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惠山寺 唐 · 李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六
舅氏扶风公贞元四年秋八月
太原王武吴郡朱宿同游惠山精舍。为赋往体诗一首。
王序而题之。观其词。
颇有世外之交。出尘之想。
凝思澹虑。泛溢天格。
建安才人。不足居其右矣。
后二十年。复继于末。
则有伤时叹逝之感。宿草邻笛之悲。
会昌初武皇帝隳浮图法。
诏毁其宫而逐其徒。惠山在毁中。
时无好事者。诗亦随尘焉。
今寺既复。而诗尚遗落。
内弟审馀。寓书请于
河阳辟召。路出寺下。
因重记于轩廊南垣。我舅氏由吏部执法
器业磊落。为时巨人。
平生操尚。备在国史。
此不能举。所载者。
风韵之词。登临之兴。
俾后人挹其。清芬而已。
大中十一年五月十三日。怀孟等观察使从事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李蘧重题。
宿惠山寺诗序 中唐 · 王武陵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
戊辰秋八月
吴郡朱遐景自秦还
南次无锡
命予及故人窦丹列会于惠山之精舍。
是时山林始
高兴在目。
凉风白云。
起予坐隅。
逍遥于之下。
偃息于盘谷之上。
仰视云岭。
俯瞰寒影。
夕阳西归。
皓月东出。
动皆息。
视身如空。
元言妙论。
以极穷奥。
丹列有遁世之志。
遐景有尘外之心。
予亦乐天知命
怡怡契合。
富贵如浮云
一歌一咏。
以纾情性。
夫良辰嘉会
古人所惜。
序述不作。
是阙文也。
山水之下。
景物秀茂。
赋诗导意。
以纪方外之游。
惠山寺诗序 唐 · 李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太和五年四月。予自江东将西归涔阳
路出锡邑。因肄业于惠山寺
居三岁。其所讽念左氏春秋诗易及司马迁班固屈原离骚庄周韩非书记及著歌诗数百篇。
其诗凡言山中事者。悉记之于屋壁。
文则不载。其寺会昌末经废毁。
屋室殆无存者。去年蒙恩自禁职出镇钟陵
钟陵毗陵地不相远。而惠山居其属邑间。
其寺复置。会锡邑去年过此。
留宴数日。今于予为故人。
因寓书请再题焉。呜呼。
太和癸丑咸通己丑。三纪馀矣。
念邑中居人与僧居在惠山兴宁两寺者。今无人焉。
染翰增悲。复何言耳。
咸通十年二月一日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中散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洪州刺史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骘题记。
夜泊毗陵无锡县有寄 唐末 · 罗隐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草虫幽咽树(一作露)初团,独系孤舟夜已阑。
浊浪势奔吴苑急,疏钟声彻惠山寒。
愁催鬓发凋何易,贫恋家乡别渐难。
他日亲朋应大笑,始知书剑是无端。
寒夜文宴得泉字 唐 · 皮日休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分明竞襞七香笺王朗风姿尽列仙。
盈箧共开华顶药,满瓶同坼惠山泉。
蟹因霜重金膏溢,为风多玉脑鲜。
吟罢不知诗首数,隔林明月过中天。
惠山寺留题984年 北宋 · 王禹偁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吟入惠山山下寺,古泉闲挹味何嘉。
好抛此日陶潜,学煮当年陆羽
犹负片心眠水石,略开尘眼识烟霞。
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篷宿浪花。
毗陵刘博士984年 北宋 · 王禹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毗陵古郡接江堧,赴任琴书共一船。
下岸且寻甘露寺,到城先问惠山泉。
秋蟾吐槛供吟兴,野鹤偎床伴醉眠。
官散道孤诗格老,算应双鬓更皤然。
晁监丞婺州关市之役996年 北宋 · 王禹偁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关征市赋縻贤俊,谁爱此官为吏隐。
将作晁丞于役时,婺女星临海边郡。
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会待时来即并伸,也知道在终无闷。
君不见路随含笑坐市中,屈身岂愧丹阳尹。
又不见张生狂醉恋扬州冬瓜堰下甘肥遁。
此行况是奉皇华,数丈轻舠载一家。
携瓶下岸买竹叶,挂席背风穿蓼花
霜晴震泽初尝,泉过惠山应试茶。
虎溪晓云灵隐雪,钱塘夜潮照湖月。
密排诗景在途中,旋吟新句教儿童。
渐近金华见隼旟,五马来迎使者车。
应知骥足暂拘绊,八咏楼开频启宴。
醉中官妓乞歌诗,剡溪纸贵抄新词。
他年谁献子虚赋,召入金门五云路。
因思元白江东,不似晁丞今独步
秘书王公墓表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文恭集》卷三九
秘书王君讳枢,字慎之
姓出鲁之属邑,其先句须为之宰,后因焉。
汉有丞相衡,晋有将军术,乃其苗裔,播迁之馀也。
累世占数常州无锡,以避太祖讳上之字,改称王焉
曾祖克模,祖建宁,俱仕南唐偏将,以骁果闻。
周师围寿春国主令君祖赍密诏至守将刘仁赡所,致命而还。
后积功劳,卒于信州刺史
考德政,仕南唐资明库使,归朝,卒右侍禁
君第四子也。
幼警悟有学,工于属文,体裁典蔚。
天性善书,喜为楷法。
其落纸也如飞,人望之,意以为草,即之,真美可爱。
十三岁,侍父征南海市舶
工部侍郎凌公策,时为转运使,赏其神俊,妻以爱女。
凌公后典成都,得任异姓为官。
以荫试将作监主簿,非其好也。
锁厅就本郡之举,取为首选。
明年,中丙科,守秘书省校书郎、知湖州长兴县
治有风迹,严而不残。
丁内艰去官,焦毁成疾,以祥符丙辰十二月十一日,卒于京师
伯氏函其骨,归吴寓于惠山精舍。
三十九年,子翔睦州建德,感幼藐失恃,侨寓未葬,赴郡谒告,乞治丧事。
以书来赴曰:「我先君将葬,日月孔迩,愿得铭诸圹中,以谨行阀」。
会予受诏,联知贡举,逮已事而出,则过期弗及。
遂以皇祐癸巳四月十五日,卜葬于无锡县龙乡义昌里大茔之次。
是时再世,犹在浅土,至是举葬者凡六丧,繄克家之干也。
秘书,某人从外兄也。
总角时,以伯氏之命,得依其舍为学。
君太夫人范阳卢氏,山东旧阀,贤而有范,闺门之内,不肃而成。
秘书子,均同子姓。
君之伯氏植,器业磊落,绰有风义。
凡所论议,必依名节,吴中士大夫日游其门。
某以鲰生,受教君子,恩故弥厚。
岁不我与,忽然四纪,二惠竞爽,抱志不伸。
伯氏尝举进士,以亲老,不遑择禄,后卒于右侍禁
君之易箦,才二十五岁,貌古神秀,行安志美,时人咸期远到,不幸夭阏。
其后同时侪类,多至显仕,使君且寿,未易涯耶!
长子曰翔,进士擢第
葬之明年,冢嗣以最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河南府寿安县,得告展省。
咨予以前铭有阙,且曰表其墓可也。
追惟平昔,受训伯氏,义不可辞,故同其伯氏云。
惠山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遇酒忘忧闻乐喜,世人未到惠山前。
泉供胜味轻糟曲,献清音异管弦。
陆子旧文残琬琰,湛家馀迹抚云烟。
珍禽幽石应容我,翠麓亭深晚更便。
白云泉书与范文正公景祐元年 北宋 · 陈纯臣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吴郡志》卷二九、《姑苏志》卷八、光绪《苏州府志》卷六、民国《吴县志》卷一九
前进士陈纯臣谨裁书献于知府司谏阁下:纯臣闻仁知之性,各有所乐,盖得之中而后寓之外也。
在昔仲尼泰山曾点浴沂水,圣贤之于寓亦已远矣。
粤自剖判,融结其中,杰然若高岳巨浸,不待标异,固已耸动人耳目。
不幸出于穷幽之地,必有名世君子,发挥善价,所以会稽平湖,非贺知章不显,丹阳旧井,非刘伯初不振。
胥台古郡直西不三十里,有山曰天平,山之中有泉曰白云,山高而深,泉洁而清。
倘逍遥中人览寂寞外景,忽焉而来,洒然忘怀,碾北苑之一旗,煮并州之新火,可以醉陆羽之心,激卢仝之思,然后知康谷之英,惠山之灵,不足多尚。
天宝中白乐天出麾吾乡,爱贵清泚,尝以小诗咏题。
后之作者,以乐天寄讽虽远,而有所未尽,是使品第泉目者,寂寂无闻。
蒙庄有云:「重言十七」。
今言而十有七,为天下之信,非阁下而谁欤!
恭惟阁下性得泉之醇,才犹泉之浚,仁禀泉之涌,知体泉之动。
霭是四雅钟于一德,又岂吝阳春之辞,以发挥善价?
纯臣先人松槚寘彼一隅,岁时往还,尝慨文词窘涩,不足为来今之信。
倘阁下一漱齿牙之末,擘笺发咏,乐天如在,当敛策避道。
不任拳拳之诚。
按:《吴都文粹》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留后(八 嘉祐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五
某启:承诲示,至于勤勤。
所寄浮槎水,味尤佳,然岂减惠山之品。
久居京师,绝难得佳山水,顿食此,如饮甘醴,所患远难多致,不得厌饫尔。
此山前世粗有名,然皆因僧居以为胜,今所记者,特水尔,故不及其他也。
张又新《水记》,与陆羽不同,考于二家之书,可见矣。
今更录往时所作《大明井记》奉呈,庶可知其详也。
因人入都,小瓶时为致一两器。
千里致水,恐涉好奇之弊,然若不劳烦,则亦无害。
更裁之。
蔡君谟 其四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
以宣笔八十、铜绿笔格花石盆各一、龙三饼、惠山泉三缶为饷。
浮槎寺八纪诗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三、《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
右《浮槎寺八纪诗》者,自云雁门释僧皎字广明作。
诗虽非工,而所载事迹皆《图经》所无,可以资博览。
浮槎山在今庐州慎县,其上有泉,其味与无锡惠山水相上下。
而鸿渐《茶经》及张又新等《水记》皆不载。
嘉祐中李留后端愿守庐州,以其水遗余,因为之记其事。
余甚爱山泉,而浮槎水特佳,颇怪前世遗而不录。
及得僧皎纪浮槎八事亦无之,乃知物之晦显有时也。
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书。
大明水记庆历八年1048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康熙《景陵县志》卷一二、雍正《江南通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世传陆羽经》,其论水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瀑涌湍漱勿食,食久,令人有颈
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其说止于此,而未尝品第天下之水味也。
张又新为《煎茶水记》,始云刘伯刍谓水之宜茶者有七等,又载为李秀卿论水次第有二十种。
今考二说,与《茶经》皆不合。
谓山水上,乳泉石池又上,江水次而井水下。
伯刍扬子江为第一,惠山石泉为第二,虎丘石井第三,丹阳寺井第四,扬州大明寺井第五,而松江第六,淮水第七,与说皆相反。
秀卿所说二十水:庐山康王谷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扇子峡虾蟆口水第四,虎丘寺井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第八,桐柏淮源第九,庐山龙池山顶水第十,丹阳寺井第十一,扬州大明寺井第十二,汉江中○水第十三,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武关西水第十五,松江水第十六,天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圆泉第十八,严陵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如虾蟆口水、西山瀑布天台千丈瀑布,皆戒人勿食,食之生疾,其馀江水居山水上,井水居江水上,皆与羽经相反。
不当二说以自异。
使诚说,何足信也?
得非又新妄附益之邪?
其述辨南零岸时,怪诞甚妄也。
水味有美恶而已,欲求天下之水一二而次第之者,妄说也。
故其为说,前后不同如此。
然此井,为水之美者也。
之论水,恶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汲者,江虽长,然众水杂聚,故次山水。
惟此说近物理云。
按:《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三。又见《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一二,《至顺镇江志》卷七,《新刻集》,《名山胜概记》卷七,嘉靖《惟扬志》卷三三,《庐山纪事》卷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六五、职方典卷一一四五。
公绰示及生日以九龙泉为寿依韵奉答 北宋 · 蔡襄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多谢山人远祝延,寿杯仍是九龙泉(自注:九龙,惠山别名。)
馀生事事无心绪,直向清凉度岁年。
常州无锡县天圣五年 北宋 · 聂厚载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
无锡建邑,始于前汉
陆羽惠山寺记》云:「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创无锡县
后汉有樵客于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
无锡宁,天下清。
有锡兵,天下弊;
无锡乂,天下济』。
顺帝更为无锡县」。
又按《图经》:「本隶会稽王莽改为有锡,至吴时改为无锡」。
又《县厅记》云:「其有是邑,得名之始,兴建废置之由,陆鸿渐惠山寺》记之备矣」。
然则寺记虽备,而与《图经》互有得失,而不究其本矣。
当周秦间大产铅锡,乃六国也。
其后暴秦涂炭,刘项战争之符也。
樵客得铭合在文景之世,是时弭师偃革,天下清晏,故神灵荐祉,其铭出矣,因之创县,宜彰其美。
陆云后汉得铭,非也。
复不书王莽改易之弊,若不为有锡,则顺帝何以更为无锡耶?
既改革,则前汉得铭建邑明矣。
前汉季世,锡乃复出,包篡逆之心,蕴奸邪之计,因其铭改其邑,欲惑众而祈应也。
顺帝时兵寇载戢,其锡复泯,故更为无锡,益昭前谶。
铭之文,非人文也,天意也。
陆云无名人者,不可考之辞也。
《图经》秪述王莽改更,不载得铭创邑之事,盖阙文也。
夫名山秀岭,郡县有之。
峰岩奇峭,洞壑幽邃,胜惠山者多矣。
若探治乱之几,赞清宁之运,则海内诸岫,莫之与比。
山在西郊,翠逼衙署,虽隔梁溪一水,而数尺之深,不能截千仞之势。
阴阳流谓,坐辛山、面巽水,宜其邑广财丰,复多秀民也。
太伯渡江,始居此地;
六朝而下,贤才继生。
披图可详,不复悉纪。
自伪唐纳境之后,皇朝统御以来,民风载淳,文教益振,前后出宰者率多名士。
如开宝乙刻迨天圣丁卯五十载间,被唐虞之化,蔑睹戈戟;
下悦之政,罔嗟苛刻。
此亦大块间福地也,岂非山岳之助乎?
厚载滥司铜墨,素懵刑政,字人逖愧于前修,易俗钦徯于来者。
先是,县封密接吴境,唇齿相齧,兵寇荐侵,官室民庐,亟为煨烬。
于县城西南隅重建衙署,事皆草创,栋宇未完。
咸平壬寅年邑宰维周移就中位。
其经营之美,石记具存。
寒燠代迁,土木圮坏。
乾兴壬戌岁县令李晋卿明可禦奸,威能率下。
怅公庭之卑陋,不足壮大邑之形势,乃募豪杰、萃杞梓,利工善之器,揆定中之日。
听讼之厅雄构,击鼓之楼峻峙,修廊挟室,越柒拾间。
棘丞王周继政工毕。
县庭壮丽,自此而始,俾黎庶望而畏之,增令长之威德。
夫升是厅、治斯民者,得不端心秉节,誓公灭私,察下民之枉直,答元圣之寄任,然后不辱斯厅,不愧斯民矣。
旧制,邑署修建,弗给官用,咸出于吏民之上。
贪者徇私,忘公家之利;
廉者洁己,避瓜李之嫌。
所以县寮公宇,罕有修葺。
李公不畏率剑之讥,竭力公家之事,干敏之誉,犹沸民口,可谓缙绅中英杰也。
惜其未立文志,寖历岁时,虑后人忘作者之勤劳,失建邑之本始。
因讼空案简,直书前烈,姑欲补《图经》之阙,正《寺记》之误,永李公之懿绩也(明《无锡县志》卷四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弘治《重修无锡县志》卷三二,康熙无锡县志》卷三八,《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
「被」上疑脱「上」字。
惠山泉记 北宋 · 聂厚载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
水之甘苦,犹人之贤愚。
人生禀气清则贤,浊则愚;
水流因地洁则甘,秽则苦。
石脉至洁,山泉悉甘,而斯泉胜诸泉者,以其感锡之气也。
苦井投黑锡于其中,久而则甘。
李和铅霜食之,则美。
盖锡能变味致甘也。
兹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岂非假其馀味乎!
或云:「茍锡能致甘,则山下诸泉味当一矣,而独美者何也」?
曰:山一而源异也。
他泉脉浅发于山表,斯泉源深出于山骨,故积霖而不溢,久旱而不竭。
承平之代,锡乃深藏,故源深而得其液焉。
不然,则何以滑于众泉,重于诸水?
或云:「古时锡产东峰,非泉脉矣」。
惠山本也,东峰枝也,未有本亡而枝有者也。
利物之外,尤资茗荈
陆先生尝奇之,美名始振。
夫食味别声,人之常也;
甘辛爽口,婴耋一致。
至若水之淡薄,其味各别,能于淡薄之中,纪其优劣,峻其等级,非奇人不能臻乎妙。
亦犹金丝睦耳,清浊易辨,其或审兴衰、察治乱,非贤者罕极其奥。
审声之奥,夔季而下,世有能者;
别味之妙,生民以来,先生一人耳。
且夔季于乐,听于心而不听于耳;
先生于水,别于心而不别于口。
后之慕先生名、悦水之味者,又不别于口,别于耳也。
噫!
别于耳者众矣,非独水之难别也。
先生未生,泉味非苦;
先生生后,泉方有誉。
信乎,蔡邕辨薪而爨,伯乐骏而增价。
天下之山,珠联栉比,山中之泉,丝棼发委,先生不登之山、未尝之泉多矣。
其间揖康洞而抗兰谷者有之,不偶奇识,滔滔于污潦之间,惜夫!
且以无情之水,遇至鉴汲引,尚能纪名于简册,分甘于郡国;
有道之士,遇知己振发,岂不能泽润生民,道济天下,焕令名于今古哉!
前所谓水犹贤者,言非过也。
感物而动,与泉作序。
按:《无锡县志》卷四中。又见弘治《重修无锡县志》卷三二,《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三四、山川典卷九八,康熙无锡县志》卷三八,《锡山景物略》卷一,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三五。
七言送沈景休常州 北宋 · 沈遘
 押庚韵
叠鼓翻波汴流响,双旌照地秋日晴。
兰陵使君下斋舸,都门送客冠盖倾。
使君去从金马署,颜朱发漆意气横。
十年(原作侍,据四库本改)困囊,千骑乞得专名城(四库本作城名)
城居虽小地乃大,物众力薄俗喜争。
惠穷迁暴各有术,从来治者难其平(原作乎,据四库本改)
使君才勇固自许,一州讵足烦神明。
从容谈笑期月尔,坐听道路传能声。
教行民服已无事,乘时豫乐与众并。
惠山荆溪两秀绝,丹毂画隼当春行。
还有歌诗写高兴,宾客谁许从唱赓。
淮阳古井记治平三年五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三、《无为集》卷一○
淮阳之井,卤而少甘,其民多汲于沂、泗。
光禄卿刘公之守是邦也,问风俗而始知,且叹之曰:「一郡之井,不为少矣;
胡为斯民舍近易而趣沂、泗哉!
谓井不可食,岂其然乎」?
于是使人遍汲郡井而尝之,俄于后圃榛莽之间,得废井焉,其泉洌然,若冰而甘。
以之烹茶,则茶浮而味久;
以之酿酒,则酒醇而色清。
又以旧所畜杨子南𤃩水及惠山泉以校之,则轻重几乎等矣。
爰命缶以出其浊,石以洁其外,亭以覆其上。
由是瓶繘不绝,汲者便之。
予道过淮阳,得其语于郡人,公且以记见托。
予闻井者德之地也,古今有变而井不变,犹士君子之有常德乎。
故井不患乎不汲,患乎泉之不冽;
士不患乎不用,患乎德之不修。
泉既冽矣,德既修矣,人或不之汲,世或不之用,非井与士之不幸,盖物不幸得其利尔。
噫!
斯井也,前此几千百年,荆榛蔽之,泥沙混之,禽所不窥,人所不食,岂其泉之不冽邪?
曷其涸塞之若是邪?
使秉权者有能推刘公求井之心以求贤,则岂独能辅天子之明,且足以均天下之泽矣。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可用王明,并受其福」。
此之谓也。
治平三年五月十日,无为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