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夏侯道迁未拜封下诏正始二年 北魏 · 元恪
 出处:全后魏文卷九
道迁至止既淹,未恭州封,可敕吏部速令召拜(《魏书·夏侯道迁传》)
常山郡太守卫尉卿兼御史中丞赠太子太保忠节京兆颜公神道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
公讳杲卿字昕
京兆长安人也。北齐黄门侍郎讳之推之来孙。
太子校书东宫学士皇朝秦王府记室参军讳思鲁之元孙。著作郎崇贤宏文馆学士虢州刺史讳勤礼之曾孙。
高宗晋邸侍读曹王属赠华州刺史讳昭甫之孙。濠州刺史秘书监讳元孙之第二子也。
公方正。精敏有清识。
周旋有则。进止閒详。
起家江州司法。转遂州
尝为刺史所责。公守正不为之屈。
时人称之。迁郑州司兵
开元与兄春卿曜卿从父弟允南俱从调吏部。皆以书判超等。
同日于铨庭为侍郎席建侯所赏。翰林拭目焉。
擢授魏郡录事参军。当官正色。
举劾无所回避。采访使张守圭以清白闻。
范阳郡户曹安禄山雅闻其名。
奏为营田判官光禄常二寺丞。又请为度支判官兼摄常山郡太守
天宝十四载冬十一月禄山范阳
稿城。公与长史袁履谦同谒。
乃矫授公紫履谦绯。因令崇州刺史李钦凑以兵七千人守土门
公罢归。途中指章服讽履谦曰。
与公受他此色如何。履谦亦感激之士。
遂与公定谋翻之。恐事泄。
潜使男安平泉明往来计议。又使西通王承业北结贾循
败族灭。属禄山使其心手高邈往范阳
公使侄婿稿城崔安石密伺其归以图之。冬十二月二十日
以私号召钦凑未至。会禄山东京留守李憕中丞卢奕判官蒋清
传首胁并海诸郡。前二日。
真卿平原太守斩其使。令外甥卢逖以购禄山敕送于饶阳常山
后二日逖至。公悲喜不自胜。
犹未敢宣示。其夕钦凑至。
公俾参军李峻冯虔灵寿李栖默暨土人翟进玉缒于城南门。密令驿长蔡行仪醉以酒而斩之。
履谦入告。公与相持而泣。
喜其事之集也。遂使栖默开土门
又斩其副使潘惟慎。是夜高邈回宿蒲城
公命冯虔翟进玉崔安石驰捕邈。系其肘而缚之。
虔领赴郡。俄顷。
醴泉驿候骑报何千年发赵郡安石以进玉驰。
袭而擒之如高邈。遂绐以荣王琬哥舒翰官军二十万入土门告于列郡。
遂使郭仲邕诈为先锋。以中官领御骑六十。
徇以南诸郡。于是赵郡杀贼刺史马道贞。
钜鹿杀刘柸。广平杀郭子昂
曲州清河太守崔审交。皆以其首至。
先是真卿守平原。而饶阳前闻景城乐安博平清河七郡皆相与拒贼。
至是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钜鹿广平魏赵邺与常山十郡皆却为国家守。乃使张通幽以兄儒相贼。
乞随泉明以自雪。至太原
与尹王承业同恶。窃为已功。
留泉明等不遣。承业从弟随中官入奏。
皆蒙超奖。拜公卫尉卿兼御史中丞
追赴京。以履谦太守
深为司马。泉明为左金吾兵曹
制书未至。春正
贼使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寇诸郡。思明既来攻。
六日城平。粮井皆竭。
遂为贼所陷。男季明外甥卢逖皆遇害。
遂以公履谦东京禄山让公曰。
我擢汝为太守。何负于汝。
而乃反乎。公曰。
吾代受国恩。官职皆天子所与。
汝叨受恩宠。乃敢悖逆。
吾宁负汝。岂负本朝乎。
臊羯胡狗。何不速杀我。
乃系公于天津桥南柱。令割肉以自啖。
公诟詈不巳。遂钩以断舌。
问更敢尔否。公犹盛气含胡以应之。
还被支解而终。观者痛心焉。
杨国忠幽诡说。贾深又不證明。
竟不蒙恤问。乾元元年夏五月二十八日
肃宗乃追赠太子太保。子侄为贼所害者八人。
孙诞侄诩先质于贼。皆被锯杀。
至是赠季明左右赞善。诞义王咨议
侄子干都水使者。沛尚食奉御
洗马。逖郑王友
从父甥博野尉沈盈大理正。封夫人崔氏清河郡太夫人
泉明郫县。男威明太仆丞
侄男翙汉州司马。孙证左内仓曹
兵曹谥公忠节
从父弟国子司业允南真卿表谢。蒙批答曰。
自逆胡猖狂。入我河县
所在官吏。多受迫胁。
卿兄以人臣大节。独制横流。
或俘其谋主。或斩其元恶。
当以援兵悬绝。身陷贼庭。
傍若无人。历数其罪。
手足寄于锋刃。忠义形于颜色。
古所未有。朕甚嘉之。
盛烈既冠于当时。宠名宜及于泉壤。
初公被悬首于右金吾街树。有张凑者。
哀其发。收谒玄宗
俄见梦云。御捍处多。
兵马少。玄宗哭而设祭焉。
后凑以发至。夫人疑之。
凭床而哭。忽闻声如鞭床者。
发箱跳而前。夫人方骇信之。
明年春正。葬于京城凤栖原先茔西北。
礼也。昔七代祖中丞府君恸绝于梁武
五代伯祖御正府君抗玺于隋文。而公精贯白日。
义形宗社。今又继之。
为不陨矣。呜呼。
公与真卿。偕陷贼境。
悬隔千里。禀义莫由。
天难忱斯。小子不死而公死。
痛矣哉。铭曰。
太保烈烈。抗兹忠节
殉国义形。见危身杀。
元宗杖信。售诈凶羯。
宠极灾挺。称兵向阙。
河朔鼎沸。潼关昼闭。
天下寒心。王旒若赘。
蛇豕十万。萃如霜雪。
公以眇身。毅然奋发。
逆党株送。土门披抉。
人知效忠。国用不臲。
恩宠三座。荣加九列
王命未临。孤城巳灭。
身县锋刃。口詈不绝。
先圣感忠。保储赠揭。
刻诸金石。思表墓缀。
远莫致之。留斯江澨。
日月有既。徽猷无缺。
白小767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东屯
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
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靖州之俗,凶事不食酒肉,以鱼为蔬,名鱼菜
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
生成犹拾(一作舍)卵,尽取义何如。
吕剑留泉 中唐 · 吕岩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五百年前此地来,碧桃移向石坛栽。
三春绿柳千条缕,万线清泉一剑开。
红日照残新殿阁,白云堆破旧楼台。
昔年踪迹今何在?尚有馀霞点翠苔(同上一二八八《靖州部》)
奉议令狐端夫志铭大观四年十月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西台集》卷一二
令狐端夫者,讳俅山阳人也。
曾大父嗣昌,赠左武卫将军
大父颂,赠光禄少卿
父挻,故尚书司封员外郎
端夫以父任试将作监主簿,从福唐刘彝先生学《左氏春秋》,得其师法。
年十八时,司封君知单州,卒于官,无舍业田产,惟馀橐中装直百金,为其族人远来持去,端夫不问,亦不追止。
及仕,强于吏治,必知民所便安与辛苦,务尽心力爱而利之。
尝调守洺州曲周县漳水岁暴溢,环其城,人无固志。
端夫乃经度为大堤以捍之,曲州豪类皆不欲,而州守监司亦不欲,端夫独挠众议而成堤。
人始保聚,为安久计。
后水至或齧堤,父老必率其子弟相县之役,曰:「无堤是无曲周也」。
汝州沙河同德有公田种稻,置官洛南以领之。
民佃作岁久,数罹水旱,逋租至三万斛,无肯为言免者,往往脱身弃庐舍亡去。
端夫时为田官,适会故丞相富郑公守汝,乃为公分别具言其状上之,朝廷尽贷所负,民亡去者皆复,较数年之课为最。
元丰四年,五路兵入界,端夫泾原转运司从军灵武,行二十日至鸣沙,会军无见粮,未知所以取济,文吏从军者坐军中不敢出。
端夫远望有野烧,曰:「岂敌人不尽窖而藏之,反烧耶」?
乃率蕃汉部兵弃大军数十里,直诣烧所,共救止之,果得菽麦二万八千斛,大军因之遂至灵武
如此类甚众。
端夫天姿峻整,莅官行己必得直而后已,不肯为权势挠。
故在郓州司户参军,知之者张文定宫保,他人不知也。
洛南田官,知之者故丞相郑公,他人不知也。
端夫每以职事与监司辨,卒以语言忤当时监司而坐废。
端夫郓州司户参军濮州雷泽县尉洺州曲周县、监汝州洛南稻田务,遂废而家居,起为泾原路转运司勾当公事从军罢,守处州松阳县环州录事参军武胜军节度推官,未行,以疾致仕,为宣德郎
有子七人,长勃,次相如,次勋,次劝,次励,次正平,次皞如,皆通经乐善,有立志。
勃与劝先卒,而相如、励、正平、皞如相继由进士上舍登第得官。
相如承议郎,励为河南府颍阳县,正平为陈州州学教授,皞如为河南府偃师县主簿
由此,汝之士大夫之子弟皆劝慕于学,登第者亦众。
于是闾里见端夫而贺曰:「公虽废不用,而有子如是,岂直慰公目前而已哉」!
端夫致仕后五年,以子恩迁通直郎,又以宝赦恩迁奉议郎
大观四年闰八月十三日,以疾卒于汝州,即以其年十月二十五日于州郭之北白云山司封君之墓次,以夫人故崇德县李氏祔而葬之。
始,吾从军灵武,邂逅端夫灵武城下,是时端夫年四十。
及吾来汝州,而见家先在汝,端夫环州来省,识其面目,相与问劳,往还于里中。
有子登第,有女嫁人,而端夫年六十。
后吾使京东淮南归,端夫已病,见其次诸子相继登第。
有孙男八人,孙女七人,曾孙女一人,而端夫年七十。
今又见端夫之卒,哭而铭其墓。
然则吾与端夫旧可知矣,而吾老亦可知矣。
铭曰:
其义较然,其惠蔼然。
其勇矫然,其仕跌然,其门浡然。
命耶?
非耶?
岂啬于身者,将大其后耶?
程右史哀词(并引)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三、《莲峰集》卷一○
吾州右史金华公以文字行于时,交游满天下,晚特与余善,盖乐余之诚,而余亦得公之心。
别未几而讣闻,不觉失声以哀。
因追论其平生,有世未尽知其心之然者。
始公东游,余与之偕。
宰事者一见公,以其文有西汉之风,荐之策府,擢右史兼外制,劝讲西清,数引经谊,合于国是,天语褒称之。
南方士之秀,咸自谓莫及。
宰事者权益张,惨舒恣肆惊一世,莫不惴畏务软熟。
顺事之人谓公稍回柔,两地可立致。
而公素通脱,平视之,论议风发,中其机的。
见忌恶,出令虔之安远
安远在荒徼,人谓之不堪,公作歌诗饮酒,一不问。
诗语间含讥刺,于书常引喻切讽之,皆人所难言,闻者为之惧。
益见忌,使为彭州以归。
谗媢者日至,由是有武昌之狱,又有靖川之移。
自安远归,与余邂逅豫章城,欢呼论文,终日不识其为转徙也。
将之靖川,送石笋峰下,则对客嘲哂如平时,浩然以去。
宰事者没,公始归,英俊渐升用,语诰命者必属公,而讣已闻,莫不悼其有文而无年。
夫物之理,跌而起,起必大振,而乃止于是,岂能使余之勿悲?
然其终始三黜,处之常若嬉戏然,此亦岂无得而然者哉?
又岂可以死生脩促为悲?
友生家伋仲安善论公,以为精悍而实坦荡,其视交宰事者与交一命之士无间,仲安盖知其心者。
公之文世皆知之,而未知其心之然,故序列之,以泄余之哀。
而系以词曰:
孰披云锦之陆离兮,溯清都而高骞。
忽回飙之振薄兮,惊堕翼于修关。
理或柅而必行兮,亦消息之固然。
不须臾而留待兮,据华屋而丘墦。
彼轩裳而泥污兮,此翰墨之虹蟠。
较轻重于锱铢兮,信天公之常悭。
连城以自珍兮,顾通塞其何患?
矧游戏于宠辱兮,谅死生其一贯。
念掺别之曾几兮,倏音容之莫见。
心怅恨而长摧兮,涕淋漓而日潸。
嗟露电之无住兮,夫圣贤而能免。
非浩劫之可摄兮,惟妙有之莫变。
傥此道以同符兮,会将相求于汗漫。
答交代钱知县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浣川集》卷八
奉辟书而守壮县,已先膺二千石之知;
从簿领而拜长官,敢敬助三万户之贺。
方藻思而削牍,忽盥手以剥缄。
倒置后先,交集荣惧。
恭惟某官袭锦绣裹山之庆,标玉壶悬秋之清。
学问久矣一家,知殚见洽闻之有自;
政术特其馀事,何盘根错节之可言!
徘徊湖浙之壮游,培养国家之重器。
迄今改命,尤属遴才。
方前逋后负之相乘,甫能支拄;
如沉疴积痛之已定,但少康强。
屈敏手以临之,不劳力而济矣。
长作靖川之嘉话,便膺密令之褒除。
某吏道无师,儒酸自锢。
一第续灯于诸父,勉为祀灶而来;
九品絓鞅于底寮,敢期代匠之斲!
久寒心于司败,欲折屐于前驱。
矮屋可以栖迟,尽复本来之面目;
蠹简更须卒业,尚收惊畏之清魂。
瞻溯百千,敷宣一二。
青溪桥1247年 宋 · 王遂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八、《严州金石录》卷下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淳祐六年淳安县青溪桥成。
明年知县陵阳虞君兟致书句金王遂,求文以托不朽。
浅陋不足以当,抑未及登梁而落其成,辞不敢作。
主簿刘君崇隽与士之在官者余君淼、汪君自明各为书以言其邑之山溪宏阔清泚。
盖上受歙流,下过钱唐而注之海者也。
浸堤九级而百步为街,上下衢、婺、饶、信,远及瓯闽,无不于此焉出。
比岁邑多水患,自戊戌至于辛丑,屋庐漂荡,倚舟于门,浮家于市,无一夫得安其所。
而津梁之设,数坏屡修,其成辄毁,吏得移易,官更重造,智者过之恻然而已。
虞君之为令也,不以公卿之后而忘沮洳之念,不以诗书之泽而易道途之忧,不重积而暂省,不厚费而远图。
一日,召群吏而问焉:「吾将大有所兴发,使居者无所惮,行者无所费」。
捐俸钱四十万为之倡,官寮人士骈首聚财。
长桥贯之,为节一十有八,浮桥跨之,为节二十有七,絙铁联舟,其数一倍。
始于秋七月,成于十月,妄费尽省,而徒杠舆梁之病不闻,易名青溪
废兴之故,柰何而不记哉!
虞君在邑,申孝弟之义,严课试之条,士之乐诵其美多矣,而民忍忘之乎?
初,虞雍公阜陵,值亮寇边,长驱入境,横舟东渡,虏身死之以致王业之昌。
魏文靖以直道事两朝,遭时远窜,晚归宥府,天下以不及与西山并用为恨。
虞公君所祖也,魏公君所师也。
然则,淳安之政,岂苟云乎哉!
于渡江行事,粗见终始,而靖川之行,则与主簿诸父漫塘送之境外者也。
因采民之歌而系之以诗曰:倬彼青溪兮,山高水长。
上承黟歙兮,下接钱唐
雨稍渐渍兮,众流汤汤。
家具舟楫兮,商旅伏藏。
繄四海以为家兮,何独困此一方?
视己同溺兮,用造舟以为梁。
顾一岁之一新兮,岁旱则亡。
眷令长之远虑兮,不间雨旸。
晴日当空兮,余备不忘。
帝用时以安下民兮,余敢不强?
虽倾余之囊橐兮,使皆即乎康庄。
彼虑如近忧兮,令虽法而何伤?
公虽忧而民喜兮,百世烝尝。
华文阁直学士中大夫王遂记。
按: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五,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本。
云南诸蛮竹枝词五十首 其二 爨蛮令尹子文之后) 清 · 张履程
 押支韵 出处:云南诸蛮竹枝词
东爨西窜里居异,乌蛮白蛮名号歧。
争传养士名苴可,人挟三标擅技奇(自弥鹿、升麻二州南至步头,谓之东爨乌蛮;自曲州靖州西南,昆州、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距龙、和城,通谓之西爨白蛮。部长多养死士,名曰“苴可”,每出兵则为前锋。人挟三标,发其二必中二人,其一则以击刺不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