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璇玑图诗 前秦 · 苏蕙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苏道贤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容妙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爽之孙。朗之第二子也。神风伟秀。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戍敦煌。会坚克晋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诏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苏氏。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苏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乃携阳台之任。绝苏氏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辉目。纵广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裴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家人。莫能解之。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所著文词五千馀言。属隋季丧乱。文字散落。追求勿获。而锦字回文盛传于世。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文。聊示将来。如意元年五月一日。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制。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好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按:【读图内诗括例】
依五色所分章次读之
仁智至惨伤。伦匹至榆桑。人贱至圣皇。春阳至殊方。钦岑至如何。
已上七言。四十句。每句为一首。每首反读之计八十首。
诗风至表玄。人贤至凋松。光颜至虎龙。日往至寄倾。
已上五言。十六句。以每句反读之成三十二首。
周南至相追年时至无差谗佞至未形牵辜至伯禽
已上四言。二十四首。作两句分读。就成一篇。
宁颜至劳形怀忧至何冤念是至如何悼思至者谁诗情至终始
已上四言。前四首以每句反读。后一首每句反读。成十首。
嗟叹至为荣凶顽至为基游西至摧伤神明至雁归
已上三言十二首。反读成二十四首。
佞因至旧新南郑至遗身旧间至佞臣远哀至南音
已上七言。凡起头退一字反读之成四首。
厢挑至基津嗟中至春亲春哀至嗟仁基自至厢琴
已上七言。自角退一字斜读之成四首。
【再叙】
回文诗图。古无悉通者。予因究璇玑之义。如日星之左右行天。故布为经纬。由中旋外。以旁循四旁。于其交会。皆契韵句。巡还反复。窈窕纵横。各能妙畅。又原五采相宣之说。傅色以开其篇章。其在经纬者。始于玑苏诗始四字。其在节会者。右旋而出。随其所至。各成章什。外经则始于仁真。至于音深。中经自钦深至于身殷。内经自诗情至于终始。皆循方回文者也。四角之方。如仁、真、钦、心四韵。成章而回文者也。至其经纬之图者。随色自分。则外之四角。窈窕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四旁者相对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及交手成文。而文皆四言也。在中之四角者。一例横读而四言。在中之四旁者。随向横读而五言。惟璇图平氏四字不入章句。观其宛转反复。皆才思精深融彻。如契自然。盖骚人才子所难。岂必女工之尤哉。诗编载驰。史美班扇。才女专静。用志不分。虽皆擅名。此为精赡者也。聊随分篇掇其一隅。以为三隅之反。代久传讹。颇有误字。亦辄证改一二。其他缺谬。不欲以意足之。虽未能尽达玄思。抑庶几不为滞塞云。
【经纬】〖始于玑苏诗始四字。〗
玑明别改知识深。峨嵯峻严幽岑钦。所感想忘荒淫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诗兴感远殊浮沈。华英翳曜潜阳林。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严幽岑钦。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外经】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妙显华重云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中经】
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沈浮异游颓流沙。
何如将情缠忧殷。多患生艰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旷远离凤麟。
【内经】
诗情明显。怨义兴理。辞丽作此。端无终始。
始终无端。此作丽辞。理兴义怨。显明情诗。
【四角之方】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忘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
【四角之间窈窕成文】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四角在中者一例横读】
念是咎愆。谁与独居。贱女怀叹。鄙贱何如。
愆咎是念。谁与独居。叹怀女贱。鄙贱何如。
【四旁相对成文皆六言】
谗人作乱闱庭。奸凶害我忠贞。祸原肤受难明。所恃滋极骄盈。
【四旁相向横读而成五言】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士行别贤仁。容华改衰颜。终始知物真。松凋识岁寒。
【交手成文文皆四言】
谗佞奸凶。豁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用色分章】〖止举一隅。馀皆仿此。〗
【横用色】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兖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已上依此顺读成章】
【直用色】
庭闱乱作人。明难受肤原。
荣苟不义姬。城倾在戒后。
荧犹炎盛兴。形未在谨深。
【已上作两句各添下字倒读成章】
恩感颜宁。孜孜伤情。时在君侧。梦想劳形。龙旂容衣。虎凋饰绣。
【横用黄色】
奸佞谗人。作乱闱庭。所因祸原。肤受难明。
右举此为例。馀可悉通。元佑三年九月。工部何公过曲院。见仆书几有此。惊曰:昨日于屯田陈侯所。观书唐真本图。宜皆可求一见。果得出示。凡六幅。右三为若兰所居重楼复屋。户牖间各作著思、练习丝、识锦、遣使处。左三幅为窦滔归第。外为车马相迎。次女妓坐大氍毹。合乐其间。楼阁对饮处。图中近上作远水红桥。窦临高列骑拥旌旄以望。桥之西。毡车从数骑排引。见滔盛礼迎苏。图中近下左书武后序。右写诗图。徐视果有淡色。分其篇章。正与此同。乃知人心不甚相远。而尤可怪矣。青、红、绿、旋所之方。皆不之差。盖理之所在。阴阳五行色味。莫不相假。况情识之运。宜自冥合也。元丰四年四月。赵郡李公麟伯时再题。
【又五色读法】〖《诗纪》云。见武功县志。〗
四围纵横。初行、八行、十五、廿二、廿九行及仁嗟斜至春亲廊。琴斜至基津。以朱画其形如图。按读法。此色凡九图。馀四色。色各一图。共字六百二十五。计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四隅嗟情至英多。游桑至长愁。神飞至悲春。凶慈至持从。从横皆六字。以墨画。正面妃闱至蕤悲。移陂至赀辞。纵六字。横十三字。庭闱至防萌。身我至惟新。纵十三字。横六字。以青画。
中方正面。龙旂至丽充。衰情至暮世。纵四字。横五字。两旁寒岁至行士。诗风至微玄。纵五字。横四字。以紫画。
中方四隅。思情至侧梦。婴漫至若我。愆居至贱鄙。怀悲至戚知。纵横皆四字。又中纵各五字。诗情至显怨。端比至丽辞。横各五字。诗始至无端。怨义至理辞。空中心图始平苏氏诗九字。以黄画。(○诗类苍九十六。《诗纪》三十八。)
依五色所分章次读之
仁智至惨伤。伦匹至榆桑。人贱至圣皇。春阳至殊方。钦岑至如何。
已上七言。四十句。每句为一首。每首反读之计八十首。
诗风至表玄。人贤至凋松。光颜至虎龙。日往至寄倾。
已上五言。十六句。以每句反读之成三十二首。
周南至相追年时至无差谗佞至未形牵辜至伯禽
已上四言。二十四首。作两句分读。就成一篇。
宁颜至劳形怀忧至何冤念是至如何悼思至者谁诗情至终始
已上四言。前四首以每句反读。后一首每句反读。成十首。
嗟叹至为荣凶顽至为基游西至摧伤神明至雁归
已上三言十二首。反读成二十四首。
佞因至旧新南郑至遗身旧间至佞臣远哀至南音
已上七言。凡起头退一字反读之成四首。
厢挑至基津嗟中至春亲春哀至嗟仁基自至厢琴
已上七言。自角退一字斜读之成四首。
【再叙】
回文诗图。古无悉通者。予因究璇玑之义。如日星之左右行天。故布为经纬。由中旋外。以旁循四旁。于其交会。皆契韵句。巡还反复。窈窕纵横。各能妙畅。又原五采相宣之说。傅色以开其篇章。其在经纬者。始于玑苏诗始四字。其在节会者。右旋而出。随其所至。各成章什。外经则始于仁真。至于音深。中经自钦深至于身殷。内经自诗情至于终始。皆循方回文者也。四角之方。如仁、真、钦、心四韵。成章而回文者也。至其经纬之图者。随色自分。则外之四角。窈窕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四旁者相对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及交手成文。而文皆四言也。在中之四角者。一例横读而四言。在中之四旁者。随向横读而五言。惟璇图平氏四字不入章句。观其宛转反复。皆才思精深融彻。如契自然。盖骚人才子所难。岂必女工之尤哉。诗编载驰。史美班扇。才女专静。用志不分。虽皆擅名。此为精赡者也。聊随分篇掇其一隅。以为三隅之反。代久传讹。颇有误字。亦辄证改一二。其他缺谬。不欲以意足之。虽未能尽达玄思。抑庶几不为滞塞云。
【经纬】〖始于玑苏诗始四字。〗
玑明别改知识深。峨嵯峻严幽岑钦。所感想忘荒淫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诗兴感远殊浮沈。华英翳曜潜阳林。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严幽岑钦。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外经】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妙显华重云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中经】
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沈浮异游颓流沙。
何如将情缠忧殷。多患生艰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旷远离凤麟。
【内经】
诗情明显。怨义兴理。辞丽作此。端无终始。
始终无端。此作丽辞。理兴义怨。显明情诗。
【四角之方】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忘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
【四角之间窈窕成文】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四角在中者一例横读】
念是咎愆。谁与独居。贱女怀叹。鄙贱何如。
愆咎是念。谁与独居。叹怀女贱。鄙贱何如。
【四旁相对成文皆六言】
谗人作乱闱庭。奸凶害我忠贞。祸原肤受难明。所恃滋极骄盈。
【四旁相向横读而成五言】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士行别贤仁。容华改衰颜。终始知物真。松凋识岁寒。
【交手成文文皆四言】
谗佞奸凶。豁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用色分章】〖止举一隅。馀皆仿此。〗
【横用色】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兖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已上依此顺读成章】
【直用色】
庭闱乱作人。明难受肤原。
荣苟不义姬。城倾在戒后。
荧犹炎盛兴。形未在谨深。
【已上作两句各添下字倒读成章】
恩感颜宁。孜孜伤情。时在君侧。梦想劳形。龙旂容衣。虎凋饰绣。
【横用黄色】
奸佞谗人。作乱闱庭。所因祸原。肤受难明。
右举此为例。馀可悉通。元佑三年九月。工部何公过曲院。见仆书几有此。惊曰:昨日于屯田陈侯所。观书唐真本图。宜皆可求一见。果得出示。凡六幅。右三为若兰所居重楼复屋。户牖间各作著思、练习丝、识锦、遣使处。左三幅为窦滔归第。外为车马相迎。次女妓坐大氍毹。合乐其间。楼阁对饮处。图中近上作远水红桥。窦临高列骑拥旌旄以望。桥之西。毡车从数骑排引。见滔盛礼迎苏。图中近下左书武后序。右写诗图。徐视果有淡色。分其篇章。正与此同。乃知人心不甚相远。而尤可怪矣。青、红、绿、旋所之方。皆不之差。盖理之所在。阴阳五行色味。莫不相假。况情识之运。宜自冥合也。元丰四年四月。赵郡李公麟伯时再题。
【又五色读法】〖《诗纪》云。见武功县志。〗
四围纵横。初行、八行、十五、廿二、廿九行及仁嗟斜至春亲廊。琴斜至基津。以朱画其形如图。按读法。此色凡九图。馀四色。色各一图。共字六百二十五。计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四隅嗟情至英多。游桑至长愁。神飞至悲春。凶慈至持从。从横皆六字。以墨画。正面妃闱至蕤悲。移陂至赀辞。纵六字。横十三字。庭闱至防萌。身我至惟新。纵十三字。横六字。以青画。
中方正面。龙旂至丽充。衰情至暮世。纵四字。横五字。两旁寒岁至行士。诗风至微玄。纵五字。横四字。以紫画。
中方四隅。思情至侧梦。婴漫至若我。愆居至贱鄙。怀悲至戚知。纵横皆四字。又中纵各五字。诗情至显怨。端比至丽辞。横各五字。诗始至无端。怨义至理辞。空中心图始平苏氏诗九字。以黄画。(○诗类苍九十六。《诗纪》三十八。)
崇明寺赐紫大师道凝经幢铭(并序政和四年三月) 北宋 · 缪潜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二
政和建元之春,山僧静熙晨登余门,惨然而言曰:「我先师已葬,经幢未立,欲乞一字,发其幽光」。予诺之,而未暇也。一岁中凡五六至,其请益勤,势不可辞,援笔而作。大师讳道凝,姓贾氏,怀州修武人也。厌浮世之劳,悟真如之旨,早投百家岩寺事僧智深,夙夜匪懈。熙宁乙卯,遇同天节,以掌御书恩例得度为僧。□修□心,允符四望。戊辰己巳间,寺主数易,大众遑然。邑令躬为选于众曰,有能容众者,是能安众;有能赡众者,是能帅众。众咸以大师为能。受事之日,满庭相贺。于是委道英以出纳,责道卿以营缮。□□年,金碧相照,仓库俱盈。毅肃刘公遗表为乞紫衣,度弟子□满等一十九人。考其住持,自有崇明以来,未有若此其盛者也。大观二年三月十四日示寂于众,得□年七十。余与大师有竹林之旧,铭以辞曰:
白云无主兮东西飞,幽鸟有情兮朝暮啼。凝师凝师归何处,万年明月留清溪。
政和四年岁次甲午三月十八日,前管勾赐紫僧静熙书丹。
按:文林郎、新授庆源军节度推官缪潜撰。道光《修武县志》卷一○,道光十九年刊本。又见民国《修武县志》卷一三。
宋云骑尉庆源军使厅续题名记 宋 · 鲁伯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光绪《直隶赵州志》卷一三
朝廷分列诸路,河北为重地;河北建置诸部,全赵为要区。自祖宗已来,涵濡德泽,生齿蕃衍。两河息兵之后,讲好邻国,养威中原。其地沃壤四达,其俗介于燕、魏之间,敦本业而少争讼。版图千□□□□□□食之政,保伍之法,车甲器械之用,城池郛郭之守,由熙、丰以至于今日,法制大备。昔者参以文质,迭为郡守,旧石刻载为详。近岁□□□□□□履历者而除授之,以壮国体,以董戎威,而副朝廷为官择人之意。崇宁中,诏以国姓所出,王迹所基,升为节镇,锡以军额,故于今为尤重焉。太守廉公以才能□选,治效称最,纲条修明,兵民便安,乃于□□□□□□□人官民有阙而未书者,复砻巨石甲乙刊□以永其传,且将因其名以观其实,见其人以知其政,使后之来者有以思治体而勉□□□□□□□月癸卯,朝散郎、通判军州事、吴兴鲁百能记。
按:隆庆《赵州志》卷二,隆庆元年刻本。
大宋赵州高邑县乾明院建塔记 北宋 · 赵复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三
西方之圣人其名曰佛,肇自东汉,来于东土,以空寂之教救渡众生,演六根五蕴之修持,三涂六道之罪业,而又说兜率陀天之快乐,地狱饿鬼之苦恼。人之情喜其快乐,而恶其苦恼,自王公至于士庶,依向以来其福者多矣。故天下郡县名山峻岳,以及乡党与夫幽闲僻远之地,皆立祠以崇奉之,西方谓之祗园,东土谓之寺与院。其寺竭金币之资,极土木之工,建大殿广厦,重楼高阁,虹梁虬柱,雕甍刻桷,涂以丹雘,饰以朱漆,金碧相照,以安其像,又有塔以葬其佛之舍利,或以山林之木,或以甄陶之砖,尚以崇高,施其工巧。观天下百神之祠,惟此释门最为盛矣。高邑县城之西南隅,其寺曰乾明院,建于前代,殿宇壮丽。僧堂之南亦有小塔,历年浸久,颓坏圮毁。院僧怀恭特发洪愿,揆日测景,重建于坤位,不惮烦劳,冒寒燠,冲风埃,遍化于远近檀越。盖至诚幽则感于神,显则动于人。施财者如云而集,若子而来。始立宏基,渐营宝级。自建中靖国元年夏六月兴工,至政和三年秋八月,凡十三年方成就。虽由人力,几若神为。岂非专心致志,积日累功乎?高二十馀寻,分为十层七檐,当中花座,用砖六十万,周回道舍,珉柱良材,规模轮奂,费钱二万馀缗。观其下蟠厚土,上插云霄,拨雾拂云,飞鸾翔鹤,壁红曜日,瓦碧浮烟。天晴而瑞气氤氲,用严金刹;风动而铎声清越,益壮莲宫。时或晓日初升,朝霞未散,相轮之上,髣髣髴髴,似有佛光之见。耸居民之瞻仰,增过客之推移。斯一邑之胜事,结无量之缘而垂不朽之迹者也。先是,前后二殿经久甚敝,恭师重构后殿,再饰金容,仍置□帐,写十方佛于四壁,翻𠩅前殿,以石甃基,亦加装彩,二殿各增龟头。师作功德之缘,固无□□□侣怀玉、怀宝二人协力以助之。恭师俗姓程,世为农业,既落发,禀性淳谨俭约,不事浮华,轻财利,好施舍。河朔之僧,以戒腊高者推为长老。师享其称呼已踰十数年,乡中老幼咸敬之。怀玉者俗姓田,朝奉郎之孙,为人高洁亮直,无虚语,不妄动,□饰善行。授紫袍之赐,师号兴教□院□数年,众所钦服。喜诗书,待儒士,当涂名公多见奖美。怀宝者俗姓齐,县令之孙,尚淳俭,无虚伪,动作有节,取与以义。三人成此功德,□□□□而登彼岸者也。县令男周硕,县中富家。其妻路氏夜梦泗州大圣菩萨,舍财募工镂像,安置于塔中,永为供养。路氏享年九十六而终,此□福之应也。噫!岁月更迁,电露倏忽,日霜堪叹,风浪增悲。世人之觉悟者少,奔竞名利,或相挤毁,急急于红尘白日之间,终无已时。宜知夫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积善于生前,获果于身后。如能立身,外则知君臣之分以尽其忠;与朋友以其信;内则知父子之亲以尽其孝,事兄以其悌。□于如来则加敬礼而崇奉之,善莫大矣。恭维圣上尧聪舜明,□承先烈,百度具举,庶政修明。□□垂拱而监太清,恫达性宗,留圣意于释教,□诏天□立天宁万寿禅寺,上以延拱宝祚,下以康济生民。今此一塔之成,仰祝皇帝万年之寿,帝业之固等于山河,无疆之休同于日月。恭师请记于余,辞不获已,勉成以文。且书其兴为,后之览者幸无诮焉。政和五年二月初一日记。将仕郎、赵州高邑县尉、专切管勾教阅保甲康经天,将仕郎、权赵州高邑县主簿、专切管勾学事、教阅保甲张汝为,承信郎、监赵州高邑县茶叶酒税务、权主簿王□作,通仕郎、赵州高邑县丞、专切管勾学事、教阅保甲赵□沃,通仕郎、赵州高邑县令、专切管勾学事教阅保甲、管勾劝农公事朱赞卿(民国《高邑县志》卷九,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以上刘文刚校点)。
题下原注:「赵州教授赵复圭撰」。题后原署:「从事郎、新就移滨州招安县令、专切管勾学事、教阅保甲、管勾劝农公事田仲渊书并题额。」
水调歌头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押尤韵
庚辰六月,游玉华谷,回过少姨庙,壁间得古仙词,同希颜钦叔谱词中语,为之赋仙人词,今载于此。梦入云山宫阙幽。鸑鷟同侣鸳凤流。桂月竟夜光不收。世俗扰扰成嚣湫。醉飞星驭鞭金虬。八仙浪迹追真游。龟玉笙蹄四十秋。摩霄注壑须人求。觅剑如或笑刻舟。阳燧非无鹿里俦。元鼎以来虚昆丘。东井徒劳冠带修。松餐竹饮度蜃楼。嵩顶坐笑垂直钩。只应惭愧刘幽州。又题知音者无惜留迹。
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
何年鸾鷟同侣,清梦入真游。
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
坏壁涴风雨,醉墨失蛟虬。
问诗仙,缘底事,愧幽州。
知音定在何许,此语为谁留。
世外青天明月,世上红尘白日,我亦压嚣湫。
一笑拂衣去,嵩顶坐垂钩。
按:赵郡李献能。同游玉华谷,将历嵩前诸刹,因过少姨祠,遂周行廊庑,得古仙人词于壁间。然其首章,直屋漏雨,为所漫剥殆不能辨。磴木石而上,拂拭淬涤,迫视者久之,始可完读。观其体则柏梁,事则终始二汉,字画在钟王之间。东井又元鼎所都,幽州必贤子虞也。夫眷眷不忘幽州者,非吾田畴尚谁欤。田复所事之雠,却曹瞒之赏,衰俗波荡中,挺挺有烈丈夫语气,其死而不忘,盖无疑,其能道此语亦无疑。观者不当以文体古今之变而疑仙语也。噫,仙山灵岳,宜有闳衍博大真人,往来乎其间,而世人莫之识也。予三人者,乃今见之,夫岂偶然哉。再拜留迹,以附知音者之末云。浑源雷渊题。
定风波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离合悲欢酒一壶。
白头红颊醉相扶。
见说德星今又聚。
何处。
范家亭上会周吴。
造物有情留此老。
人道。
洛西清燕百年无。
六客不争前与后。
好□。
龙眠老笔画新图。
按:永宁范使君园亭,会汝南周国器,汾阳任亨甫、北燕吴子英、赵郡苏君显、淄川李德之、用东坡体。拟六客词
寄呈承政院 其一 明 · 申叔舟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保闲斋集卷第五
千里承恩喜气新,龙钟塞下远游人。
边民手额知荣耀,那段山前醉送春。
按:天顺己卯春。承命行边。安集野人。到稳城。待远人未至。留数日。城新移馆舍开明。心且安焉。时从事康公(孝文),兵使首领金公(好仁)从仆。皆同年也。主人佥制。亦于仆为同年。同年四人。不期而会。真大奇事。于是吟两绝破闲。三公亦各有和。月晦。在庆源。而林公糊为轴。以为后日观。亦大好事也。又用其韵。题一绝以归之。
赠熙悦上人。追次石洲权汝章韵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十二江都录
乌石江上人不归,玉女峰前春又到。
小树桃花古藤阴,至今肠断城东道。
黄公酒垆迹已空,白莲净社名独好。
悽悽锦里求友篇,写与当时悦长老(师住府西高丽山白莲寺)。
按:壬子四月初一日。汝章以宫柳绝句。被鞫殿庭。初二日谪配咸镜道庆源府。初四日。出就道。疾革不能行。停东门外路傍人家。初七日晡时而逝。先是。尝有人题其家牖上曰。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权君更进一杯酒。酒不到柳聆坟上土。汝章殁其牖下。其日申时立夏。庭有桃花。零落纷纷。噫。劝换书权。刘伶换书柳聆。汝章诗祸。实出于柳家。闻而媒蘖之也。人之死生祸福。莫非前定。痛矣哉。
崇沙宋子犹,端士也;为闽帅所窘。既出厄,诗以慰之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兵声谁遣向江滨,狼籍樵苏及隐沦。
可是风尘迷物色?到来天地失阳春。
凿坏乱后无全计,飘瓦伤余亦怆神!
转觉桃源非世外,渔郎犹见觅秦人。
注:人物考略
宋子犹:名龙,号菊斋;崇明人。诸生,留心救世之学。钱忠介公一见奇之,置诸门下上座。未几大乱,尝泛海至舟山。祝发归,为闽帅所窘。出厄后,迁居太仓,以医术自给。寓鄞时,居陆氏湖楼。盖明室遗老云(鄞县「寓贤志」有传)。
宋子犹:名龙,号菊斋;崇明人。诸生,留心救世之学。钱忠介公一见奇之,置诸门下上座。未几大乱,尝泛海至舟山。祝发归,为闽帅所窘。出厄后,迁居太仓,以医术自给。寓鄞时,居陆氏湖楼。盖明室遗老云(鄞县「寓贤志」有传)。
圣母皇太后万寿诗 其三十 清初 · 福临
七言律诗 押咸韵
彤闱几度上琅函,金简云书手肃缄。
桂醑生香分月窟,萱龄应祝响嵩岩。
天池荇吐鱼欣聚,霞锦花明鸟欲衔。
坤德同天光四表,笙镛岁岁奏英咸。
谨案:世祖冲龄嗣服,入主中原,天亶聪明,几余典学,兼通清、汉文字。宫中读书别殿,题曰“孚斋”,命徐元文撰《孚斋说》以进。临池染翰,书法天成,并深于画理。尝作泼墨山水,追契米家父子。又以指上纹蘸墨作渡水牛,生动浑成。诗不多作,未编御集。右《昭圣皇太后万寿》诗,顺治十三年二月丁巳万寿节表进,事见《实录》。表文有云:“毓懿秀于璇宫,令仪有俶;浚庆源于金屋,慈范允昭。庇及冲入,嗣承鸿业。回环今昔,深惟护佑之周祥;定省晨昏,祇奉诲言之谆切。艰难克济,基绪攸光。”又有云:“承乾应地,厚德而贵极域中;照电流虹,至仁而母仪天下。臣对扬懿德,奉若天休。幸销九日之流金,冀定四维于磐石。祇承二圣,诞受多方。恒顾畏于民岩,实仰遵乎慈训。奉觞北斗,展礼南宫。虽极尊养之至隆,岂伸酬报;弥感恩勤之方笃,宁既敷宣。”二圣谓太祖、太宗。表文敷陈懿美,仍追溯创业之难,似当日词臣属草后,上实亲为裁定。崇养既极,雅颂克谐,谨全录以弁全书,庶知三百年文治之盛,其来有自。
过符离读张忠献公传书后 其一 清 · 严遂成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二
北使来朝辄问安,隐然敌国胆先寒。
十年作相迟秦桧(高宗问相公,以桧闇对,遂忤。桧绍兴二十五年死,公于隆兴二年复相。),万里长城坏曲端。
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
传中功过如何叙,为有南轩下笔难。
注:魏公志在恢复急国家之难不俟终日重用曲端而端屡违节制金娄室并力攻陜公檄端救李彦仙竟不奉命以致彦仙寡不敌众力尽城陷而死诸葛武侯祁山之败必诛马谡公特优容之盖深惜其才欲用之于他日耳次年娄室遂谓宋室无人孤军深入公议即出师挠之问计于端端按兵不动欲一二年后待其久而自弊然后图之又尝议出师伐金聚八十万之众拜端为大将端日杀却四十万其馀乃可用矣公于端固有积疑遂罢其官当平败后复召起用吴玠以端有异志手书曲端谋反四字示公王庶又言其诗指斥乘兴乃下狱非遽杀之也狱吏康随报宿怨致死狱中端虽有才不肯终为宋用岂有万里长城之足恃哉其死于狱亦非如宋义成之杀檀道济也本传谓端恃才傲物刚愎自用至于藐视主将不奉军令不恤国难宜其见杀魏公久矣先是三年王庶为陜西节制使金陷延安使端将兵救之次于襄乐不进乃自将百骑驰赴襄乐劳军端弥不平谋袭杀之不果乃夺其节制使印朝庭谓端叛公以百口保之端实负公公岂欲杀端哉明季有极诞妄者事不该实作诗以比奸桧之害岳忠武更有拾其唾馀从而畅论之明攻魏公暗攻宋子非朱子作文不至苛求若此世上悠悠者为其所诳而不察深可叹也至于富平之役实有轻师失律之愆静轩周氏曰春秋庄九年书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传曰内不言败此言败者为与雠战虽败犹荣也张浚是举为义举虽云败绩而其义声充满于天地之间矣纲月前书治兵兴元以图中原此书帅五路之兵与金人大战则其复雠之义徇国之心表表然者夫岂因其功之不成而遂少贬之哉此诗久为耳食者所称许随园谓朱子在九泉亦当乾笑故录之附评语以资心有公道之君子傥遇陈贾胡纮一流人则必以吾言为大谬也。
咏古玉宜子孙佩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六
是佩诚堪佩,言祥试可详。
亦惟心精一,乃得世绵长。
穆若以古处,闇然而日章。
永钦示五字,讵在宝琳琅。
按:近注明佩佩二字义因思有以證之适得此古玉宜子孙佩率成次句以祥详亦同韵而义别也虽属咏物亦造次不离钦之意耳
凤韶馀响绝句(一百首○并序) 其六十九 清 · 朴圭寿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瓛斋先生集卷之二
九重春色映流霞,日午宫筵荫百花。
另样妆潢新簇子,中官分与讲臣家。
按:宋子大全附录。今上在春宫时。同春市南及贱臣侍讲胄筵。一日春宫设酌。侍座臣僚各献箴规之语。市南曰邸下待士之礼。不可不勤。而事师之礼。尤不可不敬。同春及贱臣曰俞某之言是矣。臣等虽甚贱陋。而来自草野。则不可忽待。亦不可忘今日之言也。邸下曰吾何敢忘诸公之言。即以伊日之事。图画为簇子。各赐一本。谨按附录所述。恭记显庙在春宫时事也。
痛恨小绝(并后序○壬戌六月) 清末民国初 · 田愚
五言绝句 押卦韵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后编卷之十八
石为三变源,华绝二门派。
小子何如人,任佗芦志坏。
按:芦沙云。臣夺君权。妻夺夫权。夷夺华权。此是天下三大变也。(子夺父权。非大变而不及耶。可异也。)若气夺理位。则彼三大变次第閒事。愚以为三变。是逆乱之大者。而指栗谷为三者本源。则栗谷当时。得误国小人之名。及乎数百年之后。乃为凶逆乱逆之本源。则千万古所无之罪矣。吾儒以孔,朱,宋三夫子。成文而行于世久矣。金承旨乃去宋而称孔,朱,韩。宋子之德之功。果不及南塘而然欤。宋子言孟子说性善。是说本然。然其曰牛之性马之性。则以气质而言也。又言于孝庙曰。上方在哀疚之中。祇有纯善之心云云。此以南塘之谓本然性异者为气质。南塘每斥心善。而今于心分上。下纯善字。然则宋子之所仅脱者。华夷无分一著。而人兽无分。儒释无分。则竟亦不免。故不以继于孔朱之下欤。怪事怪事。栗谷见嘲于芦沙。尤庵见黜于金令。此非儒门寻常之变也。
送黄星臣夫子二首 其一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数年负笈1立程门2,多愧先生雨化恩3。
新买拟将丝五色4,焚香珍重绣平原5。
注:(1) 负笈(jí音吉):背着书箱。唐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按:黄星臣是费墨娟弟弟的塾师,并非女史之师承。所谓“负笈”“立程门”,乃自谦之词。
(2) 程门:《宋史道学传二杨时》载,杨时赴洛阳求教于程颐,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后因以“程门立雪”为尊师重道的典故。元谢应芳《杨龟山祠》:“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
(3) 雨化: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赵岐注:“教之渐渍而浃洽也。”比喻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
(4) 丝五色:五彩的绣花丝线。按:烈本拟作“五色笔”,误。
(5) 绣平原:用丝线绣出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肖像,以表示对这位虚己下士,广结宾客的前贤的崇敬和怀念。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宋陈与义《陈叔易赋王秀才所藏梁织佛图诗邀同赋因次其韵》:“从今俱尽未来世,买丝不绣平原容。”这里以平原君喻黄星臣。
沁园春 赋得梅花接老爷 现当代 · 王季思
押词韵第十部
几日轻阴,一番新霁,春寒减些。
渐钱塘门外,暗香浮动,金牛湖上,疏影横斜。
难得休官,转添逸兴,来访孤山处士家。
临安府,得随车陪话,羡煞梅花。
梅花忽地开言,道小的梅花接老爷。
恨此身错嫁,林逋老子,但知吟咏,不顾生涯。
鹤子无能,还求提拔,也好跟跟小汽车。
财神庙,恰侬家左近,请吃杯茶(“一个哼来一个哈,老爷坐轿看梅花。梅花忽地开言道:‘小的梅花接老爷。’”是讽刺那些附庸风雅的官老爷的一首诗。一九四七年春初,宋子文到孤山探梅,杭州市长一路替他开车门,提皮包,戏写了这首词。)。
注:“一个哼来一个哈,老爷坐轿看梅花,梅花忽地开言道:“小的棉花接老爷”。是讽刺那些附庸风雅的官老爷的一首诗。一九四七年初,宋子文到孤山探梅。杭州市长一路替他开车门,提皮包,戏写了这首词。
题长源图书馆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诗咏白华新,遗泽更培佳子弟;
签分黄卷富,嘉名宜锡小嫏嬛。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长源图书馆:云林县大埤乡民刘显村,自台湾英文杂志社退休返里,热心地方事务,极力推动农村文物保存工作,在吉田村浮潭旧宅,成立长月民物馆与长源图书馆。
白华:《诗•小雅》逸诗篇名。 诗序:“白华,孝子之絜白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有晋束广微(晰)补亡诗白华。 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南登吟白华,已见楚山碧。”笺:“白华,喻其行之洁也。”
嫏嬛:传说中的神仙洞府。晋张华游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大石中开,别有天地,宫室嵯峨,每室各陈奇书,有历代史、万国志等秘籍。华历观其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 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华甫出,门自闭。见元伊世珍《琅嬛记》上。
笺:曾国藩集黄山谷句题求阙斋藏书楼:
万卷藏书宜子弟;
十年树木长风烟。
白华:《诗•小雅》逸诗篇名。 诗序:“白华,孝子之絜白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有晋束广微(晰)补亡诗白华。 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南登吟白华,已见楚山碧。”笺:“白华,喻其行之洁也。”
嫏嬛:传说中的神仙洞府。晋张华游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大石中开,别有天地,宫室嵯峨,每室各陈奇书,有历代史、万国志等秘籍。华历观其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 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华甫出,门自闭。见元伊世珍《琅嬛记》上。
笺:曾国藩集黄山谷句题求阙斋藏书楼:
万卷藏书宜子弟;
十年树木长风烟。
波斯短歌行译笺 其三十九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哀哀念彼下泉人,一闭重泉不见春。
持酒来浇坟上土,滴君愁破乐君身。
注:○下泉:泉下也。王粲 《七哀诗》其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浇坟上土:李贺《浩歌》:“有酒惟浇赵州土。”○原文云:“吾人酹酒于地,酒自涓滴下渗耳。及其涓滴径入下泉久閟人目中,适灭彼愁苦之火也。”译文惟未用火之喻耳。
And not a drop that from our Cups we throw
For Earth to Drink of, but may steal below
To quench the fire of Anguish in some Eye
There hidden—far beneath, and long ago.
And not a drop that from our Cups we throw
For Earth to Drink of, but may steal below
To quench the fire of Anguish in some Eye
There hidden—far beneath, and long ago.
过鸿钧洞 当代 · 姜军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三洞繁芜不载名,南华一卷析分明。
参天岱岳秋毫立,古辙长安有路行。
注:飞升崖下涧底,有鸿钧洞。鸿钧老祖道经不载,疑为庄子所言天钧道枢,乃道教形上学之实化。吾道虽好妙理玄言,绝非狂禅,有其宗绍,如道祖所云道生一。南华亦云: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梦兄好内典,问以道,某以此答。旧有僧问赵州大道,赵州云大道透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