灭其国,今存其庙,盖后人居潞之国,追子之烈而修祀尔。
今天下赏罚专于天子,上之令未出,则下不敢辄诛其怨,其公也至矣。
是知潞子之庙宜其纪叙,以證周由建侯而兴,终以诸侯僭度而败,士大夫伤乎古而重于今也;
以知晋之事周,不及后之民神事其潞,遂作《潞祠》以纪之。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康熙黎城县志》卷四,乾隆潞安府志》卷七。
至避暑山庄即事得句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九
跸启云开惬众情,历观宝稼总芃生。
山庄避暑一朝至,驿路无尘七日晴。
仍此宵衣旰食,深予保泰与持盈。
昨年斯画安南务,竟得归降锡宴并。
按:去岁安南内讧之由实因黎氏近代无能自立陪臣郑氏世执国柄渐成跋扈阮惠弟兄藉词伐郑侵据黎城于是黎维祁出走而其母妻叩关求救黎氏臣服本朝百数十年最为恭顺谊难坐视因命孙士毅率师声讨未及两旬为之恢复疆土赐印袭封天朝之于黎氏可谓恩谊兼尽者矣讵意黎维祁复国后一筹莫展而国家亦岂能以内地兵力久为戍守予是以上冬已有天厌黎氏之论因即降旨班师乃孙士毅冀幸进取未即遵旨撤师以致阮惠复来而黎维祁复弃国投奔内地益以知天之所废非人力之所能强兴也惟是孙士毅振旅而还虽尚无损国威而提督许世亨总兵张朝龙等临阵捐躯深堪轸念随令福康安调任两粤相机筹𠞰既据福康安奏称阮惠屡次进表悔罪投诚且称将戕害提镇之人俱即诛戮并云伊当亲诣阙廷待命惟因立国之初实有未遑先遣其亲侄阮光显来京谢罪称伊于明年予八旬万寿前入觐庆祝因以乞封福康安又奏其畏慑恭谨之状实属出于至诚等语予因思国家于新疆回部金川诸处辟地二万馀里何有于安南蕞尔小邦前此进兵本非利其土地况安南气候地暖多瘴与缅甸相似审度事几无难宽宥且黎氏为天之所厌予亦惟当奉若无违断无黎维祁归国之理爰是开诚布公赐阮惠敕书允其所请并令阮光显道经桂林目睹黎维祁薙发易服情形以坚其向化之诚福康安昨奏阮光显约于月内起程计七月下旬可到山庄回忆去岁于此筹辨安南之事而今岁万寿令节阮光显竟得与蒙古王公台吉等同入筵宴此诚昊苍眷佑事机悉臻大顺之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