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姑孰溪 元末明初 · 陶安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映带城隅地势雄,昔称重镇大江东。
万山中断飞银浪,一曲西流卧采虹。
夹岸楼台杨柳月,对船灯火荻花风。
钓鱼台下鸥如雪,我已忘机似海翁。
按:有采虹桥及李端叔钓鱼台
次韵答周沈观 清末至民国 · 陈宝琛
七言律诗 押肴韵
耻同农圃较肥硗,休暇林泉乞把茅。
槁壤及今犹望泽,危枝何处得安巢?
不材老我输文木,共济须君愧苦匏。
啸傲名园春物足,看山倘更过西郊。
注:【题】《陈太傅钓鱼台赐庄图咏册》作「次韵奉和沈观侍郎钓鱼台禊饮见赠之作即希教正」。 【得安巢】同上作「可安巢」。
送吴三宰(廷纬)赴燕 明末清初 · 姜柏年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雪峰遗稿卷之二十城南录
诸彦争投锦绣篇,愧将芜语染花笺。
关河远别三千里,伯仲交游四十年。
忠信可行蛮貊域,贤劳肯惮雪霜天。
倘经丰县逢王魏,应说东山有谢玄。
附:(后识)不佞于昔年赴燕时。到丰润县。有秀才辈王恽,王怡,魏鋘其名者。来问竹南起居甚勤。且于王家壁上付竹老笔迹二幅。其景慕之意可想。今于公之行。不能无感。落句及之。
兵马司林 当代 · 陈振家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少小寓居兵马司(潮州市太平路旧有兵马司的林姓府第,门口石匾标‘兵马司林’四字。),宽深府第足神驰。
檀龛危峻望生畏,木槛嵯峨真我欺。
追蝶常蹂花径草,弄珠屡跨石门狮(在兵马司府中的书斋旁,有石狮口衔石珠,孩提时喜去抚弄它)。
二三腻友尤欣跃,搜斗蜗牛无限期(少时与童伴喜到其后花园搜寻蜗牛壳,以其背尖抵斗,不破者胜)。
按:(注)潮州市太平路旧有兵马司的林姓府第,门口石匾标‘兵马司林’四字。(注)在兵马司府中的书斋旁,有石狮口衔石珠,孩提时喜去抚弄它。(注)少时与童伴喜到其后花园搜寻蜗牛壳,以其背尖抵斗,不破者胜。
军中诗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
风急旌旗动,前军正合围。
天心洗兵马,人事一戎衣。
阵势连山撼,关云带火飞。
驰驱劳上将,筹笔继前徽。
按:戊辰,吴公以奇兵绕出陀里,拊敌背,奉军自惊扰,大破之于长辛店。次日己巳,黎明由丰台直趋天津,会师东指,势如破竹。作霖不及知,精兵犹在津。闻前军败,怒,自率师北趋。两军遇于黄村,公直陷其阵,摩毂而过之。关东军士猝闻吴将军至,则大惊,争弃械攀车遁。作霖手洞数人,弗可止。兵多不得退,势如坏山,遂大溃。作霖遁天津,不能军,再遁滦州,于是诸路军皆溃。计移师至今,用兵七日,遂定京畿,海内相庆。是役也,公实以一师两旅之众,破作霖军八万,获军械辎重无算。初,外人多观战,以奉军众且强,隐为公忧,以问公,公期以七日,咸未敢信。及胜战期仅四日耳,则皆惊服,谓拿破崙用兵无此神速,称公为长胜将军。公所至,商民争犒军,酒食山积,夹道纵观,争欲见颜色。战胜之威,从军之乐,我知之矣。
长城月 满江红调 破张作霖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回肠词卷五
一片长城,白莽莽、山高月小。
想当日、金戈铁马,兴亡多少。
清角声声人马起,戍旗猎猎庐龙晓。
霍嫖姚、塞上立边功,平戎早。
男儿事,沙场好。
驱兵去,榆关扫。
看白山黑水,天无飞鸟。
刁斗声惊程不识,将军名字惊边徼。
笑胡儿、不敢过辽西,窥春草。
按:壬戌三月,张作霖率兵入关,佔据城邑,挟制朝政,莫敢撄其锋。公以一师两旅之众,用兵七日,大破之于长辛店,逐其军八万于滦州,作霖遁归,中外惊服,称曰长胜将军。
庚子诗鉴(选录)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郭则沄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沧海遗珠
异派寻源未易殚,流传青县又沧滦。
白阳别教君应是,苴杖麻衣素练冠。
按:青县及沧州、滦县,皆嘉庆时教匪流衍处,庚子秋,又有南来拳匪,数十人为一队,皆练冠麻衣,持丧杖,如孝子状,不知何派,岂白阳教之别枝耶。
代挽胡先生商彝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绿蚁记消寒,问九老年华,洛社耆英推最长;
黄鸡惊断梦,数并时科第,贞元朝士叹无多。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胡商彝(1873——1953),字珍府,号华农,云南石屏人。为清朝光绪癸卯科进士。历任直隶任邱县、宣化县、天津县等县知县,护理宣化府知府,候补道。历充直隶总督署文案,考查日本新政及地方自治事宜委员,津浦铁路裁判员会议新官制及编纂各厅庭权限职责章则委员等职。台湾成立后,他署滦州知事,充直隶都督府秘书兼营务处发审,记名道尹。后充政治讨论会会员、约法会议议员。1915年,他任山东政务厅厅长。1916年他任察哈尔特别区的兴和道尹。后去台。能诗文,善书法。1952年,他曾为魏清德的《润庵吟草》作序。著有《弱壮集》《强仕集》《日本市町村制》《游历东四盟日记》《内省录》等。
成氏有《胡商彝先生挽诗》。
绿蚁:酒上浮起的绿色泡沫。也作酒的代称。
消寒:旧俗入冬后,亲朋相聚,宴饮作乐,谓之“消寒会”。
九老:香山九老。
黄鸡:出自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喻指:黄鸡每晨能报晓,故用以喻指时光流逝,更催人老。
贞元朝士:唐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诗:"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刘在贞元中任郎官御史,后坐王叔文党贬逐,历二十馀年,始以太子宾客再入朝,感念今昔,故有是语。后诗文中多用以为典。
笺:
1.胡商彝先生挽诗:
落落贞元士,高名薄海知;丁沽循吏传,甲第少年时;庭凤添书种,溪熊罢钓丝;卒时八十二岁;萧条蓬峤外,但剩一囊诗。
2.黄立权挽梁士诒联:
同话春明,群纪交情今尚在;
感怀耆旧,贞元朝士已无多。
3.此联典故皆本唐朝事。
成氏有《胡商彝先生挽诗》。
绿蚁:酒上浮起的绿色泡沫。也作酒的代称。
消寒:旧俗入冬后,亲朋相聚,宴饮作乐,谓之“消寒会”。
九老:香山九老。
黄鸡:出自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喻指:黄鸡每晨能报晓,故用以喻指时光流逝,更催人老。
贞元朝士:唐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诗:"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刘在贞元中任郎官御史,后坐王叔文党贬逐,历二十馀年,始以太子宾客再入朝,感念今昔,故有是语。后诗文中多用以为典。
笺:
1.胡商彝先生挽诗:
落落贞元士,高名薄海知;丁沽循吏传,甲第少年时;庭凤添书种,溪熊罢钓丝;卒时八十二岁;萧条蓬峤外,但剩一囊诗。
2.黄立权挽梁士诒联:
同话春明,群纪交情今尚在;
感怀耆旧,贞元朝士已无多。
3.此联典故皆本唐朝事。
挽张部长厉生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兰台视草,樱峤观风,卓立粲勋施,一鹗早为当世重;
芸砌流芬,槐庭济美,多才弘继述,双麟直觉近时稀。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张厉生(1900——1971),字少武,河北乐亭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内政部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驻日“大使”等职。在台期间,他与陈诚配合,共同经营台湾,政绩突出,一度深得蒋介石垂青。不久,出任“驻日本国大使”。在日本与台湾关系疏远后,蒋归咎于张厉生“工作不力”,从此不再任用。他不禁心情黯淡,身体也每况愈下。张厉生虽多年官高位显,但清廉自律,一心忠于“党国事业”,最终晚景凄凉。1971年4月21日,病逝于台北家中,享年72岁。
兰台:唐人诗文中常称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
视草:指古时词臣奉旨修正诏谕。后来泛指代皇帝起草制书。
樱峤:应指日本。
一鹗:鹗,大雕。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芸砌:疑同“芸署”“芸台”。为秘书省或藏书室。
槐庭:宋王祐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旦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王氏。此处应指子孙成材。
济美:继承祖先或前人的业绩 。《左传·文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疏:“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
继述: 继,承受,继承。述。遵循。
笺:吴恭亨题武汉鹦鹉洲祢衡祠:
岷江骇浪雷鸣,犹想象三挝怒骂;
汉口夕阳鸟渡,窃唏嘘一鹗荐章。
兰台:唐人诗文中常称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
视草:指古时词臣奉旨修正诏谕。后来泛指代皇帝起草制书。
樱峤:应指日本。
一鹗:鹗,大雕。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芸砌:疑同“芸署”“芸台”。为秘书省或藏书室。
槐庭:宋王祐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旦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王氏。此处应指子孙成材。
济美:继承祖先或前人的业绩 。《左传·文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疏:“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
继述: 继,承受,继承。述。遵循。
笺:吴恭亨题武汉鹦鹉洲祢衡祠:
岷江骇浪雷鸣,犹想象三挝怒骂;
汉口夕阳鸟渡,窃唏嘘一鹗荐章。
声声慢 现当代 · 饶宗颐
押词韵第二部
夏瞿禅先生挽章,次玉田回杭韵。记1980年冬,访翁于燕京朝阳楼,穷巷深辙,尊酒言欢。翁誓不还杭。体逾壮健,而神志昏暓,前事都不省忆。晚岁喜言白石合肥词事,举止亦类白石意度,今绝响矣。
马塍花谢,秦望山空,真成玉老田荒。
惜取朝晖,风煦不暖垂杨。
待寻飘髯隐处,剩依稀、巷陌斜阳。
故人渺,泣分山断碧,玉笥苍凉。
唤起梦中双桨,奈神昏体壮,负却诗囊。
月冷千山,深灯写泪枯江。
苔枝老来结伴,共著书、微补疏狂。
恨未了、望馀杭,不算故乡。
按:翁北京居处曰朝阳楼,详《月轮山词论集》前言。
翁题越南白毫子鼓枻词有“唤起玉田商梦境,深灯写泪枯江”之句。
白石鬲溪梅令“木兰双桨梦中云”。
翁题越南白毫子鼓枻词有“唤起玉田商梦境,深灯写泪枯江”之句。
白石鬲溪梅令“木兰双桨梦中云”。
刘司马挽歌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麻韵
司马讳之纶,字元诚。戊辰吉士,于余同年友。其为人也,忠孝性生,经济心铸。偕读中秘,恒耻奔竞,而勇担当,故虚名在后,而任事独先。己巳冬,值虏迫都畿,举朝束手,至尊拊髀。元诚以庶常请兵,擢右司马,诘戎简旅。愤勤王之师,观望不至,长驱至遵化。后兵不前,陷于虏,殒其身焉。其始也,长缨首请,中外有志之士咸皆肃情壮魄,额手相望。及闻其捐躯报国,识与不识,罔不泫然。余方食哽噎,感旧交而悲忠愤,矢歌为吊,情见乎词。
喜峰忽起乱胡沙,蓟遵白骨杂如麻(遵,康熙本作“门”。
)。
霜戈踏拥枯杨杪,铁骑横穿宿草芽。
严冬十月方觱发,朔风凛栗倒骝骅(以上四句,康熙本作“已传鸣镝穿龙塞,遂有腥氛拥豕蛇。此时朔风正凛冽,严啬坠指雪如花”。
)。
我师安肯轻暴露,刁斗不闻闻胡笳。
阃外交驰孔炽檄,廷中祇作匪茹芽。
不信干城无纠纠,徒使中逵悲兔罝(以上四句,康熙本作“洗剑青海人何在,勒铭燕石旧徒誇。筑舍盈廷谁敢执,辕驹局促橨骝骅”。
)。
天子赫斯亲授钺,词臣翻入邦政衙。
忠义激人人感泣,挥泪军前众无哗。
四海勤王犹观望,首期身倡遂驱车。
仓卒未遑师干试,须臾独力竟难加。
方寸铁肝终涂地(以上七句,康熙本作“九边精锐何犹豫,连阃元戎各雁斜。入齐徒恃冉矛在,救赵方约信陵车。矢吞骄虏身遑恤,愿扫欃枪力未加。千秋热血悲空洒”。
),一代忠臣不暂赊。
英魂零落今何处(零、今,康熙本作“冷、归”。
),气作山河壮朝家(气作山河,康熙本作“山河气作”。)。
司马一死寻常事,海外遥闻起恨嗟。
按:此诗,康熙本题作《刘元诚少司马讳之纶戊辰吉士请缨特简禦虏至遵化死之诗以宠亡志死事有儒臣也》,无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