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齐王赤雀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
臣某言:臣闻南阳雉飞,尚论秦霸;
建章鹄下,犹明汉德。
当今天不爱宝,地必呈祥。
自应长乐观符,文昌启瑞。
伏惟皇帝钦明文思,惟以勉劳成务,历象日月,允厘百工,海水无波,天星不动。
四月十三日,获陇右符府参军李晖牒,称:户属秦州清水郡伯阳县文谷林在家庭获一赤雀,光同朱凤,色类丹乌。
降火飞精,似入公车之府;
流金成制,若上凌云之台。
谨案赤雀衔书,止于酆户,周之受命,兴乎此祥。
即事所观,同符合契
实可图形瑞谱,书颂儒林,事足成台,名堪纪号。
岂直云中太守,见赤心之奉主;
蓬莱童子,知白环报恩
臣等预观休征,情迫恒庆,不任凫藻之至(《文苑英华》六百十二)
朝议大夫阎君墓志铭元祐元年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八、《范忠宣公集》卷一四、《永乐大典》卷二九九九
君讳充国字厚民姓阎氏
其先幽州人,唐末徙洛阳
五代祖式,横海军节度判官
有二子,曰至者事晋为枢密直学士
曰利正者商州商洛,是为君之高祖
商洛生规,为皇朝忠武军节度推官,卒家于许,遂为许人,是为君之曾祖。
官生惟吉,终尚书屯田员外郎,是为君之祖。
屯田生照,赠光禄大夫,是为君之父。
庆历二年进士第,调郑州荥阳
丁父忧,服除,再调河南登封,能使为盗畏罪反善,用荐移唐州湖阳
唐故地广而耕者不足,故户多莱田。
州守募民增赋以自占,主不得有。
于是豪右因缘夺民良田,诸邑大扰。
君独以法拒之,邑人赖焉。
忠武军节度推官、知商州商洛县,迁著作佐郎、知澶州卫南县
巡检张继明暴虐,所部卒持兵欢噪,将杀继明以为乱。
君闻之,命驾欲往,从者曰:「彼乱已成矣,愿无往」。
君曰:「卒乱,将害吾民」。
即驰慰谕,卒悔,皆泣拜。
乃执首恶械于州,馀请释而不问。
仁宗选良吏领诸路,俾宽恤民力,君得京东
转运使方急财利,租赋之入变折增数倍。
君谕以朝廷意,令民输纳悉如旧。
转运使圭田以虚名,岁入缣帛无虑二千计。
君按实,十损八九。
又罢诸州差乡户为衙前以主公用六库者,乡户始免破产之弊。
秘书丞、知凤翔府岐山县,改霸州大成县
东南当大河,支水岁决注民田,湠漫为陂。
君率民筑张光堤,堤将成,水大至,役者惊溃。
君独留堤上,曰:「民第去,令独死于水」。
役者回顾,相率复来,竭力争赴,而堤遂成。
向之堤地,复为良田。
自是大河屡决,不及雄、霸,堤之力也,故民至今目为阎公堤。
被选知永静军将陵县大城民号泣遮留,不得去,君微服夜遁。
安抚使以其事闻,诏即还君旧治。
大城民扶携老幼迎上,而将陵民遮留君,如去大城时,二邑之民至持白梃,争相攀挽。
吏以朝命谕之,累日方散去。
朝廷闻之,特召为三司盐铁判官
治平泛恩,迁太常博士,转尚书屯田员外郎
神宗登极,迁都官员外郎,求便亲,出知德州
时地震后,濒河州县大兴堤徭。
河流至德,势尤高悍,视城中如深壑,居人惴惴。
君曰:「岁饥,薪粮不属,民其鱼乎」!
即出常平募役者。
又请给僧、道度牒,募人输薪,而薪不时至。
君乞易纳见缗以市薪,不待报而行,人以为便。
大筑遂成,又筑小堤,以卫滨水之田。
自德至沧州,护田数万顷。
方其易薪为缗也,僚佐畏恐,请待报,君曰:「第无连书,罪不相及」。
至论赏河防功,君悉上僚佐,而己不及。
职方员外郎、知耀州,迁屯田郎中
耀民喜为盗,群聚椎剽,颇有良善为所胁从者。
君察其情,区别上闻,全活甚众。
由是狱讼清简,民德君,多绘君像而祠之。
江州,转都官郎中
丁母忧,服阕,官制行,改朝散大夫、知博州,迁朝请大夫
河朔联民为兵,独君推行有法,考课最,留再任。
今上即位,迁朝议大夫
元丰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无疾卒于博州之官舍,享年六十有七。
君内外尽诚,不为矜(缺四字。)善甚于嗜欲而喜自晦敛,不欲人知,事难(缺四字)
物于势利则薄己而厚人。
乐易善容,犯而不校。
(缺)州,有从事以书谮君于监司者,监司察君无他,以从事书示君,君置不问,未尝见于辞色。
及罢(缺)州。
始以书示其人,而且戒之曰:「尔后慎勿为此」。
从事惭服。
天资善吏事,所至不严而治,有古循吏之风。
历守四州,适会朝廷更法令,部使者旁午,郡县吏务为刻急以免咎。
而君所莅,必使事济,而民不扰。
嗜书多闻,平日慊然似不能言者。
间有所发,矫矫直前,未尝以身为恤也。
仁祖春秋高,圣嗣未立。
嘉祐中,君方升朝籍,上书乞择宗室,早正东宫,以系人望。
治平末,异星出西方,郎官孙琪以言事贬,君即抗疏,言「罪言者非所以答天谴」。
孝友纯至,事母夫人甚谨,年踰华颠,膝下承颜顺意,为婴儿慕。
后居母夫人丧,守墓哭泣三年而后归。
初,为盐铁判官恩得任子,奏乞先其弟,朝廷以法不许;
复愿纳一官,亦报罢。
后再推任子恩,竟先官其弟。
轻财好施,所得俸禄,均及亲族故旧,随尽无馀。
嫁族女之孤者数人。
卒之日,家无留资,殓以浣衣。
元祐元年某月某日,葬于许州某县某乡某原先茔之次。
母夫人李氏,工部尚书昌运之孙女,世父昌龄,实太宗知政事
以君封仙源县太君
三娶皆名族:黄氏,仙源县直史馆宗旦之女;
王氏,五台县,我先公文正公之甥;
李氏,仁寿县,从舅司农少卿禹卿之女。
子男九人:越、泳、澈、淳、演、沆、沃、汶、湙。
泳,越州观察判官
澈,举进士
淳,登进士科秦州清水主簿,监岷州茶场
湙,郊社斋郎
馀先君而卒。
女二人:长适峡州军事判官杜会,次早亡。
孙男八人。
孙女九人,长适熙州狄道主簿钱愬,馀并幼。
初,光禄与先文正公郑文肃公孔宁极先生实为友婿,郑公显贵一时,宁极以高节闻天下,而光禄亦以经行著名乡里,世称李氏多贤婿云
君与某为从母兄,自少相与游,长相友善。
今老矣,而君则亡。
将葬,嗣子以铭文见属,义不可辞。
铭曰:
亡欲行义,失常近名。
唯君所存,发必至诚。
由孝易忠,显于王廷。
敬爱兄弟,推及友生。
慈爱下民,如保雏婴。
事功崇成,谦牧不矜。
孰偕君心,而不公卿。
施止一州,素位而行。
嵩高之麓,潩水明清。
卜君幽宅,万世斯宁
京房易传后1115年5月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嵩山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富县
《汉艺文志》:《易》,京氏凡三种八十九篇。
《隋·经籍志》有京《章句》十卷,又有占候十种七十三卷,《唐艺文志》有京《章句》十卷,而占候存者五种二十三卷。
今其《章句》亡矣,乃略见于僧一行李鼎祚之书,而其传者曰《易传》三卷,《积算杂占条例法》一卷,或共题《易传》四卷,而名皆与古不同。
今所谓《京氏易传》者或题曰《京氏积算易传》,疑《隋》、《唐志》之《错卦》是也,《错卦》在隋七卷,唐八卷。
所谓《积算杂占条例法》者,疑隋《逆刺占灾异》十二卷是也。
至唐《逆刺》三卷,而亡其九卷。
元祐八年高丽进书,有《京氏周易占》十卷,疑《隋志》《周易占》十二卷是也。
自古《易》家有书而无师者多矣,京氏之书幸而与存者,才十之一,尚何谁之师哉!
说之元丰壬戌偶脱去举子事业,便有意学《易》,而辄不好王氏,妄以谓弼之外当自有名家者。
果得《京氏传》,而文字颠倒舛讹,不可训知。
逮其服习既久,渐有所窥,今三十有四年矣。
乃能以其象数辨正文字之谬于边郡山房寂寞之中,而私识之曰:是书兆乾坤之二象,以成八卦,卦凡八变而六十有四,于其往来升降之际,以观消息盈虚于天地之元,而酬酢乎万物之表者,炳然在目也。
大抵辨三易,运五行,正四时,谨二十四气,悉七十二候,而位五星,降二十八宿。
其进退以几而为一卦之主者,谓之「世」。
奇偶相与,据一以超二,而为主之相者,谓之「应」。
世之所位而阴阳肇乎所配(《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而终不脱乎本(以飞某卦之位,乃伏某宫之位。),以隐赜佐神明者,谓之「伏」。
起乎世而合内外,参乎本数以纪月者谓之「建」。
终终始始极乎数而不可穷以纪日者,谓之「积」。
含于中而以四为用,一卦备四卦者,谓之「互」。
乾建甲子于初,坤建甲午于上,八卦之上乃生一世之初,一世之五位乃分而为五世之位,其五世之上乃为游魂之世,五世之初乃为归魂之世,而归魂之初乃生后卦之初,其建刚日则节气,柔日则中气。
其数虚则二十有八,盈则三十有六。
盖其可言者如此。
若夫象遗乎意,意遗乎言,则错总其用,唯变所适。
或两相配而论内外二象,若世与内(《革》水火配位,内《离》火四世水。),若世与外(《困》金木交争,外《兑》金初世木。),或不论内外二象而论其内外之位(《萃》土水入《艮》、《兑》,初土四水。),或三相参而论内外与飞(《贲》土火木分阴阳,《艮》土《离》火飞木。),若伏(《旅》火土木入《离》《艮》,《离》火《艮》土伏木。),或相参而论内外世应建伏(《观》金土火木互为体,建金世,应内土,伏火外木。),不论内外而论世建与飞伏(《益》金土入《震》《巽》,世与飞土,建与伏金。),或兼论世应飞伏(《复》水土见候,世应水土,飞伏水土;《屯》土木应象,世应土木,飞伏土木。),或专论世应(《夬》金木合乾兑,入坤象,世金应木;《蛊》金木入艮巽,世金应木。),或论世之所忌(《履》金火入,初九火、九四火克九五世金及乾之金。),或论世之所生(《巽》火木与巽同宫,世水巽木建火。),于其所起见其所灭(《大壮》起于子,灭于亥。),于其所刑见其所生(《随》金木交刑,水火相激,《兑》金《巽》木。),故曰死于位,生于时,死于时,生于位。
苟非彰往而察来,微显而阐幽者,曷足以与此?
前是焦小黄变四千九十有六卦,后有管辂定《乾》之轨七百六十有八,《坤》之轨六百七十有二。
其知之者将可以语邵康节之《易》矣。
彼小王之徒,唯知尚其辞耳。
其谓斯何?
昔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五传而至汉田何子装洛阳丁宽授砀田王孙王孙东海孟喜授梁焦赣延寿延寿授房,房授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繇是《易》有京氏之学而传盛矣。
白生者,不肯京氏,曰:「京非孟氏学也」。
刘向亦疑京托之孟氏,予不知当时为何说也。
今以当时之书验之,盖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与夫京氏、殷嘉十二篇,同为一家之学,则其源委孰可诬哉!
此亦学者不可不知也。
若小王者,果何所授受邪?
盖自京氏为王学有馀力,而王学之适京氏则无繇矣。
或传是书而文字舛谬,得以予言而考诸。
今有不可就正者,阙以待来哲。
《积算杂占条例法》具如别录。
政和五年乙未五月庚辰嵩山晁说之记。
妙高台东坡佛印铜像 清 · 宋荦
 押震韵 出处:西陂类稿卷十四
谁铸二铜像,曰东坡佛印
相对俨问答,气宇一何俊。
坡翁长不死东坡诗云请学长不死),望并云峰峻。
高兴留玉带,永作山门镇
印公霹雳舌,触处机锋迅。
与髯相周旋,其人已千仞。
我来妙高台,天畔策一振。
肃然仰二公,再拜瓣香进。
扪壁读劄子(壁勒东坡小札),江风吹短鬓。
黄昏月东升,钟鼓蛟宫震。
两江总督高晋覆奏江宁等处望雨及黄淤清弱情形诗以志事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一
清弱黄淤碍漕舟,奏章披即问驰邮(前据鄂宝奏黄河高家马头一带淤浅水仅尺馀江广粮船七百馀艘未能挽渡现在祈祷大雨以助湖流随驰谕询问高晋萨载等缺雨阻漕情形萨载昨已覆奏高晋摺亦于今日奏到)
果称望雨设坛祷高晋五月至今各属未尝无雨惟多寡不等未能一律普遍低田及近水之区禾苗俱已栽插惟江宁镇扬州通州海州等处山乡田地因雨水不足尚未种齐各州县均在祈雨今年遇节气较迟若六月内得有透雨仍可补种云云深为廑念复驰谕切询之),并及疏淮闭闸谋(清弱黄淤一事高晋以为疏治河淤固目前要务而通湖引河亦应一体疏浚并将惠济等三闸暂行下板使湖水全出清口并力刷沙亦补偏救弊之一法因即驰询萨载如漕船已全出运河即闭惠济等闸以助清水亦甚有益宜筹酌速行之)
北地膏方慰心曲,南江泽复绻眉头。
自知原是忧劳者,德乏惭惟徵鲜休。
南总督李世杰河道总督李奉翰奏黄河洪泽湖盛涨堤岸各有漫溢即用前韵诗以志事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五
隔日奏来清与黄,一时并涨势雄强。
清侵南岸已难禦,黄漫北堤又莫防七月十一日李世杰等奏初三四日大雨滂沱清水黄水及运中河之水同时并涨山安黄河北岸李家庄及汤家庄二处先后漫塌堤工五十馀丈及八十馀丈不等清江迤上北岸之二井缕堤淮关迤下南岸之周家庄缕堤亦均于初四日漫溢过水各塌宽十六七丈又将江南岸千根旗杆迤下之五孔桥堤工漫缺水从玉带河旁溢以致清江一带被淹等语)
原在意中非吏懈(此事朕于间即早虑及盖盈虚消长之理实在意中连年黄强清弱知清水必有旺盛之时屡经先事训谕李奉翰等于高家堰一带堤工加意修防熟筹妥办该督等亦尚能凛遵朕谕将束清禦黄各坝展宽又将山盱五滚坝次第启放使得畅流分泄清水黄水及运中河之水同时并涨又值疾风暴雨人力难施抢护不及非去岁贻误可比此次实不忍治伊等之罪所有李奉翰奏请交部治罪李世杰书麟请严加议处并疏防各员弁另行参奏之处均予宽免),惟申恩沛救民殃李奉翰等宽免处分惟当公同熟筹一面先将漫口两堤头盘镶裹护不令塌宽一面备料赶𦂳堵筑以期要工速蒇仍谕令该督等设法筹办尾帮漕船俾得尅期渡黄迅速遄行至淮安各属上年被旱本重今又秋禾被淹小民生计更加拮据谕令该督等即派员分勘酌给口粮尽力抚恤灾黎毋使一夫失所)
何辜淮土苏旋困,曰惕曰惭两不遑(此次清江漫水幸在白画不致损伤人口又高堰堤工得保平稳实先事预防之效惟淮属上年被旱后今岁甫得收接济旋被水灾深堪悯恻惟敕地方大吏极力抚恤益深兢惕宵盰不遑耳)
总督李世杰等奏报决口合龙诗以志慰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六
清涨一时黄复决,民艰南望为之伤(本年七月江淮间大雨清水黄水及运中河水同时并涨黄河北岸之李家庄河南岸周家庄等堤工先后漫决以致清江及下河一带被淹亟命该督抚妥为赈恤俾受实惠)
无何清退胥填筑(嗣于闰七月中据大学士阿桂驰抵清口会同督河诸臣履勘水势旋亦平定其碧霞宫周家庄二处已经堵闭烟墩口水势极缓李家庄水势亦缓已逐渐挂淤足资保护现在赶𦂳以次堵筑),惟是黄雄尚堵防。
七处早闻完五处(先是清黄并涨时周家庄碧霞宫烟墩口李家庄五孔桥并司家庄汤家庄共漫口七处周家庄等五处已于间陆续堵合惟司家庄汤家庄二处黄水溜势湍急尚未堵筑完竣),司庄今合继汤庄源之司家庄安东之汤家庄两处口门较宽水深溜急兹据李世杰等奏司家庄十月十三日午刻挂缆堵合镶柴填土立见断流续据奏到汤家庄于十月十六日辰时堵闭断流坝工稳固无虞兹两处要工同时幸先后合龙盖因时届冬令易于堵筑该督等前已加恩宽免失防之处分此次决口合龙亦难以再邀议叙矣)
冬时水竭幸工蒇,议叙难邀历久长。
命加赈上年被灾之淮安扬州二府所属各州县诗以志事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七
去岁清黄异涨逢(上年间因前岁久䍐清水甚微以致黄水倒灌朕以盈虚消长之理水势必有盛涨之虞屡经申戒加意防范嗣节次据李世杰李奉翰书麟奏报六月下旬以后连日大两如注清水黄水及运中河之水同时并涨黄河北岸之李家庄汤家庄及河南岸周家庄五孔桥各等处堤工均有漫溢淮扬下河一带民田不免被水淹浸因即降旨抚藩等亲行驰勘酌给口粮尽力抚绥不令失所一面赶集秸料分投筹办堵筑并令大学士阿桂驰往会同河臣妥办至十月望后始据奏各处漫缺分别先后办理一律合龙完竣详见昨年下河叹及志事各诗),下民昏垫被灾凶。
绥蠲银米弗迟刻,堵筑堰堤直到
加赈视灾轻重别(去岁淮扬各灾地虽业经谕令该督抚加意抚绥蠲赈第念今春正赈已毕青黄不接民食未免拮据兹再加恩将淮安府属之清河桃源安东三县扬州府属之高邮宝应二州县勘明十分灾者加赈两月又淮安府属之山阳等五县扬州府属之江都等七州县并直隶海州成灾八九分者加赈一月其馀淮安扬州二府属之山阳等十一州县直隶海州属之沭汤一县及江宁府属之江宁等三县五七分灾与勘不成灾之各户口均酌借籽种口粮以资耕作俾穷黎普沾渥泽用昭敷锡春祺之至意),无遗俾逮闾阎颙。
十行泽并新春发,赤子安能起瘠容。
中亭河纪事乾隆丁亥 清 · 弘历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四
中亭入玉带,玉带即清河
中亭泄浑涨,壑窄难容多。
荡漾沙远留,至此为澄波。
受小不受大,此理信不磨。
嘉淦(孙)督直时(在乾隆庚申年,谬听人言讹。
谓浑河故道,即此实非他。
建议放乎此,千村叹沦濄。
知误乃改为(嘉淦议开永定南岸复浑河故道后浑流下注浸溢田庐旋于辛酉春堵塞),民已嗟蹉跎。
不十不变法,语诚不我詑。
经过得亲见中亭河受永定金门闸盛涨分减之水消纳无多及至玉带河则已成清水孙嘉淦误听人言于金门闸之上开放南岸水由牤牛诸河下注中亭至不能容遂趋洼地村民受潦因命急堵筑决口方不为患今亲临阅视益知嘉淦前议之谬向曾有诗纪事因详识而正之),悔过成新哦。
河道总督李奉翰协办河务安徽巡抚书麟奏清水畅达漕船迅渡情形诗以志慰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五
河臣奏清盛,并减黄之势(昨六月二十日李奉翰淮安清口一带澍雨霶霈湖水逐日加长高堰志桩已长至七尺三寸现在一面遵旨将裴家场张家庄天然等三道引河次第开放一面将王家营减坝开放清水自可畅出刷沙等语详见昨志事诗)
既慰仍萦望,漕臣奏未至。
况昨漕臣疏,清口仍淤闭。
虽设法挽拽,无奈阻艰致。
九江十二帮,宝应停水次。
待至淮盘验,益致久延滞。
小舟迎往验,此实权宜计六月十四日先据毓奇五月初七日清口水势陡耗以致清弱黄淤江西九江等十二帮船皆停泊在平桥宝应一带不能抵淮盘验因乘小船南下即于水次逐帮迎盘以备䟎行过淮不致耽迟此实权宜善计也)
今日接河臣,清长(上声)八尺暨。
兼得西南风,畅出刷黄利。
台州前帮船,渡黄衔尾济。
未同漕臣报,漕臣南往异(兹六月二十五日李奉翰书麟黄水自开放减坝后消水八寸清水因本月十二三四日大雨加长九寸连前长至八尺二寸湖水已属有力更兼连遇西南大风涌送湖水五道引河滔滔畅达较量清水已高于黄水一尺一寸势属建瓴台州帮船三十九只于十九日迅速渡黄后帮衔尾前进其浮沙停积之处刷涤日渐宽深等语览奏实为庆幸因降旨发香令于据风神盖河神等庙叩谢以昭次神贶至漕臣毓奇尚未奏报因南往宝应一带水迎往盘验不知清水续长是以未及会奏耳)
庆幸诚殊常,天佑神助赐。
惟增敬以惕,敢曰斯满志。
下河叹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六
自我壬午年,清口定水志。
视湖之增减,拆束为坝制(向年河工司事者不肯大扩清口草坝虽藉称蓄清敌黄实因随时拆筑恐干多费工料之议自壬午年南巡亲阅立定高堰水志长一尺清口即启拆十丈以资宣泄俟秋汛后水势既定即如常接镶口门其尾闾之五坝筑土严行封闭河臣等恪守此法自壬午戊戌下河不受水患田庐得以保护)
其尾闾五坝,筑土永教闭。
以此下河田,免灾收历岁。
其间祗戊戌,河决仪考地。
泛滥归洪湖,高堰虞涨至。
无奈开五坝,下河受灾致戊戌岁河决仪封考城漫水入贾鲁河由睢河涡河汇归洪泽湖虽大开清口尚宣泄不及无奈谕令萨载等于五坝留心预筹寻据奏清水势大请以次开放五坝仍令先期申谕为之以渐幸其时下河早禾已收惟晚田致成偏灾)
兹九阅春秋,清胜复有事。
预筹消息理,原非出不意(自戊戌至今丙午又阅九年下河均无水患然自去岁迄今春清弱黄淤因即虑及盈虚消长之理清水必有旺盛之时屡谕督河诸臣于高堰一带工段先事熟筹嗣据李世杰等奏七月初三四等日大雨清水黄水及运中河水同时并涨致黄河北岸之李家庄马头及汤家庄河南岸周家庄五孔桥堤工漫缺以致清江一带被淹然前此早已虑及清水旺盛非出不意也)
冲堤阻运道,先急燃眉计(此次漫口周家庄一处堤工关系运道尤为𦂳要已屡次批谕令其首先堵闭以救燃眉之急)
堤筑运益涨,车逻胥启暨李世杰等又奏日来湖河水势有消无长各漫口裹护稳固均未掣溜大局已定其首先堵筑之周家庄原拟即行堵合因运河上游来水尚旺口门收存二丈五尺之后淮关一带水势涌盛若一堵合恐有他虞不若留此兮泄减水俟尾帮粮船过竣水势平缓即行堵合又周家庄等处漫水由白马湖直达高宝诸湖奔腾浩瀚已将南关车逻等坝封土启除俾湖水下注其仁义礼智信五坝先已启放所有下河一带民田不免被水淹浸抚臣闵鹗元藩司袁鉴等前往各该处逐一履勘已批谕令其加意抚绥毋致失所惟是下河自壬午定志从数十年来田庐保固无恙今岁因洪湖异涨不得已复启五坝并南关车逻等坝致遭淹浸然舍此又无良策实深南望缱念耳)
无奈开五坝,高宝潦胥及(叶)
下河不待言,非鱼叹民匮。
然实乏良策,赈恤敕诸吏。
宁滥毋或遗,更要莫饰蔽。
庶略减予过,五字志惭愧。
江南总河李奉翰等奏清口流通情形诗以志事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
乙巳洪湖弱,或喻如盘子。
而予筹消息,当有盛涨矣。
屡以谕河臣,应慎盈虚理(前乙巳岁因久旱淮水来源不旺以致洪湖微弱黄水不免倒灌运河皆致水微命河臣多方筹画屡次训谕然以盈虚消息之理揆之湖水必有盛涨之虑复经先事申戒河臣等于各处工段加意熟筹妥办以防涨溢)
丙午夏果然,涨波堤堰毁。
清江大被灾,庐舍胥浸水
秋冬始渐涸,旧观复仍俟(昨岁丙午六月以后江淮间大雨时行清水黄水运中河水果同时并涨清江迤上北岸之二井缕堤淮关迤下南岸之周家庄均经漫溢又江南岸千根旗杆迤下之五孔桥堤工决开以致清江一带被淹亟命该督抚等妥为赈恤并命大学士阿桂驰往会同河臣李奉翰等履勘水势上𦂳分投堵筑秋后水势渐次平缓陆续堵闭合龙至十月中旬乃藏事清江被淹庐舍虽已涸出而元气尚未能即复旧观详见昨年志事诸什)
洪湖乃如常,禦黄赴海驶。
运河水亦深,漕艘进迤逦。
学臣信耳食,仍谓湖淤滓(兹据李奉翰等奏二月以后黄河老坝口志桩连底水长至一丈四尺四寸洪泽湖内因上游正阳关淮水两次报长会归下注高堰志椿长至五尺九寸已将束清坝口门拆宽至三十丈使湖水多出以畅东注之势现在海口一律深通畅顺淮扬运河自三闸以至江口水深七八尺至一丈三四尺不等北岸运中河内底水二尺馀至五尺不等头进漕船已于三月初间渡黄北上等语朕以去谢墉学使回京曾奏洪湖淤垫有昔日如釜今乃如盘之语因以李奉翰此摺令其阅看据称洪湖淤浅之说上年得自道员王兆棠今春王兆棠来京仍有此语其意似河臣所奏或不尽实朕以谢墉耳食之谈不值令与王兆棠面质然伊既有此语不可不求其实使无后识因令谢墉亲赴清江履勘实在情形倘系河臣稍有饰词亦当据实办理此朕兼听并观即以见为君之难耳)
然或河臣饰,吾惟求实耳。
命往勘真形,兼听期一是。
谢墉往阅洪湖清口水势伊具摺称误请罪宽之并志是什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二
谢墉视学回,因问洪湖势。
乃称湖如盘,不能纳水至去冬谢墉江苏学政任满回京询以地方情形据奏现在洪泽湖形势如盘不能纳水等语)
前岁浅则诚,去岁潦已溃洪泽湖水前岁因上游河南安徽等省雨泽稀少淮水来源未能畅旺以致湖中存水较少当经谕令毕沅前往桐柏山浚淮源虔诚祈祷且以盈虚消息之理度之恐淮水必有盛涨之时令该督等加意预防昨年七月江淮间大雨清水黄水及运中河果同时并涨以致李家庄等处堤工漫缺并遣大学士阿桂前往同河臣等次第堵闭奏称清口以下直至会黄河口深通畅达高堰志椿现存水一丈一尺五寸即更预筹收蓄俾湖水充裕以备今黄济运之用果如谢墉所言岂三月之内湖水旋有消涸之理)
岂其三月,旋涸湖重匮。
每接河臣章,从未言此事。
或者为欺饰,不可颟顸置。
因即命墉往,共河臣亲视(叶)
兹据墉奏言,源委穷次第(予于诸臣言事兼听并观从不预设成见亦不肯颟顸了事近接河臣章奏从未有言及洪泽复有淤垫之事今李奉翰所奏洪泽湖上游淮水两次报长会归下注高堰志椿长至五尺九寸已将东清坝口门拆宽至三十丈使湖水多出以畅东注之势一摺令谢墉阅看据云湖水淤浅之说前岁得自道员王兆棠今岁二月王兆棠来京仍有此语因虑河臣所奏或有虚饰不可不究其实遂命谢墉前往会同河臣亲加履勘兹据谢墉覆奏会勘洪泽湖水势深至八九丈及十丈不等浅者亦在一二丈之间实无淤垫自知冒昧并请议处是前此谢墉并未身履其地徒以耳食之言率行入告今此事既已明晰伊亦心服其议处原自可宽然非断于事先据实办理其能免无识者之有后议耶)
湖深诚如前,清口流畅遂。
禦黄既有力,运河亦无弊。
自知耳食讹,详陈并请罪。
既已悉河工,原可宽吏议。
听观审政源,明断存心地。
妙严公主拜砖(相传妙严为世祖女于史无据恐是傅会之词元时宗女皆得称公主不必帝女也) 清 · 钱大昕
 押震韵 出处:潜研堂诗集卷十
昔闻元公主,苦行何精进。
六时五体投,一砖双趺印。
沁园自言富,视之如朝蕣
法轮得慧珠,爱河断利刃。
单极干可绝,受砺石欲磷。
区区搏埴土,踏破存者仅。
至人得鱼忘,凡夫刻舟认。
饶舌紫柏师,宝为山门镇
匣藏尚宛然,曾费宫锦衬。
当时宗室女,下嫁鲁赵亲(去声)
各冒贵主称,内朝雁行觐。
讵必出嶭禅,齐谐勿尽信。
丁亥季夏访林二有太史斗山,再叠游山题壁韵 其二 清 · 马近光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绣佛斋剩稿
画派新从一树分,挥毫落纸尽烟云。
山僧乞作山门镇,一幅横斜绝俗氛(是日僧乞二有画梅)
金山寺 清 · 邵济儒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我来非偶尔,三度叩禅关。
泉品中泠水,诗题北固山
江声离接外,帆影有无间。
留得坡仙带,山门镇日闲。
西江月 牛首一名天阙 清 · 汤贻汾
 押词韵第一部
天阙何年人住,山门镇日云封。
一枝塔影堕廊东。
压得吟肩疑重。

乌帽频敲黄叶,珊鞭细数青峰。
下山刚打上堂钟。
落日马头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