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乞降指挥潼川转运司令补填桩管籴本奏庆元五年四月 宋 · 丁逢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八、《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二之七二(第七册第五九八四页)
窃见潼川运司桩管籴本钱米,先有运判岳霖桩到籴米钱引二十万道籴米,专备灾伤支用。
昨因资、普等州旱伤,用过一半以上。
臣到任交到钱引九万六千二百馀道、见钱三千一百馀贯
臣撙节浮费,添积钱引一十馀万道,及籴到米斛。
至解任共桩籴本钱引二十万二千八百馀道,凑及岳霖任内数目。
庆元二年遂宁府资、普州夏旱免税,制置司行下运司,支钱米应副州郡急阙,必有支过钱米。
若后官不为补填,缓急无以接济。
乞特降指挥潼川运司,常切桩管籴本钱米二十万道元数,遇有灾伤支用,随即补填元额,不得亏少。
寄句辅元 北宋 · 吕陶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普州公事少,太守读书多。
见得是非尽,无如今古何。
老怀惊岁月,冷梦到云萝。
郡下有佳士,几人陪咏歌。
巽岩先生墓刻 南宋 · 李壁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一
公讳字仁甫一字子真
其先宗室右武卫大将军偲,武氏之祸,窜眉丹棱,子孙因家焉,距公十有七世矣。
大王讳夔
王考讳夙,赠奉直大夫
考讳中,左朝奉大夫,赠宣奉大夫
硕人史氏。
公生于政和五年四月丙辰
绍兴七年进士第,调华阳县主簿
嘉州军事推官,未赴。
丁宣奉忧,服除,调雅州军事推官,改宣教郎、知双流县
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知荣州,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丁太硕人忧,服除,召赴行在,入尚书兵部郎中
以触宣奉讳,改行员外郎国史院编修官,转礼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权起居舍人起居郎直显谟阁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秘书少监,赴阙供职,改直宝文阁主管潼川府路安抚司公事、知泸州、召赴行在,升秘阁脩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召赴行在,除秘书监、兼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权尚书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侍讲
礼部侍郎,兼工部侍郎
御史论公子垕发策不当,黜,并出公常德府
逾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天子初行明堂礼,推恩首建议者,加敷文阁待制,寻除知遂宁府
召赴行在,拜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
三上章请老,除敷文阁学士致仕。
淳熙十一年二月五日薨于行在所,享年七十。
累官至通奉大夫,爵丹棱县开国伯
遗奏上闻,天子哀其忠,赠光禄大夫,特命临安府营办葬事,又出内帑金帛赐其家,寻敕滨江漕臣护其丧归葬
明年七月二十八日,葬于丹棱县龙鹄山巽岩之阳。
公娶同邑杨氏,封硕人
子十三人:男曰谦;
曰垕,奉议郎秘书省著作郎
曰𡉙,前知成都府郫县事;
曰塾,承务郎
曰垡;
曰壁,承奉郎,前主管尚书工部架阁文字;
曰𡌴,承务郎
女曰均,适朝奉郎、新知果州曹执同;
曰埙,适朝奉郎、前知普州祖庆
曰坛,适迪功郎汉州州学教授任阜;
曰典,适河东进士薛纯颖;
曰增,适从政郎荣州州学教授张伸;
曰堪,适迪功郎凤州两当县主簿勾龙宗愈。
谦、垕、塾、垡、典及颖皆先公殁,阜后公一年亦亡。
孙男七人:曰镗,曰钖,曰銶,曰锵,曰鋂,曰镳。
孙女二人:曰真,曰从。
高亮杰特,硕大刚毅,人望之凛然,而内甚夷旷。
其学洞究古今,会道约理,晦明巨细,交贯旁达。
其临事如衡陈权设,圭不可欺,四方学者宗仰敬畏,终莫测所至。
其在朝廷,正色侃侃,守经据古,务以格君心、存旧章、畏天变、爱民力、裁恩倖、峻风节为言,不择祸福利害,以为趋舍避就,挺立不挠,邪枉惮焉。
其任外服,纲张目举,仁行威振,强暴者戢,柔懦者立,贪沓者化,兴利除弊,率为后法。
方公少年,遭王国多难,慨然有志驰驱,值权臣力主和议,务以术消阏天下忠义敢为之气,公窃愤之,终其世不与通,陆沉远方凡三十年,始登天朝。
时宰附会,规挑兵端,公又力争之,以为自治未至,何以谋人?
至摈居外,犹恳恳弗已。
晚再侍帷幄,察时论浸弛,虑成玩愒晏安之渐,则劝上以无怠初志,益懋远图。
迹公所学,考功素论,则公之盛心何如也!
然严气正性,不肯纤芥徇时,以故屹屹难合,迄大不施。
独为天子所尊礼,至称之曰「有国之师表」也,洎将用公,而公亡矣。
呜呼!
用舍污隆之数,实关诸天,岂人力哉!
诸孤不令,何足以识公大致!
念葬日薄矣,较德瑑辞,厥艰其人,敬忍死泣血,先用温文正公法,书世次官簿终始,以掩诸幽。
其论次之详,则见诸家传云。
仁寿县太君魏氏墓志铭熙宁七年十二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五、《净德集》卷二七
熙宁七年十月某日,仁寿县太君魏氏以疾卒于普州大炉镇王谊家,享年八十。
明年,其子护丧而归,卜以十二月某日葬于华阳县晋安乡先茔之次,礼也。
夫人世居成都,曾祖某仕孟,补东头供奉官,将兵戍普慈,因家焉。
祖渊,父昭,乃遂为普人。
夫人年十五归于故赠大理寺丞费君,讳文字正用。
生五子:曰珍、珣,今亡矣;
曰圭、璋,祗慎寡过;
曰琦,以孝行称乡里,皇祐中进士第,累迁屯田员外郎通判蜀州
四女:长适李惟吉,次适杨士贤,次适张铎,次适王谊,皆良族也。
夫人仁孝敏惠,得自天禀。
闻前世贤妇烈女事,历历志记,以自规饬。
好佛书,知缘报大略,特加崇信。
法爱而严,虽壮子长妇侍之,每有畏色。
寺丞君旧豪,舍财,不屑屑治产,惟好贤乐善,宴衎自适。
夫人罄奁中物及父母所与之田,以资其用,至于匮竭,曾不少慊。
寺丞君之亡,屯田君之幼也,名声未闻,生事困约,夫人殊无他忧,务择师友,磨砺其业。
至于起家得禄,板舆就养,士论推以为荣,宗亲党巷指以为楷范。
治平中,屯田君之官河朔,夫人年踰七十,驩然愿行。
熙宁元年,上初郊祀,乃享今封。
四年,大飨,请进以邑,则曰:「吾妇人,一受命足矣」。
河朔七年而归,涉深登险,水陆仅万里,康宁喜乐,未尝一日不豫。
然起居语默,惟王氏女之在念,欲往见焉。
凡如此者将一年,子孙固留不可,会亦来迓,即与之行,至则浃日而逝。
王氏妇哀夫人离阔之远,而会合之近,遽及于大变也,自是毁顿骨立,誓以死殉,后五月而亡。
其将亡也,语不及他,亦惟夫人之念。
呜呼,始终存没之际,果何如耶!
夫人与其子官于他方,凡二十年无恙,一旦归而卒于女之家,岂冥理素定,不可辄徙耶?
人之生聚散休戚,何常之有,惟是母子之爱,遂继以死,得非鞠养大赐,虽终天莫能以报称而至是耶。
临夫人之丧者,既吊而又伤之也。
铭曰:
享年于耄,惟德之施;
受封于朝,惟母之仪。
禄以养裕于私,礼以葬得其归。
滔滔此生,固有合离。
惟此合离,喜乐忧悲。
夫人之怀,吾女是思。
往卒其家,女亦继之。
理涉茫昧,尸者云谁?
抑亦偶然,莫得而知。
勒铭幽石,以显孝慈。
解瑜墓碑记 北宋 · 汝孝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九
太庙斋郎解君讳瑜,字忠叔姓系原本,烂然史牒,此不复具。
九世祖琬,魏州人也,仕则天朝,有禦戎安边之效,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子孙蕃息,遂家长安
高祖达,随僖宗幸蜀,因家于昌州
曾祖昌逵,志度恢廓,智思深远,占田万顷,优为素封之业。
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有馀则散,义声洽闻。
宋定蜀,艺祖召署昌逵楚州马步副虞候,固辞不就,非其好也。
祖廷翰,隐居不仕。
父靖,多学术,工笔札。
家赀亿万,豪冠两蜀,刚义寡合,施与不妄。
志意相得,百金不吝,趣当乖忤,一毫半菽弗与也,有古游侠尚气之风焉。
忠叔即靖之第三子也,生而秀异,长而俊敏,开帖暂阅,永能记诵,下笔立就,郁有文彩。
治生计有机数,注措规画,出于众意之外。
断棋完鞠,动皆有法。
竹头木屑,举无弃物。
性复恺悌,笃于孝爱。
父尝为乡豪搆陷,谪居白帝,忠叔时年尚未冠,泣血奔走京辇,号诉于有力者,大弃财贿,以雪其冤。
卒得父全终于牖下,忠叔之力也。
进士举不遂,偕计,乃入赀求仕,授太庙斋郎
方图效官奋迹,以希卜式、黄霸之用,不幸天夺其寿,卒然遘疾,以嘉祐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于家,享年三十有七。
忠叔娶普州冯氏,生一女,曰佛娘,钟爱尤笃。
疾亟,会亲属议立犹子为嗣,曰三师伯俊,族人谓忠叔真能以义割爱也。
忠叔殁后,复生一子,曰五师,议者谓天不绝忠叔之嗣也,以其笃于承祀之计也。
天从人欲,岂诬也哉!
嘉祐庚子岁十二月二十八日,葬于大足县顺化里。
铭曰:
学而进,荣名不振;
赀而官,降年弗延。
才耶命耶,莫叩其端。
郁郁佳城,萧萧古原。
归全于父母,流庆于子孙。
按:《民国重修大足县志》卷一,民国三十四年排印本。
古挚墓铭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1154年12月 宋 · 王灼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七、《永乐大典》卷一○八八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
君讳挚,字通老古公亶父后,世为济州钜野人
朝奉郎、知峡州夷陵县尧卿之子,朝请大夫致仕冕之孙,赠朝请郎仲信之曾孙。
君少孤,政和初算学登第,授承信郎,调龙州清水县
麻仓金窟发,主者私献,祈勿举,君比退,以实闻。
关中乱,大盗史彬河池窥蜀,部刺史檄君筑山塞作保聚计。
王𤫉驻兵兴元君度必梗于𤫉,徒扰邑民无益也,力陈不可,坐慢令对移监本州市易务
邑父老诉请还任,从之。
官满,又借留三年。
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罢去,为邛州火井县
弓兵统制刘锜集诸尉习射,君挟一矢发中的。
成都府兵马都监,建言创药局惠民,至今不废。
石泉军沙知寨、监嘉州洪雅县酒税、成都九县巡检、邛雅州都巡检、邛之思安兵马都监,皆有称。
四川宣抚使郑公刚中干办官,郑去,奏为成都府等路第三正将
四川制置使李公璆奏知威州,未赴也。
初有旨,罢行僧道度牒,宣抚帑籍中馀在数百,郑靳之,作曩案牍付君变易,充边费。
御史劾郑诸过,诏江州起狱,君牵连就逮,狱具,夺修武、从义、秉义郎三官,勒停特除名。
绍兴二十四年九月戊辰卒,官叙秉义郎
娶张氏,职方员外郎器之女。
男曰邦材,承信郎合州广安军同巡检
曰邦宁,习进士举
女适承信郎、监普州商税务赵师圣
孙男各一人。
十二月丙子,葬于遂宁府小溪县成乡慈观山东岗。
君健敏解事,和易多可,以故势人每荐用,而所至宾客充凑。
尝董修成都谯门,掘出片石,款刻云:「五五二十五,五五复重数。
与君相见时,更待二十五」。
君曰:「吾既半百,岂寿当尔耶」?
至是乃信。
铭曰:
孕气之初,数随与俱。
寿过老传,先示厥符。
孰荣孰枯,孰避孰趋?
君其置恨,归此泉区。
宋尚书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新知湖州文公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百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七、乾隆《潼川府志》卷四、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二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新知湖州文公以疾卒于陈州之宾馆,享年六十有二。
其孤朝光奉其柩以归,以元祐九年二月五日葬于梓州永泰新兴乡新兴里。
前此,状公行事始卒来求铭。
公,百禄所畏者,且同年进士也,不可辞,故书。
公讳同,字与可
其先文翁庐江人,为守,子孙因家焉。
至立,徙巴之临江,学谯周,门人推为颜子。
其后又徙梓州永泰新兴乡新兴里。
曾祖彦明、祖廷蕴、考昌翰皆儒服不仕,考公以公赠尚书都官郎中
妣李氏,仁寿县太君
公幼志于学,不群,乡人异之。
都官公尝诲之曰:「吾世为德,汝其起家乎!
将高吾门,于吾庐之东偏以待汝,宜勉之」!
公时年十三,俛而对曰:「谨奉教」。
自是昼悉力家事,夕常读书达旦,遂博通经史诸子,无所不究,未冠能文。
庆历中,今太师潞公守成都,誉公所贽文,以示府学,学者一时称慕之,再举乡书第一。
皇祐元年登科第五,调邛州军事判官,更摄蒲江大邑
绳治豪放,或辨折欺伪,然后敦学政,劝邑之子弟,召其长者与语名教,使归谕里人。
再调静难军节度判官,秩满改太常丞
嘉祐四年召试馆职判尚书职方兼编校史馆书籍
以亲老,请通判邛州
未几,丁都官忧,服除归馆,又以亲老,请通判汉州,迁太常博士
明堂覃恩,迁尚书祠部员外郎,赐五品服,知普州
丁仁寿忧,服除,熙宁三年知太常礼院编修大宗正司条贯。
执政欲兴事功,多所更釐创造,附丽者众,根排异论,公独远之。
及与陈荐等议宗室袭封事,执据典礼,坐非是,夺一官,再请乡郡,以太常博士陵州
州廨徒倚于培塿之间,土风习庞,守长至者或鄙易之。
公访民疾苦,得城中群不逞主名,常以夕时凌轹途巷,良民暮即阖户不敢出。
及是,率以事收至庭,峻绳之,且戒毋复乱吾治。
后郡民庆吊相往来,虽篝火宵行,无复扰者。
上元嬉游,野民扶老携?
趋城市,数习宴然。
父老相庆曰:「不图吾乡今日安居行乐近比都会也」!
贵平男子依假灵惠,以鬼道惑人,远近走集,争投货财,将大侈丛祠。
公闻之,乃移尉捕其首,黥而徙之,馀置不问,以其材新甲仗库。
尝使谕尉曰:「西山之隈,居者数家,有盗匿焉,亟捕之」。
尉果擒盗,乡人神之。
兴元府
汉中沃腴,俗饶财寡文,未有第进士者。
公先治庠序,择行艺之秀者使掌之,风谕境内,使民遣子弟就学,暇日躬往阅视而诲导之,于是风俗寖改,向学为多。
有盗杂居阛阓,公使捕诘之,叩头伏,发其藏,皆穿窬所得,未之易也。
士民每春出游观,常苦秦陇恶少从褒斜间道往来剽窃,吏不能禁,公严治之、盗不敢犯。
城固之上原、巴城民顽,逋租不以时入,人苦乡徭,代输破产,公督励之,革其弊,既复旧秩。
度支、司封员外郎,徙知洋州
兴势环境皆山谷,民以为产,使者方行榷法,岁课四十馀万斤。
商旅不通,山民及其孥荷担趣郡,者往返千里,公条奏其不便。
茶场岁额有曰纲外者,有司新其法,止通商于蜀,出他路者禁之。
然蜀产郡居多,商无由通,于是纲外山积。
使者又督主吏必尽易之,腐败者偿纳,人为忧惴。
公又奏论其不可,皆不报。
司方辇致解盐就易于郡,冀以阜本而尽榷民间食盐。
商旅不行,官盐复不继,于是民苦食淡。
公又言:「臣州榷茶虽久,其间措置未有衷比,又尽榷解盐,官自出卖,不许商贩。
虽利归公上,而民不便之。
宜预为津调,娖然有备,则法行之后售之,民间涓涓不绝。
若一日弗继,则人无以食」。
诏为弛禁,舆诵欢然。
代还,判登闻鼓院
数月,乞郡东南,除知湖州
神宗召见延问,公条对有绪,建言二事,一曰:「洋与秦、凤壤错比,往时凶盗剽掠境上,人不得安,急则逃匿山谷。
恐一旦啸聚呼白地,剑外当小警。
请置吏于五丈原,否则骆谷,与华阳镇相援,以禦绝诸偷」。
二曰:「远民诣登闻鼓院投诉无虚日,间有判然易以敕律辨者,官司不为区处,第援旧牍抑却之。
冤民废农桑,走数千里,抱书立鼓下,非朝廷为民设官意。
请凡讼诉滞枉,或不为决,致诣阙得直者,重其坐,使吏知恤职,民无嗟蹙」。
上然之。
公资廉,方家居,不问资产。
所至尤恤民事,民有不便,如己纳之阱中,必为出之而后已。
退而斋居一室,书史图画,罗列左右,弹琴著文,寒暑不废。
事亲孝,未尝违去晨暮,恬于远官,以便甘旨者十有馀年。
不趣时好,不避权仇,修其在己,而不求其在人者,安义与命,盖超然自得。
平居以言诲诸子而自践之者,其大旨如此。
故凡与之游,皆名节文行之士显用于今者,而公独不与焉,命也夫!
司马温公常遗书曰:「与可襟韵潇洒,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光心服者非特词翰而已」。
公博学,虽星经、地理、方药、音律靡不究,古篆行草皆能精之。
好水石松竹,每佳赏幽趣,乐而忘返,发于逸思,形于笔妙,摸写四物,颇臻其极,士大夫多宝之。
其殁于宛丘也,梁洋之民悲思焉。
娶卫氏,追封旌德县君
再娶李氏,封永知县君
子男五人:朝光为彭州军事判官,葆光举进士,垂光、务光及幼未名者三人皆早亡。
女二人:长亡,次适进士张元弼
孙男七人,机、楫皆业进士,馀悉幼。
女四人。
平生所为文五十卷。
铭曰:
蹈直方而不诎兮不负其君,乐吾土而徜徉兮不遗其亲。
处单邈而怀国兮,恤一物之不伸。
琢至宝而不售兮,韫吾椟而晦珍。
令有否而胶戾兮,诚激烈而傥陈。
善则择于太上兮,不忘于梁洋之民。
刍豢牢醴之不吾嗜兮,甘吾之
黼黻貂冠之不吾好兮,服吾之文。
道渺莽兮东南游,漠然命兮逝宛丘
魂万里兮返故州,从先垄兮植新楸
垂令名其不朽兮,盖不特王褒相如之俦。
按:《丹渊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魏德源普慈二首 其二 南宋 · 李流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东梓名州最普州,蟆颐相望气横秋。
青衿胄子迎高朕,竹马儿童识细侯
只有爱民心尚在,可能忧国泪空流。
摩挲疲瘵无多事,绿野家家剑换牛。
奉谢杨同府惠笺 明 · 陈昌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
九龙煖吐沈香水,洗出金盆雪花纸。
半点纤尘不敢污,分明只隔珠宫里。
冯夷南来骑大鹏,倒握雷斧驱雷丁。
夜深偷入娑竭窟,琤琤斲碎玻瓈冰。
初疑鲛绡脱机杼,又疑白茧离霜杵。
一幅开来一幅新,压倒寻常千万楮。
东倭玉版不足称,西蜀薛涛空有名。
连城重价人莫识,千金抵换犹嫌轻。
伊昔黄门蔡伦造,鱼网麻头尽称好。
尔来八万四千秋,流落人间为至宝。
至宝原来不易逢,君侯得自波斯中。
一朝分赐到茅屋,阴崖便觉春融融。
从此光芒动星斗,欃枪乱落旄头吼。
欲脩五凤文明楼,不是公输运斤手。
况今作者多如云,腾蛟起凤何纷纷。
长杨献赋总班马,去去好策凌烟勋。
既无五色锦绣段,又无一双青玉案
负侯之德良亦深,一度开缄一汗颜。
愿侯早晚登三台,大展济世经纶才。
熙熙玉烛调春台,一瓢甘雨从天来。
四海消炎埃,千年泰运重重开。
宗室故赠同州观察使冯翊侯墓志铭(奉敕撰 熙宁八年十月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五、《长兴集》卷二七
君讳叔藻,字景文普州防禦使克继之子,武信军节度使、循国公承庆之孙,高密郡王德恭之曾孙。
景祐五年,以宗子补右内率府副率,历右监门卫率、右千牛卫将军右监门卫右武卫大将军嘉州刺史右羽林大将军陵州团练使
州废,更祁州团练使
熙宁七年二月辛巳以疾卒,赠同州观察使冯翊侯。
君柔友,善与人居,所居必得英欢。
通乐律,喜为歌诗,有集十卷传其家。
陵州废,君方疾,喟然叹曰:「吾弟叔蕃为集州,州废而吾之弟卒。
吾其死于是乎」!
后数日果卒。
夫人向氏,永乐县
子男四人,曰动之、葵之,皆卒;
释之,右监门率府率
禄之,三班奉职
二女子未嫁。
熙宁八年十月己酉归葬汝州梁县秦悼王之兆。
铭曰:
宜寿考,孰靳其与。
匪延斯延,不既有子。
下宅维居,汝坟之墟。
炳铭幽墟,万世其初。
润州金山使君祠堂记熙宁四年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长兴集》卷二二、《金山志》卷一七、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四
江南为国时,升、扬、润宫室邑闾,环江相望。
金山能尽有三州山川之盛观。
衣冠往还,非东府西川贵人大族,则诸侯之重客也。
其旧势馀泽,至本朝为之借资出力者尚未衰也。
庆历中钱使君因其徒以罪相讼,诉于有司,击去其主者,而表以为禅院,使吴僧瑞新居之。
其徒度其势不能复得所欲,一夕,火其居。
比东方明,一山尽赭。
既至,因其残破,一切刮去故迹,隤高培下,穹山大谷,一日皆变化隳残。
人始莫不怪之,已而为广堂复殿,翼然临无穷之大江
菑巨石梁鱼鳖之宅,朝江而暮庐,殆于必完矣。
死,复中废为讲舍。
久之,鞠使君复召禅者达观、圆通代居之。
或卒或去,至宜觉师相因十馀年,斤斧之声相闻,而昔之言金山之盛者,今复过之矣。
予少时自金陵润州,初望见金山才若凫雁,渺渺浮沈江波中,顺流张帆,不半日至其下。
予犹记其室庐略皆卤莽,非若今之严焕也。
未三十年而废兴且三四,然每废辄复加壮。
虽任之在其主者,而能使之兴,且在二使君也。
熙宁四年宝觉师为二使君之祠于山中,而求予文以记其说,曰:「二人之才能,皆为润人之所思,不独寺之所赖者如此云」。
钱使君名彦远,官终祠部员外郎
鞠使君名真卿,今为太常丞集贤校理、知普州
宝觉南漳道人务周也。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建中靖国元年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宋会要辑稿》礼三三之三二(第二册第一二五三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六、《皇朝文鉴》卷三二、《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二二
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岁正月壬戌朔十三日甲戌,大行皇太后崩于慈德殿。
二月壬辰朔十一日壬寅,殡于西阶,以三月壬戌朔八日己巳戒百官请命于太庙,谥曰钦圣宪肃皇后
太史筮之,将以五月辛酉朔六日丙寅迁座于永裕陵,礼也。
哀子嗣皇帝臣佶极永感之怀,写无穷之慕,躬荐泂酌,奉宁輴驭。
痛三牲之养,忽至于遣奠
悲万寿之祝,俄成于晞露。
謦欬如在,声容不返。
毕铜史之馀滴,动金商之清挽。
暑令忽其成凄,薰风飒其变惨。
像设既严,物仪具在。
惟是册书,用传不朽。
官以承诏,式虔事守。
纪美寓哀,贻之永久。
其词曰:我隆康,恩渐动植。
若远及迩,生成滋息。
趋走贤智,修官懋职。
遐方四裔,左衽重译。
维相向公,梁梠宗祏。
逮女曾孙,逌家瑞国。
蚤归王藩,旋被褕翟
至性温温,令仪翼翼。
道德礼学,生知自得。
庆寿宝慈,问安昕夕。
执养寒暑,端庄不易。
内辅神宗,赞助陪益。
凡厥见闻,徐为启迪。
十有九年,晏聚椒掖。
万邦托慈,六宫仰德。
约省外氏,汤沐脂泽。
敬恭西竺,檀旃檐卜。
斯世丕平,阴与多绩。
比懿夏商,涂山简狄
姜嫄大姒,联祛并舄。
元符三祀,岁执徐直。
正月己卯,变同剨砉。
巍巍哲宗,武威文德
天何弗祐,忽遘窀穸。
上嗣考庙,将决大策。
干将鸿臣,或藏邪慝。
辄进异论,欲倒白黑。
赖我圣母,沉潜刚克。
折之陛前,气殚语塞。
庭罗犀渠,门屯闟戟。
龙德利见,人寰庆怿。
一指顾间,长宁社稷。
譬如娲皇,神工妙则。
鍊石补天,断鳌立极。
冲融宇宙,滉漾澡涤。
靡贤不登,靡冤不释。
臣尝侍对,与闻训敕。
曰我皇帝,圣材天锡。
子道勤毖,政事祗惕。
治本乱原,讲磨䌷绎。
惠心溥博,物理研覈。
帝堪多难,予复明辟。
何俟祔飨,始还禁阈。
幸济初难,后罔予责。
重下教告,亟就安适。
帝扳以留,恳款襞积。
数请弗回,推玺欲籍。
义尽今兹,事高往昔。
在汉马邓,固多惭色。
其于邦民,忧不离臆。
动履仁俭,示先壸则。
服无珠玑,器无金碧。
禁戒雕绘,弃损组织。
言祖经坟,智该儒墨。
诸书过眼,疑旨洞析。
兢兢瞿瞿,殆忘寝食。
凉暄密移,沴气侵蚀。
皇帝圣孝,启处在侧。
药审刀圭,术穷针石。
襘禳山川,犹期千亿。
丹剂虽灵,冥算终厄。
佛供昼昏,丧氛夜赤。
祲象告凶,轩星示坼。
数圮坤元,景沦望魄。
五十六载,驰光度隙。
呜呼哀哉!
梓匠奏工,嫔娥罢饰。
帐殿先途,殡堂撤席。
缟士鼎鼎,绛旌奕奕。
左背城阙,右经阡陌。
彀骑䟃𧽼,绨车咿噫。
箫笳悲吟,卤簿哆赫。
万类夺辉,四民聚戚。
御服苴麻,皇情栾棘。
呜呼哀哉!
雾雨故宫,莓苔旧墄。
凤幌萧森,兽扉虚寂。
辇路鉴奁,孰非陈迹。
引望山园,涕濡竹柏。
惟有徽音,长留宝册。
呜呼哀哉!
策师南游过三峡见予求施以诗会余忧悲苦恼无意赋咏姑借为喻送行则无一字不著题此本分事不妨大亲切也策将安取绍兴十四年十二月一日 南宋 · 冯时行
策骨寒瘦枯梅枝梅花开时徵我诗。
我诗悲瘁作无意,借梅代我陈其词。
云最先得春意,桃花乱搀作佛事。
千年冷落空自知,今日相看合何似。
迦叶眼睛谁不有,先觉我当为上首。
世界识春光,南枝待入瞿昙手。
张吉甫墓铭绍兴十三年十一月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九、《󲦙云文集》卷四
宋绍兴十一年岁在辛酉八月初二日南平张吉甫年六十八,卒于正寝,将以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日,葬光宅里实合市之东瀛山下。
其子宿五百里抵恭之乐碛,丐铭于其友冯某甚力。
某阅其行实当得铭,又与宿初相识京师,定交迄今二十年,铭不当辞。
公讳商,吉甫其字也。
曾祖某,祖某,父某。
其先本长安,唐末宦,乱不能自还,居普州龙归镇
祖徙怀化军
熙宁间南平军怀化废,今为南平人
公性至孝,始生而父已卒,皇祖妣、皇妣在堂四十馀年,公事养尽力。
皇妣常疾病,公年未冠,割股膳以进,病愈。
事著闻,郡县旌异。
有姊孀而贫,公迎之敬事于家,事大小必请,终其身。
乡党朋友急难,公赴之惟恐后。
亲族之贫不能嫁娶,死不能葬,公任之凡百馀家。
所居三溪之南三十里,有大溪当行冲。
溪出两山间,至是为石梁,益湍急,不能五十步,斩为崖,悬注而下。
涨,行人绝悍流,力不能与水争,一跌立碎崖下者,不知其几何人。
公捐百金,顿为石桥,涉者如遇枕席,利无穷也。
呜呼!
今世大夫士食天子廪稍、职民氓,顾偃蹇傲嬉,民瘠瘵不加省,甚者蠹败椓伤以为利。
公在畎亩,而得施一乡,茍利人,虽大有所费,捐不顾惜,其贤何如也!
公读书务通大义,方伎小说,古今词章,多记诵。
宾客,客至饮酒弈棋,阅月不视家事。
静重绝臧否,待人虽稚孺加谨敬。
娶冯氏,生二子,长曰宏,次曰宿。
一女,适进士瞿洵武。
宏与瞿氏女皆先公卒,宿中绍兴五年武举第,今为承节郎
孙男七人,、桴、𣏣、枢、楫、杞、栝,楫后公一年卒。
女孙二人。
初二子之生也,公慨然曰:「商水簪绅,落穷荒,堕废先业,幸有子。
贤否在所始,起坠绪、续前光者,顾不在兹欤」?
又曰:「出入六艺之文,泓然深邃,发于事业者,则时之选。
决机应敌,定封侯之业不旋踵,亦吾之好也」。
乃命宏曰「惟汝文」,命宿曰「惟汝武」。
又曰:「前人声勋在简册,汝之学肖古人,则踰今人有成矣」。
宏长为名进士,三冠选举,不幸蚤死。
宿官东吴,会金人归我河南,朝廷应之。
事剧费大,且疑信未定,有司多择果敢有术略者自从,而宿在选。
然施设未著,其必有待未艾也。
率要二子,略如公之志云。
铭曰:
爵弗及,以仁则尊;
寿有止,以子则存。
室之幽,而昭以斯文。
死而无憾者,其孰如君乎!
邛州墓志铭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嵩山集》卷五二
某昔仕涪州,所趋走州刺史程公之子仔衣大布,戴大帛之冠,手其书一编来见,曰:「哀不能言,执事其视诸书」。
仔去,某取其书读之,以为为善而志常遂者天也,或有不遂者,天所不逮也。
天则以文予人,而使之发扬焉。
仔之父仕至右朝议大夫,不克大显。
其葬也,于是乎有待乎文也。
某闻公之先,盖有讳仁霸者,州论其行义,使摄录事参军
有盗芦菔根,不自意所持刀伤主人,尉几幸赏,以为劫狱。
赇,强搒服之。
录事公咋谓盗:「汝冤,盍自言?
吾为汝直之」。
州竟杀盗。
盗后三十年,昼见请往与尉史对,对已则子孙其昌矣。
至公盖六世,果皆官达而寿,天于公之家抑厚矣,尚怼曰不大显。
第见世有愧于公者,而在高位,顾不求其传,孰能如公之家欤?
不必资于文以发扬也。
虽然,公且葬,不可不具著以告于后之人,知公实大显,又非止于其身,将其后皆然。
公讳敦书,字通叟,其先武昌人
唐广明中讳琦者,从僖宗,遂家于眉州
曾王父讳浚大中大夫,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其配宋氏,京兆郡
王父讳之邵大中大夫显谟阁待制,赠龙图阁直学士,累赠少师
其配史氏,蜀国夫人
父讳唐,宝文阁学士右正议大夫,赠特进
其配杨氏,通义郡夫人
许氏,同安郡夫人
勾氏,安康郡夫人
自其曾王父而来为仁厚,宝文公未尝以徒罪刑人,及公益宽大。
宣和二年,宝文公任为承务郎,始为资阳丞,盐井日征有程,主计者欲征倍程,檄公覈其实。
公曰:「是盈缩无常,今而盈可也,不幸而缩,吾不可奉上官害民」。
列其实,有司为正,民间大叫欢,以喜去。
金堂县税,愈益轻其征。
其初课不登,已而商贾争出其途,课大增。
将去,留其赢于库,不以著籍,曰姑以是备不登可也。
再为江原丞,率其民尽力于堰,仍为均水,约束民不复争。
张魏公宣抚川陕,陈公通判达州,寻遣奏事阙下。
吕丞相欲留为郎尚书省,公曰:「不可不返报」。
既归,州阙太守,兼行太守事。
女真逼安康,其帅王彦以其军来,公谕其民,民曰:「公不欺我」。
争出刍,其军亦喜曰:「微公如何」!
其军,有哗者吾不贷。
终其军去,无敢哗。
涪州,其民旧出地租为公使钱者悉除之。
普州,盐井废,所负不入,系狱者百馀家。
公论其课当除,卒为免其课九十九万一千馀斤,钱五万三千馀缗。
再至涪州,州之人喜且相语:「我公来矣」。
雅州,徼外蛮杀灵关民,提点刑狱司欲徵旁郡兵,公曰:「何至是」!
第召土丁集塞下,徼外蛮意慑不敢动,以无事。
邛州,栏江堰久废,公治之,民溉田增多,岁饷汉中诸军百万,实八十万。
前为守者常先一岁取民输以充赋,民力竭不能输,公上其状,且自劾。
未报,则戚戚以悲;
既闻有议复除,则喜,过于其民之得复除也。
其后卒除十万缗。
而公以乾道三年正月十六日卒,年六十七,民恨公不及见,叹息以泣。
公少渊静无竞,所至为政简便,盖自其家法而然。
其居家,于亲也孝,于兄弟也顺,于族也惠,于士也诚。
尝予之田以资其养,从女之孤者嫁之,内外属贫者赒之。
泸上有族,于杨夫人之丧助沐椁,见必泣。
公所居乡,其乡人爱之;
所居官,其邦人德之。
有子又能教之,以文学进士第
古之君子著于册书,为世所称道盖如此,公讵不大显也耶?
仔以公卒之年十一月壬申,葬于眉山县怀德乡公所卜龙渊之上。
黎恭人之圹,去宝文公墓三里。
公之孝益信也。
恭人左中奉大夫、直秘阁揆之女,生子男二人,俱,右承事郎、前泸州泸川县主簿,致仕卒。
仔,左承直郎,前邛州军事推官
孙男四人,以正、以发,将仕郎
以简、以一,未仕。
孙女五人,长适右迪功郎资州龙水县主簿孙直洵,馀未嫁。
铭曰:
世有施仁,孰识其报?
既炽既昌,于公有考。
公之初祖,慈惠且温。
冤则直之,天大其门。
迄公六世,仕者加多。
为帝守邦,旗纛弓戈。
登于光显,益故常。
实羡于仁,以笃不忘。
公之子孙,是效是似。
继今绵绵,刻示无止。
历代崇道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三
穆王昆崙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衡山恒山终南会稽山青城山天台山罗浮山崆峒山王母观。前后度道士五千馀人。
秦始皇帝并吞六国。招方士。
好长生之术。遣使往蓬莱采不死药
宫观一百馀所。度道士一千七百馀人。
汉文帝窦太后并好黄老之术。造宫观七十二所。
敕天下如不通黄老经者。不得注官。
又亲访河上公问道德之要。天下大治。
计度道士一千馀人。孝武帝奉道弥笃。
王母降于宫中。遗白银像五躯。
曰是太上老君之真形也。别营三殿而供养之。
后移像于柏梁台上。后又移于甘泉宫内。
以一殿而并列之。南向设座。
自兹始也。又度公主数人。
及度道士约五千馀人。并造观三百馀所。
嵩岳万岁观泰山登封华山集仙观终南望灵观王屋通天观。并不得令庶姓居之。
以为恒式。其万岁观因巡幸而闻山呼。
遂舍行宫而为观焉。至孝宣帝时
上党郡功曹李恽。因入抱犊山采药。
于石室内获天书四十馀卷。并玉箱玉杖。
献于河东郡太守张纯立遣使上进。
视之大惊。不觉流涕。
乃令宣示内外臣僚。时冉癸为主书中郎将
见之泣曰。此是武帝临崩时遗制令葬于梓宫之内。
何由至此。及披之卷后所有臣僚校勘姓名。
于今见有存者。乃遣使检校茂陵
即又安宛如故。乃为武帝造观二所。
一在长安城内。一在茂陵之下。
奉先也。复度道士二十人。
以奉香火也。后赤眉之乱。
茂陵为贼所发。于梓宫之中。
但见有剑一口。方欲取之。
其剑忽然哮吼腾空而去。世祖光武皇帝既平王莽
天下大定。东封礼毕。
乃为本朝十一追荐。及南阳舂陵名山大川。
长安洛阳计造观一百二十所。度道士一千八百人。
魏明帝武帝及先太后造观于五都。计一十三所。
道士一百九人。仍诏道书同御史装饰。
吴主孙权天台山桐柏观。命元居之。
富春造崇福观。以奉亲也。
建业兴国观。茅山造景阳观。
都造观三十九年。度道士八百人。
晋武帝洛阳造通天洞天灵仙灵宝四观。及诸州共二百所。
先魏末陇右临洮郡有神人。长三丈。
著白衣。垂素发。
戴金冠。现于襄武县
告县人王始曰。不久当见太平。
武帝授禅。果天下一统。
乃令于所现处造告平观。即李宗之故居也。
别度道士七人。并前后所度道士
共计四百七十二人。时吴郡临平湖岸崩。
获石鼓一枚。遣使上进。
司空张华。此物何用。
曰。但以桐木刻作鲸鱼形。
扣之必有声。闻于数里。
至惠帝时。于宫中忽夜鸣不已。
甚恶之。乃迁嵩山万岁观。
击之集众。自兹也。
魏道武帝于云中太原河朔造观计五十所。度道士六百馀人。
太武敕令天下造太平观共二百七十五所。度道士一千三百人。
受箓。改太平真君元年
仍令四方内外上书言太平真君皇帝陛下。自后嗣帝位。
并皆受箓。后周武帝长安造通元馆。
以延羽客。隋高祖文皇帝迁都于龙首原。
号大兴城。乃于都下畿内造观三十六所。
名曰元坛。度道士二千人。
炀帝迁都洛阳。复于城内及畿甸造观二十四所。
道士一千一百人。皇朝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隋末大业十三年霍山神。
称奉太上老君命告唐公。汝将来必得天下。
至武德元年晋州浮山县羊角山著素衣。
戴金冠。乘朱騣白马。
令吉善行告神尧。汝今得圣理。
可于长安城东致一安化宫而安道像。则社稷延长。
天下大定。善行辞。
见天子何以为据。太上曰。
但去。有献石龟者。
可以为信。善行乃告晋州刺史贺君孝义
义遂将善行见秦王。具告神人现事。
偫臣拜庆。遂差左亲卫帅杜昂与善行于所现处设祭。
太上又现。一如善行所言。
以鞭指昂曰。汝是何人。
昂曰。是秦王使者
太上曰。我不饮不食。
何用祭乎。所有委曲。
令人具知。昂还。
乃言神人复现。秦王大悦。
乃令昂将善行入京上奏。至京立未定。
果有印州治中张达献石龟。上有文曰。
天下安。子孙兴。
千万岁。千万叶。
遂入面奏。高祖大悦。
诏授善行为朝散大夫。赐物一百段。
乃令通事舍人宪于羊角山立庙。复改浮山县为神仙县。
羊角山龙角山。太上又现。
为善行曰。天子喜欢否。
对曰。大喜。
又曰。疑惑何事。
复对曰。为不知圣者姓名耳。
太上曰。我是无上神仙。
姓李氏号老君
即我也。我即之祖也。
史记中有传。亳州谷阳县本庙有枯桧再生为验。
我已令周公旦领神兵助国家打刘黑闼。得四月节。
即破矣。孝义又令善行入奏。
高祖乃敕善行驰驿往洛阳军所。宣敕示谕。
至时果平黑闼。四海大定。
枯桧亦重生焉。乃改庙为庆唐观。
内有明皇御制书碑。及列圣真容并在。
武德三年。诏晋阳道士王远知朝散大夫
并赐镂金冠子紫丝霞帔。以预言高祖受命之徵也。
太宗又加远知银青光禄大夫。并远知预言之故也。
羽衣人赐紫衣。自兹也。
高宗龙朔二年。诏洛州长史谯国公许力士
邙山上清宫以镇鬼。仙洞掘得古石案。
即仙人帛仲理之故基也。及功毕。
令设醮。太上又现。
百官进表称贺。大悦。
乾封初东封礼毕。
回銮亳州。亲谒太上。
谨上尊号为混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
仍改谷阳县真源县。又为太宗文德皇后东明观于京师
又敕道士宜隶宗正寺。仍立位在亲王之次。
文明元年天后欲王诸武。
太上乃现于虢州阌乡龙台乡方兴里皇天原。遣邬元崇令传言于天后云。
国家祚永而享太平。不宜有所僭也。
天后遂寝。乃舍阌乡行宫为奉仙观
后庆涌出于新丰县界。高三百尺。
上有五色云气。下有神池数顷。
中有白鹤鸾凤。四面复有麒麟狮子。
天后令置庆山县。其诸祥瑞。
具载天后实录。以表国家土德中兴之兆也。
又舍中岳奉天宫为嵩阳观。以追荐高宗大帝也。
竟传位于中宗孝和皇帝景龙元年
敕天下州郡并令置景龙观。二年改为中兴观。
三年改为龙兴观。其度人一依前代故事。
睿宗东京宅为景云观。又舍太原宅为唐隆观。
为资荐天皇天后也。明皇开元中
敕诸道并令置开元观。又制混元赞
亲书。勒之于石。
又敕五岳置真君庙。又敕上都太清宫
东都置太微宫。以太原神尧旧宅为紫微宫。
潞州潜龙故宅为启圣宫。并给衮冕绛纱帷帐交龙门戟。
一如宫阙之制。又注道德经及制序引。
天下士庶并令家藏一本。两街道众乃以幢幡伎乐自禁中迎归于太清宫
香花之盛。近古未有。
又敕置道举。一如礼部之制。
亲自策之。达者甚众。
蒲州奏。因修紫极宫
掘地获玉石。状如半月。
复有仙人杵药之像。扣之有声。
颇甚清远。令悬于太原元元庙庭。
号之为偃月磬。东都留守张琦奏。
汝州鲁山县因修仙居古观。获玉瑛。
扣之声闻数里。令悬于太清宫圣祖庙庭。
衢州为建观宇。穿地得鱼一头。
长三尺。其状似铁。
微微带紫碧之色。又如青石。
光莹雕镌。殆非人功所成也。
扣之甚响。其鱼亦不得名。
遣使来献。令宣示百僚。
亦不能辨。乃呼为瑞鱼磬。
仍命悬于太微宫。非讲经设斋。
不得击之。由是诸观竞以木石模之。
以代集众。又诏诸官悉以宰臣及本道节度使领之。
永为常式。又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
以荐献于太清宫。贵有异于九庙也。
东封。获江淮间三脊茅。
乃令于所获之地置灵茅观。及礼毕回。
谒圣祖于亳州本宫。亲札道德经于石。
作大幢。造八角楼
覆之于虚无殿之前。又幸怀州开元观阌乡奉仙观
为王公万民所请。亦亲札二经。
以大石对峙立之。一如太清之制。
乃诏授邬元崇虢州刺史开元十七年夏四月五日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张敬忠奏。大圣祖混元皇帝应现于当管蜀州新津县兴尼寺佛殿柱上。
自然隐起木文。为太上老君圣像。
当顶上有华盖。足下前后各有云叶天花。
共一十三处。谨差判官益州功曹参军王大鐄检覆得状。
与本州刺史李忠别驾卢昉县令李韶道士僧尼一百三十人状同。方敢上奏。
至五月二十四日。敕差内侍昭隐宣取像柱入京。
于大同殿供养。又令两街宫观各赐供养七日。
却令进入大内。于今见在。
前后瑞应极多。难以具录。
二十九年正月七日陈王参军田同秀于丹凤门外忽见紫云自西北映楼。
又见混元乘白马。侍从二童子。
二童子谓同秀曰。我昔与尹喜将入流沙之日。
藏一匮灵符在桃林关尹喜旧宅。汝可请取之。
同秀具事闻奏。敕差内使李志监同秀往陕州桃林县南十二里故函谷关墟求访之。
俄有紫云白兔现于枯桑之下。便乃穿掘。
下至水际。得石函经匮。
玉版朱书细篆。闻奏大悦。
即令京师列十部乐。歌舞鼓吹。
通化门入。其文于宝舆中五色放光。
洞照天地。丹凤楼上。
身披龙衮。手执金炉。
宫嫔婇。竞于楼上散花焚香。
遥自作礼。又令乱撒金钱于楼下。
纵令士庶分取。以为欢乐。
斯须。呼之声。
震动京邑令置宝符灵昌殿。
是夜楼阁林树之上。皆有神灯。
乃于正月一日开元三十年天宝元年。改桃林县灵宝县
其后三年。见灵符有天宝千载之字。
天宝已应改元之号。遂改年为载。
乃于其地长乐亭置天宝观。御制并书灵符铭。
立于所获之处。又于大内置灵符殿。
赐同秀五品正员官。宰相请加尊号为开元天宝神武之字。
制可之。大赦天下。
其年闰四月梦混元谓曰。
我在城之西南久矣。当与汝于兴庆相见。
可速迎我。宰相李林甫牛仙客曰。
朕临御海内。向三十年。
未尝不五更而起。具朝服礼谒真容。
为苍生祈福。近因假寐见混元。
具言上事。遂差内使与道门威仪元裕于城西南寻访。
数日。忽于楼观谷间见有紫云现。
白光属天。于其下穿之。
果得玉像老君。高三尺馀以进。
其日帝在兴庆宫大同殿亲自迎谒。果符兴庆之言。
置于内殿供养。仍令所司写真容。
分送天下诸道宫观。遂大赦天下。
五载。梦见混元言。
我有灵应。寻当自至。
遂于太白山获灵符玉册。及迎到京。
置于灵符殿。亲自供养。
仍封太白山神灵应公。改获符洞为嘉祥洞。
下置真符县。乃令诸道置真符观。
仍编入史。其年十二月
华清宫其月四日
日未出时。忽见骊山顶云物积异。
须臾云散。见混元圣祖现于朝元阁上。
与内人瞻谒。良久乃隐。
诏改会昌县昭应县。其新丰县隶入昭应
又封会昌昭应封山神为元德公
改朝元阁为降圣阁。内出图本。
颁示天下。宣付史官
八载。获二十七仙玉像于宁州罗川县
敕令迎像入京。一如天宝初迎灵宝符仪注故事。
亲自制。寻改罗川县真宁县
于所获处造通圣观。制碑文立之。
于今并在。其年六月
大同殿产玉芝一茎。又造金仙玉芝二观。
复度公主二人为道士。又太白山李浑上言。
见混元言。金星洞内有玉版石。
记圣皇福寿。之符。
御史中丞王鉷入游谷。行四百馀里。
求而得之。敕以殊祥颁示中外。
乃于其地造灵符观。闰六月丙寅
太清宫。加五圣尊号。
仲尼四子像。侍立于混元之前。
又敕十道大郡置玉芝观。大赦天下。
九载。太白山人王元翼上言。
混元大帝降现。言宝仙洞中有妙宝真符
取之。敕刑部尚书张均工部尚书王倕往取。
获之。乃造真灵观。
十三载正月太清宫
又上混元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混元天皇大帝。五圣各加谥号。
加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大赦天下。
十五载。幸蜀。
混元现于汉中郡三泉县黑水之侧。亲礼谒。
遂命刻石像真容于所现之处。又于利州益昌县岭上见混元骑白卫而过。
示收禄山之兆。诏封其白卫岭
于所见之处置自然观。又于嵩山兴唐观
成都福唐观。肃宗至德二载三月十八日
混元现于通化郡云龙岩。初因郡人为国祈福。
建大斋会。十八日
忽烟雾异香。氤氲不散。
至辰时渐渐开霁。神光照天。
因见混元真于山前。自地接天。
通身白衣。左手垂下。
右手执五明之扇。仪相炳然。
众尽瞻礼。其虽高。
亦不及肘。良久乃隐。
遂具上奏。内出图本。
太上皇并叙。文繁不录。
具编史册。仍示天下。
乾元二年夜梦二青童导从至一宫阙。
谒见混元。混元衣云霞之衣。
冠九凤之冠。坐方席。
垂宝盖。凭玉几。
执白拂。左右侍卫真人玉女神仙童子五天力士
罗列极众。著绛衣秉圭。
立侍于混元之后。游涉山海。
经历甚远。一一潜记。
又见混元须发皆黑。及明。
宣下两街。访诸瑞像于务本坊光天观圣祖院。
果获黑髭老君之像。图写以进。
见大悦。一如梦中所睹。
出帝真容。令侍立于混元之后。
仍颁示于天下。供养。
代宗初。于楚州安宜县获八宝。
因改安宜县宝应县。敕于所获之处造宝应观。
改元为宝应元年。大赦天下。
德宗贞元十年。混元潜使金母累降于果州金泉山
授鍊㤅之术。付女贞谢自然
修习功成。其年十月十六日
白日上升。后三月乃归。
刺史李坚曰。天上有玉堂最高。
老君居焉。壁上皆题神仙之名。
时注脚下。云在人间。
或为帝王。或为宰辅。
神仙入谒老君。皆四拜焉。
自然言讫遂却升天。敬宗宝历二年正月
有事于南郊。朝献太清宫
御驾将至长安县主簿郑剪。
忽见老君衣白衣。容状异常。
谓剪曰。当此路有井。
可速实之。不然。
祸在不测。剪惊惶顾。
其地已微陷。遂并力实之。
因失老君所在。驾至。
具以上闻。百官称贺。
兵部侍郎韦处厚为碑。起居郎柳公权书。
于实井之侧。乃编付史官
其年十二月十八日柳公权书碑之际。
忽有劲风飒然而起。旋飙不已。
乃见混元著紫衣。金冠金履。
白莲花之上。右手执五明扇。
左手垂下。空中光明如金色。
公权与镌碑人瞻睹良久。因以物画地记形像。
及画毕。混元忽以扇指空中。
流光四散。乃腾空而去。
众皆侧身仰视。渐远渐小。
没于云中。遂以事上闻。
诏编事迹入碑之中。又敕于两京造延唐观。
文宗开成二年五月中书舍人高元裕阆州刺史
于州北八九里嘉陵江上小山之前。忽见崖壁间光彩有异。
近而观之。石上自然石文。
老君真像。眉发衣章。
巾履服饰。无不周备。
傍有一人。宽衣大袖。
持炉荐香。后一人童子。
双髻高束。谨若听命。
皆非人力图绘镌刻所及。元裕每有所祷。
即紫气上浮。又有灵泉自涌。
士民请福。无不立效。
遂刻石建宇。用旌其瑞。
乃画图呈进。乞编入史。
诏从之。武宗会昌元年
敕以二月十五日大圣祖降诞之日为降圣节。仍令两京及天下。
诸州府设斋行道作乐。赐大酺三日。
军期急速。亦不在此限。
永为常式。懿宗咸通十年九月十日
徐州逆寇庞勋。领从党三千馀人来亳州太清宫
其日宫北百姓三百馀人。见老君自宫中乘空而南。
须臾黑雾遍南川中。偫贼迷路。
自相杀戮。庞勋溺水而死。
偫凶自此殄灭。汴州节度使太清宫使李蔚具事上闻。
诏曰。吾国家系承混元。
教导清净。苦县旧里。
圣祖故乡。宫宇具严。
庙貌斯设。昨者馀妖奔突。
纵火将欲焚烧。阴雾覆闭于晴空。
狂寇颠迷于道路。散逸原野。
遂至诛夷。缅惟元功。
申兹灵贶。内出青词。
又委李蔚虔申告谢。布示中外。
仍付史官十三年三月
台州刺史姚鹄奏。于天台山老君殿
于其地穿获得石函册文以进。乞付史馆
颁示四方。诏从之。
广明二年三月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奏。
晋州申。龙角山庆唐观老君殿柏树上
葛枯死重生。先是武德中混元应现后。
于二树间殿宇。逾年之后。
柏树上忽自生葛蔓。长十馀丈。
荣茂于常。其后齐王夺嫡。
此蔓枯死。旬月之后。
自其末青翠再生。齐王遂败至中宗复位。
安史叛逆。朱泚谋乱。
皆忽枯落。久而复生。
广明元年黄巢犯阙。
其年秋葛蔓枯死。二年冬枝叶重茂。
又于傍树上别生一枝。旬日之中。
长五十馀尺。相对繁茂。
有异于常。奏诏褒美。
编付史官。其后祥异。
皆有诏敕。盖美乎葛藟庆其神谋。
瓜瓞昭其远祚。混元流贶。
奕叶无穷者也。皇帝驻跸西蜀
中和二年八月九日进到。令宣示内外。
三年三月十一日亳州刺史潘稠道士马含章孙栖梧等奏。
太清宫乾宁四年。已累有逆寇侵犯真源。
少或逾千。多或逾万。
皆窥伺是宫。欲为焚劫。
或来攻城邑。或旁犯县城。
老君皆密垂神化。忽起浓云。
或驱以阴风。或击以雷雹。
率皆颠沛。寻至败亡。
灵贶益彰。神功罔测。
寻诏升真源县为畿县。仍内出青词。
修崇告谢。即稽首东拜。
八月十二日。敕亳州太清宫是混元降圣之里。
名高道祖。福荫皇基。
九宫之瑞井涵空。一鹿之仙踪在树。
累代之祯祥可纪。近年之感应尤彰。
所宜严盛于福庭。安可荒凉于静宇。
潘稠能施善政。久乐真风。
广出俸钱。备修宫观
垣墉栋桷。无不精新。
像设丹青。弥加焕丽。
观图考事。深可慰嘉。
其住官威仪道士吴重元可赐紫。仍号凝元先生
道士马含章孙栖梧并赐紫潘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
馀并如故。其年八月二十九日夜
房宗室李特道士李无为。于成都府青羊肆元中观混元降生旧地。
设醮祈真。忽见虹光如弹丸许。
渐渐明大。出于殿基东南竹林中
跳踯入西南梅树下没。于没处穿地三尺已来。
得宝塼一口。长一尺一寸五分。
阔七寸四分。一边厚一寸三分。
并有花文。一边厚一寸八分。
重一十二觔。有古篆六字。
各方二寸。深三分。
镌刻莹洁。迨非人工。
文曰太上平中灾。九月一日
西川节度使侍中陈敬瑄奏曰。皇帝陛下稽古顺天
膺图抚运。凝怀至道。
属想大同。是用省方。
以明罪己。深仁旁达于下土。
至德升闻于上元。符谶允臻。
祯祥间出。降太上匡时之命。
清中寇孽之灾。乃示明文。
爰形古篆。足表妖氛即殄。
圣祚无疆。克知收复之期。
便是清宁之日。至十二日
令宣示百官。中书侍郎平章事韦昭度户部侍郎平章事萧遘门下侍郎平章事郑畋御史中丞张渎宗正卿曹王龟年表贺曰。
伏以萑蒲啸聚。车马省方。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
陛下降成汤罪已之诏。徵王者有征之师。
顾彼凶妖。即当殄灭。
清平既彰于嘉兆。幽赞爰睹其秘文。
赤雀衔书。贶岂同于太上。
元龟负卦。庆难比于平灾。
况因宗室斋醮之辰。仍有祥光跳踯之瑞。
其为感现。可谓丁宁。
枢密使李顺融十二卫都指挥使田令孜表贺曰。今者又有维城。
来于仙观。至诚才发。
嘉兆俄呈。现此时在地之赤光。
是昔日度关之紫㤅。及穿积土。
果获古文。验逸劳于龙蛇。
即知平于枭獍。于冲邃理。
颇甚昭明。既太上令与平灾。
中和永昌厥祚。所现全因圣祖。
掘得又自皇枝。捧此灵踪。
可明天意。且混元圣祖。
每逢多难。皆有殊祥。
唯彼明徵。备书正史
昔于丹凤门上。告田同秀以天宝复国之期。
今又青羊肆中。示李特以陛下还宫之庆。
莫不天下幸甚。乞付史馆
俞之十五日
李特太子校书。李无为赐紫
仍各赐缣帛三百疋。二十一日又诏曰。
太上元元大帝与弟子文始先生讲真经于楼观之台。约后会于青羊之肆。
便乘云驾。俱入流沙。
仙记传闻。地图标载。
周昭至于此日。历数约二千馀年。
景像寂寥。基踪牢落。
今因巡幸。灵贶昭彰。
殊光跳跃于庭前。灵篆申明于树下。
塼合古色。字验休祯。
中和之灾害欲平。厚地之祯符乃现。
足表元穹降祐。圣祖垂祥。
将歼大盗之兵戈。永耀中兴之事业。
须传简册。兼示寰区。
已付史官。备令编录。
仍模勒文字。告示诸道及军前。
其观可改号为青羊宫。仍置殿堂屋宇。
侧近属观田地。约有两顷。
近来散属黎氓。多植葱
清虚之地。难使薰蒸。
已赐钱二百贯。便令收赎。
仍给公验。永归靖庐。
宗子已除官。道士李无为己赐紫
所宜升奖。用庆灵。
敬瑄位冠公台。风行郡国。
效节于延洪之代。修心于道德之乡。
遂令境内消兵。地中呈宝。
其为休美。倍可嘉称。
至十月七日。敕高品郭遵泰监造青羊宫土木之工。
并用内库宣赐。自获灵瑞之后。
至是月癸丑。近蜀郡寇。
相次擒戮。旬月之内。
遂至清平。驾至青羊宫
颁赐有差。李特赐绯
龙州录事参军。又下诏曰。
太上垂祥。青羊应现。
礼宜崇饰。用答殊休。
道州府紫极宫。宜委长吏如法修饰。
仍选有科仪道士祭醮。是月乙卯奏。
收复京城。有以见大道垂休。
圣祖祐。洪图延永。
唐祚无疆者也。又敕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乐朋龟撰碑立之。
伏乞颁示天下。以表皇家承神仙之苗裔。
感太上之灵贶。实万代之无穷也。
臣今校会从国初已来所造宫观。约一千九百馀所。
道士计一万五千馀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
或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
帝王之盛业。自古至于我朝。
莫得而述也。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上都太清宫文章应制宏教大师赐紫道士杜光庭上进。谨记。
秋林驿壁间大行人张器之诗韵 明 · 童轩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使车遥度古梁州,行色俄惊及早秋
浅水黄茅山外路,斜阳红树驿边楼。
牛羊出没居民少,豺虎纵横过客愁(前路安岳遂宁俱有盗贼啸聚)
回首故乡何处是,清霜一夜上人头。
淮阳等州军通判堂除诏政和七年六月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六五(第四册第三四五○页)
淮阳军、广济军信阳军高邮军荆门军汉阳军怀安军邵武军复州荣州雅州普州通判堂除,馀令吏部差人。
铸四铢钱议 南朝宋 · 沈庆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一
昔秦币过重,高祖是患,民铸,改造榆荚,而货轻物重,又复乖时。
太宗放铸,贾谊致讥,诚以采山术存,铜多利重,耕战之器,曩时所用,四民竞造,为害或多。
孝文弗纳,民铸遂行,故能朽贯盈府,天下殷富。
况今耕战不用,采铸废久,熔冶所资,多因成器,功艰利薄,绝吴邓之资,农民不习,无释耒之患。
方今中兴开运,圣化维新,虽复偃甲销戈,而仓库未实,公私所乏,唯钱而已。
愚谓宜听民铸钱,郡县开置钱署,乐铸之家,皆居署内,平其准式。
去其杂伪,官敛输郭藏之以为永宝。
所禁新品,一时施用,今铸悉依此格。
万税三千,严检盗铸,井禁剪凿,数年之间,公私丰赡,铜尽事息,奸伪自止。
且禁铸则铜转成器,开铸则器化为财,剪华利用,于事为益(《宋书·颜竣传》,孝建三年。)
重建福全禅院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三、《咸淳临安志》卷八二、《西湖志》卷一一
福全老禅,寒碧如渊。
姓罗氏新安人,故龙图阁学士、吏部尚书汝楫之孙,故通判福州颢之子。
受律六十年,冰霜峻厉,其徒有过,面数不避,里中敬惮之。
一日偕其徒请于予曰:「福全故空山也,吾师岩室绍达绍熙閒移额建焉。
无几辄燬,又建之。
三门两庑则韬谷慧云继之。
然未有殿也,吾与正严始作之。
严,昌化民家子也,与吾同此戒,故同此果,不幸化矣,幸为吾记之」。
予曰:「若之所以为寺为殿为诸佛像者,何也」?
曰:「吾祖也往者之住善法堂也,其屋皆金银,其器用琉璃码瑙。
今吾弟子不能变化,唯以桐柏为材,以漆丹铅黄为饰,相与奉吾祖而事之耳」。
予又曰:「然则事之者何也」?
曰:「吾祖自炎刘乘白马入中土,始建伽蓝。
是后役神功、驱人力造塔八万、兰若四万、大寺四千,鸣鱼撞钟,十方向答。
盖设像施化,睹物悟心,望吾祖之居,詹吾祖之容,庶几一世之人,变热恼而为清凉,脱轮回而超净界,所以贵乎在在大海水,处处须弥山也」。
予曰:「善哉,善哉!
受而祖之法如吾师者,亦何病于法?
奈何法之不胜人也久矣,吾欲焚之荡之,使之空虚,至于无空虚而无所容其人焉,不亦善乎」?
曰:「不然,其法在则其人举,其法废则其人亡,人敝法耳,非法罔人也」。
予曰:「吾以若等为忘而祖之法也,今乃未忘焉。
然而祖之所谓法者,不以心乱性,不以意生情,无妄见,无狂华,无两舌,无嫌妒,无杀心,常认光明,毋令退转。
如其不然,从无始际,未灭无明,虽名出家,犹隔日翳。
此则沙门比丘尼之所同忌者。
至若身为女人,气禀太阴,若欲證佛,功力更倍。
根尘既深,缚脱有二。
使汝轮当出生入死,所以若五戒,若十戒,若善信菩萨二十四戒,若沙门二百五十戒,独比丘尼至五百戒,若能分别,斯为第一。
知我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入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
今从正摄,心觉内明,令我虚净,犹如琉璃,口相渐消,鼻息全白。
以此妙香,充满法界,一切,咸證妙相。
若能如是,则皆金银,丹漆皆众宝。
譬如得水,不在月珠。
我性圆明,如空行月」。
于是如来阿难与罗汉众,与人天龙众,悉皆欢喜,作礼而退。
乃书而授之,以为记。
殿作于嘉定十一年三月,成于其年五月,糜金钱三千缗。
施之者武节郎陈起宗、其子训武郎陈遵宣城居士士隆
西方念佛堂作于十六年,主其役者无㝵道鉴
其年孟冬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