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眉州试院喜雨大醉次日即别去癸丑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四
桑下佛缘恋难去,况我眉州十日住。
高风景跂三苏祠古荫婆娑双柏树
竹阴逭暑嘉宴开,倒冠落佩方裴回。
主人敬客还拘礼,客多酒勇纷喧豗。
雷声下天来卷屋,电光倒吸杯中渌。
池底龟鱼迅欲飞,镫前雨脚森成束。
乌乎坡老神乎神,不解自饮喜饮人。
赏余疥壁好诗句,快雨为洗筵间尘。
坡诗道雨妙如雨,我能洛诵清肺腑。
杯停雨歇天宇空,坠句零篇尚堪咀(余醉后高咏坡诗,不能成篇。)
颓然一卧凉浸肌,㝱里犹呼事大奇。
天晴日出成挥手,却和渊明《止酒》诗。
王梅溪喜雨诗有随车载向嘉州去之句戏荅癸丑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四
眉州雨候奇,我迎复我送。
今日嘉州来,快雨市声鬨。
回思昨日江上舟,午热上山皆汗流。
得兹一雨且豪纵,载酒何必淩云游。
蜀田苦高衍沃少,止畏晴乾不愁潦。
幸随耳目遍沾濡,更为文章泽枯槁。
天公于我诚何私,偶然会合或有之。
誇扬漫许随车雨,愧读王郎绝妙诗。
眉州试毕敬谒三苏祠与试院止隔一墙因通门以便瞻憩扃试时仍闭之也廖仁圃直牧陈恺人大令置酒木假山堂即事有作 其四 癸丑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四
冒雨来眉州,驻节三苏里。
西邻木假山,中隔一垣耳。
开径仍设门,古贤接尺咫。
瞻像且读碑,看竹还听水。
主人能好事,酒行诗阵起。
吾军气百倍,偕作竞摩垒恺人先有诗,余与王梅溪曹介侯师小山、马星四、彭㝱九及吾儿庆涵皆继作。)
看遍蜀中山,此乐才有几。
鸿爪太悤悤,勉矣邦人士。
寄谢清秋浦观察癸丑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四
去冬种竹初盈园,春来不受风雨恩。
十仅一活低且瘦,祗缘沙砾难培根。
看竹閒访秋浦叟,乃云得法言无烦。
衙斋万筱方成林,当为分荫学使门。
我方持节行按部,虽闻此语不遑顾。
眉州好雨又嘉州,㝱绕家园池畔路。
家中昨日报平安,满园簇簇森檀栾
上承霢霂日飘洒,下得深泥资郁蟠。
新竹移来欣得地,吟风啸月摇深翠。
可怜旧已半枯,突出争雄亦横恣。
主人在家时,意何离披。
今朝竹阴下,不见主人归。
世间有此奇事否,作书驰问秋浦叟。
叟笑掀髯吾岂知,太空冥冥何不有。
长日方寻周与胡(谓执庵丈与恕堂兄,秋浦所习也。),碧筒引满真良图。
欲传种竹不传诀,待子岁莫归来乎。
晚泊知眉州青神俱已过乙卯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五
眉州三苏里,青神三岩寺
我游已再经,吟燕剧閒恣。
旧㝱冀重温,新诗或增异。
昨日离成都,水浅烦篙刺。
今晨出江口,冯虚听所至。
仆子勤酒杯,先生成午睡。
百里好江山,翩然已超厉。
回思坐怅惘,看到晚岭翠。
重谒三苏祠(用雪浪斋三字为韵。) 其一 乙卯 清 · 何绍基
 押屑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五
眉州初来时,快雨夺奇热。
今乘春和至,一雨寒过雪。
新水歰未生,苦竹暗成列。
荔子稚难花,干冻似铁。
回思全蜀游,江山粗可说。
惟有三苏祠,时时㝱魂结。
翩然复戾止,渴思两年泄。
三子如有灵,为我屐齿折
今人友古人,古贤友来哲。
定知象外交,非以今古别。
眉州宿三苏祠次日博酉山署牧胡观楼通判邱稼村广文陪游蟆颐观复东北行谒老泉墓归饮眉州署作用癸丑夏初苏祠 其二 乙卯 清 · 何绍基
 押鱼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六
两世积俸米,化为万卷书。
田宅虽不具,此物差有馀。
我老炳烛光,何时不学欤。
胡为诸孙辈,止觅梨栗储。
平生苦泛览,疲马驰荒墟。
想慕苏氏学,养气本子舆
三度眉州来,欣然栖此庐。
读书有种子,念我旧庭除。
眉州宿三苏祠次日博酉山署牧胡观楼通判邱稼村广文陪游蟆颐观复东北行谒老泉墓归饮眉州署作用癸丑夏初苏祠 其四 乙卯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六
坡颍真达人,不复返乡里。
至今苏家坟,文安抔土耳。
沟山盘曲,老翁泉尺咫。
西行三里馀,便抵岷江水。
水去不复回,波澜万端起。
丈夫志天下,焉能恋故垒。
扁舟返东门,倏过峰岫几。
还登远景楼,超然百世士眉州署后远景楼东坡有记。)
吴门季虎十月十七日寿放翁于今四年矣朗亭徵诗 清 · 邵懿辰
 押虞韵
放翁豪放人间无,紫皇案前餐碧腴。
八十六年诗万首,天风吹洒满清都
不愿腰间玉鹿卢,九环宝带青珊瑚。
愿得彫戈横铁马,衔枚雪夜超飞狐
成都名花十万株,眉州玻璃春百壶。
醉上凌云手招月,金骨绿髓仙之臞。
百年一瞬幽兰墟,丽川亭下芳华徂。
中原半壁皆不寿,但留团扇家家图。
我欲持杯酹太虚,朱楼白塔归来乎。
不见荒寒京水道,青骡踏雪靖南湖
杨梓人待制出守阆州兼寄嘉定宣慰家兄 其二 元 · 乃贤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朱轓五马出王庭,父老西南望福星。
家世久闻清白吏,文章争诵太玄经
岷江水落嘉鱼美,剑阁春晴桤木青。
若过眉州见苏子,卯君京国尚飘零东坡子由卯君
啬师重缮苏来酒舫既成于七夕宴客泛濠上酣饮张乐极清宴之盛时孝若公子奉使欧西行有日矣父子宾客赋诗唱和邮寄见示并嘱和章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一
争拜眉山子才,濠南清宴画筵开。
津桥夜半闻丝竹,为有天风渡海来。
理宗诗及宰臣和诗记 南宋 · 吴革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九、《咸淳临安志》卷四二
景定四年秋九月辛卯,皇帝藏祀于明堂,景铄孔昭,熙事用成。
翼日壬辰昌化县以所产瑞禾瑞粟来献,御制诗赐下,宰臣乃赓载歌,有虞明良之盛,复见今日。
方万里,传诵鼓舞,咸曰时当禋祀,宿阴汎扫,霄堮澄霁,既验之天气之和,馨穑宝,叶气嘉生,复形于地产之异,非圣君贤相克厚天心,曷济登兹!
臣叨守畿邦,且与闻民部稼省之事,亲逢兹瑞,敢拜手稽首,对扬天休。
尝伏读国史,皇祐三年眉州上瑞图,仁宗皇帝有曰:「朕尝禁四方献瑞,兹得西川秀麦图,可谓真瑞矣」。
真之为言,盖以养人之本在是,而非他瑞所能拟也。
今物产之瑞,不形之他品而形之谷粟,不出于他所而出于畿甸,不见于他时而见于禋祀之成,天意固有在矣。
视前代以芝草、麒麟、宝鼎、天马被之声歌,荐于郊庙者,曷若兹瑞之为真哉!
恭惟皇帝陛下以至诚格上帝,以至仁育群生,乾符坤珍,骈示期应,皆所以丕彰圣德。
臣恭睹「一德交孚」之句,方且推之宰臣,不自有其美。
宰臣恭和,亦有「稼穑艰难宸虑切」,为言臣下成政,归美报上,而更相儆戒之意实寓焉。
益知圣贤相逢,所以寿生民之命,绵宗社无疆之福者,未尝以休證之来而自泰也。
是用斋祓,模写御诗,次宰臣和篇,刻之乐石,以昭示万世云。
刘松庵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押词韵第五部
婉娈相因依,都门火三改。
忘形有傅徐,晨夕过从每。
义州眉州李文石丈。),谈艺空千载。
南北与中央,尊酒极潇洒。
看花过僧庵,吹帽坐磊嵬。
小园风露夕,得意东篱采。
天地非昔秋,江海遗根在。
哀哉祀与舆,竟作龚与隗。
好花留岁月,君何不相待。
王病山侍郎飞乌山馆图并题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押词韵第四部
家住江源行入海,壮游昔有眉山苏。
却登金山望乡国,夜江光怪惊栖乌。
高才盛年世清宴,归山誓水宁非诬。
多难方知太平好,或出或处皆裕馀。
明季流寇祸至烈,易堂尚可安琴书。
团瓢历历七十二,即今何地容潜夫。
天遗地孑几耆老,削迹夷市蜷穷庐。
神州莽莽塞荆棘,三湘百粤无完区。
引绳而绝必有处,激发祸始钟巴渝。
势劫驯良化豺虎,闭关猛噬安逃逋。
中江老人发过耳,家屯与国齐疮痡。
十年千忧犯真宰,白头形影酬羁孤。
相过朱古微侍郎息存丈)慰朝暮,濡沫那得忘江湖。
覆舟之山渺天际,𧥄𧥄万众真为鱼。
千重万掩愁肺腑,溅泪惊心空友于。
眼穿望断归不得,偶观画稿疑乡闾。
何时闻雁空泠峡,且视飞鸟山馆图。
鹧鸪天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押词韵第三部
偏爱沉吟白石词,只缘魂梦惯幽栖。
扁舟一片长桥影,依约眉山压鬓低。

无限好,付将谁。
漫云别久不成悲。
思量旧月梅花院,任是忘情也泪垂。
李少青四首 其四 民国初 · 连横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一代知交苏玉局,屏山崇抖当眉山
他年化鹤归来后,落叶西风失故关(君流落屏东数年,阿猴苏玉局先生特赏识之,任为记室
郊天改元赦文 前蜀 · 王建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圆盖方舆。万汇共资其覆载。
春生夏长。四时不息于推迁。
所以茂成岁功。宁遂物性。
帝王取象。文质递兴。
遵革故之令猷。敷鼎新之至理。
朕上膺眷命。俯徇乐推。
宗庙告虔。孝思既展。
郊丘备礼。严配式遵。
钦承享国之符。允叶奉天之道。
群祀咸秩。有感必通。
云龙方睹于在天。雷雨须闻于作解。
且汤开三面。延景祚六百馀年。
汉革五刑。继丕图二十四世。
皆以恤辜宥罪。劝善兴仁。
特行涤荡之恩。用致治平之化。
唐朝运改。土德数终。
初乃召寇以缠兵。竟至迁都而灭国。
贤良涂炭。朝市邱墟。
生人既失其所天。大事须归于有土。
遂至蛮夷沥款。士庶倾心。
谓蜀都同章武之时。兼汉嗣绝山阳之号。
共陈天命。属在朕躬。
一从践位以来。倍轸临深之惧。
每念生灵涂炭。刑政犹繁。
因告类于穹旻。合流恩于属县。
纪年定历。既正鸿名。
布泽行春。式均和气。
可大赦天下。改唐天复八年为大蜀武成元年
正月十日昧爽已前。大辟罪已下。
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未结正。见系囚徒常赦不原者。
咸赦除之。唯十恶五逆。
及屠牛铸钱。故意杀人。
捏窠造印。结聚徒党。
逃走背军。合和毒药。
私盐曲。持仗行劫。
官典犯枉法赃。兼踰滥身名。
冒受官爵。囹圄之内。
官吏用情。致令冤滥。
不问有赃。不在赦限。
左降官不问罪轻重。并与量移。
其有情无狡蛊。事不涉邪者。
中书门下酌量矜贷。便与矜复授官。
州县典吏。及诸色人。
配流在远。已经惩断者。
并宜释罪放归。兼有军人百姓。
先因公事关连。逃避诸州县镇。
不敢放归还者。亦任却归本贯。
所在不得勘问扰搅。朕自援旗誓众。
仗钺平戎。廓定封疆。
安保生聚。克成帝业。
实用武功。每思将帅之劳。
宜奖初终之效。其在城及东川山南武定武信武泰等道。
并两路前军诸镇都头节级将士等。一昨即位日。
虽已各有颁赐。既经大礼。
更示殊恩。应都知兵马使已下。
节级官健。今有优给。
各有等第处分。稼穑虽登。
黎元未泰。每于旦夕。
常所焦劳。将渐致于昭苏
已累行其矜放。但念方屯师旅。
难阙赋征。缘同切于乂安。
宜共资于赡给。自去年八月已后。
十月已前。继有指挥
并蠲逋欠。非无惠泽。
下及烝人。尚虑疲羸。
未息艰苦。畿内诸州及诸州府应徵今年夏税。
每贯量放二百文。今年正月九日已前。
应在府及州县镇军人百姓。先因侵欠官中钱物。
或保累填赔。官中收没屋舍庄田。
除已有指挥。及有人经管收买外。
馀无人射买者。有本主及妻儿见在。
无处营生者。并宜给还。
却据元额。输纳本户税赋。
选之人。例闻羁旅。
常思任用。以救栖迟。
兼劝进官僚。人数不少。
朕昨才登宝位。更布优恩。
或擢在班行。或委之州县。
凡选用略尽搜罗。其閒或有谬结前衔。
妄称入仕。既未辨其真伪。
又可哀其困穷。是用铨衡
冀分玉石。切在精研选士。
摭实推公。自执规绳。
勿随请托。但曾经赴任。
委不败官。不犯刑章。
又无赃污。告身周备。
考课分明。便仰依资注官。
铨司不得稽滞。如有失坠告身。
无以自明。但有失坠时公凭。
及于本任官处取得文解者。并准例参选。
然则自唐朝兵革之后。踰滥尤多。
附势力者。未必有材。
抱孤直者。或闻无位。
自今以后。委有司博求干济。
慎择端良。谙熟吏途。
详明法律。先能洁已。
方可理人。就中令录之尤难。
切在铨衡之精选。或有节度刺史
上表论荐。皆须审诸行事。
显著才能。保无苛虐之心。
方允奏陈之命。如闻失举。
必罪所知。诸州府或有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达于教化。
明于吏材。政术精详。
军谋宏远。韬光待用。
藏器俟时。或智辨过人。
或词华出格。或隐山林之迹。
或闻乡里之称。仰所在州府奏闻。
当与量材叙用。自唐室倾沦。
梁图纂夺。上国俄成于茂草。
中原莫有其遗民。三百年之文物一空。
数千里之生灵无主。星辰既紊。
运祚俄迁。指王气之东沈。
听颂声之西起。率土之黔黎老幼。
竞献臣心。满朝之文武忠贤。
皆陈天意。克隆基业。
合重奖酬。应内外文武官等。
或赐功臣名号。或与一子出身。
兼进劝官资。以旌勋业。
并当续有处分。朕顷事唐臣
尝居亲卫。受藩镇封崇之贵。
著册书钟鼎之勋。至于朝右公卿。
方面侯伯。皆契忘家之誓。
俱同许国之诚。其殁身王事之中。
遇祸贼庭之内。言念及此。
痛愤良深。应自僖宗朝。
凡在有功文武大臣显忠孝者。并委中书门下追赠。
仍搜访骨月。量材录用。
又在阆州起义之日。应有随驾大将
效命功臣。或遘疾以沦亡。
或当锋而夭枉。皆是捐躯为主。
临难丧身。殊功无日而暂忘。
遗烈千年而不泯。并委中书门下抄录。
次第各与追赠。有子孙者。
特授官荣。所冀泽被幽明。
仁沾存没。又自朕剖符之始。
分阃已来。副予委用之心。
匡赞勋庸之士。同甘共苦。
竭节输诚。推公不避于流言。
临事唯思于尽瘁。则有故武信军节度使张琳
操持劲直。才术纵横。
成今日之鸿基。自斯人之懿绩。
不享朝天之禄。遽兴失手之悲。
言念前功。常思厚报。
宜追赠太尉。以报幽冤。
其嗣子更加正官。仍赐章绶。
故山南节度使王宗涤。早膺任用。
累著勋勤。征行不惮于风尘。
陈敌常先于士卒。论其实效。
可谓劳臣。无何以富贵生骄。
灾殃自掇。不守初终之节。
遽萌悖慢之心。验人情而共愤满盈。
定国法而难私断割。遂行典宪。
深用矜伤。当景运之初兴。
在故臣之可念。宜加洗雪。
用慰幽冥。宗涤并却还在身官爵。
茂州刺史张造蜀州刺史李师泰邛州刺史李故眉州刺史张勍故汉州刺史王宗裕都知兵马使刘璋奉礼盖获张全真张行立韩在田威等。并宜追赠。
朕自临蜀国。实庇齐民。
皆资先哲之威灵。获王故都之城邑。
方凭幽赞。以永天休。
上答元功。宜尊旧号。
先主昭烈皇帝宜委中书门下追崇尊号。虔备册仪。
忠武侯诸葛亮别加美谥。追赠王爵
应名山大川。灵祠圣迹。
皆丰凶所系。水旱是司。
并宜追赠公侯。以酬元贶。
朕爰自统临。八国同心。
诸藩部落。首领已下。
宜差使臣。各赐诏敕分物宣谕。
其见在鸿胪礼院入朝蕃客等。各赐分物。
续有敕旨处分。刺史县令
身皆受职。宠在分忧。
非唯效答于恩荣。亦在保全于终始。
将申报国。只计安人
其有徭役不均。刑法不中。
乡县凋弊。税赋逋悬。
必当分命使臣。大明黜陟。
若清廉可奖。课绩有闻。
或就转官资。或超加任用。
并举劝惩之命。以彰悔过之名。
太仓及诸州县受纳斛斗。并仰大府寺准旧例校勘
逐年给付所司。除本分耗剩外。
不得加一升一合。致百姓积累逋悬。
如有固违。必行朝典。
其有外州远县官吏等辄徵估价。并许百姓诣阙论诉。
不计官职高卑。并正刑名处分。
在京百司禁囚徒。推劾案成。
皆招本罪。本官详断
只据所申。傥陷深文。
便行极法。或恐推司人吏。
抑遏代书。既不坐其本情。
实虑遭其枉法。自今后委御史台常加觉察。
若有冤滥。便具奏闻。
必当别遣推穷。重行惩断。
致理之源。无先养老。
化民之本。尤在恤孤。
或矜黄发之年。或念白华之节。
衰老者宜加矜恤。孤茕者亦在抚安
应国内有耆老年八十已上。赐米二石。
九十已上。赐米三石。
一百岁已上。赐米五石。
兼绵绢酒肉有差。并仰所在长吏
切加安存。其有不幸者。
量与津置殡送。仍抚其孤弱。
义夫节妇。孝子顺孙。
并加旌表门闾。终身优假。
国之教化。庠序为先。
民之威仪。礼乐为本。
废之则道替。崇之则化行。
国子监正。令有司约故事。
速具修之。兼诸州应有旧文宣王
各仰崇饰。以时释奠。
应是前朝旧制。或有开国新规。
制敕之所未该。教化之所未备。
或刑法不中。或伦序有乖。
则谏臣不可不言。宰执不可不奏。
且谤木之设。本俟诤臣。
匦函所收。先览冤状。
所以凡关利病。悉要闻知。
自今已后。或事有便宜。
理非允当。并须旋具论奏。
共议改更。必当留折槛以旌贤。
无或惧触鳞而避事。应南郊行事亚献终献摄事行礼官吏等。
改转优赐。并候续敕处分。
应飞龙闲厩内作器仗诸杂工巧黄衣三卫四色细仗掌扇黄钟典鼓等。亦各委所司分析姓名申奏。
当议优赏。驸马都尉普恩之后。
仍各赐一子八品正员官。赦内有未该恩例。
及合条流事件。各仰所司启请施行。
开国之初。既勤行于德惠。
改元之后。尤企望于乐推。
惟是革弊从新。去华务实。
有利于民者。不得不用。
有害于政者。不得不除。
公平必致于民安。富庶自成于国霸。
恩虽不吝。法且无私。
赦宥者各仰自新。釐革者皆宜共守。
俾从荡涤。永致清平
敢以赦前该恩事相告者。以其罪罪之。
挟藏军器。亡命山泽。
百日不首。复罪如初。
赦书日行五百里。仍付所司。
牒至准赐敕。故牒。
忆秦娥 其二 高邮道中庚戌(宣统二年) 清末民国初 · 徐树铮
 押词韵第十八部
阳关咽。
鬓云眉山叠。
眉山叠。
暗传心事,乍明还灭。

镫洗研华堂月。
春花赌酒红阑角。
红阑角。
待来迎汝,渡江桃叶
赤壁矶石坊 清末近现代初 · 苏继祖
对联 出处:东坡赤壁艺文志卷四?楹联
文字流传八百年,我自黄州来时,独听歌声连汉水
家乡阻隔五千里,公从赤壁后,可余清梦到眉山
效阮公咏怀 其九 明 · 薛蕙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考功集卷二
才美未足喜,技恶未足叹。
左右无亲交,雌雄安可言。
不见庞,三世不徙官。
虽有韩长孺,百金赂武安
功名复如何,巧宦良为贤。