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天峰院记(元丰六年) 北宋 · 曾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六
阖闾城西二十馀里,山之巅有禅院,祥符诏书赐名天峰。考于图记,所谓报恩山南峰院者是也。记言:晋僧支道林因石室林泉置报恩院,唐之大中改为支山禅院,晋之天福改南峰额。予先世松槚在羊肠山之朝阳,岁时展省,屡过天峰,尝访遗诗旧刻,求其地之所在以参验之。而唐人刘长卿游支硎山寺,皮日休、陆龟蒙宿报恩寺水阁,题支山、南峰,皆为赋诗。宝历以后,州刺史白居易、刘禹锡,亦有报恩寺诗。按长卿至德中尝为监察御史;日休、龟蒙,松陵唱和,出咸通年。又言南峰院额,故相国裴休所书也。休乃大中宰相,于是一时而报恩、支山、南峰三名并存,则知《记》所载大中、天福更名者误也。今山下楞伽院有石刻,言院即报恩遗址。原田中有报恩惠敏律师塔碑,言建塔于寺之西南隅,当八隅泉池之上,中峰兰若之下。碑望楞伽,正在东北,而《记》所谓石室者,亦在楞伽,人犹谓之支遁庵。自庵前西向登山,可数百步,林中一径,入中峰院。自径前南行,其登弥高,又数百步,乃至天峰北僧院。其依一山,而道周有石,盘薄平广,泉流其上,清泚可爱。居易诗云:「净石堪敷坐,清泉可濯巾」。其谓是也。昔庄周言,庖丁之刀,十九年若新发于硎。陆德明释硎,磨石也。余谓此石,其平如砥,支硎之名,宜取诸此。而石文又有如蹄涔者,人谓之马迹石。故禹锡诗云:「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日休、龟蒙与穰嵩起南池联句,亦曰:「翠出牛脰耸,苔深马迹讹」。又曰:「支硎辟亦过」。牛头峰今在天峰之南。此其可考者。禹锡诗又有「泉眼潜通海」之语。与夫松陵诗所言承阁南池,惠敏碑所言八隅泉池,皆已湮没,失其故处,而裴公书额,亦不复见矣。若山下石室,山半石门,天峰之傍,有待月岭,下有碧琳泉,又有放鹤亭,其址犹在。而刘、白、皮、陆之所赋咏,皆不及之。此又不可考者也。昔逸少既谢会稽,安石犹卧东山,遁乃与之从游,自放虚寂之境,而有登临之适,故时人以为高逸。遁之所游多矣,维吴之报恩、越之沃洲最著。沃洲有养马坡、放鹤峰,故此山亦有马迹石、放鹤亭。传言遁常畜马纵鹤,其说皆有理趣,非窘拘于浮屠法者也。遁之没已七百馀年,而事之传于名迹者犹不泯,其为世所慕如此。近岁僧德兴者,始传禅法于天峰,继住持者十来人矣。德兴之始来,茅屋土阶,仅禦风雨,后有文启、慧汀、赞元、维广者,大增葺之。基土架木,上瓦下甓,堂殿庖库,廊庑寮阁,门庭戺街,次第完洁。东有浴室,西有憩庵,佛貌经藏,无不严具。以其治之非一人,积之非一日,而能终始如一,故赖以成就。其财赀则取之州人,非一家也。予尝以职事,获阅书于太史氏,因见景德四年有建言者,曰:「民佞佛费财,宜加禁止」。上曰:「佛教本乎修心,至于禅学,为益滋大」。于是言者不行。盖先王以道治天下,使人心化而不自知。故其盛时,赉独而无思犯礼者,非必士民也。释氏心法之妙,殆不失先王道化之意,乃知前圣后圣,其揆一也,岂虚言哉!斌公长老夙受法于明因禅师,又深通顺观肇论之旨,心地乃达,无所底滞,予之道友也。一日,谓予曰:「天峰自德兴新之,且及百年,愿有所记」。予谓沃洲,居易为之记矣,而报恩寂寥,未有记者,因为考论本末,书以畀之。元丰六年,龙溪曾旼记,吴郡朱长文书(《吴都文粹》卷八。又见《吴都法乘》卷一○,《吴郡志》卷三二,正德《姑苏志》卷二九,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一。)。
「元丰」以下十五字原无,据《吴都法乘》补。
九月七日复游寒泉登南峰有怀龙门云台次玉山韵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陆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支硎山中濯寒泉,洗马池头草若烟。
石拔两关开岝崿,云迷万竹秀联娟。
下方钟鼓长时发,绝顶藤萝且自缘。
东去三江流不尽,浮生如此也须怜。
为顾崇善题松溪高士图 明 · 吴宽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十六
厨里丹青能变化,昔者恺之真善画。
依然灵物属云孙,仍见生绡堂上挂。
烟雾溟濛晓不开,长松临涧何年栽。
急流喷薄厓石动,白昼歘尔生风雷。
望中秀色参天起,漱涤孤根从涧水。
何物离离径寸茎,自信山苗难在此。
高人独立意如何,想见清晖入腹多。
支硎山下寒泉侧,为忆深林柱杖过。
支硎山 明 · 文徵明
押删韵 出处:文氏五家集卷三
平峦叠苍翠,云是支硎山。
支公今何在,白日空孱颜。
灌莽翳深壑,有泉覆其间。
委流界中道,足底闻潺湲。
悠悠遗世人,曾此寄高閒。
芳踪藐难属,古字蚀苔斑。
满庭芳 春日游支硎天池诸山 明 · 吴子孝
押尤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宿雨平沙,轻风野渡,堪怜绿满汀洲。
支硎山畔,碧柳映朱楼。
水上花枝如锦,飞红碎、散逐轻鸥。
晴云暖,鼓笳弦管,来往漾兰舟。
一年,春最好,家家园圃,处处歌讴。
向曲岩深谷,鸟语清柔。
舆外青山窈窕,天池净、林石偏幽。
旁人笑谪仙老矣,犹似旧风流。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春部
挽赵凡夫 其一 明 · 王微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吴中真陨少微星,洞中犹摹石上经。
耆旧凋残猿鹤怨,支硎山色为谁青。
陆生赴苏州幕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六十五
陆倕名在沈谢间,垂老被召来燕关。
庞严李益不敢荐,三年将返支硎山。
苏州使相甫开幕,便展干旄导情愫。
临海还招鲍照归,渡江且逐陈琳去。
吴中故旧多隐沦,草堂仍筑东湖滨。
浣花不厌主宾晚,种菊爱看乡井春。
只愁曲巷鲜凭轼,石鼓遗文倩谁识。
韩愈曾言空马群,一顾燕台泪沾臆。
春游离诗(三月望后,汪异三招同姜奉世为西山之游。) 其五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田间诗集卷第二十八
支硎开胜境,言自赵凡夫。
为舍僧徒住,常教士女趋。
故山唯有墓,幽径已成衢。
千载称高士,谁云身世孤(支硎山赵墓。)。
沁园春 其二 偶兴和阮亭韵 清初 · 邹祗谟
押阳韵
我欲从之,置酒西园,较射南冈。
只撚须摇膝,人称慧业,蓬头散发,自许清狂。
跂脚北窗,行吟东郭,男子何须志四方。
逍遥处,问眼前悲喜,何必张皇。
怕教鬓发苍浪。
且随分新词赋几章。
便支硎山内,谈庄放鹤,金华道上,叱石成羊。
灵运生天,淮南好道,天地梨园一戏场。
他年志,待布黄金地,求白云乡。
送辛斋南还用耑木韵 其二 清 · 彭孙遹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松桂堂全集卷十九
羁栖无那客愁何,憭慄西风坠叶多。
坐见桑田长变眩,笑看铜狄几摩挲。
支硎山迥堪调鹤,昙𥗝村深可斗鹅。
最好江南风物在,青鞋应得数经过。
夏日同蔡九霞王勤中姜学在儿至游支硎华山用元遗山天涯山韵 清 · 宋荦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西陂类稿卷九
昔我观海行斥卤,更访泰岱经邹鲁。
江南山水不得游,日日相对惟阿堵。
濒行始鼓一棹来,首路枫桥名最古。
支硎山色呈遥青,一半朝阳一半雨。
竹舆呕哑凌坡陀,栀子萱花相媚妩。
支公亭废寻马枥,旋螺庵幽憩梅圃。
提携上容千载人,翰墨之英文字府。
冲襟已将瀑布濯,短策还向华山举。
泉喷鸟道怪石多,象马瞿塘何足数。
影留丈室吊檗庵,僧话行縢历天姥。
薄暮佛岩纵遐眺,万树青松不见土。
临风长啸谷响应,定有清诗出歌舞。
呼儿题名继凡夫,绵津山人牧仲甫。
杨仪部循吉 清 · 严遂成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明史杂咏卷四
支硎山下钓鱼矶,手镜奚囊照落晖。
残客对人谁可耐,俳优畜我不如归。
曲成打虎宜雄服,书到筹松有息机。
踔掉名为颠主事,斋仪庙颂上宸扉。
题姚思勤石湖泛月图 清 · 杭世骏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二十五
朝游支硎山,夜泛石湖水。
石湖静不波,极望何渺㳽。
灵风忽相招,夷犹一棹弭。
秋中月轮肥,流汞见湖底。
徽徽照幽襟,诗骨瘦无比。
蒹葭青濛濛,织路不知里。
击汰呼冯夷,㩳臂期若士。
朗吟招隐诗,宿鹭为惊起。
清气沁心脾,清华入骨髓。
噫吁人世福,都被君占矣。
披图兴飞越,凉梦先落此。
后期倘相邀,亟唤小艓子。
支公庵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九
支硎山复经萧寺,松韵泉声总快情。
却笑上人称善遁,至今仍未遁其名。
寒山千尺雪叠旧作韵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九
寒山即是支硎山,赵凡夫始疏山泉。
我昔凭观爱清泚,云中曾未穷其源。
隐人别墅兹一至,故迹历历閒评诠。
乃知芙蓉注乳窦,千枝万派斯依缘。
烟崖冰峡叠高下,泻为飞瀑渟为渊。
大珠小珠跳涧谷,五出六出纷林峦。
四时恒此舞滕六,千尺幻欲生蓝田。
雪乎否乎否雪乎,长笑人然我亦然。
朅尔题诗朅尔去,淙淙响在依稀间。
衰年杂咏 其一 清 · 袁枚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七
支硎山下看花还,又看真州竞渡船。
行乐不教迟一刻,光阴知是夕阳天。
初抵吾与庵赠湛谷方丈 清 · 洪亮吉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更生斋诗续集卷一
家邻赤城寺,移住支硎山。
东南名岳多,兴到递往还。
案头儒生书,反比梵夹繁。
偶竖一义奇,足警石性顽。
岁晏客未归,伴此开士閒。
启户挹北风,共鍊冰雪颜。
惊闻剥啄声,长松响禅关。
灵芬山馆图为郭文学麟赋 清 · 洪亮吉
出处:更生斋诗续集卷八
客中我识先生久,不识家邻太湖口。
移家仍复傍太湖,万顷灵渌当胸铺。
镜中时展日月烛,腕底似绾蛟龙符。
画师不复施轻粉,破屋三间竹千本。
帘间助校插架书,中有玉人舒玉笋。
都缘帐后影延回,却惹案头人瘦损。
门前一派何潺潺,销夏□□移前湾。
隔湖云朵不敢上,奇气压倒支硎山。
先生诗名溢寥廓,只惜无钱买金谷。
但使时飘蚱蜢舟,何须定占麒麟阁。
合并且喜傍黄垆,巾子峰前酒百壶。
却忆灵芬仙馆里,有人明日换桃符(时端五节近。)。
和澄谷上人七十自嘲十首元韵 其一 清 · 张问陶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船山诗草卷二十
支硎山下卓长藤,指引儿孙接祖灯。
不落旁门缠五蕴,早开觉路演三乘。
法施饥鬼贫偏有,血战天魔老更能。
一卷新诗凌庾鲍,令人神往六朝僧(师居支硎,所著诗曰《倚杖吟》。)。
春游口号 其一 清 · 杨磊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支硎山头云欲平,桃花李花相间明。
放舟出郭本无意,带雨看山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