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金匮 其十四 西周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武王伐纣,都洛邑未成,海内神相谓曰:「今周王圣人,得民心乎?
当防之」。
随四时而风雨阴寒,雨雪十馀日,深丈馀。
甲子平旦,有五丈夫乘车马,从两骑,止门外,欲谒武王
武王将不出见,太公曰:「不可。
雪深丈馀,而车骑无迹,恐是圣人」。
王使太师尚父谢五丈夫曰:「宾幸临之,失不先问」。
方修法服,太师尚父乃使人持一器粥,开门而进五车两骑曰:「先王大夫在内,方对天子,未有出时。
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
未知长,幼从何起」?
两骑曰:「先进南海君,次东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师,风伯」。
粥既毕,使者具以告尚父,尚父谓武王曰:「客可见矣。
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耳」。
曰:「不知有名乎」?
曰:「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句芒,西海之神曰蓐收,北海之神曰玄冥,河伯名为冯夷(《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作「冯修」,《文选。思玄赋》旧注引作「河伯姓冯名」。雨师名咏,风伯名姨。)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
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
祝融拜,武王曰:「天阴乃远来,何以告之」?
皆曰:「天代殷立周,谨来受命。
愿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四,又一百五十二,《艺文类聚》二,《初学记》二,《文选。雪赋》注,《开元占经》一百十三,《御览》十二,又八百五十九,又八百八十二,《太平广记》二百九十一,《事类赋》注三。)」。
诏群臣 其二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夫珍玩必中国。
夏则缣、总、绡、繐,其白如雪;
冬则罗、纨、绮、縠,衣叠鲜文
未闻衣布服也。
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似,比适可讶,而鲜卑尚复不爱也。
自吾所织如意虎头连璧锦,亦有金薄蜀薄,来至洛邑,皆下恶,是为下工之物,比有虚名(《艺文类聚》八十五,《御览》八百十五)
龙瑞赋 曹魏 · 刘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二
太和七年春,龙见摩陂。
行自许昌,亲往临观。
形状瑰丽,光色烛耀。
侍卫左右,咸与睹焉。
自载籍所纪,瑞应之致,或翔集于邦国,卓荦于要荒,未有若斯之著明也。
惟殷眺之旧式,乃展义而省方。
皇舆发于洛邑,遂巡幸于许昌
宪宸极之天居,建正殿以当阳
岁在析木,时惟仲春
灵威统方,勾芒司辰
阳升九四,或跃于渊。
有蜿之龙,来游郊甸。
应节合义,象德效仁。
纡体鞶萦,摛藻布文。
青耀章采,雕琢璘玢。
焕若罗星,蔚若翠云。
光舄奕以外照,水清景而内分。
圣上观之无射,左右察之既精。
聊假物以拟身,忽神化而无形。
泉含物而不澹,固保险而常宁
昔太昊之初化,首帝德以表名,暨明后之隆盛,又降见以扬声。
惟玲兽之玄真,实殊异于四灵。
信应龙之道扬,将天飞于泰清(《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初学记》卷三十。)
孝献皇帝赠册文青龙二年四月丙寅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
呜呼!
昔皇天降戾于汉,俾逆臣董卓,播厥凶虐,焚灭京都,劫迁大驾。
于时六合云扰,奸雄熛起。
帝自西京,徂唯求定,臻兹洛邑
畴咨圣贤,聿改乘辕,又迁许昌武皇帝是依。
岁在元号,皇师肇征,迄于鹑尾,十有八载,群寇歼殄,九域咸乂。
惟帝念功,祚兹魏国,大启土宇。
爰及文皇帝齐圣广渊,仁声旁流,柔远能迩,殊俗向义,乾精承祚,坤灵吐曜,稽极玉衡,允膺历数,度于轨仪,克厌帝心。
乃仰钦七政,俯察五典,弗采四岳之谋,不俟师锡之举,幽赞神明,承天禅位。
祚建朕躬,统承洪业。
盖闻昔帝尧,元、恺既举,凶族未流,登舜百揆,然后百揆时序,内平外成,授位明堂,退终天禄,故能冠德百王,表功高岳。
自往迄今,弥历七代,岁暨三千,而大运来复,庸命底绩,纂我民主,作建皇极。
念重光,绍咸池,继韶夏,超群后之遐踪,邈商、周之惭德,可谓高朗令终,昭明洪烈之懿盛者矣。
非夫汉、魏与天地令德,与四时合信,动和民神,格于上下,其孰能至于此乎?
朕惟孝献享年不永,钦若顾命,考之典谟,恭述皇考先灵遗意,阐崇弘谥,奉成圣美,以章希世同符之隆,以传亿载不朽之荣。
魂而有灵,嘉兹弘休。
呜呼哀哉(《魏志·明帝纪》注引《献帝传》)
辟雍(序) 其一 曹魏末晋初 · 王沈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八
唐虞三代,咸崇辟雍,养老之制也。
亲降万乘之尊,而执子弟之礼。
自春秋以来,礼乐昏废,惟东京之后,始创其义。
明堂之位,复陈于洛邑(《书钞》)
陆典书 其八 西晋 · 陆云
 出处:全晋文
云再拜:巨卿在台,高誉洋溢,洛邑之内,无不钦敬,东南之贵宝,真不但会稽条荡也。
每会常共歌咏,信无一面不叹吟也。
想方周旋携手,散今日之恩耳。
云再拜。
李玮难禁招魂葬议 东晋 · 孔衍
 出处:全晋文
祭必立坛,不可谓神必墓中也。
若神必墓中,则成周雒邑之庙,皆虚设也。
又帝丘及《诗》“来格”“聿归”,皆所以明魂无不从耳。
既葬三日祭墓,亦犹饭含不忍其虚耳。
恭姬之焚,以明穷而弥正,不必灰烬也。
就复灰烬,骨肉虽灰,灰则其实;
何缘舍埋灰之实而反当葬魂乎!
此皆末代失礼之举,非合圣人之旧也(《通典》一百三十)
中阿含经序 东晋 · 释道慈
 出处:全晋文
《中阿含经》记云:昔释法师于长安出《中阿含》、增一《阿毗昙》、《广说》、《僧伽罗叉》、《阿毗昙心》、《婆须密》、《三法度二众从解脱缘》,此诸经律,凡百余万言,并违本失旨,名不当实。
依悕属辞,句味亦差,良由译人造次,未善晋言,故使尔耳。
会燕、秦交战,关中大乱,于是良匠背世,故以弗获改正。
乃经数年,至关东小清,冀州道人释法和罽宾沙门僧伽招集门徒,俱游洛邑,四五年中,研讲遂精。
其人渐晓汉语,然后乃知先之失也。
于是乃追恨先失,即从提更出《阿毗昙》及《广说》也。
自是之后,此诸经律渐皆译正,唯《中阿含》、《僧伽罗叉》、《婆须蜜》、《从解脱缘》未更出耳。
僧伽进游京师,应运流化,法施江左,于是晋国大长者尚书令卫将军东亭侯优婆塞王元琳,当护持正法,以为己任,即檀越也。
为出经故,造立精舍,延请有道释慧持等义学沙门四十许人,于诸所安,四事无乏。
又预请经师僧伽罗叉长供数年,然后乃以晋隆安元年丁酉之岁十一月十日,于扬州丹阳建康县界,在其精舍,更出此《中阿含》,请罽宾沙门《僧伽罗叉》令讲梵本,请僧伽转梵为晋,豫州沙门道慈笔受吴国李宝、唐化共书,至来二年戊戌之岁六月二十五日草本始讫。
此《中阿含》凡有五诵,都十八品,有二百二十二经,合五十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五字,分为六十卷。
时遇国大难,未即正书,乃至五年辛丑之岁,方得正写,校定流传。
其人传译,准之先出,大有不同。
于此二百二十二经中,若委靡顺从,则惧失圣旨;
若从本制,名类多异旧,则逆忤先习,不协众情。
是以其人不得自专,时有改本,从旧名耳。
五部异同,孰知其正?
道慈愚意,怏怏于违本!
故诸改名者,皆钞出注下,新旧两存,别为一卷,与目录相连,以示于后。
将来诸贤,令知同异,得更采访。
脱遇高明外国善晋梵方言者,访其得失,刊之从正(《释藏迹》九)
府君祧主议 东晋 · 晋恭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太始之初,虚太祖之位,而缘情流远,上及征西,故世尽则宜毁。
宣皇帝太祖之位,又汉光武帝移十一帝主于洛邑,则毁主不设,理可推矣。
宜从范宣之言,筑别室以居四府君之主,永藏而不祀也(《宋书·礼志三》。义熙九年四月大司马琅邪王德文议,又略见《晋书·礼志》上。)
上言𧝓终应袷明年应禘 北魏 · 孙惠蔚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
臣闻国之大礼,莫崇明祀,祀之大者,莫过禘祫
所以严祖敬宗追养继孝,合享圣灵,审谛昭穆;
迁毁有恒制,尊卑有定体;
诚悫著于中,百顺应于外。
是以惟王创制,为建邦之典;
仲尼述定,为不刊之式。
秦燔诗书,鸿籍泯灭,汉氏兴求,拾缀遗篆。
淹中之经,孔安所得,唯有卿大夫士馈食之篇,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曲台之记,戴氏所述,然多载尸灌之义、牲献之数,而行事之法、备物之体,蔑有具焉。
今之取证,唯有《王制》一简、《公羊》一册。
考此二书,以求厥旨。
自余经传,虽时有片记,至于取正,无可依揽。
是以两汉渊儒魏晋硕学,咸据斯文,以为朝典。
然持论有深浅,及义有精浮,故令传记虽一,而探意乘舛。
伏惟孝文皇帝合德乾元,应灵诞载,玄思洞微,神心畅古,礼括商周,乐宣韶濩;
六籍幽而重昭,五典沦而复显;
举二经于和中,一姬公于洛邑
陛下睿哲渊凝,钦明道极;
应必世之期,属功成之会;
继文垂则,实惟下武。
而袷禘二殷,国之大事;
烝尝合享,朝之盛礼。
此先皇之所留心,圣怀以之永慕。
臣闻(疑)初开,致礼清庙,敢竭愚管,辄陈所怀。
谨案《王制》曰:「天子犆示勺祫禘,祫尝祫烝」。
郑玄曰:「天子诸侯之丧毕,合先君之主于祖庙而祭之,谓之祫」。
后因以为常。
鲁礼:三年丧毕而格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
自尔之后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
《春秋公羊》:「鲁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
《传》曰:「大事者何?
大祫也。
大祫者何?
合祭也。
毁庙之主,陈于太祖
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
五年而再殷祭」。
何林曰:「陈者就陈列太祖前,太祖东乡,昭南乡,穆北乡,其余孙从王父。
父曰昭,子曰穆。
又曰:「殷盛也,谓三年祫,五年禘。
禘所以异于祫者,功臣皆祭也。
祫犹合也,禘犹谛也,审谛无所遗失」。
察记传之文,何、郑祫禘之义略可得闻。
然则三年丧毕,祫祭太祖,明年春祀,遍禘群庙,此礼之正也,古之道也。
又案《魏氏故事》:魏明帝景初三年正月崩,至五年正月,积二十五晦为大祥。
太常孔美、博士赵怡等以为示覃在二十七月。
其年四月,依礼应祫,散骑常侍王肃博士乐详等以为示覃在祥月。
至其年二月,宜应祫祭,虽孔、王异议,六八殊制,至于丧毕之祫、明年之禘,其议一焉。
陛下永惟孝思,因心即礼,取郑舍王,示覃终此晦;
来月中旬,礼应大祫;
六室神┙,升食大祖
明年春享,咸禘群庙;
自兹以后,五年为常。
又古之祭法,时祫并行。
天子先祫后时,诸侯先时后祫。
此于(《通典》作「施」)古为当,在今则烦。
且礼有升降,事有文节(《通典》作「质」)通时之制,圣人弗违。
当祫之月,宜减时祭,以从要省。
然大礼久废,群议或殊。
以臣观之,理在无怪。
何者?
心制既终,二殷囗始,祫禘之正,实在于斯。
若停而阙之,唯行时祭,七圣不闻合享,百辟不睹盛事,何以宣昭令问、垂式后昆乎?
皇朝同等三代,治迈终古,而令徽典缺于昔人,鸿美惭于往志。
此礼所不行,情所未许。
臣学不钩深,思无经远,徒阅章句,蔑尔无立;
但饮泽圣时,铭恩天造,是以妄尽区区,冀有尘露。
所陈蒙允,请付礼官集定《仪注(《魏书·礼志二》:「世宗景明二年六月秘书丞孙惠蔚上言云云。」又见《通典》五十。)》。
郊坛疏 北魏 · 刘芳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八
臣闻国之大事,莫先郊祀,郊祀之本,实在审位。
是以列圣格言,彪炳绵籍;
先儒正论,昭著经史。
臣学谢全经,业乖通古,岂可轻荐瞽言,妄陈管说
窃见所置坛祠远近之宜,考之典制,或未允衷,既曰职司,请陈肤浅。
孟春令》云:「其数八」。
又云:「迎春于东郊」。
卢植云:「东郊,八里之郊也」。
贾逵云:「东郊,木帝太昊,八里」。
许慎云:「东郊,八里郊也」。
郑玄孟春令》注云:「王居明堂。
《礼》曰:王出十五里迎岁,盖殷礼也。
周礼,近郊五十里」。
郑玄别注云:「东郊,去都城八里」。
高诱云:「迎春气于东方八里郊也」。
王肃云:「东郊,八里,因木数也」。
此皆同谓春郊八里之明据也。
孟夏令》云:「其数七」。
又云:「迎夏于南郊」。
卢植云:「南郊,七里郊也」。
贾逵云:「南郊,火帝炎帝,七里」。
许慎云:「南郊,七里郊也」。
郑玄云:「南郊,去都城七里」。
高诱云:「南郊七里之郊也」。
王肃云:「南郊,七里,因火数也」。
此又南郊七里之审据也。
《中央令》云:「其数五」。
卢植云:「中郊,五里之郊也」。
贾逵云:「中央黄帝之位,并南郊之季,故云兆五帝于四郊也」。
郑玄云:「中郊,西南未地,去都城五里」。
此又中郊五里之审据也。
孟秋令》云:「其数九」。
又曰:「迎秋于西郊」。
卢植云:「西郊,九里郊」。
贾逵云:「西郊,金帝少暤,九里」。
许慎云:「西郊,九里郊也」。
郑玄云:「西郊,去都城九里」。
高诱云:「西郊,九里之郊也」。
王肃云:「西郊,九里,因金数也」。
此又西郊九里之审据也。
孟冬令》云:「其数六」。
又云:「迎冬于北郊」。
卢植云:「北郊,六里郊也」。
贾逵云:「北郊颛顼,六里」。
许慎云:「北郊,六里郊也」。
郑玄云:「北郊,去都城六里」。
高诱云:「北郊,六里之郊也」。
王肃云:「北郊,六里,因水数也」。
此又北郊六里之审据也。
宋氏《含文嘉》注云:「《周礼》:王畿千里,二十分其一,以为近郊。
近郊五十里,倍之为远。
郊迎王气,盖于近郊。
汉不设王畿,则以其方数为郊处,故东郊八里,南郊七里,西郊九里北郊六里,中郊在西南未地、五里」。
《祭祀志》云:「建武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
依采元始中故事,北郊雒阳城北四里」。
此又汉世南、北郊之明据也。
今地只准此。
至如三十里之郊,进乖郑玄所引殷、周二代之据,退违汉、魏所行故事。
凡邑外曰郊,今计四郊,各以郭门为限,里数依上。
《礼》:「朝拜曰月,皆于东西门外」。
今日月之位,去城东西路各三十,窃又未审。
《礼》又云:「祭日于坛,祭月于坎」。
今计造如上。
《礼仪志》云:「立高禖祠于城南」。
不云里数,故今仍旧。
灵星本非礼事,兆自汉初,专为祈田,恒隶郡县。
《郊祀志》云:「高祖五年,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牲用太牢,县邑令长侍得祠」。
晋祠令云:「郡、县、国祠稷、社、先农,县又祠灵星」。
此灵星在天下诸县之明据也。
周公所以别在洛阳者,盖姬旦创成洛邑,故传世洛阳,崇祠不绝,以彰厥庸。
夷齐庙者,亦世为洛阳界内神祠。
今并移太常,恐乖其本。
天下此类甚众,皆当部郡县修理,公私施之祷请。
窃惟太常所神祇,自有常限,无宜临时斟酌以意,若遂尔妄营,则不免淫祀。
二祠太常,在洛阳,于国一也。
然贵在审本。
臣以愚蔽,谬忝今职,考括坟籍,博采群议,既无异端,谓粗可依据。
今玄冬务隙,野罄人闲,迁易郊坛,二三为便(《魏书·刘芳传》、《北史》四十二。)
上书陈时 北魏 · 韩显宗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一
其一曰:窃闻舆驾今夏若不巡三齐,当幸中山,窃以为非计也。
何者?
当今徭役宜早息,洛京宜速成。
省费则徭役可简,并功则洛京易就。
往冬舆驾停邺,是闲隙之时,犹编户供奉,劳费为剧。
圣鉴矜悯,优旨殷勤,爵浃高年,赍周鳏寡,虽赈贷普沾,今犹恐来夏菜色,况三农要时,六军云会,其所损业,实为不少。
虽调敛轻省,未足称劳,然大驾亲临,谁敢宁息?
往来承奉,纷纷道路,田蚕暂废,则将来无资。
此国之深忧也。
且向炎暑,而六军暴露,恐生厉疫,此可忧之次也。
臣愿舆驾早还北京,以省诸州供帐之费,并功专力,以营洛邑
南州免杂徭之烦,北都息分析之叹,洛京可以时就,迁者佥尔如归。
其二曰:自古圣帝必以俭约为美,乱主必以奢侈贻患。
仰惟先朝,皆卑宫室而致力于经略,故能基宇开广,业祚隆泰
洛阳基址,魏明帝所营,取讥前代。
伏愿陛下损之又损。
顷来北都富室,竞以第宅相尚,今因迁徙,宜申禁约,令贵贱有检,无得逾制。
端广衢路,通利沟渠,使寺署有别,四民异居,永垂百世不刊之范,则天下幸甚矣。
其三曰:窃闻舆驾还洛阳,轻将数千骑,臣甚为陛下不取也。
夫千金之子,犹坐不垂堂,况万乘之尊,富有四海乎?
警跸于闱闼之内者,岂以为仪容而已,盖以戒不虞也。
清道而后行,尚恐衔蹶之或失,况履涉山河,而不加三思哉!
此愚臣之所以悚息,伏愿陛下少垂省察。
其四曰:伏惟陛下耳听法音,目玩坟典,口对百辟,心虞万几,晷昃而食,夜分而寝。
加以孝思之至,随时而深,文章之业,日成篇卷。
虽睿明所用,未足为烦,然非所以啬神养性,颐无疆之祚。
庄周有言:形有待而智无涯,以有待之形,役无涯之智,殆矣。
此愚臣所不安,伏愿陛下垂拱司契,委下责成,唯冕旒垂纩,而天下治(《魏书·韩麒麟附传》。既定迁都,显宗上书。)
北伐诏十月丙午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二
门下,周文薄伐,实宁边患,汉武命师,允恢王略。
蕞尔犬羊,陵纵日久,宋氏云衰,乘衅逞暴,海岱彭邹,剪焉沦覆,虽每存拯定,雄图弗举。
齐末纠纷,复肆奸毒,宛叶淮肥,仍离内侮,伪酋恶稔,天诛自降,凶渠嗣虐,险慝弥流,残锄亲党,咀噬黔庶,繁役丝兴,毒赋云起,司冀馀华,中州旧族,缀足宛颈,载离涂炭,延首南云,思沾王泽
鼎运启基,大业草创,蠢彼戎心,仍窥疆埸,虔刘我□郡,侵扰我徐方,小竖道迁,乘隙背诞,凶丑贪愚,复相苞纳。
前以叛臣难长,彼此齐患,推心忖物,庶必暗同,故有移书,较陈往旨,而方加拥蔽,曾无反报,同恶相济,市贾非匹,告舍既违,难以义奖,非威非力,制胜莫从。
加以丑数云亡,幽显咸应,讹谣表徵,灾珍备兆,殄灭之期,皎如日月,左伊右瀍,实殷霜露,鸱枭是宅,非谓天道,一星已周,实为冥数,取乱之机,事协兹日,顷时和岁稔,政平人豫,华戎内款,表疏相属,便宜广命群帅,赫然大举,总一车书,混同禹迹,具位泉猷等戎卒七万,先定寿春,某等武旅五万,扬旌漅岘,既清颍汝,□临瀍涧,某等铁骑二万,超影绝群,出自大徐,傍趣巩洛,某等组甲四万,霜锋曜日,发自淮汭,直指金墉,某等率羽林趫勇五万,某等率二兖剽猛,熊罴十万,同济彭泗,经汴入河,某等海𦨴万舳,径掩临淄,某等轻锐五万,风偃齐岱,拂兹钜野,泛彼孟津,某等勒司之师,骁果六万,步出义阳,横䡾蔺熊耳,某等率三州武毅,剑客八万,入自曾阳,传檄崤陕,暨中岳而解鞍,指浮桥而一息。
并敕某等连旌五万,水陆齐迈,具位泉藻帅徒七万,云飞灵关,北通栈路,澄廓陇右。
凡此将帅,启涂载路,鱼丽后军,骆驿继轨,经启中原,括囊九服,伐罪吊人,于是乎在。
大众外临,宜有总一,自非密亲英誉,风略兼远,无以专任阃外,授律群师,临川王宏,可权进督南北兖徐青冀豫司霍八州,都督北讨诸军事
命将出车,咸有副贰,具位恢(当作惔。)可暂辍端右,参赞戎机。
舟徒雷骇,熊武百万,投石拔距之力,招关扛鼎之威,岳动川移,风驰电迈,铁马方原,戈船千里,百道并驱,同会洛邑,戡剪逋丑,馘扫鲸鲵,被仁风于两周,抚遗黎于赵魏,将令溥天之下,于斯大同,偃伯灵台,何远之有。
元恪若能率其徒属,舆榇军门者,中军府以时将送,当待以列侯之礼(《文馆词林》)
临海王改封外州启 南梁 · 庾昙隆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四
周定雒邑,天子置畿内之民,汉都咸阳,三辅为社稷之卫。
中晋南迁,事移威驰,近郡名邦,多有国食。
宋武创业,依拟古典,神州部内,不复别封。
孝武末年,分树宠子,苟申私爱,有乖训准。
隆昌之元,特开母弟之贵,窃谓非古。
圣明御宇,礼旧为先,畿内限断,宜遵昔制,赐茅授土,出典外州(《南齐书·巴陵王昭秀传》。)
太傅元丕太和十九年五月 北魏 · 拓跋宏
 出处:全后魏文卷六
洛邑肇构,跂望成劳,开辟暨今,岂有以天子之重,远赴舅国之丧?
朕纵欲为孝,其如大孝何?
纵欲为义,其如大义何?
天下至重,君臣道悬,岂宜苟相诱引,陷君不德。
令仆已下,可付法官贬之(《魏书·宗室元丕传》。又以冯熙薨于代都,表求銮驾亲临。诏云云。)
谏幸邺表 北魏 · 李平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五
伏见己丑诏书,云轩銮辂,行幸有期,凤服龙骖,克驾近日。
将欲讲武淇阳,大习邺魏,驰骕骦爽于绿竹之区,骋驎骥于漳滏之壤。
斯诚幽显同忻,人灵共悦。
臣之愚管,窃有惑焉。
何者?
嵩京创构,洛邑俶营,虽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代民至,始欲向尽,资产罄于迁移,千畜毙于辇运,陵太行之险,越长津之难,辛勤备经,得达京阙,富者犹损太半,贫者可以意知。
兼历岁从戎,不遑启处,自景明以来,差得休息。
事农者未积二年之储,筑室者裁有数间之屋,莫不肆力伊瀍,人急其务。
实宜安静新人,劝其稼穑,令国有九年之粮,家有水旱之备。
若乘之以羁绁,则所废多矣。
一夫从役,举家失业。
今复秋稼盈田,禾菽遍野,銮驾所幸,腾践必殷。
未若端拱中天,坐招四海,耀武崧原,礼射伊洛,士马无跋涉之劳,兆民有康哉之咏,可不美欤(《魏书·李平传》。世宗将幸邺,上表谏。)
新林 南梁 · 刘孝威
 押庚韵
芒山洛邑函谷望秦京。
遥分承露掌远见长安城。
故乡已可识,游子必劳情。
雾罢前林见,风息涌川平。
坐观暮潮落,渐见夕烟生。
无由一羽化,徒想御风轻(○《类聚》二十八。广《文选》九。《诗纪》八十八。)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二
窃以周城洛邑,自流水以禊除,晋集华林,同文轨而高宴,莫不礼具义举,沓矩重规,昭动神明,雍熙钟石者也。
皇太子生知上德,英明在躬,智湛灵珠,辩均河注,腾茂实于三善,振嘉声于八区。
是节也,上已属辰,馀萌达壤,仓庚应律,女夷司候
尔乃分阶树羽,疏泉泛爵,兰觞沿溯,蕙肴来往(《御览》作「沓来」。),宾仪式序,盛务有容,吹发孙枝,声流嶰谷,舞艳七盘,歌新(《初学记》《御览》作「歌浮」。)六变,游云驻彩,仙鹤来仪,都人野老,云集雾会,结轸方衢,飞轩照日(《艺文类聚》四,《初学记》四,《御览》三十。)
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四
公讳弘,字广略原州长城县人也。
本姓田氏
虞宾在位,基于揖让之风;
凤凰于飞,绍于亲贤之国。
论其继世之功,则狄城有庙;
序其移家之治,则长陵有碑。
况复高庙上书,小车而对汉王(《艺文类聚》作「祖」)
聊城祭鸟长岳(《艺文类聚》作「兵」)而驱燕将。
公以胎教之月,岁德在寅;
载诞之辰,星精出昴。
是以月中生树,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戏。
既而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图;
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
魏永安中,任子都督,翻原州城,受陇西节度
于时洛邑乱离,当涂危逼。
礼乐征伐,不出于天子;
举贤诛暴,实在于强臣。
太祖文皇帝始创霸功,初勤王室,秣马蒐乘,誓众太原
公仗剑辕门,粗谋当世。
随何远至,实释汉帝之忧;
许攸夜来即定曹王之业。
永熙中,奉迎魏武帝入关,封鹑阴县开国子,邑五百户。
太祖以自著铁甲赐公,云:「天下若定,还将此甲示寡人」。
白水良剑,罢朝而赠陈宠
青骊善马,回军而赐李忠
并经舆服,足为连类。
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
十四年使持节都督原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仙人重返,更入桂阳之城;
龙种复归,还寻白沙之路。
公此衣锦,乡里荣之。
侍从太祖,战河桥,复弘农,解华山围,平沙苑阵,必有元勋,常蒙别赏。
太祖同州,文武并集,号令云:「人人如纥干弘尽心,天下岂不早定」。
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元年骠骑大将军开府
祈连犹远,即受冠军之侯;
沙漠未开,先置长平之府。
梁信刺史萧韶宁州刺史谯淹等,犹处永安,称兵渔阳
公受命中军,迅流下濑,遂得朝发白帝,暮宿江陵,猿啸不惊,鸡鸣即定。
西平反羌,本有渔阳之勇;
凤州叛氐,又习仇池之气。
公摧锋直上,白刃交前,万死一决,凶徒多溃。
身被一百余箭,伤肉破骨者九疮。
马被十槊。
布布申上,朝廷壮焉。
葛屦纠纠,魏有去旧之歌,零露瀼瀼,周受惟新之命。
进爵封雁门郡公食邑通前二千七百户。
保定元年使持节都督岷州诸军事岷州刺史
陇头流水,延望秦关;
种上峨眉,犹通蜀道。
公不发私书,不燃官烛,兽则相负渡江,虫则相衔出境。
四年大将军,余官如故。
卫青受诏,未入玉门之关;
窥宪当官,犹在燕山之下。
公之此授,差无惭德。
浑王叛换,梗我西疆,宕羌首窜,藩篱携贰。
公受脤于社,偏师远袭,扬旌龙涸,系马甘
二十五王,靡旗乱辙;
七十六栅,鹑奔雉窜
既蒙用命之赏,乃奉旋师之乐。
天和二年,被使南征,带甲百万,轴舻千里,江源水起,海若乘流,舡官之城,登巢悬爨,兵习流,长驱战舰,风灰箭火,倏忽凌城。
公以白羽麾军,朱丝度水,七十余日,始得解衣。
朝廷以晋克夏阳,先通灭虢之政;
秦开武遂,始问吞韩之谋。
是以驰传追公,以为仁寿城主。
齐将段孝先、斛律明月,出军定陇,以为宜阳之援。
公背各水而面熊山,阵中军而疏行首,乘机一战,宜阳衔璧。
增封五百户,进柱国大将军
司勋之册也。
建德元年大司空二年少保
姬朝三列,少保为前,炎正五官之城冬官为北。
频烦宠命,是谓能贤。
三年使持节都督襄、、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州刺史
江汉之间,不惊鸡犬,樊襄之下,更多冠盖。
既而三湘辽远,时鵩入五溪卑湿,或见鸢飞。
旧疾增加,薨于州镇。
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
平乐之宫,实思贤傅。
有诏赠某官,礼也。
即以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归葬于原州高平之镇山。
属国玄甲,轻车介士,一依霍骠骑之礼,卫将军之葬,呜呼盛哉!
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经一百六战。
通中陷刃,疾甚曹参
刮骨傅药,事多关羽
而风神果勇,仪表沉雄,事亲无隐无犯。
学不专经,略观书籍;
兵无师古,自得纵横。
青乌甲乙之占,白马星辰之变,九宫推步,三门起伏,天弧射法,太乙营图,并皆成诵在心,若指诸掌。
青犊之兵,甚有秘计;
烧乌巢之米,本无遗策
西零贼退,屈指可知;
南郡兵回,插标而待。
常愿执金鼓而问吴王,横雕戈而返齐地,有志不就,忠贞死焉。
世子恭等,孝惟纯深,居丧过礼。
对其苫寝,则梓树寒生;
闻其悲泣,则巢禽夜下。
呜呼哀哉!
乃为铭曰:
天齐水合,日观山连。
兵强东楚,地远西燕
五卿咸正,三王并贤。
灵龙理起。
燧象还燃。
自天之德,乃祖乃父。
维岳降神及甫。
北门梁栋,西州云雨。
勇慑燕城,名题汉柱。
公始青衿,风神世载
猛兽不惊,家禽能对。
剑学千门,书观六代。
有竭忠贞,无遐敬爱。
乃数军实,乃握兵符。
浇沙成垒,聚石成图。
风云顺逆,营阵孤虚。
灵雨钲鸣,爟火飞孤。
淮阴受册,车骑登坛。
公为上将,有此同官。
下江烧楚,上地吞韩。
推功玉案,定策珠盘。
天有三阶,公承其命。
国有六卿,公从其政。
台曜偕辉,槐庭重映。
匡赞七德,谟猷八柄。
腹满精神,心开明镜。
伏波受脤,楼船推毂,东道未从,南征不复。
饮丹有井,浇泉无菊。
功存柳林,身在樠木。
移茵反葬,提柩山行。
刍灵陇水,哀挽长城。
山如北邙,树似东平
松门石起,碑字金生。
眇眇山河,茕茕胤子。
泣血徒步,夺菠千里。
孝水先枯。
悲云即起。
世数存没,哀荣终始(《文苑英华》九百五,又略见《艺文类聚》四十六)
天保五年秀才对策 北齐 · 樊逊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五年正月,制诏问升中纪号,孝谦对曰:「臣闻巡岳之礼,勒在《虞书》,省方之义,著于《易象》。
往帝前王,匪唯一姓,封金刊玉,亿有馀人。
仲尼之观梁甫,不能尽识;
夷吾之对齐桓,所存未几。
然盛德之事,必待太平,苟非其人,更贻灵谴。
秦皇无道,致风雨之灾;
汉武奢淫,有奉车之害。
文叔受命,炎精更辉,四海安流,天下辑睦,剑赐骑士,马驾鼓车,乃用张纯之文,始从伯阳之说。
至于魏、晋,虽各有君,量德而处,莫能拟议。
蒋济上言于前,徒秽纸墨;
袁准发论于后,终未施行。
世历三朝,年将十祀,启圣之期,兹为昌会。
然自水德不竞,函谷封途,天马息歌,苞茅绝贡。
太祖宝鸡之瑞,握凤皇之书,体一德以匡朝,屈三分而事主,荡此妖寇,易如沃雪。
但昌既受命,发乃行诛,虽太白出高,中国宜战,置之度外,望其迁善。
伏惟陛下以神武之姿,天然之略,马多冀北,将异山西,凉风至,白露下,北上太行,东临碣石,方欲吞巴蜀而埽崤函,苑长洲而池江汉。
复恐迎风纵火,芝艾共焚,按此六军,未申九伐。
夫周发牙璋,汉驰竹使,义在济民,非闻好战。
至如投鼠忌器之说,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
三台令子,六郡良家,蓄锐须时,裹粮待诏
未若龙驾虎服,先收陇右之民,电转雷惊,因取荆南之地。
昔秦举长平,金精食昴,楚攻钜鹿,枉矢霄流,况我威灵,能无协赞。
但使彼之百姓一睹六军,似见周王,若逢司隶
然后除其苛令,与其约法,振旅而还,止戈为武,标金南海,勒石东山,纪天地之奇功,被风声于千载。
若令马儿不死,子阳尚在,便欲案明堂之图,草射牛之礼,比德论功,多惭往列,升中告禅,臣用有疑」。
又问求才审官孝谦对曰:「臣闻雕兽画龙,徒有风云之势;
金舟玉马,终无水陆之功。
三驾礼贤,将收实用,一毛不拔,复何足取。
是以尧作虞宾,遂全箕山之操;
周移商鼎,不纳孤竹之言。
处士盗名,虽云久矣;
朝臣穷位,盖亦实多。
汉拜丞相,便有钟鼓之妖;
魏用三公,乃致孙权之笑、故山林之与朝廷,得容非毁;
肥遁之与宾王,翻有优劣。
至于时非蹈海,而曰羞作秦民;
事异出关,而言耻从卫乱。
虽复星干帝座,不易高尚之心;
月犯少微,终存耿介之志。
自我太岳之后,克广洪业,禹至神宗,舜格文祖。
陛下受天明命,光华日月,爰自纳麓,乃格文祖,仪天地以设官,象星辰以布职。
汉家神凤,惭用纪年;
魏氏青龙,羞将改号。
上膺列宿,咸是异人;
下法山岗川,莫非奇士。
所以画堂甲观,修德日新,庙鼎钟歌,王星岁委。
循名责实,选众举能,朝无铜臭之功,世绝《钱神》之论。
昔百里相秦,名存《雀箓》;
萧、张辅沛,姓在《河书》。
今日公卿,抑亦天授,与之为治,何欲不从。
未必稽首天师,方闻牧马之术;
膝行山上,始得治身之道。
但使帝德休明,自强不息,甲夜观书,支日通奏。
周昌之论,欣然开纳;
刘毅桓、灵之比,终自含弘。
高悬王爵,唯能是与,管库靡遗,渔盐毕录。
无令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
赵壹负才,位终于计掾。
则天下宅心,幽明知感,岁精仕风伯朝周,真人去而复归,台星坼而还敛。
《诗》称多士,《易》载群龙,从此而言,可以无愧。
又问释道两教,孝谦对曰:「臣闻天道性命,圣人所不言,盖以理绝涉求,难为称诣。
伯阳道德之论,庄周逍遥之旨,遗言取意,犹有可寻。
至若玉简金书,神经秘录,三尺九转之奇,绛雪玄霜之异,淮南成道,犬吠云中,子乔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之说,海枣之谈,求之如系风,学之如捕影。
而燕君、齐后、秦皇、汉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
犹谓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
江璧既返,还入骊山之暮;
龙媒已至,终下茂陵之坟。
方知刘向之信洪宝,没有余责;
王充之非黄帝,比为不相。
又末叶已来,大存佛教,写经西土,画像南宫。
昆池地黑,以为烧劫之灰。
春秋夜明,谓是降神之日。
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于微尘,纳须弥于黍米。
盖理本虚无,示诸方便。
而妖妄之辈,苟求出家,药王燔躯,波仑洒血,假未能然,犹当克命。
宁有改形易貌,有异生人,恣意放情,还同俗物。
龙宫余论,鹿野前言,此而得容,道风前坠。
伏惟陛下受天明命,屈己济民,山鬼效灵,海神率职。
湘中石燕,沐时雨而群飞;
台上铜乌,愬和风而杓转。
以周都洛邑
治在镐京,汉宅咸阳,魂归丰、沛,汾、晋之地,王迹维始,眷言蓐幸,且劳经略
犹复降情文苑,斟酌百家,想执玉于瑶池,念求珠于赤水
窃以王母环,由感周德,上天锡佩,实报禹功。
二班勒史,两马制书,未见三世之辞,无闻一乘之旨。
帝乐王礼,尚有时而沿革;
左道怪民,亦何疑于沙汰」。
又问刑罚宽猛,孝谦对曰:「臣闻惟王建国,刑以助礼,犹寒暑之赞阴阳,山川之通天地,爰自末叶,法令稍滋,秦篆无以穷书,楚竹不能尽载。
有司因此,开以二门,高下在心,寒热随意。
《周官》三典,弃之若吹毛;
汉津九章,违之如覆手。
遂使长平狱气,得酒而后消;
东海孝妇,因灾而方雪。
诏书挂壁,有善而莫遵;
奸吏到门,无求而不可。
皆由上失其道,民不见德。
而议者守迷,不寻其本。
钟繇王朗,追怨张仓;
祖讷、梅陶,共尤文帝
便谓化尸起偃,在复肉刑;
致治兴邦,无关周礼。
伏惟陛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
黄旗紫盖,已绝东南;
白马素车,将降轵道
若复峻典深文,臣实未悟。
何则?
人肖天地,俱禀阴阳,安则愿存,扰则图死。
故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未有专任商、韩而能长久。
昔秦归士会,晋盗来奔;
舜举皋陶,不仁自远。
但令释之、定国迭作理官龚遂文翁继为群守,科间律令,一此宪章,欣闻汲黯之言,泣断昭平之罪。
则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乳兽含牙,仓鹰垂翅,楚王钱府,不复须封,汉狱冤办囚,自然蒙理。
后服之徒,既承风而慕化
有截之内,皆蹈德而咏仁。
号以成、康,何难之有」?
又问祸福报应,孝谦对曰:「臣闻五方易辨,尚待指南;
百世可知,犹须吹律。
况复天道秘远,神迹难源,不有通灵,孰能尽司。
乘楂至于河汉,唯睹牵牛
假寐游于上玄,止逢翟火。
造化之理,既寂寞而无传;
报应之事,固难得而妄说。
但秦穆有道,句芒锡年;
虢公凉德,蓐收降祸。
高明在上,定自有知,不可谓神冥昧难信。
若夫仲尼厄于陈、蔡,孟轲困于齐、梁,自是不遇其时,宁关报应之理。
子胥无首,马迁腐下,受诛取辱,何可尤人。
至如协律见亲,擢船得幸,从此而言,更不足怪。
周王漂杵,致天之罚;
白起诛降,行己之意。
是以七百之祚,仍加姬氏;
杜邮之戮,还属武安
昔汉问上计,不过日蚀;
晋策秀才,止于寒火。
前贤往士,咸用为难。
推古比今,臣见其易。
然草莱百姓,过恩私,三折寒胶,再游金马,王言昭贲,思若有神,占对失图,伏深悚惧(《北齐书·樊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