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临江仙 其一 宋 · 彭元逊
 押词韵第六部
红袖乌丝失酒,金钗银烛销春。
柳边桃下复清晨。
帽风回马旋,扇雨拂花情。

白帝空惊旧曲,阳关只梦行人。
碧云何处认芳尘。
紫荆花作荚,青杏核生仁。
赠歌者二首 其二 唐 · 高骈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引用典故:双成
公子邀欢月满楼,双成(一作佳人)揭调伊州
便从席上风沙(一作秋风)起,直到(一作萧)水尽头。
雨舲中丞见示伊吾司马侯猗碑手钩一通适君以阁学内擢因题碑后兼写别怀己未 清 · 何绍基
 押文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一
东京侯氏颇寥阒,君房而后希有闻。
瑾也厕居边郦列(见《范书·文苑传》。瑾,敦煌人。),猗乎今见斯碑文。
伊吾司马始建设,屯田塞下督耕耘。
纵非威名等傅介,亦当恺悌如耿勋。
敦煌云中并河外,两侯或本同榆枌。
一文一武显晦异,碑词史笔齐垂芬。
我生金石宿缘厚,广蒐遗逸理放纷。
裴岑碣得旧打本,中有古馀祛蠹芸(余所得《裴岑碑》,乃张古馀先生旧藏,远胜后来拓本。)
侯君铭字更奇重,光气上属天山云。
萨公工书我习见,政暇寻帖意甚殷湘林先生昔守长沙,公馀惟作书、评帖而已。)
初拓百本不到我,多付俗子供摧焚。
玉关飞越剩此纸,邮筒风义见两君湘林竹农。)
独怪探奇睹三面,何不猎古掩其群。
睦堂祖谷定何语,无缘起问将军
香南居士偶获此,借到斋阁香先薰。
桂花浓开酒碗重,翠墨乍展诗魂欣。
三行磊落廿馀字,朗若星斗天章分。
摩挲十日不忍释,老掔钩出多细筋(余复识出首行「五」字、三行「盛」字,首行末「司」字亦隐隐可辨。)
公膺畺寄扬历久,归依香案丝纶勤。
闻道趋朝已有日,顾余恋别无可云。
回忆谈碑几凔热,相与订古忘宵昕。
泺社秋风怅留滞,柧棱瑞霭瞻烟煴。
春明岂少文字乐,止愁膻附如蝇蚊。
几时再窥题躞秘,会合联句留书裙。
萨湘林《寄尹农书》略云:「伊吾城北行沙漠百二十里为南山口,登天山镇西府所必由。入口十里,道旁有石刻『焕采沟』三字,乾隆十五年田辅仁书也。道光十五年,许子直天山归,言石上有隶书不可辨。余遣吏往,拓得两行。有曰『惟汉永和三年六月十五日』,(下系『付』字。)次行『马』字下有『云中沙海侯字』。碑三面刻字,可辨者尚有『睦堂陶君』等字,想亦纪功之作。」又云:「问仙云『祖谷戎军所立』。《沙壁压命碑》,裴岑写铭,以纪战功于归路道旁石上也。同时有三碑,一裴岑纪勋,二即此碣,三失于敦煌野云云。裴岑碣刻以玛纳斯碧玉,今置镇西北门外关帝庙道光十三年,余拓寄同好,士大夫方见裴碑真面目。此断碑残字,又拓百纸遍寄,先寄竹农前辈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廿八日。」尹竹农跋云:「右伊吾司马侯君题字,萨湘林得石于哈密,拓前三行以寄。其文曰:『惟汉永和□年六月十五日,伊□□马云中沙南侯□字伯。』以下不可识。按:哈密伊吾庐地,顺帝永建六年复屯田,置伊吾司马一人。首行『伊』字下阙者,自系『吾司』二字,侯君名似『猗』字,疑莫能定也。湘林又言,石上字甚多,惜塞外不工椎拓,无从知其立石之由矣。道光乙未长至日竹农识。」竹农前辈历城,身后此轴落古董店,吴筱亭大令树声得之,以献雨舲中丞,余借钩之。
王德甫索归一诗留之 南宋 · 何梦桂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一叶扁舟雪夜来,尚期东阁共吟
长亭柳色不堪折,怕杀阳关叠叠催。
李陵天汉二年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九月发,出遮虏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
即无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
所与博德言者云何?
具以书对(《汉书·李陵传》)
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 其二 西汉 · 赵充国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先零羌精兵今馀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
皿干、开莫须又颇暴略其羸弱畜产,畔还者不绝,皆闻天子明令相捕斩之赏。
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
窃见北边自敦煌辽东万一千五百馀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虏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
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渐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斗具。
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
骑兵虽罢,虏见万人留田为必禽之具,其土崩归德,宜不久矣。
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他种中,远涉河山而来为寇。
又见屯田之士精兵万人,终不敢复将其累重还归故地。
是臣之愚计,所以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策也。
至于虏小寇盗,时杀人民,其原未可卒禁。
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
攻不必取,不苟劳众。
诚令兵出,虽不能灭先零,亶能令虏绝不为小寇,则出兵可也。
即今同是而释坐胜之道,从乘危之势,往终不见利,空内自罢敝,贬重而自损,非所以视蛮夷也。
又大兵一出,还不可复留,湟中亦未可空,如是,繇役复发也。
匈奴不可不备,乌桓不可不忧。
今久转运烦费,倾我不虞之用以淡一隅,臣以为不便。
校尉临众幸得承威德,奉厚币,拊循众羌,谕以明诏,宜皆乡风。
虽其前辞尝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足以故出兵。
臣窃自惟念,奉诏出塞,引军远击,穷天子之精兵,散车甲于山野,虽亡尺寸之功,媮得避慊之便,而亡后咎馀责,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
臣幸得奋精兵,讨不义,久留天诛,罪当万死。
陛下宽仁,未忍加诛,令臣数得孰计。
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惟陛下省察(《汉书·赵充国传》)
请招乌孙居浑邪故地 西汉 · 张骞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
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
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具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
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
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翎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
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
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
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
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
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
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
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
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
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汉书·张骞传》)
杂曲歌辞 凉州词 唐 · 薛逢
 押尤韵
昨夜蕃兵(一作军)报国雠,沙州都护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上书谢罪因陈兵利害 西汉 · 赵充国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臣窃见骑都尉安国前幸赐书,择羌人可使使罕,谕告以大军当至,汉不诛罕,以解其谋。
恩泽甚厚,非臣下所能及。
臣独私美陛下盛德至计亡已,故遣开豪雕库宣天子至德,罕开之属皆闻知明诏。
先零羌杨玉,此羌之首帅名王将骑四千及煎巩骑五千,阻石山木,候便为寇,罕羌未有所犯。
今置先零,先击罕,释有罪,诛亡辜,起一难,就两害,诚非陛下本计也。
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馀」,又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
今恐二郡兵少不足以守,而发之行攻,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所致之道,臣愚以为不便。
先零羌虏欲为背畔,故与罕、开解仇结约,然其私心不能亡恐汉兵至而罕、开背之也。
臣愚以为其计常欲先赴罕、开之急,以坚其约,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
今虏马肥,粮食方饶,击之恐不能伤害,适使先零得施德于罕羌,坚其约,合其党。
虏交坚党合,精兵二万馀人,迫胁诸小种,附著者稍众,莫须之属不轻得离也。
如是,虏兵浸多,诛之用力数倍,臣恐国家忧累繇十年数,不二三岁而已。
臣得蒙天子厚恩,父子俱为显列。
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为明诏填沟壑,死骨不朽,亡所顾念。
独思惟兵利害,至孰悉也,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已,则罕、开之属不烦兵而服矣。
先零己诛而罕、开不服,涉正月击之,得计之理,又其时也。
以今进兵,诚不见其利,唯陛下裁察(《汉书·赵充国传》:上拜辛武贤破羌将军,以书敕让充国充国上书谢罪,因陈兵利害。)
塞下二首 其一 中唐 · 许棠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胡虏偏狂悍,边兵不敢闲。
防秋朝伏弩,纵火夜搜山。
雁逆风鼙振,沙飞猎骑还。
安西虽有路,难更出阳关
敕让赵充国神爵元年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皇帝问后将军,甚苦暴露。
将军计欲正月乃击罕羌,羌人当获,已远其妻子,精兵万人,欲为酒泉、敦煌寇。
边兵少,民守保不得田作。
张掖以东石百馀,刍槁束数十。
转输并起,百姓烦扰。
军将万馀之众,不早及共水草之利争其畜食,欲至,虏皆当畜食,多藏匿山中,依险阻,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宁有利哉?
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欲以岁数而胜微,将军谁不乐此者!
今诏破羌将军武贤将兵六千一百人,敦煌太守快将二千人,长水校尉富昌酒泉侯奉世将婼、月氏兵四千人,亡虑万二千人。
三十日食,以七月二十二日击罕羌,入鲜水北句廉上,去酒泉八百里,去将军可千二百里。
将军其引兵便道西并进,虽不相及,使虏闻东方北方兵并来,分散其心意,离其党与,虽不能殄灭,当有瓦解者。
已诏中郎将卬,将胡越佽飞射士、步兵二校,益将军兵。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
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高下必全,勿复有疑(《汉书•赵充国传》)
从塞下上书言乌孙 西汉 · 常惠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
愿留少主敦煌郡
惠至乌孙,责以负约,因立元贵靡,还迎少主(《汉书·萧望之传》:先是乌孙昆弥翁归靡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复尚少主神爵二年,遣惠送公主,未出塞,翁归靡死,其兄子狂王背约自立,惠从塞下上书。)
熊飞将军文丞相麾下 宋 · 李春叟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龙泉出匣鬼神惊,猎猎霜风送客程。
白发垂堂千里别,丹心报国一身轻。
划开云路冲牛斗,挽落天河洗甲兵
马革裹尸真壮士,阳关莫作断肠声。
上书请罢边备 西汉 · 呼韩邪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三
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汉书·匈奴传》下)
大唐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渤海高公神道碑 唐 · 萧邺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公讳元裕
字景圭
六代祖申国公讳士廉
皇朝□□中尚书右仆射
仁俭之□□文(阙二十三字)陶唐氏□□□□□以隐德起为周文王师者。
号为太公望
始受封于吕。
子孙世仕于齐。
□世孙公子□□孙□与管敬仲俱为齐上卿
合□侯有功(阙十一字)廿七世孙洪后□□为渤海太守
因家焉。
高氏故著□□□平□□□□后魏□□录尚书事生岳。
北齐侍中
封清河王
敬德
开府仪同三司
改封□安王申公□□□之令(阙十二字)皇朝□州长□□□之行□□曾祖讳□□州馀杭
尚书户部员外郎
大父讳甝。
秘书省著作郎
赠右□□大夫
皇考讳□太原少尹御史中丞(阙十二字)
之少子也。
幼而颖悟。
及长魁岸秀发。
弱冠博学工文。
进士上第。
调补秘书省正字
山南西道荆南二镇为掌书记
转试协律郎大理评事
监察御史
入拜真御史
转右□□□□侍御史□□□□□豪举□拜司勋员外郎
吏部员外郎
公之佐山南西道也。
节度使崔公从清明藻鉴。
推重簪组。
洎公抗揖上席。
雅望益洽。
及登御史府
好为荦荦事。
自荆涉(阙十一字)急宣居常摧秣在枥厩吏多□□□□条制争□□客□呵□导者必恐遽恇迫。
授以驿马不敢问。
积习为弊。
刺史不能治。
道士赵归真者。
长庆初用黄老秘言得恩倖。
□□旁□□言□怪在驿□□□□自给时公方徵入。
遇归真于途。
连叱之。
谓曰。
汝妄人耳。
天子置驿马。
俾尔鼠辈疾驱耶。
且黄冠驿驰。
用何条制。
顾左右牵□之。
归真沮挠不敢仰视。
□□□□以□□□□□归真□□□□闻者惮焉。
公之为柱国也。
宝历初
天子年少。
新即位。
事多决于内。
或坐朝颇旷旬朔。
大臣罕得□谒。
公上疏指斥。
极言□□中外之□以镇□□□□□公□□□之侃然公之为吏部郎也。
精□简峻。
胥徒□戢。
若践刀戟。
未竟南曹事。
会与铨长以公事争短长。
刚愤不能下。
请急□□□□□□道除左司□□迁□□□□中书舍人
公之为谏议也。
属朝廷多故。
李训郑注贻祸□乱。
欲先立威定事。
公察其必变。
锐以劲□□其头角。
章疏□上。
文宗知而不能用。
及为中书舍人
逆注益用事。
注初以药道进。
至是□然以才望自居。
会注迁秩(阙七字)扬其□□□状注方倚恩自大。
恚不能堪。
出公为□州刺史
注败。
复入为谏大夫
兼充侍讲学士
寻兼太子宾客
文宗重儒术。
尊奉讲席。
公发挥教化之本。
依经传纳。
上倾心焉(阙八字)
筵□□为□□□□护之授□公□□通经文雅任职。
而操剸□济素重朝廷上复欲□之未几。
擢拜御史中丞
兼金章紫绶之锡。
公正色立朝。
百吏震肃。
□暑(阙七字)下□□僚吏率多□□□奖体□不笃济办□倪甚威邪朋自远。
班行相顾。
耸动屏息。
议者以为风宪振职。
自元和以来。
惟公为称首。
尚书右丞
京兆尹
未几。
左散骑常侍
兵部侍郎
尚书左丞
知吏部尚书铨事
会恭僖皇太后陵寝有日。
礼仪使
公为左右辖也。
郎吏籍公岸谷之峻。
皆𰦧□□□□事迎理。
及铨综衡镜之务。
抉奸与善。
如见肝膈。
猾吏□勿又□□窜□记□为防□□迷视听公指摘□病是非立辨。
标为成宪。
迄今赖焉。
不杖一人。
九流式□寻改宣歙池□□□□使兼□□□□入拜吏部尚书
□□□□□懿(阙十七字)为□□使(阙一字)事迁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
公友睦清约。
车服饮食比寒士。
而□□吏□奉公□□汲汲如嗜欲。
居一室。
凝尘积机。
澹如也。
宛陵□二郡理于汉南□八郡化率用□兴利除害。
刊为故实。
汉南奏免□内积年逋租七千八百馀万贯。
节用而已。
公私□□百姓□□之初公自侍讲御史中丞
文宗久□□□□□□内举母兄少逸
上喜纳而遂其志。
少逸果能□二帝三王之业。
发明□□上益敬重□□□者咸谓公以诚事君者也。
爱□□不忘举其亲。
举其亲不忘存其义。
眉寿景福。
□□□归公为□州之五岁。
慨然有悬车之念。
累章陈恳。
故复有□□□□之□即日渡江。
将休于□□行□志□大大中四年夏六月廿日
次于邓。
无疾暴薨于南阳县之官舍。
享年七十六。
上闻。
抚机震悼。
废朝□日(阙七字)
十一月十日
归葬于□南府□□县□□之南原。
以李夫人合窆。
从祔于□府君之兆次□□公前娶陇西李□吉州刺史宣之女也。
再娶京兆韦氏。
郑国公孝宽七代孙(阙十字)先考司徒府君□□衽席□□□国太夫人□氏阴教修备。
及公贵□□□□□服□□□□哀荣之礼渥缛矣。
□子□一人曰璩。
李出也。
进士擢第
秘书省校书□文行(阙字)记曰。
有大德者。
必得其禄其位其名其寿。
□公始终可谓全□□铭曰。
烈山之□□□太古(阙十三字)功锡姓申公嗣兴□□佐命□□□赫□□秀令降□公生□□□□□为□师□为廿资□□□□□□二□行茂□□□高终贾霜□回(阙九字)政严官□□大竞嚣□我敦德义时(阙十一字)大羹□味(阙九字)(阙七字)我坚豸□大方□□以□□□禁林密侍讲席陪升因经纳诲承问□能辅道(阙七字)(阙二十五字)多□□□□□。
淳于长等诏永始二年十二月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将作大匠万年,佞邪不忠,知昌陵卑下,不可为万岁居,奏请营作,建置郭邑;
妄为巧诈,积土增高;
多赋敛,烦繇役,兴卒暴之作;
卒徒蒙辜,死者连属,百姓罢极,天下匮竭。
常侍闳,前为大司农中丞,数奏昌陵不可成;
中卫尉长,数白宜早止,徙家反故处。
朕以长言下闳章,公卿议者皆合。
长计首建至策,闳典主省大费,民以康宁。
闳前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其赐长爵关内侯食邑千户,闳五百户。
万年佞邪不忠,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
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其徙万年敦煌郡(《汉书·成纪》,又见《陈汤传》,又见《佞幸·淳于长传》)
随边使过五原 唐 · 储嗣宗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引用典故:星车
偶逐星车犯虏尘,故乡常恐到无因。
五原西去阳关废,日漫平沙不见人。
上书言便宜因冤讼陈汤 西汉 · 耿育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六
延寿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
先帝嘉之,仍下明诏,宣著其功,改年垂历,传之无穷,应是南郡献白虎,边陲无警备。
会先帝寝疾,然犹垂意不忘,数使尚书责问丞相,趣立其功。
丞相匡衡排而不予,封延寿汤数百户,此功臣战士所以失望也。
孝成皇帝承建业之基,乘征伐之威,兵革不动,国家无事,而大臣倾邪,谗佞在朝,曾不深惟本末之难,以防未然之戒,欲专主威,排妒有功,使块然被冤,拘囚不能自明,卒以无罪,老弃敦煌,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臣,旋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
至今奉使外蛮者,未尝不陈郅支之诛,以扬汉国之盛。
夫援人之功以惧敌,弃人之身以快谗,岂不痛哉!
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今国家素无文,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假使异世,不及陛下,尚望国家追录其功,封表其墓,以劝后进也。
幸得身当盛世,功曾未久,反听邪臣,鞭逐斥远,使亡逃分窜,死无处所,远览之士,莫不计度,以为功累世不可及,而过人情所有。
尚如此,虽复破绝筋骨,暴露形骸,犹复制于唇舌,为嫉妒之臣所系虏耳。
此臣所以为国家戚戚也(《后汉·陈汤传》)
上言宜绝康居 西汉 · 郭舜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匈奴盛时,非以兼有乌孙、康居故也;
及其称臣妾,非以失二国也。
汉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伺,见便则发;
合不能相亲信,离不能相臣役。
以今言之,结配乌孙,竟未有益,反为中国生事。
乌孙既结在前,今与匈奴俱称臣,义不可距。
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
都护吏至其国,坐之乌孙诸使下,王及贵人先饮食已,乃饮啖都护吏,故为无所省以誇旁国。
以此度之,何故遣子入侍?
其欲贾市为好,辞之诈也。
匈奴百蛮大国,今事汉甚备,闻康居不拜,且使单于有自下之意,宜归其侍子,绝勿复使,以章汉家不通无礼之国。
敦煌酒泉小郡,及南道八国,给使者往来人马驴橐驼食,皆苦之。
空罢耗所过,送迎骄黠绝远之国,非至计(《汉书·西域康居传》)
奉送郑元戎之镇 其三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十五○第二十一
昔送东藩曾作序,今归西镇又题诗。
想君跃马挥戈日,是我雕虫弄翰时。
腐儒身事妻儿笑,上将声名草木知。
更进渭城一杯酒阳关到处幸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