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子文见和。复用前韵 其一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第四
林间一道响清泉,春日花开煖欲然。
明月且寻南涧去,清风时寄北窗眠
徵君松菊犹存径,杜曲桑麻幸有田。
早晚功成名亦遂,残年身世付江天。
季夏逢朝客 唐 · 于濆
 押词韵第八部
引用典故:瑶草 騕袅
浐水桃李熟,杜曲芙蓉老。
九天休沐归,腰玉垂杨道。
避路回绮罗,迎风嘶騕袅
岂知山谷中,日日吹瑶草
田髴渊归水西草堂长歌留别依韵送之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四
灞陵残柳西风来,尘埃不见黄金台
白鸥万里逐浩荡,菰芦一舸天边开。
燕市年年偕作客,纵酒酣歌恒接席。
草堂曾赋归去来,为我徘徊悼迁谪。
尔日急雨空檐飞,虎坊泥滑沾人衣。
铜盘烧烛冷光燄,醉馀骑马鸡鸣归。
岭表人还再相见,羡汝声华满三殿。
尚方笔札奏子虚,同时顿失凌云眷。
阊阖求贤意本殷,负弩弃繻须策勋。
昆明战火接瓯越,长戈大戟终输君。
君才磊落过八斗,黄门考功昔畏友。
云旗风马九京血,辔龙绣虎千秋口。
即今作者多如林,水西一编吾赏心。
西山松柏吟日暮,况逢宋玉初投簪。
国门骎骎人尽去,万事风波那可语。
虚传部党盛李膺,翻使承明厌严助
病夫高枕杜曲边,宣室姓名呼不前。
一囊脱粟奉朝请,何似五湖秋水船。
江东丝竹时难值,几人头白东门役。
隐士将招紫芝,总持亟理青溪(子卜居青溪上。)
眼看玉律调八风,海甸坐销旌旆红。
民力东南宽竭泽,人才沦落收枯桐。
九衢槐棘无黥刖,流人夜返榆关月。
朝廷大事责台府,天下苍生问黄发。
京兆田郎物望归,莫因萝薜长牵衣。
致君尧舜待公等,太平老我安渔矶。
姑山草堂歌 其二 少陵孔巢父江东兼呈李白韵,因柬同志诸君子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四
君去病夫那可住,紫陌苍苍卷飞雾。
旧侣风凋杜曲花,轻帆月照天门树。
霜碛征鸿目渐断,短檐罗雀岁将暮。
东吴丝竹南屏霞,历历游人梦中路。
朱扉伏谒兴已懒,白首狂奴态如故。
根柯崖谷本欹危,谁是天家疏雨露。
北山风波馀,云萝一室堪扫除。
别后故人好颜色,西上鲤鱼多素书。
凭君更理耦耕约,稷契大名安敢如。
偶成 其一 南宋 · 何梦桂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一卷南华一炷香,身閒随处是仙乡。
竹声侵户朝眠觉,花影移阶昼坐忘。
杜曲自耕贫亦乐,柴桑可葬死何妨。
悠悠往事俱尘土,剩得头颅上雪霜。
送从律师 宋 · 释宇昭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病起辞吟社,出京无旧房。
关中行半月,诗外祇空囊。
白道沿嵩直,青芜夹渭长。
胜游多杜曲,风景似吾乡。
贺新郎曹宝庵舍人叟敬亭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押有韵 出处:定山堂诗馀卷四
鹤发开元叟。
也来看、荆高市上,卖浆屠狗。
万里风霜吹短褐,游戏侯门趋走。
卿与我、周旋良久。
绿鬓旧颜今改尽,叹婆娑、人似桓公
空击碎,唾壶口

江东折戟沉沙后。
过青溪、笛床烟月,泪珠盈斗。
老矣耐烦如许事,且坐旗亭呼酒。
残腊、销磨红友
花压城南韦杜曲,问毬场、马槊还能否。
斜日外,一回首。
大江东去/念奴娇 自寿 南宋 · 何梦桂
 押词韵第四部
半生习气,被风霜、销尽头颅如许
七十年来都铸错,回首邯郸何处
杜曲桑麻,柴桑,归计成迟暮。
一樽自寿,不妨沉醉狂舞。

休问沧海,看朱颜白发,转次全故。
乌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坏土。
汾水悲歌,雍江苦调,堕泪真儿女。
兴亡一梦,大江依旧东注。
黄正(允亨)春川明农亭诗卷。用成观察(伣) 其一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十○第二十三
三面鳌岑夹两湖,捲帘苍翠滴盘盂。
桑麻杜曲少陵宅,山水辋川摩诘图。
千柄香蕖红细细,八竿脩竹碧敷敷。
问君闲退知何日,深荷当年睿眷纡。
次逍遥亭见寄诗韵 其四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十○第二十三
言诗今有起予商,知子从前锦绣肠。
杜曲风情时泛艇,兰亭行乐或流觞。
寻花问闲相适,临水登山趣政长。
且识幽居长物在,牙签万轴满书床。
潘逸老 明 · 郑善夫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少谷集卷四
东湖潘逸老,守晦十馀年。
久病文园枕,长贫杜曲田。
形骸非故我,天地有真诠。
愿汝支离德,閒居读内篇。
六十自寿诗八首 其六 清 · 王文治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九
千寻太华穿云出,四扇潼关向日开。
同甲故人持节在,一时名士裹书来。
唐陵剪草寻碑版,杜曲看花举酒杯。
乘兴洮河还策马,长城万里暮徘徊。
长平公主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三
明崇祯十七年甲申,春三月,流贼李自成直逼都城十八日自成屯兵城外,遣人入见帝,议禅位,帝震怒,叱出之。乃命酒痛饮,命内监王承恩太子永王定王至御前。太子、二王年皆幼稚,诲谕肫肫,命分送外戚周氏、田氏及朱纯臣家。即起至寿宁宫,时周皇后方夜坐,袁贵妃侍,上命皇后自裁,少顷皇后承旨缢殉,复以剑赐袁妃死,袁妃自刎。帝长女长平公主,率妹昭仁公主至帝前起居,长平牵帝衣哭,帝太息曰:「汝何苦生我家!」乃以剑挥斫两公主,昭仁殪,长平伤颊,左臂斫断,亦绝。帝手刃两公主后,复命酒痛饮,高吟古乐府数章,悲壮苍凉,哀不自胜。复以朱谕内阁,命朱纯臣太子,即日间道幸南京监国,且诏天下勤王援京师天明,帝步行出宫,登煤山之红阁,王承恩侍焉。时春暮海棠盛开,帝被发覆面,以御巾缢于西偏第七株海棠树上承恩侍缢帝旁,时三月十九昧爽也。其时自成由彰义门入,入宫大索帝后,帝殉国人无知者,三日后始于煤山得尸,以门板与周皇后俱停尸东华门外茶棚内,以柳木棺大敛,自成命畀至天寿山西陵殡葬。于是昌平州吏民,恭咎田贵妃园寝,于四月初五草草合葬之。五月朔,清兵入关,驱自成,定鼎京师,为帝发丧,命天下臣民持服三日,上尊谥曰庄烈悯皇帝,后曰孝节皇后,诏以礼改葬。于是再启圹行奉安礼,恭修地宫如典制,明楼享殿,一律修建,命名曰思陵,一依前明旧制,置陵户守护至今。世祖章皇帝躬谒思陵,拈香酹酒,行三揖,御制碑文表陵上,至今完好。考清代优待有明,典礼崇渥,超越百代。凡大典,皆遣官致祭昭告。封辽王后延恩侯,春露秋霜,岁时节序,皆颁上方祭品香楮,命侯驰驿赴十三陵承祀,三百年来,未尝或替,即世所称为朱侯者也。论在位十七年,孜孜求治,诛族客魏,昭雪东林,仁孝俭勤,爱民如子,明主也。惜景运告终,天禄不佑,虽精心图治,而自即位即连岁饥馑,四海困穷,盈廷诸臣悉委靡不振,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荒歉尤甚,于是盗贼纷起,李自成蹂躏山陕河洛,张献忠纷扰川鄂湘,竟至亡于流寇之手。时则清运方隆,东事又日棘,宰臣皆知自计,无与同心者。环顾廷臣,自知无可倚任,尝自嗟叹曰:「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亦可悲矣。」先是,宠爱田贵妃,生四子,尤怜悼灵王。十三年,王殇,伤之甚,以思子久病遂笃,于十五年亦薨。悼念殊苦,时中原多故,万几宵肝,自是内顾多忧,郁郁不愉,以至殉国,盖日在忧劳中矣。袁妃伏剑未殊,养疾别宫,顺治末年始薨。太子周奎家,惧祸不纳,永王定王亦不能匿,先后拥至贼所,皆不屈。自成殉国,亦知,封太子宋王四月晦日,自成西去,挟太子、二王俱,不知所终。长平公主长女,周皇后所生,名徽娖甲申岁,年十五。初,帝命群臣妙选良家,议具婚礼,选聘周太仆公子周世显,为驸马都尉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至是,断臂而绝,自成命贼将刘宗敏疗治,旋命授尸周畹。周奎自成命不敢不受,乃覆以锦茵,畀归外戚,五昼夜而复苏。考六女,昭仁既殊,坤仪及他公主皆先殇,庄烈帝骨血,惟馀长平一人而已。公主顺治二年,上书清世祖,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门,稍伸罔极。世祖不许,诏求元配,命周世显尚公主。于是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恩礼恭备。公主涕泣感怆,然神伤故国,意切攀髯,竟以不乐殒年,下嫁踰年即病薨。先朝复赐墓田,于顺治三年三月,诏葬于彰义门外之赐庄,留像于黄村之保明寺中,俗呼皇姑寺,可谓恩至备矣。煤山今为景山,逊国后,余尝登山凭吊,慨念兴废,悲思陵求治之勤,失国之惨,殉国之烈,徘徊俯仰,久之不忍去。今读《明史》,辄为流涕作数日恶,至先朝待遇之优,恩礼之渥,所以慰其英灵而安其子孙者,有过汤武之待夏殷。凡兹典礼,皆出先朝之本心,非由明室之求请,且其时福王梗化南疆,方劳讨伐,初未尝因此迁怒而薄其恩礼。呜呼,可法万世矣。俯观今事,金縢书在,铁券盟寒,益叹先朝盛德宏量为不可及。废书三叹,作《长平公主曲》。丙寅除夕杨圻识于郑州军中。
景山楼殿锁春光,红阁年年发海棠
一代君臣亡国恨,两朝儿女返生香。
放勋二女英皇体,长平阿姊昭仁弟。
教养宫中有大家,红牌家法敦诗礼(永乐定宫中制,谓之红牌家法,终明之世,宫壸肃清,超轶汉唐崇祯元年正月,重申祖制,虽皇后非奉旨不得出禁门,违者照红牌治罪。)
太液春浓玩物华,两宫传语召香车。
龙楼问寝家人礼,凤辇陪游帝女花。
百花风底妆初靓,并立琼轩去定省。
万方多难不知愁,爱日绵绵蓬壶静。
六龙御宇万民欢,昭雪忠良罪不宽。
一意平辽思颇牧,用心弭盗恤饥寒(帝入承大统月馀,尽得客、魏罪状,用申显戮,客、魏流毒凡七年,至是皇纲始振,天下人心大快。复诏恩恤杨、左诸臣,分别赠官荫恤有差。士民莫不流涕,颂圣明不置。)
圣明天子治安切,一日万几励忧惕。
有君如此叹才难,十七年中五十易(帝求治綦切,在位十七年屡易阁臣,先后除拜五十馀人之多,尤以周延儒温体仁薛国观辈柔佞奸险,卒皆诛戮斥逐,不安其位。)
金床玉几隐痌瘝,寇盗纷纷事大难。
三峡烽烟横剑阁,二陵风雨下潼关(孙传廷善战,得士心,贼甚畏之。十六年冬,起为潼关总督十月与贼战,遇雨,败绩,传廷死之,贼遂长驱河洛矣。)
西南鼓角连湖广,平台召对求忠谠。
各道疆臣尽苟安,更番宰辅犹朋党。
督师慷慨枕金戈,饮马长城喋血多。
一出国门成万里,蒙恬王剪恨如何(清师数窥边要,直逼京师,乃拜袁崇焕督师辽蓟。上御平台召对,面议方略崇焕忠义奋发,慷慨上五年平辽之策。帝赐尚方剑,假以便宜,旋杀毛文龙。三年又磔崇焕,士论冤之,是盖急切失刑。)
官家从此心怀恶,憔悴深宫惨不乐。
满地江湖鸿雁来,中原野哭连河朔
贵妃颦笑解忧劳,小阁薰香侍退朝。
为有温存承雨露,转将欢笑慰娇娆(中原寇乱日甚,帝日夕焦忧,妃嫔少所进御矣。惟田妃明慧,工书画,最得宠,能解上意。妃扬州人,器什床簟,皆采自江南。)
频年忧国勤宵旰,今年再报河南乱。
此日重寻卢象升,当时错杀袁崇焕
君王内顾复吞声,玉树彫伤忆悼灵。
每为望思传减膳,更怜多病惜倾城(十三年,皇五子悼灵王薨,田妃遂茹素焚修,上亦为之减膳,于宫中大作斋醮。上至妃宫,思念悼灵王,又值河南寇乱,闻福王被害,大恸,袍袖尽湿,怆念骨肉伤怀,自是皇情抑郁不乐。妃生永王、悼灵王及悼怀王、皇七子,悼怀、七子皆幼殇,帝与妃皆最爱悼灵。十三年,悼灵方五岁,病痢薨,帝痛之,妃以思子,遂久病,帝日数临妃宫慰视之。)
倾城思子啼罗绮,玉骨支离扶不起。
拥膝恩深问暖寒,捧心愁绝慵梳洗。
雪衣惨澹咒离魂,钿盒悽凉誓连理十五年七月十六日,妃薨于承乾宫,帝伤悼殊甚。既思爱子,复追念妃,内顾多忧,外寇云扰,憔悴不怿,后二年遂殉国。)
中元风露最凄清,夕殿衾寒圣主情。
三十六宫都见月,甘泉夜醮到天明
上阳花草千门锁,寒食清明忆灯火。
日暖长杨侍辇游,风明絮阁吹笙坐。
云鬟不睹像生花,晶盘谁进江南(田妃宫婢戴新样花,他宫皆无。皇后宫婢向帝叩头乞赐,帝使中官采辨,数百里不能得。帝以问妃,妃曰:「此像生花,出嘉兴,有吴吏部家人携来,而妾买之。」帝不悦。又妃性喜甘果,亦以非时进帝。帝每幸承乾宫,日夕供设多江南器玩,命罢之。)
兵马悠悠意惘然,玉环如在若为怜。
君王莫自歌长恨,死别无多祇二年。
桑乾河上鬼夜哭,宁武关头乌啄肉。
大星如月落前军,西路烟尘如破竹(时东事日棘,天下土崩,乃设总理总督,分总兵事,以卢象升杨嗣昌分任之。嗣昌倾陷,象升终战死桑乾河。宁武关总兵周遇吉忠勇善战,李自成宁武月馀,城中食尽,仍力战杀贼万馀,贼掘地道,城陷,犹巷战,贼为胆落。其妻女婢媪皆守城,矢如雨下,力竭死,合家自焚,时十七年二月也。宁武关既破,遂长驱入都矣。)
中宫进馔惨无欢,相对天颜泪不乾。
皇帝比来何太瘦,欷歔举箸劝加餐(帝以寇乱焦忧,遂茹素。周皇后见帝体瘁,具馔以进,而瀛国太夫人奏适至,日夜梦孝纯太后归,语帝瘁而泣,且曰「为我语帝,食无过苦」云云。帝性孝,追念孝纯,且感皇后意,举匕箸相向而泣。)
广宁门外昏尘雾,南内惊闻渔阳鼓。
临朝不见一人来,九庙沉沉哭太祖十七日,帝召文武百官于乾清宫暖阁问计,帝泣下,群臣亦相向泣,束手无策。帝书案上「文臣个个可杀」,密示左右,旋即抹去。十八日外城陷,朝臣无一人,帝自登午门击鼓召之,竟无至者。)
夜呼皇子换衣裳,惨对髫龄教出亡。
此去明知成死别,抚摩怜惜断肝肠(上命传皇太子永王定王至,犹盛服人。上曰:「此何时,而不易服乎?」亟命持敝衣来,上为解其衣换之,且手系其带,告之曰:「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便为平人,在乱离之中匿形迹,藏姓名,见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无忘我今日戒也。」左右皆哭失声。周后太子及二王痛哭不止。)
皇子出宫狂呼酒,只有承恩依左右。
此时神鬼尽呼号,三尺龙泉提在手。
酒酣起入寿宁宫,宫门月黑萧萧风。
可怜皇帝忧勤事,都在椒房涕泪中。
椒房涕泪问朝事,今日何须庇妻子。
我家半壁有陪京,事尚可为胡留此(初,寇氛日逼,朝士安土重迁,无建议南迁者。帝意亦不主迁都。有请令皇太子南下监国者,帝不答。孝节皇后尝从容进曰:「我家尚有一家居,可先令修理,以备缓急。」帝不答,惟以国君死社稷为辞。)
君王回顾泪潸然,骨肉今当速自全。
自古国君殉社稷,我行在后卿请先。
皇后逡巡起承旨袁妃再拜谢赐死。
此时两主入宫门,痛绝惊魂不能视三月十八日暝,城破,帝泣下,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帝令后自裁,后入宫,先帝缢死。)
生儿杀儿儿莫嗟,奈何生我帝王家。
何如从母全家死,地下相随伴阿爹。
儿生从父死从母,国破家亡敢独后。
他生不到贵人家,来世愿为太平狗。
君王拔剑泪如线,欲斫不斫走绕殿。
后妃浴血在一旁,姊妹牵衣齐掩面。
雪肤花貌化游魂,珠帘玉砌殷红溅。
此时钟鼓报黎明,弃剑掷地酒亦醒。
草草出宫一回首,宫中白骨堆纵横。
昭阳恩爱一朝绝,锦绣山河不独生。
步上煤山红阁里,四顾宫城烽火起。
兆民何罪在朕躬,遗诏书襟犹罪己(帝登煤山,望见烽火彻天,叹曰:「苦我民矣。」散发被面,书短诏于襟上曰「自朕失国,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散发覆面」云。)
花里君臣毕命时,阁西第七海棠枝
鼎湖波静骑龙去,三日人间尽不知。
皇子难容外家第,长平五日还魂异。
仓皇扶入武安家,血肉模糊埋玉臂。
满座王侯狗尾新,茶棚哭临但平民。
公卿认贼呼天子,不及黄门一寺人。
凝碧池头齐拜舞,金瓯已破何人补。
貂蝉朝士尽从龙,袍裤宫人能刺虎宫人费氏,靓妆怀利刃,袭公主衣自称长公主思近自成刺杀之,为帝复仇。自成得之,审知其伪,以赐一只虎刘宗敏。费氏于是夕刺杀宗敏,从容作书,自缢死。)
三桂回军赴杏山辽东廷哭乞师还。
八旗壮士风云会,王气东来山海关
王气东来贼西走,扫荡豺狼定九有。
两朝禅嬗非战争,天下得之流寇手。
甲申三月大明亡,甲申五月清祚昌。
吊民伐罪上尊谥,诏令天下皆持丧。
草间穿冢馀父老,百姓哀思皇帝好。
非如舆榇李重光,岂是降幡陈叔宝
四海欣看迎梓宫,长陵左纛制何崇。
大哉周室封箕子,邈矣炎刘祀鲁公
有诏封侯世奉祭,赐爵延恩同带砺。
似闻公主在民间,早选清才似王济
流离皇子在泥涂,如此风霜定有无。
万里死生断消息,思皇骨血此遗孤。
上书削发诏不许,此是吴王偏怜女。
便为萧郎筑凤台,好教弄玉随仙侣。
犊车鱼笏媵乘鸾,驸马威仪是汉官。
看到乐昌圆破镜,高皇龙种尽平安。
钟陵天判云中下,人间犹看天孙嫁。
沁水园田内府钱,丛铃碎佩银潢夜。
周郎才调复温存,夜拥春寒话返魂。
九死未能酬故国,再生犹得新恩。
金根玉勒紫驼釜,新筑平阳公主府。
夫婿青春比翼欢,哀家方寸攀髯苦。
国破山河满眼中,朝朝啼泪唾壶红。
妆楼犹见含章树,肠断新恩出故宫
春风秋雨愁茕独,翠袖单寒卧金屋。
都尉明年赋悼亡,吹箫鹤市哀相续。
灵药难教再返生,旧臣遗老俱颦蹙。
紫玉魂来阴火红,穷泉应见先皇哭。
温明秘器下东园,新赐墓田鄠杜曲
招魂犹上乐游原,红叶无情沟水绿。
桃花开到殡宫深,落日牛羊辨陵谷。
本朝开国际明良,武帝旌旗捲八荒。
收拾人心功第一,六军缟素祭怀王
当时盛德迈汤武,三百年来置陵户。
银海沉沉金雁飞,行人争拜昭陵土。
金粟堆前松柏哀,凄凉弓剑已尘埃。
熊罴夜守翠微静,玉马晨趋风雨来。
煤山花发莺啼晓,城阙阴阴闭烟草。
野史方嗟明故宫,游人又说唐天宝
神武门前春水流,玉河车马去悠悠。
衣冠文物都消歇,尚有诗人一二留。
前朝兴废悲异代,后人凭吊前人再。
莫问王孙事已非,可怜帝子家何在。
天寿山高万壑深,杜鹃啼遍十三陵。
人间谁咏长平曲,万岁千秋望帝心。
按:近人撰清代小说,谓公主即断臂老尼,善剑术,授其术于吕晚村之女,以刺雍正帝云。《齐东野语》,最易讹传,是不可不辨,乃取国初张宸诔文,附刊于后,宸盖曾亲见公主,且躬自送葬者。此文代驸马周士显诔挽而作,可證公主早薨,非老尼矣。云史注。
【集评】先生此篇,殆为取消皇室优待条件而作,语赞清室待明之厚,意讥今代待清之薄,诗哀明社,心哀清室也。通篇祗王孙帝子二语点明作意,而其忧伤念乱,慨叹兴亡,令人不忍卒读,此其所以为诗史乎?至此诗之刚健婀娜,馀音悽惋,在先生诗名满天下,海内崇拜,无待愚之谀颂矣。丁卯正月,退思斋主人谨识。
附:长平公主
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皇帝命掌礼之官,诏司仪之监,妙选良家,议将降主。时有太仆公子都尉周君名世显者,将筑平阳以馆之,开沁水宅之。贰室天家,行有日矣。夫何蛾贼鸱张,逆臣不诫,天子志殉宗社,国母嫔嫱,慷慨死焉。公主时在稚龄,御剑亲挥,伤颊断腕,颓然玉折,霣矣兰摧。贼以贵主既殒,授尸国戚,覆以锦茵,载归里。五宵旦,宛转复生。泉途已宫,龙髯脱而剑远;兰薰罢殿,性折而神枯。顺治二年,上书今皇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门,庶申罔极。上不许,诏求元配,命吾周君,故剑是合。土田邸第,金钱牛车,锡予有加,称备物焉。嗟夫!乘凰扇引,定情于改朔之朝;金犊车来,降礼于故侯之第。人非鹤市,慨紫玉之重生;镜异鸾台,看乐昌之再合。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闱,神伤辇路。重云毕陌,何心金榜之门;飞霜谷林,无意玉箫之馆。弱不胜悲,溘焉薨逝。当扶桑上仙之日,距秾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乎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沉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煎香,思反魂而无术。明年三月之吉,葬于彰义门之赐庄,礼也。薄游京辇,式睹仪容。京兆虽阡,谁披柘馆;祁连像冢,祇叩松关。拟伤逝于子荆,朗香空设;代悼亡于潘岳,遗挂犹存,敢再拜为之诔云。
李文叔见招 宋 · 周行己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杜曲林泉可寄年,功名富贵有危颠。
囊中佳句浑轻与,海内名方莫浪传。
赤脚拿舟能楚些,明眸度曲解回旋。
且过叔度留终日,未问他年骑锦鞯。
胜果寺秋怀 明 · 郑善夫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少谷集卷七
山寺行逢红槿花,江南风物望中赊。
棘云萝月同秋思,鸿雁鹙鸧亦岁华。
多病茂陵仍去国,长贫杜曲尚无家。
白袍黄帽从吾好,归去沧洲问钓槎。
说文解字叙 东汉 · 许慎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九
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象物之本也。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箸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声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旦,而古文由此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
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
黄门侍郎杨雄采以作《训纂篇》。
凡《仓颉》已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
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程邈之所作也。
四曰左书,即秦隶书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中书者,鲁恭王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颇复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
而世人非訾,以为好奇者也。
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可改易?
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
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
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
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势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旨,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
其迷悟不谕,岂不悖哉!
《书》曰:「同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也夫」。
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
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三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分别部居,不杞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功。
厥谊不昭,爰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其于所不知,盖厥如也(宋本《说文》)
减字木兰花 昌甫嵇叔夜语作曲,戏用杜子美诗和韵 南宋 · 韩淲
一杯易足
自断此生犹杜曲
词客哀时不敢愁来赋别离

孤城麦秀
常愧葛洪丹未就。
诗罢长吟
衰晚迟回违寸心
永遇乐 陪程金溪跃马用其韵 南宋 · 赵彦端
 押词韵第四部
杜曲桑麻,灞桥风雪,归梦无路。
马健凌秋,人间玩日,聊用宽迟暮。
摇摇羽扇,翩翩凫舄,胜处恍疑仙去。
笑相看,风林露草,古来有谁知趣

黄公垆下,山阴亭畔,岁月著鞭如骛。
出塞功名,入关游说,纸上俱难据。
论诗说剑,尊前风味,天巧却容人觑。
少陵酣歌拓戟,为谁献赋。
长安早秋 明 · 李英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清宵玉露下金沟,草色凄凄倦倚楼。
鳷鹊云中双阙晓,芙蓉天外万山秋。
文园独抱经年病,杜曲谁怜远客愁。
此际不堪劳极目,大江南北路悠悠。
偕同人游尺五庄饮王氏酒垆作歌 清 · 姚燮
 出处:复庄诗问卷八
长安客中春已归,春归不归留者谁?
南西门外杨柳店,四月尚有桃花飞。
平沙风驰三五毂,芳草波翻马蹄绿。
燕语不断金张门,莺梦疑飘韦杜曲
出城一里闻酒香,烟丝暗搀麦气飏。
燕姬低鬟唤车子,吴伧侧帽携笛郎。
脩廊缭池八窗洁,荷叶初胎芦笋茁。
茶阴珠喷蔷薇雨,舄底银堆杜鹃雪。
隔座低歌吾浅斟,句留春意同一深。
水无网罟萍嬉鲫,院有儿童弹逐禽。
斜晖当衣画疏黛,新月窥林作慵态。
愁可欢偿解券豪,醉得人扶上鞍快。
重关欲锁金吾严,暮色催行难久淹。
繁丝急管都消歇,剩与西山媚独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