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彭州新置唐昌县建德草市歇马亭镇并天王院等记 唐 · 陈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
圣上以南夷不虔。边尘岔起。
俟旦授执政意。俾择要郡以良能而牧之
遂命御史中丞渤海吴公行曾持节出刺雅安。公松筠植心。
金石励志。雅安实边之冲。
东入崄隘。应援由此。
公至止一顾。屹如巨防。
当危疑之秋。瞬息无事。
郡人以考秩将满。预怀去思。
接武陈诚。愿借绥抚。
丞相陇西公以公功业昭著。飞章上闻。
请充节度参谋兼诸军行营副都知兵马使东路行营都知兵马使。仍兼知黎州及巡边制署。
公遂于大渡河创置一桥。亘五百尺。
自干戈未宁。士马旁午。
馈运往复。商旅经过。
曾无覆溺之忧。永绝滞留之患。
至今行者。见必归恩。
异迹奇谋。繁难具纪。
由是复升于犍为。雅之南千里县道。
烽堡相躅。早夕军食。
跂俟于犍为。公智出事先。
机生料外。风波助意。
舟楫如飞。是得阖境无虞。
诸军饫饱。实公之功也。
复由是天子以彭门名都而偿其重勋。公轫车之日。
即究风俗。民之忧苦。
已明其重轻。事之兴废。
已熟其利病。从便革弊。
幽显惬心。郡内既肃。
施及支邑。以唐昌县中界𢬵导江郫城。
东西绵远。不啻两舍。
虽有村落。僻在荒塘
昔置邮亭。废毁将久。
遂使行役者野食而泉饮。贸易者星往而烛归。
敚勷公行。投告无所。
深沟雨涨。古陌桥摧。
跬步难踰。艰苦宁述。
况输役责限。徵敛有程。
而欲罪其稽逋者乎。公恻然凝想。
即日计成。遂陈于连帅
于其心而置草市。因其乡名。
便以建德为号。自此四来者旋踵而迓近。
中望者举目而知归。老幼携挈。
倏忽而至。万家欢笑。
共事修营。不旬日而告就。
今则百货咸集。蠢类莫遗。
旗亭旅舍。翼张鳞次。
杨相接。桑麻渐繁。
如此牧人。可谓移风易俗矣。
武侯以蜀脞脆。故令邻邑翊日而市。
意在习其筋力而俟之征徭。又每及上春
以蠢为名。因定日而有知所往。
公亦约之以期而候之。其日商旅辇货至者数万。
珍纤之玩悉有。受用之具毕陈。
想人之心。岂待询问而知其欢悦也。
复以路由诸部。叠迹轮蹄。
徘徊一息。无税驾之所。
遂以俸钱建长亭。崇轩邃室。
外厩内厨。帷簿精新。
器物充足。则往来者非止昼食。
而卜夜可矣。人既繁会。
俗已丰饶。又置一镇。
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
早暮巡警。盗将窜迹。
人遂高眠。不感晨鸡。
无闻夜犬。皆云康泰。
不可比俦。又兹地会昌之前。
有佛寺数所。因废而未兴。
乡闾求福。无处礼敬。
像设之仪莫识。钟罄之声不闻。
僻野深郊。转为聋俗。
复置灵岩报恩院。修北方天王侍从
奇工妙饰。相好无双。
高墉环舍。门庑揭立。
又度僧主持。行道无有虚日。
斯人也。非只丰足。
而永逃夭枉之患。得不纪其盛迹。
而垂于无穷者哉。且人之忧乐。
俗之凋敝。岂系之时。
而实俟于哲人上才也。噫。
公之为政。以已之欲而思人欲。
以已之恶而思人恶。是连牧三郡。
而皆勋绩绝伦。若非秉心端庄。
求理无替。则奚能动远迩瞻听而俟者乎。
且昔之此民。往复百里。
饥不得绩食。寒不得易衣。
今之出户。而所阙皆足。
市之功其可量乎。昔之此民。
村防遥远。萧索人稀。
盗贼织路。行者恐畏。
今之出户。歌笑自若。
醉饱群归。镇之功其可量乎。
昔之此民。首罪无所。
求福奚门。今之出户。
有依归之僧。睹庄严之像。
院之功其可量乎。昔之行者。
戴星乘轺。亭午未憩。
馆谷何投。饥旅宁济。
今之朱门大启。来往如归。
乏马疲人。顿忘其敝。
馆舍之功其可量乎。公创一意而庶类皆安。
推深诚而万人咸福。是知元造之旨。
不独幸蜀之三郡。即应重委大柄。
为国之元臣。使天下皆幸也。
溪早岁谬以文字为公之知。偶因薄游。
获睹盛制。舆人颂美。
异口同词。直叙见闻。
敢愧芜浅。咸通十年五月十五日记。
张学士嘉州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丹渊集》卷二六
熙宁六年秋,吾友张益孺太常礼院求为嘉州
既得,或谓余曰:「益孺少有才名,向尝以辞章冠国学多士,遂优中科等。
自召试入馆,凡若干年,其践历亦已深矣。
方朝廷急用贤者之时,如益孺不补外,被宠擢列华贯,旦暮期尔。
何遽求去,以自缓邪」?
余曰:「岂其然哉!
夫士之所以恃而立于世者,固在乎知此道而已矣。
命既存乎我,其所以用舍之者,系人之能否尔。
惟能常安于中,以俟时之所进退,自信乃笃也。
或挠己以求合之,虽上窃宠荣,以誇耀末俗,其为贤者一付清议,昧然已为贱丈夫矣。
益孺脩正端洁,治己有法度。
今欲使为贱丈夫者之行,其肯邪?
汉嘉,西南之美郡,益孺二千石于此,侍严君旦夕之膳,其为人子,岂不荣且乐欤?
以此较彼,益孺所获,其少欤?
彼将奚为哉」?
初出都,朝中士大夫亦有以益孺之行为可贺者,皆以诗饯之,凡若干首。
益孺视事之明日,即走书兴元,求余为之序,将刻之石,故为言此。
八年上元,甚美堂书。
送张嘉州1090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
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
峨眉山月半轮,影入平羌江水流。
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佛峡人家白酒旧有名。)
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祠三使者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唐先生文集》卷九、嘉庆《四川通志》卷三七
濒江之神,有号三使者云。
世莫知其为何神,其原出于雅安、汉嘉,盛于戎、泸,被于巴峡之间。
民不敢斥,以三指相示,辄恐惧变色,其畏之如此。
然祭不过卮酒、器食,其所持盖狭矣。
而灵应捷疾,有不可掩者。
吾闻昔沅湘间祠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少司命、云中君、山鬼等神,为歌舞以乐之,而词不雅驯。
屈平为作《九歌》,声施后世。
今神不可视其他,独不得比山鬼乎?
而客非其人,无文辞以发之,嗟哉!
雅州蒙顶茶记 宋 · 王庠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六
自古本出巴蜀,晋孙参军楚作歌,尝言之矣。
唐陆羽著《茶经》,言当时出之郡四十有三,剑南则称彭、绵、蜀、邛、雅、泸、眉、汉。
及验于《唐志》,贡茶之郡止十有六,剑南道雅安一郡而已。
以天下奉一人,固必献其尤者,雅之冠蜀,固可知矣。
鸿渐不推高雅品,何哉?
切有所疑而质之他书。
如范蜀公《东斋记》言雅安蒙顶绝异于他茶谱,李公内翰《图经》、雷史君太简轩录》皆言蒙顶上清峰不特冠蜀中,自最天下。
以寡敌众,则众者是,鸿渐之论非矣。
然又尝思之,鸿渐之鉴,非昧于也,其失盖亦有自。
鸿渐生于开元二十一年,幼育于竟陵积禅师天宝中沧浪邑,后负书火门山至德初过江,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
上元辛丑岁,时年二十有九,自作传云有《茶经》三卷,则知《茶经》之作在江、湖间矣。
江湖之上,福建非远,尚言未详而往往得之,况蒙山僻在西之隅,则上清绝品,想鸿渐未尝得之也。
雅安肃宗乾元罢贡,而《沔城纪异记》云,代宗大历初鸿渐吴兴召至宫中,与积禅师烹茶,是时宫中已无蒙顶矣。
然当时岂独鸿渐不得之,如李谪仙杜子美,困游流落为剑南羁客,无片章只句略誉蒙之美,岂非时人以天子委弃无用之物,不精其制造耶?
鸿渐之后四十馀年,长庆大和间,韦齐休佐使云南,过蒙山下,《行记》云「蜀茶尽出于此」。
李丞相德裕入蜀,得蒙沃于汤研之上,移时尽化,以验其真。
白乐天复有《琴诗》云:「琴里知闻惟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天下茶品多矣,乐天特言蒙山,是知后人叹幽振滞,稍稍升赏得为天下之最,决无疑也。
鸿渐《茶经》云:「生烂石沃土者上,紫者上,者上,叶卷而若始抽者上」。
第七篇复具言久服得仙之事。
今上清所出,皆备有四上之美,又其始生在春冬之交。
密云霏雪蔽覆,若有神物护持,故紫笋之英,岁得甚少,此亦秀气所钟,天自珍惜。
既末之,不特味甘色白,又其性温暖,久服不令人患冷,非他之比。
《茶谱》说蒙山遗事,昔有病僧遇一老人,教服上清,后得道青城山
此正与鸿渐载《神异记》,陶洪景《杂录》言丹丘子事相类,亦与李太白荆州玉泉真公服仙人掌事同。
但恨鸿渐蜀人,既不得见其初生四上之美,又不详知病僧得仙之事耳。
自乾元罢贡之后,蒙山不得入禁中,于今三百馀年。
本朝蔡君谟鸿渐不第建安之品,遂以建茶作为龙凤团以进。
欧公永叔称建团,宫嫔多缕金花于其上,虽宸恩殊锡亦所稀得,目建茶擅贵,而蜀茶益不振。
君谟闽人,未尝游剑外,故亦不知蒙顶紫笋本天下第一。
嗟乎!
蜀本西伯道化、文翁德教之国,惟其邈在西南数千里之外,故凡物不能自达而速显于时,韬光晦迹,岂止蒙山而已哉!
是可叹也。
三黜赋(直道事人,宜乎三黜。)1129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二、《梁溪集》卷四、《历代赋汇外集》卷五
贤若下惠,官为士师
以直道而从事,乃屡黜之为宜。
忘己为人,何爵禄之足惜;
舍生取义,岂威武之能移。
法古守官,屈身徇道。
位虽卑而道何所辱,义或失则位焉敢保。
尸禄素餐,将啜菽以忘老。
君违必谏,虽犯颜而何伤;
天听孔昭,恐获罪之难祷。
何则?
忠以得罪,分焉所甘。
以所守之惟一,故遭黜而至三。
用则行而舍则藏,顾有进则有退;
仰不愧而俯不怍,夫何惧而何惭。
枉道事人,奚必去父母之国;
直心行道,焉往无谮愬之谈。
惟君与臣,代天理事。
各尽其职,非相为赐。
谏行言听,固同享于安荣;
道废身藏,亦何心于怨怼。
惟知则止之节,乃尽事君之义。
相彼君子,异乎小夫。
以容悦得君为至计,以缄默固位为良图。
盖亦陋矣,何足算乎!
千年,凡几经于凝冱;
精金百鍊,乃可试于洪炉。
惟此展禽雅安降逸。
虽不辞于小官,亦弗免于三黜。
盖以和制行者,所以与人为徒;
以直事人者,所以本天之质。
类夫子文之称忠,喜怒不形于仕已;
有若孟轲之不动,荣辱岂存乎得失。
矧乃作士,利用刑人,上下其手而楚国以弊,轻重其心而汉法以沦。
徐有功之任司刑,守法而代人以死;
张释之之为廷尉,谳狱而举世推仁。
盖闻风而有立,虽愈久而弥新。
爰有畸人,号为拙直。
三朝之眷遇,辜负明恩;
虽九谪而终归,敢忘大德。
惟内省不疚于圣言,顾用舍岂系于人力。
味前哲之遗风,每抚篇而太息。
宋故兴州教授文府君夫人范氏墓志铭 北宋 · 郭由中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民国《绵阳县志》卷九
文林郎兴州州学教授文正思致道之夫人范氏,讳淑徽字德先,左绵魏城人
曾祖延吉,祖舜卿,父沇,皆世业儒,乐善于乡,不求仕进。
夫人性颖悟,年未笄则已闲闺训,且知书史,工笔札。
父母为择所宜配媲,以故归于教授
结缡之初,教授偕其兄博士公正伦游学成均,已而博士公先登第,君舅金紫公轸去倅宁州,夫人独侍行。
金紫公素以礼法饬躬,而姑嫜李夫人姿严整,家庭肃然,虽稚子童孙无敢跛倚睇视者。
夫人奉事无少忤,至阃内之政悉力佐之,毫发不以干其念虑,由是见谓恭顺。
教授公擢崇宁龙飞进士第,廷试,尚书吴居厚取其文为天下第一,以言近切直降等,犹冠乙科。
虽平日师友渊源蓄涵有自,亦夫人服勤奉养,俾其不复分志之助也。
教授公既仕,则相与勉励,敦名节,护操履。
教授公初调天彭郡幕,寻除武兴学官
大观末张丞相用事,以省员罢去,移兴元察推,未几复还武兴
其在兴元,会一时计臣广钱引之利,印造溢额,不能制其出入,驯致隳坏,当千钱者市人贸易才及二三,郡守丞而下往往率以钱引予人而责其官直,物议汹汹。
夫人乃悉取教授公俸给所得椟藏之,惟日以见钱市用物,未几汹汹之议闻诸朝廷,至遣使劾治,郡吏鲜有脱者,独教授无一毫挂于法。
教授公不幸捐馆于武兴官舍,夫人亦被病,俯视幼弱,旁无佽助,宁茹荼衔扶疾庀事,至沿情制宜,曲中礼法。
教授公輤车将戒行,忽闻屏外喧然有声,亟问之,乃富民杨氏辇泉布数十万以为赙者。
左右以告,夫人遽命谢遣,一钱无所受,闻者剧口称咏之。
殆旅榇已还里第,则就子舍修妇职。
于时金紫公挂冠已久,与李夫人素清康,及此教授公不克终养,悲戚感疚,夫人每侍左右,承颜顺旨,视日早暮风雨寒暑之变,为起居饮食衣服之节,老者因以少安。
夫人仁爱慈祥出于天性,内外族属有所求假,无不如意,里巷贫乏不能自存者亦加施予,不少靳吝。
晚岁率常燕坐燎薰,持诵贝文,泊然不复以家人生理关念。
绍兴六年中春,子婿李廉夫德隅赴官雅安,升堂告别,夫人顾其女,欣然命安舆相送,约与偕至蔡蒙。
取道邛南,投宿蒲江路口费氏之馆,会风眩暴作,遂启手足,实三月九日也,春秋六十一。
呜呼!
夫人有二男子:长曰邠孙,蚤世;
次曰离,娶同郡蒲氏,前夫人九年卒。
蒲氏后离五年亦亡。
瞑目之日,惟一女曰季升,以适德隅者,一孙曰承式,遂相与扶夫人柩而归。
以今绍兴十一年岁在辛酉二月二十一日庚寅,葬于巴西县武安祖茔之北老翁山下,祔教授公墓。
先期,德隅状夫人懿行,暨夫人犹子兑志说以书来速铭。
由中德隅、志说俱尝同寮东梓,相与款密,弗容以不敏辞。
铭曰:
柔顺以正,君子所行。
临财不苟,千人之英。
于戏夫人,乃克有此。
颠沛无违,昭德之美。
操持或谬,见利则迁,彼堂堂者,尚多有焉。
诗书之光,靡择士女。
勒诸坚珉,式示惇史。
务本堂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六、《方舟集》卷一一
逢掖之衣,不夺于衮绣之贵;
环堵之室,不陋于甲乙之雄。
士之所守有大于此者,本之所在也。
且得之心、修之身有馀矣,乃欲因家以及国,因国以及天下,酬酢变化,随取随有,此其人岂易以外物诱怵之?
上之人乃设为利禄富贵,以权衡锱铢为重轻,士争以其所学骛荫而集其下。
噫,亦迫促矣!
有图荣而得辱,就利而反害,踉然丧其故步以失其所守者,士可不知所择哉?
此一节之士宁坚其所守以终其身,以永其世,子孙穷达死生、祸福休咎,不肯以彼易此。
彼若有所惮而不肯屈其守者,本之所在也。
雅安胥敷道,儒者也,薄城郭而弗居,厌市井而不接,漠然思,悠然忘,白素垂领,红丹在颊,遁食以自肥,蒙饮以自洁。
诗书几砚,图史幛幄,花竹葱茜以为之映带,云月晦明以为之焜耀。
确乎难哉,计必有道而处、素位而立者也。
有客过之,指其所筑堂以夸客曰:「此吾累世之守也」。
据坐呼之,丫然稚子拱手出对客,诵《论语》「有子务本」之词以问客。
客笑曰:大哉,主人所守在此乎!
有子之于师,特第二义也。
夫子于诸弟子,岂有隐其说以待趋隅三反者,盖自得之矣。
曾子、有子,皆圣门老生,曾子专其授,有子泛其传,而仁与道之说始汗漫于天下者,无怪也。
习乎口,注于耳,土苴醇金,雕琢浑沌,所学既失,何以为用?
所用既失,何以为守?
此吾党之惧而学者之责也。
且出孝入悌,驯致其文足矣,圣人岂有隐于仁与道哉?
曾子之避席不知,而自托于一唯有子,盖不得已发圣人之隐,曰仁与道言之者,自其所本孝弟二言充之也。
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未有义而后其君」。
学者之求孝悌,宜自孟子始。
主人曰:诺。
请书客语为《务本堂记》。
王承信墓志铭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九、《方舟集》卷一五
承信郎王椿卒以某年月日,葬以某年月日,祔以妻郭氏,并其兄堂、其长子下班祗应槩之妻田氏,凡四丧,皆其子令望之举也。
令望以左迪功郎合江县状来告,曰:属襁兄弟父死缓葬,且以疾不及来。
继以其兄乡贡进士令德书来,又继以其子婿前嘉州峨眉簿尉田俊心亲来,任令望不来之责,且言其故,甚有礼。
则按状云:信君以其祖文至道间以南夷扰边,募子弟军守御,朝廷旌其忠,赐印,名其所守山为青山,许世袭为土主,以主其子弟军。
文之长子堂,政和六年又募子弟军,与石泉夷人战,死事,赐一子官。
以无嗣,信君以其兄阵亡恩补官校尉
该建炎登极恩,转承信郎,知横江寨。
未赴,丁母辛氏忧。
峨眉山,一跪一拜,事佛以致念母之痛,乃曰:「吾所以执檄致喜者,为亲也。
吾纵未能执一矢效死战阵,忍坐视多事之世及鼠雀簿领间乎?
吾幸不至贫,此生一廛地足矣」。
性倜傥自适,孝于亲,睦于族党,仁于里邻,而厚于宾客
人有缓急,捐金不惜,几至破产。
然好客饮酒,自适林泉不衰,享年若干以卒。
妻郭氏以某年卒。
二子:槩,前长宁军巡,乾道五年五月日卒;
次曰令望,业进士
二女,长适田俊心,次适前资州司理参军黄思立。
槩无子,以令望之子荣祖为后。
尝致论今之边豪自募乡丁守其地,岂惟其父母坟墓之爱,出死力不惜,至其知山川险阻利害,非他兵之比。
李卫公雄边子弟法也。
泸之王氏世守忠义不变,青山之褒,恩未艾也。
而承信君其力可以自致,而父子一官止此耶?
吾友正字刘夷叔汉嘉白麟皆以文诔之,其可不铭?
铭曰:
一俎之容,勇不如阵;
一锥之舌,锐不如刃。
吾宁去彼取此,对青山饮酒,以佩青山之赐印乎!
吾固知君之豪而铭诸,重以客之言为信。
西山题名绍兴二十九年二月 南宋 · 何矩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五、《万邑西南山石刻记》上(西岩讲院刊本)
陵阳何矩文度领郡之初,既已勉劳父老,使敦率其妇子服勤田畯,期于有秋,寔与僚属汝海冯忱端诚、汉嘉荀□卿子醇、颍川陈冲斐仲寻幽访古,款留终日。
绍兴二十九年二月己亥,时宿雨初霁。
谢监司雅安教官到任启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澹斋集》卷一二
枵腹衡门,已尝叹饭不足;
抗颜师席,敢自谓旁无人?
为贫而来,何挟以教!
窃谓学校,在今日固号阔疏;
置之边城,于吏员诚为冗散。
然饩羊本以存礼,而乡饮亦足知军
方时右文,执经及介胄之士;
在昔柔远,入学有毡裘之徒。
惟政刑法制,固已从宜以施;
若礼乐诗书,夫岂因陋而废?
雅安古郡,近蜀名都,士靡乏茂才,地未为绝徼,设一官责之讲论,举千里兴于艺文。
大农耗圭之储,于吾道增丘山之重。
称是选者,必其人哉。
如某初无他长,谬有奇志,指功名可立而待,谓科举不选而能。
蚤日趋庭,尝云孺子可教;
连年饮墨,敢谓有司不明?
竟从锁闱,始叨末第。
顾迟莫侵寻老矣,念付托泫然。
落寞渭南,再岁服弓刀之贱;
迟回泮水,四年甘藜藿之贫。
俄报更书,亟祗贱次。
拜衣冠而兴叹,莫测圣涯;
瞻俎豆以深思,粗窥礼意。
方幸侏儒之饱,已惭弟子之嘲。
期效所长,洒扫应对足矣;
必求其实,析疑答问难哉。
唯能托苏刺史之天,乃可免郑广文之骂。
此盖伏遇某官裔出魁纪,神交昌黎,学术盖有自来,述作知其少匹。
残膏剩馥以乞后辈,使枯樗散栎皆预斯文。
至汲引之于久閒,如念骨肉;
仍教诲之而不倦,真是父师。
崇笃曷加,报称无所。
某敢不一割代用,十驾就途?
使方中矩而圆中规,不敢任此;
有青于蓝而寒于水,方且愿之。
庶收教学之功,少答提撕之赐。
瓦屋山瑞像记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澹斋集》卷一六
瓦屋山在西南绝徼,去郡城三百馀里,与峨眉相望,盖之绝境也。
五月初一日,仆自雅安携家来游,凡两日,至开善寺,又两日,始达峰顶。
时隆暑,意佛光乘日必大现。
至之日即雨,翌日又雨,连昼夜不止。
四岩冥冥,瘴雾如翳。
初六日早大风从西来,雨复随之。
仆私念圣贤隐显变化,初不可约,欲指期见之,亦大痴矣,将遂作礼而去。
日午雨忽止,起盱岩际,稍稍开霁,顽阴若雾,若有物推而纳之涧下。
日光云气,上下相激射,天宇融怡,一尘不兴。
主岩僧道缘曰:「佛见矣,然犹迟以晚也」。
仆喜甚,正襟危坐以俟。
日昳未,僧率大众登佛阁,炷香讽呗以请。
久之,云蔽复开,日出没不常,众颇忧之。
少顷,有圆光隐岩腹,五色璀烂,众方惊视,俄隐去。
既又复见,比前益大,其围丈馀,色愈光洁。
自是凡十三见,见辄异状,有烂银色者,有金色者,有火光飞驰其上者。
僧指曰:银色普贤也,金色文殊也,火光辟支迦也。
予逼槛注视,其银色中髣髴若有菩萨像。
又白毫二旁出贯天,与日不相乱。
文殊之现亦如之,独辟支光上火焰蓬勃,缭绕而上,尤分晓可辨。
于是观者睹所未尝,皆弹指赞叹,声震山谷。
初僧之延降诸佛也,皆单名特请,辄随所称呼而应,一一不紊,率自为圆相,不复相袭,僧言所未有此尤异者。
予闻瓦屋名旧矣,其所传种种变见,大抵荒茫曼靡,不可考信,每疑其徒誇诞增饰,耀流俗以求尊其教。
乃今幸亲见之,变化恍惚,不可名状,灵异如此,始知诸佛慈悲,愿力神通,妙不可思。
惟且重悔其狭劣浅陋,闻见不博,拘挛常智而果于自信,果于诬理也,因遂书其所见以示后之人。
若夫斯文之传,世之未见者,复有如仆之初,置疑其间,出私意而轻议之,安知不复为异时之悔乎?
雅安报恩寺井铭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澹斋集》卷一六
雅安环报恩,北落皆无水,人饮诸江,病远汲。
长老法辉指寺之庚曰:「是有美泉」。
凿之而信,因甃为巨井,觱沸澄冽,亢燎自如。
于是绠缶系道,远近给足。
郡文学掾广汉李流谦为作铭。
铭曰:
五大物,功周施。
坎心亨,兆其倪。
利生人,配重离。
环精庐,坏瘠衰。
焦釜甗,勤茧胝。
坤含珍,龟吐之。
鲜原,出澄漪。
甃坚深,隳无时。
往艰汲,人其咨。
取诸邻,孰不怡。
溉濯涤,炰燔炊。
求口实,当观颐。
来维新,注益滋。
愿进德,比于斯。
自过犍为山水益佳 宋 · 晁公溯
 押词韵第十部
客游三十年,不出僰与巴。
江恶崖石粗,十步九褒斜。
自过赖里西,山水日夕佳。
冥冥见远树,渺渺铺平沙。
两岸何所有,郁郁皆桑麻。
良畴散牛羊,支流入鱼蛇。
清绝益可爱,岂复忆汉嘉
恍如涉荆吴,是耶复非耶。
儿女长硖中,老妻发已华。
兹来始及此,举首亦惊嗟。
宋提刑嗣孙劄子 其六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一、《嵩山集》卷三六
某不自量,投屯烦鬨,晨兴符檄满前,皆为钱而来。
衰钝殆不能应期会,夙夜忧惧。
然念节下在当道,素辱怜察,岂忍使之坐不胜任而去?
必有以左右之。
今日鲜于法曹忽来告,明台遣鞠狱于雅安,某不觉惋骇。
方恃节下有以左右之,今乃夺其同官之良,何也?
既而思之,节下盖不知之尔。
此邦官属率罢懦,而判官司户辈皆出,惟法曹君可属以事。
正委之究治诸县逋负、诸司岁起缗钱,如明台所督绫丝及赡军科目,稍见涯涘,比去年有加矣。
若一出旁郡,动须数月。
鞫狱常事,他州官皆可办,而此邦失法曹君,则某将无以免负殿以累节下
所系甚大,伏望台慈特免其行,幸甚幸甚。
嘉州何倅劄子 其八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三、《嵩山集》卷四○
乘轼车往汉嘉,盖踰年矣。
丹棱之民,未尝不东望叹息,不得被恺悌之泽也。
嘉父老不知何以报别驾之功耶?
与候将劄子 其二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五、《嵩山集》卷四三
某比取道汉嘉,特承远至江干,始识熊豹之颜,固已欣快。
且念行路之人,何以得此?
益增感愧,盖至今也。
次韵师伯浑见寄1173年8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
眉山汉嘉西州,估船日日到津头。
不得讲书一行字,倚遍临江百尺楼
黄钟大吕忽复见,绣段英瑶何足酬。
愿约青神王夫子,来醉万景作中秋
新凉夜坐有作1192年7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老夫任运本腾腾,一念轩裳实未曾。
闲似苔矶垂钓叟,淡如村院罢参僧。
砚屏突兀蓬婆雪,书几青荧莲勺(自注:临邛雪山砚屏及汉嘉古样灯檠,皆吾书室中物也,)
稚子可怜贪夜课,语渠循旧未须增。
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立秋夜三鼓雨至明日晡后未止高下沾足喜而有赋二首 其二 1173年6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
五十衰翁发半华,犹能把酒醉天涯。
丝毫美政何曾有,惟把丰年赠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