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注释
日本杂事诗 其四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丛云挥剑日挥戈,屡逐虾夷奏凯歌。
西讨东征今北伐,古来土著既无多。
注:日本土人即虾夷,盖如台湾之生番,蠢蠢如豕鹿,声音状貌皆少异,日本称为毛人(亦呼为倭奴)古所谓长须国者也。日本开国在日向大隅,自西而东,盖逐虾 夷而居之。神武、崇神、武尊、神功皆力征经营,中叶专设征夷大将军以为镇抚。唐时陆奥一道犹尽属虾夷。近三百年,聚于奥北一岛,有口虾夷、奥虾夷之称。维 新后置北海道,设官开拓,闻其种类只存数千云。神武初起师征夷,曰:吾日神之孙,而向日征虏,逆天道矣,不如随影讨之。丛云剑,武尊征夷之剑也。
日本杂事诗 其六十一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国学空传卜部名,三轮寺额未分明。
天然丨刂横纵画,万国翻同堕地声。
注:或言神代原有文字,至推古朝尚存,藏于卜部家。近世平田笃允倡为神学之说,所据如镰仓八幡寺、和州三轮寺额,皆模糊不可辨。余取观之,略似蝌蚪形,或 如鸟篆书,亦不知始于何年。惟世传有肥人书,有萨人书,如一二五作丨刂■(刂川),今虾夷尚沿用之。五字之外,或变换点画,如阿剌伯数字,或画作 ○□,或作鸟兽草木形之类。盖万国造字,象形之先,必先计数,如一二丨刂。正如阿字为母之首,小儿堕地,先作此声,为天地之元音也。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六十七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遍搜《本草》谱《群芳》,千卷书传《海上方》。
采药如编《十洲记》,定知多少入药囊。
注:《本草》之学,以华名证倭产,时有参差。至向井元升(著《和名本草》)、贝原笃信(著《大和本草》)。始亲验物产,以考物名。既而稻生直义著《庶物汇 纂》一千卷,又有阿部照任(少乘漕船赴江户,遇飓漂入福建,留十八年,得《本草》学而归),幕府命采药东海、北陆诸州,三至虾夷,得物甚富,石药尤多前人 未道者。余所见诸书,皆侔色体状,辨昧察色,以定其性质,各绘以图,系以说,其精审有过于华医。如汇集之,亦大观也。
代挽戴将军安澜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此役自马援南征而后,足令铜柱增光,天声扬大汉威灵,古有名将,今有名将;
问谁挫虾夷西犯之锋,直向铁关鏖战,热血为神州挥洒,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戴死于镇南关抗倭之役,其战处曰铁关。
时间:1942年5月26日。
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
马援南征:(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曾南征交趾。
铜柱:铜制之柱。 出自《史记·孝武纪》元狩四年:“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此处事本《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援将楼船大小二千馀艘,战士二万馀人,进击九真贼征侧馀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馀人,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址,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天声扬大汉威灵:汉班固《封燕然山铭》:“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天声比喻盛大的声威。威灵,谓显赫的声威。《汉书·叙传下》柔远能迩,燀耀威灵。史迪威评价戴安澜: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虾夷:为北海道的古称。而虾夷人则是是古代日本的族群之一。此处代指日本。
铁关:见【作者原注】,戴死于镇南关抗倭之役,其战处曰铁关。戴安澜实际逝于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非镇南关,此处与史实不符。
笺:
1. 个人以为此联熔古铸今,以烈写哀,超迈绝伦,可为全篇之冠。
2. 蒋介石挽戴安澜联: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时间:1942年5月26日。
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
马援南征:(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曾南征交趾。
铜柱:铜制之柱。 出自《史记·孝武纪》元狩四年:“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此处事本《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援将楼船大小二千馀艘,战士二万馀人,进击九真贼征侧馀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馀人,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址,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天声扬大汉威灵:汉班固《封燕然山铭》:“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天声比喻盛大的声威。威灵,谓显赫的声威。《汉书·叙传下》柔远能迩,燀耀威灵。史迪威评价戴安澜: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虾夷:为北海道的古称。而虾夷人则是是古代日本的族群之一。此处代指日本。
铁关:见【作者原注】,戴死于镇南关抗倭之役,其战处曰铁关。戴安澜实际逝于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非镇南关,此处与史实不符。
笺:
1. 个人以为此联熔古铸今,以烈写哀,超迈绝伦,可为全篇之冠。
2. 蒋介石挽戴安澜联: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登富士山未凌绝顶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绝句
岩底熔浆峰顶雪,一微尘幻三千劫。
瞿昙未肯下莲台,冰炭置胸何忍说!
注:富士山乃日本第一高峰,属活火山,海拔3776米,山底周长125千米,山体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位于本州岛中南部,跨静冈、山梨两县。其名称源于虾夷语,意为“永生”。平安时代中期,日人将此山与佛教相联系。奈良初期宫廷歌人山部赤人赞美此山“巍巍一秀峰,举目趣无穷”;江户前期诗人松尾芭蕉“云雾萦峦时,须臾绘百景”之句则更传诵万口;而最负盛名者,当推安积艮斋“万古天风吹不断,青空一朵玉芙蓉”,实从太白之诗化出也。《大智度论》云:“一切圣人已入正位,一心行乐,深乐涅槃。魔入邪位,受著邪道。邪正相违,是故增嫉正行,狂愚自高,唤佛沙门瞿昙,佛称其实名,为弊魔。”韩退之《听颖师弹琴》诗中有“无以冰炭置我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