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临海县资瑞院记 北宋 · 释本如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
(上缺)东南隅,不远百里,乡曰于公,里名纂化,资瑞院在焉。面离背坎,主阜按溪,霞(下缺)于清世,是宜兰若,实号罗摩。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沙门重济矢谋大壮,仅庇(下缺)德改元甲辰岁,其徒继者乃营大厦,为先崇释尊殿焉。大中祥符九年塑像(下缺),库钟台,甲戌造浴室,乙亥立忏堂,戊子造僧堂,三门地藏罗汉各宅位矣。始元(下缺)立舍七十间,用财百馀万,尸者靡常,年月浸阔,有徒子良奉兴文监嗣而居(下缺),受菩萨戒者郭文,同出己财,仍励乡党,宣力毕葺,汲汲于是,无间寒暑。备(下缺)育也。声金奏警,迷蛰也。樵儿牧童犹革视听,况恺悌君子乎?一旦落成,稽首(下缺)示来者。予曰:「汝曹施则施矣,勤则勤矣,所志何哉」?对曰:霸也。愚懵(缺二字)尝(下缺)详焉。知所但庆,为太平之民,发于衷诚,所志者三。偃风化,戴(上缺)从佛嘱也。三奉家训,嗣父道也。虽居尘浊,常读大乘,仍期安养,作终归(下缺)拜聆善导。予应曰:夫人者处三才之中,协五行之秀,异飞走远,夷狄(下缺)知矣。毋惑所志,不可弭忘。噫,天池印容,梵鉴详业,秋毫必状。□□不(下缺)即赞明备之。运者果如郑氏之用心,亦足通物,渐圣贤之化,何患馀庆弗(下缺)附于碑阴。时大宋皇祐二年五月十一日记。丹丘杨鸿举书(上缺)。备库使、资州刺史、同管句会灵观公事李端悫立(下缺)。(下缺)。
按:《两浙金石志》卷五,光绪刻本。
和路朝奉退居 北宋 · 徐积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彼美东南隽,尧时作外臣。
有何归去物,全得老来身。
一节都无变,平生总是真。
勇于罗守退,甘似庾郎贫。
士望今谁耦,儒林旧绝伦。
其心醇是本,以德厚为珍。
避盗抽园笋,容奴取库银。
时情付流水,外物尽浮云。
久矣谋閒坐,谁乎(原作呼,据四库本改)愿要津。
书藏万卷好,诗换一筒新。
聚道为家法,分粮恤外姻。
清风还楚部,馀惠在江民。
藉草宜兰佩,穿松称鹿巾。
鲙材须活鲤,羹剂要香莼。
日暖花村路,风温荇浦春。
耽吟白居士,沈醉李仙人。
骥凤鸣来久,驹雏教已驯。
义终光国史,名自压朝绅。
顾我愚而陋,烦公爱以仁。
深恩无报处,北望正劳神。
大园记 南宋末 · 周梦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金华文徵》卷五
德祐乙亥冬十二月望日,邑士夫徵《大园记》,曰:「吾邑柳侯,当时杌之际,而能使民姓之安宁,可谓大德及民者耳。虑其已还浦江之莫可挽也,故卜城西大园。因其地,可以居吾侯也;因其邻,可以侣吾侯也;因其俗,可以无疵吾侯也;因其植物圜卫,可以供吾侯之行乐也;因其溪濑回抱,可以孚吾侯降衷之智也;因其山峦迎顾,可以契吾侯固有之仁也;因其或可见之名山,或所存之古迹,可以俟吾侯闲暇而游观也;因其或感应之灵祠,或静深之梵宇,可以俟吾侯游观而舒啸也;因其或左右之阛阓,或东西之都鄙,可以俟吾侯接士大夫而谭道义也;又因其可以充吾侯之至愿者,得以瞻石弹之先陇而遂孝思于不忘也。故于其中直取其百,袤三倍之,民竞纳卷于侯。侯既发俸偿价,方而市材鸠工,辇石陶瓦以经始,而民之助者倍之。及成,居室数十楹,前堂后寝,夹以厢庑,迎吾侯处于是矣。谨徵其义」。予曰:「居官以至德而及民,居民以至德而报德,此人情之至愿而不可以必得者。何也?昔人居官以德者,金不入囊,苴不入室,蒲以示辱,犊以却廉,其乃处常者之易;讵若柳县尉之于兰民人,当杌,保安宁,而处变者之为难。昔人有以德报德者,甘棠之爱,桐乡之思,留而卧辙,送而馈饯,其乃处小者之易;讵若兰民人之于柳县尉,卜世业,建世居,而处大者之为难。知乎此,始可得以纪其义也。子其知乎哉」?答曰:「得闻,幸也」。予又曰:浙江为海内大藩,金华为浙内大郡,兰溪为郡内大邑,大园为邑内大地。夫唯学问有大制作,处事有大力量,治民有大政迹,庶可以居是大园之大地。柳邑尉读书之学问有大制作矣,行己之处事有大力量矣,为治之得民有大政迹矣,宜其具是大德者,以居是地之大,而无曰大园之大,若郊内四十里之大者焉。盍知民之因之者,乃谓之大耳。民曰,因地可以居吾侯,而地也若城垣,若确𡊚,不圠圮,不坎坏,则地可以培柳侯之德而大也。民曰,因邻可以侣吾侯,而邻也若邰、邹,若邠、郇,不鄙陋、不邪邙,则邻可以祈柳侯之德而大也。民曰,因俗可以无疵乎吾侯,而俗也不傲不伪,且仁且佳,是又可以偿柳侯之德而大也。又曰,因植物可以怡吾侯之情。彼植物而为木则松柏梧槚,为竹则笋䇞䉧筛,为花则芝兰葵𦶜,为果则杏梅李柰,是植物可以怡柳侯之情而谓园之大焉。又曰,因溪濑可以孚吾侯之智,是溪濑也,若清而潴则澄漪泠净,若清而流则泙湃沸涌,两川不息,往来重卫,或深而虬龙潜,或潜而鸥鹥浴,或浩而鱼鳖生,或荡而货财植,是曲是折而皆可以孚柳侯之智,非其园之大乎?又曰,因山峦可以契吾侯之仁。是山峦也,若岗而嵬则岳嵩嶬,若岗而堕则嵍嶅岩,四顾宛转,千态万转,或岵而草木多,或岫而岩穴险,或岷而水泉生,或嵃而殿台势,是起是伏而皆可以契柳侯之仁,非其园之大乎?有曰,因名山古迹可以俟吾侯之游观。名山伊何?若曰兰阴名山,若曰洞岩名山,若曰南佳名山者是也。古迹维何?若曰义庄古迹,若曰擂鼓古迹,若曰披云古迹者是也。山也,迹也,他日而柳侯之游焉观焉,得以豁吟眸于海外,此园之所克者大也。有曰,因神祠梵宇可以俟吾侯之舒啸。神祠伊何?若曰嘉应神祠,若曰忠祐神祠,若曰仁惠神祠者是也。梵院维何?若曰圣寿梵院,若曰能仁梵院,若曰保宁梵院者是也。祠也,院也,他日而柳侯之舒焉笑焉,得以吐豪气于天表,此园之所廓者大也。有曰,因所入之阛阓,因所往之都鄙,则吾侯可以接士夫,合和好矣。侯也他日游阛阓,则有闉有闳,有闾有闬;他日过都鄙,则有闉有衢,有𨛕有𨝓。邦名地杰,士夫之多,若皇祐范先生隐之,嘉祐江先生巨源,元祐范先生安礼,大观潘先生雅明者。话今古以投机,讲圣贤而乐意,曰川流,曰敦化,小德大德,发而为声,存而为息,则居大园之和好,莫有大于此矣。民之情又云,园可以瞻先陇者为之至报。噫,民知侯之心者欤,故其报之者在于斯欤,又何也?侯,浦人也,而来尉于斯,迎祖父就养而憾其终于斯,因途戈莫返而又竁柩于斯,是宜兰民援柳侯之居于斯,而俾其克尽春秋之孝思于其斯也。噫!兰之民人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独不念浦之祖而非尔侯之祖乎?而胡可以寘之于彼而不顾乎?非也。兰之民人处柳侯之两难,其顾彼而忘此不可也,顾此而忘彼亦不可也。度其礼而以其亲亲推之:兰之墓,父也,祖也,服隆也;浦之墓,曾也,高也,服杀也。矧夫在于浦者则子嗣森森,而非若兰之始居者之孑孑矣。与其顾于彼,孰若顾于此而亲其所当亲,重其所当重耳。噫,诚哉,兰民人知柳侯之心者欤!故其报之者在于柳侯之心者欤!然兰民人以德而报柳侯之德,于其所因之目有十,大则孝思,次在讲学,而其涵仁养智以至于舒啸游观之事则又其次者,而谓大园之美大矣夫!侯名叙,字元德,咸淳丁卯右科进士金之兄弟。其徵士夫则卢君栗之。予之记之者,永康周梦孙也。
野菊 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重阳节后汝先寒,甘苦念霜满玉盘。
岂必东篱方可采,未须南楚已堪餐。
浮沉片片宜兰酒,黄白枝枝称箨冠。
野外无人香更甚,移根休使近雕栏。
省邸思家(作者注:「六月八日。」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 晚清 · 李望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卷上。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
极目天涯万里馀,谁教塞雁为传书。
乡心日逐河流远,宦迹时随柳影疏。
瓦鹊有情应语汝,野花虽艳岂芳予(编者按:「岂芳予」,《宜兰县志》与《台湾诗乘》皆作「转愁余」。)。
鹓班散后閒无事,静坐窗前想(编者按:「想」,《宜兰县志》、《台湾诗乘》作「忆」。)故居(黄宪作编校)。
寄吾庐(作者注:「六月十七日。」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 晚清 · 李望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卷下。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
解组归来瞬(编者按:「瞬」,《台湾诗乘》作「倏」。)岁馀,宜兰城北寄吾庐。
时邀明月为知己,幸有清风不弃余。
朋辈喜逢今日面,閒中补读少年书。
茫茫世局谁能识,人事沧桑迭(编者按:「迭」,《宜兰县志》作「叠」,有误。)乘除(黄宪作编校)。
吊云林太守(编者按:明治40年(1907)台南厅长山形脩人吊词。) 其二 晚清 · 蔡国琳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
兰溪事毕亟旋鞭,趋拜灵帏一泫然(作者注:「琳奉命往宜兰襄赞孔庙祀典,易篑之夕不及趋待。」)。
小别讵知成永诀,论交犹忆递吟笺。
岘山碑记思羊祜(作者注:「同人方谋为公建碑。」),居士名传證佛缘(作者注:「本愿寺长老赠公以居士法号。」)。
太息老成易凋谢,归真才过服官年(作者注:「享寿五十有三。」)。(杨永智编校)。
厅斋消夏(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 其四 清 · 黄家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赖子清《台湾诗海》、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一夜鲸波澳底生(作者注:「倭兵于五月初六夜自宜兰县辖之澳底登岸,初八日到九份,初九日过瑞芳店,初十夜入基隆,十一晨据基隆城寨。记名提督张兆连统四营守基隆,通判孙道义领二营副之,以大雨溃散,总兵曾喜照带士勇三营驻澳底,倭至,喜照先遁,其哨长有为倭作向导者。」),鸡笼天险竟虚名。
妖氛明灭连南雅(作者注:「五月十三日,土匪劫台北仓库,焚衙署。十五日引倭人入府城,二十日倭分据南雅厅治。」),巨室迁移到上卿(作者注:「太仆寺卿林维源,台绅巨擘也,先期请假,挈眷内渡。」)。
恢复空传新竹县(作者注:「五月十七日,倭犯新竹,二十日据城治,屡为义民所挫。至六月朔,始尽掠其地。」),孤悬难救九芎城(编者按:「淡淡」,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溪淡」。)。
划溪为守何人主(作者注:「先是台南刘帅与唐公有划溪为守之约。」),苗栗无端亦棘荆(作者注:「六月二十日倭掠苗栗县。」)。(施懿琳编校)。
台湾竹枝词 其五 清 · 黄逢昶
押灰韵 出处:台湾杂记
孤山笑口为谁开,龟息千年欲出来。
漫道斧柯今莫假,蓬莱宫阙正须才(龟山,宜兰县属。有老龟千数斤,尝现身。)。
台湾竹枝词 其八 清 · 黄逢昶
押侵韵 出处:台湾杂记
名园曲路柳成阴,月满楼台树满林。
金缕歌喧莺嘴岭(宜兰县北),携柑往听奏新音。
台湾竹枝词 其十 清 · 黄逢昶
押麻韵 出处:台湾杂记
电光时掣日光斜,万景遥涵映白沙。
枫落潮头秋色晚,登崙如踏紫金蛇(宜兰县有蛇崙,海沙飞积,逶迤六十里,酷似蛇形。每岁秋晴,士女游观,纷纷争集。过客登楼爱晚,题句最多。)。
台湾竹枝词 其十二 清 · 黄逢昶
押寒韵 出处:台湾杂记
采花莫道菊花残,朵朵琼英足夕餐。
忽讶扁舟浮一叶,仙人又到秀孤鸾(宜兰县有秀孤鸾,其山多菊花,能结实。海中一浮屿,皆仙居。每岁冬初,遣一童子驾独木舟到秀孤鸾采菊实。有老番从童子至其处,无城市,有人家,异兽珍禽,奇花瑶草,满目缤纷。归则寿数百岁,犹依稀能忆其概。或童子不来,欲往寻之,则迷路不得其所。惟随童子往返,瞬息登岸,迅若云飞。)。
台湾竹枝词 其二十九 清 · 黄逢昶
押东韵 出处:台湾杂记
落霞掩映夕阳红,海外花开别样工。
日下扶筇桑下望,教人错认牡丹同(大红花,即扶桑花,宜兰县最盛。)。
台湾竹枝词 其三十一 清 · 黄逢昶
押麻韵 出处:台湾杂记
香雪含葩玉吐华,影随明月照窗纱。
攒如银箭擎如伞,疑是簪花即此花(洋玉簪花,茎如伞柄,葩似箭簪,开似伞盖,周围似雪,香气袭人,真异花也。宜兰县有之。)。
台湾竹枝词 其五十一 清 · 黄逢昶
押寒韵 出处:台湾杂记
自昔疆开噶玛兰(台北府属),而今花县治思潘(今改为宜兰县)。
宜民早种宜男草,九畹新英好并看(彭达孙心壶大令,权篆斯土,民甚爱之。)。
装裱宜兰山人狮子图已成,题其端 晚清 · 丘逢甲
宜兰山人昔访我,为我画此狮子图。
沧桑转眼万事变,世间何物为公孤(此即世俗所谓太师少师图也。)。
十年弃置不复道,敝箧沉沉任狮卧。
寒蟫饥鼠不敢近,题诗况有兰陵老(图有萧伯瑶诗。)?
十年始付今装池,展卷如见真狻猊。
褒公鄂公毛发动,人间少此英雄姿。
睡狮不醒今已醒,坐抚奇儿气尤猛。
大地山河一吼中,一出群雄归管领。
虞山谒言子墓 清末民国初 · 曹元忠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笺经室遗诗卷一
南方民朴僿,文学自公开。
此日瞻遗墓,临风酹一杯。
土香兰氏本(墓土相传宜兰。),山近笋将来(俗名蓝舆谓爬山虎。)。
莫问大同世,如今心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