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求取高绰等检验历法表 北魏 · 崔光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三
《易》称「君子以治历明时」,《书》云「历象日月星辰」,「乃同律度量衡」,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
《春秋》举「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又言「天子有日官」。
是以昔在轩辕容成作历,逮乎帝唐,羲和察影。
皆所以审农时而重民事也。
太和十一年,臣自博士迁著作,忝司载述,时旧钟律郎张明豫推步历法,治己丑元,草创未备。
及迁中京,转为太史令,未几丧亡,所造致废。
臣中修史,影明初,奏求奉车都尉、领太史令赵樊生,著作佐郎张洪,给事中、领太乐令公孙崇等造历,功未及讫,而樊生又丧,洪出除泾州长史,唯独专其任。
永平初,亦已略举。
洪府解停京,又奏令重修前事,更取太史令赵胜太庙令庞灵扶、明豫子龙祥共集秘书,与等详验,推建密历。
然天道幽远,测步理深,候观迁延,岁月滋久,而前后并丧。
洪所造历为甲午甲戌二元,又除豫州司马
灵扶亦除蒲阴
洪至豫州,续造甲子、己亥二元。
唯龙祥在京,独修前事,以皇魏运水德,为甲子元。
校书郎李业兴本虽不豫,亦和造历,为戊子元。
三家之术,并未申用。
贞静处士李谧私立历法,言合纪次,求就其兄玚追取,与洪等所造,递相参考,以知精粗。
臣以仰测晷度,实难审正,又求更取诸能算术兼解经义者前司徒司马高绰驸马都尉卢道虔、前冀州镇长史祖莹、前并州秀才王延业谒者仆射常景等,日集秘书,与史官同检疏密。
并朝贵十五日一临,推验得失,择其善者,奏闻施用。
限至岁终。
但世代推移,轨宪时改,上元今古,考准或异,故三代课步,始卒各别。
臣职豫其事,而朽惰已甚,既谢运筹之能,弥愧意算之艺,由是多历年世,兹业弗成,公私负责,俯仰惭腼(《魏书·律历志上》。延昌四年冬侍中国子祭酒领著作崔光表。)
旌兕先氏诏太和七年 北魏 · 拓跋宏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
老生不仁,侵陵贞淑,原其强暴,便可戮之。
而女守礼履节,没身不改,虽处草莱,行合古迹,宜赐美名,以显风操。
其标墓旌善,号曰「贞女(《魏书·泾州贞女兕先氏传》。女许嫁彭老生,未及成礼,辄往逼之。女不肯从,老生怒而刺杀之。有司劾以死罪,诏云云。又见《北史》九十一,作「贞女儿氏」。)」。
齐郡王祐选像铭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六
玄宗冲邈,迹远于鹿关;
灵范崇虚,理绝于埃不图色相以表光仪,寻声教以陈妙轨,将何以依希至象,仿佛神功者哉?
持节、督泾州诸军事征虏将军泾州刺史齐郡王祐,体荫宸仪,天纵淑茂,达成实之通途,识真假之高韵,精善恶(下当有「之」字,碑本脱)二门,明生灭之一理,资福有由,归道无碍。
于是依云山之逸状,即林水之仙区,启神像于青山,镂禅形于玄石,缔庆想于幽津,结嘉应于冥运。
乃作铭曰:
芒芒玄极,眇眇幽宗,灵风潜被,神化冥通。
舟舆为本,广济为功,德由世重,道以人鸿。
临观净境,□绝尘封,图形泉石,构至云松。
□□□□□□□□福田有庆,嘉应无穷。
熙平二年七月廿日(碑拓本)
进封寇洛诏大统初 西魏 · 元宝炬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三
往者侯莫陈悦远同逆贼,潜害故清水公岳,志在兼并。
当时造次,物情惊骇。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前泾州刺史大都督临邑县开国公寇洛,忠款自心,勋诚早立,遂能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
见危授命,推贤而奉,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
可加开府进爵京兆郡公
母宋氏为襄城郡(《周书·寇洛传》)
舍利感应记 隋 · 王劭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一
皇帝昔在潜龙,有婆罗门沙门来诣宅上,出舍利一裹曰:「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
沙门既去,求之不知所在。
其后皇帝与沙门昙迁各置舍利于掌而数之,或少或多,并不能定。
昙迁曰:「曾闻婆罗门说法,身过于数量,非世间所测。
于是始作七宝箱以置之。
神尼智仙言曰:佛法将灭,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儿当为普天慈父,重兴佛法,一切神明还来。
其后周氏果灭佛法。
隋室受命,乃兴复之。
皇帝每以神尼为言,云我兴由佛,故于天下舍利塔内,各作神尼之像焉」。
皇帝皇后京师法戒尼寺造连基浮图,以报旧愿,其下安置舍利。
开皇十五年季秋之夜,有神光自基而上,右绕露槃,赫若冶炉之焰。
其一旬内,四度如之。
皇帝以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御仁寿宫之仁寿殿,本降生之日也。
岁岁于此日,深心永念,修营福善,追报父母之恩。
故延诸大德沙门,与论至道。
将于海内诸州,选高爽清净三十处,各起舍利塔
皇帝于是亲以七宝箱奉三十舍利,自内而出,置于御坐之案,与诸沙门烧香礼拜。
愿弟子常以正法护持三宝,救度一切众生。
乃取金瓶琉璃瓶各三十,以琉璃瓶盛金瓶,置舍利于其内,薰陆香为泥,涂其盖而印之。
三十州同刻十月十五日正午入于铜函石函,一时起塔,诸沙门等各以精舍奉舍利而行。
初入州境,先令家家洒埽,覆诸秽恶,道俗士女,倾城远迎。
总管刺史、诸官人,夹路步引。
四部大众,容仪齐肃,共以宝盖幡幢,华台像辇,佛帐佛舆,香山香钵,种种音乐,尽来供养。
各执香华,或烧或散,围绕赞呗,梵音和雅,依阿含经舍利入拘尸那城法,远近翕然,云蒸雾会。
虽盲躄老病,莫不匍匐而至焉。
沙门对四部大众,作是唱言。
至尊以菩萨大慈,无边无际,哀悯众生,切于骨髓。
是故分布舍利,共天下同作善因。
又引经文种方便,诃责之、教导之,深至恳恻,涕零如雨。
大众一心合掌,右膝著地。
沙门乃宣读忏悔文曰:「菩萨戒佛弟子皇帝某敬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法,一切贤圣:僧弟子蒙三宝福祐,为苍生君父,思与一切民庶,共建菩提。
今欲分布舍利,诸州起塔,欲使普修善业,同登妙果,为弟子及皇后皇太子广,诸王子孙等,内外官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三涂八难,忏悔行道。
奉请十方常住诸佛,十二部经甚深法藏,诸尊菩萨,一切贤圣,愿起慈悲,受弟子等请,降赴道场,证明弟子,为一切众生,发露忏悔」。
于是如法礼拜,悉受三归。
沙门又称,菩萨戒佛弟子皇帝某,普为一切众生,发露无始以来,所作十种恶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
是罪因缘,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间,短寿多病。
卑贱贫穷,邪见谄曲,烦恼妄想,未能自寤。
今蒙如来慈光照及,于彼众罪,方始觉知,深心惭愧,怖畏无已,于三宝前,发露忏悔,承佛慧日,愿悉消除,自从今身,乃至成佛,愿不更作此等诸罪。
大众既闻是言,甚悲甚喜,甚愧甚惧,铭其心,刻其骨,投财贿衣物,及截发以施者,不可胜计。
日日共设大斋,礼忏受戒。
请从今已往,修善断恶,生生世世,常得作大隋臣子,无问长幼华夷,咸发此誓,虽屠猎残贼之人,亦躬念善。
舍利将入函,大众围绕填阍,沙门高捧宝瓶,巡示四部。
人人拭目谛视,共睹光明,哀恋号泣,声响如雷,天地为之变动。
凡是安置处,悉皆如之。
真身已应,灵塔常存,天下瞻仰,归依福田,益而无穷矣。
皇帝以起塔之旦,在大兴宫之大兴殿庭,西面执圭而立,延请佛像,及沙门三百六十七人,幡盖香华,赞呗音乐,自大兴善寺来居殿堂。
皇帝烧香礼拜,降御东廊,亲率文武百僚,素食齐戒。
是时内宫东宫,逮于京邑,茫茫万宇,舟车所通,一切眷属人民,莫不奉行圣法。
众僧初入,敕使左右,密夹数之,自显阳门及升阶。
凡数三遍,常剩一人。
皇帝见一异僧,曷槃覆膊,以语左右曰:「莫惊动他,置之尔去」已重数之,曷槃覆膊者果不复现。
舍利之将行也,皇帝曰:「今佛法重兴,必有感应」。
其后处处表奏,皆如所言。
雍州仙游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岐州于凤泉寺起塔,将造函,寺东北二十里,忽见文石四段,光润如玉,小大平整。
因取之,以作重函。
于是大函南壁,异色分炳,为双树之形,高三尺三寸,茎如雪白,叶如玛瑙。
北壁东壁,有鸟兽龙象之状。
四壁皆有华形,左旋右转。
其后基石渐变,尽如水精。
沙门道璨,图此双树之象,置于许州,叶尽变为青色。
明年岐州大宝昌寺写得陕州瑞相图,置于佛堂以供养,当户大像,三吐赤光,流出户外。
于是户外十佛像,及观世音菩萨,亦频放光。
半旬之内,天华再落。
泾州大兴国寺起塔,将造函,三家各献旧磨好石,非界内所有,因而用之,恰然相称。
秦州于静念寺起塔,先是寺僧梦群仙降集,以赤绳量地,铁橛钉记之,及定塔基,正当其所。
再有瑞云来覆舍利
是时十月雪下,而近寺草木,悉皆开华。
舍利将入函,神光远照,空内又有赞叹之声。
华州于思觉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
有五色光气,去地数丈,状若相轮,正覆塔上,数十里外遥望之,则正赤上属天。
舍利下讫,云雾复起,瑞雪飞散,如天华著人衣,久之而不湿。
同州大兴国寺起塔,舍利宿于近驿。
天夜雨,明旦舆行,云日迎之开朗,入自南门,而城北雨如故。
既至寺,又阴雨。
临入函,日乃出。
众色光相,绕日如轮光。
是寺僧慧真,梦见圣入,顶有圆光,明照天地,来自西方,入门而立。
及舍利舆至,无故止于其所,因定塔基焉。
十二月八日夜,有五色圆光,从基而上,遍照城内,明如昼日,五十里咸见之。
明年四月,白光起于塔西,流照塔东,良久乃灭。
蒲州西岩寺起塔,九月二十六日,舍利在治下仁寿寺其夜堂内光明如昼。
二十八日定基,明日地大震,山大吼,岩上有钟鼓之声。
十月七日,舍利将之栖岩,地又动。
八日舆登山,从者千数。
大风从下而上,因风力,俄倾至于佛堂。
其夜浮图上有光长数尺,乍隐乍显,至于十馀瓶内,亦有光五道散出,还敛入瓶。
又有二光,并大如钵,出于西壁,合为一道,流入塔基,食顷乃灭。
俄而复出,流入于堂。
山顶亦有大光,照二百里,远望者皆言烧山。
九日夜,又有二光绕浮图,其一流照西谷,其一流照南谷
十二日,堂内又有光,状如香炉,流至浮图露盘,移时乃灭。
其夜露盘上又有光,或散或聚,皆似莲华,移更乃灭。
十三日夜,浮图上又有光,如三佛像,并高尺,停住者久之。
十四日夜,有光三道,从堂而出,其一直上天,其一流于东北,其一状如楼阙,赫照州城
自朔至望,寺及城内,常闻异香,桃李多华,人采之以供养。
舍利入函之夜,又有光再从塔出,圆如大镜,诸光多紫赤,而见者色状不必同,或云如大电,或云如燎火,其都无所见者十二三。
有妇人抱新死小儿来乞救护,至夜便苏。
遇光照以愈疾者非一。
诸州皆有感应,而西岩寺最多,盖由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也。
并州于旧无量寿寺起塔。
舍利初在道场,大众礼拜,重患者便得除。
起塔之日,云雾昼昏,至于已后,日乃朗照,五色云来之舍利
舍利将入函,放光,或一尺,或五寸,有无量天神,各持香华,幢幡宝盖,遍覆州城
定州恒岳寺起塔。
有一异翁来礼拜,施布一疋,负土数笼,人问其姓字而不答,忽然失之。
此地旧无水,开皇三年初营寺,其西八里白龙渊,忽东流而过。
作役罢,水便绝。
及将起新塔,水复大流。
相州大慈寺起塔。
天时阴雪。
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建塔之明年八月,光天尼寺僧写得陕州瑞相图,置于佛堂,神光屡发如电。
又有五色云盖,正临堂上,一日四见焉。
又有白云,状如林木,雰雨金华
其花之状,形如大蝶,色似青琉璃,翱翔而下,乃腾虚而去。
明年正月,寺内又雨天华。
郑州于定觉寺起塔。
舍利将至,寺东有光,如大流屋,入至佛堂前而没,舆到此处,无故自止。
既而定塔基于西岸,其东岸舍利塔,有三光西流,入于基所。
寺僧设二千人齐供,然而万馀人食之不尽。
一瓮饭出八十盆,馀食供寺众二百人,数日乃尽。
舍利将入函,四面悬幡,无风而一时内向。
嵩州于闲居寺起塔,人众从舍利者万馀。
有兔逆坂走来,历舆下而去。
天时阴云,舍利将下,日便朗照。
始入函,云复合。
亳州于开寂寺起塔,界内无石,舍利至,便于三处各得一成磨方石,一似函而无底,乃合而用之,不须改凿。
掘塔基至槃石,有二浪并夹之。
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
始入函,云复合。
汝州兴世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泰州岱岳寺起塔,舍利至州,其夜岳庙内有鼓声。
天将晓,三重门皆自辟,或见三十骑从庙而出,盖岳神也。
舍利自州之寺,未至数里,云盖出于山顶,五色而三重,白气如虹,来覆舍利,散成大雾,沾湿人衣。
其状如垂珠,其味如甘露。
自旦至午,雾气乃敛而归山,分为三段,乍来乍往,如军行然,盖亦岳神之来迎也。
于是瓶内有声,放光高丈馀,食顷乃灭。
人审视之,见琉璃内金瓶盖自开,瓶口有寸光如箸,炯然西指,虽急转终不回。
如此经八日
将八函,光遂散出,还入金瓶,云雾复起。
有童子能诵法华经来礼舍利,遂烧身于野,以供养焉。
明年二月六日泰山神鼓竟夜鸣,北听则声南,南听则声北,东西亦如之。
青州于胜福寺起塔,掘基深五尺,遇磐石,自然成大函,因而用之。
舍利将入,瓶内有光,乍上乍下。
牟州于巨神山寺起塔,舍利初至,二大紫芝欻现于道。
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隋州智门寺起塔,十月六日掘基得神龟,七日甘露降于石桥旁之杨树,有黑蜂无算来绕之。
八日旦大雾,舍利将之寺,天便开朗,历光化县
忽见门内木连理,过杨树之下,甘露五道,悬流沾洒舆上,既而沈阴。
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神龟色状特异,有文在其腹,曰王兴
州使参军献之,日日开匣,欲视其头,而缩藏不可见。
敕使著作郎王劭审检,龟便长引颈足,恣人反转,连日如之。
乃见有文在其头,曰上大王八十七千万年。
皇帝亲抚视之,入于怀袖,自然驯狎。
放诸宫沼及草内,还来直至御前,每放辄如之。
襄州大兴国寺起塔,天时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扬州西寺起塔,州久旱,舍利入境,其夜雨大洽。
蒋州于西霞寺起塔,邻人先梦佛从西北来,宝盖幡花映满寺,众悉执花香出迎。
舍利至,如所梦焉。
吴州于大禹寺起塔,舍利凡五度江,风波不起。
既至寺,放青黄赤白之光。
紫芝,高二尺馀,四茎共三盖。
天时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苏州虎丘山寺起塔,其地是晋司徒王珣琴台
掘得砖函银合子,有一舍利浮之钵水,右转四周。
舍利初发州,天降雨,未至寺,日便出。
乃有杂色云临舆而行,徘徊不散,至于塔所。
空里有音乐之声。
既而天又阴晦,舍利将下,云暂开,舍利入函,云复合。
先是寺内凿石井,井吼二日
盖舍利将来之应也。
衡州衡岳寺起塔,沙门奉舍利自江陵水行二千馀里,四遇逆风,愿定便定,四乞顺风,皆如所欲。
初掘基融峰,上有白云阔二丈馀,甚整直,来临基所,右旋三匝乃散。
既而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桂州于缘化寺起塔,舍利未至城十馀里,有鸟千数,夹舆行飞,入城乃散。
舍利将入塔,五色云来覆之。
番州于洪杨乡崇杨里之灵鹫山寺起塔,掘得宋末所置石函三。
其二各有铜函,感二小银像,其一有银瓶子,盛金瓶,疑(本)有舍利,今乃空矣。
既而坑内有神仙云气之像。
昔宋主刘义隆之时天竺圣僧求那拔摩将诣扬都,路过灵鹫寺,谓诸僧曰:此间寻有异瑞,兼直王者登临,徵应建立,终逢菩萨圣主,方大修弘。
其年冬,果有群燕,共衔绣像,委之堂内。
及齐主萧道成初为始兴太守,游于此寺而起白塔
陈天嘉三年,寺内立碑,其文也如此。
圣主修弘,验于今日。
交州于禅众寺起塔。
益州于法聚寺起塔,天时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廓州于法讲寺起塔,舍利初发京下,宿于临皋,沙门梦失舍利。
是夜廓州有光高数丈,从东方来入寺,右绕佛塔,照及城楼,内外洞朗,遥望者疑烧积薪,光渐西流,食顷乃没。
及定塔基,正当光没之所。
又有香气,氛氲异常。
瓜州崇教寺起塔。
虢州表言,州虽不奉舍利,亦请众僧行道。
有一异鸟,来集梁上,意似听经,不惊不动,一夜一日乃下,止于读经之床。
人人赞叹摩𭢃,又擎之以行道。
法师于佛前为之受戒,良久乃去。
隋州典签王威,送流人九十,道逢舍利,尽释其囚,千里期集,无一违者。
隋州人于涢水作鱼狱三百,既见舍利,亦悉决放之。
馀州若此类盖多矣。
皇帝当此十月之内,每因食,于齿下得舍利。
皇后亦然。
以银碗水浮其一,出示百官,须臾忽见有两,右旋相著。
贵人晋王昭豫章王暕蒙赐蚬,敕令审视之,各于蚬内得舍利一。
未过二旬,宫内凡得十九,多放光明。
自是远近道俗,所有舍利,率奉献焉。
皇帝曰:何必皆是真。
沙门相与椎试之,果有十三玉粟
其真舍利,铁穴甲而无损(《广弘明集》十七)
上柱国梁州刺史陈茂 隋 · 阙名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
□□挺奇略于□□□高文于游夏芳徽盛范□□传祀纂神基□六奇定策夷项宁汉德□□□兼□著□□兴太守功表折冲,任居分陕,祖□□□□遗公禀气辰象,降灵□□,□五行之秀,蕴六德之姿,倚天照其锋颖,绝海振其羽翮,识□□故(下阙)太祖元皇帝之□□也,为大将军□□□。
譬姬文之□殷朝,若晋室之蕃魏国
望云斯表佳气,□□□□初(下阙。)公以贾谊登朝之岁,终童奉使之年,展采于滥觞之辰,效官于尺木之始。
□一心而事君,□三分以成务。
振威将军给事中,□□□□□□□刑狱(下阙)仍为将军府属治内郎。
功预断螯,勤宣汗马,□用□闻,威风远振,封南皮县男食邑二百户
太祖为上柱国、国公泾州□□公□府(下阙)有□□之化,非无利器之能。
泾州总管府司录宁远将军、右□员外常侍皇上。
嗣霸图将兴帝业,眄□道□□□□□上□□大将军□□公,公(下阙)长史
周武帝薄伐东秦,席卷河北,声振□坂,势超垓下
既而流汤□□方盛,引弓之(下阙。)公冲冠之气,临危奋发;
□□之诚,造次先表。
每以身□执锐前驱,上天纵雄杰英威□世(下阙)之□□下□□□□□□□上□□□□师凯入,授仪同三司
上德映在田在□业□一□□□九命,公亦追踪□□绝□人(下阙)
上为定州总管,公任总管府司录定州赞治
上为亳州总管,公除总管府司录
上为上柱国,公迁府长史(下阙)
蚩尤之凶□□□,东陵之盗,谋为西楚之□,肆彼逆□□□郡邑,刁斗相喧;
云梯交映,晋阳之师将没。
疏勒之□□□公(下阙)之□心□□□之击□之去□轰□冰泮,扫地无遗。
□□远降,□蒙褒赏,授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之(下阙)大将军
上为大丞相、隋王,公除府掾,治右十二府长史
上登庸伊始,纳麓在辰,作□负图□绝□□公(下阙)之义既深推□之思斯重。
大隋御宇,惟新建国。
开皇元年,授给事、黄门侍郎
□□日夕(下阙)艺府□。
其年,除右卫长史,进爵为□,增邑六百户,通前一千四百户。
出□上(下阙)师□□军容之盛。
公运筹幕府,□和鼎实,蹇□献授□最□优。
二年,授开府仪同三司,领左(下阙)举□□□声□□□□□□道□仰雄风之扇□□□受□设□之□周氏(下阙)化以时雍,布以轻典,衔策斯举,韦弦递用。
□□□其冤□,比屋传其颂声,疆场乂安。
遐迩□福,□□□之(下阙)给事、黄门侍郎,兼右卫长史
七年,授兼太仆卿黄门侍郎如故。
九年,正除太仆卿,判黄门侍郎如故。
□□□□□□□□居(下阙)上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判黄门侍郎如故。
轩游□咸□饰□□比邓骘□台□均□权(下阙)以公春秋□□宜尽颐摄,禁掖便繁,或亏汤□□□举□中□治□案部□条威惠斯□下车为政□化雍然□□□其明□□□□其(下阙)薨于□□,春秋六十有一。
悲切摧梁,恸深罢市。
两宫轸□,百辟伤怀。
谥曰□公,礼也。
即以其年之□月十□日,归葬蒲州猗氏县长□□之(下阙)九□才□五际□□□□之道□□天然□□□□之心□由早□驱驰少□宦伍燕南赵北□战□□□□□□□□□□□□□□之节(下阙)之□汉光□委质皇家册馀载□阔缔构绸缪□□蒙卧内之□恩□共里之□泽赞□□之运□□□之(下阙)恂恂□□□□□□□□□之节俭□□默□不贪□□□□夫人王氏,太原□□人也。
世袭(下阙)中□□□□□□□□□□礼□□斯□方谐鼓瑟之□遽□□□之□恤□无□举案何□□□政(下阙)疑□□□□之(下阙)以□□□声□传□范方使。
桑田且变,□□□顷之□,陵谷推移,尚纪滕婴之椁。
其铭曰:
□□□揆,宾王观国
丞相奇谋。
太丘盛德(下阙)
惭妙□□□□郁抑下□沈吟□□缘鹤□□功参后(下阙)冠带□□□□□传临□□□□选良伫□□布(下阙)遵□教(碑拓本)
柱国灵州总管海陵贺若谊 隋 · 阙名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
观夫宇内之广,生民之众,随夜川以□□□朔□□□□□□□□□者□□□□□□□□□□□□□□□□□□□□□□□□□□□□□□□□□□□□其为不朽乎?
公讳字道机河南洛阳人也。
昔轩丘启祚,若水降□□□□□□□□□□□□□□□□□□□□□及□□□龙腾豹变,鲲运鹏飞,□□代以□□□嵩□而光宅,则我洪宗盛绪,佐帝从王,郁为卿相之门,并称冠盖之里。
□□□□□□□□□□□□□□□□□□□□□□公□司□并□量恢宏,□□□□。
坐南宫而仪北斗,参八座而赞万机。
祖伏连,袭爵安富公、云州刺史
父统,右卫将军散骑常侍
□□□□□□□□□□□□□□□□□以□德□规□时济世,□□□□□□□□勒功□鼎。
公即哀公之第三子也。
感降则辅宿台星,仪表则山庭月角。
澄波澜于万顷,竦□干于千寻。
□□□□□□□□□□。
□逸响之操,以为寻章摘句;
□生之常谈,雕虫篆刻,□子之事耳。
博观载籍,撮其指归。
悟圣人设教之方,体君子立身之义。
□□□□□□□□□□□□□□□□□□□□□□□□□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尚食典御
太祖光启三分,功成九合,爪牙之任,延纳奇士。
乃命公以大都督,领亲信。
于时□□□□□□□□□□□□□□□□□乃命公奉使,居于杏城。
会北狄势分,左□交争,茹茹种落,屯结河表。
公知机其神,见可而进,不暇请命,驰驲赴之,凭轼缓□,备加导诱,群狄□□□□□□□□□□□□□马三万馀匹。
太祖深相器异,赏以□□□□□□□□□□□□倾□□□□身为轻重东邻遣使,已入虏庭,朝廷深惧,连和莫能,□绝以公□□□□□□□□□□□□□□□□□□□□□□犯□□□□。
九攻九□之势,施于樽俎;
百战百胜之□,更作枢机。
匈奴骇服,厚相礼待。
乃执齐使舍人杨畅等付公。
□□□□骑□□□□□□□□□□世□略阳□□□□□□实□□□裾上□妙□时□□以□□长史
周元年,除司射大夫,封霸城县开国子,转左宫伯
三年,加开府,□□□迁□□二州□□□州□□□州刺史,□六条□化万□案才□□□□□仁风被于□民,甘雨随□轩盖□安之地,冲要斯在。
三峡设险,八阵成图。
自非□武兼运,无以当斯镇抚
□□公□□□□□□□□□□□□□□□公□□□略每出□□□地□□威镇殊俗。
凡所招纳,六万馀户。
建德年,治熊州刺史
周武,扬旌汾浦,席卷河东,公□于函谷□□□□□□□□□□□□□□□□州诸军事洛州刺史,封建威□□□□□□□□□绍义窜身沙瀚,委质獯猃,凭引寇戎,每为边患。
以公声□远裔,信著殊方,乃遣□□□□□□□□□□□□□□□□□□□□□□□荣□□□□□□大将军,除亳州总管进封范阳郡公
皇隋抚运,授上大将军
开皇三年,除右武侯大将军
□□□□□以□□□□□□□□□□将军,除华、敷二州刺史改封海陵郡公,转泾州刺史
十二年,除灵州总管灵州刺史,进位柱国公
管仲之翮,亦既上腾;
陶侃之翅,屡飞□□。
□□□□□□□□□□□□□□□□□□□□□□荡而□心不矫□以求誉□□□月□化大行□年迫崦嵫志□谢事。
上表陈逊,优诏不许。
春秋七十有七。
十六年春二月□□日疾□于家,以八月廿二日厝于□□□王人吊祭。
谥曰威公,礼也。
惟公挺兹伟器,□□多能。
剑术白猿兵符于黄石
龙韬豹韬之法,牡阵、牝阵之奇,独悟□□□□□□□□□□□□□□□□摇□□而□□□驰□□□□□□□□□而□毙银镝□而鸟落,固亦妙绝一时,声高六郡。
既而宦成名遂,礼缛位隆,居则罗□□□□则□□□□□□□□□□□□□于二□酌损之忠□□□□□□□□□□□□轩冕而□寄濠梁郊郭之外。
别庐一所,类洛西之金谷,有山阳竹林
每休沐馀闲,退朝□暇,□□□□□□□□□□举□□□歌声□□□□□□□□□□□□□□□□有千岁,人无百年。
西山之景不追,东岳之期奄至。
郭门既远,长别□□□□□□□□□□□□□□□□□□□□□□□□令陈□等□□□□□□□□□□□□越俗思范□铸金而写状,况乎宿承教义,亲预鞭板。
而坟茔未表,赞颂无闻。
乃相与□□□□□□□□□□□□□碑□□□而无绝。
其词曰:
肇自黄神,分于白帝
业盛千古,福流万世。
朔野建功,方行□契。
□□□□□□□□□□□□□□□□□□□□□□心灵人伦□□□□□□□□□□□□□□□□□公,郁标器望。
志识恢达,襟神高亮
学剑曲城,受书汜上。
见义□践,当仁不让。
□□□□□□□□□□□□□□□□□虹连□□□□□□门□□□□□□□林□□长狄,种落纷纶,关塞扰攘。
□□□国□□,见机而作。
外降五□,内□□□□□□□□□□□□□□□□□□□□□□□□□□□□□□□□□□□□□□时□□□□高尝茂□□□□□□□□□□□□□□□閒□□□□□□□□□□□□□□□□□□□□□□□□□□□□□□□□□□□□□□□□□□□□□□□□万□□□□□□□□□□□□□□□□□□□(碑拓本。案此碑千七百四十一字,今据明拓本录之,仅九百五十二字。俟再求旧拓本补足。)
巡察覆囚使历城张明府671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七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月日。
泾州安定县尉赵国李峤谨再拜上书明公足下。
侧闻幽明三光。
止水洞穷神之察。
雷电六爻。
连山绎噬肤之象。
是以金祇献序。
肃帝典于秋霜。
瑞节宣风
播皇华于春泽。
鹴鸠司谳。
黄沙俟清问之仁。
神獬摧奸。
素飞惠文之笔。
宾舜门而伫穆。
指轩郊而静害(一作豁疑)
分听之寄。
其在兹乎。
伏惟某公孤官授社。
昂臣疏宗。
登雅誉于祥凫。
照祯黻于瑞鹊。
青衣西指。
标玉垒之英词。
紫盖南浮。
金陵之閒气。
若乃地华承懿。
天才嗣武
连十珥于中阳
叠双都于上国。
遗编默览。
粹识表于神聪。
化池昭业。
精艺邻于圣道。
仙查泊宿。
悬河通博望之津。
天口飞钳。
鬼谷禅纵横之术。
文用足矣。
学而优矣。
然后铜章厎务。
弦佩维襟。
泱泱大风。
汎游歌而成韵。
岩岩崇岫。
应宓琴而度曲。
诚招异感。
狎仁童。
德惮灵游。
夜呼神女。
属二星齐鹜。
八骏骈驱。
马良规。
兹承不冤之裔。
诛狼骏概
是寄埋轮之风。
乃者绣衣耀日。
锦传询风。
下璿枢而禀涣。
玉关而致职。
宰鲜东夏
旧辩淄渑。
道鼠西源。
分泾渭
镐池十乘。
端衡制其轻重。
清河二天。
直绳纠其枉紊
故使神鸡辍唱于酸吻。
夜鹊缄谣于苦哀。
寘刬束薪之苛。
食苗惬甘荼之戮矣。
西垂之贱吏耳。
技非专业
未始存于剑书。
迹惟太。
居然弊于刀笔。
顷以亨衢睹物。
穷路迷方。
自谷䍐求声之资。
挺险无择阴之暇。
是用沿流委逝。
遇抵而止。
乘日愒景。
冱阴斯芘。
涸鳞不悬于枯肆。
更想江湖。
衰羽未摧于坠缴。
缅窥云汉。
退求鄙尚。
旋顾微躯。
虽质异凤毛。
饰惭豹鞟。
然嗣徽良冶。
挹道圣衢。
至于组织身文。
筌蹄意象。
照神交于千载。
得奥旨于三复。
贞筠范操。
秉楛羽以铭丹。
秀蕤敷。
搴菁华而抒素。
砥砺希割铅之效。
巾缇庶沾玉之资。
岂期事以命迍。
迹随冗摈。
沈泣与泾泥共滓。
悲歌将陇泉俱咽。
彩叨灵鉴。
觖三献而孤愤。
影昧天机。
怀九方而累悒。
顾以为探幽诣极。
元宰之贞分。
阅秘甄微。
知音之妙赏。
且夫清英傃云。
出于煨烬之末。
光华孕日。
生自泥沙之下。
是知贱有可尊。
明眸不忽。
陋而或宝。
清耳无遗。
公衔綍帝廷。
彯缨天阙。
片言之赏。
飞阚言于日署。
尺一之奏。
抗陈德于星阶。
伏冀晰鉴兰苗。
缀思茅茹。
俾夫集萤收曜。
攀若华而翳景。
射鲋堙流。
溯扶津而饮液。
野籁叶编钟之韵。
味和鼎之滋。
则树李其缄。
反抛(疑)知执。
昔鳀滨据地。
抗嘉言于直指。
龙门蹈阃。
邀远好于司隶
两宾不嫌于黩进。
二主无忤于欢接。
并雕芳宪序。
灼美清流。
然则古之望今。
亦犹今之视昔矣。
投翰魄沮。
授心驰。
不宣。
某顿首。
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676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南方火德。阳精赫雷电之威。
西陆金行。秋令毒风霜之气。
达其变。圣人所以定天下之文。
象其宜。圣人所以观天下之变。
或衣裳六合。舞干戚而扫虔刘。
或钟鼓八纮。用甲兵而诛暴乱。
若夫皇天失纪。彗孛飞流。
后土不纲。山河崩竭。
蚩尤食石。灾害于生人。
项羽拔山。凭陵于上国。
天子闻鼓鼙之响。思将帅龚行
将军属甲冑之容。揽英雄而决胜。
则风云潜感。豪杰挺生。
得七星之武曲破军。受五运之金多木少。
四时繁弱。射连尹嶅山
万辟太阿。杀颜良于官渡
然后达人知足。徒兴白发之歌。
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
与夫弃其笔墨。汉家封万里之侯
称尔戈矛。周王命百夫之长。
岂可同年而语哉。君讳则。
字宏规。其先渤海人也。
后代因官。遂家于泾州安定县
神房阿阁。泰山日观之峰。
金阙银台。沧海蔽天虚之岸。
风土形胜。关河表里。
三分六州之大业。师尚父赞其经纶。
一匡九合之元勋。齐桓公拓其疆场。
高柴至德。藉东鲁之声名。
高凤沈研。盛西京之学校。
英才磊落而秀发。人物蝉联而间起。
三光不坠。察高星于太紫之宫。
八柱无疆。奠高岳于中黄之域。
曾祖冲。北齐鹰扬郎将
左屯卫宫府别将。成军夜火。
教战秋风。九天扬后一之兵。
六合拥前三之阵。张良入汉。
行观灭楚之徵。微子奔周。
坐见亡殷之兆。祖赦。
周褒郡南和县陶元亮摄官彭泽
道契羲皇陈仲弓历职于太邱
德符星纬。飘风骤雨
不入灌坛之乡。暴虎苍鹰。
潜出瑕邱之境。考才。
朝议郎上开府孙子荆之天骨。
亮拔不偫。王夷甫之道心。
神锋太峻。议郎清秩。
悬符处士之星。开府崇班
上接台阶之位。君雄心独断。
猛气无前。用兵书六甲于自然。
知射法三篇于性道。早图星象。
管公明怀察变之心。幼识旌旗。
陶恭祖有行师之略。属隋人板荡。
天下崩离。朱阳夹飞鸟之云。
紫极现雄鸡之象。陈兵争战。
窥玉策于中州。姚石坛场。
窃金符于宇县。我高祖黄云大帝。
白水真人。风雷海岳之纯精。
天地阴阳之正气。娲皇受命。
黑龙而定水灾。汉祖乘机。
斩白蛇而开火运。君夜观乾象。
昼察人情。审荧惑之歌谣。
嵩山之谶记。关中王气。
不劳甘德之言。沛国真星。
无待殷馗之说。贼薛举豺狼枭獍。
梼杌穷奇。守幽陇以行灾。
负关河而作孽。天王按剑。
出军于玉帐之前。猛将分麾。
受律于金坛之下。以义宁二年王师薄伐。
赵国公长孙无忌精兵若兽。利器如霜。
问君以帷幄之谋。待君以心腹之寄。
营当月晕。因八门之死生。
阵法天星。乘五将之关格。
荫华盖。历明堂。
以我和而制其离。以我直而摧其曲。
师于柏举。未足权衡。
执秦俘于崤陵。无阶等级。
此实君之功也。其年诏授朝散大夫
赐物三百段。排患而释滞
功成而不居。比疏傅而辞荣。
留侯以高蹈。三灵革故。
君子于焉待时。四海清平
谋臣以之归第。自太王基命。
隆玉版之图。高帝受终。
武盛金刀之业。家给人足。
天成地平。犹劳水旱之馀。
尚想京坻之积。咸亨三年春
奉敕于河阳检校水运使。搜都尉
河堤使者。铜桡铁舳。
苍鹰白鹤之船。竹箭桃花
贝阙龙堂之水。引红粟于淮海。
汎归舟于秦晋。遂使齐臣献纳。
先陈不涸之名。汉后丝纶。
即有常平之号。望千石之气。
可以疗饥。开万箱之储。
自然知礼。此又君之功也。
其年诏赐上骑都尉。嗟夫。
河流曲直。天道盈虚。
鬼神莫之要。圣贤莫能预。
高台下泣。孟尝君之恻怆可知。
梁木兴歌。孔宣父之平生巳矣。
上元三年春三月日。终于乐邑里之私第。
享年七十六。惟君魁梧动俗。
符彩惊人。忠孝天资。
温良日用。一门兄弟。
尽同钟毓之车。千里宾朋。
时命嵇康之驾。每至白云生海。
素月流天。未尝不顾盼山河。
抑扬琴酒。冯异大树
对诸将而无言。子夏之名山。
谢时人以长往。四林游刃
八水忘筌。能袪有漏之因。
早得无生之法。虽十年俱尽。
陆士衡之长叹有徵。而千戴犹生。
蔺相如之壮心恒在。即以冬十月丁酉
葬于安定东南二十里之平原。礼也。
陶公相宅。郭璞占坟。
面丹凤而背元龟。兆青乌而徵白马。
三百篇之后。卜筮何从。
二千石之荣。子孙无替。
长男仁睿中男仁楷少男仁护仁昉等。或体穷三变。
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
不足以扶毂。有元方季方之长幼。
传学诗学礼之门风。金友玉昆。
忠臣孝子。穷号积于心髓。
创钜缠于肌骨。星辰巳变。
昊天无报德之期。霜露潜移。
君子有终身之感。葬之以礼。
垂制度于三王。思之以时。
别蒸尝于四季。然后按韦贤之旧德。
潘岳之家风。戴逵北海
张昶西山之石。若使邓将军之一见。
自得嘉名。魏太祖之来观。
悬知绝唱。其词曰。
金阙千仞。银宫百常。
发挥雷雨。震动阴阳。
山水形胜。人神会昌
九州霸业。赐履勤王。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惊雷气候。大昴徵祥。
运属飞海。时逢吸霜。
中原逐鹿西岳亡羊。
汉起高帝周兴太王
乃披荆棘。即奉坛场。
国步犹阻。黎元未康。
将军不拜。使者相望。
阵合星斗。兵符玉璜。
歼夷叛逆。刷涤边荒。
化穆三代。时清九皇。
犹思礼节。尚试尧汤。
漕通淮海。水泛舟航。
苍鹰鹢轴。紫贝龙堂。
功立身退。悬车杖乡
百年俄顷。万绪悲凉。
昔时华屋。今日元房。
平天惨惨。半月苍苍。
地谓西郭。山言北邙
曲池无处。松槚成行。
兖州都督于知微 唐 · 姚崇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
(阙十七字)乃有□□□□□其有高山峻极。□□磊□而不穷。
大川灵长。清澜浩汗而无绝。
□芳□□□□云□者其惟于□□□□乎君讳知微字辨机
其先周封(阙十一字)东海□为□□其后仕于魏。亦家于代。
□代□谨左仆射太子太师雍州。子孙相承。
故今为京兆万年人也。高祖泾州剌史□安郡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瓜潼兖邵四州剌史泾州总管建平郡公
谥曰刚。曾祖宣道
仪同大将军。随内史舍人左卫上仪同□安子皇朝赠凉州剌史。
谥曰献。早执圭璧。
累传茅土。履□遍于文武。
声华被于中外。祖志宁。
皇朝秦王友礼部尚书侍中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傅太师蒲岐华三州剌史上柱国燕国公。赠幽州都督
谥曰定。山河授□星象降精。
负明□之□□佐丝纶之大业。谋猷琐闼。
动合全模。详综礼闱
言成故事。声徽满于天下。
位望极于人臣。父立政。
皇朝吏部郎中国子司业太子率更令渠虢二州剌史太仆少卿公子公孙。
多材多艺。□□□□□□声实岂惟台阁取则。
抑亦河海称宜。公丹穴融姿。
生而五色。青田表质。
动则千里。言为士范。
行乃人师。包括艺文。
□词场而独步。甄明政理。
登□□而先□朝浣□□之衣心□地义夕寝□□之被性笃天伦。行必由信。
不负黄金之诺。举无失德。
逾慎白圭之玷。正假马之非礼。
革攘羊之为直。风尘不杂。
而独秀。岁□无□□之□彫。
每屈于书生。亦□□公子不恃才□傲物。
将□□□□仁永徽元年补宏文生。爰以佩觿之年。
且恋过庭之训。特降恩旨。
许其在家。比及三冬。
方齐□哲擢第释褐。授太子内□丞□年迁授秘书郎通事舍人内供奉
□□□□峻□□增□□有词令之□遂兼敷奏之职。缘亲延累。
下迁常州司兵参军梁州西县同州司法岐州岐山县。污池戢鹤。
棘林栖凤。固□高而位下。
惟小屯而大亨。谦而弥光。
□而不杂。□□无□齐□□□□□□之受□□条范滂之责成千里。
中都之彰善瘅恶。上蔡之易俗移风。
盖无以过也。俄丁穷罚。
殆至灭性。虽屡变。
而创痛犹殷。服阕被徵。
□为举首。敕授魏州贵乡县令
□任未几□在京违豫。公乃请休。
急躬寻医缓。专专代喘。
感而遂瘳。于时魏州连夏大旱。
州县祈祷。靡爱牲璧。
密云徒积。甘澍罕□公入境□人□心□戴□薪艾□即未焚灌坛风雨□其□洽□□随诚降雨。
施及公私。枯稼蔚为嘉苗。
赤地变为膏野。百姓鼓舞而相贺。
五谷滋蕃而遂登。寻被巡察使升进。
制加朝散大夫城门郎大名之邑。
人结去思。□□□门朝推称职。
俄兼夏官郎中。□□□著□兼五熟昔称归□是膺俊选。
阮籍之乐东平孙盛之思小邑。
愿从所好。天且不违。
乃出为许州司马。累除蒲晋润三州长史
龙睑一□骥足载驰。□下河史亟展□舆之政延陵□渎累□归□□□既□人谣遂纡朝奖。
长寿二年制授鄂州刺史。无何。
又累除道利二州刺史。化被荆楚
威覃蜀汉。去兽迁蝗以奉最斥为患虽经讨□曾不衰止。
果州流溪县邢昙之等。闻公政术。
深思拯庇。仰邻烛之延伫。
慕河润以倾勤。昙之因使入京。
乃以父老等状上请。情词恳到□□天心乃降。
优旨授公检校果州刺史。褰帷一视。
偫□出奔。下车三令。
□境□息。神功之岁复除恒阆二州刺史
砺岳北临。剑门南峙。
是为襟要。实赖才雄。
公以身率人。令行禁止。
河朔拒二天之谒。汉中兴五裤之歌。
惟扬奥区。是□重镇。
事兼□□允藉亲贤。久视元年又改授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地总淮海。路兼岭蜀。
侨旧相杂。良猾莫分。
攘敚为恒。椎埋所聚
公悬明镜以临照。称物无□撝利剑以断割。
随机有裕。补张纲之□政。
何武之遗绩。江圯之□于是乎在。
长安二年改授常州刺史毗陵大藩。
实要良守。辍巳成之务。
就有待之司。顾盼而浇俗自清。
咄嗟而□政咸理。公每怀敬止。
恐□□之渐。愿近乡闾。
虽执鞭而可仕。屡陈章表。
具列款诚。□□时在凤阁侍郎
预知□政。备悉情素。
常为赞成。乃屈资除雍州司马
从其好也。粤以宏才。
俯从□尹。□晞□□有犯□□□□□□惟贤是□能名播于京辇
公心□□人吏既推宿德。□□旧资朝廷称叹。
声闻旒扆。乃加银青光禄大夫
改授绛州刺史。州管军府
户多彫散。惟良之任。
自昔称难。公随方抚驭。
应时□理。奸盗畏威而□境。
流□感恩而复业。以公□旧正人。
德业斯重。讲□之任。
髦俊是□乃除太子左庶子。又迁太仆少卿
并累封东海郡侯行本忠良。
器实高茂。膺负玺之清级。
播恭慎之嘉声。邹鲁□番□摽旧国。
阐扬文教。冯藉师资。
乃除兖州都督。公五百挺生。
博闻强记。三千受业。
发瞽振聋。抚俗则黄霸重生。
讲艺则颜回不死。俎豆益先生之馔。
歌咏光夫子之门。发馀燧于槐檀。
导末流于洙泗。公读□□传乃慨然叹□古人云□相视尽□寿哉□况□□□□残光讵几昏中□壁馀岁可知。
乃怀鼓缶之娱。遂抗悬车之请。
至诚上达。优旨旋许。
追二疏之逸轨。访四皓之幽居。
张禹韦□之流。魏舒□□之辈。
遂异代□□殊涂同归者焉。景云二年封□海郡公
检校鸿胪少卿公远览夜行之诫。
自伤月告之年。僶俛承恩。
斯须罢职。嗟乎。
郑辰甫及。谢酉难移。
既劳息之有期。岂桐□之可救。
以□□二年六月廿五日。薨于长安常乐之里第。
春秋七十九。泰山其颓。
仰曾峰而何及。长河既竭。
望清澜而遽远。以开元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迁祔于京兆府三原县万寿乡长坳原旧茔。礼也。
公□海□族。三台□冑。
行为模楷。言成准的。
居家尽孝。奉国竭忠。
情叶段干。直以道义为富。
性符徐邈。唯以诗书自娱。
历居官次。每著殊尤之绩。
笃于友道。非亏然诺之心。
嗟乎。□慭温□永往子安何□□□仙鹤之声元伯长□□有素车之□平原四望□□□荒燧千年。
蔓草秋露。旌旐低而复举。
箫鼓咽而不鸣。涕泪成冰。
瞻昔恩而未重。柱槛皆素。
顾今礼而为多。嗣子朝议大夫密州别驾上柱国东海郡开国男克勤次子朝议郎左监门率府长史上柱国武阳县开国男克构朝议郎华州司户参军上柱国黎阳县开国男克懋等。
聿修祖德。不坠家风。
冬日夏日相辉。金友与玉昆交映。
□□□□□以□义相规。别□逾□□□□□遂□良友既没。
谁堪制服之悲。知音者希。
空轸绝弦之痛。庞马之室。
本不分于客主。之契。
固无限于存亡。见□为文。
辞不获免。平生言行。
诚仆所知。揄扬事业。
则吾岂敢。将□□□之迹□题无愧之词云尔。
江河派别兮灵长。兰挺秀兮芬芳。
象贤袭庆兮忠良。过庭承训兮义方。
本百支兮无疆。弥七叶兮未央。
心悬明镜兮气锐干将。化成雉狎兮德□鸾翔。
或□□而驰誉。或□□而为光。
列爵穷于五等。为尹迈乎三王。
入龙楼兮膺侍接。拥鸠杖兮体归藏。
东川不待。西域无香。
卢敖仰兮无逮。王乔兮何常。
武子之可作。叹公业之不亡。
露□泣于□□□□□于□□□□玉兮长想。临挂剑兮增伤。
妙门由起序 武周 · 史崇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夫至道难究。虚皇不测。
虽无为无形。而有情有信。
无为无形也。忘功用而起视听。
有情有信也。孕生灵而运寒燠。
乾坤得之以开辟。日月得之以贞明。
天子得之以致理。国祚得之以太平。
为一切之祖首。万物之父母也。
若乃虚空自然。变见生为。
凝灵结气。化成圣人。
即元始天尊之谓也。故经云。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恍愡。又云。
恍惚中有物。恍愡中有象。
杳冥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又云。
元始者。道之应化。
一之凝精。因气感生。
转变自然。此既不由胎诞。
因经姓系。夫有天地。
方有人焉。有人焉。
方有氏族。天尊生于混沌之始。
何宗祖之有乎。其后改号示变。
应迹垂灵。托胎洪氏之胞。
降形李母之腋。盖有由矣。
然五身既分。三代斯别。
随机应物。拯溺安危。
汲引偫迷。财成庶族。
慈悲覆焘。难以胜言。
所谓真身者。至道之体也。
应身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也。
法身者。真精布气。
化生万物也。化生者。
堀然独化天宝君等也。报身者。
由积勤累德。广建福田。
乐静信等也。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高上老子
应号虽异。本源不殊。
更托师资。以度偫品。
或命尹喜天竺。以化胡人。
或与鬼谷之昆崙。以行圣教。
兹济之道。无远不通。
盖方圆动静。黑白燥湿。
自然理性。不可易也。
吹管操弦。修文学武。
因缘习用。不可废也。
夫自然者。性之质也。
因缘者。性之用也。
因缘以修之。自然以成之。
由此而言。高仙上圣。
合道归真。固增广善缘。
精进无退。度人济己。
通幽洞冥。变粗为精。
鍊凡成圣。而惑者遂云。
神仙当有仙骨。骨法应者。
不学而得。何其谬哉。
然法界高深。天宫悠旷。
五亿五万。布其方域。
三千大千。分其国土。
则有元都妙境。玉京延至圣之游。
仙居。宝台致神君之化。
真庭杳眇。阳和七曜之天。
妙躅深沈。太微九灵之观。
斯乃存诸浩劫。著自遐龄。
厥迹纷纶。卒难详载。
夫津梁所建。开度攸先。
国土不安。阴阳致沴。
凶衰系起。疫毒流行。
遂能保祐帝王。安镇黎庶。
此之功德。何以加焉。
道士立名。凡有七等。
一者天真。二者神仙。
三者幽逸。四者山居。
五者出家。六者在家。
七者祭酒。其天真神仙幽逸山居出家等。
去尘离俗。守道全真。
踪寄寰中。不拘世务。
其在家祭酒等。愿辞声利。
希入妙门。但在人间。
救疗为事。今剑南江表。
此道行焉。所以称之为道士者
以其务营常道故也。至于法衣。
非无差降。黄裳绛褐。
式崇正一之仪。凤气飞云。
用表洞元之服。载诸经教。
此不缕陈。原夫真经。
实惟深奥。或凝空结气。
自然成章。或浮黎协晨。
圣人演妙。或天书下降。
玉字方传。或代出圣师。
撰述灵旨。其后递相传授
使得流通。或宝座敷扬。
十方听受。所以护持帝王
使国土安宁。拔度沦亡。
使魂神迁陟。利人济己。
契道冥真。法力幽通。
难以为喻。崇信者因而享福。
毁谤者于是挻灾。若影之随形。
响之应声也。是以轩辕夏后。
崇信也。致升仙之道。
成太平之功。梁武齐宣。
毁谤也。招祸败之辱。
受覆亡之报。我国家承宗李树
袭训骞林。恒缔想于真灵。
每稽芳于道德。无为无事。
载扬垂拱之风。乃圣乃神。
逾阐不言之教。既而彤闱少事。
紫掖多閒。披凤笈之仙章。
启龙缄之秘诀。文多隐讳。
字殊俗体。欲使普天率土。
广识灵音。故敕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太清观主臣史崇大使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仆上柱国卢子真副使宣议郎右领军卫长史臣史杲为判官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中书令太子右庶子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安县开国子崔湜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昭文馆学士上柱国晋国公薛稷
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检校左羽林将军上柱国高平县国公徐彦伯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检校右羽林将军上柱国寿昌县开国侯贾膺福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赞皇县开国男臣竺乂。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右谕德昭文馆学士兼宋王侍读上柱国邱悦
正议大夫工部侍郎昭文馆学士柱国卢藏用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昭文馆学士柱国韦利器
正议大夫太府少卿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吴兴县开国男沈佺期通议大夫主爵郎中检校右羽林将军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臣李猷。
正议大夫太子洗马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张齐贤大中大夫昭文馆学士轻车都尉臣郑喜。
朝散大夫检校秘书丞昭文馆学士胡皓金紫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鲁国公祝钦明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兼。修国史崇文馆学士东海郡开国公徐坚
朝散大夫中书侍郎崇文馆学士王琚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凉县开国子员半千
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胡雄银青光禄大夫国子司业崇文馆学士皇太子侍读上柱国褚无量
通议大夫行秘书少监崇文馆学士知馆事上柱国居巢县开国子刘子元朝议大夫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上轻车都尉贾曾
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内供奉崇文馆学士柱国苏晋。大德京太清观大德张万福大德刘静俨大德田君楷大德阮孝波京元都观主尹敬崇大德京东明观主寇义待大德京太清观法师孙文俊大德时居贞大德单大易大德高贞一大德张范大德田克勤大德仙厦大德宗圣观主侯元爽大德东都大福唐观法师侯抱虚上座张至虚刘元良大德绛州玉京观主席抱舟等。
集见在道经。稽其本末。
撰其音义。然以运数绵旷。
年代迁易。时有夷险。
经有隐见。或劫初即下。
劫末还升。或无道之君。
投以煨烬。或好尚之士。
秘之岩穴。因而残缺。
紊其部伍。据目而论。
百不一存。今且据京中藏内见在经二千馀卷。
以为音训。具如目录。
馀经仪传论疏记等。文可易解者。
此不详备。其所散逸。
伫别搜求。续冀修缮。
用补遗缺。而经且久远。
字出灵圣。梵音罕测。
云篆难窥。或为无识加增。
或为传写妄误。或持浮伪之说。
窃揉真文。或采菁华之言。
将文释典。不可齐其所见。
斥以灵篇。今之著述。
或所未晤。中间阙疑。
用俟能者。名曰一切道经音义。
并撰妙门由起六篇。具列如左。
及今所音经目与旧经目录。都为一百十三卷。
崇等学昧琅书。情昏宝诀。
伏承天涣。敢罄謏闻。
披锦蕴而多惭。对丝言而自失。
改封宋王宪宁王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二
爰分宝玉。载锡绥章。
必在亲贤。致之侯甸。
开府仪同三司泾州刺史上柱国王宪。仪表硕望。
忠肃令名。艺总经书。
才推礼乐。列上公之位。
兼大藩之宠。瞻彼行围。
旧称茅邑。孰如北地。
今迩西都。宜考良日之封。
用宏景风之命。可改封宁王
食邑三千户。馀如故。
银青光禄大夫海濮饶房睦台六州刺史上柱国汲郡开国公康使君神道碑铭776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君讳希铣。
字南金
其先出于周。
武王同母少弟卫康叔封之后也。
史记云。
成王长用事。
康叔为周司寇
赐卫宝祭器。
以彰有德。
封子康伯
支庶有食邑于康者。
遂以为氏。
周代卫大夫
至汉有东郡太守超。
始居汲郡
超之裔孙魏强弩将军权。
权生虎贲中郎将泰。
泰生□太守威。
威生兰陵令奋节将军翼。
晋元帝过江。
吴兴郡
因居乌程
事见山谦之吴兴记。
翼生豫章太守镇。
镇生征虏司马建武将军钦信。
钦信生晋熙王兵曹参军黯。
黯生南台郎高。
高生齐骠骑大将军孟真
孟真生梁散骑侍郎僧朗
僧朗生陈给事中五兵尚书宗谔。
为山阴令。
子孙始居会稽
遂为郡人焉。
曾祖孝范
江夏王府法曹临海县
祖英。
齐王府骑曹江宁县
皇朝随郡王行军仓曹
父国安。
明经高第。
以硕学掌国子监
三馆进士教之。
策授右典戎卫录事参军
崇文馆太学助教
博士白兽门内供奉崇文馆学士
杭州长史
君即长史府君叔子也。
年十四。
明经登第
补右内率府冑曹。
应词藻宏丽举甲科。
秘书省校书郎
左金吾卫录事参军
应博通文史举高第。
太府寺主簿
转丞。
又应明于政理举。
洛州河清
朝散大夫泾州司马德州长史
定州
突厥侵轹。
君以偏师抗之。
海州刺史
上功。
以敕书赐方岳绣袍一领。
杂䌽二百段。
下车未几。
诏择政术尤异者。
察使奏公。
恩制褒异。
濮州
银青光禄大夫
封汲郡开国公
策勋上柱国
饶州
入为国子司业
以言事贬房州
睦州
台州
所至之邦。
必闻美政。
开元初入计至京。
抗表请致仕。
元宗不许。
仍留三年。
请归乡。
敕书褒美。
赐衣一袭。
并杂䌽等。
仍给传驿至本州。
冬十月二十有二日
不幸遘疾薨于会稽觉允里第。
春秋七十一。
夫人陈郡殷氏。
太子中舍人闻礼之曾孙。
右清道率令德之孙。
洛州录事参军子恩之第五女。
睿宗先天二年丹阳郡夫人
公薨之年。
殁于东都章善坊私第。
春秋六十九。
嗣子朝散大夫婺州司马汲郡公元瑛会稽县元瑾宣州司士京兆府奉先会稽县元玚朝议郎获嘉丞元瑰等。
虔以天宝四载七月四日
窆于山阴县篱渚村之先茔。
卜远日而合葬焉。
礼也。
呜呼。
君负不器之姿。
包周身之智。
宽仁且惠。
悫愿而恭。
金玉其相。
敬明其道。
文意丽藻。
二雅所祇。
政事优长。
百僚所则。
尝撰自古以来清白吏图四卷。
仍自为序赞。
以见其志。
宰相黄门侍郎韦承庆中书舍人马吉甫等美而同述焉。
盛行于世。
海州时。
君兄德言右台侍御史
弟为偃师
俱以词学擅名。
时同请归乡拜扫。
朝野荣之。
狄仁杰岑羲韦承庆嗣立元怀景姚元崇友善。
至是咸倾朝同赋诗以饯之。
近代未有此比。
君之四代祖至于大父。
诸王掾属者七人。
尚书郎给事中侍御史者二人。
君之先君崇文学士府君有文集十卷。
注駮文选异义二十卷。
汉书十卷。
自述文集二十卷。
元昆修书学士府君文集十卷。
撰词苑丽则二十卷。
海藏连珠三十卷。
累璧十卷。
秘书监集贤院侍讲学士□元撰周易异义二十卷。
秀州长史元瑰著干禄宝典三十卷。
刑部员外郎璀男美原南华撰代耕心镜十卷。
□□□□□□百二十卷。
君之先君至南华
四代进士
登甲科者七人。
明经者一十三人。
时君□□□□□门颇盛美矣。
君之女曰辨惠。
盩厔县陕郡长史郜象釴之妻。
君之孙台州司户参军□□□先岁而卒。
汾州司田参军真弼。
德州平昌县辅旻。
学生曙。
怀州武陟憺。
宣州南陵渭。
贡明经纬纶。
皆修身践言。
敦诗说礼。
绍承馀训。
克禀义方。
及君告老。
邹自然陈光璧闾邱景阳陶暹送至越州
邑子谢务迁僧陆鉴校书郎陈齐卿恒为文酒之会。
论者休焉。
惬求旧之念。
乞言之礼。
天乎不慭。
其恨若何。
大历十一年
元瑰(阙九字)乞愿言刊勒。
惧没徽猷。
求无愧之词。
垂不朽之事。
顾惟末学。
曷足当仁。
铭曰。
汲公恂恂。
德懋而淳。
济济多士
东南有筠。
缉熙代业。
词章发身。
佐军貔虎。
典校麒麟。
三擢昆玉。
再司□□鹏翔海汭。
骥展河漘。
骤贰嘉州
锡命斯频。
绣宠方岳。
荣加搢绅。
六登□洽胶庠□□□□□□华墓表申。
□□见节文昭友仁。
悬车告老。
衣锦颐神。
连璧袭懿。
梓泽齐彬。
馈酳未济。
舂濛遽沦。
朝廷惋悼。
远近悲辛。
季子象贤。
恐惧郁堙。
嘉猷鸿伐。
千秋不泯。
贺收泾州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六
臣某言。
中使王开谏李重等至。
伏奉敕旨。
送吐火逻王子并曹义臣家口。
共四十四人。
配漳泉等州安置。
伏闻大破凶丑。
收复泾州
枭斩帅刘元等。
传送阙下。
馀党悉降。
西陲底定。
凡在臣庶。
不胜庆悦。
臣闻圣人有作。
神契必先。
用彰睿谋。
小有边患。
以威天下。
大告武成
因兹斩□罔不率俾。
伏惟圣神文武皇帝陛下德合天地。
明罚以法雷霆。
道符炎黄。
有征以惩奸宄。
蠢兹狂狡
敢拒封圻。
枭獍之心。
不知恩爱。
豺狼之性。
辄肆伤残。
圣慈以元造曲成
神武不杀。
时宽严旨。
频许自新。
益用恣睢。
竟无悛革。
然夏后之征扈氏。
六卿以龚行。
周文之伐密人。
示万邦以整旅。
咸在侯甸之内。
亦效训誓之勤。
于是我伐用张。
亲授经略
而执迷不复。
虽困犹斗。
暂假游氛。
尚稽灵诛。
皇赫斯怒。
天威振耀。
简车马以大阅。
将帅以长驱。
飞舞梯冲。
瞰临壁垒。
凶徒悚慄。
义士激昂。
枭悬渠魁。
槛送支党。
上以告清庙。
下以布遐方。
人神豁愤。
朝野大庆。
百二之塞。
外虞解严。
十万之师。
馀勇可息。
则日月所照。
敢不来庭。
戎夏大同。
期于指掌。
臣谬承重寄。
喜万恒情。
无任庆跃之至。
谨奉表陈贺以闻。
原州 中唐 · 元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九
四镇北庭。既治泾州
无险要可守。陇山高峻。
南连秦岭。北抵大河。
今国家西境尽潘原。而吐蕃戍摧沙堡。
原州居其中间。当陇山之口。
其西皆监牧故地。草肥水美。
平凉在其东。独耕一县。
可给军食。故垒尚存。
吐蕃弃而不居。每岁夏。
吐蕃畜牧青海。去塞甚远。
若乘间筑之。二旬可毕。
京西军戍原州。移郭子仪泾州
为之根本。分兵守石门木峡。
渐开陇右。进达安西
吐蕃腹心。则朝廷可高枕无忧矣。
吐蕃盟文 中唐 · 张镒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唐有天下。恢奄禹迹。
舟车所至。莫不率俾。
以累圣重光。卜年惟永。
恢王者之丕业。被四海以声教。
吐蕃赞普代为婚姻。因结邻好。
安危同体。甥舅之国。
将二百年。其閒或因小忿。
弃惠为雠。封疆骚然。
靡有宁岁。皇帝践祚。
悯兹黎无。乃释俘囚。
悉归蕃落。二国展礼。
同兹协和。行人往复。
累布成命。是必诈谋不起。
兵革不用矣。彼犹以两国之要。
求之永久。古有结盟。
今请用之。国家务息边人。
外其故地。弃利蹈义。
坚盟从约。今国家所守界。
泾州西至弹筝峡西口。陇州西至清水县
凤州西至同父县。暨剑南西山大渡河东
为汉界。蕃国守镇在兰渭原会。
西使临洮。又东至成州
剑南西界磨在些诸蛮大渡水西南。为蕃界。
其兵马镇守之处。州县见有居人。
彼此两边见属。汉诸蛮以今所分见住处依前为定。
其黄河以北。从故新泉军直北至大碛。
南至贺兰山骆驼岭为界。中间悉为閒田。
盟文所有不载者。蕃有兵马处蕃守。
汉有兵马处汉守。不得侵越
其先未有兵马处。不得杂置。
并筑城堡耕种。今二国将相
受辞而会。斋戒将事。
告天地山川之神照临。无得愆坠。
其盟文藏于郊庙。副在有司。
二国之诚。其永保之。
郑州原武县丞崔君夫人源氏墓志铭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一
夫人讳某。字某
河南洛阳人也。昔凉武王乌孤景王傉檀继为杰。
霸据河右。景王太尉陇西宣王贺
司徒惠王恭。或以文武。
藩翰王室。以拓拔同源。
因锡姓焉。夫人其后也。
曾祖翁。皇朝尚书比部郎中
祖修业。泾州刺史
父光时。济阴太守
夫人济阴第几女。既笄。
归于原武博陵崔君某。以德敏贞俭。
宣慈惠和。辅佐君子。
而成家风。原武之伯父冲。
尝为刑部郎中。每谓夫人淑哲之美。
可师表姻族。洎原武疾病。
顾视诸子尚藐。虑归祔不获。
以属夫人。夫人默而省焉。
昼哭之后。躬履草莽。
成反葬之礼。礼无违者。
闻者难之。既免丧。
始游息道门。受心法于大照禅师
请益之际。朗然悬解。
大照没。又事宏正禅师
入定性离。天机独得。
喜怒哀乐。无自入焉。
宴坐之外。以敬姜之风操。
班氏之诗礼。贻训亲族。
闺门之内。盛烈流美。
禅林高妙。受用不极。
委和归真。享年若干。
大历甲辰岁十一月十三日。寝疾捐馆。
嗣子某乙等。泣血襄事。
来岁某月日。权窆于某原。
仲子左车。纯孝而文。
惧圣善之德。不著后嗣。
遂假我为志。铭曰。
烈烈雄阀。降兹淑哲。
惟夫人兮。郁郁母仪。
中外肃祗。耀闺门兮。
以道自光。我性则常。
奄归真兮。考乎维嗣。
其哀也至。刻斯文兮。
李令公乞朝觐南郊表 唐 · 于公异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三
国家以来年正月五日。告谒宗庙。
柴燎南郊。率土同欢。
室家相庆。臣已陈乞。
愿奉大仪。监使王敬亲至。
陛下以西门式遏。未蒙矜遂。
夙夜惶恋。心如焚灼。
目睹汉仪。犹传故老。
况臣累尘清贯。谬处台司
侍奉翠华。未为失任。
亟承顾问。亦近守官既违捧日之诚。
益慕告天之庆。伏惟皇帝纂戎圣运光启帝图。
泽流亭毒之源。化溢舟车之外。
今者以天地交泰。华夷大同。
明发以展神宗。陶匏而郊上帝。
绍前王之阙典。纳殊俗之始宾。
九域骏奔。倾皇都而壮观。
庶官少肃。扈清跸而徐驱。
臣于此时。独守藩镇。
伏惟陛下以凤翔密迩。或多戎梗。
未可轻离。臣酌事宜。
必无所虑。何者。
吐蕃所有兵甲。悉不在边。
流沙已西。才有烽戍。
况其畏威詟伏。向化协和。
自安戎貊之边。敢犯汉家之塞。
吴说之居陇上。李观之处泾州
既承圣谋。各有成算。
以此制敌。何忧抚封。
臣于凤翔。亦择留后。
庶令军务。皆叶权宜。
又以州县虽存。黔黎未复。
徒御既众。供承则难。
臣当倍道兼行。速于入侍。
谢车捐骑。才取成容。
则歧路有载驰之章。邮亭绝告劳之费。
以此利往。未为扰人。
今者设坛场。告天地。
尊严执礼。陛下当元首之名。
赞拜陈仪。臣子漏股肱之用。
臣且自愧。人何以
乞陛下特降洪私。容臣朝聘。
俾汪洋皇泽。亦沾戎屏之臣。
肃穆旌门。粗识升平之礼。
既均情于故老。庶无愧于子牟
退入泉壑。不为恨矣。
忠武将军茹公神道碑 唐 · 张贲然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
在昔帝轩之裔。有控带绝拥据偫雄。
殆于万斯年。得茹茹之部。
谓名王盛族。大人鸿冑。
联华魏室。接庆齐庭。
钟鼎焜耀于数朝。土田陪敦于烈辟。
自拓跋宇文氏。降为著姓焉。
则公之先也。公讳义忠
本家雁门。今为雁门人矣。
祖惠。定州深泽县
父简。皇泽州永固府左果毅都尉
莫不果行毓德。修身践言。
以北方之强。为南金之宝。
英风隽列。海内知名。
公特禀元和。偏钟间秀。
瑰貌杰出。雄铓挺生。
幼则知书。长遂多艺。
知人能事。靡不尽善。
有识一见。即以远大相期。
然而家传崇荣。业尚豪举。
虽曰雅好博物。终耻犹为腐儒。
未尝不一心殉边。百死许国。
孙吴而暗合。以骠卫为巳任。
开元中。以良家子战功居右。
泾州四门府别将。策勋之授也。
久之秩满。六钧伎痒。
七札贾馀。历试粉闱。
长驱金埒。措杯入妙。
曾不出正。相圃择贤。
观者如堵。以武部试甲科。
改授河南府王屋果毅。加游击将军
用绝伦也。累迁汝州鲁阳府折冲。
寻改虢州金门府折冲。骤增武功。
级叙忠武将军。夫其策名委质。
积行累功。禄以实干。
职无越请。虽晋用之有次。
亦周行而未高。至于幕有急贤。
司有渴理。乍资规画。
争请于宏羊。或藉词华。
竞留于阮瑀。岂直军形地势。
聚米成图。抑亦国要时须。
立谈集事。是亦为政。
奚必褰帷之与绾墨欤。但以公之德之才。
令闻令望。执先府君先夫人之丧也。
二连之孝闻。与上交下交之契也。
三益之信著。在师旅有不可犯之色。
于乡党则谦似不能言。宽猛得其中。
卷舒合夫礼。可谓古之文武不坠。
斌斌君子者矣。拥旗旄。
享茅土。亦术内之事耳。
性颇乐道。情兼慕闲。
每凝想于清高。不致身于趋竞。
僶俛芳岁。蹉跎后时。
未展丹心。徒嗟白发。
命之不偶。李广宁遂于封侯
生也有涯。贾谊终伤于叹鵩
天宝元年。盖寝疾者浃日。
六月十九日。薨于京兆长安县太和里之私第。
春秋八十。呜呼哀哉。
梁木坏乎。将坛隳矣。
罢市无喻。辍舂如何。
有才子三。伯曰元颢
易州遂城府左果毅。仲曰元晃。
左羽林大将军。季曰元曜。
则今之骠骑大将军左羽林大将军知军事上柱国雁门郡。当斯时也。
靡不血泣无诉。柴毁过人。
即以其七年七月十六日。葬于京兆长安永平乡阿房殿之墟。
礼也。先是夫人陈留郡谢氏。
赠沂国太夫人。语成图史。
动合礼容。德重陶亲。
贤过孟母。然而当年歇。
早岁兰摧。石窌之封徒高。
薤露之悲终积。于戏。
大业之后。景系之馀。
间虽陵夷。小不进用。
寻必福履。大贤出焉。
故公以之阴骘于身。善积于物。
河渎为之吐秀。山岳为之降灵。
挺然郁然。夫骠骑矣。
皎若片玉。粲如浑金。
明月照人。干将立断。
长才广度。茂绩殊勋。
羽林应天上之星。雁门封塞下之地。
公侯必复。斯之谓欤。
若不然者。则顷(疑)以凶衅次钟。
伯早世。克家绍构。
孑然一人。而能叙终身之悲。
展罔极之痛。二十年。
上有诏赠公为汾州刺史。拜册于先茔。
斯亦可谓事亲之礼终。哀荣之道备矣。
且陵或变谷。海有为田。
滕椁未开。防墓谁辨。
匪凭不朽之石。曷传无愧之词。
爰访墨卿。以述铭曰。
秦殿南趾。汉池东曲。
莽苍开原。萧条古木。
吁嗟雁塞。赫矣雄族。
昔也摐金。兹焉埋玉。
镆铘徒挂。大屈终藏。
日色不暖。风枝自伤。
万事飒而烟尽。片石归而天长。
德祖之来思。无惭黄绢。
仲宣之见背。不坠馀芳。
骠骑大将军刘公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四
公讳海宾。
彭城人也。
祖滔。
朝散大夫徐州别驾
父元。
银青光禄大夫泽州刺史
公以义侠闻于汧陇之间。
洎天下兵兴。
以身许国。
累功百战。
全生万死。
历官十七政。
至于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丞乐平郡王
食实封五千户
泾原节度兵马使
建中初
逆将刘文喜泾州叛。
皇上以神武肃毅。
齐一四海。
欲使乱臣贼子。
作诫于泾。
六月兴戎。
偫帅奔命。
前事之日。
公挈长子光国
文喜将叛而不支也。
始以奏请造于帝庭。
敷露奸慝。
陈献忠款。
期以父子为其膏肓。
上抚而还之。
呜呼。
天地启公之谋。
果有雷电之诛。
假于光国之手。
枭磔文喜
献其元于蛮夷之邸。
城池师旅。
与功全焉。
天子御正殿。
朝百辟。
引公父子。
同日封拜。
公拜骠骑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依前兼御史中丞
又赐实封一百五十户
封光国五原郡王
是时轩陛之下。
龙骧虎贲之士。
相贺且劝。
不旬时而名布天下。
宿卫中禁。
为王爪牙。
后二年。
长安朱泚之乱。
公与故太尉段秀实约曰。
公为曹沬。
我为荆卿
期以一剑而复大驾。
故公先机而发。
有害其成。
段公与公是日并命。
君子谓二公之殁。
千古如生。
时建中四年十月十日
享年六十有二。
明年銮辂还宫。
于公有未及下车之诏。
赠太子太保
又赐实封五百户。
所以赗禭之品。
礼极数殚。
而宸衷偫望。
犹未之塞。
先是淮夷叛命。
光国东征。
厥后王事龟筮。
差池未协。
盖不遑五月同盟之会者。
七年于兹矣。
贞元七年六月四日
夫人雁门郡太夫人田氏寿若干弃养于东都安国。
光国衔恤卜兆。
北邙山之南原。
西远国门三十许里。
乃以日月有时之事。
请于居守吏部尚书杜公。
公列状以闻。
而饰终之典如初礼。
十月乙卯
太保公之丧至自京师
十月己巳
启太夫人之殡。
壬申
迁而合祔焉。
夫人承夫以礼。
训子以义。
享其丰报。
钟庆于身。
然而太保有命代之勋。
宠位未半。
光国有日跻之孝。
色养遽违。
各从其策。
不极其分。
悲夫。
光国太子詹事御史中丞袭乐平郡王
东都防禦左厢兵马使
次子某。
太常卿
清国。
太子通事舍人
润国
未仕。
大夫之特也。
光国继忠袭贵。
终以哀报。
愿奉不朽。
铭之墓门。
其词曰。
赫赫太保
自天降忠。
见危致命。
有始有终。
佐戎于泾。
泾帅不龚。
父心子手。
震踣元凶。
皇家中否。
大盗遘逆。
伟哉段公。
与我同德
将灭妖彗
载清宸极。
天之方稔。
运夺其力。
悠悠青史。
异代悽恻。
抑抑夫人。
率礼无违。
夫忠子孝。
宠禄由之。
九原何许。
双剑同归。
鼓吹晨发。
霜清风咽。
生荣死哀。
加等备物。
于嗟后人。
无忘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